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共9篇)
1、分析课题概括法:文章的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触便晓。
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从文章的结尾找出中心: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表达。
4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
5、从抒情部分找: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在记叙中用抒情句来抒发自己赞美、颂扬等思想感情,这个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6、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有的作者时常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议论部分来表达。
7、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一些课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把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这个反复部分一般就是中心句。
8、从重点句段找: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9、套路法:做法是分两部分表述,一部分是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一部分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其表现形式一般为“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或者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一、理清写事的文章写作思路。
写事的文章, 作者一般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这一思路来写作的。因此教学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概括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再让他们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教学《月光曲》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这样概括主要内容过于简单。)
师: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就是群众中传说的故事。既然是故事, 那一定有个完整的情节, 像这样的文章, 作者一定会按照什么思路来写?
生:可能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写。
师:故事的开始也就是……
生:起因
师:接着故事向前……
生:发展
师:事情进一步发展就到了……
生:高潮
师:最后到了末了就是……
生: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顺着这个思路自读课文, 弄清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再把它们串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之后, 学生反馈:有一年秋天, 贝多芬来到一个小镇上演出, 在安静的小路散步时, 听到一个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好奇地走近。当听到兄妹俩的谈话时,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盲姑娘从娴熟的琴声中听出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贝多芬要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在当时的环境影响下, 他有创作灵感, 即兴创作了首好听的曲子, 就是《月光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这一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就又准确又简练了。
二、理清说明文的写作思路。
教学说明文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事物, 介绍了什么特点?之后, 再把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合并, 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写景的文章, 同样问学生: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分别写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章, 读完后想想这些问题的答案,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就呈现在脑海中了。还有写人类型的文章, 也可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同时, 归并段落大意、找出课文中的总述段等, 也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也应一并教给学生。
教学主题: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2.呈现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概括段意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2)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3)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如:《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3.练习与检测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照样子填空。(4分)
(光滑)的(脸蛋)(温柔)地(抚摸)
()的()()地()
()的()()地()
2、短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个人物,请你用横线画出。(2分)
3、这些人物的表现,告诉了我们什么?(3分)
答:。
4、你喜欢读书吗?你读书时最关心书中的什么?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4分)
答:。
4、小珠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什么名言呢?请写在下面。(2分)
答:。
参考答案:
1、略
2、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几个孩子3、4、5略
快乐与感触
依稀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天天跟着妈妈到学校里玩耍,那时妈妈在学校里给幼儿班代课。课间一群比我大点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我手中或嘴里塞干粮的。他们一听到铃声嘴里“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于是我便一人悠闲自在地在校园里溜达:一步一步地踱到东边看看美丽的花儿;爬到西边的球台上翻着晒晒太阳;听到南边教室里悠扬的歌声,于是又跑到窗户下踮着脚使劲儿地仰起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头向里看;仰倦了头嘴里嘟嘟地哼着,若无其事的来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条条块块,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如今,我已是那时年龄的四倍了,仍在这熟悉温暖的校园里,那时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那时的快乐依在,那时的天真依在。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比那时多得多了。
清晨的校园,阳光钻透东边茂密的柳林,斑驳的光点印在绿绿的草坪上。无数只鸟儿横着或倒挂在柔柔的柳条上凑响清脆的晨曲。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
当校园正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悦耳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把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我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踮脚仰头地去向往了。我尽心地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享受着群体的温暖与关爱。
课间,我们三三俩俩去拉着或牵着幼儿班的那些小娃娃,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他们手中或嘴里塞泡泡糖的。有一天,我把三四个小娃娃牵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头晃脑、指着地图比比划划地讲:“这是中国,这是长江、那是黄河……,我们的学校在这里,要记住,别忘记。看我的手好大,把一个省都罩住了。”小娃娃们叽叽喳喳地笑个不停,我也笑得前俯后仰。
上课铃响了,我们“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那天我们进了教室,唱完了一首长长的歌,没见老师来,于是我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先读读书吧,我去办公室看看”。话音刚落,只见李老师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同学们注视着他的脚。原来他脚上缠着一圈大大的药纱布。我们明白他的脚受伤了。他开始给我们讲课,和往常一样站着,不时还转去转来。一会儿,我从他变化了的语调中感到:他的脚疼痛难忍了。我忍不住环视一下四周,发现所有同学的眼里都水晶晶的,此刻我心头一热,眼泪夺眶而出。这天我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许正痛苦着;在我们获取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奉献着;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消亡着。”
太阳依旧从东边升起,灿烂的阳光总是洒满校园。当我的年龄到了是现在的若干倍的时候,我会依然记起今天的快乐与感触。
1、作者的感触是什么?(4分)
答:。
2、在文中找出拟人的一句话写在下面。(1分)
答:。
3、用“~~~”标出文中照应的句子。(2分)
4、在文中找出三对反义词写在下面。(3分)、、5、“哦——”中的“———”号起作用。(2分)
“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中的“——”号起作用。(2分)
6、把你对“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的理解写在下面。(4分)
答:。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7、第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文字。(1分)
8、文章先写回忆,再具体写的校园、的校园、的事例及感触。(3分)
参考答案:
1、校园和谐温暖,在这里是快乐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多么的情切,同时作者感到老师太伟大,他们在无私地奉献着。
2、拟人句:(略)
3、照应句子(略)
4、找反义词(略)
5、声音的延长。注解。
6、清晨老师们就匆匆地走进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老师的形象是伟大的。
7、第二。
8、清晨的课间的发生在课中
4.小结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需要多加练习,把这一部分的内容掌握。
5.作业
阅读《凡卡》(片断),完成后面作业。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__________ 的感情。
A、亲热 B、蔑视 C、仇视 D、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A、从水里取东西 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 D、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A、派(出去)B、使离去 C、消磨(时间、日子)D、安排、照料
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__________。
A、“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B、“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C、“只好摇那个摇篮。”
D、“我再也受不住了。”
5、简答。
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挨打、挨饿、受欺负、整天干活、睡不好觉。这一天晚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知道我看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的动人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这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要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大概()羞愧()悔恨()
2、用“||”将这段话分为三层,并写层意。(3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3、“我”又羞愧又悔恨的原因是。(1分)。
4、用“-------”画出本段中说明了“张冠李戴”的意思的一句话。(1分)
答:。
参考答案:
1、大约惭愧后悔
2、……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比挨打还难受‖……
第一层:伯父知道我看了《水浒传》。
第二层:伯父问我《水浒传》里的人物,我没答上来,感到惭愧。
第三层:此后,我读书再不马虎了。
3、把《水浒传》故事中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身上。
4、(略)自行车撞了人以后
暑假里的一天,我上街去买菜。路上,忽然“嘎”的一声,随后传来孩子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只见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哭。旁边翻着辆自行车,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正吃力地站起身子。我赶忙跑过去想拉起那孩子。这时,一个妇女从路旁的店里直蹿到街上,瞪着眼骂道:“瞎了眼了!撞倒了我的孩子!”一边抢着抱起了那坐在地上的孩子。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戴眼镜的青年忙说:“阿嫂,我心太急,车子撞着了您的孩子,真对不起!”说着就掏出钱往妇女手里塞,一边摸着那孩子的头:“小姑娘,摔痛了!叫你妈给你买点好吃的。”那妇女不肯接钱,她怀里的孩子却哭得更响了。
街上看热闹的人渐渐围拢来。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现在的年轻人骑车太横冲直撞了!”“这青年人还蛮客气,懂道理。”“快送医院查查,伤着没有?”青年人忽然醒悟了,满口说:“好!好!我这就带着孩子上医院检查,刚才我只记挂着自己母亲的伤势,急着赶往医院去看她,没注意走过来的这孩子,对不起!对不起!”
“哦,是这样。孩子一时看不出有什么伤,就算了。”那妇女的口气和缓了。“那怎么行?我反正上医院去,孩子先让我带去看看,好放心。”“你快去看你妈,孩子真有事,我自己送去。”青年不肯,站着没动。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关切地说:“青年人,这阿嫂诚心放你走,走嘛!”“孩子有她妈,你放心走吧!”“以后骑车要留心,青年人!”
我站在人群中,只觉得有一股暖流包围着我,全身热乎乎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七嘴八舌”的意思。(1分)
七嘴八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4分)
(1)街上看热闹的人渐渐围拢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正吃力地站起身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上下的意思连起来。(2分)
(1)()阿嫂怎样责骂,他()有礼貌地耐心解释。
(2)青年人想:()被群众批评了,()应该主动地赔礼,得到群众的谅解。
4、用自己的话说说,阿嫂为什么会改变态度?(2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想说些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略
2、(1)人围拢来。(2)青年站起身子。
3、(1)不管……都(2)即使……也
4、略
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就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因此写文章要中心明确、集中、深刻;阅读文章要整体感知文章,提炼文章主旨。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炼文章的主旨,实际上就是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提炼主旨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
(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意。
(二)提炼和概括主旨。
例如: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可以从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中,读出当年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通读《为你自己高兴》,可以懂得“为自己那平凡而充实、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
二、提炼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
把握记叙文的主旨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或事件的发展、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概括说明文的主旨应抓住那些最能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本质内容;议论文在概括主旨时要紧扣最能表现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字。
(二)仔细研读全文和寻找关键语句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过材料取舍、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来表现的。它统摄全篇,渗透在全文材料中,又往往体现在某些关键语句中。因此,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离不开在熟悉全文内容、剖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寻找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语句。
(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
文章是社会客观现实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产物。任何作品都难免留有时代的烙印,渗透着作者的主观认识。因此,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思想状况,也是概括文章中心的重要途径。
(四)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把握文章主旨的准确性
“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把同一题材不同主旨或主旨相近而题材、文体、手法不同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不同点,探究其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和提炼文章的主旨。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1、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要注意: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2、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回答出来这些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们就可以提以下问题:本文讲的是谁?(当然是邱少云。)讲了他的什么事情?(他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这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战斗取得了胜利。)把这些回答连起来,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本文记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 391 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一动,直至壮烈牺牲。
3、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4.重点突出法(取主舍次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6.要素归纳法。
有些文章的题目是画龙点睛之笔,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分析题目必须弄清题目的意思,判断出题目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再看看文章是如何围绕题目记叙内容、展开情节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如何从题目中得到体现的。通过这样分析归纳出中心思想。
2、用分析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句,也就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应认真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中心句;然后再理解中心句的意思,看看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最后用简洁贴切的语言把中心思想概括出来。
3、用分析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情节就是文章的重点段落,而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主要情节中。因此,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找出主要情节,然后再抓住其中的重点语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简单地说,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其实中心思想并非唯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作者真正要说什么,只有作者本人清楚,我们只能说看到一个方面,大家比较公认的一面。特别是古文,更是仁者见仁,文章为时而作,我们很难知道古人作文章时的背景跟故事,于是只能分析浅显的意思,大背景下的意思。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有的文章中心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就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较为熟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1.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这类文章 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 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
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 的理解。针对这一特点,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例如:《詹天佑》 一课,就能从开头“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从过渡句段找
有些课文,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课文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现的地方。如《太阳》这篇 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又如《灰尘的旅行》 中间有一句“灰尘的旅行,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性呢”? 这些过渡句即文章的中心句。
4.从文章的结尾找出中心
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 的最后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 远在一起”的内容概括出体现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
5.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 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例如,《登山》一文就能从列宁的语言描写”我们应该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 己的意志”一句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
6.从抒情部分找
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一夜的工作》,作者记叙了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总 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又如 《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些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了。
7.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
有的作者时常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议论部分来表达。这就是要注意从作者 的议论部分找中心。例如,《白杨》一课,我们就可以从课文的“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的一段议论部分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8.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
一些课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如《难忘的 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均出现了三次。这个反复部分一般就是 中心句。
9.从重点句段找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 《落花生》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又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中猎人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能找出这样的重点句,中心句也就找出来了。
10.套路法
总结中心思想的做法是分两部分表述。一部分是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一部分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再从内容中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具体来说,写人的文章,一般是反映这个人或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品德、品 写人的文章 质、特点、思想、精神等。写事的文章,一般是说明某个道理(或问题)。状物 写事的文章,一般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究竟反映了什么,应以文章的主要内容上细心琢磨、领会和思考,然后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其语言组织形式因文体不一,其表现形式也不一。如:记叙文 记叙文的文字表达的写法是“本文记叙了„„表 记叙文 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童话、寓言、故事 童话、童话 寓言、故事的文字表达格式是: “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说明文 ”说明文说明文的表达格式是“本 文通过„„说明(揭露、批评)„„”散文 散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散文 表达了„„感情”。另外,有的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如《为人民 服务》、《别了,可爱的祖国》等。有的只要找准中心句,归纳文 章的中心思想 便水到渠成,如《詹天佑》、《养花》等。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中心思想,就能感到有思路,有头绪,并能掌握一定 的规律,解决了望而生畏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1.写作背景法
要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了解它的背景,是无法抓准的。例如读高尔基的 《海燕》,如果不了解 19 世纪末 29 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俄国,俄国革 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不了解 1903 年高尔基在彼得堡目击沙皇军警镇压、屠杀游行示威的学生后,立即愤怒地起草《控诉政府抗议书》这些史实,就很难理 解高尔基在《海燕》中抒发的感情、也很难理解这篇散文诗所表达的深刻的中心思想。
12.归结段意
理清文章逻辑结构法归结段意 中心思想是从文章中归纳出来的,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不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就难以找到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也就难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13.从“文眼”上寻找
例如唐弢的《琐忆》它的文眼就是鲁迅先生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文章的中心正是在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篇文章的中心,正是在写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4.从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出发去归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阅读复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节课我将从目标的叙写,评价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预设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基于课程标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阅读的要求是: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二、基于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章,体会、归纳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的重难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本节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为复习内容,目的在于梳理阅读知识重难点,明确做题方法,达到灵活运用。
三、基于学生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也有着相应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只是学生在归纳整理的环节做得还不够到位,对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灵活。
因此复习时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课堂上集中交流,归纳整理,最后再综合运用。
四、基于课程纲要
根据: 六年级《整理和复习》课程纲要 【课程特质】
通过总体的整理和复习,把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提纲携领地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概括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预定目标。【评价等级】
A、能在自主复习中梳理复习过程,从中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并能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
B、能完成对复习过程的梳理,基本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能较好地将方法运用到练习实践中。
五、基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复习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评价内容标准】
1、能正确总结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通过交流、练习,发现、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水平要求】
A
1.能准确、熟练的总结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通过交流、练习,运用规范的语言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B
1.能说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2.能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总结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六、根据以上五项思考,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目标一:通过归纳整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形成知识的体系。重点
目标二:通过交流、练习,能灵活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难点
七、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整理归纳,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任务二:通过小组交流,自主训练,将总结出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
八、评价标准
任务一——能准确、熟练的总结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任务二——能灵活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复习效率。
九、评价方法 交流式评价: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纸笔性评价:
运用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掌握情况。
十、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结合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学生的要求,检查学生具备的能力。
2、揭示课题。
设计理念: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使学生尽快的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二)归纳梳理,一展身手。
1、自主回忆老师教过的、自己经常运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整理方法,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3、提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小组合作概括主要内容以及体会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再进行归纳,提炼,使学生从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方法上,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并结合着课内外练习快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步骤。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集思广益)
1、出示课外阅读,自主学习后概括主要内容及体会思想感情。
2、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此目的通过课外阅读的练习,熟练掌握及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步骤。
(四)总结学法,提升能力
1、畅谈收获,明确方法。
2、细心观察,举一反三。
设计理念: 此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明白复习中只要处处留心观察,就会有所收获,从而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十一、作业设计
请在综合复习的几篇文章中选择3篇文章,说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们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设计理念:作业设计即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进一步训练孩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更激发孩子做阅读题的兴趣。
十二、板书设计
课题扩充 段意合并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素串连 句子摘录
方法多样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分析主要内容
灵活运用
抓住重点词句
分析题目
①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七大正式将毛泽东的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名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⑦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⑨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触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⑩“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⑪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①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③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④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⑤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⑥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
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他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
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保护私有财产。⑧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 第一,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的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⑪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指挥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②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③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⑤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⑥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⑦1956年底,我国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第四章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①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这里,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③我国的最大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⑥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明确回答了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问题。
⑦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六章 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伦理问题。②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十分明显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七章
①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④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⑤30多年来,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⑦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多的贡献。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第八章
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②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⑥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⑪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⑬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⑭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⑮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⑯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⑰神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九章
①如何理解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第二,两制并存。
第三,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③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第四,两岸双方都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第十章
①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④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吧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的力量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的路,同时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第十一章
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②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质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③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综合素质迅速提高;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④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⑤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⑥社会主义时期处理名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⑦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⑧党在新形势下的治军的总方略:
第一,听党指挥是灵魂。第二,能打胜仗是核心。四散,作风优良是保证。
第十二章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④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更加重视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国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⑤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性质和方向。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推荐阅读:
概括文章中心意思11-30
毛泽东思想概括09-07
怀念母亲的课文概括06-11
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是09-20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10-31
水浒传林冲的故事概括05-25
长期工作概括06-23
水浒概括07-04
红岩内容概括12-12
概括能力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