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2023-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四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范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有关零的运算规律

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都得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进率1000):1吨=1000千克=1000000克;1千克=1000克。

12、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第三位数省略。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要把第

二、三位数省略。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还得0。(注意:0不能做除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a+(b+c)

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或者a×(b+c)=a×b+a×c(注意:除法没有分配律)

6、乘法分配律应用:(a—b)×c=a×c—b×c

7、减法性质:a-b-c=a-(b+c)

8、除法性质:a÷b÷c= a÷c÷b= a÷(b×c)

9、牢记:25×4=100125×8=1000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部分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小数部分有最高数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数位;整数部分有最低数位是个位,没有最高数位。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

1、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5、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整数部分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化简和改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8、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从十分位起,一位一位依次比下去,直到分出大小。

9、小数点移动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一个小数乘以

10、100、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一个小数除以

10、100、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10、复名数、单名数之间的转换

(1)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2)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

11、常用单位转换: 长度单位(进率是10):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进率是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第五单元《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特性:(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7、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底;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8、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9、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10、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用三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

1、小数加减法要注意:(1)小数点对齐,也是把数位对齐。(2)从最低位算起。(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小数加减法的的验算跟整数加减法一样。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统计》

折线统计图不但清楚反映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一端栽,一端不栽:

1.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1. 棵数=间隔数,间隔数=棵数2. 全长=间隔数×间距=(棵数—1)×间距2. 全长=间隔数×间距=棵数×间距3. 棵数=全长÷间距+13. 棵数=全长÷间距

(注意:圆环形它的间隔数等于棵数)

两端都不栽:

1.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2. 全长=间隔数×间距=(棵数+1)×间距3. 棵数=全长÷间距—

12、方阵图形的问题:

(每边数量-1)×边数=最外层数量每边数量×每边数量=整个方阵数

第2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

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

一、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

4轴对称图形的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旋转

1、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

2、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时针旋转1小时是30度)

3、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

对应点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4、单图形旋转90度的画法:

(1)找出原图形的几个关键点(一般是图形的顶点或线段的交点、端点),借助三角板, 作关键点与旋转点所在线段的垂线;

(2)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即原图所找关键点的对称点;

(3)顺次连结所画出的对称点。

平移

1.平移的定义

2.平移的基本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平移图形的画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2)将关键点按所需方向平移所需距离。

(3)按原来图形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并标上相应字母。 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

平移、对称、旋转。

1.:

(1)选好基本图案;

(2)根据所选的基本图案确定旋转点;

(3)确定旋转度数;

(4)依次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

2.

(1)先选好基本图案;

(2)依据基本图案的特点定好对称轴;

(3)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

二、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得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用最大倍数。

3、奇数与偶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是1,3,5,7,9的数。

4、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

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奇数与偶数的运算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7、100以内的质数表: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6

1、6

7、7

1、7

3、7

9、8

3、8

9、97

三、长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1.、长方体

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8个顶点,1

2条棱,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4条长,4条宽,4条高。

2、正方体

有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3、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前后面的面积=长×高;左右面的面积=宽×高;上下面的面积=长×宽

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4、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5、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

6、进率:相邻的的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高化低乘进率,低化高除进率)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时间单位: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7、 总棱长、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a=长b=宽h=高S=面积v=体积

长方体的总棱长=4×(长+宽+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S2(abahbh)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总棱长=12×棱长

正方体的表面积=6×棱长×棱长S6a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Sh

32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分数和分数单位:

2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 的分数单位是。 3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分数。

2. 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被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aa ÷ b=(b≠0) b

3.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4. 带分数:由不为0的整数和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互化的方法:

带分数化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乘于整数部分加分子做分子。

假分数化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

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

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5.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因数数。公因数个数有限

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公倍数有无限个。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为较小数,最小公倍数为较大数。

7. 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临的两个数一定互质。两个连续奇数一定互质。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1,最小公倍数为乘积。

8. 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9. 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约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

10.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11.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

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五、分数的加减法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六、统计

1.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地各种数量的多少,并且方便进行比较。

2. 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种量分别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3. 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4.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5. 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6.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第3篇:六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圆)概念及公式

1叫做圆。 2,叫做圆的半径,用英文字母()表示。

3·用英文字母()表示。

4·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倍,表示为:(英文字母算式)。

5·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其中圆周率=,用英文字母表示为()。

6·已知圆的周长可以求出圆的直径:圆的直径=,字母表示为: d=。

7·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由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 8·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的面积为:S=。

第4篇: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导学案

命题人:邵玉春时间:2010.8.27

1、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1)3,7,11,15,求an.并判定135是不是{an}中的项; (2)a35,a713; (3)前三项为a,2a1,3a.一、重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定义式。

二、预习:学与思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已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 ★ 思考发现:

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表示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填表:

练一练:{an}等差数列,a511,a85,求a10.探究点二: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等差数列是一类特殊的数列,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等差数列的证明问题往往作为一个数列解答题的一部分,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常用的方法如下:

*

(1)定义法:若anan1d(常数)(n2且nN){an}为等差数列;

★ 思考发现:通项公式变变看:an是关于序号n的什么函数。 已知数列{an},an23n,则数列的公差d. 3.等差中项

在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中,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这三个数满足关系式

ab.

*

(2)等差中项法:若

2anan

1an1(n2且nN){an}为等差数列;

探究点一: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1)已知an,a1,n,d中的任意三个量,可求出第四个量;

(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可以求出等差数列{an}中的任一项,也可以判断某一个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项;

(3)若已知{an}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或常函数,则可判断{an}是等差数列.

(2)求an.

2、已知数列{an},满足a12,an1

2anan

2,

(1)数列{

1an

是否为等差数列?说明理由.探究点三: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

求解与等差数列有关的应用性问题,最关键的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适合实际问题的等差数列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等差数列的问题进行求解. 例

3、某公司经销一种数码产品,2001年可获利200万元,从第二年起,由于市场竞争方面的原因,其利润每年比上一年减少20万元,按照这一规律,如果公司不开发新产品,也不调整经营策略,6.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70,公差为-9,则这个数列中绝对值最小的一项为() A.a8B.a9C.a10D.a11 7.若数列{an}满足an1

3an2

3(nN),且a10,则a70.*

从哪一年起,该公司经销这一产品将亏损?

★ 知能提升

一、选择题

1.(2009·辽宁高考){an}为等差数列,且a72a41,a30,则公差d() A.-2B.

1

2C.12

D. 2

2.等差数列{an}中,首项a13,公差d5,如果an2008,则序号n等于() A.400B.401C.402D.40

33.(2009·安徽高考)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则a20等于( A. -1B.1C.3D.7 4.若ab,数列a,xx11,x2,xx23,b和数列a,y1,y2,b都是等差数列,则

y等于()

2y

1A.3B.2C.1D.4

45.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2,a2a313.则a4a5a6()

8.在数列{an}中,a13,对于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在直线xy

0上,

则an.

9.等差数列100,96,92,…的第100项是.

10.在数列{an}中,a12,2an12an1,则a101.

三、解答题

11.已知等差数列{an},amn,anm(mn).求amn.

12.若数列{an

n}的通项公式an10lg2.求证:数列{an}为等差数列.

)

3

第5篇:2.4.1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导学案

白城实验高中 高二数学 必修5编号: 6编制人:张晶审批人: 冯淑君包科领导: 张晶2012年日班级学生姓名评价 数列

§2.4.1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学习目标】

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 2.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 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

难点:利用所给条件求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自主探究】

一、等比数列的定义

思考以下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111

1①1,2,4,8,16,…②1,2,4,8,16,…

③1,20,202,20

3,204,…④5,5,5,5,5,…

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一项与它的一项的等于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

an通常用字母表示(q≠0),即:a

n1=(q≠0)

二、等比中项

1. 等比中项: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称这个

数G称为a与b的________.即G=(a,b同号).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G, b成等比数列。

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请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过程:(累乘法)

2.通项公式的变形:anamqnm。(注:记住变形有时会给解题带来简便) 你能利用通项公式证明出变形公式吗?

§2.4.1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1我们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试着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合作交流】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类似于我们学过的什么类型的函数?其图像什么样? 2. 思考:等比数列的增减是由什么决定的?填写下列空白:

当首项和公比是下面情况时,数列是递增、递减、摆动、常数列中的哪种? ⑴当a10,q >1时, {an}是______数列;⑵当a10,0q1, {an}是______数列;⑶当a10,0q1时, {an}是______数列; ⑷当a10,q >1时,{an}是______数列;⑸当q0时,数列{an}是______数列;⑹当q1时,数列{an}是______数列.【典型例题】

例1:{an}为等比数列,求下列各式的值。

(1)a36,a

13a64a718,an

2,求n.(2)a2a836,a3a715,求通项公式.. (3) a3a2a17,a3a2a18,求an.

例2:已知数列{an}中,lgan3n5 ,试用定义证明数列{an}是等比数列.

§2.4.1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2

白城实验高中高二数学 必修5导学案第二章 数列

及时练兵

1.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a1+a2=3,a2+a3=6,则a7=() A.64B.81C.128D.2

432.一个各项均正的等比数列,其每一项都等于它后面的相邻两项之和,则公比q().

3.在an为等比数列,a112,a224,则a3().A. 36B. 48C. 60D. 72

4. 等比数列的首项为9,末项为1,公比为2833

,这个数列的项数n=().A. 3B. 4C. 5D. 6 5. 已知数列a,a(1-a),a1()a2,

…是等比数列,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1B.a≠0且a≠1C.a≠0D.a≠0或a≠1

6. 某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

A、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B、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C、常数列 1.1.1…D、以上都不是

7.等比数列{an}的公比q<0,且a2=1-a1,a4=4-a3,则a4+a5等于() A.8B.-8C.16D.-16

8. 设aa30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q2,且1a2a3a302,那么

a3a6a9a30的值是() A210

B220

C216

D215

9.在等比数列{an}中,a1+a2=1,a3+a4=9,那么a4+a5=()

A.27B.27或-27C.81D.81或-81

10. (11辽宁)若等比数列{an}满足anan+1=16n,则公比为()A.2B.4C.8D.16

11.(09·四川)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不为零,首项a1=1,a2是a1和a5的等比中项,则

数列{an}的前10项之和是()

A.90B.100C.145D.190

§2.4.1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312.在等比数列{an}中,2a4a6a5,则公比q=

13.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若a4,a5,a6三项之积为27,则log3a1+log3a2+

log3a8+log3a9=________.

14.(11广东)已知{an}是等比数列,a2

=2,a4

-a3

=4,则此数列的公比q=______

111

15.(11浙江)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aR),且a1,a2,a4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6.已知数列{a的前n项和为SS1

n}n,且n3

(an1),

(1)求a1,a2;(2) 证明{an}是等比数列。

§2.4.1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4

第6篇:小学数学三四年级公式总结

1.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2. 1年=12个月

1年=4个季度

1月大约有30天

1星期=7天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钟表上分针走一大格=5分钟

分针走一小格=1分钟

分针走一圈=一小时

钟表上秒针走一大格=5秒钟

秒针走一小格=1秒钟

秒针走一圈=1分钟

时针走一大格=1小时

时针走一圈=12小时

3.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宽=周长÷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5. 一半也可以用2分之1表示

同分母分数作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同分子分数作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三分之一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一份为三分之一. 分子与分母相同时=1

同分母加减法就是 把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或者相减

6. 一共用加法 或者乘法 还剩用减法 比谁多用减法 比谁少用减法

平均分用除法

7.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8. 路程=时间×速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9. 总数÷每份数=每份是多少

每份是多少×每份数=总数 1.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长方形面积÷宽

宽=长方形面积÷长 3.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上一篇:保证书出轨下一篇:组织部人才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