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会议提问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述职报告会议提问(精选9篇)

述职报告会议提问 篇1

东方金桥教育集团

东方金桥儿童之家第一次招聘人员问题

流程中:播放片子时,指定关灯(只留下中部射灯)建设资源:职责分工

提问:演讲过程中提问的10个问题

1、一个人怎样进步?

学习、积累、释放、提高,再学习、再积累、再释放、再提高

2、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工作中学习的原则是?

急学先用

4、让孩子接受东方金桥幼儿园教育有哪些步骤?

5、东方金桥儿童之家有哪两项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6、怎样才能学会工作?

7、儿童之家对加盟起着哪些主要作用?

8、蒙氏工作者成长的四个阶段?

9、知识型员工的特质?

10、择业最有感触的座右铭是什么?

述职报告会议提问 篇2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在查阅文献时发现,虽然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很多,但结合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特点进行的课堂提问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本文对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策略。

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理论,了解课堂提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索现阶段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结合理论,初步形成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策略。

第三阶段:将策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设计,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研究我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阶段:根据理论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最终制定出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策略。

三、研究过程概述

为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导学式”课堂提问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对全校初三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学生对教师提问的情况评价,以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问的态度和需求。

(一)考查学生对课堂教师提问的态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不是很热情,甚至有的学生从不愿意回答。而且看出教师的提问虽然能引起学生思考,但是深度不够,反映出问题的设计不够精密,若提问能问到学生的疑难之处,学生是能够引起足够的注意的。

(二)考查提问对学生影响的广度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其他学生的关注不够,教师只考虑自己与回答问题学生间的交流,没有关注其他学生的发展和对问题的认知度,因此问题的有效范围较小。

(三)考查提问对学生影响的深度

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提问的作用,学生愿意锻炼自己,但是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不够,导致学生畏惧回答问题。

(四)考查教师提问的方式

当问到“老师经常采用何种方式提问”,66%学生选择随机叫人回答,20%学生选择集体回答,学生集体回答会让一部分学生缺乏焦虑感,思维处于松散状态,出现人云亦云的局面,时间久了,这些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随机叫答又会增强学生的焦虑感,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提问的方式。当问到“你认为化学老师提问后是否给了你足够的时间思考”,只有49%学生选择是,说明有时提问后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学生理解不够充分,问题就显得毫无意义。

根据我校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初步形成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策略。将策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设计,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研究我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发现我在课堂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提问过后,总有几个学生能迅速的回应并大声回答,我便以为学生都理解了就一带而过了,没给其他学生足够时间思考,结果还有很多学生都没弄懂。

针对我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用理论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不断观察、反思、改进,最终制定出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策略。

四、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策略

(一)课堂提问原则

1.课堂提问应具有有效性

课堂提问应有一定深度,但也不能过于深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才能有效。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抓住思维的发散点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堂提问应具有适度性

控制问题的数量:设计提问时要少而精,要抓住知识的关键和本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控制问题的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提问的内容上,必须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

1.通过启发式提问提高学习效率

启发式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促进课堂教学顺畅,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启发式提问,提出的问题也必须难易适中。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令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便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新知识。

3.选择最佳叫答方式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几个积极回应的学生。因此,对于学生有兴趣的问题,教师应控制自由发言的学生,给其他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还要考虑到提问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尽量让所有学生从中受益。

4.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反馈,可以是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教师在鼓励学生时,语言应丰富多样,具有针对性,同时激励性评价的语言还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总结

述职报告会议提问 篇3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在查阅文献时发现,虽然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很多,但结合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特点进行的课堂提问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本文对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策略。

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理论,了解课堂提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索现阶段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结合理论,初步形成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策略。

第三阶段:将策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设计,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研究我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阶段:根据理论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最终制定出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策略。

三、研究过程概述

为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导学式”课堂提问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对全校初三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学生对教师提问的情况评价,以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问的态度和需求。

(一)考查学生对课堂教师提问的态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不是很热情,甚至有的学生从不愿意回答。而且看出教师的提问虽然能引起学生思考,但是深度不够,反映出问题的设计不够精密,若提问能问到学生的疑难之处,学生是能够引起足够的注意的。

(二)考查提问对学生影响的广度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其他学生的关注不够,教师只考虑自己与回答问题学生间的交流,没有关注其他学生的发展和对问题的认知度,因此问题的有效范围较小。

(三)考查提问对学生影响的深度

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提问的作用,学生愿意锻炼自己,但是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不够,导致学生畏惧回答问题。

(四)考查教师提问的方式

当问到“老师经常采用何种方式提问”,66%学生选择随机叫人回答,20%学生选择集体回答,学生集体回答会让一部分学生缺乏焦虑感,思维处于松散状态,出现人云亦云的局面,时间久了,这些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随机叫答又会增强学生的焦虑感,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提问的方式。当问到“你认为化学老师提问后是否给了你足够的时间思考”,只有49%学生选择是,说明有时提问后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学生理解不够充分,问题就显得毫无意义。

根据我校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初步形成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策略。将策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设计,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研究我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发现我在课堂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提问过后,总有几个学生能迅速的回应并大声回答,我便以为学生都理解了就一带而过了,没给其他学生足够时间思考,结果还有很多学生都没弄懂。

针对我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用理论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不断观察、反思、改进,最终制定出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策略。

四、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策略

(一)课堂提问原则

1.课堂提问应具有有效性

课堂提问应有一定深度,但也不能过于深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才能有效。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抓住思维的发散点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堂提问应具有适度性

控制问题的数量:设计提问时要少而精,要抓住知识的关键和本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控制问题的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提问的内容上,必须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

1.通过启发式提问提高学习效率

启发式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促进课堂教学顺畅,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启发式提问,提出的问题也必须难易适中。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令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便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新知识。

3.选择最佳叫答方式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几个积极回应的学生。因此,对于学生有兴趣的问题,教师应控制自由发言的学生,给其他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还要考虑到提问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尽量让所有学生从中受益。

4.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反馈,可以是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教师在鼓励学生时,语言应丰富多样,具有针对性,同时激励性评价的语言还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总结

通过几个月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综上所述的初中化学“导学式”课堂提问的策略,在近期教学中也逐渐利用这些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强,注意力更加集中,回答问题时条理性更强,思维得到发散,视野得到开阔,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乐趣和知识,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述职报告会议提问 篇4

经过学习李老师的教学录像和课堂教学实录,并认真观摩了课题组老师的评课,感受颇深。我觉得李老师的课真正把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只是引领点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我觉得精彩的课堂,得益于李老师精湛的提问。课堂提问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李老师提问贵在恰到好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下面就课堂提问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1、精心设计提问,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发师生、生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引起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的意愿。这些问题的思考有价值,学生才愿意思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当然问题设计要恰当,难易适中。在不断的研磨中,李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是有变化的,课堂提问的质量及有效性一次比一次明显。比如: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李老师精心设计了二十多个问题,全部准确、有效,质量很高。比如“文中的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默读课文,看那些语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这些问题的设计,准确清楚地提出了思考的导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考,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问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在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

李老师设计的问题,准确性还体现在层次分明上。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李老师先是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看课文中的法布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用一个词概括出来。接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回答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设计,由低到高,层层递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李老师没有前面的铺垫,直接要求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恐怕学生就无从入手了。在精读环节,李老师用问题引领学生的阅读。她要求学生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在这个过程当中,李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并学习做好批注。在完成这一步学习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为第二

课时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在第二课时,李老师又先和学生回顾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自主学习第4——10自然段。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方法,还运用了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述职报告会议提问 篇5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小学茅洪锋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课堂提问是

解决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中动态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些教师在理解贯彻新课标时,以为只要课堂提问能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是新理念。把过去“满堂灌”改为“满堂问”,使学生穷于应付老师的问题,没有时间去深入思考和领会所学的知识。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也同样如此。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的这些提问明显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钱梦龙先生认为提问就是有目的设疑。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1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闻乐答。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之目标方可指日可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孔子还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及遵循的原则。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技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内涵和特点。

3、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4、有效性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

5、有效性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6、教师有效性提问技巧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6月——2008年7月,确定课题,撰写课题方案。这个阶段,教师不断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确立研究的课题,并查找、阅读相关理论文章,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8年8月——2008年9月。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1、调查分析,了解我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课堂提问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学生进行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态度、看法,了解学生最喜爱的提问形式和类别,进行比较和研究。

2、加强学习,确定实施方案并进行论证。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学生的相关教育理论;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第三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探索教师课堂提问的形式和方法。根据制定的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第四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总结成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问卷调查语文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

为了了解学校语文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抽样调查了四年级两个班的89人。另外还和一些教师、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探讨。

总的说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强烈。分析其原因,一是觉得教师的问题没意思,每篇课文的问题都差不多;二是问题太难时没有把握,生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三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了,越不说,越不想说,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变了。另外,他们希望教师提的问题新颖富于变化,要有趣味性,不要动辄“总结”“概括”“分析”。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关于提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课堂提问设计得越是精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高,思维就越活跃,视野就越开阔,语文素养随之得到提高;反之,则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

(二)多次实践,反复研讨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保证。为此,我在学校语文组的学科校本教研中,就确立了“课堂提问”的交流课题。大家充分关注上课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中,大家就教师课堂提问进行热烈的研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通过交流互动,大家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对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有了自己的见解。

九、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在课堂中注重提问方法、技巧的运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得以较大程度提高,课堂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知识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2、针对本小课题研究,开了两节汇报课,向学校教科室与本学科组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得到学校领导与同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

3、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4、为了丰富自己的认识,我先后读了《名师课堂教学100例》和《特级教师和他的经典课堂》等相关书籍。面向全体教师,开设了《课堂提问的艺术》的讲座。一年来,先后执教4节校级公开课,和老师们就课堂提问的话题展开交流。先后有两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在市区级论文评中获奖。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束缚着头脑,比如说,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提问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我们很多时候否定原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完全以提问为主,但流于形式,没有把握精问巧问的实质,导致课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较差;

3.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这是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述职报告会议提问 篇6

一、课题研究背景

现实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存在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满堂问答,问题平淡无奇等等情况。而且,即使提问,也多是老师向学生提问,很少有学生提问。作为教师,除了要明确提问的作用、原则等理论问题外,还要十分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提问技巧。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让学生心中常怀疑问,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研究、对比、探索,从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思维上的成长,为了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能力,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成绩,特开展此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所提问题难度只要相对巧妙,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注意引导,给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明确初中物理课堂中提问的现状。

2、掌握初中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内容、时机、难度、方法。

3、构建初中物理学科“有效提问”的课堂学习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提问状况的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觉得物理课应有什么样的问题及如何提问,为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及采用适当提问方式奠定基础。

2、初中学生物理课堂疑问形成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学生物理课疑问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采用相关的合适的提问方法及形式。

3、制定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法、方式并付诸实践。

4、引导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提问个案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问卷调查要分层次,有差异,问卷要广泛但又不失灵活,从普遍中寻找共性,根据中学生心里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设问。

2、可行性原则:学生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或其他老师的课堂去总结,去发现,可行、有效、实际,这样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认可度。

3、创造性原则: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而学生提问是否有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发散思维型能力,又可以让那个老师不断关注、了解学生从而完善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通过调查去了解初中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需求等,进而了解他们希望提问的物理问题以及喜欢的提问方式。

文献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个案法。通过对班级个别物理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观察法。为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师生提问及学生互相提问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所提问题的情绪反映。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喜欢的问题方式。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选题准备阶段(2015年5月-6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5年9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0月-11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班。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研究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2、阅读并学习有关中学生教育、心理方面的书籍。

3、搜集古今中外关于物理教学方面的专业理论和典型个例。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当成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使它用于自己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课堂练习、分析归纳等活动中都可用到提问,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注意并特别展示一些教学案例。

2、使课堂提问成为自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好方法。确认提问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使提问成为教师输送信息,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以此获得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反馈调查问卷。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进行个别言谈或召开座谈会并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4、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多进行这样的研究,能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研究时及结束后撰写出相关的阶段性论文和总结性论文。

仙居中学小课题

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xkt2015110

课题名称: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负责人:韩博涛

仙居中学教科室制 2015年4月

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

本课题于2015年4月22日在仙居中学四楼会议室开题,评议专家是:张正彪、曾现涛、杨太付

参与人员是本课题组全体人员:韩博涛 曾现涛 金小芬

二、开题报告要点

课题题目: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调查去了解初中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需求等,进而了解他们希望提问的物理问题以及喜欢的提问方式。

文献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个案法。通过对班级个别物理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观察法。为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师生提问及学生互相提问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所提问题的情绪反映。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喜欢的问题方式。组织分工:

1、韩博涛主要负责本课题的计划方案,统一部署研究进度,对每个阶段的活动资料进行总结加工,形成阶段成果。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2、金小芬主要负责搜集材料,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参考查阅文献,并整理座谈资料。

3、曾现涛主要负责课题督导、修改工作,督促研究进度,指导研究方向,对阶段性成果修改,提意见。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选题准备阶段(2015年5月-6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5年9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0月-11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班。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本课题创新程度:

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提问这一课题研究已经不是什么新课题,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许多专家都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专家侧重于老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要会问,问的巧,问的有趣,也就是在和学生沟通时让学生正确把握提问要点。而有的专家侧重于学生问,即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习,适应新一轮的高效课堂大潮。而我们这次主要侧重于把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提问结合起来研究,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相互有效提问的过程中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研究目标:

1、明确初中物理课堂中提问的现状。

2、掌握初中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内容、时机、难度、方法。

3、构建初中物理学科“有效提问”的课堂学习方式。课题研究基础:

1.研究人员精干,业务出众。课题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科研能力。他们年轻有为,在各自的岗位上曾获得了不少荣誉,同时,他们又十分好学、工作热情高。

2.对物理学科教学有新的认识和见解,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比较了解,阅读和研究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及其教训,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新的起点。

3.参加课题研究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省市课题,均已结题,课题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研究途径:

1、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提问状况的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觉得物理课应有什么样的问题及如何提问,为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及采用适当提问方式奠定基础。

2、初中学生物理课堂疑问形成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学生物理课疑问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采用相关的合适的提问方法及形式。

3、制定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法、方式并付诸实践。

4、引导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提问个案研究。预期成果:

1、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当成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使它用于自己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课堂练习、分析归纳等活动中都可用到提问,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注意并特别展示一些教学案例。

2、使课堂提问成为自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好方法。确认提问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使提问成为教师输送信息,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以此获得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反馈调查问卷。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进行个别言谈或召开座谈会并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4、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多进行这样的研究,能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研究时及结束后撰写出相关的阶段性论文和总结性论文。

三、专家评议要点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从课题的选题来看,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多主体、多元化评价,让师生掌握评价手段发挥内部评价的效用,尤其是处于主要地位的教师科学运用评价这项工具,搜集信息,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课题研究的目标明确。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的评价方式,目标明确、具体、贴近实际,有较强的可行性。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内容能依照新课标要求及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实用性较强。建议对探究对象及具体评价方式做出清晰地界定,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力争时效性、可操作性更强。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本课题中的教育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按时间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课题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分工明确。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课题组应重点关注“研究充分”的保障条件,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形成例会制度,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列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

6、课题研究的成果要多样化,本课题可以结合课题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研究的成果,不一定是单一的《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也可以具体的以多种方式呈现。

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完善开题报告,组织开展课题相关理论研究培训,按照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新的成果,对研究过程性资料及佐证材料的进行归档和整理等。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评议专家组签名:张正彪

曾现涛

述职报告会议提问 篇7

该程序的增加必然加重公诉人诉讼的责任和难度, 对公诉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现有案多人少的条件下保障公诉人参加庭前会议更是一项现实的挑战。目前, 该项程序规定还较为概括, 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公诉人如何定位和应对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结合我市实际, 我们对公诉人参加庭前会议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应对建议:

一、公诉人应认清庭前会议的作用、功能和特点

我们认为, 庭前会议是一项独立的程序, 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其作用一是有效负担资讯, 保障公平。新刑诉法规定公诉案件案卷移送回归, 并建立“庭前会议”程序, 可以有效保证辩护方的资讯功能, 使辩方充分了解控方证据, 同时通过庭前会议, 控方亦可充分了解辩方所掌握的有关被告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以及其他影响定罪量刑的证据, 这样在信息交流之中保证控辩双方诉权的平等和信息的对称, 避免突然袭击, 亦能够让双方都能在庭审前对有罪无罪证据、涉及到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程序证据均能作仔细的调查和认真的审查思考, 从而更好地发现和证明案件事实, 保障当事人的人权和案件的公正审理。其作用二是有效集中审理, 保障效率。庭前会议将回避、非法证据排除、出庭证人名单等方面的争议解决在刑事庭审之前, 有利于法官、控辩双方明确案件的审理重点和争议焦点, 从而保证庭审中对有异议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辩论, 使庭审更加集中, 增强了庭审的对抗性和针对性, 达到繁简分流, 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庭前会议的核心功能价值在于保障公平和效率, 最终达到保障人权。

同时我们亦注意, 庭前会议程序亦具有不同于庭审的显著特点, 即庭前会议的协商性。庭前会议程序是一种庭前协商程序, 并不是正式的法庭审判程序, 更像一个“见面会”、“通气会”, 正是这种柔性的审判方式, 为案件进入庭审预留一条缓冲带, 把部分庭审事项留给控辩双方和当事人自主协商解决, 对案件庭审进程形成预判, 从而相互妥协, 实现矛盾最终解决, 因此虽然庭前会议貌似人为地将庭审划分为几个阶段, 增加了庭审环节和各方“讼累”, 但由于该程序能为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创造条件, 因此在整体上反而促进了诉讼效率的提高。

二、公诉人参加庭前会议应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

公诉人应秉承“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 牢记“客观公正”义务, 通过指控和追诉犯罪实现公平正义。

因此公诉人参加庭前会议亦应突出“理性、平和、文明、规范”这一理念, 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 同时亦应区别于参加庭审的角色定位。即一方面要着力与辩方实现对等协商, 促进矛盾化解;另一方面是着重突出保障当事人的人权, 对辩方等所提出的回避等程序性诉讼权利要进行强有力保护, 提供的非法证据排除的申请要认真进行核查, 同时对控辩双方庭前开示证据及时进行整理, 理焦分层, 认真, 明确争议焦点。

根据这一角色定位, 公诉人参加庭前会议应当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 公开透明和诚意参与原则。

庭前会议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庭审的开展, 保障庭审质量, 所以它的透明最重要的是对控辩双方的透明。一个合理的庭前会议应当是在法官主持下, 有控辩双方参与, 并以控辩双方为主, 法官活动为辅的共同参与的程序。控辩双方相互尊重, 充分交换意见, 双方应尽最大的诚意保证对方可以了解查阅全部案件证据情况。

(二) 防止预断原则。

庭前会议目的是围绕特定内容开展工作, 求同存异, 为集中、实质的庭审做准备, 应围绕“管辖、非法证据排除、证人出庭作证”等方面达成共识、查明争议而进行协商, 不能就需要通过庭审才能查明的案件事实和争议内容进行辩驳, 防止造成先入为主, 从而影响到庭审的质量和审判的中立、公正。

(三) 保障人权原则。

要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 要能保证被告人及其律师明确指控的范围和依据, 以便做好充分的辩护准备;要充分保障被告人获得有利证据的权利, 要尽可能的保障辩方的取证权, 同时控方对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亦应收集;要对辩方所提出的非法证据的申请进行充分的核查。

(四) 协商和效率原则。

庭前会议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庭审的有序、顺利开展, 提高庭审效率, 尽量减少导致诉讼拖沓的可能性, 同时也要避免庭前会议运作的拖沓。因此, 庭前会议要突出协商和妥协, 对于不影响事实认定的非关键证据是否排除、对非关键性证人是否出庭, 尽可能通过协商解决, 将具有实质性争议的问题才留到庭审中解决。

三、对庭前会议的几点建议

(一) 应明确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提起方式和参加主体。

我们认为, 为了提高庭审效率和节约司法资源, 新刑诉法已显著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庭前会议与简易程序二者功能上具有交叉。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均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的案件, 因此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不存在需要通过庭前会议解决的内容, 如果强行适用反而会严重影响简易程序的诉讼效率, 再者如有异议则转化为普通程序加以解决, 因此庭前会议的案件范围应排除简易程序案件, 否则即为画蛇添足徒增公诉人“讼累”。同时并非所有案件均适用, 庭前会议可以由控辩双方提出申请或由审判机关依职权决定。提起方式应以书面方式提起为妥, 同时为防止合议庭成员预断和提高效率, 主持和参加庭前会议的审判人员可以不要求合议庭全体成员到场。

(二) 应明确庭前会议中出示证据的范围。

规定主要是列举了“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 了解情况, 听取意见”。而实际上, 完全可以将庭前会议与现在实践中运行的庭前证据开示做法相结合, 除上述内容外, 对与案件事实相关联的证据材料进行展示和说明, 在双方之前已对证据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无异议的实体证据亦可在庭审中不再质证。

(三) 应发挥庭前会议的主导作用和制约作用。

允许公诉人对庭前会议涉及的事项具有裁量权, 其意见经书面记载并确认后应具有法律效力。庭前会议经控辩双方、当事人认可的事项应具有与庭审认定的事项同等的效力, 庭前会议经协商达成的共识不应再成为庭审审查的对象, 否则就会使庭前会议流于形式。对于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后不能达成共识的, 控辩双方可暂时搁置争议, 由双方在庭审时予以质证和辩论, 最终由法庭予以裁决, 不能因庭前会议不能达成共识而使案件久拖不决。

(四) 公诉人应主动建议适用庭前会议程序和加强对此程序的监督。

遵义会议张闻天作“反报告”真相 篇8

总结教训

在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当选为中共中央总负责人。1934年12月17日,中央纵队进入黎平。次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张闻天和毛泽东一起与博古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会议最后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又称《黎平会议决议》),否定了博古、李德等要中央红军在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指出要在“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12月19日,军委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议的决议》,总政治部也发出了关于执行黎平会议决议的训令,实质上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军事领导,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条件。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召开的会议上,再次肯定了黎平会议的决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决定渡乌江取遵义,随后又停止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反报告震惊会场

1935年1月7日,红军智取遵义,将十几万“追剿”敌军甩在了乌江东南地区,获得了十二天休整时间,为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寶贵时机。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在反对五次‘围剿’中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会议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主持,与会者有20人。首先是博古作“主报告”。他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中,主要强调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客观原因,过分强调敌人强大,革命力量弱小,因而第五次“围剿”不能被粉碎。对于主观方面的错误却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谈。在他作报告中间,毛泽东不时在卡片上记着什么,张闻天等人在认真听,不时微皱眉头,李德坐在门口,听着伍修权的翻译,脸上显不出什么表情,会场气氛虽比较平静,但却给人透不过气的感觉。

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开始作报告。他着重谈了军事问题,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应负主要责任,他的讲话使大多数与会者长舒了一口气。这一报告又称“副报告”,与博古的主报告有明显的不同倾向,这一点连李德也感觉到了。李德在《中国纪事》中指出:“博古把重点放在客观因素上,周恩来则放在主观因素上……”周恩来的“副报告”讲完后,博古提议与会者对“主报告”、“副报告”加以讨论。博古话音刚落,张闻天就站了起来。他手里拿着提纲,很有条理、很有系统地讲起来了。张闻天开篇即称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他的发言一下子震动了会场,尤其超出博古的预料,博古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紧张与不安,毛泽东和王稼祥却十分平静地听着。

张闻天指出,博古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归之为敌人力量的强大,人民力量的薄弱,这样必然会得出第五次反“围剿”不能取胜的机会主义结论。事实上,“左”倾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张闻天还批评博古的重大失误:拱手让权于李德,破坏了军委的集体领导,给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张闻天的报告与博古的报告针锋相对,将博古、李德推向了审判席。因而,毛泽东在后来曾称张闻天的报告是“反报告”,而张闻天“反报告”的提纲,则“实际上是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三同志的集体创作而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为主导的”。

张闻天发言结束后,毛泽东接着发言,他主要分析了“左”倾军事路线的症结所在。据周恩来回忆说,毛泽东的发言主要用三个“主义”概括了博古、李德的军事错误,即“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随后,王稼祥发言。他明确表示支持张闻天、毛泽东的发言,要求取消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解散“三人团”,并提议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随后的两天会议上,陈云、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及各军团负责人都从不同角度谈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纷纷表示支持张闻天、毛泽东的发言。其中,朱德的发言很重要。朱德指责李德不仅把根据地弄丢了,还牺牲了很多人,并且表示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博古、李德处境虽尴尬,但是,据陈云同志回忆,“博古同志没有完全彻底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凯丰同志不同意毛、张、王的意见,A同志(即李德)完全坚决的不同意对于他的批评”。但是,遵义会议的天平,毕竟是向正确的一方倾斜了。1月17日,遵义会议作出了下列四项决定:一、选毛泽东同志为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对于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这一决议使中国革命的航程,驶向了正确的轨道。

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上,被取消了军事指挥权的博古,显然不再适合担当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可是,该由谁来接替博古呢?张闻天等人都力荐毛泽东担任党中央总负责人,但是毛泽东却提议让张闻天接替。1972年,周恩来谈到过这一情况:“洛甫那个时候提出要变换领导,他说博古不行。我记得很清楚,毛主席把我找去说,洛甫现在要变换领导。我们当时说,当然是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不对,应该让洛甫做一时期。毛主席硬是让洛甫做一做看,人总要帮嘛,说服了大家,当时就让洛甫做了。”这样,1935年2月5日,红军在由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中,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

张闻天后来回忆说:“当时政治局许多同志推举我当书记。”戏称:“我是被抬出来代替了博古的工作。”张闻天接任中共总负责后,着手起草决议,并于1935年2月8日在扎西镇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据《团结报》)

述职报告会议提问 篇9

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有效教学越来越强烈的呼唤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学生的有效思考。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学生的有效思考,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的问题,以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和培养会思考的学生教学为宗旨的,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就成为农村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提高教师提问的质量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做到教学效率高、教学效益优、教学效能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摒除低效提问及随意提问,实现有效提问。目前国内对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还不充分,应该看到,实现教师有效提问进而实现有效教学,是极具研究前景与实用价值的教学方式。结合有效提问的研究来进行有效课堂的探讨和构建,实现有限时间内的教学质量最优化,有着其开拓意义,更有其合理性与急迫性。

在此形势下,我校于2015年6月申请了“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并获得了合肥市教育局的批准。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编号:HJG15190 主持人:张文宏、张文革。

主持单位: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完成时间:2016年6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是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构建出适合黄麓镇中心学校物理学科特点的有效提问方式,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意义:改变我校物理教师现有的低效提问或随意提问,使物理课堂提问更简洁有效。

二是通过有效提问的实施,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改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既有教师提问,也有学生提问的互动式提问方式。

意义: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问,有效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课程。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意义:促教我校物理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有效提问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教师听评课等途径,调查研究我校物理教师在课堂问题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学生需要怎样的提问方式,教师需要采取怎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

3.通过网络学习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案例,研究他们课堂提问的策略,改进自己的课堂提问习惯,丰富有效提问的方式。

4.通过教学设计,提高教师设问的有效性。

5.通过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形成有效提问的案例资源。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提出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的价值的问题。它包括提出问题的语言表达准确性,趣味性,思维阶梯性,前后知识的关联性,预设的准确性,生成的丰富性。提出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问题是我们农村学校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追求的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是预设的合理性。由于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与生活经历不同,同样的预设可能会激发部分学生的思维活性,但也有部分同学可能没有丝毫触动,预设的合理性不容易控制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它的研究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产婆式”提问,他们用提问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至今为人称颂。美国教学论专家L.H.克拉克和Ls.斯塔尔,国内学者李如密等人都对提问策略有过较认同的研究成果,但针对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开展的并不多,近乎空白。特别是现在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而独生子女的生活经历又与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互联网等新媒体也深刻改变着学生的生活与老师的教学。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我们迫切需要找到适合我校物理教师的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本课题预计的突破:

1.通过对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形成适合黄麓镇中心学校物理学科特点的有效提问方式,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提升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为更好学习物理学科做准备。

2.通过对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3.通过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意识,发展教师课堂提问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4.通过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物理教师的有效提问方式,并在全市的农村学校推广,最终提高我市农村学校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全面成长。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人员结构:我校参与本课题研究的6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丰硕。张文宏校长刚刚完成“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的合肥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在课堂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做法,曾获得安徽省物理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并在《中学物理》及《中学课程辅导》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是合肥市物理学科带头人。张文革主任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是居巢区首届优秀骨干教师,2012年举办过区级物理观摩课。在课堂提问上有自己独到的经验,理论基础也同样深厚,多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奖项,是居巢区物理学科教学能手。蒯超林老师负责“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的物理子课题的研究,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并在我校得到推广应用同时在巢湖市举办的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曾获得巢湖市教学技能大奖赛二等奖。黄泽贵老师教学非常有激情,能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受学生喜爱,曾获得巢湖市教学技能大奖赛一等奖。张敏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在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问题的语言组织等方面已经走在我们的前列,很值得我们学习。

学校对我们的课题十分关注,每周我们课题研究小组都要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具体的案例分析。同时在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与继续教育学习中我们都能够获得进步,并且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订购了相关的物理学习杂志,并经常认真阅读学习研讨。

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

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师生提问及学生互相提问过程中的表现,掌握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思考深度及所提问题的情绪反映。观察真实的学习过程,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喜欢的提问方式。

(五)课题组分工情况

张文宏校长:主持课题组日常工作,协助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

张文革主任:主持课题组日常工作,负责课题的论证,申报、分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撰写课题的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告。

蒯超林老师:协助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周志老师:协助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

黄泽贵老师主要负责调查九年级学生对有效提问的要求,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孙传翠老师主要负责调查八年级学生对有效提问的要求,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宋文东老师:协助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

张高羽老师:协助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

张敏老师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协调与后勤保障工作

(六)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5.3-2015.5启动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 第二阶段2015.9-2015.10初始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5.11-2016.4深入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2016.4-2016.6结题阶段

(七)阶段成果形式(包括论文、论著、研究报告、电脑软件等)第一阶段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课题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研究如何结合我校实际来开展有效提问的策略的研究,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设计,拍摄课堂实录,通过集体评教等形式完善教学反思等相关资源、撰写有有效提问相关的论文、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如何完善我校实际开展的有效提问的策略,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设计,拍摄课堂实录,通过集体评教等形式完善教学反思等相关资源、撰写有有效提问相关的论文,为结题报告做准备。

(八)最终成果形式:

教学案例集(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堂设计反思)、研究论文集、农村初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结题报告。

(九)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我校自2008年以来,长期坚持课改,学校也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一直以来也致力于有效课堂的打造。同时对有效提问也已开展一年的研究与实践,从而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2.领导重视,教师支持,有较浓的科研氛围,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将减轻教学负担,并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和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辅助工具。3.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4.指导保障:有一支科研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同时有市教研室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与准备邀请合肥47中学优秀教师作理论指导及进行观摩课教学。5.经费保障:中心学校按需拨付。

6.制度保障:将教育科研工作记入教师的工作量,平时工作业绩考核;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奖,根据教师撰写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质量、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奖励。

目前,“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组织机构已经建立,各项研究工作的准备已经就绪,特向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申请开题,开题时间拟定为2015年9月20日,恳请教研室的各位领导、专家批准,在开题时现场指导,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给予关注、支持、帮助。

上一篇:创业宣传口号下一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巧用领导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