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教案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教案(精选4篇)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了接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二、教学的重点: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三、教学难点:确定成功获取信息的方案。[教学环境]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教学策略]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教学过程] 先通过做一道选择题来引入,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17页的实践活动,最后一起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从而解决本节的重难点。1、通过:假设我们班这个星期六要去牛路岭搞野炊,但又不知道老天是否给我们面子,怎么办呢?引出问题请同学讨论得出信息获取的渠道 根据实际情况选出自己所需信息的渠道。 2、自主学习 用word来制作表格并通过因特网来查找信息独立完成他们的信息需求。 3、进入主题教师结合刚才获取天气情况的例子一起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1)定位信息需求:主要体现在时间、地域、内容范围。 (2)选择信息来源。 (3)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 (4)评价信息。 (5)调整 5、总结 在同学们的作品中,你们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获取,这是目前大家比较常用并快捷的方法。但这不是唯一的获取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vcd、dvd、数码相机等媒体获取信息。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四、自我评析本节课采用了设景激趣、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同学们的兴趣比较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实践活动内容完成得不错,但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他们在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时,逗留在网上的时间太久,有点主次不分。我觉得本节先通过练习再完成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知道自己平时获取信息所不足的地方,进而更好地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本节课的重难点也随之得到了解决。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教案 篇2

一、走进热点“雾霾”, 尝试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基于这种情况, 可以借助当前生活中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热点──“雾霾”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 体验信息获取的方法。一改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 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活动构思

一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有关雾霾的信息。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接下来是小组探究。步骤为:第一步, 明确目标, 讨论方法, 采用合适的手段来收集信息, 并做好笔记;第二步, 学生间讨论交流;第三步, 小组汇报, 教师点评, 师生共同讨论获取信息的过程。二是教给学生相关处理信息的方法。组间要分工合作、及时沟通, 强调获取信息时要做到合法安全、目标明确。

2.活动组织

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设有组长, 负责管理本组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重点在组内进行交流, 也可组间合作。

3.活动体会

体会1:就地取材, 把握航向

结合本地环境进行教学。学生对当地的天气是有亲身体验的。比如:有的小区旁设有村办工厂, 一到晚上, 烟气缭绕, 大人、小孩都睡不好觉。遇到大雾天, 上学、上班都成问题。上课伊始, 笔者从假设明天郊游需要获取相关天气情况引导学生把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推导出来, 使学生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清晰的掌握。接着逐一分析各环节,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最后, 结合雾霾按着既定步骤小组开展活动。

体会2:学习信息获取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活动开始后, 有相当多的学生比较盲目。于是, 笔者指导学生就雾霾的现象、成因、治理等情况来收集信息。一个小组了解到1952年12月, 伦敦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有毒气体和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 引发了连续数日的雾霾天气。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集中讨论阶段, 尤其是讨论扩建绿地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时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有的学生说, 今天的伦敦虽然人口稠密, 但每人平均绿化面积达24平方米, 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而我们当地绿地十分有限。关注雾霾, 学生普遍提升了环保意识, 重视了对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激发了学生热爱家园的情怀, 提高了人文素养。

体会3:教师要做推波助澜的好手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些学生比较内向, 不善表达与交流。笔者需走到他们中间, 引导交流。比如:大家熟知的摇号买车、限号停驶, 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针对北京雾霾, 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有一位平常不善发言的男生说道:2013年1月份, 北京市雾霾天气的天数达到25天。这是怎样造成的?他归纳了几点: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是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工业废气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建设工地的扬尘是最主要来源;燃煤后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 就形成了这种天气。他说北京市采取了治理措施:三成公务车停驶, 103家重点排污企业停产……这位学生的发言引起了同学的好评。通过讨论, 学生心头的一个个问号被解开了。

体会4:教师要做学生的向导

学生活动时间有限, 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机, 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工作。网络世界色彩斑斓, 物欲横流。面对诱惑, 成人尚且有时不能自拔, 更何况正处花季的高中生。在活动中, 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不过, 一些学生难免开小差, 笔者需及时引导其回到主题上。

体会5:通过交流来总结

在教学中发现, 在活动中多数学生的收获是零散的。可以通过交流、总结, 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让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学生们发言踊跃, 畅所欲言。不少学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如:工业废气和酸雨等。对此, 笔者启发学生, 激发了学生对更多知识学习的欲望。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说课稿 篇3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人教版教材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本第二单元第1节内容,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有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因此,本节内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文件下载》这部分内容,因此,本节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宽,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信息技术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知识,是以后使用信息技术学习和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特征及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够识别信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信息获取方法,正确面对信息的两面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列举信息获取的过程。

重点的依据:信息在各领域不断渗透和广泛应用,熟练使用获取信息成为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分析其特征,掌握信息获取的过程。

难点的依据:信息获取过程运用。

四、说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素养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问题互动教学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信息技术,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看待和应用信息获取心理状况。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物联网视频等形式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题互动法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的发挥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信息技术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固本:信息技术(3分钟)

从物联网视频播放出发,引导学生探讨信息技术在生活当中的应用。激励学生结合实际经验或所了解的,列举出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根据学生切身实际的经验导入情景,引出信息获取,使学生能够知道信息获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讲授:信息获取(1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采用问题互动的方法讲授信息获取的特征和一般过程。

提问:信息获取(15分钟)

提问班里负责出黑板报的学生,出一个黑板报应该需要那些过程,通过问日常生活的问题,引入信息获取一般过程。

4.交流(3分钟)

阅读资料,并利用课堂交流的形式讨论信息特征及获取问题。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看待并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辩证认识信息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5.结语(2分钟)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里,促使学生认识到: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不是简单的此优彼劣和相互替代,而是多元并存和相互补充。掌握认识信息技术的获取方法作用不容忽视。

6.课外作业(2分钟)

分组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实际进行实践研究,展示自己的过程,并彼此交流实践经验。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说课稿】相关文章:

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说课稿

3.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教案反思

4.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说课稿

5.《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教案

6.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课程说课稿

7.《图形图象的获取与加工》说课稿

8.《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的第二课时说课稿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教案 篇4

一、说课标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规定,《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一章概述信息与信息技术之后,对人类获取信息过程的概述,主要介绍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及其优化,旨在使学习者在宏观上对信息获取活动有一定的把握,为后继的学习提供支持,因此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内容,在整个教材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中都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以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验信息获取活动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培养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尝试设计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5、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中的难点为:信息获取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三、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刚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级新生,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少,大多数来自市区的学生虽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是对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没有系统的了解,所以总得来说,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不高,遇到问题时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觉的信息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意识。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基础的理论内容,纯粹的理论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分析,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问题的驱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发掘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学中,启发、诱导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新课程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5分钟)

首先通过幻灯片展示几幅大学美丽的校园风光,创设情境:假如现在你是一名准备填报高考志愿的高三学生,不了解各个大学的情况,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指导,指出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引出课题《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此环节中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设置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探索,精心研究(15分钟)

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获得所填报大学的综合实力的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启发学生考虑“在哪里能找到这些信息?怎么找?”引导学生归纳出获取大学信息的简单过程。设计新的问题“班委准备组织同学们周六去本市的旅游胜地古隆中游玩,要了解本市周六的天气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哪里有天气预报?哪些方法能够获得周六的天气情况?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获取天气情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找出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四个环节。

此环节的设计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自主建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做适当的诱导,以保证有效的完成教学内容。本环节板书主要内容如下: 获取某大学

综合实力的信息 获取本市周六天气情况 定位信息需求(要什么)

报纸 期刊 电视 网络 相关人士 电视 报纸 电话 网络 选择信息来源 调(从哪要)整

搜索引擎搜索 拨打121查询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怎么要)

获得信息 获得天气情况 评价信息(是不是)

(3)深入剖析,知识探究(15分钟)

结合第二环节的情境,设置新的问题“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到周六的天气晴好,可以去游玩,想提前了解一些关于古隆中景点和人文的信息,怎么办?”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分析学生制定的方案,同时诱导学生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优化设计方案。○1对“确定信息需求”的剖析,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以上三个信息获取事例中对信息需求的描述,自己归纳出确定信息需求时要包含的要素。

○2在剖析“选择信息来源”时,要求各小组自由讨论有哪些信息来源,并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诱导分析各种信息类型的优缺点,指导学生优化方案中信息来源的选择。

○3学生明确了信息的来源后,推出信息获取方法就比较容易了。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自由回答不同的信息来源对应的获取方法,指导学生优化方案中确定的信息获取方法。

○4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中介绍的信息的一般特征,强调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特征,说明信息评价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评价。

在第二环节学生了解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任务,使学 2 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信息获取的过程内化为个体的自然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4)迁移深化,拓展延伸(10分钟)

要求各小组确定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主题,填写下表: 项目内容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选择的信息来源 可能的获取方法 确定使用的获取方法

完成后各小组相互交换方案,互相品评,相互改进。在课后对方案进行实践。

学习和了解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在环节的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发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获取活动,体验信息获取无处不在并进而认识其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

上一篇:中秋节的夜晚二年级作文下一篇:“相反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