个人防护措施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个人防护措施(共10篇)

个人防护措施 篇1

个人防护措施利用屏障。实行严格的体内物质隔离法,减少外源性刺伤的危险。用具有手套,隔离衣,口罩,防护眼镜,面罩。当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均戴手套。当头面部有可能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的物品时,须戴口罩,床隔离衣,防止内衣污染。为防止交叉感染,透析不同患者均需要更换手套。严格洗手。洗手是最有效的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及处理患者用物后均洗手。正确处理锐利器械。不能用手把锐械折断或歪曲,不能给使用过的锐械重新套上帽子,刀片传递接受要放在容器内,避免手对手传递,丢弃的锐利器械应在特定的收集盒内,集中后处理。如果在工作中不慎被污染的锐械损伤,应立即挤出血液,用酒精或安而碘反复冲洗。报告感染管理部门,并与24小时注射高效的抗HBS免疫球蛋白,一月后在注射一次,阻断感染。并定期复查。定期空气消毒。加强免疫预防措施。科学处理污物。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要严格区分。减少和避免生理心理疲劳。根据急救中心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活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利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冲动,转移来自心理各方面的不良因素,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

个人防护措施 篇2

随着SG186工程的正式投入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已全面进入一体化平台为载体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时代。企业内部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八大业务应用均使用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已同电网的安全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据国家安全部门负责人透露,有63.6%的企业用户处于“高度风险”级别,如果个人办公终端无有效安全保障,电力企业将面临生产及管理系统无法正常使用、文件丢失、机密信息被盗等多方面的威胁。因此,个人办公计算机作为电力企业信息网中数量最多、情况最复杂的终端节点,其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目前公司已颁布用户账户、密码安全设置,清除默认共享、关闭不必要的系统服务、内外网隔离措施等多项计算机终端的安全措施。本文针对电力企业个人办公计算机的特点,在公司常规安全防护措施基础上,结合工作经验对个人办公计算机安全防护进行深入分析并简要介绍木马病毒的检测技术。

1 个人办公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美国国防部“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价准则(TCSEC)”,Windows系统的安全级别定义为C2级,同时Linux,AIX,HP-UX等服务器系统同样为C2级系统。由于Windows系统作为终端桌面系统,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安全设置采用了低标准设置,其安全性较其他系统大打折扣。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终端办公计算机的安全措施进行深入分析,相信通过对Windows系统进行合理的安全设置,其安全性不低于AIX等服务器系统。

1.1 合理的用户账户访问控制

为了防止非法用户访问计算机重要信息和涉密文件,必须对系统采取访问控制措施,而日常情况下办公人员登陆系统基本采用管理员账号,导致用户在进行普通操作时拥有系统管理的全部特权对系统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用户在日常使用时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在需要管理员账户进行操作时可使用runas命令进行操作,例如使用“runas/user:administrator"explorer.exe/separate"”启动一个独立的资源管理器进程,就可以以管理员身份进行文件管理了,用完之后关闭即可。

(1)用户账号权限的合理分配。系统用户拥有能够满足完成工作必备的最小权限时,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任何被过度赋予的权限,都会导致用户权限的滥用,为系统安全带来隐患。

用户在权限设置时,可以通过管理工具内本地安全策略选项的本地安全设置中选择关闭系统、在本地登陆等策略,并在双击弹出的对话框中添加需要进行相关操作的用户或用户组,这样可以详细、灵活地设置用户对系统操作的各项权限,以实现操作用户最小权限设置,其设置界面如图1所示。

(2)共享文件夹的用户访问权限设置。当办公计算机设置共享文件夹时,为了保证相关文件的安全性,在使用NTFS文件格式的前提下,还必须对相关文件夹制定相应的用户访问权限。但Windows XP默认文件管理方式为“使用简单文件共享”及文件夹默认下为GUEST级别用户均可访问,点击文件夹属性时没有用户权限设置。虽然便捷,但安全设置不够完善。用户可以通过[资源管理器]一[工具]一[文件夹选项]→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

由于使用了NTFS文件系统,共享文件夹的访问权限不但受到“共享权限”限制,还受到NTFS文件系统的ACL(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权限的制约。因此,用户在文件夹属性的共享项中设置好用户共享权限后,还要到安全项设置文件夹的用户访问控制列表(ACL)中设置相关权限。

1.2 系统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

(1)使用安全的系统文件格式保护文档。Windows系统提供了FAT格式和NTFS格式2种文件格式,其中NTFS格式可以进行文件的权限访问设置,但普通用户对文件格式不够注意,时常出现系统盘为NTFS格式,其他硬盘使用FAT格式,在不删除磁盘数据的前提下可用:“convert盘符:/fs:ntfs”命令将FAT转换成NTFS格式。

在保证分区为NTFS格式后,对于重要文件及文件夹还要进行相关文件的访问控制列表设置,在文件夹属性的安全项内可以添加用户和组2种用户形式,因此存在权限的继承和优先级的问题,如果在安全的权限中加入某个用户组,即使组内用户还在其他没有访问权限的组中也一样可以访问此文件,同时因为文件操作的权限设置分允许和拒绝2项,如果2项同时设置以拒绝为准,只有掌握了权限设置的关系才能合理地设置好数据文件的访问控制。除了上述文件的访问设置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文件属性中的“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设置进行透明访问文件的用户,以拒绝其他用户访问此文件。

(2)文件审核的设置。NTFS文件提供了文件审核这一非常重要的功能,用于监视与安全相关的各种事件,对于检测非法入侵和危机系统、数据安全的非法尝试非常必要。常规的被审核事件类型包括:访问文件或文件夹、修改数据、账户管理、用户登陆注销系统等。同时提供操作成功和失败2种访问结果,并将相关审核信息生成安全日志,可使用“事件查看器”查看相关日志,以便追踪入侵来源。

如图2所示,相关文件的审核操作用户可以通过文件属性中安全选项下的审核功能进行,在设置时用户可以通过勾选相关操作的成功、失败选项实现文件审核的设置。

1.3 注册表的安全策略设置

注册表是Windows系统的核心配置数据库,系统的各项安全管理功能在注册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对电力企业终端计算机信息安全深入的分析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禁止显示前一个登录者的名称。常规情况下启动系统时,会将上次登录者的名称自动显示在登陆“用户名”处,导致非法用户轻易获得系统账户名,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系统登录时应清除上次的登录者名称。不显示前一个登录用户名的方法是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项下,新增或修改“DefaultUserName”键值为1即可。

(2)禁止Windows登陆口令保存到PWL文件。默认情况下,Windows系统口令保存在*.pwl文件中,非法用户很容易利用专业知识或通过相关软件工具获得系统的登陆口令,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密码不保存到PWL文件的设置是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NetworkLanman]项下,新增或修改“DisablePwdCaching”键值为01000000即可。

(3)禁止计算机使用USB存储设备。USB存储设备的交叉使用往往是内网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存放重要文件或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应禁用USB存储存储设备。上述设备的禁用方法是在[HKEY_LOCAL一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 olSetSer vicesUSBSTOR]项下,新增或修改“Start”键值为4,即可禁用USB存储设备,但USB键盘、鼠标、打印机等设备依然照常使用。

(4)禁止修改屏幕保护密码选项。众所周知恢复屏保使用密码是公司安全措施的重要一项,但此功能可以通过人为勾选的方式修改,不能保证此设置的安全。上述问题的禁用方法是在[HKEY_CURRENT_USERSc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Control panelDesktop]项下,新增或修改“ScreenSaverIsSecure”键值为1即可。

(5)在关闭系统时清除“文档”中的历史记录。在用户使用计算机时,系统会将操作过的文档自动记录在“开始”菜单的“我最近的文档”中,如其他用户使用此计算机,则可轻松获得用户的刚想操作记录,对于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其清除方法是在[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项下,新增或修改“ClearRecentDocsOnExit”键值为01000000即可。

(6)简便的注册表修改方法。对于不熟悉注册表操作的用户可以通过运行REG文件将其中的数据导入到注册表中。同时可由信息管理人员针对安全需要编写相关的REG文件,以供普通用户使用。

REG文件的编写格式:以禁止计算机使用USB存储设备为例。打开一个文本文件,其内容如图3所示。

将文件另存为禁用USB存储设备.reg,之后运行即可。

1.4 电子邮件的安全防护

电子邮件作为电力企业内网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工具,然而电邮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存在着信息泄密、资料丢失、病毒邮件、垃圾邮件等不安全因素,威胁着内网的信息安全。

用户可以在“邮箱选项”中的黑白名单功能对发件人进行过滤;通过“过滤器”功能对邮件内容进行过滤以便过滤垃圾邮件;由于邮件服务器系统的不同,上述安全设置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用户在设置时应根据相关系统的使用说明进行。同时用户应使用附件加密技术对电子邮件的附件进行加密设置,以防信息泄密,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利用压缩软件的加密功能完成相关加密设置。

2 木马病毒的安全检测技术

目前电力企业内部网与Internet已经实现了物理隔离或强逻辑墙隔离,但是办公计算机仍需要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电子邮件收发等数据交互,木马病毒入侵的风险依然存在。根据电力用户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工作经验,介绍终端计算机常见的木马病毒检测技术和常规查杀流程。

2.1 感染木马病毒的常见表现

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如果发现以下异常情况很可能计算机遭受了木马病毒入侵:计算机反应速度明显变慢,CPU或系统资源被无辜过多占用,硬盘读写指示灯长亮,鼠标、键盘不受控制,运行某些程序后没有放映,网络流量突然增大,IE或某些窗口自动打开或关闭等。

2.2 木马病毒的常规定位策略

如果发现计算机出现感染木马病毒的现象,首先要针对木马的隐藏位置,对木马病毒进行定位,具体方法如下。

2.2.1 针对木马病毒启动方式的检测

(1)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中检测程序启动情况:系统配置实用程序提供了快速检查SYSTEM.INI、WIN.INI、服务和启动项的方法,在SYSTEM.INI文件中出现“Shell=Explorer.exe”以外的Shell命令;在WIN.INI文件中如出现某文件名=系统文件名或Load、Run某个文件等命令,说明上述两个系统配置文件可能成为木马病毒程序的启动载体,同时还可以利用此程序对服务和启动项进行简单的检查。

(2)对于注册表启动键值检测。注册表常规启动项检查:

在上述启动项中检查是否有可疑的程序启动项。

特殊的注册表启动项的检查:

这些是系统执行可执行程序注册表项,其内的默认键值为“"%1"%*”如被改为某一特定程序,则在执行相应可执行程序的时候会启动木马病毒程序。另外,不只可执行程序存在此类问题,运行其他文件一样存在这种问题,例如启动文本文件([HKEY_LDCAL_MACHINESOFTWAREClassestxtfileshellopencommand])的键值就可能被病毒作为启动方式使用。

(3)系统启动目录的检查。系统启动目录在系统安装后一般在注册表内设置[%ALLUSERSPROFILE%「开始」菜单程序启动]、[%USER PROFILE%「开始」菜单程序启动]2个文件夹,用户可以在这2个文件夹下检测是否有可疑程序或快捷方式存在。

2.2.2 结合网络流量在运行进程中进行木马病毒检测

对于不熟悉常用进程的用户建议不要直接进行进程的辨别,应在系统正常且没有运行任何程序的情况下,备份一份正常的进程列表,以便以后对比使用,其方法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TaskList/fo:csv>d:jclb.csv”在D盘生成一个名为JCLB的进程列表备份文件。当系统异常时,在系统未运行任何程序的情况下,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TaskList/fo:csv>d:dqjc.csv”生成一个名为DQJC的进程列表备份文件。对比二者找出可疑进程,并记录进程的PID。因为木马程序常利用端口进行通信,可利用“Netstat-a-n-o”命令,查看可疑的端口通信情况,记录相应的进程PID,同进程列表的可疑进程对比,以确定可疑进程,再通过“任务管理器”的“镜像路径”和“命令行”确定程序名称和位置。

2.2.3 对系统敏感文件夹进行病毒排查

系统的敏感文件夹包括:%win dows%、%system32%、%Cookies%、%Temp%、%Temporary Internet Files等,用户可以在相关文件夹内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查找可疑文件。

2.3 手动查杀木马的常规流程

常规下木马病毒的查杀可定期使用杀毒软件进行,考虑到杀毒软件的滞后性,对于一些新病毒可能无法查杀,当发现系统异常,且经杀毒软件检测无问题时,可通过以下流程进行手工杀毒:第1步,断开网络连接,保证计算机同网络隔离;第2步,重新启动电脑,并以“安全模式”进入系统;第3步,根据上述木马病毒的定位方法,先灭杀可疑进程(对于资源管理器不能结束的进程可用““ntsd-c q-p[pid值]”命令强行关闭),全盘扫描可疑文件并删除,最后进行注册表清理(清理前应备份注册表)完成手工查杀木马病毒。

3 结语

在电力企业个人办公计算机的安全管理中,只要计算机用户合理的进行系统配置,防止非法用户入侵。在使用中尽量谨慎细心,阻断木马病毒传播途径。掌握常规的木马病毒检测手段和查杀流程,在发现病毒后及时查杀,即可保证终端计算机安全可靠运行。

摘要:个人办公计算机是电力企业信息网中数量最多、情况最复杂的终端节点,其信息安全防护和病毒检测工作是电力信息系统各业务应用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保障。在公司常规安全防护措施基础上,针对电力企业个人办公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终端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介绍终端计算机常见的木马病毒检测技术。

防护个人信息安全 篇3

触目惊心

人民网4月27日的文章《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中国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失控态势》称,国内外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非法采集、窃取、贩卖和利用网络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不断成熟壮大,呈现产业化、集团化、跨境化、智能化的趋势,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失控态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在网络经济大潮下,用户的个人信息是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支付、网络营销等各类网络活动的基本要素,成为商家竞相开发的“金矿”和非法分子牟利的工具。

新华网3月4日题为《信息安全“黑洞门”触目惊心,一些重要数据流向他国》的文章指出,目前信息安全“黑洞门”已经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网站攻击与漏洞利用正在向批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用户隐私和权益遭到侵害。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甚至流向他国,不仅是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

光明网4月23日的文章《社保系统成个人信息泄露“重灾区”》称,社保系统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重灾区”,目前重庆、上海、山西等超30省(市)卫生和社保系统出现大量高危漏洞,数千万用户的社保信息可能因此被泄露。海量社保信息泄露问题掀开了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冰山一角,折射出个人信息保护严重缺乏的法律短板。

《法制日报》5月1日刊发义章《社交工具成网络诈骗信息传播一大途径》提到,2015年1月至3月,北京市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4920例。报案总金额高达1772.3万元,人均损失3602元:在个人电脑端,社交工具和电子商务网站是网络诈骗信息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占诈骗类报案总量的比例均为37.2%:个人电脑用户报案的所有诈骗类型中,虚假兼职以44.1%排在首位。其次是退款欺诈13.4%、网游交易12.4%,这三种诈骗类型占个人电脑端诈骗类报案总量的近70%。而在手机端用户报案中,虚假中奖以22.2%排在首位,其次是钓鱼盗号18.5%和虚假兼职12.8%。

追问缘由

《中国青年报》1月13日刊发题为《谁泄露了我们的银行信用卡信息》一文,认为信用卡信息泄密严重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监管部门没有将商业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纳入监管追责范围,对银行制定的信用卡保密条款缺乏统一规定,致使各银行信用卡保密规定“五花八门”,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二是商业银行没有将信用卡客户保密工作置于相应高度,内控漏洞多,惩处不力。致使一些银行“内鬼”私自将客户信息卖给非法牟利机构或个人:三是银行在泄密担责中处于强势地位,客户处于分散状态,加之法律存在问题,在信息泄露维权时,无法与银行抗衡。对银行信用卡相关条款。客户也只能被动服从。

光明网3月9日《大数据建设要高度重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文章指出,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个人信息的泄露存在着下述原因:一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不完善。在现有法律法规中,既缺少对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利主体等概念的明确规定,也缺乏在数据的收集、使用和管理上明确的规范性指引。二是数据库本身存在重大安全缺陷。数据库也存在诸多的安全漏洞,黑客往往利用这些漏洞。对数据库进行侵入。由于对数据库访问的操作缺乏控制。很容易造成数据泄露,某些程序人员也恶意利用这些控制缺陷,在应用程序中埋下后门程序,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非法下载。三是数据使用监管存在明显隐患。企业对所收集用户数据的使用权边界模糊不清,用户无法了解自己隐私信息的用途,缺少知情权和选择权。个人信息保护目前属于多头监管,公安部、工信部、商务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都负有个人信息监管职责,多头监管容易造成监管无序。

《安徽口报》3月18日刊发的《个人信息频遭泄露,准在任性?》一文,剖析了哪些幕后推手的“任性”导致目前几乎人人自危的乱象。文章指出,首先,就是商业机构太“任性”,消费者几乎在各个消费领域都会遭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银行、电信运营商这些强势企业,就连商场、饭店甚至是理发店都通过订餐、办理各种消费卡等途径,掌握着大量的个人信息。二是某些“任性”的权力,也助长了非法泄漏个人信息的“恶风”。群众到很多部门办事都要登记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才能领到“入门证”,这在安保方面有其合理性,但在索要这么重要的个人信息时,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防止其遭非法泄漏。三是由于政府各部门数据难共享,公安、人社、医疗卫生、税务等很多部门都掌握着一整套的公民个人核心信息。这些年查处的一些倒卖个人信息的案件中就有政府公职人员参与其中的情况。

人民网4月23日的文章《个人信息泄露拷问信息安全短板》指出,一直以来,国内不少部门和产业存在“重建设、轻运维”“重管理、轻安全”的情形,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投入大大低于欧美国家。而一些管理部门对个人信息安全不重视,即使出现了泄露情况也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筑牢防线

《人民日报》4月23日的文章《别让个人信息“露天存放”》指出,公民为了获得各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身份证明,并让渡一定的个人隐私。但这都仅限于必要的范围之内,而且获取个人信息的部门有义务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如果因为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跟不上,大量私密敏感的个人信息如同“露天存放”,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利用,造成公民信息泄露。这不仅给公民安全带来隐患,也会对有关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造成伤害。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命题,更是一个制度命题。是否善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使公民免于“隐私裸奔”的恐惧,不仅折射国家理念,更涉及国家利益。正因此,国家已在推动网络安全立法,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而公民信息系统也需必要的功能整合,避免公民不断重复地提供身份信息,也便于统一安全标准和安全系统建设。

nlc202309020407

中国日报网2月27日刊文《个人信息安全需要法律保障》提到,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中,公民个人隐私毫无疑问是必须加以保护的。个人信息的范围显然远远大于个人隐私,有些个人信息或许谈不上隐私,然而一旦泄露同样会给公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伤害。个人信息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长期被忽视,导致个人信息被恶意泄露的事件屡屡发生,而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则使利益受损的民众难以挺身捍卫自己的权利。早在2005年,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就已启动立法程序,个人信息安全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快立法步伐。

人民网2月2日的文章《让法律成个人信息安全护身符》认为,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确保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既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让法治成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护身符,也需要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在目前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如果个人信息被泄漏或非法利用,受害者可以按照全国人大《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可以向公安、网络、工商等管理部门投诉举报;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光明网3月19日题为《个人信息安全谁来保护》的文章指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首要问题。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未正式出台。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密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让惩戒更加具有法律上的操作性。监管部门应严格执法,保护公民权益,切实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责任制度和追究制度,从源头上堵死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

《人民日报》5月11日刊发《互联网要“+”,信息泄露要“-”》一文指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应对症下药。在国家层面,进行更多的投入必不可少,包括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科研攻关经费,支持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培养和储备网络安全人才,加强技术防范,等等。制度层面,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泄露的问责机制,倒逼有关责任主体切实加强保护和防范工作。应把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一些重要部门设立“首席信息安全官”等职位。管理层面,政务信息系统自搞一套的情况目前普遍存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带来安全漏洞,如能有效整合,问题就会少得多。法律层面,当前日趋上升的个人信息泄露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密切相关。比如,《刑法》规定的“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并不包含疏于防范或者网络漏洞等问题,一些人很容易借此来逃脱责任,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

温馨提示:为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支招

1 尽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例如所用用户名、密码等尽可能跟个人没有关系,让他人不易猜到。

2 各网站密码尽可能各不相同,防止因相同而全部被破解。可以设定一套统一规则,然后在各个网站稍加区分,例如在京东的密码里加入字母“id”,在网易的密码里加人数字“163”。

3 不要点击不可信的网址链接。很多短信诈骗都是因为机主点击网址后手机中毒所致。

4 不要扫描无法确认安全性的二维码。二维码相当于图形版的网址链接,近年来,通过二维码传播的病毒呈加速上升趋势。

5 公共场所,不可信的免费WiFi千万别联。不法分子会在公共场所搭建不设密码的WiFi,手机用户一旦连上,信息和资料就可能被盗取。

6 不要通过不可信的渠道下载手机应用。别觉得安装个软件而已,有问题卸载就好。一旦装上恶意程序,你的钱和个人信息可能马上就没了。

7 关注网络安全相关新闻,看到有网站发生信息泄露,及时修改自己的密码;看到他人受骗的遭遇。要汲取教训,避免自己上同样的当。

责编 文邦

个人防护措施 篇4

姓名 成绩

一、简答题

1、X线的基本特性:

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2、放射防护的方法:

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3、电离辐射照射必须遵从的原则 :

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

二、填空题

1、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眼晶体(1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mSv。

2、为了限制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20)mSv,最优化限制(5)mSv。

3、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最优化限值为0.25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4、在放射检查时,尽量缩小(照射 野),且对临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如进行胸部检查时,应该给患者佩戴(铅围脖)对甲状腺进行遮挡防护。

煤矿职业病防护计划及防护措施 篇5

编制:龙贵煤矿

时间;2010年3月

为了搞好本矿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本公司的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制定本单位职业病防治计划和防护措施。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

组织人员:聂建勋、金树奎、徐风海、崔同洁、王满昌、刘芳

组织人员分工:

徐风海负责编制职业病防范措施、职业病防治计划和防护措施。

崔同洁负责员工档案的管理,组织员工学习、培训、体检。

王满昌负责落实各种制度,对各个车间职业病防范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防治措施

现场操作人员触及职业危害因素的工种包括:井上电焊、机电噪声。井下采、掘、锚、喷。针对上述工种特制定如下防护措施:

1、电焊:工作过程会中会有大量的粉尘和锰,应配带防护镜及防毒面具,预防尘肺病及锰中毒。

2、机电噪声:

3、矿井综合防尘

﹙1﹚建立矿井综合防尘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矿井综合防尘的规定,为消除粉尘危害,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防尘措施。

三、成立防尘组织机构

组长:聂建勋副 组 长:金树奎成员:王满昌、武占义、徐风海、崔同洁、王满昌、刘芳具体措施:

1、通风队负责编制专门防尘安全技术措施,按标准要求设置好防尘设施。采煤、机电、掘进等各部门都要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对粉尘防治工作负责。重点是:各部门必须管好、用好其管辖区内的防尘设施。

2、①井下各地点的防尘、防爆设施的设置、挪移、维修等工作由通风队负责。各地点防尘设施的使用由其责任区队组负责,并附有看护责任。②当各地点的防尘设施(如:供水管路及三通、闸阀、连接过道的软管等)需要更换或出现故障及其他原因致使防尘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负责使用的作业人员必须及时通知矿调度室或通风队。③当供水水压、流量不稳定或水压、流量不符合要求时,由通风队负责调整水压和流量。④井下各采掘、喷浆、巷修和其它作业地点供水防尘管路及其附属的闸阀、三通的延接和安设由通风队负责。⑤井下所有地点的防尘设施由通风队防尘工定期进行巡回检查维护,采掘地点每圆班不少于一次,行人较少的巷道每星期不少于两次。⑥粉尘防治责任区的划分(冲刷巷道的具体使用)各采面(即进风侧20米和回风侧120米范围内)和各掘进工作面从局扇住里的煤尘清洗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定期进行洗(扫)尘,由各采掘队队长负责,生产矿井将煤尘管理和洗尘安全措施编入作业规程中,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减少和降低产尘量。

采煤工作面:

1、回风巷超前支护20m至工作面,前顺槽至工作面范围的防治粉尘工作由采煤队负责(主要是正确使用转载机处的喷雾和巷道积尘的清(扫)洗)。

2、前顺槽至溜煤

眼或煤仓的煤尘防治工作由回采队负责。

3、回风巷超前支护以外 范围粉尘防治工作由通风队负责。

4、距工作面20m范围的巷道,凡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及时冲洗或清扫一次,并清除堆积浮煤。掘进工作面

1、掘进工作面在其工程未交接前的掘进过程中,其掘进巷道内的粉尘防治工作由掘进队负责(包括施工期间占用的其它巷道范围均作为防尘范围),但不包括隔爆水棚设置、挪移、加水、维护)。

2、距工作面20m范围内的巷道,每班应冲洗一次;20m以外的巷道每天或每周清扫一次,并清除堆积浮煤。其它地点:主要运输斜井、各甩车场以及入风石门的除尘、洗尘工作按各自工作范围由井口机电队负责。

四、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对第上述的工作人员,由本公司职业病管理机构人员定期统一组织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本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到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及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公司组织的每一次职业健康检查,由公司职业病管理机构人员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监护档案,记录每一个阶段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详细情况,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已有患病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严重的脱离工作岗位,进行全面治疗。

五、建立健全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由职业病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区分健康损害责任和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工作经历,记录劳动者既往工作过的用人单位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和从事的工种、岗位;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变动情况;接触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强度或浓度;历次职业性健康检查的结果。

六、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培训对象:矿内所有员工

培训内容:

1:职业病的概念

2:职业病的危害

3:职业病的防范

培训目的:让员工在享受工作乐趣的同时,了解工作环境中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加以防范,更有力的保护自身的健康及安全。

七、资金运作

疫情防护先进事迹个人感想 篇6

作为“生长于斯,服务于斯”的党员干部,她深知此次情况急、任务重,大年初一就早早来到办公室“等候差遣”。

得知对来武返武人员详细排查、登记是当前重中之重,她主动请战。“我是当地人,工作了几十年,对各社情况比较了解,能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基本信息台账登记工作。”__信心满满地说。

__告诉笔者,由于部分来武返武人员是外地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信息错误率较高,所以更需要事无巨细。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必须把核查工作精准到人。

遇到“顽固”的来武返武人员,她定要针对性教育引导,宣传居家隔离的重要性,普及防护知识,还不忘送以温暖的节日祝福。

作为外地返乡人员,__同志不仅给我们宣传防控知识,还关心我们的身体状况,现在还给我们送来口罩,真的是

电站个人电弧防护用品的选用 篇7

电气设备应用广泛, 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不发生人身和设备伤害事故, 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据统计, 在使用电气设备过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中, 电弧事故占比超过3/4, 直接造成的永久残疾和死亡事故也是据高不下。可见, 电弧事故已经成为电气事故中的头号杀手。因此, 有必要认真分析电弧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可能并做好防范措施。

目前, 虽然国内并没有强制性法规或标准, 要求电业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电弧防护用品, 但是加强电弧防护却是必然的趋势。

2 电弧防护的必要性

2.1 电弧危害的定义

所谓电弧危害, 是指因电弧释放大量能量对人身的伤害或对设备造成的损坏。

从实践中看, 电弧对人身的伤害, 主要是由于电弧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引发的人体组织的灼伤, 另外由于这种高温燃弧引发的瞬间金属熔粒或蒸汽、巨大的压力波等作用于人体, 对人的视力、听力、呼吸道等产生伤害, 以及物体打击等形成的机械类伤害。

2.2 电弧的能量

电弧产生的能量可高达8MW~60MW, 它主要与电弧的燃烧时间以及短路电流的平方值成正比, 其它因素则包括柜体几何尺寸以及所使用的材料等等。电弧燃烧持续时间超过100ms, 所释放的能量开始急剧增加, 大约150ms左右电缆开始燃烧, 200ms左右铜排燃烧, 到了250ms左右钢材开始燃烧。从保护设备的角度来说, 特别是后备过流保护动作时间相对较长, 对于为开关柜内部弧光短路来说其保护效果是很差的, 往往是开关柜烧得面目全非保护才动作, 事后故障电弧起始点地没有办法确定了, 而在这一期间电弧燃烧释放的巨大的能量对附近工作人员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特别是在开关柜门打开维修的情形。

电弧灼伤是电气工作者除感电以外最可能伤害的原因, 因为严重电弧发生点的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4倍 (约35, 000℉) , 周遭的材料物质系被气化或烧熔高温后喷出, 也有电弧强光、气浪推力与爆炸声响等伤害, 其中如果工作者衣服被点燃则会造成身体更大面积的烧烫伤, 而更易致命。美国烧伤协会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在1991-1993年烧伤存活数据方面的研究结果指出:治疗的存活率与受害者的烧伤面积比率以及年龄大小两者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20-29岁年龄层的人被烧伤时约有60%的存活机会, 但如果是50-59岁年龄层则降至20%。因此如何避免在万一电弧事故发生时被灼伤, 特别是衣服不能被点燃或熔化成为防范电弧伤害的重点之一 (注:熔化的衣服质料会增加伤口清理费时) 。除直接烧伤致命以外, 电弧气浪压力 (或推力) 是其次可能致命的伤害原因 (或造成坠落) , 严重电弧事故受害者也可能遭受视力损害、听力损失以及呼吸的、肌肉的、骨骼的或神经的系统损伤, 所以对电弧伤害的完整防护应是从头到脚的全身保护配备系统。

3 个人电弧防护用品的应用现状

3.1 常规的个人防护

《GB26164.1-2010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中3.3.9规定“……进入生产现场必须穿着材质合格的工作服……工作服禁止使用尼龙、化纤或棉、化纤混纺的衣料制作, 以防遇火燃烧加重烧伤程度……接触带电设备工作, 必须穿绝缘鞋。”

《GB26860-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中6.3.2“高压验电应戴绝缘手套”, 7.1.3“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 室内人员进入接地点4m以内, 室外人员进入接地点8m以内, 均应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构架时, 还应戴绝缘手套”, 7.2.2“雷雨天气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 应穿绝缘靴”, 7.3.6.4“用绝缘棒拉合隔离开关、高压熔断器, 或经传动机构拉合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均应戴绝缘手套”, 7.3.6.6“装卸高压熔断器, 应戴护目眼镜和绝缘手套, 必要时使用绝缘夹钳, 并站在绝缘物或绝缘台上”。

可见, 常规的电业安全防护中, 仅从绝缘方面提出了防护, 并从防止烧伤加重考虑, 要求衣物材质合格 (一般通行的做法是采用纯棉衣物) , 并没有特别提出防止电弧伤害的衣着要求。

3.2 新的推荐标准

《DLT 320-2010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要求》 (以下简称《技术要求》) 中, 4.1“对于经电弧危害分析可能面临电弧能量不小于25.74J/cm2的人员或进入可能有电弧危害区域的人员宜配置相应的个人电弧防护用品”。

一般来说, 防电弧服之所以能对电弧伤害有很好的防护效果, 主要源于防电弧服是采用高科技的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耐热、阻燃、不助燃、不熔融和H级电绝缘等永久性的防火、绝缘等特点, 通过外在的服装来阻隔电弧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 以达到保护人身的目的。

4 选用方法

4.1 标准中的计算方法

《技术要求》4.3“需要根据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电弧危害大小选择个人电弧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以ATPV和Ebt电弧值表征的防电弧能力应当高于工作岗位的电弧危害。”

按照《技术要求》, 计算步骤分为计算电弧电流Ia;计算典型事故能量En;计算事故能量E。

4.1.1 计算电弧电流

1k V以下:

4.1.2 计算典型事故能量

典型条件为电弧放电时间0.2s, 工作距离610mm。

4.1.3 计算事故能量

4.2 典型设备的计算结果和防护服选择

考虑到电站的厂用电压等级基本上在10.5k V及以下, 高于这一等级的设备基本上没有就地操作的可能, 因此本文仅探讨10.5k V及以下电气设备的电弧防护问题。

4.2.1 10k V设备

某电厂10k V设备选用的是ABB VD4型断路器。分析计算输入条件如下:

(a) 系统作业电压10.5k V。操作距离910mm;

(b) 依照设计单位给出的各段中压母线故障电流中取最大值为42k A;

(c) 电弧持续时间按保护切除故障的最大时间考虑。对于中压母线, 由于配置有高阻抗差动保护, 保护动作时间按0.025s, 开关分闸时间按0.065s, 则电弧时间t=0.025+0.065=0.9s。

代入公式 (2) , 可得电弧电流Ia=39.78k A。

代入公式 (3) , 可得计算典型事故能量En=22J/cm2。

代入公式 (4) , 可得计算事故能量E=28.17J/cm2。

根据《技术要求》中表1, 此电弧能量对应的可能危害级别为Ⅰ级。说明在此母线上的操作过程中, 凡是可能产生电弧伤害的环节, 均应使用Ⅰ级防护服, 及其对应的面屏、手套/鞋罩。

4.2.2 400V设备

某电厂400k V设备选用的是ABB E-MAX型断路器。分析计算输入条件如下:

(a) 系统作业电压0.4k V, 操作距离610mm;

(b) 依照设计单位给出的各段400V母线故障电流中取最大值为62k A;

(c) 电弧持续时间按保护切除故障的最大时间考虑。对于400V母线, 由于配置有瞬时/短延时过流保护, 保护动作时间按0s (如果保护动作时间按实际整定的短延时0.3s, 则电弧能量在不可接受的范围, 读者可自行计算分析) , 开关分闸时间按0.03s, 则电弧时间t=0.03s。

代入公式 (1) , 可得电弧电流Ia=58.88k A。

代入公式 (3) , 可得典型事故能量En=39.8J/cm2。

代入公式 (4) , 可得计算事故能量E=7.47.J/cm2。

根据《技术要求》中表1, 此电弧能量对应的可能危害级别为Ⅱ级。说明在此母线上的操作过程中, 凡是可能产生电弧伤害的环节, 均应使用Ⅱ级防护服, 及其对应的面屏/头罩、手套/鞋罩。

哪些环节可能会产生电弧伤害呢?首先, 由于ABB开关柜均为成套设备, 母线封闭于柜内, 无法直接触碰;其次, 在手车开关摇入摇出过程中, 当手车的静触头即将离开或即将接触母线触头时, 可能产生电弧伤害;最后, 在开关分、合闸瞬间, 也可能产生电弧伤害。因此, 要求操作人员在保持开关手车柜门紧闭时, 穿戴符合Ⅰ级防护服, 及其对应的面屏、手套/鞋罩, 才能进行此类高压开关手车的操作。

5 当前影响电弧防护服推广使用的因素

既然对于电弧危害的认识是清楚的, 而且, 无论是从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的NFPA-70E (工作场所的电气安全) 中对于个人电弧防护用品的要求, 还是我国的《技术要求》均对于电弧防护有着明确的技术要求, 那么为什么时至今日, 除了南方电网公司的部分单位外, 很少见到有作业现场使用这类防护用品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

一是法规没有明令的、强制性条文要求。如前文3.1所述, 国家标准的电力安全工业规程中并没有要求作业人员在着装上必须穿戴电弧防护用品。

二是虽然有《技术要求》, 但作业人员还是无法自行评估电弧能量大小, 从而无法选用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前文4选用方法所述, 电弧防护服的选用必须基于电弧能量的大小, 而电弧能量的大小需要计算。尽管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但公式中的参数却并非每一个作业人员所能了解到的。比如作业地点的计算短路电流, 一般由设计单位计算得出, 但很少会直接提供给生产人员;再比如导体间隙、操作距离的数据又由设备厂家掌握, 一般也不会直接提供给生产人员, 等等。使得作业人员在实际选用中存在困难。

三是业主单位不够重视, 没有将电弧能量计算、电弧伤害预防和评估从设计和采购阶段就纳入工作计划。运营中的生产企业也没有积极性去开展这一工作。

因此, 如果想要推广电弧防护用品的现场应用, 必须从以上三点着手。首先要在法规上明确要求电气作业人员必须在可能有电弧伤害风险时要穿戴适用的电弧防护用品;其次, 要由业主单位出面, 联合设计单位和电气设备厂家, 对于现场作业地点逐一计算并给出预计危害级别和相应防护级别, 最后, 将选用对应防护级别的防护服要求写入运行操作规程, 将危害级别标识于各作业地点以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和指导其正确选用防护用品。

结语

通过对电弧防护必要性、能量分析和计算、防护用品的选择实例, 对电气工作中合理避免电弧伤害提供了指导。同时也澄清了之前对于电弧伤害的两点误区:一是电弧伤害并不等同于触电和烧伤伤害;二是电弧能量大小与电压等级并无直接关联。电压越低可能风险越大。

我们也要看到, 安全工作永无止境, 任何防护都是多重屏障中的一道防线。电气操作的规范性、人员的培训、配电设备的质量、尽可能地避免就地操作等因素, 同样是规避电弧伤害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DL/T 320-2010, 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要求[S].

[2]Genevieve Laverty.电弧防护服性能测量[J].电力安全技术, 2008 (09) .

[3]陈增发, 张泽.电弧防护发展历史与防护服的选择[M].电力安全技术, 2008 (11) .

[4]马新安, 张莹.纺织品热防护技术研究[C].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 2011.

农药中毒的个人防护等3则 篇8

(潘毅)

江苏省健康教育学会成立

本刊讯 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分会健康教育专业学会日前宣告成立,来自全省各地的一批健康教育业务骨干、相关学科的专家、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约80人出席了成立大会。

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新领域;是一门研究如何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及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害因素,促进人类健康的科学;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强的公共事业。近年来,江苏省的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大部分市、县都已先后建立了健康教育所(馆);省卫生防疫站还编印了《江苏健康教育》内部刊物,为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理论、研究工作、交流经验的“园地”。专业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全省城乡多部门关心、支持、参与健康教育事业的联合阵线已经形成。

工程防护措施 篇9

1、钢筋:钢筋制作成型后,应分类堆放在指定搁台上,雨雪天气时应及时覆盖塑料布。钢筋安装时,应按图纸设计要求作业,避免返工。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成后,钢筋工对木工进行工序交接,并由技术负责人对木工技术交底,要求木工在作业时不得损坏已安装就位的钢筋,并保证剪力墙根部无木屑、锯末等杂物。板面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板面上搭设临时走道,并根据混凝土浇筑方向进行搭设,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人员对板面钢筋进行踩踏,造成钢筋位移和保护层过小,对于成品钢筋割丝应及时使用钢筋防护帽保护。

2、模板:模板制作成型后,应分类堆放在指定位置上,表面涂刷脱模剂,模板安装时,应按图纸设计要求作业,拼缝、加固符合工艺要求。梁板模板支设完毕后,不得随意上人走动,以防将模板踩踏变形、移位。木工对钢筋工进行工序交接,并由技术负责人对钢筋工技术交底,要求钢筋工在作业时不得损坏已安装就位的模板。模板拆除时,应避免剧烈碰撞或冲击现浇板面,拆除的模板、架杆、加固件应及时归垛,并清理出作业面。

3、混凝土构件成品防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板面混凝土初凝前压实、搓平,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保潮,24小时内不得上人或物,防止因过早上人或物对板面形成荷载或冲击,造成楼板裂缝。冬期施工时,覆盖薄膜后再覆盖一层棉毡保温,48小时内不得上人。剪力墙拆模时,为防止混凝土构件棱角被碰坏,应避免剧烈碰撞或冲击,拆除的模板、架杆、加固件应及时清理出作业面,严禁集中堆放在现浇板面上。柱、剪力墙拆模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保潮。梁板拆模前,应对拆模试块进行试压,合格后由工地技术负责人现场回弹同期成型的混凝土构件,达到强度后书面形式下达拆模令。梁板模板拆除后,板底面用喷雾器喷水雾养护7天。

4、楼梯踏步成品防护:楼梯踏步模板拆除后,采用废旧木模板切割成150mm宽,长度同楼梯踏步,两块木模板形成直角固定在楼梯踏步上,防止对踏步碰撞造成缺角掉楞。

5、抹灰墙面:墙面抹灰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进行作业,避免返工现象,墙面抹灰后,养护不少于7天,注意保护阳角部位线条。其他工种作业时,与抹灰工进行工序交接,由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做好成品保护。同时对已完成的墙面成品防护严格按照施工顺序施工,防止工序穿插造成的墙面污染。

6、地下防水和屋面防水工程:防水层施工完毕后,下道工序施工的队伍应注意保护好防水层,不得在防水层上放置材料及作为施工运输车道。做保护层时,确需在防水层上运料时,应先用木板等材料铺行车(人)道,车辆支撑脚用软体材料包好,防止刺破防水层,操作人

安全隐患防护措施 篇10

一,电动工具链接不符合规定

解决措施:1电工重新排查产区内所有用电设备。2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二,钢筋切断机传动部分无外壳 解决措施:1安装防护用具。三,焊接操作时未戴面罩 解决措施:1按照规范进行焊接作业

2制定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操作 四,焊完钢筋笼子向下搬的时候易伤人 解决措施:1往下抬钢筋笼子的时候慢慢抬。

2焊接一个倾斜的钢筋架子,让钢筋笼子从架子上滑下来。五,脱底托时底托落下易伤人

解决措施:敲打底托时留出安全距离,按规范操作。六,搅拌机控制室内的温度过高 解决措施:安装空调 七,蒸汽温度过高易烫伤 解决措施:1拿蒸汽管时戴着手套。

2蒸汽管的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八,叉车或装载机载人驾驶 解决措施:1禁止载人驾驶

2制定处罚措施,发现一例处罚50元

九,大管施工人员在基坑上跨越

解决措施:用梯子搭设架桥,架桥的接触一定要牢固,不得有滑动。十,民工宿舍内乱接电线

解决措施:1要求宿舍按照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交底进行用电 2每周检查宿舍内的用电,督促检查宿舍用电。十一,手深入正运行的机械中,机械加工时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解决措施:1严格按照振动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如需用手操作必须先停机器再操作。

十二,在进行正常作业时基坑内有人进入,掉落的混凝土易伤人 解决措施:1严格按照振动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机械停止运转后再进入基坑。

十三,搅拌机控制室内的温度过高导致机械跳闸甚至引起火灾 解决措施:1控制室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品。2控制室旁放臵灭火器。3安装空调。十四,小管机南侧电缆线外漏 解决措施:1重新覆盖电缆沟

2将有破皮的电缆更换新线或者重新密封。十五,进行吊装作业时未使用防脱钩。解决措施:1更换防脱钩 2安装防脱的弹簧卡

3没有防脱钩时不能进行吊装作业

4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贯吊装技术交底。十六,压力试验机没有防护罩 解决措施:1安装防护罩

十七,码放砼管时在最底层的两端未放阻挡。

解决措施:1加强砼管转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对转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要求转场人员每另起一排的时候九在第一节管子下面堆放阻挡。

上一篇:节能减排环保的活动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