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公务员任免机关

2022-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一般公务员任免机关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机关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任免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文化部

【发布文号】文人发(1995)54号 【发布日期】1995-12-04 【生效日期】1995-12-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机关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任免办法》的通知

(1995年12月4日文人发(1995)54号)

现将《文化部机关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任免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文化部机关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任免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现文化部机关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任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关规定,结合我部机关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部机关(包括党群、派驻部门)局级及其以下国家公务员职务的升降、任免。

第三条 职务设置:

(一)领导职务:副处长、处长、副司(局)长、司(局)长。

(二)非领导职务: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是实职,但不具有行政领导职责。

第四条 职务升降、任免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和党管干部;

(二)公开、民主、平等;

(三)注重工作实绩,优升劣降。

第二章 职务升降

第五条 晋升各级职务的人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勤政廉政,能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尽职尽责,熟悉和掌握相应的业务管理知识和政策、法规,身体健康。其中晋升领导职务的必须具有胜任领导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组织领导能力和五年以上工龄及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晋升各级职务人员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晋升职务人员,必须为近两年考核连续优秀或近三年连续称职以上者。

(二)晋升科员、正副主任科员职务的,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晋升局级、处级职务的,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晋升领导职务的,还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三)晋升正局级领导职务的,需任副局级职务三年以上;晋升副局级领导职务的,需任正处级职务三年以上;晋升正局级非领导职务的,需任副局级职务五年以上;晋升副局级非领导职务的,需任正处级职务五年以上;晋升正处级领导职务的,需任副处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副处级领导职务的,需任主任科员职务三年以上;晋升调研员职务的,需任副处级职务四年以上;晋升助理调研员职务的,需任主任科员职务四年以上;晋升主任科员职务的,需任副主任科员职务三年以上;晋升副主任科员职务的,需任科员职务三年以上;晋升科员职务的,需任办事员职务三年以上。

(四)晋升职务必须符合国家公务员职务回避制度的规定。对晋升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按规定进行任职培训。

第六条 晋升职务必须在核定的职数限额内,按规定的职务序列逐级进行。个别考核连续三年为优秀或在本职位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者,可越一级晋升或适当放宽资格条件的限制。

第七条 受行政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解除行政处分后,晋升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八条 在部机关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予以降职。被降职人员,在新的岗位上工作实绩突出,新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且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晋职。

第九条 对升职和降职人员,按照规定相应地调整其级别和工资档次等待遇。

第三章 职务任免

第十条 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根据其工作表现、资历、学历,视不同情况正式任职。

(一)符合任职要求并能履行相应职责的军队转业干部,可按原职级任职。

(二)从院校毕业学生录用到部机关:

1、中专以下学历的,试用期满在本岗位工作2年后任办事员;

2、大学专科学历的,试用期满在本岗位工作2年后任科员;

3、大学本科学历的,试用期满后任科员;

4、双学士(包括研究生班)学历的,试用期满在本岗位工作1年后任副主任科员;

5、硕士学历的,试用期满后任副主任科员;

6、博士学历的,试用期满后任主任科员。

上学前参加过工作的,试用期满后视其情况任相应的职务。

(三)从企、事业单位录用到部机关:

1、录用前在原单位属管理人员的,可按其待遇确定相应职务;

2、录用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任主任科员;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视其资历等情况,可分别任副主任科员、科员或办事员。

第十一条 从企事业单位选调到机关拟任处级职务的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期满且符合任职条件的,应在本司局处级职数限额内,正式任职。

从其它部门国家公务员中选调的人员,试用期为一个月,试用期满且符合任职条件的,可按原职级正式任职。其中属处级职务的,应占所在司局处级职数。

第十二条 凡因职位转换、升降等其它原因发生职务变化的,应重新予以任职。

第十三条 公务员职务实行委任制,一人一职,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

第十四条 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免职:

(一)经组织批准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二)自费出国留学的;

(三)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

(四)因职位转移、升降等其它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

第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职务自行免除,不再办理免职手续:

(一)受到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的;

(二)受到行政撤职或开除处分的;

(三)被辞退或按自动离职处理的;

(四)因机构变动失去职位或调离部机关的;

(五)死亡的。

第十六条 公务员被免职后,应在直接行政首长主持下及时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第四章 任免程序

第十七条 局级职务的任免,由人事部门根据部党组指示及领导职数,对拟任免人员进行考察,提出考察意见,报部党组、部领导审批,并按有关规定向中央备案。

第十八条 处级职务任免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人事部门根据各司局的处室设置、处级领导职数及非领导职务比例限额,公布职位空缺情况、所空职位任职条件和推荐范围等。

(二)各司局根据人事部门提供的情况,采取个别谈话、召开民主推荐会(由司局领导、办公室负责人、司局党组织和所空职位处室的有关人员参加)等方式进行差额推荐任职人选,并填写《民主推荐拟任处级职务人选意见表》①和《职务任免审批表》②(一式两份)报送人事部门审核。

(三)人事部门对各司局民主推荐的任职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审批,并办理任免手续。其中正处级领导职务的任免,人事部门在审批前应征求其所在司局主管部长的意见。

① 略。

② 略。

第十九条 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任免,人事部门根据考核情况及任免条件,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处级以下职务的任免工作,一般结合年终和年中考核在每年上半年的

三、四月份及下半年的

七、八月份进行。

第二十一条 公务员担任不同层次领导职务的最高任职年龄,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人事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三日印发的《文化部机关处级行政领导职务任免的暂行规定》和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印发的《文化部机关非领导职务升降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2篇:人大任免国家机关工作办法

xx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

(讨论稿)

(2008年月日xx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陕西省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人民代表大全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任免县人民代表大全常务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任免范围

第一节人大常委会

第三条在县人民代表大全闭会期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因健康情况不能工作或者缺位时,常务委员会在副主任中推行一人代理主任职务,直到主任恢复健康或者县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主任为止。

第四条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由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提名决定任免。

第五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人大常委会受理组成人员提出的辞职请求,并决定是否接受辞职。接受辞职后,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第六条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职务,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必须辞去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职务。

第二节人民政府

第七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县长提名,由常务委员会决定副县长的个别任免,在县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或者缺位时,由常委会根据主任会议提议从副县长中决定代理县长。

第八条县人民政府局长、主任,由县长提请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并由县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九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辞职,由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后,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第十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县长或主任会议提议,决定撤销个别副县长和由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县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的职务。

第三节人民法院

第十一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人民法院院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或缺位时,由常委会根据主任会议提名,从副院长中决定代理院长。

第十二条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由县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常委会任免。

第十三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人民法院院长,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辞职,由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后,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第十四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人大常委会认为人民法院院长需要撤换时,须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报经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四节人民检察院

第十五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或缺位时,由常委会根据主任会议提名,从副检察长中决定代理检察长,并由常委会和人民检察院分别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十六条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由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常委会任免。

第十七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人民检察院院长,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辞职,由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后,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备案。在常务委员会接受辞职后,由县人民检察院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十八条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决定撤销由它任命的县人民检察院人员的职务。

第三章任免程序和办法

第十九条县人民代表大会换届以后,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县人民政府局长、主任、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须由常委会重新任命,原经常委会任命的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其他人员和常委会其他工作机构负责人职务未作变动的,不再重新任命。

第二十条由县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请机关应当于常委会召开十日前将提请任免的报告,被任免干部的简历和考察材料,报送县人大常委会。逾期不能报送相关材料的,本次会议不予审议。

常务委员会或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对提请常委会任免的人员进行有关情况的任前了解和考察。

第二十一条常委会举行会议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时,应认真听取和审议对提请任免人员情况的介绍和考察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酝酿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第二十二条由人大常委会任免的人员,必须进行法律考试和任前表态,也可以要求被任命人员到会回答问题。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暂不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

第二十三条法律考试和任前表态的具体规定:

㈠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领导下,成立法律知识考试委员会。法律知识考试委员会主任由县人大常委会一名副主任担任,并负责有关考试事宜。

㈡法

律考试和任前表态对象: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委员会正、副主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局长;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县检察院副院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㈢法律考试内容:《宪法》、《监督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等基本法及拟任职务机关的专业性法律、法规;任前表态内容:任期

内目标、本年度目标、人大意识、依法行政、公正守法的措施。

㈣法律考试方法:参加法律考试的人员名单和考试时间,一般于考试前10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分别通知所在单位及本人;考试试题由县人大常委会确定专人命题,考试成绩由法律知识委员会审定后,以书面形式报请人大常委会决定;考试采取笔试开卷,规定时间指定地点,限时答卷,严禁他人代考等作弊行为。任前表态要求:拟任人员在常委会审议任命前15日向常委会组成人员递交表态发言书面材料,表态时间为5—10分钟,凡不作表态发言的,会议不予任命。

第二十四条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人事任免事项,由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

第二十五条对提请县人大常委会拟任免人员,由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的审查意见,向会议作审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拟任人选进行审议,着重对任职条件、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社会公论等方面发表个人意见书,对不明确或者有疑问的方面可以向提请机关或被提名人提出询问,并表明是否同意会计表决的态度。

第二十六条县人大常委会对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其他办事机构负责人的任命,以及代理职务,撤销职务的,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免职的采取举手表决。

第二十七条县人大常委会对任免人员的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时,设监票人1名,记票人2名,负责监票记票工作,监票人由会议主持人在出席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中提名,征得出席会议人员同意,计票人由会议工作人员担任。

投票表决,所投票数等于或少于投票人的,表决有效;多于投票人数时,表决无效,需重新投票表决。

第二十八条县常委会决定人事任免事项,以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进半数赞成通过。

第四章颁发任命书和任免公布

第二十九条由常委会任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决定前,不得到任或离职,提请任免单位和其他单位不得公布。任职离职时间以常委会会议通过的时间为准。

第三十条常委会任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常委会分别书面通知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利用其他媒体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常委会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除决定任命的个别副县长外,由常委会颁发任命书。

第三十二条提请县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员,常委会表决权未获通过者,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提请机关可再次提请任免。两次提请任免未获通过者,一年内不得再次提请常委会任免。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县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

第3篇: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中组发[2008]7号)

第四章 晋升职务

第十七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第十八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在规定任职资格年限内的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第十九条 晋升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章程规定的资格。晋升乡科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符合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二)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两年以上;

(三)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其他应当具备的资格。

第二十条 晋升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须具备下列任职年限条件:

(一)晋升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厅局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巡视员五年以上;

(二)晋升副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调研员五年以上;

(三)晋升调研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四年以上;

(四)晋升副调研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主任科员四年以上;

(五)晋升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主任科员三年以上;

(六)晋升副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科员三年以上;

(七)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

晋升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非领导职务所需的任职年限条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

特别优秀的公务员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或者越级晋升职务。破格和越级晋升条件和程序另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办理任职手续。

公务员晋升非领导职务,参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三条 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第二十四条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第4篇: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职务的任用方式,任免机关和任免权限,任免的情形和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和规范。职务任免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依法对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及时进行任免,实现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对其发挥国家公务员才能,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各职其人,人职相宜,结构合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的含义

1、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国家公务员任职与免职的统称,指任免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标准条件,通过法定程序,任命(聘任)或者免去国家公务员担任的某一职务。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在以往干部任免制度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公务员担任的所有职务都必须进行任免,不仅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必须办理,而且对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也必须办理,不仅在晋升、降职时办理,在录用、调任、轮换、挂职锻炼、退休时也要办理。

二、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方式

国家公务员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三种,即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国家公务员中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根据宪武之地法和组织法的规定,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或者决定任命。非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实行委任制,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

1、选任制

选任制是一种通过民主选举确定任用人选的任用方式。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产生和任免的方式如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并有权罢免上列人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团会期间,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正副领导人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十人以上代表联名提名,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闭会期间,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从本级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中决定代理的人选;根据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的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的秘书长、厅长、局长、主任、科长的任免。

2、委任制

委任制是指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直接确定任用人选,委派其担任一定职务。委任制能充分体现任免机关和行政首长的用人权,贯彻了用人和治事相统一的原则,有利于在行政机关中贯彻首长负责制,保证政令畅通和行政机构高效运行。

对我国政府组成人员以外的国家公务员的任用将以委任制为主。针对过去委任制存在的一些缺点,如用人上的长官意志、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能上不能下等,在国家公务员任免制度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在选拔任用过程中,遵循公开、民主、平等、竞争的原则、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等手段,从而使委任制的运用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3、聘任制

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国家公务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聘期满后自行解聘,需要时再协商续聘与否。

从国家行政机关职能的特点,及目前的社会条件来看,还不宜在国家公务员较大范围内实行聘任制,只能在部分人员部分职务中采用。主要因为:第一,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制定、执行政策和指导监督政策的实施。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一定连续性,并需要具有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人员。若多数实行聘任制,很有可能带来大面积不稳定因素,影响国家行政机关政党运转。第二,聘任制的实施需要与之相应的配套措施,如落聘人员的去向和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不好,聘任制的实行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人才市场也未发育成熟。因而

我国公务员制度实行后,可在部分人员部分职务中实行聘任制。

三、国家公务员的任免机关和任免权限

任免机关是指具有法定任免权的机关。职务任免作为一种人事管理行为,任免机关是行为 主体。

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工作人员。”还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也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和奖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而,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我国公务员的任免机关。

任免权限是指任免机关对国家公务员行使职务任免的权力范围。任免机关只有在任免权限范围内实施任免才是有效的。对国家公务员任免权限的划分,是根据各级政府的组织原则和国家公务员管理权限划分的。

我国各级人民政府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各级人民政府中的工作部门以及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均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各级政府机关中的国家公务员,除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任免的政府组成人员之外,应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各级人民政府任免各工作部门及派出机构、直属机构中除政府组成人员之外的领导职务和部分非领导职务,其他国家公务员职务,一般由任免机关授权各工作部门、任免机关的人事部门任命。如国务院任免国务院副秘书长,各部委副部长、副主任、副审计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各直属机构的局长、副局长、署长、副署长、主任、副主任等。

省政府任免各厅局的副职、直属机构的正副职、厅局级非领导职务等,国务院各工作部门的司局级以下职务,省政府工作部门的处级以下职务,则可委托各工作部门任免。

四、国家公务员的任职

任命国家公务员职务,须有拟任职务的职位空缺,在国家规定的职数限额内进行,严禁突破职数限额任职现象的发生。被任命的不同职务层次的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拟任职位条件的基本要求。

1、任职情形

对国家公务员的任职情形予以规定,目的在于要求任免机关适时地实施任职。国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任职:

(1)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合格的;

(2)从其他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的;

(3)转换职位任职的;

(4)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5)因其他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

2、任职程序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用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和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这样才能保证任用质量,提高任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水平。委任国家公务员职务一般按照下列程度进行;

(1)所在单位提出拟任人选。所在单位根据职位空缺和国家公务员的德才提出拟任职人选,并向任免机关说明拟任职理由、任职方案、拟任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情况和有关方面的意见等。

(2)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对拟任职人选进行考核。任免机关人事部门接到下级单位任职呈报意见后应认真进行审核,并根据任职的不同情形,职务层次的高低,对拟任职人选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3)任免机关决定任命。具有任免权的机关,通过集体讨论,作出是否任职的决定。

(4)任免机关发布任职令、颁发任命书。各级政府任命的国家公务员,分别发给由总理、省长、直辖市市长、自治区主席、市(州)长、县(区)长签署的任命书,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公务员,发给部门首长签署的任命书。

聘任国家公务员的程序一般如下:

(1)公布拟聘任的职位、职数以及任职资格条件。

(2)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初选对象。

(3)对初选对象进行竞聘、面试、笔试或者举行答辩。

(4)用人单位择优确定聘任人选,签订聘约,发给聘书。

聘用人员聘用期满后,其职务自然解除,需要继续聘用的,必须重新办理聘任手续。

3、对于兼职的规定

有关兼职的规定是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兼职过多过滥的现象,《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规定:“国家公务员原则上一人一职,确因工作需要,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内兼任一个实职。国家公务员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

五、国家公务员的免职

国家公务员职务发生变化而不能履行职责时,应及时免去其原任职务。免去原职,是任用新职务的前提。如果不及时办理免职手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人员重叠,即某一职务同时有两人担任;二是职务重叠 ,即某个国家公务员同时具有两个职务。

1、免职情形。国家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免去现任职务。

(1)转换职位任职的;

(2)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3)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4)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

(5)调出国家行政机关的;

(6)退休的;

(7)其他原因需要免去现职务的。

2、免职程序。免去国家公务员所任职务,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所在单位或上级提出拟免职建议。

(2)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对免职事由审核。

(3)任免机关审批并发免职令或免职通知。

第5篇:五、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制度

(一)职务任免

1、 公务员职务任免的基本原则

由任免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定程序,任免公务员的职务。

2、 公务员任职的种类

公务员职务的任用方式有三种,即选任、委任和聘任。选任、委任是公务员职务的主要任用方式,绝大多数公务员是通过这两种方式予以任用的。选任制,即通过选举产生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选任制公务员,是指按照法律和有关章程规定选举担任公务员职务的公务员。委任制是指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直接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合同契约形式任用工作人员的一种任用方式。聘任制公务员则依合同确立机关与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

3、 公务员职务任免的机关

(l)中国共产党机关。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产生的职务:一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和书记、副书记。二是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和书记、副书记。三是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副书记;乡镇、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和副书记。(2)人大机关。按照法律选举产生的职务: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二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三是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3)行政机关。按照法律选举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员,即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⑷审判机关。按照法律选举产生的职务: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⑸检察机关。按照法律选举产生的职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长,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⑹政协机关。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选举产生的职务:一是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二是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县级地方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不设秘书长)。⑺民主党派机关。按照各民主党派章程选举产生的职务: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主席(主委)、副主席(副主委)、秘书长。

4、 公务员任职的限制

国家对公务员有以下限制:一是规定领导成员职务实行任期制;二是规定公务任职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三是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既有任职年限,又有任职届数限制的公务员范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只有任期年限限制的公务员范围: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以及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每届任期五年,但能否连任、可连任几届,未作规定。没有任期年限、届数限制的公务员:党政机关部门除政府组成人员以外的领导职务。

5、 公务员的任职程序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应按照下列程序办理:①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②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③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④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6、 公务员免职的条件

选任制公务员免职的途径一是任期届满不再连任,所任职务自然免除。二是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所任职务免除。

(二)职务升降

1、 公务员职务升降的基本原则

公务员职务升降立法思想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衔接。二是注意吸收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的改革成果。

2、 职务晋升的条件

公务员晋升条件:(1)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

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2)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成绩。(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4)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5)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6)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3、 职务晋升的程序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程序: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程序,一是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二是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三是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四是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4、 职务晋升的特殊方式

公务员逐级晋升:公务员逐级晋升是指按照规定的公务员职务序列顺序由下至上提任职务。

公务员破格晋升:公务员破格晋升是指对特别优秀的公务员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在晋升时适当放宽资格方面的要求,如放宽工龄、基层工作经历、文化程度、任职年限等方面的资格要求。破格晋升要按一定的程序报批。

公务员越级晋升:公务员越级晋升是指对特别优秀的公务员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按照规定的公务员职务序列顺序跨越一个职务层次晋升职务。越级晋升应当报经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

5、 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特有制度

公务员任前公示制度的意义:作为对干部考察的延伸和补充,公务员任前公示制可以使党组织在更大范围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干部,减少用人失误,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任前公示制度的对象、范围和内容:任前公示制度的对象是提拔担任地(厅)级以下(含地厅级)委任制领导职务的拟任人选,除特殊岗位外,都应列为公示对象。选任制干部的推荐提名人选,非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领导职务的人选、平级转任重要职务的人选,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列为公示对象。公示范围要求党政领导班子及党政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选拔任用应向社会公示,部门内设机构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原则上在其所在的工作部门或系统内进行公示,也可根据岗位特点在更大范围内公示,易地交流提拔任职的干部,在原工作所在地或单位公示。公示内容一般包括公示对象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学位、政治面貌、现任职务等自然情况和工作简历。

任前公示制度的方式、时间和程序:任前公示制度的方式要求:需向社会公示的,一般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在部门或系统内公示的,可采取发公示通知或会议公布、张榜公告等形式进行。公示时间一般以七至十五天为宜。公示程序一般分4个步骤:一是党委(党组)研究确定拟任人选后,以一定方式予以公示。二是以组织人事部门为主受理群众意见。三是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向署名或当面反映问题的群众反馈调查核实结果。四是根据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决定是否任用,并予以公布。

任职试用期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期限:任职试用期制度主要适用于提拔担任非选举产生的司厅局级以下(含司厅局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含派出机构)的副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人大、政协工作机构(含派出机构)的副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纪委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的非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的领导职务,此外,由非领导职务转任上述同级领导职务的,也可以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为一年

任职试用期间的管理: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领导干部试用期间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职责。领导干部在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犯有严重错误,不宜继续试用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提前结束试用期,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任职试用期满的考核: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考

核合格的,办理正式任职手续。考核不合格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用前原职级安排适当工作。

6、 降职

公务员降职的性质:降职是一种公务员任用方式和任用行为,也是一种人才资源调配手段。它不是一种行政处分,也不是一种惩戒手段。受处分的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被降职的以上均不受影响,一旦其在新的职位上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经考察后,根据工作需要仍然可以晋升职务。

公务员降职的程序:公务员降职的程序包括:⑴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在定期考核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降职安排意见;⑵征求本人意见,如果是所在单位提出的,所在单位在正式上报前,应征求本人意见;⑶任免机关审批,任免机关审批前,组织(人事)部门应派人到呈报单位进行复查了解,提出审核意见,然后按管理权限由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公务员降职后的申请复议和申诉:任免机关做出降职决定后,本人不服,有申请复议和申诉的权利。受理机关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复核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对公务员降职决定的执行。

六、公务员的奖励与惩戒制度

(一)公务员的奖励制度

l、公务员奖励的对象

奖励的主体为党和国家各类机关,奖励的对象不仅包括公务员个人,还包括公务员集体。

2、公务员奖励的条件

一是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二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公务员奖励的种类

公务员的业绩和贡献有大小,对公务员的奖励也应有所区别。公务员法规定,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这些奖励种类的设定充分体现了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要求。同时法律规定,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应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待遇,以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需要。

4、公务员奖励的程序

嘉奖、记三等功的批准部门:嘉奖、记三等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二等功的批准部门:记二等功,由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记一等功的批准部门:记一等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的批准部门: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批准。

5、公务员奖励的撤销

撤消奖励的前提条件: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奖励:一是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二是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三是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其他情形的。

(二)公务员的纪律

1、 公务员纪律的概念

纪律是惩戒的标准,对公务员的惩戒必须依照纪律标准进行,只有公务员出现了违反纪律的行为才能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惩戒。即公务员违反纪律是对其惩戒的前提。

2、 公务员纪律的类型

公务员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1)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2)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公务员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1)玩忽职守,贻误工作。(2)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3)压制批评,打击报复。(4)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5)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6)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7)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8)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公务员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公务员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二是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公务员违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公务员违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二是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三是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经,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3、 公务员对上级命令与决定的执行纪律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公务员的惩戒制度

l、公务员惩戒的条件

给公务员以处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事实清楚。即公务员违纪行为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应当清楚。这是正确适用处分的客观基础。(2)证据确凿。即据以认定违纪行为和给予违纪行为人处分的证据必须是能够充分证明违纪行为的存在以及违纪行为的性质、程度。(3)定性准确。即对违纪人员或违纪单位所犯错误事实的性质的认定确实无疑。(4)处理恰当。即根据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对错误的认识态度、一贯工作表现等,依法给予违纪行为人轻重适度的处理。(5)程序合法。即处理违纪案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程序。(6)手续完备。即案件处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书面材料,要完整、全面和准确;需要报批的案件必须报批,并在报批时提供处分决定、调查报告、证据材料、受处分人的检讨和对处分结论的意见等。

2、公务员处分的种类

处分的种类有六种,一是警告,它是一种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法;二是记过,它也是一种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法;三是记大过;四是降级,它是一种降低公务员级别的纪律制裁方法;五是撤职,它是一种撤消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的纪律制裁方法,在被撤职时还应当降低级别;六是开除,它是一种解除被处分公务员与机关的人事关系的纪律处分。

3、公务员处分的权限与程序

机关在处理公务员的违纪行为并对公务员的违纪行为作出处分决定时,一般应该遵守的程序有:(1)初查。处分决定机关在正式立案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确认需要调查处理的事项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活动。

(2)立案。在初查之后,处分决定机关认为存在违法违纪的事实,需要追究纪律责任,决定案件成立、进行调查处理的活动。(3)调查取证。机关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的一系列活动。(4)告知。机关对已经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公务员本人。(5)听取陈述、申辩。处分决定机关有义务认真听取拟被处分的公务员就案件的事实、法律适用等问题所作的陈述和申辩。(6)作出处分决定或者撤消案件。(7)通知。处分决定机关应以书面形式将处分决定通知公务员本人。

4、 公务员处分的效力

公务员处分的法律后果是指受处分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在晋升工资档次、级别、职务上所受到的影响。受警告处分的,在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但可以晋升工资档次;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而且也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降低职务层次重新确定职务,并按新任职务确定相应的级别。

公务员处分期间的规定:警告的处分期间为六个月;记过为十二个月;记大过为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为二十四个月。

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的法律后果: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任何机关不得重新录用其为公务员。

5、公务员处分的解除

公务员受到开除以外的处分的解除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处分期满。二是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即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并能够改正错误。三是没有在处分期间发生违纪行为。

解除处分后的影响:解除处分后,受处分的公务员的晋职、晋级和晋升工资档次不再受到此次处分的影响,其权利、义务与未受处分公务员没有任何不同。对受到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在处分期满后,不能误认为要恢复其在受处分前的级别或职务,而是指今后的晋级、晋职应当在受处分后新确定的级别和职务的基础上正常进行。

七、公务员的培训制度

(一) 公务员培训的种类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因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公务员有不同的工作任

务目标和工作业务特点,对他们也有不同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因此,公务员培训不能按一个模式进行,而必须分级分类培训。目前,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培训有六种类型,一是对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进行的初任培训;二是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任职前或者任职后一年内进行的任职培训;三是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四是对全体公务员进行的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五是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公务员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技术培训;六是对后备领导人员的培训。

(二)公务员培训管理

1、 公务员培训的登记管理

公务员培训是一种有强制性约束力的职能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强化公务员培训。为此,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对公务员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公务员参加培训的时间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培训要求予以确定。另外,还必须把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

公务员培训实行登记管理的意义:登记管理有利于对公务员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有利于将培训与使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解决多头重复培训造成的培训资源浪费问题;有利于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

登记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的作用:将培训结果与考核、任职、晋升联系起来,建立训用结合制度,健全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我国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的行之有交的经验,也是使公务员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性措施。

2、 公务员培训的时间管理

任职培训一般在到职前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三十天。经任免机关批准,也可先到职后培训,但必须在到职后一年内完成。

八、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制度

(一)公务员的交流制度

1、 调任

公务员调任和调任人选的条件:公务员调任就是公务员与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的交流。调任人选首先要符合《公务员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担任公务员的七项基本条件。其次调任人选要符合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第三,调任人选还必须符合《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即不能是因罪犯受到刑事处罚,被开除公职或有法律规定不得成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公务员调任的程序:调任机关要按照调任的范围和条件,对调任人选进行严格考察,并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批,必要时还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

2、 转任

公务员转任的一般要求:转任人员必须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领导成员转任的特别规定: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

3、 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机关对所属公务员实行的一种有计划的管理活动。这种活动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和计划性,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年。

(二)公务员的回避制度

1、 公务员回避的类型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中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2、 公务员回避的程序

公务员法规定,因地域或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

规定。

第6篇:关于财政局局机关中层干部任免的通知

温财字[2009]30号签发:王永峰

关于调整财政局股室负责人的通知

各乡(镇)财政所、局各股室: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工作责任心,提高管理水平,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开展,经领导班子研究对股室负责人进行调整,现将调整情况通知如下:

李文峰任行政办公室主任

漆建红任预算股股长

何德军任部门预算审核中心主任

沈丽娟任国库股股长

艾海提任农财股股长

阿不力克木任经建股股长

郜海玲任文行股股长

叶琦任社保股股长 李德剑任企财股股长 孙菁苑任采购办主任 古丽.拜克然木任乡财股股长 艾则孜.依明任综改办股长

吐逊江.吐尼亚孜任审计监察股股长 胡丽华任综合股股长

王梅香任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主任 特此通知

温宿县财政局 二00九年四月五日

抄送:地区财政局、朱书记、居县长、柯副书记、兰副县长、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纪检委、组织部 温宿县财政局2009年4月5日印发

关于调整财政局股室负责人的报告

县委组织部: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工作责任心,提高管理水平,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开展,经领导班子研究对股室负责人进行调整,现特此报告,妥否,请批示.温宿县财政局 二00九年三月十七日

温财字[2009]33号签发:王永峰

关于财政局部分股室干部轮岗交流的通知

各(乡)镇财政所、局各股室:

为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拓宽财政干部业务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经研究对局机关部分科室干部进行轮岗交流,轮岗交流后各股室成员如下:

行政办公室:魏建新、李文峰、马捷、严利新、杜书利、艾买尔.阿布拉、木合旦.阿布拉

预算股:漆建红、何德军 国库股:沈丽娟、吴晓红 农财股:艾海提、李芳、雷鸣

经建股(财政投资评审中心):阿不力克木、戴文娟、潘存亮、王雪婷、杨宝

文行股:郜海玲、肜红文 社保股:叶琦、董岩 综合股:胡丽华、阿依先木 企财股:李德剑、艾合买提 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蒋荣发、鲜斌 综改办:艾则孜、艾尼瓦尔.巴克 乡财股:古丽.拜克然木、玉素甫 采购办:孙菁苑、孙爱芳 审计监察股:吐逊江、古丽巴哈

国库支付中心:王梅香、齐曼古、吾尔也提、宋军、吐沙古、邵凤霞、陈静、吐尔逊、玛依拉

通知下发后,调整人员尽快到岗并做好工作交接。

温宿县财政局 二00九年三月十日

抄送:地区财政局、朱书记、居县长、柯副书记、兰副县长、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纪检委、组织部

温宿县财政局2009年3月10日印发

上一篇:村委会委员述职报告下一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