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文章之三:媒体对藏品价格的影响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回顾

2008年10月下旬, 佳士得拍卖行宣布, 将于2009年2月拍卖由法国收藏家皮埃尔·贝杰收藏的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 其估价皆为800~1000万欧元, 总估价约为2亿元人民币。1860年, 这两件兽首铜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 从此流失海外。对此,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表示:“对由于战争原因被掠夺到海外的文物, 国家文物局绝对不会采取‘回购’的方式。国家文物局将根据国际公约, 在道义上进行呼吁和追溯, 希望其返还。”宋新潮同时还呼吁, “海内外媒体不要炒作此事, 炒作的结果, 是让那些利用中国老百姓爱国热情投机赚钱的商人获利。”

2009年1月16日, 67名律师在北京发起成立了“追索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诉讼律师志愿团”, 敦促佳士得拍卖行取消拍卖并归还文物。2月12日,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类似圆明园兽首这样被劫掠走的中国珍贵文物, 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 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拍卖战争中非法掠夺的文物不仅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 而且有悖有关国际公约。”2月23日, 法国巴黎大审法院紧急审理了由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提交的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拍卖的请求, 并以申请人“无直接请求权”为由驳回禁止拍卖的申请。2月24日, 国家文物局公开发表声明, 表示“强烈反对佳士得公司拍卖圆明园文物”, 要求“撤拍有关文物”。

2月26日, 在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 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如期上拍, 共有3位竞买人通过电话委托竞价。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分别以900万欧元和1000万欧元的价格起拍, 最终都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成交。2月26日, 国家文物局再次发表声明, 表示“坚决反对并谴责所有拍卖非法出境文物的行为。此次拍卖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佳士得方面承担。”3月2日,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召开新闻通报会, 公布了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的买家身份———厦门心和艺术品拍卖公司董事长蔡铭超, 但他同时强调“这个款不能付”。3月5日,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再次重申“反对拍卖圆明园文物等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 并表示“有关竞拍行为纯属个人行为, 文物部门在其召开新闻通气会前毫不知情, 更未参与。”

二、媒体对兽首铜像拍卖事件的报道

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重要媒体都对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非常关注, 很多媒体还进行了跟踪报道。据不完全统计, 从2008年10月24日至2009年3月27日,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全国性重要报纸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就至少有56篇。举例来说, 2009年2月至3月, 《新华每日电讯》就连续刊登了7篇跟踪报道:《若不停拍兔首鼠首, 我律师团将起诉》 (2009年2月13日) 、《“停拍”败诉, 佳士得仍执意要拍兽首》 (2009年2月25日) 、《兽首被拍卖, 但追索被盗文物不会停步》 (2009年2月27日) 、《文物回归如此艰难, 更应严防流失》 (2009年2月28日) 、《赵启正:不能把拍卖兽首事件看成失败》 (2009年3月3日) 、《蔡铭超:不付款是因拍品无法入境, 所有后果应由佳士得承担》 (2009年3月4日) 、《法媒热评兽首拍卖, 回顾中国“历史伤痕”》 (2009年3月5日) 。显而易见, 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不过, 许多媒体的报道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各大媒体普遍将兽首铜像视为“国宝”, 并报道说这两件兽首铜像“总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但事实上, 这两个判断都大有问题, 很容易引起公众的误解。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铸造于清代乾隆年间, 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 被时人称为“水力钟”。关于圆明园兽首铜像的价值, 中国文物界泰斗、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的评价是非常客观和权威的。他指出:“作为庞大的圆明园建筑的无数构件之一, 圆明园大水法中的十二生肖本身价值并不重大, 其工本、工艺等并不特别, 也就是喷水龙头而已。相比现藏于北京大学等处的圆明园文物华表等, 兽首工艺相对也比较粗糙。现在在北京、广州等地的一些小工厂都可以制造出来, 艺术价值不高。”罗哲文认为, 兽首铜像“造型并不好, 只是庞大的圆明园建筑无数构件之一, 一个喷水龙头和配件, 没有多大经济价值, 顶多几十万元人民币。”此外, 关于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总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的报道也很不准确。确切地讲, 应该说二者的总估价约为2亿元人民币。这里所说的估价, 是指拍卖行在对拍卖标的进行价值评估之后确定的可能达到的价格区间 (800~1000万欧元) , 并非一定能够成交的实际价格。这是媒体在对兽首铜像拍卖事件进行报道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夸大了兽首铜像的实际价值, 使公众产生先入为主的误解。

三、媒体报道对兽首铜像价格的影响

1985年, 一位美国古董商以每件1500美元的价格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藏家手中买下了马首铜像、牛首铜像和虎首铜像。1987年, 台湾国泰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蔡辰男以16.5万美元的价格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购得猴首, 此后“转让其他台湾收藏家”。1989年, 台湾寒舍集团董事长蔡辰洋 (蔡辰男之弟) 分别以18.15万英镑、14.85万英镑和13.75万英镑的价格从伦敦苏富比拍卖行购得马首铜像、牛首铜像和虎首铜像, 此后也“转让其他台湾收藏家”。马首铜像的成交价之所以最高, 是因为这件兽首铜像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制作工艺最为精湛的一件。

2000年初, 台湾藏家委托佳士得拍卖行和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拍卖牛首铜像、虎首铜像和猴首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第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就立刻引起轩然大波。香港《文汇报》的社论写道:“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屈辱的历史, 拍卖行的行为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 拍卖行以商业行为来做解释, 难以令人接受。”香港《大公报》的社论则认为:“两家拍卖行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对此表示失望和愤慨。”从这时起, 媒体报道的主流基调就开始将兽首铜像与爱国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00年4月30日, 香港佳士得举办的拍卖会现场发生了抗议和骚乱, 场外也聚集了大批高喊“停止拍卖贼赃, 立即归还国宝”的香港市民, 拍卖会被迫中断了约半个小时, 但并未影响拍卖会的进行。中国保利集团最终分别以774.5万港元和818.5万港元的价格从香港佳士得拍卖行购得了起拍价均为200万港元的牛首铜像和猴首铜像。5月2日, 中国保利集团又以1544.5万港元的价格从香港苏富比拍卖行购得起拍价为320万港元的虎首铜像。这个价格比几天前刚刚成交的两件兽首铜像高出了1倍。中国保利集团将购回的这三件兽首铜像都存放在旗下的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各大媒体则普遍将中国保利集团的举动视作爱国之举。与此同时, 这几件圆明园兽首铜像也开始被人冠以“国宝”的称谓, 并经过各大媒体的报道而广为人知。在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公众的密切关注下, 虽然很多文物学者和历史学者都普遍认为, 圆明园兽首铜像达不到“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但中国保利集团购回的兽首铜像最终还是被评定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2003年, 澳门“赌王”何鸿焱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600万港元, 用以向一位美国藏家购回猪首铜像, 随后转赠给了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各大媒体对圆明园兽首铜像捐赠事件的广泛报道使其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兽首铜像热”继续升温, 兽首铜像更是身价倍增。2007年9月初, 苏富比拍卖行宣布, 将于10月9日在香港拍卖马首铜像, 估价高达6000万港元, 并预测“马首铜像至少可以拍得8000万港元”。对此, 香港苏富比公关部主管容灵芝解释说:“中国保利集团7年前拍回兽首铜像的价格已不能代表目前的行情”, 因为“目前的内地收藏家正变得越来越富有, 他们有实力回购国宝。”9月20日, 何鸿焱通过苏富比拍卖行与马首铜像的原藏家联系, 在拍卖会举行之前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得马首铜像, 并捐赠给了国家。

2008年10月下旬, 佳士得拍卖行宣布, 将于2009年2月在巴黎拍卖由法国收藏家皮埃尔·贝杰收藏的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 二者的估价都为800~1000万欧元。如前所述, 各大媒体对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进行了连篇累牍地报道。2009年2月26日, 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分别以900万欧元和1000万欧元的价格起拍, 最终都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被厦门心和艺术品拍卖公司董事长蔡铭超购得, 但他随后表示“这个款不能付”。值得一提的是, 这两件兽首铜像的起拍价 (900万欧元和1000万欧元) 都偏向800~1000万欧元这一估价区间的上限。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佳士得拍卖行在全球金融危机和艺术品市场很不景气的大背景下, 对这两件拍品的信心与厚望。从某种意义上讲, 圆明园兽首铜像的价格之所以能够从1985年的1500美元疯涨到2009年的1400万欧元, 与媒体的广泛报道、公众的密切关注, 以及由此激发的爱国热情是密不可分的。

四、结论与建议

据中国文物学会的统计, 1840年以来, 有1000余万件中国文物由于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而非法流失海外。其中, 国家一级文物和二级文物就超过了100万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 有160余万件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被收藏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里, 被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则是馆藏文物数量的10倍之多。在这种情况下, “用中国的钱”回购“中国自己的东西”, 显然不是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良策。

就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而言, 媒体报道大多将兽首铜像与爱国热情联系在了一起, 夹杂了过多的民族情绪, 夸大了兽首铜像的实际价值。事实上, 只要媒体关注和报道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无论这些报道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就其实际效果而言, 都相当于免费广告, 是在为交易“造势”。从这个角度来看, 圆明园兽首铜像价格的不断疯涨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由中国人自己造成的———各大媒体都大张旗鼓地免费大做广告, 大造声势, 一些媒体甚至鼓吹“不惜重金”、“志在必得”, 价格怎么会不涨呢?到目前为止, 蛇首、羊首、鸡首和狗首铜像都还下落不明。据深圳卫视2009年3月12日的报道, 台湾收藏家王度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龙首铜像目前就在台湾”, “价钱好的话, 这个龙首也愿意拿出来”。他同时还表示:“收藏者估计短时间内不会让龙首等下落不明的圆明园兽首现身”。但可以预料的是, 如果兽首铜像的价格照此趋势继续疯涨的话, 其他4件兽首铜像也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估价和成交价则会再创新高。

事实上, 国家文物局对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的态度非常理智。2008年11月, 国家文物局发出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有关问题的通知》, 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劝阻我境内的博物馆及其相关机构和个人参与竞拍、购买任何被盗或非法出口的中国文物。”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则号召“国内的文物收藏机构和收藏者不去关注和购买来路不明的文物”。虽然媒体对非法流失文物交易的报道确实引起了公众对流失文物回归问题的广泛关注, 有助于文物保护理念和文物法治观念的树立。但就实际效果而言, 媒体的这类报道却在客观上造成了非法流失文物价格的大幅度攀升, 并且大大增加了流失文物回归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 媒体不要过多地关注非法流失文物的交易, 尽量不要报道或转载关于非法流失文物交易的新闻, 可能更有助于非法流失文物的回归, 至少是低成本回归。

上一篇: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下一篇:34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