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防教育工作方案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国防教育工作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小学国防教育工作方案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案构建

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小学教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生命安全意识、相关的知识储备,以及逃生和避險的身心素质和技能,导致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小学生不能及时作出最正确、有效的判断与应对,从而使其生命受到一定的威胁。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问题、目标、原则、策略四方面,对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体育产生的本来目的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得到了广大学者的一致认同,但由于开设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案,非常不利于其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因此,构建高效的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就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教学制度

与国外体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现状相比,我国明显缺乏健全、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无法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从而导致我国小学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高效实施缺乏一定的保障,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1.2 缺乏科学的教学材料

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广大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体系和模式等方面,但也仅限于理论层面,对于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途径的探寻、教学内容的拓展等方面,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与不足,导致生命安全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材料,直接限制了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

1.3 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

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思想和理念,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也从体质教育转变为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增添了难度和挑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明显不足以支撑其高效教学课堂的开展,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2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其教学目标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通过对目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体育教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梳理,并与学校领导达成了共识,普遍认为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损伤,有效规避体育运动中的风险,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全面实现新课改中“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

3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原则

3.1 创新性原则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创新性原则,指的就是教师在现有的思维模式下,提出有别于常规思路的独到见解,并以此为导向,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并取得有益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课程目标进行创新,使其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持续性等特点,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优良品质,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通过反思、批判与实践运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训练学生的逃生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第二,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对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进行培养,主要包括增设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全新课程体系等。

3.2 连续性原则

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连续性原则,主要是通过连续性的课程内容以及连贯性的课程设置,建立系统性的课程体系。首先教师需要将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性融入体育课程中,便于学生进行检索和应用,并设置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由易到难逐渐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其次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等,为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教育设置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最后教师需要全面考虑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顺序性,并按照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和安排,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开展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让学生能够在面临多项灾害和危险时,对所学的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进行融合运用,更有效的保证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

3.3 区域性原则

小学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区域性原则,指的就是教师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以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满足小学生生命安全的基本需求。如东北寒冷地区容易发生冰雪危害,生命安全教育应该以防范雪灾为主要内容;临海地区容易受到台风、海啸的危害,应该以防台风、避海啸训练为主;山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害,应该以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讲解和训练。

4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4.1 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其自身的教学思想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明确“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技能,融入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使其更具实际意义。如此既能够满足学校教育的发展需求、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又能够在无形之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4.2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体育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还具有明显的生命性等特点,因此,生命安全既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前提,也是小学体育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就目前的小学体育课程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制,没有明确的生命安全教育责任担当,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建立包括医疗管理、心理咨询、体育教育、安全保卫等多个部分的系统化防范联动机制,通过明确分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小学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4.3 设置全新的内容和目标

体育课程作为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平台,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需要教师及时更新其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其更符合当下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被动的保护教育改成主动的安全教育机制,既能够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安全知识与技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强化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此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遵循创新性、连续性、区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适宜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水平,保障小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本论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途径的研究)编号:FJJKXB20-578,课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益海实验小学)

作者:庄汝芬

第2篇: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安全教育方案初探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观提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方位共同发展的教学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愈来愈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该阶段学生活泼好动性强,加之体育课程以户外场地为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实现小学体育课程的顺利展开,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以下通过分析小学体育课堂存在问题,对教师如何优化课程设计,减少安全隐患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教学环节顺利展开的首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一大威胁。然而从体育教学特点来看,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锻炼活动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基于安全事故隐患潜藏在这一些列活动之中,教师应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独特的认知特点,加强体育安全教育知识的讲解与传播,逐步培养学生安全体育意识,使其具备基本的安全技能,在遇到伤害事件发生时能够将危害降到最低化。

1.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安全教育学习兴趣

教学形式的优化与创新是新课改对基础教育提出的一大要求,也是适应学生发展规律,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前提。在小学体育与健康的安全教育课程中,由于该阶段学生生活体验与经历不足,在课堂安全方面并没有形成很强的意识,甚至出于好奇与贪玩的天性,在户外课堂中故意去接触一些容易发生伤害事件的体育器材,或是做出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动作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体育课堂的安全问题是威胁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因素,教师在展开安全教育时,应想办法首先转变学生的认知态度,改变其对安全教育抱有的无所谓心态。通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体育课堂中伤害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以此引发学生一定的防卫意识,对体育安全教育加强重视。另外,就如何有效向学生传递安全教育知识、并使其巩固落实这一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适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运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将安全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此既活跃课堂氛围,又能使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安全教育教学效率。

2.尊重学生主体,加强学生安全行为规范

新课程标准要求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做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安全教育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才能达到对其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的教学目的。然而在以往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举例子、讲道理等方式来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进,同时只听的学习策略使得其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较低,体育安全能力较差。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一些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互动环节,一方面使其通过场景、动作模拟来体验体育户外运用中伤害事件的发生,从而形成一定的自我防卫意识,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调动其主观积极性,提高安全知识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问题,“你在体育课堂中有出现过摔跤、受伤等经历吗?”。让学生起来回答自己的经历,教师在学生的答案中找到切入相关安全知识的衔接点,使其根据真实情况去感知体育安全教育,增强学习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安全小知识竞答PK”的课堂互动,在多媒体上展示体育课中常出现的小事故,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回答出避免措施,并总结安全防范技巧,既能够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又能使其快速、高效记忆体育健康安全知识点,结合具体情景进行策略分析。

3.制定安全准则,保证体育安全课堂纪律

安全准则是体育课程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学生课堂安全纪律的参考标准。在安全教育教学中,为加强学生对体育伤害事件严重性的重视,并有效培养其一定的安全意识与防范技能,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体育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相关的课堂细则标准。比如,“不允许擅自离开队伍攀爬体育器材、不允许同伴间相互打闹、不允许故意损坏公共体育设施……”。以此来间接避免学生在无意间陷入到体育课堂的安全隐患之中,造成体育伤害事件。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朋友的身份告诉他们体育课堂中安全隐患的存在,并提出警示。由于教师与学生角度不同,所以常常容易忽视一些潜在问题,因此,在制定体育课堂安全准则时,应秉持民主化原则,多多参考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在体育课堂中喜欢的活动与场地、器材,以此制定出针对性地安全准则建议,保证其人身安全。

保证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人身安全是学校与教师的基本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将安全教育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向其宣传,逐步使其建立起一定的安全意识。总之,“安全无小事”,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重要发展可塑期,优化安全教育教学措施,提升学生的体育安全技能。

参考文献

[1]张育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安全教育与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40(20):18-20

[2]閆慧玲.体育课上的安全教育[C].“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2018

作者:韦昭叔

第3篇:谈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方案

摘 要: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主要强调学生的家国情怀、个人修养、社会关爱等。文章论述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案,即以核心素養为前提,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德育教育

古语有云:“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可见,高尚的品德一直被学者和儒文雅士崇尚和重视,德育教育也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展开论述,提出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以供教学参考。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频繁出现在教育行业,引起了教育界高度重视。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也是一种必要的共同素养,它也是知识、文化、技能的综合体现,即包含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包含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素养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具有发展性和连续性。

在学生接受相应阶段的学科教育时,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以及能力,这就是核心素养,这种素养既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重点在于关注学生在接受培养中的体悟。核心素养强调主体性,强调有效的自我管理和学习,发现和认识自身价值,挖掘自身潜能。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参与度,使人能够处理好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以现代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依据,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信息的推广和传播日渐加快,群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能力也不断提高。网络言论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但是一些不良信息也会夹杂其中。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小学生势必会受到影响,如今小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也逐渐增多,通过手机、电脑等可以随意浏览各种网页,关注各方面的信息和新闻,因此,小学生极有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小学生本身正处在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并不成熟,判断力较弱,阅历浅薄,这时如果缺乏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生活造成影响,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当中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下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案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在实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在引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融入德育教育。例如语文课堂中,在学生学习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详细、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理解并掌握古代人文领域中所蕴含的优秀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人文理念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深厚的人文情怀。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关于思想教育的素材很少,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教育因素,将德育融入知识分析当中。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课《比一比》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数学插图的含义进行理解,通过对比轮椅上的大哥哥和站着的小妹妹,得出结论:大哥哥的身高比小妹妹的高,再引申到德育教育方面。又例如在《有趣的拼搭》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以及球体进行拼搭,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个拼搭作品,最后进行评选,选择出拼搭效果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同时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教学当中,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是很关键的,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以提高学生互助的精神品格。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先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再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升,思想得以升华,收获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以校园活动促进德育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创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也能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参加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时,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各种活动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学校要多开展不同规模的课外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合唱比赛、体操比赛、运动会等,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良好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另外,学校也要多关注学生自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锻炼自身,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三)以社会实践互动促进德育教育

在现今的小学生教育中,社会实践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其身心发展有一定益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例如社区实践、家庭活动等,教师要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开阔视野,同时也要关心不同环境、地域的问题,认识本国国情,增强学生对于祖国的认同感,教育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家国意识和主权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尊重中华文明和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粹。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可以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或者弘扬中华文化作为实践主题,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

(四)重视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教育当中缺一不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就是一个整体。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依然不可忽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学校和家庭属于一对教育者。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两者联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平等交流,尊重每一位家长,多和家长讨论教育问题,多征询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如果发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和家长反馈,对于学生身上的优点,要多向学生提出表扬,并将好的结果反馈给家长,如果学生身上出现了不好的行为,要提出来引起家长重视。教师要提醒家长多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了解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处理问题的方式,大范围宣传学校的教育,让家长积极主动配合教师进行教育,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监督,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因此,学校要结合小学生的自身情况,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并配合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同时也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多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01).

[2]李广宜.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小学生德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8(10).

[3]高继生.核心素养与中小学德育建设的对接[J].教书育人,2017(26).

作者:郭流威

第4篇:复兴小学国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复兴小学2011至2015国防教育实施方案

复兴小学小学国防教育方案是根据 “中小学国防教育纲要”的要求制定的,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向青少年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阴谋和武装侵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措施。

一、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二、教育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党校德育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党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三、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小学1-3年级

国防知识

1、建立家乡、祖国、首都的概念,认识国旗、国徽、党旗、军旗,了解其图案的意义;

2、了解“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的来历,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3、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会讲一些战斗英雄故事。军事技能

4、结合体育课学习跑、跳、走等技能,锻炼好身体,准备保卫祖国;

5、认识一般的枪、炮、飞机军舰等兵器;

6、会做简单的军事游戏。

国防观念

7、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尊敬国旗、国徽、党旗、军旗;

8、热爱、尊敬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历史上的少年英雄学习,热爱集体,艰苦朴素,关心他人。

(二)小学4-6年级

国防知识

1、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斗争史,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实践活动及历史上一些少年英雄的事迹;

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功绩,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了解祖国的疆域及周边国家。

军事技能

1、进行队列训练,培养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风;

2、了解常用兵器、弹药常识,结合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学习救护知识;

3、初步体验站岗、集合、执勤等军事生活。

国防观念

1、了解历史上一些国家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史,增强保家卫家的责任感;

2、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理解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的道理;培养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学习革命先烈、少年英雄有英勇斗争事迹,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组织实施

1、加强对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有计划地培训各学科教师,组织他们学习国防教育理论,增强国防观念,提高搞好国防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专管此项工作,指导具体的实施。

2、校长亲自抓这项工作,组织年级级、教学组、少先队共同承担贯彻本纲要的具体任务,并要争取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形成互相配合的教育网络。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和要求,把握教育要点,教学中做到国防教育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采用形象直观、自然

渗透、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不断提高教育效果;班主任应根据学校计划组织安排好课外国防教育活动。

4、在体育课中有机结合国防教育、体育教师要了解解放军队列条令的内容;掌握队列训练的教学要求及方法,按条令要求组织相关活动。

5、积极与镇武装部门联系,在他们的配合下,利用节假日,以举办军事夏令营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军事化生活,学习军事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作风,也可开展小警察、小消防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机智勇敢的品德。

五、学校国防教育常规

1、升降国旗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按照国家教委《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中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升降国旗。国旗应符合标准,旗手和护旗员要经过训练并按规定着装,升旗的师生要列队肃立,升旗时要面向国旗敬礼,唱(奏)国歌。

2、庆祝重大节日

认真组织“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庆祝活动,并通过墙报、广播、队会、班会、庆祝会、社会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教育。

3、拥军优属

支持与当地驻军开展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拥军优属工作,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军队,保护军事设施。

4、队列训练

结合体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升旗仪式及全校性活动对队列应有一定要求。

第5篇:城内小学2014年国防教育工作方案

城内小学国防教育实施方案是根据 “中小学国防教育纲要”的要求制定的,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向青少年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阴谋和武装侵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来“建设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总书记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防教育实施办法》的精神,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中小学国防教育读本》,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二、国防教育对象 全体教师和学生。

三、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四、教育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五、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小学1-3年级

国防知识

1、建立家乡、祖国、首都的概念,认识国旗、国徽、党旗、军旗,了解其图案的意义;

2、了解“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的来历,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3、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会讲一些战斗英雄故事。 军事技能

4、结合体育课学习跑、跳、走等技能,锻炼好身体,准备保卫祖国;

5、认识一般的枪、炮、飞机军舰等兵器;

6、会做简单的军事游戏。

国防观念

7、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尊敬国旗、国徽、党旗、军旗;

8、热爱、尊敬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历史上的少年英雄学习,热爱集体,艰苦朴素,关心他人。

(二)小学4-6年级

国防知识

1、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斗争史,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实践活动及历史上一些少年英雄的事迹;

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功绩,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了解祖国的疆域及周边国家。

军事技能

1、进行队列训练(结合体育课的队形训练),培养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风;

2、了解常用兵器、弹药常识,结合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学习救护知识;

3、初步体验站岗、集合、出操等类似的军事活动。

国防观念

1、了解历史上一些国家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史,增强保家卫家的责任感;

2、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理解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的道理;培养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学习革命先烈、少年英雄有英勇斗争事迹,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六、组织实施

1、学校要加强对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有计划地培训各学科教师,组织他们学习国防教育理论,增强国防观念,提高搞好国防教育工作的自觉性,要确定专人分管此项工作,检查指导实施。

2、要有一位校领导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并组织少先队、各年级组、各中队共同承担贯彻本纲要的具体任务,并要争取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形成互相配合的教育网络。

3、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和要求,把握教育要点,教学中做到国防教育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采用形象直观、自然渗透、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不断提高教育效果;班主任应根据学校计划组织安排好国防教育活动。

4、学校应在体育课中有机结合国防教育、体育教师要了解解放军队列条令的内容;掌握队列训练的教学要求及方法,按条令要求组织相关活动。

七、具体工作

1、营造国防教育氛围

(1)组织师生学习《国防教育》读本,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加强和接受国防教育的认识和自觉性。把国防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2)抓好国防教育环境布置,让国防教育气氛浓浓地充满学校、班级。 2.上好国防知识课,让国防教育进入教材,进入课堂。改进国防知识问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3.发展和完善国防教育阵地和载体,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增强教育实效。

(1)聘请驻地官兵(本地派出所)到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军事训练。

(2)组织好“学军、爱军、”活动,要求达到经常化、制度化、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磨炼,提高实践活动。 4.加强国防教育队伍建设。

经常组织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国防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经验。 5.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要求实效,重培养,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6.拓宽国防教育渠道

充分发掘校外国防教育力量,聘请好解放军辅导员,定期协商、探讨,共同教育学生。

7.加大国防教育教科研工作。把国防教育列入学校重要教科研范畴,根据需要和薄弱环节,组织力量,立项研究,以科研促进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教育效益和质量。

8.组织好本校的国防教育知识竞赛。

八、学校国防教育常规

1、升降国旗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按照国家教委《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中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升降国旗。国旗应符合标准,旗手和护旗员要经过训练并按规定着装,升旗的师生要列队肃立,升旗时要面向国旗敬礼,唱(奏)国歌。

2、庆祝重大节日

认真组织“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庆祝活动,并通过墙报、广播、队会、班会、庆祝会、文娱、社会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教育。

3、祭扫革命烈士、民族英雄陵墓

选择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革命烈士(如武鸣狮山公园的烈士纪念碑)、在清明节或是烈士诞辰、逝世纪念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祭扫活动,扫墓前要介绍生平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

5、队列训练

结合体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升旗仪式及全校性活动对队列应有一定要求。

第6篇:小学书法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为指导,以区教体局《区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为依据,加强学生的写字教学任务和工作。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

二、工作目标

1、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指导学生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三、具体要求

一年级:

认识田字格,练习用铅笔写字,执笔法及坐姿正确,掌握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照笔顺规则书写,同时选择规范的范本,进行描红练习,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年级:

继续用铅笔写字。保持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坐姿,掌握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常见字的写法,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注意间架结构,行款格式整齐规范,平时以描红为主,临摹练习为辅,在反复的模仿中加深印象,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美观地写出汉字,培养练字兴趣和毅力。

三年级:

练习用钢笔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并练习用毛笔写字,要求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学会运用毛笔练习基本笔画,书写简单的独体字,常用偏旁和含有这些偏旁的合体字,点画要描得圆满、规范,一笔到位,字要描写得端正,整洁,懂得笔、墨、纸、砚的使用保管知识,了解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知道写好毛笔字的意义,激发写字兴趣。

四年级:

能比较熟练地使用钢笔,保持正确的书写,掌握各种笔画和的写法,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懂得钢笔的使用技巧和保管知识,掌握毛笔的执笔、动笔方法,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掌握常见字的书写要领,继续激发练字兴趣和毅力。

五年级:

继续练习用田字格或方格进行钢笔书写,掌握基本写法,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习用横条格书写毛笔字,力求字体端正,分布匀称,字距适当,有一定的速度,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开始用临贴,学会读贴,临贴,做到“眼中有格,心中有字”,把握笔画的形态特征,字形结构特点,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力求形神兼备,掌握各种基本笔画的动笔方法,提高毛笔的动笔技巧,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六年级:

能比较熟练地写钢笔字,掌握各种字形书写方法,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匀称,会用横条格书写,写得端正匀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良好书写习惯,继续学习用毛笔临贴,力求动笔正确,结构合理,写得与范字形神相似,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工作措施

1.建立学校写字教学领导小组。林冠强校长担任学校写字教学领导小组组长。教学研究指导中心主任薛志进为副组长张莎莎、张春晓、杨淑玲为成员。

2.大力宣传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语文组成员会上,组长要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写字指导纲要》,领会文件精神实质及相关要求,提高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重视和推进写字教学。学校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对师生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写字教学的氛围。

3.加强写字教师队伍建设。各位写字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写字水平,各教研组开展好写字教学的教研活动,提高老师的写字教学水平。

4.开设写字课程。将写字课列入校本课程体系,一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一至二年级学习写铅笔字,三至六年级学习写钢笔、毛笔字。

5.加强课外练习。提倡每天学生放学后加强练习,铅笔字、钢笔字30-50个字,毛笔字10个字为宜,写字教师要积极引导。同时鼓励有书法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参加社会办学力量主办的书法兴趣班,以获得更多的训练机会。

6.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各位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讲书法家的故事,欣赏佳作等,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各班要在黑板报上开辟《写字园地》,定期展示学生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每学期各班举行一次 “优秀作业展”,每学年学校举行一次铅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竞赛活动,同时,组织书法特长生参加各类书法作品比赛活动,增强学生对学习书法的成功感;学校要营造浓郁的翰墨飘香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内,利用黑板报、橱窗、校报等,介绍书法常识,将历代名家、名贴及其特点作介绍,展览学生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感受到书法的魅力,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充分发挥书法启智、育人的作用。

7. 低年级要开展“远离橡皮”的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再提笔写字,提笔就要写好、写对的习惯。

8.强化学生的“双姿”训练。写字教师认真抓学生写字姿势、执笔姿势的强化训练,真正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和“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其他任课老师也要注重学生“双姿”的训练和培养,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良的写字姿势和错误的执笔姿势,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书写、学习习惯。教导处适时对学生的“双姿”进行检查。

9.强调临帖练习。每位学生要备有字帖,学生在练写中要先认真读帖,写后对照范字进行检查,纠正不足之处。要严格训练学生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即仔细观察字帖上的

笔画、字形;“心到”即心中对用笔特征、字形结构和它们在格子中的位置有数;“手到”即下笔临写要把眼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

10.做好写字教学的各类考评、归档工作。各班要认真做好学生写字成绩的测评考核工作,考核要将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以基本技能为主,以评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考核成绩按等级制“优秀、良好、中等、一般”评定。对参加各级书法竞赛入选、获奖的学生登记在册,做好学校写字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五、评价方案:

评价起着对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诸方面发展变化的评估作用。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档案袋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发言、作业,问卷调查及活动记录本进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学分评价,一共分为四个等级:优(10分)、良(8分以上)及格(6分以上)、不及格(6分以下),不用百分制,不对学生书法成绩排队。

第7篇: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韦集寄宿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改进和规范学校健康教育,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促进学生康成长,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把增强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基本目标和原则

1、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的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关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定基础。

2、学校健康教育要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知识传授和技能传授并重原则;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形成相统一的原则;总体要求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不断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意识的形成、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建立。

三、具体目标和基本内容

1、具体目标 (1)了解中国居于膳食指南和常见食物的选购知识。 (2)进一步了解预防传染病基本知识。

(3)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掌握缓解压力等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

(4)进一步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食物选购基本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2)疾病预防: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带的危害;无偿献血知识。

(3)心理健康:合理宣泄与倾诉的适宜途径,客观看待事物;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方法;缓解压力的基本方法;正确应对失败和挫折;考试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措施。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现象;青春期保健知识。

(5)安全应急与避险:网络交友的危险性。

四、实施途径

1、通过班会、晨会、专题讲座、墙报、校内广播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利用体育与主题队会、主题班会,有针对性的渗透健康教育内容,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2、健康教育的师资以体育教师、班主任教师为基础,并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把健康教育的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以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

3、学校在技术装备方面积极提供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辅助资料、图片。

4、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把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教育效应。

5、学校各部门、各年级组积极配合,将健康教育教学、健康环境创设、健康服务有机结合,为学生成长践行健康行为提供支持,以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五、主要工作及要求:

1、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地方课程为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每两周上一节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评价,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2、学校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学习专栏,专栏内容更新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并利用校 园广播、黑板报等多种渠道结合“宣传教育日”和“宣传教育周”开展宣传活动,每学年不少于四次。

3、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建立心理咨询室,并聘请相关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深入学校进行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开展心理咨询,实施早期干预策略,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恐惧、自虐、恼怒和上网成瘾等异常心理行为,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校控烟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积极开展师生禁烟、控烟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创建无烟学校,创建率达到100%。

5、学校除害灭病工作。每年要集中开展两次以上大规模的卫生整治和“消杀”行动,将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虫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和虫媒疾病的传播。

6、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每学年进行两次视力测试,开展一次“防近宣传周”活动,改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确保学校教学用房的采光、学生课桌椅等符合卫生标准。同时加强学校 肠道蠕虫、龋齿、贫血、沙眼、碘缺乏症等其它常见病的监测与治疗。

7、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利用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校内媒体等多种有效形式和方法,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进一步加强学生晨检,做好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严格执行学校疾病信息报告制度。要切实落实学校传染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措施。学校发生群体性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以及麻疹、腮腺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时,立即向本辖区卫生防疫部门和县教育局报告,不隐瞒、缓报、漏报。

8、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工作。要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按时做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和数据上报工作,每年12月31日前要将数据上报到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

9、、学生健康监测工作。积极配合辖区所属卫生医疗单位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并建立学生健康卡等档案。

10、厕所改造。大力推行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并严格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设立蹲位,建设生态校园。

六、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有专人具体分管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

2、明确目标,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学校健康教育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将工作落实到位。

3、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健康教育。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各中小学要强化学校卫生综合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建立学校突发卫生事件联络员队伍,对联络员要组织培训学习。

4、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工作档案。投入足额资金,配齐相应教材教具和设施设备,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同时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要将学校健康教育的各项资料及时记录、收集、归档。

5、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督查。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学校每学年要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一次自查,

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集寄宿小学 2014年2月

第8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成立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各班班主任

三、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一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四、工作重点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学会沟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培养学校、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五、工作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建立以班主任、思政教师为主体,以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重点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手册》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理论知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

4、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5、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至少一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

6、每学期组织实施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7、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焦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误解等课题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教案。

8、追踪调查在校学生中接受过咨询学生,看其在心里、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第9篇:小学教育信息宣传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局的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为指导,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建设一支事业心强素质高的信息宣传队伍,完善奖惩激励制度,全方位地宣传学校,开创学校信息宣传工作的新局面,努力提升学校知名度,推动学校教育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二、组织机构

组 长:王静

副组长:张杰峰

成 员:张俊玲 陈红艳 赵庆增

三、宣传报道重点

1、德育首位原则,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典型经验。

2、教育教学改革。如教案改革、师生评价制度、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

3、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结合能力培养、教科研能力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4、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及教书育人先进典型推广。

5、动态新闻及热点新闻。如重大节庆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两史一情教育、素质教育展示活动、文体活动等。

四、工作要求

1、要求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均需原创,不得抄袭。投稿之前要字斟句酌,做到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学生作品必须由指导教师修订改正后方可投稿。各校应鼓励教师多写,用心创造精品信息。

2、为了提高稿件质量,各校上传材料均应由校长审核同意,再按规范操作,上传至教育网相关位置,无通讯员署名的稿件,原则上不予采用。

3、稿件益精不益多,每周不少于1篇。各校要以通讯员为龙头,号召学生、班主任、科任教师、校长参与到信息队伍中来。

4、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善于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组织开展宣传教育。要做到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宣传信息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奖励方法

为了促进通讯员和全体教师的投稿积极性,鼓励教师勤钻研、乐耕笔,我校专门设立信息奖励制度,稿费标准:在校级以上发表的信息每篇奖励30元(同一篇信息在不同网站发表不重复计篇数)。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下一篇:既有线演练防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