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岗位职责要素

2022-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全科医生岗位职责要素

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需求调研

摘 要:通过分析调查乡村基层全科医生(以下简称为乡村基层医生)在岗培训现状,了解乡村基层医生在岗培训需求,提出在岗培训需求对策和建议,以提高乡村基层医生的卫生服务能力。方法与结果: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基层全科医生培训班共341人次,调查对象均认为有必要对乡村基层医生按时按需按地多进行在岗培训教育,并偏向于被培训诸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及全科医疗等相关知识。结论:乡村基层医生的岗位培训需要提高培训次数与时间,则要坚持培训重点是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是要发挥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的教育培训功能,为乡村基层医生在岗培训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基层医生;在岗培训;继续教育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基层全科医生培训班”结业的7次共341名乡村基层全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内蒙、江西、河北、四川、贵州、浙江、福建、山东等9个省区。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19份。

(一)乡村基层医生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此次所调查的基层全科医生中,女性有101人,占31.6%;男性218人,占68.4%,男女比差较大。小于26岁的医生所占比例为6.1%;51岁以上的占8.8%;处于41-50岁的年龄组人数较多,共占41.7%。

(二)乡村基层医生的从医时间

基层医生中从事医生工作10年的占大部分,达到211人,占66.1%;其次是6~10年的,有50人,占15.9%。

(三)乡村基层医生的执业资格构成

本次参加调查的319名医生中,共有197名选择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选项,占61.8%;其余的122名医生没有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已达到38.2%。

(四)乡村基层医生的学历构成

在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分组中,拥有中专学历的人数较多,达到127人,占39.8%;其次是大专,也有94人,占29.5%。

二、培训需求情况

(一)以往培训基本状况

1.以往培训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319名乡村基层医生中,共有287名医生以前接受过相关培训而且是每年都有参加,所占为 90.0%,其余的32名医生以前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

2.以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问卷发现大多数医生认为以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培训内容不适宜运用,其培训内容多是一些理论基础知识,虽然很重要,但却被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实用性不强。其次是培训时间仓促,培训内容广泛,医学知识都会涉及到一些,但却都没有讲到实质,培训内容不容易消化。最后是培训重点不突出,没有针对特定的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使得培训效果不大。还有其他如培训时间不合适,课程设置不合理,對培训安排不满意等问题。

(二)培训需求状况

1.培训课程内容知识的需求

本问题设置了4大类16种,希望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往后的培训内容。分别是A类:常见内科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心脑血管、耳鼻喉、皮肤/性病常见病等);B类:妇幼保健服务(儿科及免疫接种、妇产科及计划生育指导等);C类:外科与急症类(包括急危重症的处理、常见外科急腹症的处理、红十字急救培训等);D类:健康教育与管理类(包括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医患沟通技术、医疗行为中常见的法律问题等内容),在上述这四项中,选择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有175人,占到了54.9%;选择妇幼保健服务的有66人,占到了20.7%;选择外科与急症类的有57人,占17.8%;选择健康教育与管理类的有21人,占到了6.6%。在调查中了解到,基层医生们选择最多的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2.培训授课场地的需求

本次问卷中可供的选项有医学院校及其临床医院、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与其他。其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医学院校及其临床医院,达到223人,占总人数的近7成。

3.培训授课教师的需求

在参与调查的乡村基层医生中,对培训教师的选择,其中有182人选择了医学院校副教授以上相关专家,占57.1%,可见在师资力量相对比较雄厚的医学院校培训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所以有超过一半的医生选择医学院校相关专家作为培训教师。这些老师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具有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也都在医院里有相应的临床任务;其余剩下的人则选择了医院专科医生、社区全科医生等。

4.培训授课方式的需求

在培训方式中,共有理论讲授、理论加临床案例讨论、床边带教实践等三个选项。有176人选择了理论加临床案例讨论的方式,占55.2%;114人选择了床边带教实践的方式,占35.7%;选择理论讲授的有29人,占9.1%。可见绝大多数医生都希望在培训中直接加入实践学习。

5.乡村基层医生对培训内容的建议

问卷中该项设置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在乡村基层医生培训过程中,您认为还需讲授哪种内容,以及对授课还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最后搜集到了各类有参考意义及借鉴价值的建议共220条。经过归纳整理以及分类后将这些建议主要分成2个大类8小类,主要包括:

第一大类:培训内容方面

(1)培训内容应符合农村实际情况

乡村基层医生培训的内容应该切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应多介绍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在建议中,该条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建议依然被不少基层医生提起,可见乡村基层医生虽然已经进行了多次培训,但这些基础性的问题仍然是他们最想要继续学习与提高进步的。所以将这些基础性普遍性医学知识进行更清楚透彻地讲解与授教是培训课程设置所需重视的。

(2)医疗新技术,新形势的介绍与讲解

除需要上述基本的常见医学内容外,乡村基层医生还建议想多了解一些医学的新进展或者是最新的医疗技术动态等问题,也有提到了讲一些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问题,这在“培训课程内容知识的需求”里也提及。可见基层医生同样关注一些医改政策、医学前沿等问题,在以后的培训中不可忽视对这些有关知识的讲解。

(3)中医药实用技术

虽然西医的自身特点及快速发展,使得其在基层医疗中越来越得到普遍运用,而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也导致中医在基层的比例减少。但中医的“简、便、廉、验”的特点也使得其在农村依然有比较良好的生存环境,并且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对中医的有很高的认同度,所以乡村基层医生会提出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4)疾病预防保健的相关知识

乡村基层医生作为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除了提供最基本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外,还应该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等其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全科的涵义。所以乡村基层医生同样需要接受包括预防、保健在内的系统的全科医学教育的培训,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

(5)药物的适宜应用

现有的培训内容多数为疾病的诊断,而疾病的治疗则因为涉及药物随主治医生的不同和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用药标准所以甚少会详细讲解。但合理用药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且《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也陆续公布。《应用指南(基层部分)》是采用“以病带药”的方式,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提出具体的用药方案。对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有很大的意义。

(6)医疗诊断辅助技术的应用

乡村诊所或基层医院虽然条件有限,可能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配备相应的医疗检验或影像设备,但这不代表乡村基层医生没有对此类医疗技术的了解需求,他们同样需要借助这些简单的辅助诊断技术如心电图、简单化验单、X线片来诊断疾病,所以也有多位医生提出了增加此类培训内容的建议。

第二大类:培训方式方面

(1)培训模式应临床与实践相结合

医生们认为光讲枯燥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这些内容对其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没有多大的实用性,他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如何去诊断一种疾病并如何去治疗它,而疾病的诊断治疗只有理论知识及书面介绍与解释是不够的,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实现真正的效果,因此培训模式的制定应符合基层医生的实际需要,建议多将临床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临床培训、临床实际操作,有条件的还可以参观科室查房及诊疗过程等等。

(2)培训时间应该合理安排

多数医生对这样的培训学习有很高的积极性,均提议在适当的时期应多举办此类学习培训班,培训时间可安排在双休日或农闲时间,每次3-5天为宜,每年定期开展培训3-7次。对于乡村基层医生来说,他们接受培训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多举办培训班是非常受欢迎的举措。

三、对策建议

(一)从乡村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需贴切基层农村日常生活,也要适宜当地的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以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从乡村基层医生最迫切需要的内容出发,讲述一些在农村中能真正用得到的知识。近些年国家一直在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应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是指适合于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广大群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技术;能够为广大基层、预防、保健单位的医药卫生人员掌握和应用的技术;费用较为低廉、广大群众在经济上一般能够承受的技術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适当培训,可以满足基层医生学习的需求,使他们能在基层卫生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采取合理实用的培训方式

大多数乡村基层医生已参加过多次培训,他们已经对一些理论知识已经比较熟悉,需要的是更多的实践操作,所以主要的培训方式应是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即先在课堂中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而后在相应的医院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或观摩的培训。但培训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每个地方不同的实际情况,根据乡村基层医生的需要,采取更加实用、灵活的培训模式。比如第一次参加培训或者是理论知识比较欠缺的医生,则可相应的多设置理论课程,而那些基础较扎实的已参加过多次培训的医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的机会。

(三)安排合理的培训时间,适当提高培训次数

基层乡村医生大多数是半农半医的身份,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又要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且广大农村地区地土广袤,导致医生分布分散,不是所有时候都能集中培训。因此,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乡村基层医生的实际情况,将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闲时的下午、晚上或是周末。培训时间安排合理了,医生才可以按时参加培训,有较高的出勤率是培训达到效果的一个基本保证。

其次,乡村基层医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一直很高,鉴于他们目前的实际需要,可以适当提高培训次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且每次培训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每年定期开展培训3-7次,每次3-5天为宜。

(四)设置适当中医药的内容知识

中医在农民群众中依然有比较高的民意基础,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对中医的有比较高的认同度。因为一般的基层医疗设备都比较基础,而一些中医诊疗手段,如针灸等不需要复杂的医疗设备,使用起来比较简单,疗效比较显著且花费比西医少,一些药材在乡村也容易得到。因此,针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制定相应的中医诊疗方案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对中医、中药等方面进行培训也是十分必须的。

(五)注重乡村基层医生的全科发展

乡村基层医生虽然未被称为全科医师,但是他们现阶段的工作以及社会赋予其的责任就是全科医生的职责,所以乡村基层医生除了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外,还应该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等各种其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目前全国的全科医生紧缺,水平亟需提高,而在现在的培训中,往往是仅对医疗技术进行培训,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训。因此,在以后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基层医生的全科发展,使全科医学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基层医生的心中,使他们能够真正明确自己作为基层医生所应该承担的具体任务。

四、结语

首先通过对此次培训班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得出了目前乡村基层医生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在以后的培训中需要重视的一些内容,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乡村基层全科医生的岗位培训需要依据乡村实际情况,在培训内容上要切合农村的基本情况,使得培训内容更加合理、实用。同时,要利用乡村基层医生合适的时间每年多次开展具有多种灵活方式的培训,并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教育支撑与影响扩大作用,为乡村基层全科医生的培训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睿.指导基层医生规范使用基本药物[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

[2]李顺平,李雪梅,孟庆跃.关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9).

[3]韩永祥,胡敏,汪红兵.基层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及对策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3).

[4]金振娅,田雅婷.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为何缺位[J].就业与保障,2016(3).

作者:王军 何仲

第2篇:广东省粤东地区岗位培训全科医生职业满意度状况研究

【摘要】 目的:了解廣东省基层全科医生工作现状及职业满意度情况,为促进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4年广东省粤东地区第四期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学员110名,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该组全科医生的基本信息、岗位培训状况、工作现状及职业满意度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全科医生的学历职称较低,大专以下学历占72.73%,初级职称医生占90.90%,其中助理医生占55.45%。没有接受过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占95.45%,认为培训是因为工作需要占37.27%。调查对象对职业满意度的评价不高,尤其认为执业环境相对较差,感到不满意。不满意因素主要为:对单位工作条件(如设备、仪器等)不满意占60.00%,单位的工作环境占42.72%,职务职称晋升占28.18%,以及单位对岗位培训的支持占20.91%等。结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努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环境,高度重视基层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与福利待遇问题,切实提高其职业满意度,以保障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及基层卫生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 全科医师; 岗位培训; 职业满意度; 影响因素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 Job training; Career satisfaction; Influence factor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4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6.018

2010年3月,国家六部委联合颁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资源要求[1]。目前,我国基层全科医生主要由社区基层医生经岗位培训转型而来,但全科医生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医疗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落后及基层机构留不住人才的现象[2-3]。为了解广东省基层全科医生工作现状及职业满意度情况,笔者对参加广东省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为进一步促进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广东省粤东地区2014年第四期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110名学员作为调查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未获得全科医生资格(上岗)证书。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共发放并回收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100%。

1.2 调查方法 通过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自评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岗位培训的认知、职业满意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等。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设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问卷采取匿名形式,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完成后回收。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分布,以构成比(%)表示。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研究共有效调查学员110名,其中男87名(79.10%),女23名(20.90%);年龄20~55岁,平均34.79岁;学历:其中,本科30名(27.27%),大专以下学历80名(72.73%),大专以上学历中64名(58.18%)为成人教育后续学历;职称:副高职称1名(0.91%),中级职称9名(8.18%),医师39名(35.45%),助理医师61名(55.45%);单位性质:区级或县医院6名(5.45%),卫生院83名(75.45%),社区服务中心(站)17名(15.45%),个体医师4名(3.64%);聘用类型:正式编制94名(85.45%),合同编制12名(10.90%),个体医师4名(3.64)。临床实践经历1~25年,平均8.34年。

2.2 调查对象职业满意度状况 本组资料显示,调查对象中97人(88.18%)对自己执业态度评价为满意及非常满意;但对职业满意度的评价欠佳,尤其认为执业环境相对较差,见表1。

2.3 调查对象岗位培训状况 本组资料显示,调查对象中有105名(95.45%)没有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全部调查对象110名(100%)认为必须接受系统的培训,愿意参加岗位培训者有108名(98.18%)。培训目的及动机见表2。

3 讨论

基层医疗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部分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作满意度较低[4-6]。《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指导意见》指出:多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7]。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制度,重视基层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问题,是稳定基层全科医学人才队伍的关键环节。

3.1 基层全科医生的基本信息分析 基本信息分析显示,本组调查对象的学历、职称层次较低。其中大专以下学历占72.73%,大专以上学历中多为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的后续学历;初级以下职称的医生占90.90%,尤其是助理医生占55.45%。本组资料与相关研究近3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力资源状况及考试通过率来了解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现状的分析基本一致,说明目前基层全科医生整体学历和职称水平不高[8-9]。本研究提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4.79周岁,临床实践经历平均8.34年,多数为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青年医生,但是基础学历较低的问题严重影响该组群体执业医师通过率,以及职称晋升等专业发展问题不理想。分析认为,个人专业发展不足可能影响基层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及其所承当的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导致其社会认同度较低,影响基层医生的职业满意度[10-11]。建议政府部门应逐步建立科学的全科医生职称评定体系,改善基层医务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構。通过政策导向,宣传全科医生制度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势,使全科医生获得社区居民尊重,提升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感[12-13];同时应激励学历、职称层次较高的医生充实基层全科医师队伍,这对全科医学的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基层全科医生职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分析显示,基层全科医生职业总体满意度不高。调查对象中88.18%对自己的执业态度评价为满意及非常满意,但对职业满意度的评价欠佳,尤其认为执业环境相对较差,影响职业满意度的因素较多,主要因素包括:单位的工作条件(如设备、仪器),单位的工作环境,晋升和培训的机会,以及单位对岗位培训的支持和单位的工作安排等。 目前基层社区中高层次的全科医疗人才缺乏,基层全科医生的自信度、稳定性受到直接影响;基层全科医疗服务的利用率较低,也成为全科医生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不高的重要原因,这与国内的类似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15]。分析认为,职业满意度直接影响基层全科医生服务的积极性,影响其为社区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与水平,甚至影响基本医疗的普及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性[16-17]。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认识,通力合作,尽快完善相关激励机制,缓解基层全科医生工作压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环境,保障其正常的医疗需求,多渠道激励全科医生走向基层,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转移等。只有高度重视基层全科医师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问题,保障基层全科医师应有的权益,重视基层卫生人员的职业满意度,才能使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意愿积极地投人到基层卫生工作中。

3.3 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状况分析 本组资料显示,调查对象全部未获得全科医师资格(上岗)证书,其中95.45%没有接受过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他们100%认为必须接受系统的培训,愿意参加培训者占98.18%。但学员对岗位培训的认知相对不足,认为培训是因为工作需要的仅占37.27%,利于更新知识占38.18%。结果提示,基层全科医生对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其职业满意度、社会认可度、自信度及政府部门的重视支持程度均可能影响基层医生对岗位培训的认知和态度。分析认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专科医生,偏爱精英教育,而以基层医务人员岗位培训为主的全科医学教育,由于存在培训学员基础学历低,合格师资少和培训教材匮乏等问题,仅靠短期的岗位培训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因此,政府部门应当考虑目前全科医学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必须进一步加强政策导向,建立健全具有我国特色的全科医生培养长效机制,完善扶持性政策,积极促进基层全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17-19]。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在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性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但基层卫生机构执业环境差、基层全科医生的职业满意度不高、社会认同感低及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吸引和稳定人才的主要原因。职业的满意程度与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程度及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密切相关[20-22]。因此,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贯彻相关的激励政策,合理优化全科医生的执业环境,高度重视基层全科医生的专业发展、福利待遇及权益问题,才能使基层全科医生能够心甘情愿扎根基层,稳定基层全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委,等.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Z].2010.

[2]叶胜,周少维,余雪强,等.社区卫生服务激励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4):384-387.

[3]周志衡,郑婵娇,李芳健,等.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11-113.

[4]张立威,黄婉霞,王家骥.基层医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4-7.

[5]程莉莉.我国社区医疗现状及建议[J].中国市场,2013,32(8):51-52.

[6]张恩宇,陈娟.北京市某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满意度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8):44-47.

[7]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1-07/06/content_6123.htm.

[8]张莉,汪本奎,马媛.从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看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2921-2923.

[9]王晓玲,胡滨.城市社区全科人才培训工作现状与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0(5):54.

[10]朱晓丽,黄菊,马晓静,等.全科医生激励约束机制的国际经验和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01-3005.

[11]周杨,王碧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及稳定全科医生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A):697-700.

[12]伍沛儿,何露洋,洪阳,等.全科医生试点城市改革方案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4):223-225.

[13]于晓莉.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30(1):57-59.

[14]李姝洁,张海瑞,朱丽娜,等.全科医生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387-390.

[15]王亚峰,张瑞,王俐媛,等.陕西省南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7):515-517.

[16]潘天园,杜亚平,李兰娟.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培训制度及工作现状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7):801-806.

[17]葛运运,徐静,周亚夫,等.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J].中國全科医学,2013,16(7A):2201-2203.

[18]张运利,李文.关于建立新型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计划之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2,15(3):466-467.

[19]张嘉炜,张玉琼,张爱华.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J].中华全科医学,2013,16(12):1941-1948.

[20]朱有为,柏涌海,王胜军,等.我国全科医师制度发展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5,18(2):141-143.

[21]程翎鹂,谢南姿,袁旻健.个性化定制在全科医师专业塑造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A):2612-2614.

[22]张艳云,刘启贵,李月英,等.从国情出发对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的探析和方向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59-161.

(收稿日期:2016-02-03) (本文编辑:李颖)

作者:林恺 邱卫黎 郑晓华

第3篇:全科医生岗位职责

(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关负责人员领导下和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门诊、 巡诊、出诊、家庭病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等工作。

(二)经常深入社区居民住户,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口动态、居民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多种形式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

(三)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应辅助检查,并提出诊断和制定治疗、康复方案,负责病人的治疗,指导、帮助其康复。

(四)进行急、重、危病人的现场抢救,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确定病人的转诊,应 按要求书写病历摘要,记录处理,协助转诊。

(五)认真、及时完成有关医疗文件书写。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六)开展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监测与处理。开展社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与老年 保健。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咨询。

(七)建立家庭卫生保健合同制及家庭病床,主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八)参加在职全科医学学习和社区专项技术服务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社区卫 生服务技能。

(九)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各项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

开展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人的生命为过程的以老

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 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第4篇:全科责任医生岗位职责

全科责任医生团队工作职责

1. 与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中年丧子家庭等重点人群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进行社区健康诊断。

2.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对目标人群实施系统管理和危险因素的干预。

3. 配合中心预防保健科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包括疾病监测、疫情报告、疫点处理、免疫预防等。

4. 配合中心公共卫生科针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社区全体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5. 提供医疗服务和就医指导,设立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就诊全科门诊等,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双向转诊和就医指导。

6. 配合中心康复科开展残疾人、慢性病病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站(点)、家庭适宜的康复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做好转介和转诊服务。

7、深入社区居民住户,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口动态、居民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多种形式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

8.与预防保健科开展孕产系统保健、妇女保健、生殖保健,儿童系统保健等相关保健服务和咨询指导工作、社区计划生育技术咨询和指导工作。

9.开展社区人群危险因素检测和死因检测等。

10.开展学校、幼托机构、企业单位、商业楼宇等)的公共卫生工作。

11.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保健服务。

12.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开展各种延伸服务。

13.积极参加在职全科医学学习和社区专项技术服务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技能。

14.积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各项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

第5篇:全科医生工作职责

全科团队工作职责

全科团队队长职责

1.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根据团队岗位要求,对本团队成员实行双向选择。负责领导本团队成员认真完成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及本团队的行政管理工作。

2.认真制定本团队的工作目标,并有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且有工作目标,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3.每半年对团队开展的工作(工作的质和量)有评价、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及时协调好团队内部工作程序,有序高效地开展全科团队工作。

4.领导本团队成员按质保量完成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工作。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可及性的优质服务。

5.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工作态度和方法,并督促本团队成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6.定期组织召集本团队会议,及时传达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同时将团队在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注重团队内部工作的协调,沟通及问题的解决。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7.负责本责任社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核查,报告,临时

处置和组织、联络、协调和支援工作。

8. 认真落实布置完成中心下达的其他各项任务。 全科医师职责

1.在全科团队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可及性,综合性、持续性的、优质有效服务。

2.按时参加门诊及出诊工作,坚持首诊负责制。接到出诊要求,尽快前往病家,询问病史,检查和治疗。

3.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人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必要时做好陪伴护送。

4.认真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5.规范书写医疗文件,包括门诊病历、门诊处方、转诊记录、死亡登记、会诊记录等。

6.协助做好预防保健等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本责任区的家庭健康档案,负责本责任区60岁以上老人、康复病人等上门访视服务工作,负责本社区慢性病康复保健指导及行为干预计划的实施和健康档案的维护等工作,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7.做好责任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推广健康教育处方,做好社区健康促进工作。 8.认真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床性工作任务。 任务。

妇幼保健医师职责

1.掌握本责任区的孕产妇(包括高危孕妇)基本情况(妇女数、

育龄妇女数、孕产妇死亡数),建立档案,督促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做好辖区内孕产妇及新生儿访视工作,开展母乳喂养指导,协助做好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入户调查。

2.掌握本责任区的儿童基本情况,及时填写儿童系统管理卡片,按时做好儿童体检。提供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技术的咨询和指导活动。

3.配合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社区护师士职责

1.在全科团队组长的领导和指导下,严格按照全科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及技术要求,做好门诊及家庭病床的护理工作,及时完成家庭病床的护理计划。

2.负责做好门诊及出诊病人的治疗等护理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查对制度,做好交接班,严防差错事故。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负责门诊及服务点器械的消毒工作,做好出诊前物品和器械消毒的准备。

4.随时视察补液及候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5.做好家庭病床病人的登记和出诊安排。协助全科医师出诊,及时做好带配药工作。

6.协助做好计划免疫的接种补漏和妇幼保健工作,以及各种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

7.协助做好本责任区居民健康情况的调查和健康档案资料的

更新工作。

8.配合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文峰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6篇:第十四期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5分)

1.男性,4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突发头晕、走路不稳4小时,头痛伴呕吐1小时来急诊。查体:BP180/100mmHg,嗜睡,四肢均有自主活动,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对称适中,双侧Babinski征(-),左侧指鼻试验不准。以下哪项诊断最为可能( ) A.高血压脑病 B. 小脑梗死 C. 小脑出血 D.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E. 小脑肿瘤 2.昏迷的病人血压升高少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A.脑出血 B.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 心肌梗死 D.尿毒症昏迷 E.脑梗死 3.发热、惊厥多见于 ( ) A.脑转移瘤 B.脑外伤 C.小儿急性感染 D.高血压 E.癫痫 4.下列哪项是喉头水肿的临床表现 ( ) A 吸气性呼吸困难 B 呼气性呼吸困难 C 混合性呼吸困难 D 以上都不是 5.钻顶样腹痛是哪种疾病特点 ( )

A 阑尾炎 B 胰腺炎 C 胆道蛔虫病 D 溃疡病 6.诊断气胸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A.心电图 B.胸部X片 C.超声心动图 D.通气-血流扫描 E.胸部B超 7.幽门梗阻的特点 ( )

A 呕吐胆汁伴胃型 B 呕吐宿食伴胃型 C 呕吐蛔虫伴肠型 D 呕吐物恶臭伴肠型

8.高热是指体温超过 ( ) A 37℃ B 38.2℃ C 39.1℃ D 41℃ 9.发热4日出现皮疹见于 ( )

A 水痘 B猩红热 C 天花 D 麻疹 10.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 ( ) A肺炎支原体 B 肺炎衣原体 C 军团菌 D新型冠状病毒 11.抢救过敏性休克时,应首先选用 ( ) A多巴胺 B地塞米松 C异丙嗪 D肾上腺素 E钙剂 12.上消化道出血首选的诊断方法 ( ) A.选择性血管造影 B.上消化道造影(钡餐) C.吞线检查 D.腹部B超 E.急诊胃镜

13.一个体重60kg的人,全身总血量约为 (

) A4000ml B4500ml C4800ml D5500ml E6000ml 14.长期服用下列哪种药物最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 A.安定 B.阿司匹林 C.硝苯地平 D.卡托普利 E.头孢氨苄 15.对下列哪种胸部损伤的伤员,应优先抢救 ( )

A胸部挫伤 B肋骨骨折 C开放性气胸 D张力性气胸 E闭合性气胸 16.判断心脏骤停最可靠的指征为 ( )

A心电图 B血压 C神志和呼吸 D瞳孔 E口唇紫绀 17.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为 ( ) A必须先将骨的断端还纳后,再止血、包扎、固定。 B先止血、再固定、最后包扎。 C立即复位后,再止血、固定、包扎。 D止血、包扎后、不固定也可以。 E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固定。

18.异物插入体内,现场应立即

( )

A拔除异物,填塞止血后送往医院 B拔除异物,加压包扎止血后送往医院

C不拔除异物,采取简单固定包扎措施后送往医 D不要延误,立即将伤员送往医院 E以上方法均正确

19.突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不能平卧。应首先考虑是

( )

A支气管哮喘 B急性左心衰竭 C肺癌晚期 D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E肺炎

20.抢救心脏骤停首选药物 ( )

A利多卡因 B多巴胺 C阿托品 D胺碘酮 E肾上腺素

答案:1: A

2、C

3、C

4、A

5、C

6、B

7、B

8、C

9、D

10、D

11、D

12、E

13、C

14、B

15、D

16、A

17、A

18、C

19、B20、E

第7篇: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

全科医学课后感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随着近年来医改的深入,政府和社会愈来愈认识到培养全科医生重要性。全科医生是公众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学已经成为医改成功的重要学术支撑。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已成为新医改的方向标。

学完全科医学这门课后,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全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全科医生(GP):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又称家庭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family physician)或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有着不同的职责。专科医生负责疾病形成之后的诊治,通过深入的研究来认识与对抗疾病。而全科医生则是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关注的中心是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但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呢?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几项素质。

首先,当然是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

在国外,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全科医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分配,是需要到大型医院就诊还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治疗。全科医生在病人就诊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对于全科医生的知识综合性有很高的要求。在澳大利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需要经过三阶段的培训:第一阶段,5年制的医学院校本科学习;第二阶段,住院医师培训;第三阶段,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在这种制度培养的制度下,保证了全科医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更好的对于疾病进行分类和初步诊断。尽管,这种培训模式在中国实施起来不太容易,但作为一名全科医生,要时刻注意医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技能。

其次,全科医生还要是一名生活经验丰富,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医生。 全科医生面对着的是一个区域长期固定的人群,全科医生的职责中不仅有治疗疾病还有预防疾病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全科医生面对的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需要长期对患者进行医学干预,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这些都需要全科医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好的融入社区人群中,只有得到所管理的病人的充分信任,才更有利与全科医生的工作开展,病人才更愿意配合全科医生的工作。

第三,全科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

高尚的品质和是每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医生面对的对象是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医生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事关人命,不能有一丝的疏忽,不能有不良的心理,这就要求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

最后,我个人觉得十分重要的是,全科医生要是一名好的心理医生。

近来,有文献(对全科医生开展系统心理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可行性研究,刘冬莹,2010)对于在全科医生中开展心理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充分证明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分析全科医生的工作性质,作者提出全科医生应掌握的心理卫生知识与技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心理的个体差异;掌握实用的心理测量与诊断方法;了解冲突、挫折与应激的心理过程;了解心理障碍的特征表现;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从心理学角度了解社区常见心身疾病;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心理特点与易发生的心理问;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与心理护理方法。一个好的全科医生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识,这样才更利于全科医生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更有利于全科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拥有了以上的素质,就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资本,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全科医生不是万能的,全科不等于全会,所以正确的辨别哪些疾病是全科医生的职责范围,哪些疾病是要依赖全科医生起作用,对于全科医生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若全科医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过于自信,很容易造成疑难重症患者的延误诊治。当然,目前国家对于社区全科医疗的一些政策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国家通过政府投入的方式,减轻全科医疗的机构的经济压力,可以避免全科医生为了经济利益而“过度挽留”患者。只要全科医生不是过度的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不会出现延误病情诊断的情况的。

以上就是我在学完全科医学这门课后的心得体会,我的观点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通过以后的学习能够更好的认识全科医学这门课。

第8篇:全科医生制度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现就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健康因素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也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新要求。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发挥好全科医生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使医疗卫生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

(二)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的基本途径;医疗卫生人才是决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多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基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

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三)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制度,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医院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有利于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二、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四)指导思想。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居民健康需求变化趋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遵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全科医生培养规律,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坚持制度创新,试点先行,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五)基本原则。坚持突出实践、注重质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培养模式,统一培养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考试,切实提高全科医生培养质量。坚持创新机制、服务健康,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执业,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既着眼

长远,加强总体设计,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制度;又立足当前,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满足现阶段基层对全科医生的需要。

(六)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七)规范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具体方式由各省(区、市)确定。

参加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主要从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培训期间由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在卫生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指导下进行管理。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统一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要求进行培养,培养结束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教育部门为主管理。

(八)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实行导师制和学分制管理。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

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社区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在临床培养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并另外安排一定时间在基层实践基地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锻炼。经培养基地按照国家标准组织考核,达到病种、病例数和临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并取得规定学分者,可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规范化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由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

(九)规范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管理。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是培养基地住院医师的一部分,培养期间享受培养基地住院医师待遇,财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助,其中,具有研究生身份的,执行国家现行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由工作单位选派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变。规范化培养期间不收取培训(学)费,多于标准学分和超过规定时间的培养费用由个人承担。具体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制定。

(十)统一全科医生的执业准入条件。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阶段,参加培养人员在导师指导下可从事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等临床工作和参加医院值班,并可按规定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全科医师必须经过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取得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

(十一)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具有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后,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授予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相应专业学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学

位委员会、卫生部制定。

(十二)完善临床医学基础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要以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培养为主,同时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着重强化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十三)改革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2012年起,新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科方向)要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要求进行培养。要适应全科医生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

(十四)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加强全科医生经常性和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对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作为全科医生岗位聘用、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的重要因素。

四、近期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为解决当前基层急需全科医生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近期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力争到2012年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十五)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转岗培训

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培训结束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

(十六)强化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适当增加为基层定向培养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实习时间。对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在国家认定的培养基地经2年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培训合格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但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比例。

(十七)提升基层在岗医生的学历层次。鼓励基层在岗医生通过参加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学历层次,符合条件后参加相应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合格可按程序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

(十八)鼓励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基层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卫生部门要做好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支援制度和双向交流机制,县级以上医院要通过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要制定管理办法,支持医院医生(包括退休医生)采取多种方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私人诊所等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并可获得合理报酬。

五、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

(十九)引导全科医生以多种方式执业。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

生一般注册1个执业地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多点注册执业。全科医生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也可以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与他人联合开办合伙制诊所。鼓励组建由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或乡村医生等人员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服务。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全科医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规范私人诊所雇佣人员的劳动关系管理。

(二十)政府为全科医生提供服务平台。对到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包括大医院专科医生),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为其提供服务平台。要充分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区域性医学检查、检验中心,鼓励和规范社会零售药店发展,为全科医生执业提供条件。

(二十一)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要与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服务责任落实到全科医生个人。参保人员可在本县(市、区)医保定点服务机构或全科医生范围内自主选择签约医生,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签约医生。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经办机构要根据参保人员的自主选择与定点服务机构或医生签订协议,确保全科医生与居民服务协议的落实。随着全科医生制度的完善,逐步将每名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人数控制在2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有一定比例。

(二十二)积极探索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院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机

制。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开展全科医生首诊试点并逐步推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要制定鼓励双向转诊的政策措施,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情况列为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挂钩。

(二十三)加强全科医生服务质量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全科医生执业注册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卫生部门和医保经办机构要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对全科医生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定期公布并与医保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挂钩。

六、建立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

(二十四)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具体标准和保障范围由各地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在充分考虑居民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可对不同人群实行不同的服务费标准。各地确定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服务费标准要与医保门诊统筹和付费方式改革相结合。

(二十五)规范全科医生其他诊疗收费。全科医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全科医生可根据签约居民申请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也可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按规定收取一般诊疗费等服务费用。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的门诊费用可按医

保规定支付。逐步调整诊疗服务收费标准,合理体现全科医生技术劳务价值。

(二十六)合理确定全科医生的劳动报酬。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属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工作人员的,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其他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按照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的服务合同和与居民签订的服务协议获得报酬,也可通过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获得报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全科医生等承担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绩效考核要充分考虑全科医生的签约居民数量和构成、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以及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情况等因素。

(二十七)完善鼓励全科医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津补贴政策。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按国家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对在人口稀少、艰苦边远地区独立执业的全科医生,地方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或给予必要补助,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在安排转移支付时要予以适当倾斜。

(二十八)拓宽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地方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特设岗位,招聘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经过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可提前一年申请职称晋升,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到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要将签约居民数量、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全科医生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基层单位全科医生职称晋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放宽外语要求,不对论文作硬性规定。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流动

机制,鼓励全科医生在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流动。专科医生培养基地招收学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有基层执业经验的全科医生。

七、相关保障措施

(二十九)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和相关法规,提高医生执业资格准入条件,明确全科医生的执业范围和权利责任,保障全科医生合法权益。研究制定医生多点执业的管理办法,明确自由执业者的职业发展政策,引导医院医生到基层提供服务,鼓励退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三十)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建设以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为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实践基地的全科医生培养实训网络。政府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教学实践活动给予必要支持;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补助。卫生部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临床培养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全科医学师资标准,依托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建设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重点支持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的培训。

(三十一)合理规划全科医生的培养使用。国家统一规划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每年公布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名单及招生名额,招生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统筹本省(区、市)全科医生需求数量,以县(区)为单位公布全科医生岗位。以医生岗

位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控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卫生部要制定全国医生岗位需求计划,教育部在制定临床医学本科生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时要与医生岗位需求计划做好衔接。

(三十二)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学)会作用。加强相关行业协(学)会能力建设,在行业自律和制订全科医生培养内容、标准、流程及全科医师资格考试等方面充分依托行业协(学)会,发挥其优势和积极作用。

八、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三十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精神,尽快制定本省(区、市)的实施方案。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中医药、法制等部门要尽快组织修订完善现行法规政策,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三十四)认真开展试点推广。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对现行医生培养制度、医生执业方式、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对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鼓励地方先行试点,积极探索。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逐步推广。要强化政策措施的衔接,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全科医生制度稳步实施。

(三十五)做好舆论宣传引导。通过健康教育、舆论宣传等方式培养居民的预防保健观念,引导居民转变传统就医观念和习惯,增强全社会的契约意识,为实施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国务院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上一篇:校长助理工作计划下一篇:如何在工作中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