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安全生产规划(推荐8篇)
为切实做好亚东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编制工作,根据阿荣旗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任务,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
2014年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年”和全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各项部署的重要一年,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实行安全生产目标控制和考核,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期间,我镇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事故总体下降,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为推进“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当前全镇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投入、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为此,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我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明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重点项目和重大举措,对促进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求援体系;全镇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各类事故指标控制在将乐县下达的指标内。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
全镇各村(场)、镇直有关单位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省、市政府的部署和《将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将乐县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方案的通知》(将政文〔2009〕23号)的要求,全面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要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员,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二)加强安全设施“三同时”检查
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定期监察、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严厉打击违法开工建设、违法组织生产的行为。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措施,逐步关闭一批安全生产条件差、事故多发、管理水平低、生产秩序混乱、规模小和违法生产的厂矿企业。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制度。加强企业技术、设备、工艺和现场等基础管理。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改善企业安全管理状况,推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持证制度,提高安全生产领导和管理水平,消除违规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
(三)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与监督管理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格局,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进一步深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的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坚持开展专项整治。严格招待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工艺、设备,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非煤矿山: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有效防范、减少事故为目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章生产行为,突出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推进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大力促进我镇矿山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步好转。
危险化学品:全镇各村(场)、镇直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危险化学品综合监管职责,进一步增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按照“合理规划、严格准入、改造提升、固本强基、完善法规、加大投入、责任落实、强化监管”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对威胁公共安全或饮用水源地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采取“治理、限产、转产、搬迁、关停”等措施进行重点整治。定期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专项整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烟花爆竹: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禁止生产性企业在进入我镇,做好批发场所、零售网点布局规划,公布允许批发经营的烟花爆竹品种类和燃放区域,实行烟花爆竹经营和大型焰火燃放许可、批发企业统一运输配送和定点销售制度,加大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燃放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杜绝超量储存、违规运输,依法查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行为,防范重特大烟花爆竹事故。
建筑施工: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理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规范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等多发事故的专项整治,督促和检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和落实。
民用爆破器材:严格落实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和爆破作业许可证制度,严禁转让、出借、转借、私藏民用爆炸物品。推广使用民用爆破器材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改变传统爆破方式,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安全技术防范水平。优化民用爆破器材产品结构和布局,加强民爆服务队伍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制订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使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特种设备:构建较为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和应急求援体系。加强特种设备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改善监管条件。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继续开展气瓶、锅炉、危险化学品、起重机械以及取缔土锅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
电力:建立并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体系,提高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电力调度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厂网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促进电力生产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消防:编制实施村(场)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力量建设。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提高特种消防能力,防止消防求援中产生次生灾害。强化对建设工程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及时建立社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全民消防素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道路交通:全镇各村(场)、镇直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切实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加快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防控网络,落实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职责,健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机制和联合执法,加大道路交通运输安全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四)严格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协调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专业监督检查装备。开展职业危害登记,建立全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登记系统,实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矿山、建筑建材、冶金、化工等职业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加大职业危害事故查处力度。
(五)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
加强村(场)和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安全生产监察机构设置及人员、设施和装备等配备到位。建立全镇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求援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覆盖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建筑、特种设备等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应急求援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完善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六)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建立舆论宣传和公众监督机制,鼓励群众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开展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等方面的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完善与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制度。广泛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加强村(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培训。进一步推进对镇直部门、村(场)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强化非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监管监察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村(场)及有关部门要编制安全生产规划,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要完善和强化安全生产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体系,将安全生产重要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统计指标体系,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村(场)主干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村(场)有关单位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职责,把安全生产作为村(场)主干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有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到位。落实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依法监督检查各村(场)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监察机关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实施监察。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
(三)严格安全生产执法
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发挥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将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违法违纪问题纳入反腐败工作范围。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事故举报机制,设立举报电话。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安全设备设施和个体防护装备实行安全标志等市场准入制度,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四)实行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
适度提高企业成本中资源、安全、科技和劳动保险费用含量。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严格落实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和领域的安全费用提取制度。加快推进企业特别是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逐步提高对工伤人员的补偿标准,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促进企业加强事故预防和工伤预防。鼓励和推动意外伤害险、责任险等商业保险进入安全生产领域。
(五)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镇、村(场)两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预防与隐患治理、监管监察能力和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和社会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与文化建设,支持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等;要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设施、装备和经费到位;要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安全宣传和执法装备的资金投入。国家要支持煤炭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企业必须加大事故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投入。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共同投入的机制。
亚东镇人民政府
1乡镇规划的必要性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变化和农村经济的逐步崛起, 乡镇建设的步伐在逐步地加快。长久以来, 乡镇的发展都会对国家整体产生深远的影响。乡镇在我国的城市体系中扮演着最基础的角色, 城市的发展绝对离不开乡镇, 乡镇为大型城市提供了绝大多数的生活必需品, 特别在食品和许多加工原料方面。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广阔的疆域, 加之历史原因, 数量众多和分布弥散是乡镇的主要特点。乡镇的数量众多和其逐步加快的发展速度使其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攀升。我国属于农业大国, 加之我国还未全面转化成工业大国, 农业依旧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乡镇代表了我国经济的大部分实力。乡镇是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家园, 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乡镇环境是头等要务, 这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 更对建设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的经验表明, 合理地规划乡镇踏实稳步地建设乡镇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也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农民欢乐了, 这对我国各方面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2中心镇规划的标准和规划体系的探讨
2.1讲究因地制宜。乡镇建设不应千篇一律, 否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倘若照搬照抄, 一味地模仿其他乡镇的建设规划模式, 由于不同的硬件条件, 以同样的方式发展的两个地方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事是时常发生的。对于不同的乡镇情况和不同的居民生活条件, 当地的居民早已习以为常, 如果不顾人民的反对, 全面采取模板式的建设方式, 过于雷同的发展方式会制约总体的进步。在各乡镇的建设工作中, 如果能够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把原本优良的建设方式保留下来, 发挥各地的不同的优势, 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 在当地原有的优良的建设基础之上, 抓住特色建设特色鲜明的乡镇是明智之选。这样做一来完成了乡镇建设的任务, 二来通过这次任务让人民明白政府为了使其安居乐业的良苦用心, 有利于于人民心中树立一个更加亲民的政府的形象。
2.2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国发展之基本国策, 在乡镇规划与建设过程中, 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 力求规划切合实际, 让农民能够接受。在建设工作之中, 切不能做违背农民意愿的事。对于和农民意愿相冲突的建设项目, 要绝对服从以人为本之原则, 绝不能强加命令于人民, 以自己职位之便和职位之威来强加项目或强拆强建是有背于乡镇建设的初衷的。不仅如此, 广大干部还应积极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做好统计工作, 找出突出问题, 以公正公平为原则合理地完成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广泛的乡镇建设工作之中深得民心。
2.3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乡镇建设固然重要, 在我国过去很多的建设工作之中, 环境这一块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 有些地方直接是以未来换建设, 丝毫没有可取性。在对待保护好环境和资源和乡镇建设时, 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发展生态建设和文明建设, 始终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合理利用土地、水等各类自然资源, 特别要注重保护耕地。在建设的同时, 还应在原来的基础之上重塑美好环境, 大力修复原本被破坏的环境, 改善乡镇生活质量, 还人民一个绿色家园。在国家大力发展科技的大背景之下, 在乡镇建设之中推行新技术, 特别是太阳能的利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乡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规划编制的模式和深度不够。在大多数的乡镇, 干部的工作能力有限, 特别是对于乡镇建设规划这种工作的认识严重的不足, 有很多乡镇对于乡镇建设的规划难以取得成效, 是已经过时的规划编制, 这已经不再适合当地乡镇的发展, 干部们需要重新制定方案。但问题又来了, 对于有规划编制能力的干部人数来说, 很多地方都小于或等于三人, 这极大的制约了规划工作的进行。更有一些乡镇, 根本就没有把其编制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这无疑绝了乡镇建设工作的路。对于许多规划上没有问题的乡镇来说, 仍然存在着建设资金不足和资金被挪用的问题。加之编制乡镇规划收费少, 没有结合或与现状调查结合较少, 过于模仿其他的成功案例, 造成建设工作很难有效地进行。
3.2总体规划缺乏城乡统筹。在许多的建设工作中, 很多的乡镇缺乏城乡统筹观念, 这也是乡镇建设工作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建设工作之中, 要全面发挥中心城镇对下辖乡镇的带头作用。由于环境条件相近, 下辖乡镇完全可以学习中心镇的建设方法和发展模式。中心城镇接受着更大规模城市的影响, 许多发展方式都受益于城市发展的宝贵经验。这样就很好地连接了城和乡, 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3.3缺乏区域动态观念。长久以来, 乡村的发展是伴随着区域一块儿发展的, 乡村周围的城镇环境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乡村本身的发展, 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小城镇联结着城市和农村, 是周围一定范围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发展小城镇, 可以带动和促进周遍农村的发展。所以说, 在建设乡村的同时, 要适当考虑乡村所在的地方, 并对当地的城市的发展模式加以了解, 寻找到合适的规划方案。
3.4没有突出地方特色。乡镇建设不需要建设出一批批的单元楼, 而要讲究突出当地特色, 建设出优美并符合当地特色的乡镇。这正是某些建设项目所缺少的。在很多的建设情况之中, 建设部门过于在意完成任务而采取最简单的建房规划模式, 这种做法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制约了当地建筑方面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发展, 这是一种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模式。地方官员应起带头作用, 大力倡导传统和建设相依相存的建设计划, 把传统的优势发挥出来, 建设当地特有的新型乡村。在农村, 一提起建房, 大多数人就想到了方方正正的小洋楼, 这种建设方式在农村建设之中绝对不下七成。这种建设, 只是解决了最简单的住房问题, 与保持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这一方面, 还远远地不达标。不仅建设风格应该突出地方特色, 就连建设方法也要渗入特色元素, 这会给工作减轻麻烦, 减少工时和投入资金,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由上文可见, 乡镇建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关系到人员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的事宜。要合理并超出预期地完成乡镇建设工作, 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既要遵从国家大致发展纲领, 又要保持当地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在充沛的资金支持和合理的人员调配下, 遵循正确的乡镇建设规划, 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一系关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宏伟目标, 不仅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更为我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摘要:本文从国内乡镇的发展和规划来看, 都是沿着国家的主要公路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但是在发展迅速的时代, 这种建设会对乡镇的交通、环境、行动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限制乡镇的快速发展。从深化改革之后, 现在乡镇处于经济增长的时期,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目前对乡镇的发展规划是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强镇富民为首要任务, 以打造新型特色城郊镇为目标,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乡镇,总体规划,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华.现行乡镇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30) :10735-10742.
关键词:乡镇建设;城乡规划;措施
引 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市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尽快的提高乡镇的发展,争取早日让乡镇也能达到富裕的标准,对于乡镇建设以及城乡的规划发展,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各相关的负责人员进行实际的考察和调研,寻找到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让乡镇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1 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简要介绍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排名在世界上不断上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包括规划中指标选用、建设标准的确定、分期建设目标的拟定,都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符合国情是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各地自然、区域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城乡规划不能简单地采用统一的模式,必须针对市情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制定好城市规划,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即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乡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城乡规划与城乡综合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据的。没有城乡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为实施城乡规划提供物质基础。
目前,城镇建设规划仍然受困于“雷声大、雨点小”的政策口号困局。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各地都在搞城镇建设,一派风风火火的景象,但是很多城镇建设要么“难产”、要么“流产”,大多数城镇建设规划都停留在喊喊口号、做做规划图、城镇范围内扯扯横幅的不作为层面上,或是停留在拆几栋违章建筑、建几条商业街等表面功夫上,城镇建设规划很难得到根本的贯彻实施。这与各地政府的不重视有很大关系,政府不重视,城镇建设规划就面临着资金难、技术难、落实难等重重困境,很难落实到位。同时,城镇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造成规划被城镇建设“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局面。规划要先于建设,要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进行城镇建设,但是当前的情况是规划滞后于城镇建设,各城镇在制定规划时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到规划的科学性和城镇发展的长远目标,造成了某些问题的规划“空白”,比如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城镇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规划把老城区的改造排斥在外,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布局缺乏通盘考虑,造成城镇建设中的用地矛盾等。规划的不合理和落后严重制约了城镇的建设发展。
2 加强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措施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要提高科学性,重要途径之一是从区域人手,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进行相应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在此基础上对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发展进行综合部署,避免城市规划工作孤立地就城市论城市。我国不少大、中城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县以下建制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市带县、镇管村,其目的都是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通过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镇体系规划,对区域内城镇布局、交通运输网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进行综合安排,使之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管理水平,以制度创新为手段,逐步形成了以“一朽两证”审批为核心、以规划公示为手段、以服务窗口为载体、以法规制度为保证、以“阳光规划”和电子政务为特色的工作机制,坚持满负荷、高效率、快节奏办理规划审批业务,促进了规划管理的全面发展。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各新型乡镇注重把握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运用新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打破城乡分割、重城轻乡的传统规划格局,适度扩大了新型乡镇发展规模和空间,坚持园区发展规划与镇区规划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新型乡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为把新型乡镇规划建设成为产业发达、民生殷实,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管理民主、文明和谐,区域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乡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在全市规划系统开展为期半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规划工作实际,坚持以提高思想认识为主线,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初步探索和总结一些推进规划工作科学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整合内部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加速内部运行,缩短审批时限,努力做到政策不在规划机关截留,差错不在规划机关发生,时间不在规划机关耽搁,建设单位不在规划机关为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出并努力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忙于上层活动转到深人基层搞好调查研究上来,从一般性布置任务转到跟踪指导抓落实上来,从坐等规划项目审批转到深人实地勘察现场办公上来,从让群众和工程建设单位围着机关转转到主动上门服务上来。还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文化铸魂、以人为本、良性循环的规划理念,围绕“全市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把生态、文化等要素置于首位进行规划建设。最好是根据城市建设近期重点,提出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對外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以及相应的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文化、教育、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可以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近期建设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以及必要的图纸和说明。城镇规划建设要做到“紧抓环保不放松、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不动摇”。城镇规划建设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规划中要体现“保护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要严格地贯彻环保精神,任何凌驾于环境之上的规划都要坚决予以取缔,环境保护是千秋大业,是绝不容忽视的头等大事,要保证城镇规划建设不损害环境。此外,必须树立牢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和珍贵名片,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要保留历史建筑和文化建筑,绝不能随意拆迁。同时,要加大物质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建设工作,要保留城镇特色。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对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简要介绍,使人们更加的了解到发展城乡建设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加强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措施和方法还需要更相关的负责人员不断地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实事求是,争取早日解决城乡问题,让乡镇建设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剑晟,刘锐.浅谈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2]谢元水.浅析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0年01期.
为实施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州及县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计划,进一步做好村庄整治工作,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结合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村庄整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完善村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村庄整治工作总的思路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整治,后规范;先试点,后推广;先近期,后长远”的工作原则进行,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整治项目,规范运作程序,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建立政策体系,引导村庄整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坚持群众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建立农民参与机制,确立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4、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推进,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村庄整治工作。
5、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拆房开路或取直道路,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村乡人居环境。
三、村庄整治的重点内容和目标
村庄整治的主要内容是“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和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四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村庄整治的着力点要放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引导和推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居住社区化、厕所水冲化、厨房燃气化。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主要街道两侧有排水设施。村庄主要街道两旁栽植花草树木,庭院内外搞好绿化。村内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实现亮化。村内设有垃圾集运点和垃圾箱,公
共部位无粪堆、柴草堆、垃圾堆,无脏污水,无大牲畜在院外拴养或畜禽散养,规模禽养殖集中圈养,建设卫生厕所,有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治理的规章制度,有环卫清洁队伍或专门人员。整治后的村庄,要努力达到村容整洁、路面硬化、饮水达标、厕所卫生、塘渠清洁、垃圾收集、住房适用、设施配套、村风文明。
四、村庄整治的主要步骤
(一)编制规划、制定行动计划。一是以乡、村为单位统一编制镇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明确整治侯选对象。二是所有保留的村庄,都应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行动计划要确定整治项目和规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要求。明确整治的重点和时序、组织领导的方式和费用分担的模式、监督检查的内容与形式等。所有整治内容都要由农民自主决定。对生态环境、村庄的安全防灾(如防洪、防水、防震、防地质灾害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要重点做好专项规划。
(二)先行试点。抓好xxx村文化广场试点村的整治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5年,力争全乡三分之一的村庄达到“五好”、“五新”标准,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乡确定的村庄整治试点村,主要对光明村进行整治。对未列入试点的村,由各村参照本方案,确定各自的整治重点,积极开展整治工作。要重点治理村镇“脏、乱、差”现象,通过整治,力争使全乡村庄环境面貌有新的变化,达到村容整洁的标准。
(三)分类整治。村庄整治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意不同类型:
1、改造小城镇驻地村。根据小城镇规划实行综合开发,规划一步到位,有计划、分步骤就地改造或集中迁建,使驻地村成为城镇社区。
2、建设中心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尽快将其建设改造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优美的新农村。
3、合并弱小村。对规模较小、交通不便、经济实力差、基础设施不配套的村庄,逐步引导其向城镇或中心村集中。
4、治理空心村。以村庄规划为抓手,对一户多宅和空闲宅基地进行有效清理;对于经济基础好的村,实行连片拆旧;经济实力一般的村,抓旧建新,填实“空心村”。
5、培植特色村。对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建筑特色、农业产业特色的村落注意保护和开发,发展特色产业。
(四)检查验收。每年10月开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当年村庄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要对列入整治的村庄进行检查和考核,对试点村、示范村逐个进行考核验收。对达到目标要求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编制村庄规划或规划过期的、整治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试点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领导机制。开展村庄整治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乡成立村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村庄整
治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等工作。各单位、各村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来抓,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保障,用主要精力抓好这项工作。
(二)责任分解机制。村庄整治工作,乡党委主要负责面上的指导,关键在村支部、村委会。各示范村要根据本方案,结合今后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整治标准和时限要求,示范带动,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和村庄建设。落实到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村庄,确保村庄整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资金支持机制。采取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办法,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乡党委、各村委要与农业、水利、卫生、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搞好协调,争取各部门涉农资金适当集中向试点村倾斜。要本着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动员群众投资投劳。
xxx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乡镇及村庄规划管理,统筹城乡同步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县行政区域内(县城规划区范围除外)制定和实施乡镇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乡镇规划,是指宁乡县行政区域内(县城规划区范围除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第四条 县城乡规划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不含玉潭镇)依法承担乡镇规划管理职责,应当将乡镇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定相关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第五条 经依法批准的乡镇规划,是镇、乡、村庄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乡镇规划。
县发改、国土资源、建设、房产、环保、水利、交通等部门应当履行各自职责,做好乡镇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制定
第六条 县城乡规划局负责乡镇规划业务指导,组织规划技术审查。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引导当地村(居)民由散户居住向集中居住转化。
第七条 镇总体规划制定:镇人民政府向县城乡规划局提出编制镇总体规划的申请,经县城乡规划局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镇详细规划制定: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应当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镇人民政府向县城乡规划局提出编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申请,经县城乡规划局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镇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由建设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报县城乡规划局审批。
第九条 乡、村庄规划制定: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城乡规划局提出编制乡、村庄规划的申请,经县城乡规划局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 风景旅游区规划制定:风景旅游区域规划要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相衔接,经批准后的旅游规划,在其区域内进行建设项目的必须遵守旅游区域规划。
第十一条 具有城市规划丙级资质以上的设计单位才能承担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十二条 乡镇规划报送审批前,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乡镇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十三条 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在草案公告及修改完善后,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对代表的审议意见进行研究处理。
村庄规划在草案公告及修改完善后,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十四条 镇总体规划批准前,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第十五条 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的乡镇总体规划及村庄规划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及时向社会公示。
第三章 规划实施
第十六条 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要把乡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结合乡镇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近期规划建设目标,科学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
第十八条 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消防通道、核电站、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九条 在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相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取得县城乡规划局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选址意见书按下列规定核发:
(一)建设单位持选址申请表、地形图、选址论证报告等资料,向县城乡规划局提交申请书;
(二)县城乡规划局受理申请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进行选址初审;
(三)乡镇人民政府应在接到县规划局的通知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完成选址初审工作,并将初审意见报告县城乡规划局,同时明确告知建设单位;
(四)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应当征求有关部门的书面意见。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意见征求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反馈书面意见。
(五)县城乡规划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核发选址意见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在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进行划拨用地建设前,应当取得县城乡规划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规定核发:
(一)申请人持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总平面图等材料,向县城乡规划局提交申请书;
(二)县城乡规划局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规划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在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应当取得县城乡规划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规定核发:
(一)县城乡规划局自受理土地储备机构的书面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建设用地规划条件;
(二)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建设用地规划条件进行出让;
(三)受让建设用地单位或者个人持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出让合同、建设工程总平面图等资料向县城乡规划局提交申请书,由县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并具有下列内容:
(一)用地位置、面积、界限;
(二)用地性质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土地开发强度指标;
(三)周边建设和环境、安全要求;
(四)配套设施要求及其具体建设时序;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二条 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二十三条 在镇规划区以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取得县城乡规划局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规定核发:
(一)申请人持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手续等材料(单位建设项目还应提供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与建筑单体设计方案),向县城乡规划局提交申请书;
(二)应当征求有关部门的书面意见。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意见征求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反馈书面意见;
(三)县城乡规划局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核定建设工程规划条件、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并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县城乡规划局负责在单位建设工程动工前,组织定位、放线,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配合协调。县城乡规划局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申请人应当在施工现场公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内容和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个人私宅建设放线、定桩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施工审批手续,房产部门不得办理产权证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前,应当取得县城乡规划局核发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规定核发:
(一)申请人持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有关资料,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请书;
(二)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县城乡规划局审查;
(三)县城乡规划局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申请人持村民委员会证明、户口薄原件和身份证等资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请书,按下列规定程序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确需占用农用地的,申请人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县城乡规划局审查。县城乡规划局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二)不占用农用地和使用原有宅基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镇规划建设用地内集体土地和乡、村庄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镇规划建设用地内国有土地上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规定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的建设项目,自取得选址意见书之日起一年内未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未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二十八条 县城乡规划局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许可要求和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房产部门不得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二十九 房屋权属证件记载的用途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定的使用性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与房屋用途相关的行政许可证件应当与房屋权属证件记载的用途一致。
第三十条 县城乡规划局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依据的建设项目批准文件被撤销、撤回、吊销或者土地使用权被收回的,县城乡规划局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注销相应的规划许可证。第四章 规划修改
第三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每五年一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县人民政府和县城乡规划局备案。
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公益设施等基础设施和住房保障的实施情况;
(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
(三)绿化、交通、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的规划实施情况;
(四)其他需要评估的内容。
第三十二条 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组织进行修改:
(一)县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或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三)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县人民政府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第三十三条 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修改前,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向县人民政府报告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提出修改的报告(涉及修改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向县人民政府提出专题报告),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同时,报县城乡规划局备案。规划修改后,按照原规划审批程序报批。
第三十四条 村庄规划的修改,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论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县人民政府审查同意。
第三十五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组织修改:
(一)总体规划修改后需要修改的;
(二)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影响规划用地布局的;
10(三)规划的主要内容在实施中发现明显不适当的。规划修改前,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论证,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社会公示,报县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方可组织修改。涉及修改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先修改总体规划。规划修改后,按照原规划审批程序报批。
第三十六条 修建性详细规划修改应符合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方便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修改由建设单位或个人负责。
(二)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应符合下列程序:
1、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相关利害关系人召开听证会;
2、征得相关利害关系人同意后,建设单位或个人书面向县城乡规划局提出修改申请;
3、县城乡规划局接到申请后,废止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收回所发证件、规划图纸、规划条件等相关文件资料;
4、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部门对该建设项目重新设计;
5、大型公建项目、开发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修改方案,应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10天;
因修改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给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人民政府报告镇总体规划、乡、村庄规划以及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实施情况。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第三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的监督。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进行复制;
(二)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
(三)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发现本区域内违法建设行为的,应当予以劝阻,并及时向县城乡规划局、有关执法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第四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公布举报方式,对接到有关违法建设的举报,应当及时、完整地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举报事 12 项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受理并依法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当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人。
第四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违反本规定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县城乡规划局或者本乡镇人民政府可以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其规划许可。因撤销规划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组织编制或者未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城乡规划的;
(二)超越职权或者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
(四)未依法对经审定的城乡规划予以公布的;(五)修改城乡规划未采取法定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
13(六)对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或者违反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行为,不依法处理的;
第四十三条 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审批(核准、备案)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未征求县城乡规划局书面意见的;
(二)对未依法取得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的;
(三)未依法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确定规划条件或者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依法确定的规划条件的;
(四)对未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办理用地批准手续的;
(五)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办理施工审批手续的;
(六)对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许可要求和规划条件的建设项目,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
(七)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定的使用性质颁发房屋权属证件或者未按照房屋权属证件记载的用途核发其他行政许可证件的。
第四十四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城乡规划局责令停止建设,当事人应当自接到停止建设通知之日起立即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攸政办发〔2010〕13号
攸县乡镇规划管理办法
攸政办发〔2010〕13号
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攸县乡镇规划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攸县乡镇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十三日
攸县乡镇规划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乡镇及村庄规划管理,统筹城乡同步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乡镇规划,是指攸县行政区域内(县城规划区范围除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第三条 县规划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不含城关镇)依法承担乡镇规划管理职责,并设立乡镇规划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乡镇规划办),负责乡镇规划具体工作。
县发改、国土资源、建设、房产、环保、水利、交通等部门应当履行各自职责,做好乡镇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制定
第四条 乡镇规划办要积极引导当地村(居)民由散户住居向集中住居转化。
第五条 乡镇规划制定:乡镇人民政府向县规划局提出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的申请,经县规划局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编制并预算专项编制经费。县规划局负责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在编制过程中应当听取各方意见,并及时将乡镇规划草案予以公告。乡镇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提交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乡镇人民政府对代表审议意见要进行研究处理。
第六条 村庄规划制定:村庄规划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向县规划局提出申请,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七条 风景旅游区规划制定:风景旅游区域规划要与城市体系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相衔接,经批准后的旅游规划,在其区域内进行建设项目的必须遵守旅游区域规划。
第八条 具有丙级资质以上的设计单位才能承担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编制机关应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和公众意见。
第九条 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的乡镇总体规划及村庄规划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及时向社会公示。
第三章 规划实施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要把乡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结合乡镇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近期规划建设目标,科学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
第十一条 在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相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取得县规划局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选址意见书按下列规定核发:
(一)建设单位持选址申请表、地形图、选址论证报告等资料,向县规划局提交申请书;
(二)县规划局受理申请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相关乡镇规划办进行选址初审;
(三)乡镇规划办应在接到县规划局的通知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选址初审工作,并将初审意见报告县规划局,同时明确告知建设单位;
(四)县规划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核发选址意见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在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进行划拨用地建设前,应当取得县规划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规定核发:
(一)申请人持项目批准文件(发改部门立项批文)、选址意见书,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县规划局提交申请书;
(二)申请人到乡镇规划办领取建设用地规划审批表,乡镇规划办要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报送工作;
(三)县规划局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规划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在乡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应当取得县规划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规定核发:
(一)县规划局自受理土地储备机构的书面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建设用地规划条件;
(二)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建设用地规划条件进行出让;
(三)受让建设用地单位或者个人持项目批准文件和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出让合同等资料向乡镇规划办领取并填好建设用地申请表,由县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许可证。
第十四条 在乡镇规划区以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取得县规划局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规定核发:
(一)申请人持项目批准文件和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手续等材料(单位建设项目还应提供建筑设计、规划平面设计),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县规划局提交申请书;
(二)镇规划办应在2个工作日内为申请人收集相关资料并签署意见;
(三)县规划局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核定建设规划条件、审查建设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并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县规划局负责在单位建设动工前,组织定位、放线,乡镇规划办负责配合协调,建设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公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内容和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个人私宅建设放线、定桩由乡镇规划办负责。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施工审批手续,房产部门不得办理产权证等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前,应当取得县规划局核发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规定核发:
(一)申请人持项目批准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有关资料,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请书;
(二)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县规划局审查;
(三)县规划局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申请人持村民委员会证明、户口薄原件和身份证等资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请书,按下列规定程序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确需占用农用地的,申请人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县规划局审查。县规划局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二)不占用农用地和使用原有宅基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规划修改
第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本镇、乡、村庄总体规划近三至五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县人民政府和县规划局备案。
总体规划修改应符合本乡镇及村庄的发展需求,体现公众意愿、科学合理进行布局。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镇、乡、村庄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1、规划年限到期的;
2、县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或县域体系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3、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4、经评估确需修改总体规划的。
(二)乡镇及村庄总体规划修改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三)乡镇及村庄总体规划的修改应符合下列程序:
1、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现有总体规划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2、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村庄规划的修改,应当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3、乡镇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书面提出修改申请,并附评估报告和论证会、听证会会议纪要;
4、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同意后,乡镇人民政府方可对原乡镇及村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5、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委托具备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乡镇和村庄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6、乡镇人民政府在乡镇及村庄总体规划修改阶段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乡镇及村庄总体规划初步设计方案应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告,公告期限不得少于30天;
7、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将乡镇及村庄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提交县规划委员会审查,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8、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将修改后的乡、镇及村庄总体规划向社会公示。
第十八条 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应符合乡镇的总体规划,兼顾公众生产、生活需求,体现乡镇建设特色。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对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
1、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年限到期的;
2、乡镇总体规划修改后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
3、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影响规划用地布局的;
4、现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明显不适当的。
(二)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三)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应符合下列程序:
1、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该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论证;
2、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3、乡镇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书面提出修改申请,并附论证结论和听证会、座谈会会议纪要;
4、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同意后,乡镇人民政府方可对原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编;
5、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委托具备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
6、乡镇人民政府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阶段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初步设计方案应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30天;
7、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8、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将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
第十九条 修建性详细规划修改应符合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方便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
1、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后需要对其进行修改的;
2、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影响其规划布局的;
3、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影响相关利害关系人,并产生无法调处的矛盾、纠纷的;
4、由于国家法令变更、时间等关系修建性详细规划不能按原有规划实施的。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修改由建设单位或个人负责。
(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应符合下列程序:
1、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相关利害关系人召开听证会;
2、征得相关利害关系人同意后,建设单位或个人书面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修改申请;
3、原审批机关接到申请后,废止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收回所发证件、规划图纸、规划条件书等相关文件资料;
4、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部门对该建设项目重新设计;
5、大型公建项目、开发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修改方案,应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10天;
6、原审批机关重新受理该建设项目的用地、工程许可申请,并在受理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该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乡镇的总体规划、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村庄规划的实施情况,同时应将下的规划计划作出说明,并纳入乡镇的财政预算范围内。
第二十一条 乡镇规划办负责每日对本辖区内镇规划区、乡规划区、村庄规划区所有建设项目的巡查工作,对巡查或举报等方式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必须及时制止,并下达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由乡镇人民政府作出相应处理;对严重影响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的违法建设行为经制止无效的,则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强制拆除。
第二十二条 县规划局和各乡镇城乡规划办应对各乡镇及各村庄建设严格监管,对已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及村庄规划的,任何建设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按照乡镇总体规划及村庄规划的整体布局进行建设;对未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及村庄规划的,任何建设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时,不得影响现状路网结构,严重影响现状路网通行及排灌水利实施等违法建筑,由乡镇人民政府强制拆除。
第二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乡镇规划办应公布对违法建设的举报方式,并有专人管理,对接到有关违法建设的举报应详细记录,并及时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乡镇规划办违反本规定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县规划局或者本乡镇人民政府可以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其规划许可。因撤销规划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在规定期限内未依法组织编制或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镇、乡总体规划的,由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未按法定程序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未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现有总体规划进行评估,未取得原审批机关同意而擅自进行乡镇总体规划修改的,由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进行通报批评,对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七条 超越职权或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八条 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核发或未在法定期限内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镇人民政府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并及时对申请人补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对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或违反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行为不依法处理的,乡镇人民政府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并依法对该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并进行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国有出让地块,国土部门对该地块进行出让或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相关部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
(二)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公建项目、开发项目,建设部门办理施工审批手续的。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违反许可内容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逾期不改正或者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可责令自行拆除或者强制拆除。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村镇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本底特征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使中国村镇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2千多个县城、2万多个乡镇也完成了重新“排队”。从1978年到2011年, 中国经济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近10%, 同期城镇化率由17.9%攀升到51.3%, 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过程中, 大中城市, 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和小城镇是城市化舞台的绝对主角, 引导着生产要素在城乡间流动和集聚。从城乡景观断面的演变特征来看, 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农居点转变为城市社区或城中村;从劳动力角色转换的分异性来看, 虽然以前都是种地的农民, 但城市化发生地的农民转身成为私营企业主、靠房屋或土地租金生活的“房主或地主”, 而工业化吸引来的外地人则成为就业和居住都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 (有些地方客气地称之为“新市民”) ;从干部群众的心理情结和相关政策的具体指向来看, 社会区域已经分化成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 (一些政府文件称为“欠发达地区”) 两种形态。
目前,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 大中型城市的结构体系和空间格局基本定型, 大型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 或已做出规划;另一方面, 城镇化初期大拆大建的弊端已经充分显现, 在改变城乡空间结构和城市面貌的同时, 成为资源、能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习近平副主席提出改革开放是未来发展的最大红利, 李克强副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 中国未来城乡规划的出发点也将从GDP导向的投资主导规划和圈地型设计, 向生态经济发展和社会功能保障的协作式规划和公共政策转变, 村镇规划的对象除少数第二、第三产业发达、区位条件较好的中心镇将继续完善功能、扩大规模而成长为小城市之外, 大量小城镇的主体功能依然是服务三农, 而绝大多数山区乡镇的规划目标将是“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的生态经济增长点和休闲旅游服务地, 无论是发展方案编制, 还是规划措施落实, 社会公众将起到越来越大以至决定性作用。
二、山区乡镇的生态优势及其发展机遇
上张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 地处浙江省中部,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是红十三军活动的主要地区, 也是仙居县委旧址所在地。全境平均海拔460米, 与平原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 森林覆盖率达85.1%, 乡域总人口1.3万人, 散布在32个行政村 (148个自然村) , 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 属经济欠发达乡镇。2005年, 上张乡在全国乡镇级第一个完成了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查明矿泉水水源地3处、可开发利用页岩和玄武岩储量180万立方、富硒富锗山地3.6万亩。境内山峦重叠, 竹木苍翠,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土壤洁净, 是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本底特征。
(一) 总体发展目标明确, 突破口选择关系重大
作为城乡统筹的基层节点, 山区乡镇发展目标的确定既要落实区划规划的内容, 也应尊重自身的基础条件。从台州市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来看, 沿海产业带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从仙居县域体系结构来看, 三大城镇组群各具特色。仙居县城定位为生态之城、休闲之城、宜居之城、文化名城, 未来发展目标是山水文化旅游胜地和生态产业基地。上张乡农贸型小集镇的主体功能定位是明确的, 即高山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和集散市场。生态化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要素, 实施特色品牌战略, 通过规模化经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实力。但首要的问题是选准突破口, 即积极申报绿色产品基地。上张乡有条件发挥“提供丰富的绿色农林产品”这一当前大众关注的社会功能, 而且提供这一功能对自身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
(二) 生态景观相对较优, 融合性发展有机可乘
生态环境是山区乡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托。上张乡生态环境本底良好, 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火山岩生态景观和绿色农林产品既是未来发展最可依托的资源要素, 也是改善山区人居环境和民生服务的重要依托, 但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山区村庄, 地形复杂坡度大, 综合改造难度增加。但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强烈, 因而出现了新老建筑混杂、环境设施不足、传统乡土景观消失等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上张开发生态旅游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 既要统筹区域农林产业发展, 又必须与仙居县大旅游体系相融合, 尤其要利用神仙居景区的知名度, 最好能形成一定的互补性。围绕生态经济形成良好的资源与资本互动协调机制, 可以充分利用上张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市场信息和投资愿望。
(三) 集镇建设重在服务, 结构性调整顺势而为
乡集镇是山区乡镇生态产业发展的集聚点和示范区。上张乡集镇本质上是一个带状布局的山区小集镇, 基本上是在一个村 (上张村) 的范围内布置了一些必需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 农民建房是主要的建筑景观, 向西南延伸与姚岸村 (乡域范围内的第3大村) 连成一体。工业地块规模小且分散, 集中居住小区建设还是空白。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的规模效益, 尤其是现状建房严重破坏依山临水的生态景观特色, 集镇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农民住房更新、下山移民建房、农产品加工物流、公共服务设施调整等各类用地需求, 优化道路交通结构、基础设施布局、排水景观河网等廊道的规划管理, 深入推进低缓坡地利用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加快农民住房集中改造建设, 促进集镇空间调整和用地结构优化。
三、支撑美丽中国的山区乡镇规划模式
规划在为山区乡镇描绘未来发展蓝图的同时, 应着重强化各类规划的相互衔接, 尤其是规划实施的具体路径。
(一) 乡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衔接
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引导和调控乡镇发展的两大空间规划, 二者关联度很高, 都属法定规划 (依照法定程序编制、审批和实施) , 但在目标设定、编制时间、实际效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冲突。建设规划以空间布局优化为目标, 注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分析和建设用地的结构性配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落实为基础, 强调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稳定和空间落实。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基于上位规划调整、相关政策实施、地方领导变化、区域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引发的外部发展条件, 调整周期较为灵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垂直管理, 基本是10年一个调整周期, 规划的刚性很强。
强化乡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衔接, 能有效破解规划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针对建设项目选址的矛盾冲突。乡镇以往发展过程中的GDP导向思维模式决定了需求导向的建设规划编制结构:借用一组新鲜的名词来描绘乡镇发展目标, 夸大人口增长因素以扩大建设用地规模, 忽视建成环境简化出“点—轴—区”空间结构, 机械地绘制市政工程管线走向等, 远远超出可利用建设用地指标控制的建设规划。面向美丽中国的总体建设目标, 山区乡镇的建设规划必须切实转变编制思维, 首要的就是落实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在建设用地总量上的衔接, 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方案, 尤其是与省级、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指标差距较大的用地类型落实。
(二) 乡镇建设规划与生态环保规划的指标衔接
创建生态示范乡镇是山区乡镇近期正在实施或今后必须开展的一项重点工程, 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是创建生态示范乡镇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条件。2003年初, 浙江省被列为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 按照生态省建设规划和相关考核要求, 全省80%以上的地级以上 (含地级) 城市要达到国家级生态市创建考核目标。同理, 生态县 (市、区) 、生态乡镇 (街道) 和生态村都有相应的创建等级要求和具体考核指标。为此, 浙江省根据“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 (试行) ”的相关要求, 制定出台了“浙江省省级生态乡镇 (街道) 创建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生态市、生态县、生态镇 (乡) 建设与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要求各地编制乡镇建设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 落实生态功能分区管制、相应环保措施和具体工程用地。
“自然景观优美、人居环境落后”是山区乡镇的总体特征。在创建生态示范乡镇过程中的优势主要是绿化覆盖率高、工业企业少、绿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条件好, 但受山区地形条件、建设用地指标和政府财力影响, 建成区公共绿地少、饮用水管网铺设滞后、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薄弱是主要缺陷。通常在乡镇总体规划的用地配置中, 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能达到7平方米已经非常难得, 但国家生态示范乡镇的最低标准为人均12平方米。当前山区乡镇农民建房以院落式独立住宅为主, 许多民房临河修筑, 没有相应的排污管道, 使得建成区主要河道绿化匮乏、公共空间缺乏、防洪排涝风险增加、水环境质量下降。在修编乡镇建设规划时, 应适当放弃假想的招商引资经营性用地, 充分考虑人居环境优化的空间落实。
(三) 村镇体系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用地支持
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具有一定范围的管制区域, 除乡镇政府所在的小城镇以外, 辖区村庄的未来发展也至关重要。村镇体系规划是传统乡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目标是对村庄未来发展实行分类指导, 基本思路是迁村并点、规模化集聚, 即按村庄现状人口规模和区位条件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两级, 分别实施集中建设、环境整治和拆迁还耕 (林) 。在城乡体系演变过程中, 虽然总体趋势是农村人口通过非农化就业, 逐步向城镇集中, 但受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宅基地供给制度的影响, 村庄的消亡过程是缓慢进行的, 除非是受到地质灾害移民、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移民和脱贫性移民等惠民政策的强力影响。近期引起社会广泛争论的中小学生就读难、上学远问题, 可以说是山区乡镇强化迁村并点、规模化经营的结果。
城乡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利益调整策略, 空间资源配置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土地开发权利的转移和经济收益预期的增减。山区乡镇的总体优势是自然环境优美, 尤其是一些小山村, 山清水秀、清洁宁静, 充分展示出自然和谐之美, 是未来休闲旅游、度假养生的理想之地, 所缺乏的就是公共服务和市政处理设施。在传统的村镇规划思维中, 这类村庄由于人口规模小, 常划入拆并之列, 归入禁止建设区。近年来在旅游部门和农业发展部门支持下, 有的山区小村出现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的“农家乐”, 但在规划、管理和实践中多数是违法建筑、违法用地。在生态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 山区村庄既是绿色产品生产的重要节点, 也是开展休闲旅游的可选驿站, 相关的建设用地需求必须纳入乡镇的总体规划。
(四) 详细规划对改善农民住房目标的统筹安排
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农民住房更新需求、安排适当的文体活动和休闲健身公共空间是新时期乡镇规划的三大基本任务。相对于乡镇政府、派出所、卫生院、中小学等有明确建设主体和资金来源的公共服务设施而言, 针对农民住房更新和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的用地安排和实施措施具有更大的争议。首先, 山区乡镇规划中的居住用地本质上是集体土地所有制产权约束下的农民宅基地, 一户一宅制度、宅基地面积标准, 以及原有宅基地的四邻关系影响深远;其次, 山区乡镇的农民建房行为实际上是个体行为, 与城市住宅小区的市场化开发截然不同, 公共停车、绿化景观、市政设施难以一次性完成;第三, 与城市规划实施相比, 乡镇层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非常有限, 拆旧建新的政策规定导致规划难以实施。
先规划后建设是城乡建设的基本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行政审批的基本依据, 山区乡镇规划目标能否落实关键在于制定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实践表明, 以地块划分和指标设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与集体土地和农户自主的零散建设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 农户不可能像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主体 (开发商) 一样, 在地块控制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建设方案。现行规划体系的解决办法是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村庄建设规划) , 但多数山区乡镇很难提供相应的经费。目前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规划设计单位在编制详细规划的时候, 尤其是在地块划分、指标确定、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 充分认识到山区乡镇居住用地的本质特征。
四、规划设计单位的观念转变与服务转型
伴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 我国的规划设计行业迅速壮大, 目前从业人员达10万人之多, 规划设计的行政性引导和市场化竞争不断增强。虽然从2000年开始实行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但注册城市规划师的行业地位和实际作用尚不明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规划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规划设计的市场认同。如果说“千城一面”是城市建设的结果, 那么“通用制图”则是乡镇建设规划的写照, 这既受中国转型发展过程中制度缺陷的客观影响, 也是规划设计单位和从业人员观念不转、态度不良、方法不当的直接后果,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强化规划成果评审和拓展公众参与途径的近切性。
规划成果失效问题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针对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估也成为城乡规划法的重要内容, 但针对山区乡镇而言, 规划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真实有效对提高规划的实施效力意义更为重大。对社会大众而言, 城乡规划依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活, 他们可能看不懂地形图和空间结构的真实对应, 也不明白用地色块和数字指标的实际意义, 这就需要规划师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 而更多地选择能有效引导公众参与的对白语言和表达方法。比如说, 用照片、影像来代替工程图纸, 以展现规划前后生活场景的变化;用工作模型、动画和效果图代替规划理念和指标数字, 来说明规划的分析过程和方案比较。这样做, 短期内可能会增加规划设计成本, 但长远来看, 确能增强规划的公众认同和行业价值。
摘要:山区乡镇在过去30年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总体处于“欠发达”状态, 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并未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山区乡镇既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统筹对象, 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环节, 编制山区乡镇的建设规划应放弃过去GDP导向的土地供给模式, 以生态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为目标, 积极处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体现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住房改善的用地需求, 规划过程充分考虑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 农民看得懂、能接受是评价规划成果科学有效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山区乡镇,发展转型,规划
参考文献
[1]仇保兴.重建城市微循环——一个即将发生的大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 2011 (5) :1-13.
[2]吴一洲, 王琳.我国城镇化的空间绩效:分析框架、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J].规划师, 2012 (9) :65-70.
[3]顾浩, 陈勇.浙江省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 2012 (2) :106-111.
[4]王雷, 张尧.苏南地区村民参与乡村规划的认知与意愿分析[J].城市规划, 2012 (2) :73-81.
[5]程联涛.贵州小城镇建设的六个主要问题探究[J].小城镇建设, 2012 (8) :26-31.
[6]邝祁芳.完善与优化小城镇开发控制规划体系的思考[J].中外建筑, 2010 (8) :116-117.
[7]黄明华, 郑晓伟.效率和公平视角下的小城镇开发强度分析研究——以陕西洛川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 2009 (3) :71-74.
[8]唐晓岚, 张汉祥, 卞桃华.关于小城镇规划修编中若干问题的探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61-63.
【关键词】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基础,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最具实施意义的一级规划,也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严格实施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贯彻《土地管理法》、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强势推进,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重新编制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要明确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
1、用途管制原则。统筹安排各类重点建设用地,明确各土地用地的用途,特别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引导与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
2、耕地占补平衡原则。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宜耕后备资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3、集约节约用地原则。规划圈外的建设用地要逐步向圈内置换,着力挖潜盘活存量闲置、空闲土地和已建设的粗放低效土地,强化“双控”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4、可持续利用原则。重视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因地制宜原则。各类建设用地须充分考虑土地的自然、环境、区位等特性,充分利用坡陡在25度以下的低丘缓坡区的非耕地,尽量避免占用耕地。
6、与上一级规划协调一致原则。根据上一级规划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进行土地用途布局和规模结构调整。
7、公众参与原则。采取公开展示等方式向社会发布并征询意见,广泛听取各社会阶层的意愿,协调政府与公众需求,推行“阳光规划”。
二、规划修编的实施
做好新一轮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是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群众土地权益的重要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
首先:做好规划前的准备工作
1、成立组织。成立以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精干工作班子,积极有序地开展工作。
2、制定计划。根据规划修编的程序步骤,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一步骤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完成日期和责任人,积极推进规划修编工作有序开展。
3、筹措经费。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量大、涉及内容多,成果资料复杂,报批要求高,乡镇、街道都要安排落实好规划修编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收集基础资料并进行前期的调查工作
1、收集乡镇、街道的自然、社会经济基础资料,包括人口资料、经济发展资料、统计手册,工业功能区块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及年度党委、政府工作报告等。
2、收集土地利用的现状和规划资料,包括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文本、说明、图件)、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调查与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
3、收集各种相关规划资料,包括乡镇、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近期发展计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旅游规划、生态镇规划、农业区划和综合开发规划,规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及中心村、行政村建设布点等情况。
4、收集建设项目用地规模、集约用地以及其他与土地利用有关资料。
5、完善乡镇、街道的集镇规划,按照乡镇(街道)人口、经济状况核定集镇用地面积;将工业功能区块纳入集镇用地范畴,工业用地要与上一轮规划衔接,应进入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块,原则上不再单独选址;应充分利用荒地、荒坡地安排建设用地,尽量少占用耕地,集镇用地面积的扩大应与农村村庄用地面积的减少相挂钩。
6、做好村庄布点规划。根据乡镇、街道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实际情况,确定中心村位置,按照“中心村用地扩大与自然村面积减少”的原则,做好中心村及其它村的定点规划。
再次:开展调查研究
1、评价上一轮规划。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认真评价,梳理上一轮规划已用空间和剩余空间的面积和位置,总结规划实施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借鉴。以土地更新调查成果为基础,完善土地利用现状图,形成规划工作底图。
2、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资料的核实,人口调查,基本农田及标准农田调查,建设项目与用地需求量调查,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开发潜力调查,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调查等。
3、研究内容。依据调查结果,对乡镇、街道土地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研究。预测规划期间常住人口总规模、各类用地需求,分析规划期间土地供需状况,为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然后:确定规划初步目标
根据乡镇、街道调查研究的结果和乡镇、街道经济社会规划等相关规划,确定好规划初步目标。初步目标应突出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主要任务,一般包括保护耕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目标。要按近期和中远期确定规划目标及任务。
最后:编制规划草案
1、根据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将上一轮规划剩余的建设用地、待置换用地控制指标进行适度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用途布局和规模结构的调整方案。
2、按照初步拟定的规划方案,依次在规划工作底图上落实基本农田、重点建设项目、土地整理开发、建设用地复垦、生态建设等规划控制指标。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地块的规划用途。
3、编制规划草案,初步形成规划文本(初稿)。
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注意的事项
乡镇在组织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必须制订计划,严密组织,分步实施,扎实做好规划修编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完成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并形成规划草案的基础上,根据上级下达给各本乡镇、街道的规划控制指标,及时做好规划的修编完善和报批。
【乡镇安全生产规划】推荐阅读:
乡镇安全渡汛方案06-23
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总结06-03
乡镇安全生产责任状06-15
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职责11-17
乡镇安全生产大检查表10-16
乡镇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总结06-04
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讲11-26
乡镇安全生产培训计划书12-05
乡镇食品安全信息简报07-06
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标准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