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旅游

2023-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吴桥旅游

吴桥兵变

吴桥兵变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一次兵变。崇祯三年(1630年)一月,孙元化随孙承宗镇守山海关,三月加山东按察副使,五月升登、莱二州巡抚。此前,前督师袁崇焕杀平辽总兵官毛文龙,不久刘兴治等人又发动兵变,杀陈继盛。 明朝末年爆发的吴桥兵变席卷大半个山东,虽被平定,但最终以叛将孔有德渡海归降后金而结束。这次兵变,不仅使正处于国力衰弱时期的明朝雪上加霜,更"是明清鼎革战争中胜负的重要关键之一",对明末清初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1] 背景

崇祯三年(1630年)一月,孙元化随孙承宗镇守山海关,三月加山东按察副使,五月升登、莱二州巡抚。后袁崇焕杀毛文龙,於皮岛的毛文龙旧将哗变,孙元化接收了皮岛的叛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应元诸将。孔有德被任命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祖大寿受困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内。孙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又部队行抵吴桥时,与山东人屡有摩擦,县人皆闭门罢市。有一士兵强取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一鸡,该丁被“穿箭游营”。於是士兵击杀该家仆,事后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李九成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花尽,恐遭非议,於是抢劫哗变。

孔有德受李九成、李应元父子的煽动叛变,在山东境内连陷数城,黄龙遭叛兵割去耳鼻,史称“吴桥兵变”。广东道御史宋贤上疏抨击山东巡抚余大成、孙元化:“登莱抚臣孙元化侵饷纵兵,贪秽已极。其所辖士卒,数月间一逞於江东,则劓截主将;再逞于济南,则攻陷城池,皆法之所不赦者。”[2] ,广西道试御史萧奕辅指责孙元化放任孔有德,又说张焘“卸罪於波涛,借词于风汛”。

后孔有德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孙元化急令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遗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抗击,以两路成合击之势。但张焘部与孔有德旧职,张焘的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崇祯五年(1632年)一月登州便告失陷,掳获了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馀位,西洋炮三百位。总兵张可大斩杀其妾陈氏后,上吊自尽,孙元化自杀未成[3] ,不向叛军妥协,城中葡萄牙人有西劳经、鲁未略、拂朗亚兰达、方斯谷、额弘略、恭撒彔、安尼、阿弥额尔、萨琮、安多、兀若望、伯多彔等12人死亡,15人重伤。孔有德念旧,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将元化和宋光兰、王徵、张焘等人放还。孙元化与余大成、张焘回到京师,为政敌陕西道试御史余应桂、兵科给事中李梦辰所陷害,元化送镇抚司,狱中遭到酷刑,“手受刑五次,加掠二百馀”。首辅周延儒欲免元化死罪,求救於徐光启,终无法挽回。 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孔有德兵败於沙河的祖大弼、张韬等关外兵,莱州之围遂解。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从镇江堡(临鸭绿江出海口)降后金,降书曰:“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馀,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4] 皇太极出郊十里迎接,日后成为大清南下横扫千里的大军。 过程 中计哗变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祖大寿受困城内。孙元化急令孔有德以本部由海路抄袭建州叛军后路——耀州(今营口附近)。但遇到风浪,未能成功。孙元化大怒,复令孔领八百骑由陆路赶赴前线增援。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今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当时属于山东)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又部队行抵吴桥时,与山东人屡有摩擦,县人皆闭门罢市。有一士兵强取身为山东望族,东林党干将(《东林点将录》内称“浪里白条”)的王象春之家仆一鸡,该丁被“穿箭游营”。于是士兵击杀该家仆,事后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此时,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花尽的李九成正好归来,恐遭非议,于是乘机煽动众人抢劫哗变。[1] 孔有德受李九成、李应元父子的煽动,在吴桥发动叛变,在山东境内连陷数城,史称“吴桥兵变”。而此前不久皮岛的东江军也发生兵变,本来就与他们不睦的东江总兵黄龙遭叛兵割去耳鼻,幸得素与孔有德的不和的东江军尚可义等部救援方得免。于是广东道御史宋贤上疏抨击巡抚余大成、孙元化:“登莱抚臣孙元化侵饷纵兵,贪秽已极。其所辖士卒,数月间一逞于江东,则劓截主将;再逞于济南,则攻陷城池,皆法之所不赦者。”广西道试御史萧奕辅指责孙元化放任孔有德,又说张焘“卸罪于波涛,借词于风汛”。朝中布满指责孙元化,潜攻东林出身之大学士周延儒和废止东江、登州两镇的声音;另一面,朝中东林分子和支持孙元化的一派,则心存侥幸,主张招抚叛军。日后朝廷举棋不定,几乎放任山东糜烂的局面,与朝中此种内斗不无联系。[1] 事态扩大

叛乱后,孔有德遂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其间,山东巡抚余大可托疾数日不能出,等到实在不得已了,才派遣中军沈廷谕、参将陶廷鑨率数千人往御叛军于阮城店,但山东兵不堪一击,“皆败而走”。大成惊恐万分,于是一下子变成了“主抚派”,极力避免交战。 与此同时,与孔有德交好的东江镇旅顺副将陈有时和广鹿岛副将毛承禄(毛文龙从子)也起兵响应,该部一举发展为七八千人的大军,一度割据半个东江镇,企图与山东叛军南北呼应,一举建立一个辽东武人自己的国家。总兵黄龙一时间居然只剩下皮岛单基地和几个游击在苦苦支撑,“急遣尚可喜、金声桓等抚定诸岛,而躬巡其地,慰商民,诛叛党,纵火焚其舟”[5] 。陈有时、毛承禄不能抵挡,败走登州与叛军主力回合,留下部下高成友防守旅顺,以阻断断关宁、天津两镇来的援军,为叛军赢取时间。黄龙调动游击李维鸾偕尚可喜等击破,立即移军驻扎其地,援军才得通畅。此后,黄龙遂率本军经营该堡,主持北线平叛战局,直到次年七月败亡。而留东路于副将沈世魁等毛帅“外戚”。

叛军逼近登州,孙元化急令总兵官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遗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本部援辽浙军)抗击,以两路成合击之势。但张焘与孔有德是老战友,开始交战后其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张可大部自是大败。与孔有德是旧交的登州中军耿仲明、陈光福等人,立即举火开门,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登州便告失陷,掳获了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位。总兵张可大斩杀其妾陈氏后,上吊自尽,孙元化自杀未成,不向叛军妥协,拒绝称王(时孔有德自称都元帅,封手下为总兵等职务,似有自开一国的打算)。城中葡萄牙军事教官有西劳经、鲁未略、拂朗亚兰达、方斯谷、额弘略、恭撒录、安尼、阿弥额尔、萨琮、安多、兀若望、伯多录等12人死亡,15人重伤。孔有德念旧,五年二月将元化和宋光兰、王征、张焘等人放还。孙元化与余大成、张焘回到京师,为政敌陕西道试御史余应桂、兵科给事中李梦辰所举发,诏送镇抚司,狱中遭到酷刑,“手受刑五次,加掠二百余”。首辅周延儒欲免元化死罪,求救于徐光启,终无法挽回。 崇祯五年七月二十三日(1632年9月7日)孙元化与张焘同被处死。宋光兰和王征、余大成充军。叛军在攻陷登州后,开始部署营伍、伪授官爵,并铸“都元帅”印,推原官阶较高的李九成(参将)为首、孔有德(游击)为副,耿仲明(游击)则自称都督。此因在吴桥初叛之时,是由李九成和李应元(千总)父子劫有德而叛,且返登沿途攻破六城时,皆以九成为前驱,故有德虽为叛军的直属带兵官,但却以“九成父子材武,且有首事之勋”而让先。李九成外号“三大王”,尤长于鸟铳,“可择人命中”,时人有称:“虽孔有德肇乱于吴桥,而造谋桀鷔,为众逆之所推戴者,李九成实居孔有德之右,故其挺身率贼,抗我王师,凶恶至极。 ”知李九成初确为叛军之首脑。

较晚成书的清代文献则多称当时乃以孔有德为都元帅、李九成为副元帅,且指孔有德和耿仲明叛变时原均任参将,此或因九成早死,且孔、耿二人在降清之后飞黄腾达,而遭阿谀者蓄意窜改所致。另一方面,在康熙《新城县志》中,则因叛军陷城时曾杀戮甚惨,故编纂者只称兵变的带头者是“李九成等”,而未敢言及孔、耿。

叛军曾将搜刮的财物拨出万金来犒赏辽东沿海诸岛,诱令同反。此一策略相当成功,如辽东半岛沿岸的鹿岛、石城岛等地的兵民均叛,但旋遭镇守在皮岛的黄龙敉平。由于黄龙原住登州的家人均在城破时被杀或被俘,孔有德遂遣石尽忠假持黄妻刘氏的金簪为信物,欲说降已攻抵长山岛的黄龙,但黄龙不受威胁,力歼叛党,并直趋旅顺。在黄龙的围剿之下,欲叛离的岛众纷纷渡海至登州,其中即包括毛文龙诸义子之首的广鹿岛副将毛承禄;而阵容最浩大者,则是旅顺将领陈有时(先前名毛有侯)所率领的

七、八千人,有称初叛于吴桥的兵士原即多为陈有时的部下,孔有德因此应允在攻破莱州后,所得尽归其众。 出兵平叛

山东巡抚余大成闻登州已失,却束手无策,唯闭户修斋诵经,被人讥之为“白莲都院”。崇祯五年(1632)正月十三日,叛兵破黄县。余大成遭革职,寻遭逮治。二十九日,总兵杨御蕃率通州等兵、王洪率天津兵与叛军在掖县八十里外的新城镇接战,当时叛军有骑兵五千名、步卒万余,明军只有骑兵不足一千、步卒不足四千,结果王营未战先溃,叛军且取其火器以攻杨军。明军最后星散四溃,仅御蕃率亲军三百人退抵莱州。

五年二月初一日,徐从治和谢琏两抚俱抵莱州。初三日,叛军至,在城四周扎营十多处,开始长期的围城战,守城的兵丁总数共约四千名。三月二十七日,兵部侍郎刘宇烈以督理的身分誓师向莱州进发,共调集蓟门、密云等地的援兵和义勇乡兵,凡马步兵二万五千人;四月初二日,崇祯帝还特遣中使送红夷大炮六门至沙河交付援军。但因刘等统帅均不谙兵事,人马杂揉,纪律不明,又不分犄角,且辎重亦遭敌焚毁,终在沙河兵溃,被掳者无算,大炮等大量火器反为叛军所有,巡抚徐从治亦于十六日中炮死。

四月二十九日,莱州府推官屈宜扬自入叛军寨中讲抚,屈氏此举或得到刘宇烈的默许,刘氏于五月十六日还为此事具本题抚,但户部尚书毕自严、户部右侍郎刘重庆、四川道御史王万象等人均上疏力排抚议,或称:“孙元化乃以甘言啖贼,借名激变,特倡一抚之说……犹甘心囚首诡计入都,欲始终用抚之一着,以缓须臾之死。 ”或称:“非逆贼欲抚,乃败事之孙元化欲抚也;亦不独孙元化欲抚,乃左右护庇元化者之皆欲抚也。 ”前述的毕、刘、王等官员均为山东籍,其主剿的重要原因应均是痛心乡里遭叛军荼毒至惨。

五月初八日,原天津兵备道朱大典奉命巡抚山东,驻青州调度。由于先后参与剿贼的大将已有天津总兵王洪、保定总兵刘国柱、通州总兵杨御蕃、蓟门总兵邓玘、登州总兵吴安邦、昌平总兵陈洪范、东江总兵黄龙以及义勇总兵刘泽清,但均无能奏功,且叛军尝私语曰:“杀山东兵如刈菜,无奈我何!各镇兵咸非吾敌,惟虑关外兵耳。 ”刘重庆以及王万象乃于六月初五日同时疏请调派关外的精锐入援。[6]

初九日,谕旨乃调山海关及宁远等地的夷、汉精锐四千八百余人入关,由太监高起潜监护军饷,总兵金国奇为帅,下辖靳国臣、祖大弼、祖宽、张韬、吴襄、吴三桂等名将。其中由投诚的满洲等少数民族所组成的夷丁部队,是首度深入内地,其战斗力特强。叛军或听闻此一新发展,乃经由屈宜扬表示愿受抚,刘宇烈在将此一情形上奏后,奉旨一方面“励集援师,亟解莱围”,另一方面,如叛军确实真心输诚,应命其提出自赎之道,刘氏遂令孔有德立解莱城之围以示诚意。 七月初二日,叛军声言抚事已成,两军不必放炮,为取得官军的信任,孔有德还将一名试炮的部下割耳游营。初五日,刘宇烈差官赍圣旨至孔营,有德要求面见谢琏始定解围和开读圣旨之期。初七日,在莱州城外宣旨之后,朱万年竟遭诱杀,谢琏亦被执。初十日,东抚朱大典和新任之山东巡按谢三宾奉命速赴行间督诸将进剿。二十二日,叛将陈有时在攻平度时被杀。二十三日,震怒之崇祯帝将孙元化和张焘弃市,宋光兰以及王征遣戍,熊明遇则解任听勘,并且派人拿解刘宇烈至京究问。

崇祯五年八月十三日,朱大典等在昌邑誓师,合二万一千名马步兵,分三路进军。十九日,在距莱城五十里外的沙河发生会战,叛军大败东遁,莱州之围遂解。是役虽捷,但杀敌不多,惟叛军撤回登州者亦不及十分之三,其余均乘机四散逃逸,在当时所掳获的兵籍簿上列有叛军共九万余人,知此乱的规模实非等闲。而遭围城逾半年的莱州之役成功牵制了叛军主力,令其无法流窜它处,应是敉平吴桥兵变的转捩点。 吴桥之变过程中双方所动用的火炮规模,是中国战场上前所未见的。如崇祯五年正月,总兵杨御蕃与叛军在新城镇进行野战,叛军即动用了红夷大炮五门和大将军三百余门;而杨军亦配置有三十余门大炮,惟其中二十四门竟然膛炸,可知当时许多明军仍不十分熟悉新式火炮的操作技巧,此一状况直到五年二月彭有谟率三百名川兵入援后始有改善。彭氏的火炮知识可能源出曾同样驻守旅顺之张焘,他首先列出各种火炮所应用硝、黄和灰的比例,次将火药每斤以纸作一包,避免忙中生错。由于守城时炮口偶需朝下发射,彭氏还要求炮手在放入炮弹之后,以废纸或旧絮、旧毯塞紧,如此,便无坠脱之虞。当时莱州库中仍有万历年间收贮的硝黄约数万斤,但因炮弹每天消耗甚大,知府朱万年遂于三月下旬开始在城内募集以数千斤计之金属,最多时有工匠五十多人负责铸弹,但因铁不足,有时亦铸铜弹,通常仅足一日之用。另一方面,虽然石弹不能“透木、及远”,仍令石工继续削圆石备用。五年二月,叛军也曾以牛车从登州运红夷大炮八门至莱州围城,每门皆重

二、三千斤,各用牛四头;其所用的铁子(即炮弹)大者如升、小者如拳,重从六至十二斤不等,知各炮的口径约在十至十二公分间。虽然这些炮相当沉重,但叛军对搬运似游刃有余,他们当时应已熟稔西方传入的省力滑轮技术,此因在登州担任监军的王征,早于天启七年出版的《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中,即图文并茂地详记举重物之法。 结果

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二十日,李九成闻莱州兵败后,遂将软禁于登州的谢琏杀害。三十日,官兵进抵距黄县二十里的白马塘,叛军倾巢来战,号称十万之众,其中包含马兵万骑;是役,叛军再度惨败,有一万三千人被斩,八百人被俘,至于逃散以及坠海而死者,不下数万。

崇祯五年(1632年)九月初一日,明军各路俱至登州开始围城。登州三面环山,北面向海,为避免遭敌夜袭,明军乃以数日的时间构筑一道长达三十里之围墙,其高如城,东西两端俱抵海。由陈洪范、刘泽清率步兵守西墙,吴襄、靳国臣等率骑兵接应;刘良佐、邓玘等率步兵守南墙,金国奇、祖大弼等率骑兵接应;牟文绶等率步兵守东墙,祖宽、张韬等率骑兵接应。由于叛军拥有二十几门红夷大炮,且李九成素负骁健,常出城搏战,双方往往以数千马步军配合火炮进行大规模野战,互有胜负。因城上的火炮威力强大,且防守森严(如城中衢路不许辽人以外者任意行走,违者斩之;又,每垛夜间均以五人防守,按更轮替,传箭警睡;不时还缒人至城外夜巡),明军数次攻城俱无结果,遂决定采行紧守坐困的策略。

崇祯五年(1632年)十二月初三日,李九成率叛兵出战时殁于阵,改由王子登替代,因九成勇谋均甚于孔有德,且叛变过程主要的攻守战役多由他与陈有时担任前锋,素为辽人所推戴,叛军士气于是大受打击。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高起潜在挂榜山(今蓬莱市城南)新筑铳城,并用红夷大炮轰击城内,令叛兵胆寒,明廷于是决定自北京再赶运

四、五门大炮。由于城中日益乏食,孔有德乃于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十三日乘船自海上遁去,殿后的耿仲明和毛承禄则于十六日潜逃。十八日,官兵攻下水城,叛军被俘者千余人,自缢及投海而死者

四、五千;至此,始完全收复山东。[7] 影响

此乱平定后,部分皮岛旧将又与新任东江总兵黄龙发生矛盾,东江军内部分裂,许多人先后离开辽东。孙元化接收了在上述多次**中陆续离开辽东的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应元诸将。孔有德被任命为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任游击。[8] 评论

此战虽然以明军胜利告终,似乎是与平定奢安之乱的胜利一起给明军挽回了一点面子,振奋了一点军民士气。但登莱局势彻底糜烂,山东腹地也遭到蹂躏。明廷丧失兵力数万人,良将十多员,战舰、大炮、粮钱无算。从此登莱荒芜,东江动摇,海上牵制不再被提起,战略进攻更是无人问津。这恐怕是比洪太等人得到大炮更危险的事情。

参考资料

·

1.??李文钊,《吴桥兵变:一场鸡犬引发的叛乱》,《文史天地》, 2016(2)。

·

2.??汪楫,《藏钞本崇祯长编》。

·

3.??孙和鼎:《都阃潘于王暨元配两沈硕人合葬墓碣铭》。

·

4.??《孔有德致书皇太极乞降手本》 ·

5.??《明史·列传·卷一百五十九》。

·

6.??漫 谈 明 末 的 火 器? .中华网[引用日期2016-11-28] ·

7.??黄一农.《吴桥兵变:明清鼎革的一条重要导火线》.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2012年 ·

8.??《明史·孔有德传》

第2篇:吴桥杂技

吴桥是驰名中外的杂技之乡,也是世界杂技的摇篮。2006年,吴桥杂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惊、险、奇、绝”的艺术魅力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桥古属冀州,古代杂技的雏形“蚩尤戏”(又称角抵戏)就是从这里发端。清末民初,2000多名吴桥杂技艺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造了“吴桥杂技”这一知名品牌,并形成了名流名班。

吴桥杂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全县473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有杂技艺人。吴桥杂技门类齐全,节目阵容庞大。包括肢体技巧、耍弄技艺、乔装仿生、动物驯化、硬气功、滑稽、魔术等七大门类,共有1100多个表演节目。吴桥杂技在世界杂技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广泛影响。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主要地方剧种,是由传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变而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对京剧的发展、评剧的形成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可谓“成于燕赵大地,惠及梨园诸家”。2006年,河北梆子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梆子兴盛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由于战乱开始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复苏。河北梆子在生成和发展上曾出现过直隶老派、山陕派、直隶新派三大艺术流派,响九霄(田际云)等名家迭现,为剧种的完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后在京、津、冀等局部地域文化影响下,又形成了目前河北梆子剧种的直隶梆子(河北)、卫派梆子(天津)、京派梆子(北京)等同宗同脉但风格有所不同的河北梆子新三大流派。传统剧目约有550余出,代表剧目有:《蝴蝶杯》、《秦香莲》、《南北合》、《杜十娘》、《江东记》、《宝莲灯》、《钟馗》等。

武强年画

武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年画产地之一,素有年画之乡的美称。武强年画可以上溯到元代。明永乐年间形成规模,清康熙到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985年建立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木版年画艺术之乡”;2006年,武强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强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选材大都与民间习俗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山水、花鸟、历史故事、小说戏曲、英雄豪杰等无所不包,被誉为“农耕社会的百科全书”、“民俗生活的大观园”。武强年画形式多样,有门画、中堂、对联、条屏、窗画、灶画等共计30余种,满足了人们的多种需求。由于工艺制约和刻印方法的特殊效果,形成了武强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构图匀称饱满,装饰性强;线条粗放简练,挺拔疏落,遒劲健美;色彩强烈,浓烈而不凝滞,单纯而有变化,常以大红大绿等明快舒畅的色调,形成一种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来装点节日。

唐山评剧

评剧,又称评戏,戏曲剧种,1910年左右形成于唐山,是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35年白玉霜等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兆才是第一个评剧剧作家,他编写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剧本,尤以1919年的《杨三姐告状》最为著名,久演不衰,成为评剧的代表剧目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新凤霞、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魏荣元、马泰等。在评剧中除了少数以说白为主的剧目(如《柜中缘》)之外,一般地说来,是以唱见长的。唱腔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评剧除在东北、华北广为流传外,中南、西北、西南的一些城市也有演出团体,它已成为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戏曲剧种。

衡水内画

内画和鼻烟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内画使鼻烟壶工艺达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被世界称为“不可思议、鬼斧神工”的艺术。中国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派,冀派内画发源于衡水,其风格可概括为: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从绘画工具到绘画技法及绘画形式有三项创新:金属杆钩毛笔、油彩内画、系列烟壶。

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是京派老艺人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菶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冀派内画在继承叶派厚朴古雅又揉进了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基础上,把国画的皴、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追求“意境美”。1981年,冀派试用油彩做肖像内画,打破了传统单一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创举。2006年,衡水内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冀派内画的从业人员已逾4万,年销售额约10亿元,成为河北最具影响和实力的文化产业。

沧州武术

沧州位于河北东南部,古属燕齐,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毅、勤劳、勇敢、豪迈、直爽著称。据史料记载,沧州民间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经形成,至清末,武乡威名远扬海外。

沧州武术特色鲜明,既有大开大合的勇猛长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讲究实战,章法严谨。具有刚猛彪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在南有莆田(武当)、中有登封(少林)、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武林门类、独立拳械,除失传者外,共有53种,占全国129个武术拳种的40.3%。上自技击,下至内家与养生、导引、按摩、气功、硬气功,不一而足。数百年来,沧州武林精英荟萃,丁发祥、王正谊(大刀王五)、李凤山(燕子李三)等名人辈出,为光大中华武术作出了贡献。沧州武术集传统性、群众性、国际性、产业性于一身,目前已成为营销城市、塑造城市品格、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独特资源。1992年沧州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地级市“武术之乡”,2006年,沧州武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石家庄井陉县,据传说及服饰、道具等推测,可能始于宋金,发展于元明,盛行于晚清。有关“拉花”的传说很多:一说是运输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另一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有认为拉花舞蹈中的女性角色叫“拉花”而取名拉花等等。

传统拉花只在井陉部分乡村庙会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井陉县不仅村村、校校有拉花队,还建立了专业的井陉拉花艺术团。井陉拉花以“拧肩”、“扭臂”、“翻腕”、“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表演人数多少不等,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它舞姿新颖、舒展健美、屈伸大度、抑扬迅变,善于表现悲欢、情恋等各种不同的情绪。2006年,井陉拉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蔚县剪纸

蔚县位于河北西北部,张家口市最南边。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民间的一种传统装饰艺术,以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独特等独树一帜,被誉为华夏剪纸之最。

蔚县剪纸底蕴丰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集南北各家剪纸之长于一身,又借鉴吸收了武强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民间刺绣、民间建筑彩绘等诸多艺术形态,创造出“精彩绝艳,难能并对”的民间美术杰作。蔚县剪纸的产生和发展与当地民俗息息相关。从农耕祈雨到衣食住行,从吉祥纳福到百姓的物质生活,无不是蔚县剪纸的题材内容。因此,蔚县剪纸是研究民俗学的重要素材,它既有艺术欣赏性,又有实用功能,每一幅剪纸都包含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2006年,蔚县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蔚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剪纸)艺术之乡”。

易水砚制作技艺

易砚产于易县,是中国最著名的古砚之一。相传始于战国,史料记载和易墨同时成熟于唐代,为中国石质书写砚之先驱,与端砚、歙砚齐名,素有“南端北易”之誉。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易水砚是易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由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独家注册经营。易水砚石料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质优良,堪比端、歙。易水砚不仅石质优良,而且创意独特,造型完美、内涵丰富、工艺精湛。制砚师根据石料的形状、石质、色彩等设计构思,因材施艺,雕刻出山水、花卉、瓜果、人物、鱼虫、名胜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既是理想实用的书写工具,更是欣赏收藏的高档艺术珍品。2008年,易水砚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为清道光年间广府杨露禅所创,发源于永年县广府古城,此后永年县先后出现杨班侯、杨振铭等三十多位大师级拳师,被尊为“太极圣地”。2006年,杨氏太极拳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露禅曾外出学艺18年,悟得各路拳术精髓,创编了108式的永年杨氏太极拳,回家后专职开馆教拳。此拳传承脉络清晰,历史上名人辈出,海内外广有习练者。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结构严谨,刚柔相济,轻松自然,轻灵沉稳。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太极拳套路,分大、中、小架、快架、炮锤等;二是太极拳器械,有太极剑、太极刀、太极十三杆(杨家枪)等。杨氏太极拳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从起式到收式,前后连贯有如一线贯通,势断劲不断,衔接和顺。

河北的民俗故事

女婿抹黑脸

很早以前,邯郸城西有个叫肖洼的小村,村里有名十九岁的小伙子肖山,长相英俊,人又勤劳善良,只可怜孤身一人,家境贫寒。

肖洼村十里之外有个桃花镇,镇里有个叫冠秀的姑娘,是富甲一方苏员外的独生女,不但人长得如花似玉,且又知书达礼。这一年,冠秀一十八岁,员外想给她寻个富家哥,

可冠秀定要高楼打彩,来个“不图庄院不图地,挑个风流好女婿”。员外只好搭起彩楼,单等八月十五让女儿打彩择婿。到了打彩那一天,楼前人山人海,肖山也想凑个热闹,开开眼界。没想到,冠秀的彩珠,偏就打中了肖山,肖山是又惊又喜,小伙们是又羡又妒,同时也气坏了一个不在人世的姑娘。

这姑娘是桃花镇杨员外的千金,名叫沁香。她生前原想抛彩择婿,怎奈她爹硬把她许给告老还乡的陈天官为妾。沁香哭得死去活来,不出半年就忧郁而死。今天,闻知冠秀打彩,她也来看个究竟,没想到对中彩的肖山一见钟情。因此,一缕阴魂不散,跟定了肖山。到了晚上,沁香现出身形,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肖山,并提出要与他成亲。肖山不肯,沁香恼羞成怒,威胁说,你如不从,到你成亲那天我必毁你容颜。说完就不见了。

肖山又急又怕,第二天一早跑到苏家,把昨晚的事情说了一遍,全家人一听全傻了眼。只有冠秀的嫂子平静地说:“大家不必担心,娶亲那天我自有主张。”并把婚期定在九月初一,以防夜长梦多。

不觉到了喜日,肖山骑着大马,跟着迎亲的花轿来到苏家,在上房等侯新人上轿。不一会儿,听外面喊女婿上马,肖山刚要站起,冠秀的嫂子突然伸出双手往肖山脸上一抹,肖山白生生的脸儿,一下子成了黑锅底。接着高声喊到:“妹夫变成丑八怪,妹子不走嫂子拽。”说罢,一把拉住冠秀塞进花轿里。迎亲的人便吹打着走了。这时,等在村口的沁香,看到肖山奇丑无比,心想,我没有得到俊郎君,你冠秀也没得到。于是便大笑着走了。

自此,邯郸一带,便留下了新郎娶媳妇抹黑脸的风俗。同时也留下了新娘子上轿时嫂子们拉拽塞轿的习惯。

河伯娶妇

战国时期,西门豹被派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一带)当县官。他看到这一带人烟稀少,满目荒凉,就问老百姓们是怎么回事。一位白胡子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河伯是漳河的神,年年都要娶一个漂亮的姑娘,要不给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村庄全淹了。西门豹他细一打听,知道是地方上的贪官跟巫婆串通起来搞的鬼,心里很气愤。

等第二年“河伯娶妇”的这天,西门豹到了现场。他看大大小小的官儿和装神弄鬼的老巫婆全来了,就提出要亲自看看河伯的新媳妇。当他看见那个要嫁给河伯的不幸女子时,就对巫婆说:“怎么找了这么一个丑丫头?太不象话,麻烦你去告诉河伯一声,等找到漂亮姑娘再给他娶媳妇!”说完一挥手,他的随从立即上来,把巫婆一下子推到漳河里去了。接着,以派人催问为借口,把巫婆的大徒弟和一个民愤极大的贪官相继扔进河里。这样一来,那些干坏事的家伙都吓呆了,一个个跪在地上磕头,求西门豹饶命。

打那儿以后,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西门豹带领全城老百姓挖河修坝,根除水害。漳河两岸年年丰收,人们都非常感激西门豹。

吃饭吃窝窝,听戏听秧歌

“吃饭吃窝窝,听戏听秧歌”是广泛流传河北各地的佳话。秧歌,起初是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哼唱的民歌(又称稻歌),后来,随着表演较复杂的故事和不同性格人物的要求,逐渐分出行当,搬上舞台,衍变成富有民间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其内容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善于体现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带有极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河北省的戏曲秧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流派,分别以定县秧歌、隆尧秧歌、蔚县秧歌为代表。

传说秧歌是从宋代苏家父子开始的。当初苏老泉(苏东坡之父苏洵)授职文安簿,曾教乡民种稻子,并始写秧歌,真正兴起并得以广泛传播则是从大诗人苏东坡开始。他能诗能文,很有名气。由于在朝廷里受排挤,被发配到定州(即今河北定县)当了一个小官。那时候定州靠着唐河,十年九涝,种一葫芦收一瓢。苏东坡看到穷百姓少吃无穿,甚是可怜,就让人们开畦栽稻,引水浇地,还教大伙插秧,田间管理,同时教唱小曲儿。大伙边干边唱,也不觉得累了,干活更起劲了。一来二去,就自动唱开了。

因为是插秧时唱的,人们就称这个曲儿叫“稻秧歌”。后来,定县的秧歌闻名全国,都说是苏东坡给留下来的。

吃饭吃窝窝,听戏听秧歌

“吃饭吃窝窝,听戏听秧歌”是广泛流传河北各地的佳话。秧歌,起初是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哼唱的民歌(又称稻歌),后来,随着表演较复杂的故事和不同性格人物的要求,逐渐分出行当,搬上舞台,衍变成富有民间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其内容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善于体现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带有极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河北省的戏曲秧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流派,分别以定县秧歌、隆尧秧歌、蔚县秧歌为代表。

传说秧歌是从宋代苏家父子开始的。当初苏老泉(苏东坡之父苏洵)授职文安簿,曾教乡民种稻子,并始写秧歌,真正兴起并得以广泛传播则是从大诗人苏东坡开始。他能诗能文,很有名气。由于在朝廷里受排挤,被发配到定州(即今河北定县)当了一个小官。那时候定州靠着唐河,十年九涝,种一葫芦收一瓢。苏东坡看到穷百姓少吃无穿,甚是可怜,就让人们开畦栽稻,引水浇地,还教大伙插秧,田间管理,同时教唱小曲儿。大伙边干边唱,也不觉得累了,干活更起劲了。一来二去,就自动唱开了。

因为是插秧时唱的,人们就称这个曲儿叫“稻秧歌”。后来,定县的秧歌闻名全国,都说是苏东坡给留下来的。

沧州之非物质文化遗产

盐山千童信子节

千童信子节是2000多年前徐福千童东渡扶桑,止往不归这一历史事件留存在千童镇民间一个活化石,是中华大地上具有独特艺术氛围的民间祭祀形式。

千童信子的早期,是千童镇人民为祈祷东去不归的童男童女的亡灵魂归故里,而举行的一个登高远望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筑高高的土台。后来,由土台变成木棒熟铁绑成的高达十几米的微型舞台。上面有

四、

六、

八、十几不等的童男童女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每逢甲子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徐福千童东渡纪念日)举办一次。不管天灾人祸,连续不断。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盐山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弘扬千童文化。分别于一九九三年、一九九七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办了两届以信子表演为主的千童文化节。这时的信子表演已由铁木结构沿变成钢架结构,再配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使信子外观更漂亮,结构更牢固,内容更充实,技艺更精湛。一九九七年五月,表演了《饶安招募》、《东渡击浪》、《扶桑授艺》、《望海盼归》四架信子,引来了周围数十万名观众,盛况空前。抢求弘扬这一独特的艺术奇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而且对彰显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促进中日韩人民友好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00多年前,徐福千童数千人的庞大船队,不畏艰险,远航异域。首开世界移民史、世界航海史的先河,盐山不愧为中国历史第一侨乡;徐福千童集团传农耕,授纺织,与日本土著人和平相处,广施恩泽是黄河文明向大海文明延伸的成功尝试,是世界和平外交的典范;徐福千童受到日本民间的广泛尊重,世世代代被奉为神灵,以千童信子节为纽带,可以拉近两国人民的感情距离,促进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更好地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千童信子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奇险惊的艺术风格,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黄骅麒麟舞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产生于明代的黄骅民间舞蹈麒麟舞中的麒麟造型是:集龙头、鹿身、马蹄、牛尾、狼额于一身,身披五彩鳞甲。表演用的麒麟最大的从头到脚高约5米,高大威猛。舞起来威武生风、气吞长虹。每只麒麟由两位表演者协力合作完成动作,且必是青壮小伙,足踏高跷,身托五十公斤的道具,完成闪、转、腾、挪等系列动作。表演技巧高、难度大。全场多只麒麟一起跳跃舞动,演出场面气势磅礴、威风凛凛。

麒麟舞盛行于黄骅市区西北部文化古乡齐家务一带农村,现有6支表演队,以大王庄为主干,分别活跃于大王庄、小王庄、桃园、卸甲、同居、乾符等地。每年元宵节人们舞起麒麟,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据史料记载,麒麟舞原本是皇宫中的表演艺术,称之为“麒麟圣舞”,为皇家各类庆典中必有的演出。听老人们介绍,明朝灭亡之后,本地一位皇宫艺术家将他的麒麟舞绝技带回家乡,而得以代代相承、流传至今。千禧之年最为鼎盛。 麒麟舞是燕赵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个亮点。

(一)学术价值:素有“北方麒麟”之称的黄骅麒麟与江苏、湖南等地的“南方麒麟”相映成趣,共同演绎和诠释着此种华夏民族优秀民间舞蹈艺术的底蕴与内涵;

(二)艺术价值:凭借高大的艺术造型,柔进杂技表演中,惊、险、奇的高难度动作,带给观众不同凡响的艺术震憾力;

(三)实用价值:黄骅麒麟从北方的田间村头,舞到了“全国第十届群星奖”的广场,参加过首都喜迎澳门回归的国家庆典暨全国舞龙大赛。挖掘、抢救、保护黄骅麒麟舞,对本地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沧州落子

“落(lào)子”(也叫“乐子”。在河北省沧州一带,“落”与“乐”读音相同,民间常予通用)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由一对对男女青年手执“彩扇”、“竹板”、“霸王鞭”载歌载舞表演。落子初期,只有四人执鞭表演。清末明初以后,民间出现了半农半艺的落子艺人。他们广采博取,尤以武术对落子艺人的影响最大,另外,还吸收了杂技里的一些技巧,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程式的、较为完善的、以十人执“鞭”,六人执“板”,四人执“扇”为一队进行表演的歌舞队。

落子有文物之分。以唱为主称“文落子”;把武术与戏曲里的筋斗穿插在舞中,谓“武落子”。文落子女角扭动的舞姿就象随风飘摇的柳枝一样轻柔优美,婀娜多姿,故又有“小风流”之称。武落子表演时,只用鞭和板。文落子表演时鞭、板、扇都用。单独进行扇舞表演时,是以男女对扇的形式,叫“撇扇”。

落子的服饰,最初只着生活服装。后来,为了美化,多穿戴戏曲服饰。女角色扮如戏曲的武旦或花旦;男角色扮似戏曲舞台上的黄天霸、杨香武的形象。落子的舞姿、动律、连接动作及节奏的运用,都具有鲜明的武术特征,讲究“走似水上漂,跑似草上飞,跳似凌空燕,转似燕翻身”。老艺人要求落子的表演者必须要有武术功底,否则便不能更好地把握动作的韵味儿。男性动作有英武健美的形象特征。如男性最基本的贯穿动作“捋鞭”,其做法有“缠头捋鞭”、“裹头捋鞭”、“挽花捋鞭”等,这些不同的做法只是上身动作的变化,而下肢始终是屈膝的“虚步”和“跺子”。落子的“三道弯”,是女性贯穿始终的基本舞姿。由屈膝,拧腰(出胯)、腆腮三个因素构成,其中拧腰是最主要的。落子讲究曲线美,身体左右拧动的三道弯曲线,舞步进行时的蛇形曲线和身体上下起伏的波浪式曲线,形成了落子女性动作曲线美的特征。艺人们归纳为“屈膝拧腰、腆腮错肩、含胸拔背、颠脚夹裆、一蹬三颤”。著名艺人周树棠强调三道变,讲究曲线美,他说:“腆腮是表现情的,要做的含蓄、内在、要媚气。”人送他美称“大酸梨”。

落子的动作,在节奏上有自己的特点。它的每一个动作都占两拍,抢拍的后半拍“起法儿”,弱拍为动作的运动过程,到下一小节强拍的前半拍完成整个动作,后半拍又是下一动作的“起法儿”,依次反复,直到结束。传统落子的表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音乐、节奏、画面之中,男女间以不同的动作相配合,传情达意。在表演传统落子的进程中,表演者所演唱的曲目的内容不断更换,但舞蹈动作、队形、服饰、道具却固定不变,从而造成舞蹈与歌曲内容无关的情况。建国后,落子艺人被聘请到专业艺术院校任教。在此期间,民间艺人与专业舞蹈工作者合作,创作了以素材《茉莉花》、《放风筝》等新作品,并搬上舞台,将落子推向了形式与内容相吻合的新阶段。

泊头六合拳

位于渤海之滨、武乡沧州南部的泊头市是六合拳的始传地。

六合拳始传于泊头,自明朝万历末年张明侠士授艺于泊头红星八里庄曹振朋,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曾一度出现了“大刀王五”王正谊、“佟忠义”等武术名家。

六合拳法,历史悠久,深孚盛名,谱云: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东西南北上下为六合,拳法之基本理论,讲阴阳起落动静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发于脚, 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称为六合劲。演练之时,心意为先,形化随意,势式相随,刚柔相济。拳理尚深,功法完备,套路多,内容广,极具健身技击功效,深受习武者喜爱。

继六合拳武术大师曹振朋之后,泊头六合门武杰不断涌现。曹振朋传其子曹寿,曹寿传泊头镇石金可,授石长春、张茂龙等。泊头镇四世传人石金可传石金省,授徒甚多,得意者有十八弟子,其中楚文太年龄最长,以大枪著称,第五代传人石金省人称“黑旋风”神力千斤王。五世传人石金省传石金良,授徒石景通等。六世传人石金良传石光起,授徒贾立河、曹玉芳,东光县连镇安庆合等。七世传人石光起传其子石同鼎授艺予石光巨、王伯强、王金城、李志震、石同更等人。

六合拳传承至今已历九世。

六合拳八代传人石同鼎,现任泊头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沧州市武术协会委员,全国武术协会会员,世界武术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石同鼎身受嫡传,深谙妙法,犹精六合劲力。1991年在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他表演的六合传统练功法“耍砘子”获二等奖,受到省民委、体委的表彰。

任丘大鼓

任丘大鼓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起初是受宋代“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的启示而孕生,用于抵御外侵,鼓舞士气,现在成为展现任丘人民喜奔小康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的最具魅力的形式之一。

任丘大鼓的特点是一是鼓身大。大鼓直径多在2.3米左右,用整张黄牛皮缝制,用铁钉1600余枚,能同时站开8-10人同时敲打。二是鼓音纯厚。大鼓擂动时,有狮吼龙吟之势,万马奔腾之威。

三、鼓队配置齐全协调得当,鼓响之时辅以大镲、铙、小钹、铛铛歌等民间器乐与之合拍,更突出其雄浑的雷霆之韵。

四、套路多,风格独特。任丘大鼓套路多达108种,且各具特色,让人百听百看而不厌。

任丘大鼓在任丘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遍及全市18个乡镇百余座自然村,大鼓文化活动频繁,几乎遍及全市各个角落,其场面欢快热烈,具有很强的群众性与自娱性,对研究任丘地区民俗文化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

青县盘古文化

青县位于冀中东部,沧州市北端;置身“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内。辖11镇乡场345个行政村,面积968平方公里,38.9万人。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51亿元,财政收入 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20元。

人文圣地——盘古的遗迹群,坐落在青县县城西南3公里的盘古乡盘古村中。

盘古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故事家喻户晓。 盘古古迹及庙会的传说在青县老幼皆知,延续古今。《青县志》、《河间府志》、《天津府志》、《畿辅通志》、《皇朝通志》等,均有“盘古墓、盘古沟、盘古港、盘古里(村)、盘古潭、盘古庙俱在青县”的记录。

青县盘古庙会是从相传4000年前禹王设祭开始的。因为祭祀的需要,人们结庐成市,渐成庙会。宋元时期市场交易面及云贵、湖广,松辽、俄蒙。明清两代辐射更大。1993年青县在人民大会堂投资30万元召开盘古旅游开发招商会,名扬中外。

青县盘古庙会内容丰富。祭祀活动,焚香祭告,祈福保佑等礼仪,庄雅隆重,场面宏大。平时祭祀活动也多,进香者无计其数。文化活动,南昆北曲,百戏杂陈,百艺汇集、名人登场;杂耍娱乐,花样繁多。儒、释、道教文化汇集交融,做法祈祷。经贸活动,商业店铺,摊棚林立;货样齐全,琳琅满目。庙会的兴盛,吸引了台港,以及日、美、蒙古等地的一批批商贾、文人及香客。

青县盘古庙会以遗存为载体,以圣地而扬名,以区位而得势,以文化而独厚。特点鲜明:盘古墓、盘古沟在唐宋时期著名的地理专著 《元丰九域志》以及《明一统志》中有记。在《二十五史》中,《元史》之《本纪·世祖七》、《祭祀志五·古帝王庙》中均有“元世祖十五年夏四月乙卯日修会川县(即今青县)盘古王祠,祀之”的记载。仅按“修”来讲,在《元史》中的记录,是中国史志记载最早的。因“先立盘古后立天”之故,明朝弘治十七年巨资修建的盘古殿,黄瓦盖顶、庑殿顶、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0尊,与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宇——太和殿相同。盘古殿正脊上有鸱吻,此正吻,又高于太和殿。盘古殿等级最高,是中国建筑规格最高的。盘古精神,深入人心;庙中祭祀的神位,囊括了神话与宗教的鼻祖或领袖;成为元、清皇权维系民心、统治中国的灵魂,凝聚力最强。历史悠久,人文渊薮,儒、释、道教文化的先主,涉及、辐射面广阔,历史影响最大。盘古传说于远古,资料记述于夏禹,史志记载于唐宋。庙会传承4000多年,在中国乃至世界庙会历史上堪称之最。民国初期,青县盘古庙与盘古沟就作为《津浦铁路旅行指南》一书的名胜古迹景点。

4000多年来,青县盘古文化遗迹独占首魁,具有重要的社会、文物、学术、科研、经济价值,是中国乃至人类的丰富而宝贵的资源,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县十分重视保护、开发盘古文化及庙会旅游资源,成立了盘古文化研究会,恢复了庙会活动,但仍存在着遗存面临绝迹等问题。

保护、弘扬青县盘古文化及庙会活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探讨和研究世界的、宇宙的起源、创世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统一祖国,维护和平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3篇:吴桥村工作总结

吴桥村一二三产并重 全面促进农民增收

-----找郢乡吴桥村增收致富经验介绍

找郢乡吴桥村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龙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稻米加工为突破口,以加快农村城镇化为基础,抓住农业、运输、养殖、企业加工等工作作为重点的新模式。推动全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村实现净总收入2658万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11556元,同比增长19.6%。

一、基本情况

吴桥村位于怀远县西南部,225省道贯穿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人口2300人,550户,耕地面积2950亩。2011年全村经济情况,种植业产值651万元,利润406万元;稻米加工企业29家,年产值1.86亿元,利润1086万元,带动临工近600人,年收入330万元;运输业,全村有16辆大车,56辆手扶机,年获利润336万元。外出务工人员385人,年收入346万元 ;手工业,有草编户106户,年收入73万元;养殖业,从事养殖的16户,年收入25万元;建筑从业人员68人,年收入41万元;服务业,超市、饭店等,年收入25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执政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该村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全村党建工作的实际,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村党支部焕发出勃勃生机,保障了全村各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贯彻实施。

(二)抓好典型带动,炒热创业激情。吴桥村结合村中实际,确立了发展稻米加工为本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党员吴兆九率先建起了第一家米厂,第一年纯收入26万元。在党员干部开展的“帮带”活动下,现任支部书记吴兆领帮带动卢顺利一家,经营的 米厂,年收入达30万多元。目前全村共有米厂29家,稻米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200余户,形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

(三)依托经纪人,繁荣村域经济。为了解决稻米的销售问题,吴桥村培养了一支20余人的稻米经纪人队伍,他们活跃在外省、市从事稻米的购销活动,吸引了浙江、江苏等地企业前来签订合同,这样激发了周边村群众发展稻米加工产业的积极性,使果稻米产业在当地得到了迅猛发展。

(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产业良性循环。该村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目前全村有16辆大车,56辆手扶机常年在外运营。2004年成立了建筑队,承接周边工程,现有从业人员68人。为发展特色养殖业,他们积极扶持4家农户开办了小型养殖厂,目前,吴 的肉鸽养殖厂以上规模,效益良好,肉鸽存栏达2800只,生猪存栏达1000多头。

(五)发展二三产业“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积极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以种养业为主的农村传统产业体系向一二三产并举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六)开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从技能培训、劳动服务入手,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把农民技能培训列为农民素质培训的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落实就业政策,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七)抓好村务公开,完善村级管理新机制。村两委领导班子以村务公开为突破口,狠抓民主管理,提高两委工作透明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村里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并设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通过设立固定公开栏,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发放入户通知单、明白卡、小册子等不同形式,及时向村民公开,消除了误解,凝聚了民心。为本村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011年农村经济总体走势以及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令人鼓舞,尤其是农民收入增幅超出了两位数,这是在去年基础上持续出现的喜人局面。但冷静思考,今后几年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性增收功能减弱。 “一免三补”从表象上看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目前市场粮价极不稳定,据最近了解的情况,水稻价格由去年的4.10元/公斤,降至2.56元/公斤,全村仅此一项农民减收100余万元。农资价格一路上涨,据农民反映,化肥综合平均价1.57元/公斤,上涨15.4%;柴油3.9元/公斤,上涨13.4%。因农资价格上涨,农本亩平增加35元。粮食、农资价格的双重不稳定,使农民丰产难增收。实际情况是:粮食单产增收被降价抵消,农业税免征被农资价格上涨抵消。

2、制约结构调整因素增多。一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一免三补”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农民争田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国家采取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出台了基本农田“五个不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3、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有限。全群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仅有2家初具规模,其余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农业经营主要依靠出售初级产品的局面没有改变,因而农产品附加值低,增效空间狭小。

4、劳动力输出难度加大。目前全村农村劳动力总量1068人,已转移589万人,在剩余农村劳动力中多为女性,且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劳动技能差,加之一产本身需要和本地

二、三产业需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继续大幅增加劳务输出的可能性较小。

5、村级集体创收能力不强。随着农业税免征、土地流转以及征地补偿政策的调整,村可用资金越来越少,农民减负增收,村减收增支。而多数村集体创收缺乏新的亮点和渠道,村级功能的发挥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

四、下步工作打算

1、结合我县 “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日常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4、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我村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4篇:吴桥小学消防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吴桥小学8月份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情况报告

消防安全工作一直是我校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之一,我校在上级安全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种消防安全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排除一切安全隐患;通过师生齐抓共管,营造了全校师生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切实保障了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现就我校上半年消防安全工作自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我校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为主线,建立和健全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强化层层管理。为更好地发挥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我校坚持做到消防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班主任具体抓的管理机制,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与班主任签定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实现消防工作群防群治,把火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定期全面展开校园消防安全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限期整改。

二、完善消防安全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为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我校建立了一整套与消防安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门卫24小时值班制度》、《节假日教师值班制度》、《安全工作值班制度》、《安全工作巡查制度》、《食堂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防患措施》、《消防安全工作制度》等等。通过建章立制,达到规范师生行为,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的目的。设立以班主任为安全检查员每天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校园各区域安排教师轮流值日,定期检查,并记好值日记录。通过细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使消防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我校还制订了《吴桥小学重突大事故应急预案》,在预案中明确了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并通过每学期一次的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师生的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防范管理。

我校坚持值班制。学校每天有1名护校人员值班,督促检查安全隐患,以确保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秩序。

加强消防检查与管理。消防安全是学校综治创安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制定了《吴桥小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在电教室、微机室配置了灭火器各1只和水桶、沙桶等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各种消防器材,电线有无老化、电路是否畅通、保险正常运转、插座是否完好、是否有漏电现象、用电有无超负荷等现象;定期更换灭火器内干粉,保证消防设施符合消防要求;及时更换老化线路,更换漏电开关等。在消防安全检查中,

我校坚持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集中检查与长效管理相 结合。开学初、期中和期末放学前,都对学校的每一栋房屋逐室清查,不存盲区,不留死角。对学校重点部位,如教师宿舍、教室、多媒体机房、图书馆、食堂等部位,坚持“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从人抓起、严格清查管理,排除隐患,杜绝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四、强化消防安全教育,树立消防安全意识。

我校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建立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一是利用晨会和每周集会,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知识讲解和学习,带动全校师生对安全知识的重视和预防。

二是广泛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橱窗、教室黑板报、手抄报,以及教师的政治学习、学生的班会、队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大力宣传消防方面的知识。按《消防法》的要求,教育全校师生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的义务,做到人人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119,人人熟知消防自救常识和安全逃生技能。 三是开展消防演练活动。在提高师生消防意识,掌握消防知识的同时,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一次消防演练活动。通过消防灭火、紧急疏散、自救逃生等演练,切实增强了师生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消防队伍的反应能力和处置突发火灾的能力。

五、定期研究安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安全消防检查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在每学期初和每个单周周一都定时召开包括消防在内的安全工作会,会议人员包括学校校委会成员、大队辅导员、各室负责人以及班主任教师。会上共同讨论学校当前安全工作要注意的问题,研究做好安全工作的方法,要求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到岗尽责,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将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学校消防安全管理中,我校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组织完善,齐抓共管,我校的安全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对师生的安全 教育工作做到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力争把我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情况报告

(8月份)

单 位:新堡镇吴桥小学

时 间: 2013. 8. 21

大义中心小学消防安全工作

自查整改情况报告

本月25日,我校接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后,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在本月26日对全校内外的紧急疏散通道、各种消防设备和电器设备、食堂用电、用气等设施,以及各班消防教育情况等做了一次全面彻底的安全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及整改结果报告如下:

学校安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十分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的教育和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第一”、“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思想,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不断提高认识,严格管理,严密防范。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每年都认真修订《大义中心小学处置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和《学校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对消防工作管理与防范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按照“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排除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当事人员不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把消防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职责到人。我校以校长殷义国为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担任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杨仕中和后勤主任张正亚具体负责,带领全体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性地对学校教室、食堂、礼堂、电脑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配电房、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和设备、电线电路和用电设备、燃气设备等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把消防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本学我校对30多台灭火机更换了药液,更新了部分用电和消防设施,共追加投入8000余元,确保了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备完全符合规定标准并随时完好能用。

我校坚持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值日制度,本学期我们还特别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消防安全、灭火器使用及火灾中逃生自救常识、用电安全 的教育。我校利用校园闭路电视进行了一次消防知识讲座,9月25日一次并进行了消防演练活动。各班利用晨周会开展了消防知识教育和消防安全方面的队活动,出了消防知识方面的黑板报,学校还通过展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在本月26日我校对各楼各室逐栋逐室排查中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一号楼东楼梯的消防栓门锁生锈。 2.灭火器有两个压力不足。

3.食堂内和电化教室各有一只开关面板损坏脱落。

针对本次检查结果,我校立即责成总务器有关人员及时对用电设备进行了维修,消防栓门锁进行了加油润滑,压力不足的灭火器更换了药液。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冬季防火安全工作,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杜绝一切火灾隐患,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县政府办公室松政办【2010】194号和教育局教基【2010】274号文件精神,学校为创建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树立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对学校全面进行消防安全工作检查,现将检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

我校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为主线,建立和健全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强化层层管理。其次,明确分工,细化工作目标。实行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与班主任签定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实现消防工作群防群治,把火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注重教育,积极宣传。

我校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建立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在11月份,全乡开展了“四个能力”的培训,各校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进行了消防逃生演练。

各校利用广播宣传栏、校会、班会多次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三、勤于检查,排除隐患。

学校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每幢大楼按规定配齐灭火器,对消防重点部位,作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学校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的用电情况,避免由于用电引起的不安全因素。在消防安全检查中,我校坚持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集中检查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对学校重点部位,如教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等部位,坚持“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从人抓起、严格清查管理,排除隐患,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安排布置、重于落实。

学校建立、健全安全消防检查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全乡各校进行消防安全检查,要求各校必须有对学生宣传教育的档案材料,要有安全检查的情况记录。对落实得好的学校进行表扬,对落实得不到位的学校批评,并作限期整改。

总之,我校的消防安全工作管理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学校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用心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5篇:吴桥县特殊教育学校

关于“两会”期间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材料 新学期开始,根据县教育局安全工作的精神,借“两会”的契机,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并针对自身情况开展了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教师充分重视,提高思想意识。

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工作开展全面排查活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提高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安全常识,切实做好“两会”期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保证把孩子教育好,管理好,保护好,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到我们的手中。

二、 学校校园安全工作

学校结合“三防”措施,利用有力的人员、设施等,做好校园安全工作。针对“物防”、“技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理,以确保校园安全工作开展。

三、 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工作

针对学生下课时活动比较松懈的特点,学校安全有关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教育,并安排教师值课间班建立了交接班制度,使学生在下课也不脱离开老师的视野。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各种演练如:消防演练、地震演练、防暴力演练、等。

四、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

等文件的规定进行食品的采购和加工;食品按照分柜、分架、离地的原则存放;严禁无关人员出入食堂;做好饮食中毒、多发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五、认清形势常抓不懈

在这次认真、彻底的清查中,我园安全保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要警钟还须长鸣,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教育,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我园安全保卫工作水平,以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全面发展;使我们这些孩子更健康、更快乐的学习,生活!

吴桥县特殊教

育学校

2011-2

第6篇:吴桥中学关于落实三防的报告

吴桥中学关于落实“三防”工作的自查报告

近几年来,尤其是自今年五月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的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落实重在“三防”的学校安全工作,现将我校的“三防”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人防”工作

学校安全人防是关键,我校加强了以门卫值班为重点的人防工作: 一是我们从保安公司聘请了年轻力壮且综合素质高的的人员担任专职门卫,并邀请县武警中队的教官对聘请的门卫进行了专业培训。

二是成立“校园巡逻队”。我校配备了校园安全专(兼)职行政人员,成立群防群治队伍,定时安排校园巡逻,特别是加强了上学、放学、午休等非上课时段校园内的安全巡查,同时重点对安全隐患和危险人员进行排查,加强防范。

三是我校认真落实了安全值班制度。门卫值班人员实行 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制;对外来进出人员严格实行出入登记制度,了解陌生人进校的意图和动机,防止无业人员、精神病患者、来历不明人员等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任何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校园,严禁学生将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带入校园,并经常进行管制型道具收缴检查;我校施行学生出入证制度,学生进入校园或学生家长陪同学生进入校园,需出示学校验发的学生证和胸卡;对提前到校的学生要确保即时进入校园,严禁因时间未到而将学生拒之门外。我校建立了门卫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如出现无关人员或未持证人员进入校园,学校要追究门卫人员的管理责任。 四是我们积极与县公安局国保大队、派出所、村、社区(居委会)加强联系与沟通,积极与所在地的工商、文化部门联系清理和规范网吧,清理学校附近的小商小贩。我校安排专人每天对校园内及周边的安全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整改。

五是我们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安全责任意识,我们从校长、副校长到各处室主任和一线教师都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状,明确了责任、要求和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应承担的责任。

二、认真落实“物防”

一是我校校门口修建了专门的值班室,值班室中安装了电扇和暖气,安装了电话。为保安人员(门卫值班人员)配备防割手套、橡皮棒、电警棍、辣椒水、警铃等必要的防护器械和报警装备。为方便校门的开关我们投资安装了电动门。

二是学校财务室、微机室、电教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等重点场室安装了防盗门和防护窗,对校园围院墙墙进行了修补和加高。

三是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师生公寓每层楼都按规定配置了消防器材和设施,并确保完好有效;我们在安全出口、走廊、楼梯间和出入口等显著设置有消防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学生上课期间一律关闭校园大门,严防不法人员进入校园。

三、积极搞好“技防”

我校针对当前安全工作形势要求,加大了学校技防设施建设力度。我校在校门口必须安装2个视频监控探头,重点做好学校门口、主要通道和学生食堂、宿舍区等重要部位技防设施配备,做到自成体系,学校门口的探头向外延伸。同时,我校加强对技防设施的运用与管理,组织专业人员对技防设施进行维护调试,并明确专人负责维护管理和运行监控,保证各项技防设施24小时正常有效运转。

我校的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意识,防止出现松懈和麻痹大意的现象。每周的校班子例会都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布置,并且注重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检查指导,到目前为止我校安全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为我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吴 桥 县 吴 桥 中 学 二O一O年十二月十日

上一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下一篇:微型党课教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