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会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教育学会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有一次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是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他看到我在做沙画,就好奇地想同我一起做。当他撸起袖子准备和我一起完成沙画时,朋友过来,惊呼道,别碰!沙画多脏,里面有多少细菌你都不知道!你生病了可怎么办啊。小家伙低着头,嘟着嘴,十分不情愿地进了屋子。过了一会儿,小家伙无聊了,不知道干嘛,我让他自己看一会儿电视。

第一篇:教育学会论文

学会“活”教育

【摘 要】“活教育”理论是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既吸取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关键词】儿童 生活即教育 尊重 实践

一、教学活动游戏化

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把美术活动当成游戏。在做做玩玩中进行。

案例1:今天我教孩子的是涂色,我先出示打好框架的蜜蜂和蝴蝶的图片,接下来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猜想接下来该如何去打扮他们,很多幼儿都会认为用蜡笔涂上不同的颜色,但也有个别孩子能突发奇想利用其他工具来进行作画,不如,我们班的朱文俊小朋友,虽说他平时是班里最皮的孩子,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有一个超乎常人的小脑袋,他想出了用餐巾纸滚团沾颜料画。小朋友听了他的想法无不赞同为他鼓掌,于是我利用俊俊的奇思妙想画完了整幅图画,另外我还让孩子们在想想用其他的方式进行画画,最后还出现了多种不同新意的做法画法,这节课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学得轻松,且兴趣盎然。刚开始我打算上这堂涂色课时同事们都会觉得大班孩子涂色是否太过于简单,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一堂课主要的还是创新和游戏为关键词,只有这两项结合起来,才是一堂完美的课程。

二、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发展离不开美的环境、美的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大自然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五采斑斓的童话世界,有利于诱发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不断丰富完善。

案例2:今天我带孩子来到了幼儿园旁边的油菜花地,我让孩子们投身到这片美丽的油菜花中,观赏油菜花带来的美丽,让孩子亲身体验油菜花色泽,触摸一下油菜花的特征,让孩子记住真实的油菜花,接下来,我拍下了不同角度的油菜花照片,最后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教师,开始让孩子们学习画油菜花。这样不同于以往的是孩子们以前作画都是不真实、自己想象的,却从未真实体验过得,通过观赏,让幼儿感受到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别具匠心的艺术创造,从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领略各种表现技法的艺术效果。幼儿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正如陈老先生说的:“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三、在“想”和“做”中,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

陈鹤琴先生主张:“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这里的“做”就是动手操作,“想”就是动脑筋思考,我紧紧抓住陈先生的“做”与“想”的原则,根据幼儿好奇的年龄特点,避免单独地使用教材和完成单一任务的倾向,在组织美术活动中采用各种手段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动手做;

案例3:今天的美术课我为孩子准备手工制作——帽子。这次我没有直接的给孩子示范如何做好这顶帽子,而是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操作纸,一起看看上面写的制作方式,我一一为孩子解读后,让孩子们自己根据它所说的步骤来完成作品。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二话不说就开始动起来了,而能力弱的却只能在一边看着同伴干着急,但是后来渐渐的弱的孩子也跟着动了起来,而我就是选择放手让孩子去想,去做,大胆的表现出来。我们班有个调皮的孩子,他叫涛涛。他兴匆匆的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老师,我好了”,我仔细看了下他的作品,我发现他有一个步骤错掉了,我没有很直接的点出来,而是笑着对他说:“涛涛,你对着操作图上的样板看看,你觉得你做对了吗?”他认认真真的看了遍,“老师,我知道了”于是便匆匆跑了下去。乐乐上来了,结结巴巴的对我说:“老师,我…我不会”于是乎,我把操纵纸拿来,没有动手操作,确是又一次一句句的对他进行了讲解,还告诉他,只要自己看的仔细,动动小脑袋,肯定可以克服困难的,老师做出来的那就是老师的成果了,乐乐要自己去探索、研究,才能得到成功。乐乐仿佛真得懂了一样,开开心心的跑到自己的位置上动手做了起来。老师不该一味的用一步一步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大班的孩子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做事的氛围。这样孩子才能长大,才能迈向成功。

四、不同物品带来的效果

单板的白纸上作画时古往今来一直延续的方式,而如今的我们要改变这一不变的定律,因为美不仅仅是在纸上来表现,它多的是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该是我们去挖掘,却创造。每每我都在想孩子在纸上作画的兴趣真的会很浓厚吗?其实不然,更多的作画工具对于孩子来讲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请教了我请教了师傅、查阅了不同的书籍,我了解到,原来画的成功不单单是指孩子能完成一幅完整的画,更多的是孩子在画画时候的乐趣。

案例4:这次我为孩子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它们就是瓦片,虽说我们这里是农村,但是现在也发展的非常好,所以对于孩子来讲什么是瓦片,孩子真的知道的不多,因此,这次我为孩子设计了这样的一堂课《瓦片上的故事》,主要是利用各种作画工具来给瓦片添画,刚拿到孩子手中,孩子别提多兴奋了,左转转、右转转,东摸摸、西摸摸,后来我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将在瓦片上作画时,孩子兴奋得不得了,当我问起孩子们想在瓦片上画什么时,都争着举手回来,这趟的气氛真的很活跃,很畅怀。当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有尝试了其他的工具,比如:电灯泡、白手套、衣服、光盘等。

五、总结

绘画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要懂得运用 “活”教育的理念,而 “活教育”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现代的中国人”。这是新世纪向教育提出的新任务,也是新《纲要》的核心目标。今后,我将继续学习和运用“活教育”的思想和理论,为实施幼儿素质教育,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潘娇琳

第二篇:学会"赏识",深化教育

摘要:"赏识",从字面上理解为认同、赞美和表扬。班主任的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夸赞和称誉,而是赏识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一件事的过程。通过认同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班主任再加以正确引导和适当提醒,保证学生的生活学习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赏识教育;深化教育

一、赏识教育

1.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的内涵,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泛泛的赞美和表扬,而是观察学生努力工作最终获得结果的整个过程,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付出努力的认可。运用赏识教育一定要改变教师以往的固定思维——以成绩定终身。教师应当认识到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学习,学生就像是森林中的树木,没有哪两棵树是完全相同的,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才能更好的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

2.赏识教育的特征

第一赏识教育具有针对性。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制定实用的学习模式和练习数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定下贴合实际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能力范围内稳步前进。

第二赏识教育具有整体性。教师的教学工作面对整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是教师的工作对象,在赏识教育的运用中,不能遗漏那些表现平平的学生,更不能把赏识教育作为打击、嘲讽学生的方法。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细致观察,找到学生的所长。成绩优异自律性强的同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对于班级中成绩中等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通过交谈、家访等方式走进学生内心,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能力认可和赞扬,激励学生向上的动力,争取让学生将成绩提升一个阶梯。对于班级中成绩差,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擅长和喜爱的方面。现阶段我国教育政策采用了中考分流,针对成绩差的学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推荐报考适合的高职等学校,学习职业技能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第三赏识教育具有激励性。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教育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把学习这件事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爱学。赏识教育的激励性正是激发学生想学、爱学的钥匙,教师掌握好这个钥匙,支持、认可、赞扬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让学生爱上学习,加强自我管理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第四赏识教育具有主体性。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和爱的教育,赏识教育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辅助的工具。学习的主体性,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能力、动手能力、个人思想转变等。教师应当认识到主体的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加以教育和引导,而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学习机器和做题家。

二、赏识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赏识教育与以往的应试教育不同,是对学生差异认同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中,应当结合实际运用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通过赏识教育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1.信任、理解、尊重学生。西方哲学家分析教育类型,有一种单纯知识传授,教师照本宣科,始终一成不变杜绝所有创新的经验式教育。在这种方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没有创新,简单重复固定的模式。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式,认可学生是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教师信任、理解学生,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用多元化方式传授知识,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2.运用表扬、鼓励等激励手段,肯定并欣赏学生。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教师和学生在知识面前是平等的,他运用表扬、认同等手段激发学生索求知识的主动性,并不断加强这种主动性。这种苏格拉底式教育突显出真正的教育意义,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从心理上唤醒了学生求知的意识,促使学生爆发出从内向外的动力。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从多个角度观察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表扬、激励等手段让学生产生求知的责任感。

3.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宽容学生。首先,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学生是有自我意识的生命,每个生命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教师必须承认这种生命的差异,包容每一名学生。其次,教师应当允许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次失败的经历。教师应当鼓励失败的学生,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摘取成功的甜美果实。最后,教师是宽容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经历很多的诱惑比如:電子游戏、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等,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以《中学生守则》为标准,做一名身体、心理健康的新时代中学生。

三、运用赏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赞扬要恰到好处。班主任的表扬需要适度,空洞夸大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心理,对自己的能力失去客观的评价。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评价能力不足。教师的过度赞扬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当遇到困难时能力的欠缺造成学生心理落差加大,降低学生的自信心。2.注意因材施教。赏识教育认同学生的差异,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能力有高有低,教师根据学习能力制定适用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做到因材施教。3.适当的批评与教育。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和赞美,应当与适当的批评与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批评也是一种鞭策,一种期待,一种爱护。教师用实际行动让学生明白,批评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应当主动接受批评找到原因,让批评变成提高自己的机会。

四、结语

赏识教育是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教育,这个教育承认生命成长中的差异、承认失败和包容学生,赏识教育的特点是发掘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发现并表扬这些闪光点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参考文献

[1]于娟,王腾飞.学会“赏识”,深化教育——初中班主任赏识教育的运用分析[J].中国教师,2019(S2):174.

[2]潘催平.学会“赏识”深化教育——初中班主任赏识教育的运用初探[J].读写算,2019(26):178.

[3]张小祥.学会“赏识”,深化教育——试论初中班主任赏识教育的运用[J].散文百家,2019(04):159.

[4]王文婷.学会“赏识”,深化教育——初中班主任赏识教育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199.

作者:桑运祥

第三篇:浅谈幼儿教育如何学会放手

有一次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是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他看到我在做沙画,就好奇地想同我一起做。当他撸起袖子准备和我一起完成沙画时,朋友过来,惊呼道,别碰!沙画多脏,里面有多少细菌你都不知道!你生病了可怎么办啊。小家伙低着头,嘟着嘴,十分不情愿地进了屋子。

过了一会儿,小家伙无聊了,不知道干嘛,我让他自己看一会儿电视。朋友立刻说,你别去,我去给你开,电视漏电怎么办。等小家伙走了之后,我笑朋友太过紧张。朋友说,没办法,家里就这一个孩子,爷爷奶奶都宝贝着呢。出个门去找邻居家找小朋友玩儿都不让,必须家长跟着。

现如今,小孩子个个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出门逛个街,满哪儿都能看见提着一兜零食的家长,背着或者抱着孩子,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安心地吃着零食。我惊讶于他们对于孩子的呵护程度太高了,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幼儿教师应该配合家长,让家长及早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发展。我觉得应做如下尝试。

一、让孩子自己面对挫折,学会坚强

现在的孩子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家长们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初我们那个年代,孩子都是放养的,七八岁就可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灶台够不着,踩着个小凳子就得去做饭,小小年纪就面对多种困难,迎难而上,有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就得辍学自己出来闯荡。那时候的孩子都是非常坚强的,不会像现在的孩子,一点挫折就会受不了。

也许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压力太大,邻居家的孩子去年面临考大学之际,家长天天在家都不敢出声,但是孩子考试的时候还是太过于紧张,写字的时候手都不住地抖。回家以后告诉父母试卷没有答完,家长也是一直埋怨。后来这个孩子心理承受不住,跳楼了。我还记得那个孩子,长得很漂亮,笑起来甜甜的,真是可惜了。父母现在天天以泪洗面。

二、让孩子自己多多尝试,学会分担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当孩子对某种事物好奇的时候,不妨换个方式。不要总说不行、不允许、不可以,或者是你这样是错的,直截了当地否认孩子。当他想学着家长的样子做饭时,不妨让孩子做最简单的择菜、洗菜;如果他想拿刀去尝试做饭,这时需要手把手地教给他,而不是果断拒绝。应该让孩子也尝试家长做饭的劳累。要让孩子知道天天吃的饭菜是家长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变出来的。

很多心酸苦累是可以让孩子尝试分担的,适当给他一些压力是可以的,不要让他长时间生活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孩子迟早是要离开家长的,家长和孩子说白了不过是一场二十多年的缘分。以后在他自己外出的拼搏中,也会记得当初累积的种种经验,不至于什么事都是初次尝试、经常失败。

三、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只有高考一条道路让孩子选择。由于高考制度,现在的孩子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回家什么都不用做,就是学习。其实让孩子适当休息、陪家长一起做饭、一起洗衣服,这些经历在孩子的童年记忆都是难能可贵的。

由于我的职业是幼儿教师,所以每到幼儿园开学,我都能看到许多孩子哭闹,抓着爸爸妈妈的手说不去幼儿园。家长也是不愿撒手,想把孩子护送到教室门口。这就是孩子对家长形成的依赖心理。时间长了,孩子不能及早离开父母。在我的班里,我都是尽量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班里的实务,回家后要帮父母分担一定的家务。孩子们都非常的开心。

总之,我们幼儿工作者应配合家长,为幼儿创设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参加活动,而不是我们在操纵他们,适时放手,才能让他飞得更高,离成功越近。

作者:庚翠娟

第四篇:学会青少年教育及科普探索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以推进学术发展为目的学会组织职能不断扩展,大众科学传播、社会服务、青少年教育等科普行为已成为学会的重要工作,国外先进学会在这一领域建立和完善了管理体制机制。该文通过对美、英、德、日、韩、法化学会科普案例展开调研,介绍国外做法,总结经验,助力我国化学会及学会组织开展科普工作。

[关键词]化学会青少年教育科普形式

[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力求以浅显方式向大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思想,被学会及科技社团等学术性团体广泛采用。英国《公众理解科学》曾指出,“科学进步日新月异,中小学的教育连同大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终身需要”[1]。鉴于公众对科普需求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先进学会也开始加大对科普工作的重视,且不断创新科普形式、手段、内容、机制等,以提升学会公众服务及社会服务能力。

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会社会服务及科普工作,强调通过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的提升,促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结合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会议精神[2],学会作为我国科普主要承担机构,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助力国家顶层宏观科技战略责无旁贷。本文通过对美、英、德、日、韩、法化学会科普案例展开调研,介绍国外做法,总结经验,助力我国化学会及学会组织开展科普工作。

一、青少年科普教育形式

奥林匹克竞赛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学生智力赛事,虽然无法全面反映某个国家青少年知识教育整体水平,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结果统计发现,美、韩、日青少年化学竞赛表现远超英、法、德三国,其中,韩国表现突出,蝉联2015年、2016年榜首,美国于2017年取得第一名,见表1。

青少年化学教育绝不是仅靠学校教学就能完成的,根据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结果统计,展开对国外学会青少年化学科普模式探索,发现青少年化学学习与社会科普氛围和学生兴趣培养有较强的关联性、递进性。美、英、德、日、韩、法6国化学会针对青少教育都设有专职部门,同时以多种手段开展,主要可以归纳为兴趣培养、竞赛机制、教育教材编写三种形式,并严格保持三种模式间的关联性、递进性,从而循序渐进地诱导开发青少年化学科普及专业知识学习。

青少年教育是国家重点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十四条规定,“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第十五条规定,高等院校等团体机构“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3]。

(一)参与化学教育教材编著

学会作为学术集合体,对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但不具有教育职能,更多偏重于大众科学普及。科学知识传播职能,参与化学教育教材编著,是化学会推进青少年学术研究的行为,虽然科普性质较弱,但这种方式已成为国外化学会间接促进青少年化学教育的三大形式之一,且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韩国、日本4个国家。

如表2所示,美、德、韩、日四国化学会在本国教育及高校的认同下,以较强专业性参与国家化学教育体系,编写高中、大学及专科教育领域的相关教材,其中,美国、韩国、日本参与程度较深,不仅参与教材编写,而且还负责化学考试和专业性知识问答。德国则侧重于教育引导和构建合理的化学学习课程设置。

美国化学会为初等化学和科学教育者提供从学前到职业中期的所有阶段各方面指导和资源,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出版了系列指导丛书和科普书籍。比如,为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学生编辑出版了《儿童科学》《阳光,摩天大楼和苏打水》《苹果、气泡与晶体》等介绍身边化学知识的刊物;为中学生编辑出版《社区化学》教材,调动和激发了学习兴趣[4]。

韩国化学会为提高韩国青少年化学知识水平,积极参与中学化学教材编写。1996年,韩国化学会与16名高级会员合作,完成韩国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教材命名,并使用至今。此后,韩国化学会与政府紧密合作,深度参与初中、高中及大学化学教材编写,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完成了“一般化学实验视频”,深度促进了韩国青少年化学教育的发展。

日本化学会在青少年化学教育中,与政府合作建立了“学校教育委员会”,参与大学化学试题、化学实验、化学用语、化学标准制定,出版课外刊物编辑等工作。

德国化学会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的化学教育均有参与,主要是通过定期修订和出版化学学习指南,讨论参与专业学位制度、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等,但直接参与教材编写相对较少。

(二)设立青少年化学竞赛

竞赛及挑战赛是科普重要形式,作为激励手段,对学会开展科普工作具有较强的承接效果,国外化学会针对青少年都设立了专业的化学竞赛、挑战赛,通过收集各国化学会代表型青少年竞赛,研究其竞赛机制及相关条例发现,日、韩国家化学会青少年科普竞赛针对性较强,只针对青少年阶段,专一性较强,德国、英国则更侧重社会更多人群。青少年竞赛覆盖面更广,美国化学会依靠充足的财力,青少年竞赛设立更为广阔、全面,见表3。

(三)培养青少年化学兴趣

化学兴趣培养是青少年化学学习的第三种促进模式,细分为三种形式:青年兴趣俱樂部、专题小组科学行动、专业或跨学科研讨会。

美、日化学会较侧重化学兴趣培养,学会组织了大量的青年兴趣俱乐部、专题小组科学行动,通过并由学会会员作为保障老师,充分参与组织活动中。日本化学会组织的“爱化学社团小委员会”,该社团面向小学到高中的学生,目前会员约3000名,每年编辑发行3期面向初高中生的化学读物《Newsletter》。且举办多次科学活动,其活动资金皆由委员会提供。美国化学会“化学吧”青少年社团,为中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让青少年积极参加社区建设,了解与化学相关的工作。美国化学会“种子工程(Porject Sed)”,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在工业、学术或联邦实验室化学家身边工作机会。

英国化学会主要针对专业人员开展知识培训,其特点是专业性较强,偏学术引导。英国化学会以学术交流作为科普承载,根据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专业知识交流活动。例如面向专业学科学生,举办“英国化学奥林匹克校园化学科普”;面向化学科学家不定期开展“学术沙龙”“国际学科交流论坛”“影响研究人员公众参与的因素调查”等活动;对公众定期举办化学科技周、化学地标计划、公开讲座活动。

法国化学会则较为综合,针对专业人员以学术交流为主题,同时,在青少年兴趣培养中也采用课外兴趣小组、社团展开青少年培养。例如,依托科学政府公共部门以及地区分会针对专业型人才,举办国际、国家和地区的三级科学活动,跨学科研讨会,特别提倡与法语国家展开国际交流;青少年方面,法国化学会组建青年俱乐部(RJ-SCF)和专题小组,开展各项科学活动。

二、现代化科普传播

传播形式是实现科普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科普传播多采用科普图书、科普期刊、科技类报刊等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科普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国外化学会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形式结合,多样化产品与传统形式结合,提升学会的科普服务能力。

(一)信息化技术结合传统科普形式

依托出版社、学会等单位独立完成的科普读物模式传播形式,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形式单一,已无法有效调动和激发公众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热情,极大阻碍了科普深度,以及知识实践效果,为此,各国化学会在传统科普基础上融入动影像、网络传播等模式,丰富传播媒介,激发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扩大了受众群体。

(二)多部门协同合作

现代科普传播形式融合多媒体、信息化等技术,只依托单独的公共服务部门可能无法实现产品的有效宣传,需要更多公共职能部门发挥联动性协同合作,多渠道扩散[5]。

三、科技奖励与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化学学科研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基础性人才,是国家化学科学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化学科学进步的重要因素。早在1841年,英国化学会成立初始,就针对基础化学提出了化学人才培养计划,此后世界各国化学会也纷纷针对化学基础科学人才后备力量制定了相关培养计划。目前国外主要通过科技奖励和化学继续再教育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科技奖励制度

科技奖励是对科技工作者已做出成就的承认和科研价值及进步成果的肯定,是一种直接、认可式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措施,能够有效激发科技工作者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科技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科技奖励的重要性,国外化学会设立了不同的化学科技奖项。据统计,英国化学会设立了科技奖励123项、美国化学会设立48项、德国化学会28项、法国化学会35项、韩国化学会18项、日本化学会10项,见表4。

科技奖励存在普遍性、稀缺性,应注重奖励的科研标准及科研质量,坚持“在精、不在多”的原则[6]。国外化学会奖项涉及领域分布分析发现,英、美、德作为世界最早一批成立化学学会的国家,其化学类奖项国际占比50%以上,奖项的高质量、权威性对优秀人才培养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奖项设立领域呈分散式,更侧重基础化学领域人才培养,保障了化学学科内各领域人才的均衡发展。韩国、日本奖项激励方面弱于英、美、德,奖项设立数量少,且权威性不够高,同时,授奖人以会员为主,局限性大。另一方面,奖项覆盖面窄,而人才培养方向集中在应用化学及化学教育领域,见表5。

(二)科技奖励的条件

青年人才培养不仅是国家重要人才计划,也是企业、产业等各个领域的重点问题。对于国外化学会而言,可能各国奖励种类繁多,且存在一定的细微差异

,导致对比困难。但就青年人才培養领域相关计划而言,基本各个学会都会构建体制机制,因此以青年化学家培养为例对国外化学会科研资助强度展开比较。

通过对国外化学会人才培养计划展开调研发现,美国、英国、德国青年化学家更多注重人才在化学领域自由的发展,通过提升目标人群的化学兴趣和参与,促进人才成长。

在人才培养和奖项激励方面,英国、美国、德国制度发展成熟,其分散式、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有效保障化学学科各领域均衡发展,且主次分明。同时,高纵深奖项培养选拔制度使化学人才结构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合理避免人才断层,其他国家相对次之。详见表6。

日本、韩国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对人才的学术能力及学术创新性十分重视,主要面向专业化学人才,虽然能够保障人才高水平专业基础素质,但是局限性强,门槛高,导致受惠人群少。此外日本、韩国都采用推荐申请制,但在后续评审过程中主要以申请者研究成果为主要评定基础。

四、结束语

加强科技创新是近年来我国的主要发展战略,学会科普职能是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加强学会科普工作,不应仅仅是为了落实国家战略,更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有效动力[7]。

目前,国外先进学会在传统科普形式基础上不断结合新技术手段开拓学会职能。我国未来学会发展,应积极与国际接轨,提升学会质量,打造品牌效应,结合自身优势向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助力我国创新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英国皇家学会.公众理解科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N].光明日报,2016-06-08(16).

[3]郎杰斌,杨晶晶,何姗.对高校开展科普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2014(3):60-63.

[4]张清伟.我所了解的美国化学会[C].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11.

[5]D.H.Miehael Bowen.邱希白,译.美国化学会有关会员的活动和项目[J].学会,1995(7):24-26.

[6]杨爱华.科技奖励:如何充分发挥激励作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3):33-35.

[7]包心鉴,张伟红.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制度化改革[Z].全国社科联第十二次学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2008.

作者:罗梓超 筱雪 吴琼 王晓迪 孟捷 张媛

第五篇:论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

学生的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对他们的学习有着较大影响。首先对学生学会自我成长教育的意义进行探讨,然后找到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以加深对该种教育工作的认识。

学生学习自我教育教学策略一、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的意义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高中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这样才能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自我教育成长过程中能够端正自身的思想,增强他们的政治素质,从而更好满足他们以后的学习需求;其次,它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上课下都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自我教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最后,它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情感,对知识有着更强烈的渴求,从而引导他们不断创新,使其成为新时期社会的优秀人才。

二、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的策略

1.做好主题班会的引导工作

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时,就要做好主题班会的引导工作,明确主题班会的内容,让他们对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有着更科学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主题班会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融入到班会活动之中,让他们感受到自我教育成长的重要作用,掌握有效的自我教育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帮助。比如教师在以“优秀自塑”为主题班会时,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优秀自塑”就是“如何优秀的塑造自我”,并让他们从“行为文明”“学业优秀”两方面出发,在思想道德和学习水平上都有所提升,最终完成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实施该类型的主题班会时教师要保持其灵活性,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网络技术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高中生的自我教育的热情,达到高中生自我教育引导教学目标。

2.注重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

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就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理分析,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自我教育质量。众所周知,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就要做好学生工作,掌握高中生不同阶段时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自我教育引导,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当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抄袭作业时,就可以与他们促其长谈,理清每个学生抄袭的原因,并给予他们科学的引导,让他们在反思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学到更多为人处世、诚信学习的道理。

3.加强与高中生的沟通互动

师生之间沟通互动较少是影响高中教师不能顺利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成长工作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理念,搭建好与学生互动的渠道,增进彼此的了解,缓解双方矛盾,进而达到高中生自我教育成长的目的。在与高中生的沟通交流中,教师要利用好现代化交流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平台,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他们思想上出现问题时能够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让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师生间的互助机制,增强班级学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以达到高中生的成长要求。

4.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高中教师在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成长教学引导时,要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学生自我教育评价机制的制定需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对高中生的自律状况进行评价,其内容包括他们的学习自律、生活自律等,当学生发现自身行为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修正,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其次,要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评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投入到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中;最后,要做好学生的课程计划评价,结合他们制定的自我教育规划表来督促学生的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个体化差异评价,这样才能增强评价结果的说服力,更好发挥评价作用。

三、总结

高中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该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有益帮助。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主题班会的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自我教育的认识,掌握科学的学习犯法,以达到他们的自主学习要求。此外,教师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与高中生的沟通互动,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成绩,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曹艳英.浅谈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J].农业网络信息,2016,(11):158-159+162.

[2]尚爻,李爽,馬宁.加强自我教育促进学生骨干成长[J].北京教育,2016,(06):62-64.

[3]王思源.教师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02.

作者:张自立

上一篇:教育科研方法论文下一篇:结构工程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