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目标
1、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中第一课第二给项目的内容,是在上一课让学生体会家庭温馨之后,进一步引发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交流技巧的问题。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影响以父母沟通的原因”,二是“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前一个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后一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一个层次“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以访谈对话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认清导致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原因,为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提供认知基础,第二个层次“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中,集中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学会与父母主动、积极的沟通。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子女应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学会以父母沟通,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
教学主要主要围绕“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如何与父母沟通”两个方面展开。具体通过“学生预习展示----自主感悟----师生合作探究----走进生活----收获平台”五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关于“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的教学,通过父母与女儿的两封信的展示,给学生创设情境,思考问题,同时通过“实话实说”活动,让学生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
2、关于“如何与父母沟通”,通过欣赏配乐散文,让学生思考与父母的沟通的必要性,再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
教学方法与策略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合作探究法为主、以活动参与教学法为辅,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师精读教材,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
(2)教师搜集、整理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案例。
(3)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总结自己与父母沟通交流的积极经验,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组内合作检查预习结果。
2、组长汇集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向全班征求解决方案。
(二)感悟导入
欣赏歌曲《天亮了》,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指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讲述:
歌曲创作背景十分凄凉,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自己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甚至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还有少数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要解决与父母沟通的问题,就要求我们了解、认识影响自己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学会与父母沟通。
板书标题: 学会与父母沟通
(三)合作探究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
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了解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克服这些影响沟通的障碍,学会与父母沟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许多中学生与父母沟通不良呢?
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板书)
活动一:观看图片和来自父母和子女的信,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讲述:(按教材P9——10页讲述。)
(1)青春期心理特点:“逆反心理”
相关链接——逆反心理(见教材P10页链接材料)
造成我们与父母难以沟通除了自身的心理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由于子女与父母是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这就使得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较大的差距。
(2)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
(3)与父母的差异-“代沟”
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这些差异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端正自己的态度,多从父母的角度进行思考,就能加深彼此间的理解,就能够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2、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板书)
活动二:听一听:散文:《父亲的爱》
想一想:自己了解自己的父母吗?
教师讲述:
通过思考我们不难看出,我们要与父母之间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活动三:案例情境分析
通过分析小明与妈妈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巩固第一个知识点。然后讨论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可结合教材的阅读来得出结论。学生讨论并阅读教材P11——12页正文内容:想一想:教材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与父母沟通时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讲述:
学会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求:
(1)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理解自己的父母
理解父母是与父母沟通的基础,只有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体谅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才能消除抵触情绪,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
怎样理解父母呢?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出答案)
首先,要理解父母的“唠叨”,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多余的“唠叨”,其实是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其次,要理解父母的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体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要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也是出于责任和对自己的关切之情;最后,要理解父母也有烦恼,知道他们也需要向子女倾诉,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切,我们还有什么话不能像父母说呢?又有什么想法不能和父母谈呢?
(2)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尊重父母是与父母沟通的前提,也是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怎样做到尊重父母呢?(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出答案)
尊重父母,就要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父母交谈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分寸;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作为子女的我们,在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能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的态度。
(3)学会与父母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与父母沟通仅有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的态度还是不够的,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阅读教材P11——12页正文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与父母沟通都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呢?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①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等情况 ②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
③主动和父母聊聊天 ④创造机会和父母开展一些活动
活动四:说一说: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大家在平常与父母沟通上一定有很多办法,不妨与大家交流一下。说说我的高招:
活动五:拓展阅读《成长不烦恼-专家支招》
(四)走进生活
当你处于下列情景中时,你会怎样做?
情景一:上学前,父母又不厌其烦的交代:路上注意安全,上课一定好好听讲
情景二:星期天自己想出去找同学玩,但父母却要求自己在家学习
情景三:放学回家见到父母心烦意乱情绪不佳
学生自由谈论一下自己的做法,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收获平台
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自己都有哪些收获,自己今后有何打算。
附: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
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2、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课堂检测
1、选选看:
(1)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是()
①正常的、自然的、但可以避免②父母对我们管教严格的结果
③不正常的、也可以避免④父母的关爱与子女渴望独立之间的误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④
(2)理解的途径是相互沟通,我们可以()
①经常与父母谈心,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②有事多与父母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 ③做错了事主动检讨,向父母道歉④时时记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发生矛盾时不闹独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D2、材料分析:
材料一:中央一台播放的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幕:一个小孩看到了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后,还给奶奶洗脚,说这样有益于身体健康。于是,他也偷偷打了一盆水,端到妈妈跟前,轻轻地说了句“妈妈,洗脚”。
材料二:学琴五年了,小芳恨透了钢琴和小提琴。她对父母时常提醒自己“别忘了练琴”之类的话尤其反感,甚至听到他们提醒“快起床”、“早些休息”、“快练琴”的话都心生厌倦,更不用提父母过问她的学习成绩了,她从心里讨厌她的父母。总之,小芳反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你是怎样认识孝敬父母这一问题的?
参考答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孝敬父母,就是要
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小做起;孝敬父母,不是对父母的盲目顺从,与父母的错误要帮助他们改正。
(2)作为子女,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我们可以陪父母聊聊天,替父母做饭、洗衣服等
(3)你认为材料二中小芳的表现属于什么心理现象?其具体表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小芳的表现属于逆反心理现象。具体表现在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4)你认为小芳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
参考答案:小方应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和沟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告
负,争取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拓展材料
与父母相处的十条建议
1、自己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2、艰苦朴素少花钱,不与别人比吃穿
3、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
4、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点
5、探亲访友离家前,禀告父母莫挂牵
6、学会道歉学会笑,不去顶牛和撒欢
7、递杯茶水问声安,爸妈辛苦挂嘴边
8、养育之恩重如山,儿女责任记心间
9、衣食住行讲礼貌,尊老敬长想在先
10、大事小事不计较,学会宽容无事烦
课外作业
1、知识梳理比比看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总结归纳重点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
2、主动沟通我先行
回首自己十四、五年的成长历程,仔细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然后满怀感恩之心,写一封给爸爸妈妈的信,悄悄放在父母床头,表达自己内心最诚挚的感受。
教后反思
[案例]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学时,我任教的班里转入了一名女学生,总是寡言少语,对于教师的任何询问,都是一言不发,平时与同学也很少交流,而且不爱完成作业。后来,我从该生的舅妈那里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家里是老大,由于父母重男轻女,自从弟弟出生以后,她的生活中就开始缺少父母的爱,有时还会无端为那受宠的弟弟遭到父母的打骂。久而久之,她开始封闭自己,以无声来抗争。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对她开始投入更多的关爱。不久,我注意到她是一个比较热爱劳动的学生,她经常主动帮同学值日,打扫卫生、擦黑板等。一次我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她这种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精神,尽管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表扬,我清楚地看到她脸上的微笑,两只眼睛里闪着喜悦。那天放学,她竟然破天荒地对我说了一声“老师再见”。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每次提出问题,她总是举起手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用信任的眼光告诉她:试一试,你一定行。有一次,她似乎看懂了我的眼神,微笑着又举起了手并答出了问题,我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赞扬了她,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从那以后,她开始做作业了,我趁热打铁,经常在她的作业里附一些简单的评语。慢慢地,她的作业质量提高了,而且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向成绩不理想的她正在慢慢地进步,同学们对她的态度也改变了,她开始融入这个班集体了。现在,上课时,我已能见到她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的认真,下课时也能见到她和同学们玩耍时的喜悦了。
[反思]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还你以笑容。教师的工作很平淡,但教师对学生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一生的,这就是爱。沟通是枯枝败叶的环境中沁人心脾的那阵春风,沟通是冰天雪地的日子里穿破云层的那缕阳光。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构筑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关切的话语,一次真诚的祝福,都会给一个人的心灵带来一股股催人奋进的暖流。因此,师生之间要用心进行沟通,让教师用真诚开启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孕育学生成长,用希望放飞学生理想,用和谐谱写新的美丽篇章。
沉默驿站:不能承受之“闷”
周六傍晚,陈女士正在厨房忙碌。听到“砰”的关门声,她知道是儿子小翔回来了。“儿子,回来啦。等会儿就开饭。今晚有鱼香茄子和烧白,妈妈特意给你弄的。”小翔没有答话,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身子,抬头向厨房看去,和妈妈目光交接之时轻轻点了点头以示回应。接着上楼后。又是“砰”的一声,小翔回房间了。“我跟小翔的爸爸都习惯他这样了。他爸本来脾气挺大,现在也不敢大声吼他。我们担心他在学校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可问过老师和同学,都说很正常。”陈女士说。
孩子的这种状况往往令父母不解,通达一点的家长也许不会干涉什么,有的家长则会本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力图弄清孩子每个举动背后的原因。不过,通常都适得其反。关于孩子们的状态,精神医生达尼埃尔·马塞利解释说:“他们害怕将内心的一切都表露出来,不愿意打开阀门,把只属于自己的那些东西全放出来。”为了保证成长不受外界干扰,独立地长大、成熟,孩子们必须让自己跟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我跟以前明明没什么变化,没谈恋爱,更没什么不良嗜好,可他们总觉得我变了。每次说一件事,他们总会拿自己的老经验来教训我,好像我永远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有时候聊着聊着就开始问这个问那个,像审问犯罪分子一样,所以我干脆不说了。”小翔说。
小翔这种情况,在高中生里是比较普遍的,可以说是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的共同特点。除此,缺少能跟父母交流的话题也是原因之一,毕竟两代人接受的事物、观念不一样。而对身在乡镇,父母在外地打工年底才回家的孩子来说,跟父母保持沉默的情况可能更多。对此,家长们要看到原因、不要一味指责孩子。
洞穴驿站:张而不弛、劳而不逸
“国家搞家电下乡,我们家搞家电下岗。”李晨无奈地打趣道,“我爸已经在家里喊出了‘一切为学习服务,大家艰苦奋斗’的口号,电脑上锁,电视也基本下岗了,和同学的电话也不能多打,平时想出去打个篮球什么的他的脸能拉到地板上。我能干的事,就是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好好复习。”
家电下岗、娱乐活动基本屏蔽,家务包办,这也是很多家长不经意间会采取的措施。父母的本意是摒除外部干扰,营造出一个轻松、理想的学习环境。殊不知,如此一来,孩子们像被扔进了一个绵长的洞穴。他们趴在洞穴里。感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和监督,没日没夜地学习,纵然衣食无忧、冷暖不愁。却难免有与世隔绝、不见天日的感受。可以肯定,这种战术多数情况下会收到反效果。
爱因斯坦曾告诉记者:“成功的公式是A=X+Y+Z。A是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走出洞穴,接受阳光和微风。也许是去运动一会,也许是看个电影,也许只是简简单单做点家务。有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再投入到学习中,自然会事半功倍。
父母内心焦虑的折射
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的关心、责问等与孩子的种种互动背后-都或多或少隐藏着他们自己关于高考、关于孩子的焦虑。而全家打哑语、娱乐活动全屏蔽、过分的叮嘱等,不过是用来缓解他们自身焦虑的一种方式。
当父母们无意识、自顾自地释放焦虑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高三又是个特殊的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分外敏感。当他们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焦虑之后,自然会想,爹妈都慌了,我能不慌吗?于是乎,孩子与父母的焦虑情绪相互感染,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何很多孩子会对父母如此排斥的真正原因。
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术,父母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抛开“一考定终身”的谬论,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环,但不可过分夸大高考的重要性。人生是一次漫长的积累,需要依靠诸多量变来实现质变和飞跃,若只以一次考试就将整个人生定型,岂不是很荒谬吗?
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必胜法则是,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对高考,亦是适用的,策略上,抱一颗平常心;战术上,脚踏实地,冷静地走好脚下的路。
孩子:你可以做些什么
在心灵驿站的构建上,孩子们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世间鲜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却也少有懂得如何恰当地表达爱的父母,孩子们需要做的,就是有效地和父母沟通,告诉他们,你想要他们怎样爱你。
第一,换位思考,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既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苦心,也为沟通奠定了基础。
第二,用平和、平等的心态和父母交流,告诉他们你的感受、你的所想所求。
第三,先让父母摆出放心的姿态,你再做个令人放心的孩子,还是你先做个令人放心的孩子,再让父母真正地放心?这个问题应该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更容易抉择吧。你可以告诉妈妈,不唠叨你也能发奋学习,适当娱乐一会儿有益于学习……如果口说无凭,就做给妈妈看吧,用切实的行动证明!
家长:别强迫孩子和你说话
博姆罗医生强调:“千万不要不惜一切代价地试图与孩子保持语言的联系,因为语言联系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完全可以与孩子分享语言以外的一些东西。”因此,建议家长们在寒假里一切如常,给孩子一个他心中需要的家的氛围:
一、班会主题
本节心理班会主题是“学会和父母沟通”,属于人际交往范畴。通过班会,让学生树立与父母的沟通意识,学会良好、恰当的亲子沟通方法。
二、背景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进入了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时期。由于学生的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对父母过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由此引发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能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因此,引导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班会准备
搜集了自己班内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发现学生和父母的矛盾冲突比较典型,调查学生和父母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选出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编排心理剧《不愿言说的烦恼》;班委会出面邀请家长代表参加本次班会。
四、班会目标
1.希望学生通过观看心理剧《不愿言说的烦恼》,了解自己存在的不愿与父母沟通、不会与父母沟通、不善于与父母沟通的问题。
2.观看心理剧后,让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懂得主动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
3.通过班会让学生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将这些方法和技巧用于与父母沟通中,为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奠定基础。
五、班会实施过程
1.主持人导入语
(播放歌曲《童年》)
主持人(男):如果你问一个成年人,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他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童年”。
主持人(女):是的,童年的时光是天真浪漫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的时光 除了有书声朗朗,还应该有我们嬉戏欢闹的笑声。
主持人(男):对!歌声中的童年多么美,多么让人向往!童年本应该是这样的啊!
主持人(女):可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坐在书桌前看窗外花开花落,坐在教室里想象池塘的样子,幻想自己在绿茵场上驰骋。
主持人(男):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感受大自然中的一切,我们真的太忙!原本应该属于我们的课余时间,却被各种课外辅导班塞得满满的。我们做孩子的,除了听从就是接受!
主持人(女):我们真的不能做点什么吗?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向爸爸妈妈吐露过自己的真实想法吗?表达过自己的内心感受吗?仅仅是父母不理解我们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心理剧《不愿言说的烦恼》,也许,在这里我们能找到答案。
2.剧情描述
故事的主人公XXX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与妈妈因为课业成绩问题而发生争吵展开,通过XXX在同学面前的格格不入,冷漠无语;在父母面前的一声不吭,沉默寡言来表现他的生活、学习状态,尤其用XXX的内心独白来突出问题的`根源。 本剧着力描写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和孩子的善解人意,但就因为缺少沟通与交流,相互之间不能很好地去体谅理解对方而发生矛盾冲突。爸爸的适时出现化解了矛盾,他因为参加了家长学校举办的心理辅导《做不生气的父母》,在认识上有了转变,充当了一次成功的调解员。小龙的家里又恢复了平静和谐。
3.共享讨论
主持人(男):看了这个心理剧后,大家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主持人(女):对呀,好象看到了自己!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能不能帮大龙分析一下他和妈妈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我认为他们之间不够冷静。
学生: 他和妈妈之间没有说出各自的真实想法,是缺少沟通和交流造成的。
主持人(男):缺少沟通与交流对我们有哪些影响?请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
XXX:我四岁的时候,妈妈给我报了英语班。上课时,我非让妈妈陪我,老师不同意,我就哭了,我是怕妈妈走了,不要我了。可妈妈不问清楚原因就打了我,我委屈极了!
XXX:两年前,我妈给我报了一个游泳班,每天晚上5点到8点半。我非常不想去,但妈妈偏让我去,结果,我一个月也没理我妈。现在想想,我要跟妈妈说清白己的想法,也许会更好地解决问题。
XXX:我有一次在天宇小考,得了0分,其实,我们班就两个人得了20分,剩下的全得了0分。我爸妈以为我不好好学习了,把我一顿训。我心想:我没不好好学,只是这次的题太难了。也不问清情况就训我!
XXX:每次写完作业,刚想休息一会儿,妈妈就说:“都写完了吗?为什么不多学一会儿?”可是,妈妈哪里知道我上了一天的课,晚上写完作业,已经很累了!您让我歇一会,好吗?为什么天天在我耳旁的话都是学习,就不能给我一点自由的空间!
主持人(男):是呀,我们和父母之间都需要理解,长时间的误会和冷战会影响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影响我们的情绪,进而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有时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让我们看一则真实的报道:
主持人(女):1月17日,浙江某市第四中学学生,因为母亲对他的学习成绩要求比较苛刻,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主持人(男):我听说了,虽说过去很久了,但在当时,这件事震惊了社会,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母亲亲手养大的孩子却亲手杀害了母亲,何等的残忍!
主持人(女):唉,可悲啊!我们在叹息的同时,不禁要深深的思考: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何等重要!
主持人(男):是啊!常常听见有的同学这样说父母:“他们太古板!“他们懂什么!”“要是父母不在多好!”
主持人(女):我还听到有不少同学大声呼吁:“爸爸妈妈,请理解我!”“请给我自由的空间!”
主持人(男):那么,父母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给我们安排这么繁重的学习任务呢?
主持人(女):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几位家长代表,让我们听听他们对和孩子沟通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
XXX家长: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而且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没有一技之长,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因此,我认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参加一些特长班是有好处的。所以,在孩子课外班安排上,小学三年级前,我帮孩子选择的都是孩子喜欢的特长班;三年级后,为了应对一些学校的招生,我们不得不参加一些奥数之类的课程。不过,在送孩子参加课外班之前,我都和孩子有过沟通,让孩子明白参加这样课外班的意义和目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与孩子没有太大的分歧。
不过,刚才听了孩子们的心声,我觉得孩子们确实长大了,有些想法也有一定道理,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认真对待。以后,我会心平气和地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孩子快乐成长。
XXX家长:今天看了孩子们的表演,听了他们的心里话,做为家长,我感触颇多。我的孩子上了三个课外班,课外班给孩子造成了极大负担,孩子有极大的抵触情绪,家长为此也费尽了精力、财力,这是大家都深有同感的。那么,家长为什么还要孩子非学课外班呢?其实,我们就是为了孩子将来能上重点校,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要想真正减轻孩子的负担,就要改革现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尽快缩小重点校和薄弱校之间的差距。如果在每个学校都能接受到基本相当的优质教育,那也就没必要为了择校而不得不学各种课外班了。这样,也就真正解放了孩子,解脱了家长,孩子也就能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发展自己的特长了。
主持人(男):理解与沟通是相互的,我们在抱怨父母不理解我们的同时,是否想过主动去和他们沟通?
主持人(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门艺术,理解是基础,沟通是技巧,选择什么样的沟通方式会更有效呢?我们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过成功的做法?
XXX:上周六,我对妈妈说我想去姥姥家。我刚说完这句话,妈妈就说不行,我知道她怕我写不完作业。我连忙说:“妈妈,我想姥姥了,我写完作业再去行吗。”妈妈就同意了。
XXX:我做错事了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这样家长就不会很生气了。如果想参加有什么活动,一定等妈妈心情好的时候再说。
XXX:我用过写信的方法。我和家长发生矛盾时,我会把想说的话写在可粘贴的便条上,贴在他们能看到的地方。
沟通技巧小贴士:纸条日记是帮手,心平气和选时机,有理有据话说清,发动群众来帮忙。(主持人总结)
主持人(男):大家还真厉害,能提出这么多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希望这个小贴士能给每个人以提示和帮助。
主持人(女):同学们,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的生命之舟,父母用爱滋润了我们稚嫩的心田。
主持人(男):父母用爱抚慰了我们孤寂的心灵,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 一生
主持人(合):从现在开始,珍视这份感情!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理解父母, 有话要说出来,有话要好好说!
4.班主任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慢慢长大,我们渴望被大人重视,我们希望遇事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更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被采纳。但是往往因为表达方式不恰当,甚至根本没有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意识,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误会、冷战和争吵。希望通过今天的心理主题班会,大家能树立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意识,运用合适的方法,为问题能够真正解决做出努力。
与父母沟通,首先要了解父母。了解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反面。在与父母交流我们的这些方面,交流的结果要求同存异。与父母沟通要有耐心,彼此尊重对方的意见、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也要敞开自己的心扉,克服闭锁心理,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想法,传递自己的信息和情况,让父母了解自己,沟通起来就没有隔阂与忌讳了。
与父母沟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沮丧无趣。我们高高兴兴的与父母商量,就会避免父母的斥责。
更要学会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两代毕竟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观点,动机和行为方式;所以沟通不必非要统一不可,而要求同存异。找到同,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行动;保存异,就是保存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欧阳敬孝
一、积极倾听的态度
1、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时间。
2、允许并真诚接纳孩子不同的想法。
3、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自父母的信赖将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
4、毋须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情绪的感觉只是一时的。
5、尊重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二、有效沟通的要点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3、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4、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5、成人少说多听,引导孩子多说。
三、孩子以下情况就不能只“听”了
1、你在工作时,孩子不断地来骚扰、吵闹、哭叫。
2、孩子放学回来,书包、衣服、臭袜子乱扔在沙发上。
3、未经你的同意,孩子擅自使用你的工具/电脑。
对小学生来说, 他们年龄小, 知识少, 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 可塑性大, 可变性强。如果正确引导就会成为栋梁之材, 相反就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善意沟通, 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要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好数学, 其中重要的一环是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善意沟通。那么, 在小学阶段,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怎样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善意沟通, 下面我就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转变传统的师生观, 放下教师架子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个人认为, 首先应时刻想着学生、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和沟通, 真诚、坦荡地面对我们的学生, 从而求得相互信任和理解。教师应该认识到,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 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教学, 所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 去创新。经过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后, 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知识的建构者, 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例如学生上课开小差, 兴致勃勃地玩玩具,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 适当地给出对学的恰当的、不过分的、善意的批评, 学生这个时候是有面子观的, 而不是盲目的, 下次他就会改正并且会对这位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 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的心目中, 老师应该是高高在上, 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知晓天文地理、文学琐事的人, 在课堂上能言善辩, 不乏幽默风趣, 反应机灵、敏捷, 说话抑扬顿挫, 能有机地予以引导和点拨, 严肃而不失活泼, 他们喜欢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课余时间, 希望和老师打成一片, 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闲聊, 与自己有着共同爱好的老师而乐于交流、沟通。这就是当前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看来, 现在的老师, 除了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进行充电外, 还得多花时间了解课堂之外的许多东西。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想法简单以及如何与教师相处。针对小学生这种情况, 我平时在上课时, 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 认真研究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 使其对电脑、玩耍的兴趣转移到数学上来,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主动去探究和创新, 达到和他们平等的目的。
3使学生在没有压抑的环境下学习
在课堂上是师生关系, 课余是朋友、兄弟姊妹关系, 正因为长期地磨合与实践, 师生关系显得比较平等、融洽, 不紧张。长期地平等交流和沟通, 学生不仅崇拜的是教师的职业, 更崇拜的是老师为人的正直, 坦荡的胸怀, 渊博的知识, 丰富的阅历, 办事的果断, 处事的公平。我想, 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 让学生做到既敬又畏应是一种最佳状态、最高境界,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此外, 称呼的改变、语气语调的调适、肢体语言的应用等都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这里顺便提一下称呼的改变, 当我们老师在叫学生时, 把学生姓名的最后一个字重叠, 省去前面的字即可, 如“王君”——“君君”, “朱苗”——“苗苗”, 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不显得那么苍白、生硬, 而更多的是情感交流, 显示的是老师的亲切与关爱, 更容易使师生在一个平台上开展交流活动。因此, 教师不能仅仅拘泥于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 而应当视之为一种事业, 一种充满着梦想和朝气的事业, 一种孕育着伟大力量的事业。正如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4善意沟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沟通技巧;体谅;尊重;虚心
中学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最容易留下遗憾的时光。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自己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却极想摆脱父母的管教和老师的教育,即使在遇到困难和疑惑的时候也不愿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交流,甚至对父母和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听不进父母和老师正确的劝导和教育,以至于犯下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错误,留下很多的遗憾。也有的学生很想与父母老师沟通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在沟通的过程中由于意见分歧而导致与父母老师的矛盾激化,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那么,中学生应该怎样与父母老师沟通呢?在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应该掌握什么技巧呢?
一、与父母的沟通。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我们最亲的人。父母是最无私的,他们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应该是我们最尊重的人,我们与父母沟通时要做到:
1.寻找机会,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例如,放学回家可以主动跟父母谈谈学校的事情:老师、同学、校园里的新鲜事;在茶余饭后,学习之余陪老爸老妈散散步,聊会儿天,那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刻;高兴的事、烦心的事,和父母说说,听听他们的意见……这样可以缩小与父母的代沟,使亲子关系更和谐。
2.要多体谅父母,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父母不是圣人,也会有错怪子女的时候。作为子女,应该体谅父母,尊重父母,跟父母解释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情绪要冷静。我们还应该认真倾听,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因为父母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的批评教育往往能帮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他们那样做完全是出于对我们的爱护。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把他们的教育当成喋喋不休的指责而心生厌烦,更不能用敌对的情绪去伤他们的心。
3.学会道歉,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也在增强,你会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也开始顾及自己的面子了。这就很容易造成这样一种情况:明知是自己错了,就是不认错,就是不肯“服软”。这很容易导致与父母矛盾的激化,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作为子女,当自己错了时,不能为了面子而强词夺理,甚至与父母争吵,应该主动道歉,求得父母的谅解。
4.把父母当成朋友,遇事多与父母讨论交流。这也的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式。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父母是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我们可以用朋友的方式把自己的心事说给父母,同时也能得到父母对我们的理解。
二、与老师的沟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体现出了老师的作用,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交流。那么作为学生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应做到:
1.尊重老师,这是沟通的前提。老师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我们,也给了我们很多父母般的关爱,我们必须尊重老师,在与老师交流时态度诚恳,语言委婉,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样既能使沟通更有效,还能增进师生的感情。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间交往的第一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掌握知识不仅直接使我们的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人非圣贤,能无过”,老师不是完美的,教师也是常人。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委婉,时机要适当。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错了就是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改正就是好学生。老师绝不会因为一次错误而全盘否定你,要相信老师是会全面、客观地评价我们的。
5.与老师沟通的方式
(1)可以用书信、小纸条与老师沟通。当有些话不便和老师直接沟通时或想指出老师的失误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尤其是当师生双方因某事发生分歧,双方情绪都欠佳的时候,作为学生主动用这样的方式与老师“交谈”可以减少一些冲突,得到老师的理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我们还可以用网络等即时通讯与老师交流。在当今时代,网络通讯十分发达,师生间通过MSN、QQ、E-mail进行相互的交流,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这些便利的交流方式,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这与纸条书信交流有相似之处,但它的速度更快,更方便,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但在交流过程中,用语要慎重,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3)我们还可以用肢体语言与老师交流。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我们要注意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思考其中的含义,尤其在课堂上或者在我们犯错时,这些肢体语言就是在我们传递着某种信息,或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听讲,或在提醒我们要纠正自己的过失,如果我们能心领神会,既保护了我们的自尊心,又体谅了老师的一番苦心,师生间就会达成默契,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我们与老师的沟通将会更加顺畅。
我们应该懂得人际交往的“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所以,你希望父母、老师平等、理智、宽容地对待我们,我们就要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们。
三、结语
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我们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很顺利的度过青春期这段心理叛逆期;可以赢得父母对我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可以调整好每一天的心态,确保每天开始的时候心平气和,促使学习更富有积极的效果 ;可以为今后的社会交往活动提前打好基础,起码能够学习同他人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可以让父母更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需要,并消除互相之间的隔阂 。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良好师生关系对我们成长非常重要:可以使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更成熟;可以帮助我们与老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老师成为我们的朋友,让师生关系更和谐。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开复著,《做最好的自己》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一定要先理解对方,再进行沟通
作为中学生,学习、感情上都存在着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总想寻求理解,家长应该看到这一点;但事实上,家长在社会、工作、家庭中的压力远比我们大的多,我们应该学会感激、学会理解。
2.要了解沟通的重要性
资料显示:“在我国,约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分别来自家庭、社会、学校。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而在这其中,学习压力感是造成此问题最主要的原因。
有一位女生说道:“我觉得自己很无能,一看到父母对我充满希望,就非常难过,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我也在努力,可不知如何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现在我一看到书本就烦,不想学了。”
你有和这个女生一样的感觉吗?是什么让你有的这种感觉?你觉得这是家长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
家长对孩子的希望或要求,往往会形成很大的压力。然而家长的希望确实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正常不过了。只是,家长应该把自己美好的愿望表示为对孩子的一种鼓励、期待。让我们觉得家长对自己有信心,即使暂时的失败也不会畏惧。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良好的沟通方法。
你认为什么才是良好的沟通方法?
3.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第一招:“读心”术。大家要了解父母,孝敬父母。如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送点礼物表达心意,或一同外出联络感情;多利用言语表达你的关心,如早上要向父母说声“早晨好”,外出时要向父母说声“再见”并交代预计回家的时间等。
第二招:“出击”术。每周主动跟父母一起做几件事,边做边交流;每天可在饭前饭后,和父母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让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第三招:“责任”术。除读书学习外,还要积极协助父母做家务,主动分担一些家庭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地板等。
第四招:“道歉”术。如果有些事情是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动道歉,这样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第五招:“写信”术。如果直接和父母对话,可能会惹他们生气,或者没有和父母对话的机会,你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在信中写出事情的真相、自己的心情,以及对父母的希望等。
第六招:“协议”术。与父母协商签订沟通协议书,在协议书中,除了对自己提出要孝敬、尊重父母的要求外,也对父母正确养育教导孩子的行为做出要求,并随时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监督。
第七招:“倾听”术。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急于反驳,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人的事,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这样也许会真正理解你的父母。
同学们,读了以上七招你是不是心里有底了呢?是不是掌握了和父母沟通的方法了呢?【作业】:和父母相约开展一次家庭活动,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4.双方都要主动沟通
对于主动沟通,许多学生或家长都觉得“难以开口”,总想等待对方先说,这是不正确的。设想一下,如果双方都这么想,那么即使知道沟通很重要,或是了解方法、方式又有何用,心里许多话,却从不说,这样是不会进行沟通的,双方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然而如果一方主动,则稍好一点,但主动方不免觉得有点“冤”,“为什么总是我先说,是不是他不爱和我沟通”,则使沟通很难维持,所以双方都应主动一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这样的沟通才更长久。
5.沟通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不要“急于求成”,沟通需要很长时间,不是通过一两次的谈话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你认为短期没有效果,就觉得这办法“不灵”,就不再继续沟通了,这显然是错的。这样会使你之前的辛苦白费,也会使你不信任“沟通”,不再沟通。这样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此沟通需要时间,要慢慢来。
昨天,女儿一反常态开始写日记,平时要求她写日记,她总说没什么可写的。我突然想起,曾在女儿的裤兜里发现女儿写给一个男孩的纸条,说她喜欢他。
于是,我不由自主地翻看了女儿的日记本,这一看让我大吃一惊。女儿在日记里说,她喜欢班里的一个男生,因为男孩长得很帅,而且班上选纪律小红旗时男孩选了我女儿。女儿给这个男孩写过好几封信,男孩好像没接受,说情书看的太多了。女儿还送男孩一本字帖,男孩收下了,但也没表态。那男孩坐在女儿后两排的位置,后面有同学回答问题时,女儿总会回头看那个男孩,两人的眼神总会相遇。女儿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女孩,又说自己真的很喜欢这个女孩。
看完日记,我半天回不过神。女儿才9岁半啊!这么早熟,正常吗?我想等女儿考完试跟她谈谈,可我该怎么和她谈,又不伤害她?
亲切地说。不论对父母还是公婆,年轻人都要心怀尊重与感恩。俗话说“老马识途”,老人的人生经验总有值得学习的,需要尊重;辛劳了一辈子,晚年还要来帮着带孩子,需要感激。想给老人提建议,晚辈不妨先甜甜地叫声“爸”、“妈”,或者送他们一些小礼物,再轻描淡写地谈事情。老人往往不好意思反驳,觉得这些小事儿和晚辈的孝顺比起来不算什么,很容易接受和改变。
有重点地说。朋友跟我抱怨说,女儿病了,请老妈来帮忙。早上跟老妈嘱咐得周到详细,几点吃药、几点喝果汁、几点吃午饭……可晚上回家一看,老人给孩子吃错了药,果汁还剩了半瓶。我告诉他,跟老人说话要有重点,否则老人会觉得繁琐、记不住,甚至觉得自己不被信任而生气。叮嘱老人,挑最重要的事说就可以了,比如一天三次吃药,这样老人就不会因为事杂而混乱了。
找“权威”说。老一辈人往往相信“权威”。这个“权威”可以是专家,也可以是书本或老人认为“权威”的人。比如,老人一定要把食物嚼了喂孩子,儿女提意见,老人往往会反驳:“你小时候就是这么被我拉扯大的。”此时,如果换成一个来家做客的护士朋友说句话,就可能让老人改变观点。再如,女儿的话老妈可能听不进去,可女婿来说,丈母娘就很容易接受。小区里其他家长的育儿经往往也能成为老人的“权威”。究竟老人信哪一套,因人而异,还是看性格。
在适当场合说。想对老人提意见,最好别当着孩子、家人、邻居、医生等的面。老人往往很要面子,被当众一说,会觉得很下不来台,不但不会改,还会更加固执。老人特别高兴时也不适合说,否则让人扫兴。散步、睡前看电视时,成功说服老人的几率会比较高。
让第三代说。不少老人往往振振有词,让子女无可辩驳。此时不妨先顺着他的意思,等“谋划”一番后,让孙辈来说。比如通常老人惯孩子,总带他们去吃垃圾食品,儿女可以给孩子多讲吃菜好的故事,如小白兔吃萝卜所以跑得快,山羊吃嫩草所以爬山高,大力水手吃菠菜所以有力气……不露声色地“策反”孩子,孩子也会主动要求吃“菜”,老人自然就“投降”了。
借自己的缺点说。和老人在育儿观念上有冲突,不妨反着说,即告诉老人如果不怎样做,孩子就会变成她不希望看到的那样。对公婆可以用自己当反面教材;对老妈可以“牺牲”老公。比如告诉婆婆:“我妈惯着我吃糖,所以现在牙齿老疼。”对老妈说:“你看孩子爸懒得啥也不干,都是婆婆小时候给惯的。”注意别反过来说,否则就如同指责老人在教育自己子女上很失败。
假如上面几招你都用遍了,老人还是不听。此时试着想想,老人的观念或许并不是全无道理。毕竟,在爱孩子这一点上,你们是完全一致的。
【学会与父母沟通】推荐阅读: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案)09-17
爱父母学会感恩与爱同行05-26
学会感恩,回报父母10-17
学会感恩_孝敬父母11-19
国旗下讲话 学会感恩父母11-24
学会感恩父母优秀演讲稿07-08
我学会了关心父母的作文09-09
”学会感恩孝敬父母“道德讲堂活动方案07-10
《孝敬父母 学会感恩》二年级晨会设计09-20
孝敬父母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方案设计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