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教学的电工技术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规范,也是课程实施的准则和方法。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学校在一定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教学依据。此次开发制定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内涵丰富,解读文字背后的思路和理念,可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课标,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电子教学的电工技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电子教学的电工技术论文 篇1:

电子类专业《电工技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研究

【摘要】《电工技术》是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专业技能课程。本文将对电子类专业开设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合专业特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胡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研究

一、前言

《电工技术》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本文将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角度考虑,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基本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认为: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这是它与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本质区别,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从专业技能、问题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原有教学模式,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将基于学科知识系统的课程教学方式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安全用电常识、常用电工工具与测量仪表、电路基础知识、电气与控制技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等内容。

四、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 学习目标 学习模块 实施方法

情境1

安全用电及急救的基本知识 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及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安全用电常识。

2.触电原因和保护措施。

3.触电事故急救处理方法。 多媒体演示

板书分析

分组讨论

实际操作

情境2

电工常用工具及測量仪表 掌握电工常用工具及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 1.常用工具;

2.常用测量仪表。 分组讨论

实际操作

情境3

直流电路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实验方法及运用其分析电路。 1.基尔霍夫定律的原理及实验。

2.叠加定理的原理及实验。

3.戴维南定理法的原理及实验。 多媒体演示

板书分析

分组讨论

实际操作

情境4

正弦交流电 熟悉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组成及测量;掌握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及功率因数的提高;掌握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及计算。 1.正弦交流电路的概念及测量。

2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

3.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及计算。 多媒体演示

板书分析

分组讨论

实际操作

情境5

动态电路分析 掌握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1.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

2.零输入与零响应。 多媒体演示

板书分析

学习情境6

磁路及变压器 熟悉磁路的基本知识;熟悉变压器的分类及使用 1.磁路的基本知识;

2.单相及三相变压器; 多媒体演示

板书分析

情境7

交直流电动机 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能正确区分常见异步电动机的类型和维护。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和调速。 多媒体演示

分组讨论

实际操作

情境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继电接触控制 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及原理;会用常用控制电器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并根据原理图进行连接实现。 1.常用控制电器;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 多媒体演示

板书分析

分组讨论

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许勇平.高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64

作者:许丹

基于电子教学的电工技术论文 篇2: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摘要】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规范,也是课程实施的准则和方法。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学校在一定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教学依据。此次开发制定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内涵丰富,解读文字背后的思路和理念,可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课标,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实施

【作者简介】吴德平,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徐州,221011)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类教育。

江苏省新一轮课程标准开发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系统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的背景下展开的。现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要点和实施注意事项进行一些个人解读。

一、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要点

(一)课程性质编写要点

课程性质主要阐明该课程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以“电力拖动与控制”为例,其课程性质为: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PLC应用技术”“变频调速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的编写,首先要确定该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电梯运行与维保”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某一门课程在一个专业中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而在另外一个专业中可能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确定某一门课程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还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可以查看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者分析该门课在该培养目标中的作用等。其次,要简略说明该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并指明其关联。再次,简述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分析、计算、安装、检测和故障排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指明该课程是选修还是必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开发要点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首先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说明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其次,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以教学实施的不同阶段,说明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最后,应通过对学习目标、主要内容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交代课程结构。

课程设计思路要考虑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模式:一是基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点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点为目的,知识和技能点的选取着眼于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解决职业岗位的技术问题。课程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逻辑顺序进行序化。课程评价则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点的多少来评定。二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标准。它以典型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为课程实施流程;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课程考核依据。三是基于项目的课程标准。即以一个真实项目作为一个学习单元,整个课程包含一个或几个项目,以完成项目为课程目标,学生主要以团队工作的形式,围绕项目开展自主性学习。无论是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还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其通识课程和专业入门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标准采用同一种模式是不合适的。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可能同时包含上述两种或三种模式的课程标准。某个课程标准究竟采用哪一种模式取决于课程的性质和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比如:“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以传感器典型应用案例为教学项目,各项目以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制作与调试过程为路径;“电气CAD技术”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电力拖动与控制”以生产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设计课程结构。

(三)课程目标开发要点

课程目标是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是完成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之后,学生将要达到某一确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规格要求。课程标准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方面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

本次课程标准的开发将课程目标具体为“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首先,从岗位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去表述;其次,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角度进行表述,如具有查阅资料、分析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要从时代价值观等方面去把握,如具备安全生产、节约用电的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四)课时内容与要求开发要点

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是课程目标、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需要与身心发展水平等,除此之外,还要兼顾专业对应培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技能的要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课程内容需要按照工作程序和认知规律进行组织,呈现出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螺旋式上升趋势。要尽可能采用动宾结构(如“能用……”)来阐述学生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所应达到的目标。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因素的有序编排。

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也是本次课程标准开发的要求之一。课程内容衔接要注重实用性和个性化,合理划分结构和层次,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向学生提供宽泛的面向专业群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迁移能力。开发中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课程目标衔接。有效的课程目标要说明学习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学生要想达到要求必须做什么,怎样知道学生行为何时已经达到了要求。中高职课程目标在设计和描述时应特别注意连续性、顺序性。二是课程内容衔接。主要对课程的性质、总课时、知识要点以及课程内容进行对比。三是职业能力衔接。这需要对照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职业能力的要求加以分析。

(五)实施建议开发要点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要提出教学主要方法,如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教学建议应对教学设备配备的底线进行简要说明,对学生分组等也可交代。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也可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如“电气CAD技术”中提出“在突破识读电气图的教学难点方面,教师可有意识地绘制错误的线路和不规范的元件供学生查找、更正,以提升学生对电气原理图的理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采用贴近生活的作品制作、趣味实验等方法。

评价建议。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课程标准在评价上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的导向性、过程性、有效性和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学目标设定后,评价手段应该及时跟上,这样才能确保目标的有效达成。

评价内容应多元化,评价内容应重点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如“电气CAD技术”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包括识图、绘图的质量、学生口头表述、笔试、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练习的成绩等。小组评价包括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态度等。学生的自评包括自我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按时完成任务情况、按要求完成准备工作情况、阶段性实习总结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操作、提交项目任务书或学生工作页、成果演示、作品评价等进行定性评价,结合笔试、课堂提问、答辩等完成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依据课程标准,优先选用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教材。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体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的应用过程;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中积累的知识和方法。教材内容选择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意反映本专业该门课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节能、安全、经济、环保,并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贯通,注意应知应会的有机体现,内容排序突出工作过程导向。

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编排时要符合中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应体现科学性,要符合本课程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写应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空间。编写的教材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如培养工匠精神、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教学等,突出教材的先进性。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开发教学录像、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配套软、硬件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资源充实课程内容。

课程资源的利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课程网站、在线学习,借鉴已有的资源或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微课、微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开展辅助教学。购置相关仿真软件,利用仿真系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标准的实施

课程标准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同时学校应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完善,具体要点如下:

(一)教学管理者实施要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会带来不适应性,需要学校组织由教务处、系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等人员来督导标准的执行、评价标准执行效果以及解析标准执行中的疑难问题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标准的顺利执行与长效实施。

学校应对课程标准实践工作进行立项管理,严格进行评审考核,建立课程标准具体实施方案三审制:系部初审、学校审核、修改后复审。专业系部作为课程标准建设的具体实施单位,要认真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建设立项,成立课程团队、确定课程首席教师负责制,实施过程管理。系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课程标准的内涵、功能、基本框架等课程标准基本知识。当然,各校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如校企合作的企业、面向的行业不同,应结合自身实际,修订或完善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适用、实用。课程标准制定完成后,要严格按课程标准制定教师授课计划,通过教学实践,及时发现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原则修订课程标准。

(二)教师使用要点

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充分熟悉授课内容,还要充分理解、领会各项标准,以缩小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差距,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是课程开发小组共同智慧的结晶,任课教师应优先采用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教学。

任课教师应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将教学反思视为自己的一种职业需求,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教学反思,自觉地、主动地并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不断增强教学反思能力,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努力提高课程标准的实施水平。

新一轮课程改革相对于过去的教学改革,要求建立更为科学的教学理念,更合理的课程内容,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更优化的教学过程,更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一些矛盾是正常的,研究和解决矛盾可以不断地提升教育质量。

作者:吴德平

基于电子教学的电工技术论文 篇3:

“翻转课堂”在《电工技术》仿真教学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技术》仿真教学的改革为例,在概述了“翻转课堂”的基础上,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工技术》仿真教学中应用的核心步骤的研究。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电工技术》仿真教学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翻转课堂;电工技术;仿真教学

1 “翻转课堂”的概述

1.1“翻转课堂”的内涵

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首次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它将传统的“课堂上听老师授课,课后回家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看教师的视频,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或实验”。“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成了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等师生互动的场所,同时它改变了教师以往填鸭式上课的模式,使教师更多的责任是设计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1.2“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其主要的特点可概括为:

1、“翻转课堂”以大量的微视频为主要教学资源。

每段微视频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1)微视频时间短:大多数的视频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该时间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间范围内,从而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微视频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完整:每段微视频虽短小但教學目标明确、完整。

2、“翻转课堂”本质上是一种将面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学习模式。

(1)学生课前借助在线教学平台自学微视频,难点可重复多次播放;

(2)学生“消化吸收”的过程则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课后有疑问或需要继续深化内容时时还可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继续看视频或教师定期在线辅导及发布任务得以解决。

3、“翻转课堂”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掌握更为灵活,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理念。

(1)学生可根据自身对知识点的认知情况分层次观看视频,可快、慢、跳过或暂停视频来思考或做笔记,同时可以通过QQ等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学求助。

(2)高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或停止发布视频、上传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掌握控制学生下载相关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进度,同时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3“翻转课堂”的主要实施思路

1、教师课前创建多个教学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

1、组织“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

(1)课程的导入

(2)教学视频的质疑与解答

(3)教师提出反映新内容的若干例题,借此引出新的问题和疑难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得以解决。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理解与消化课堂学习目标所规定的内容。

2“翻转课堂”在《电工技术》仿真教学中运用的核心步骤

2.1教师课前准备

1、划分若干个知识模块。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前不仅要精心准备教案、思考题外,还需按“翻转课堂”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若干个知识模块,为后期制作小视频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列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技术》仿真教学所涉及的知识模块及对应的视频发布情况(见下表1)。

2、准备各个知识模块配套的指导讲义并及时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

3、按表中涉及的知识点设计、制作配套的项目内容指导小视频,按教学进度定期上传并开放相关视频,以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各项目的仿真步骤和方法。

4、准备各个知识模块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上传到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协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各项目内容。

2.2“翻转课堂”在《电工技术》仿真教学的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课程导学。

通常在开学初,主要内容包括:

(1)让学生了解《电工技术》仿真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

(2)让学生了解“翻转课堂”的核心本质。“翻转课堂”不是单一的在线学习,而是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不是想以微视频取代了教师,让学生孤立无序地学习。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起到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领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翻转课堂”从以往的“教师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中心”,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分组合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新的学习任务等。

(3)让学生熟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和下载资料的操作。

(4)要求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课外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同组可以互相督促自主学习课前微视频内容以及自主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可以在仿真过程中合理地分工合作。

2、第二阶段:教学设计、实施阶段

(1)教师引领。通常每节课都应该包括以下环节:复习已学知识,导入新课—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查(包括教学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的检查)—布置新的自主学习任务进行练习和实验。其中,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途径包括现场提问、加减分激励学生抢答、借助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学生演示功能让学生现场给同学演示等方法,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为了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应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会一种软件后自主学习其他的仿真软件。如电工技术这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外,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简单的仿真软件如EWB的操作。当然,为了更加有效控制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要将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情况及完成自主学习软件操作的进程纳入到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中。

(3)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学习小组展示、汇报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机抽查学生学习进度与效率等方式,及时对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本项评价可作为课程评价的指标之一。

3、第三阶段:构建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评价体系

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评价体系应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在知识的积累,重在平时的学习为考核宗旨。

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时测验。创建《电工技术》配套的仿真习题库,以供学生练习。

(2)仿真内容的报告。仿真完成后要求学生能写出反映本人仿真过程的报告(包括主要步骤和结果的截图),交电子稿的相关资料。

(3)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考核主要包括自主学习任务的情况及完成自主学习软件操作情况的考核。

(4)期末综合测试。可进行上机测验,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总之,仿真结果的评价应结合生源情况综合考虑。做到考评公平公正并且合情合理等,以满足现代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日益增长得就业与创业需求。

3“翻转课堂”在《电工技术》仿真教学应用的思考

3.1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电工技术仿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技术》的传统仿真教学课堂模式的实践表明,在学生借助微视频完成课前自学后,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相关仿真项目后课时只用了传统教学的二分之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还可初步掌握其他仿真软件如EWB软件的操作,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2“翻转课堂”在电工技术仿真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强。

目前,大學生都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基本上大学生都自带电脑,图书馆也提供电脑。因此,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电工技术》课程仿真的教学视频和PPT、指导讲义,大大提高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参与仿真项目的方便度和可行度,同时也有效地缓解电工技术仿真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

3.3“翻转课堂”面临着课前在线学习效率不高等的挑战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在线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有的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一学习就上网打游戏;有的学生对课前在线学习的重要性的意识不够,随便敷衍了事等)导致课前在线学习效率不高,从而大大影响了课堂面对面教学的质量。

3.4“翻转课堂”优质的微视频的制作

“翻转课堂”优质的微视频的制作除了考虑视频文件的大小、格式以及是否易于播放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微视频内容的生动性,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5“翻转课堂”为其他模拟仿真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翻转”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技术》课程传统的仿真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可为其他的计算机仿真教学的课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英姿,沈玉凤,华珍.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教学研究,2015,32(9):173-175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3]黄阳,刘见阳,印培培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24)

[4]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1-30

[5]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8-71

[6]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20

[7]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4)

[8]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基金项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徐瑞芬

上一篇:少先队大队委竞选演讲稿下一篇:医药类主持人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