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治同行征文

2022-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与法治同行征文

改革开放与法治同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法治建设刚刚起步,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法律制度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迫切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立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法治工作的新征程。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向前。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1979年被赋予地方立法权后,也掀起一股地方立法的高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中,“有法可依”是绕不开的话题。

提起这段时期的立法工作,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民商法学教授赵万一感触颇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天翻地覆,民主法治建设也日新月异,很多故事记忆犹新。”

解放思想激发干事热情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赵万一考入了山东大学。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说非常封闭,当时我们国家处于高度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由国家通过计划来安排,生产主体没有自主权。从消费层面来说,也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经济发展失去了该有的活力。”赵万一回忆,那时去饭店吃饭都必须得有粮票,使用粮票就是通过计划把生产和消费连接起来,但实际上社会经济活动非常复杂,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差异化也比较大,“这样的经济模式注定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是手段,是为了服务经济建设,前提是解放思想。如果没有解放思想,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肯定不会取得现在的成就。”赵万一说,他刚到济南读大学时,城市居民一周只休息一天,很多居民在星期天只吃两顿饭,就是为了节约口粮。当时,一个成年人每个月只能分配到30斤粮食,加之北方蔬菜匮乏,粮食根本不够吃。因此,为了节省粮食,在休息日就少吃一顿。

彼时,赵万一在学校吃10人一桌的集体餐,但是只有一盆菜。为了降低成本,学校常常买来很老的茄子做菜。“老茄子,吃起来可是相当麻嘴!”赵万一说,这个味道至今还记得,可当时只有这一个菜,麻嘴也得吃。

“那时北方的冬天就只有三种菜,白菜、萝卜、土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会看到农民进城售卖其它品种的蔬菜,社会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整个社会的变化首先从解放思想开始。“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了。”赵万一说,那时我们宿舍里有两位同学有收音机,下课后,大家常常在宿舍里围坐在收音机前,听英文广播,听港台歌曲,“这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思想的解放,让大家学习知识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上世纪80年代,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教育水平和群众的知识水平,开办了电大夜大以及各种培训机构。“当时全民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高的,白天去劳动,晚上去读书,北方冬天的晚上是非常冷的,但也抵不住年轻人蹬着自行车去上夜课的热情。”赵万一说。

“解放思想,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并真真正正转化成了行动,每一个人都想要用自己的行动来为国家作贡献,思想觉悟得到了彻底改变。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整个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万一说。

立法,向全世界“取经”

伴随改革开放同时进行的,就是民主法治建设。

“改革开放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对吸引外资的相关方面作了法律规定,这是当时最重要的三部与外资合作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期,制定了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修改了婚姻家庭法等。1986年,我国出台了《民法通则》。很多法律伴随着改革开放基本完成。”赵万一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完善这些法律,立法工作者们翻译了国外各类法律制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改革开放之前,老百姓对国外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了解不多。改革开放的大门一打开,国外的东西涌入国内,当时翻译了大量的国外小说,也包括国外的法律制度。我们参与立法的时候,包括制定《民法通则》,就翻译了很多国外的法律书籍,了解他们的经验,对国外的立法经验和制度进行吸收和借鉴,这种做法对我们国家的立法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赵万一说,“上世纪整个80年代,是我们国家对西方的法律制度、法律精神、法律文化进行全面吸收、借鉴和转化的一个阶段。這得益于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

在上世纪80年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积极开展立法工作。

1980年4月29日,四川省重庆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我市第一个法规性决议《重庆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收费试行办法》。

1986年7月,《重庆市城镇房地产纠纷仲裁条例(草案)》经四川省重庆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并提请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这是我市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

1987年,在没有上位法指导的情况下,四川省重庆市十届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我国第一部支持“民告官”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市行政诉讼暂行规定》,并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依法批准而正式颁布施行。

同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强监督工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1988年6月初,四川省重庆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郭均禄等17名代表就蔬菜基地建设费的征、管、用问题,向市政府提出质询案。这是我市民主法治建设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大质询案。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更有力的法治保障。1989年4月4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随着该法于1990年10月1日的施行,中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得以正式确立。行政诉讼法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办事,行政行为必须有事实依据、有法律根据和符合法定程序。政府首次表明向人民负责、向法律负责,“民可告官”的民主时代开启。

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同行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当时,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从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市场经济被确立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形式。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也相應出台了一些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市场成为社会主导,国家很多法律制度都要围绕市场经济展开。

“市场怎么进行调节呢?优胜劣汰。”赵万一说,市场强调利益导向,那么,在利益驱使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如何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呢?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

市场经济发展必须通过法律制度对它进行引导、进行规范,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完善起来。

“如果不以法律进行规范,市场经济就易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的同时,激发更多的欲望,市场主体若过分追求利益,则会走向极端甚至犯罪。而法律制度的出台,正是对这些欲望划出重要的边界线!”赵万一说。比如,1988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了“执行难”,人民法院自此踏上了攻坚“执行难”的征程。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公司法、证券法等,都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诞生的法律制度,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立法工作也越来越科学合理。1991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1991年10月-1993年3月)》出台,这是报经中央同意的第一个立法规划。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更加聚焦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民法体系的完善,也是为了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民法是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的‘钱袋子’,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赵万一说。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之初,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也进行大胆探索,立法越来越精细,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2001年2月28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与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委托该所起草《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开创了中国律师参与地方立法的先河。2002年8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还举行了《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举行,这也是西部地区的首次立法听证会。2002年12月10日,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还审查批准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锰矿资源管理条例》,这是我市首部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

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之下,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从1978年至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国家经济社会持续良好发展,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就像飞机的两只翼,只有平衡发展,才能飞出最快的中国速度!”赵万一说。

作者:陈越

第2篇:法治征文法治与我同行

法治与我同行

法律,缩小范围说就是规距,遵守规距,就是遵守法律,破坏规距,就是违背法律。

有这样一个新闻: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路边玩耍,突然跑过来一个妇女,什么话也没说就把小男孩的眼睛珠子挖了,可怜的小男孩连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就失去了光明,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将怎么活,我不曾知道,但我知道法律会处理这种件事的,那个妇女有可能是疯子也有可能刚刚被伤害而情绪不稳定,但有点是可以肯定的,她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一辈子在牢房里度过。这则新闻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前,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认为做的对还是错,之后再去做这件事。

社会上有的地方是黑暗的,所以要用法律这盏灯来照亮黑暗,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下面这则新闻是让人万分痛惜的。

原本一个很美好的家庭,随着丈夫不幸车祸,公婆双双而亡而变得残缺黑暗。妻子独自扶养一个刚满3岁的儿子,把自己的痛苦愤怒都发泄到可怜的小孩身上。小孩每天吃不好,穿不暖,但他从不抱怨,一直乖乖听妈妈的话。一天孩子的外婆来看望孩子,想多买点好的吃的给他吃,小男孩由于不小心做错了事,而被妈妈毒打,最后惨死在家中,正好小男孩的外婆走了进来,看到这场面立即吓得昏了过去。无奈,当外婆醒来的时候简直不相信是自己的亲女儿活活打死了自己的亲外孙子,她为了孩子,将女儿告上了法庭,谁知,在法庭上,这女人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一直沉默,她丝毫没有表现出后悔的样子,也没有痛哭,但等待她的却是无期徒刑。看,这就是法律!公正无私的法律!

父母对子女的扶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扶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法律还包括遵守交通规则,现在的每条马路上,都会有红绿灯和各种各样的路牌,像在以前,可都是没有的,可见政府对我们每个人的安全是非常注重的。

下面这起交通事故是前不久才发生的:

一辆仅限8人的面包车却因为司机贪婪而塞满了50多个人,要想到,这么小的一辆面包车,里面却装满应装人数的6倍多,我想,那些乘坐这辆面包车的人,心里有没有一丝的胆战和心惊,终于我们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全车乘客包括司机遭了难,几分钟前还是几十个鲜活的生命,可几分钟后就都没有了,只剩下一滩鲜血和死尸……正是他们没有遵守交通法律,才导致了一惨案的发生。

经过这几则新闻,我想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就是我们的好伙伴,在我们遇到了复杂的问题时它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当我们误入歧途时,它提醒我们为我们指明方向;当我们和父母发生不愉快时,它引导我们怎样去和父母沟通……所以,我们要遵守它,不能违背它,一辈子做它忠诚的好伙伴。

第3篇:法治故事征文法治与我同行

法治与我同行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们青少年现在都会对电视感兴趣,而在电视上就有一个节目就是说法律,并且也为我们播放了一幕幕残忍、血腥的场面,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后和父亲、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最终打残了女孩的胳膊,继母因此而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继母不懂法,因此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产生,通过这件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中学生应该学法、守法,更加要传法的义务,让我们周围的人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自己;用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自己,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家也为保护我们青少年而制定了多条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为维护我们青少年的权利和利益而制定的,但是有的同学却偏不遵守法律的规定,漠视法律,胡作非为。如在校抄作业、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这不仅是违犯了法律,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样做会导致某些同学成绩下降,法律意识淡薄,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社会的一个污点,也可能会因此赔上了你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积极遵守法律的规定,支持党的决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也会活得更加精彩。

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产生,所以让我们与法制同时,让法制与我们同行,一直伴随我们成长。

第4篇:法治与我同行征文

“法治,与我同行”征文

生活中的法治

太和县倪邱中心学校 七(6)班 陈梓萌

辅导教师 张素莲

生活中的法治

那天——我由于口渴急急忙忙的跑上了一家超市,准备买一瓶水降降温,顺便买一个牙膏,因为家里的那只已经差不多用完了。

水倒是好买,可是牙膏却碰上了难题,要么价格过高,要么肚量太少,被逼无奈我只好左右徘徊一点一步的仔细查找。

忙了一阵子以后,我总算找到了合适的牙膏,正准备离去之时,不经意间我看到超市玻璃外面好多人在顺着一个方向争先恐后的奔跑,于是我走到玻璃面前一看——天!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目光朝向一个方向不知道在看什么。

纳闷之中,我的脑海里迅即闪现了一行文字:出了什么事?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立刻以第一速度节了帐,然后跑向那个人群,但由于人太多我费了好大劲才挤到了中央,只见一个戴眼镜的妇女一手提着个塑料袋子一手提着一个皮包,眼睛狠狠的注视着前方一个高高的扎着马尾辫不停流泪的女孩。

“说!东西哪里去了?”那个妇女高声吼着。

“我没拿你什么东西„„”那个女孩子哽咽的小声的说着,妇女听罢深沉的一笑:“拿?什么叫做拿?你那分明是偷!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偷了我超市贮藏柜的密码纸!然后来到这个密码箱,偷拿了我存在那儿的钱包,银行卡,只可惜„„你作案以后竟然还保留着那个密码纸,还在贮藏柜附近徘徊,我一看就觉得你有问题,哼!小孩子终归是小孩子呀!”

“我没有!那个密码纸是我存东西时用的!怎么可能跟你的一样?”女孩哭着喊到,也许是由于哭的太厉害了,以至于声音都扭曲了。

“你这个骗子!胡说什么?我明明看见你拿这个密码纸取东西,而你所取的柜号与我的柜号柜号是一样的16号!肯定是你先拿了我的钱包与银行卡,然后又存入自己的东西!”妇女一边说着一边得意的看着女孩,然后嘻嘻的笑着。

“我在存东西时16号柜明明是空的呀!至于密码纸上的密码一样„„或许是„„柜子有问题。”女孩哽咽着细声的说着。

妇女听罢点了点头:“哦!原来柜子有问题呀?你这个理由真合适呀!你让在场的人说说,谁会相信?既然你一再说自己是清白,那么„„”妇女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环顾了一下四周的人,然后挽起袖子:“让我搜搜看,你身上有没有!”

妇女说玩便径直朝女孩走去,准备当着众人的面强行搜查女孩的衣服。

女孩被妇女这一行为吓呆了,只是不停地张大嘴喊道:“我没有!我没有„„”

正在这时,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男人冲进了人群:“我是这儿的保安,发生了什么事。”妇女停止了脚步:“她偷我东西,我正准备搜身呢!”

保安听罢转向妇女:“你这样做了嘛?”妇女听后头一昂,脖子一挺:“还没呢!”保安人员笑了笑:“你有人证嘛?”妇女摇了摇头:“没有!”保安点了点头:“你有物证吗?”妇女又一次摇了摇头:“没有!”保安人员听后突然严肃的说:“那么你现在应该为你刚才没有搜这个小孩的衣服感到庆幸!否则你就犯法了!”

“犯法?”妇女惊奇的说着,眼睛瞪的大大的:“我会犯什么法?”

“你那样强行搜查别人,又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属于侵犯他人隐私。”保安人员一字一顿的说着,后来看到妇女那惊讶的表情又加了一句:“不过!幸好你没有那样做!”

妇女听了保安人员的最后一句话后松了一口气:“可是。。。。。。可是小偷也有隐私权?”保安笑了笑:“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除非你是公安人员正在搜查脏物,这一点可以例外!此外我还要加一条,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是小偷,你无凭无据,又没有证人,说别人是小偷可能言之过早吧!”

妇女听后垂头丧气的耷拉着脑袋:“那怎么办?钱包,银行卡不要了?”

“你可以打110呀!不过事后查出不是这位小朋友干的,你就要为她刚才受的委屈道歉!”保安人员细声的讲解到。

“什么?让我向„„一个小孩道歉!”

“是呀!走吧!到保安室打电话!”保安人员说完便领着妇女和那个小女孩下了楼„„

顷刻间刚刚围在这儿的人也一个个散去。

我依然站在那儿呆呆的想着保安刚才的话:幸亏有法,否则这世界肯定乱了套了。

第5篇:“与文明同行“征文

我与文明同行、文明伴我成长中华民族是东方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名族,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却一直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成长,她所赋予给我们的是心灵上最真挚的源泉,而我们也为之祖祖辈辈传承,其实这种流淌在骨子里的文明血液一直滋润着我们,也一直在伴随着我们成长。

在我的人生字典中,其实文明很简单,文明就是无私奉献、懂感恩和追寻并创建和谐的代名词。

我于文明同行,无私奉献伴我成长。雷锋的文明与无私奉献在于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焦裕禄的文明与无私奉献在于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为了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徐虎是上海市房管所的一名普通水电维修工,他的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他处处为别人着想,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常年坚持每晚7点钟准时开启资质的保修箱,被群众誉为“十九点钟的太阳”。像这样文明与无私奉献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擦亮心中的文明之窗,那么文明的阳光就会照进你的心房,文明也在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成长。

我于文明同行,感恩之情伴我成长。对于我们来说懂得感恩是再容易不过了,但就是这种容易、举手之劳却常常被我们忽略与抛弃。懂得感恩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它就像是一块晴雨表时刻要求并提醒我们要把握住心灵的道德底线。再回归现实,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被金钱与权势所诱,早已把这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与精神食粮所践踏成不像样子了,而我也为之感到惋惜与不解。好在这种美德在大多数人们心中是那么的圣神并与之不懈传承和发扬。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我都看,曾经眼睛也不止一次被泪水浸湿,心灵也不止一次被震撼,里面感恩的故事数不胜数,如2007年的普通人民谢延信一诺至孝三十载、2008年

唐山十三农民兄弟千里之遥共赴汶川抗争救灾,还有古老的荆轲赌命誓为报太子知遇之恩、子贡终身为孔子守墓,矢志不渝,是为报孔子的师徒之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对祖国的感恩------这么多感恩的生动故事在我们身边,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不会因一部分人的无知而把我们心中最真最美值得传承与发扬的东西抛弃,同时我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去传承感恩、懂得感恩!

我于文明同行,就是与和谐同行。和谐是一种自然美,青山绿水,那是一种恬静,春梅绽雪,那是一种素雅;秋蕙披霜,那是一种端庄,霞映澄塘,那是一种绚丽。这里的美,美在自然,美在“和谐”,“ 若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便谈不上“和谐”了。

和谐是一种淡泊,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名所累不叫和谐,为利所役不是和谐,为繁华所感无法和谐,其实和谐就是文明,而文明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善美。

和谐不仅是自然间的,更是我们之间所追求,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只有我们人人行动起来,以文明创和谐,这样我们才敢奢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

总的来说,文明是能看的见摸的着的,只有你我携手才能从真真意义上把奉献、感恩、和谐所有人类追求的真善美传承发扬下去,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出一个普通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我与文明同行,文明伴我成长,有你、有我、有大家。

安园清

机电1003班

18747259181

第6篇:“与经典同行”征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再读《孩子们,你们好!》

闲暇之余,再次品读了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之一的《孩子们,你们好!》,作者以一个教师在9月1日前夜的思考开始,最后以他对一年级学生的明天的畅想告终,主要描述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虽然作者整本书主要谈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但对于中学生的教学仍有借鉴之处。而关于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我结合在学校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主要谈以下感受:

一、解开镣铐,让学生独立行走

作者描述了很多学生谈论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孩子们喜欢说“我在小孩子的时候”或是“在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每读到这类语言,我总是会忽视他们的年龄,他们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啊,严格来说是一年级预备班的孩子,他们却喜欢说“我在小孩子的时候”,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都认为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为何处于初高中阶段的老师们却要把学生当做“孩子”?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却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我仍然把他们当做了“孩子”,担心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全,所以每当学生起来发言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引导”,生怕他们犯错。其实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否认,也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自信。

在作者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是融洽和谐、平等互惠的。他总是在和孩子们的对话中收获许多启发,从而悟得教学真谛。而这恰恰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时候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和探究或许教学效果会更好,老师却往往担心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或是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从而采用了“一言堂”的做法。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解开学生身上的“镣铐”,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找寻学习兴趣的源泉。

二、展开思路,创趣味课堂 作者说到,“以极严格、极认真的态度,即以所谓的纯教学的精神出发给孩子们布置作业,他们很快就会厌倦学习”。 他在书中还原了许多课堂情境,不难发现,给孩子们创设的课堂是丰富且有趣的,首先做的就是采用各种方法来引起学生想要学习知识、想要去了解这个事物的兴趣,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学生就非常主动、积极,教学效果很快就能达到。但在我们的学校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或是“把基础弄扎实一点”,忽视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不再具有主动积极性,从“我要学”变成了“让我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果当然不好。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是,学生身上具有“玩性”,他们都是爱玩的,他们的内心都是害怕困难和枯燥的。所以,是否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需要把课堂设置得有趣一些呢?让他们在课堂上不要显得那样“累”呢?

我认为趣味课堂是十分必要的,我也曾尝试过同一节课在两个班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设置,忽视掉学情的差异,两个班的学生对于课堂的反应截然不同。值得重视的是,设置活动探究更多的那个班级,课堂氛围更活跃,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敞开心扉,做“可爱老师”

特别赞同作者在书里提到的一种观点,“但愿教师时时刻刻都急着要走到儿童们中间去,为与他们每一次见面而感到喜悦。这样,儿童们就会每天急着要到学校里来,为与自己老师的每一次见面而感到由衷的喜悦”,作者称之为——相互律。何尝不是呢?无论什么东西,它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而爱,也是相互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很喜欢一位老师,而这位老师对待学生却总是敷衍了事或心不在焉,那学生还会喜欢这位老师吗?要想让学生喜爱老师、喜爱学习、喜爱学校,那老师是不是也应做到喜爱学生、喜

——1—— 爱教学、喜爱学校。老师是什么?是能决定众多学生命运的,最可爱、也最可怕的人,他们的一句话、一个批注,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让学生“死亡”或“重获新生”。我希望成为那个让学生“重获新生”的可爱的老师,所以我期待和学生的每一次见面,即便是他们在课上的打闹或是走神,都让我觉得那是一群多么青春多么美好的生命。因此我对自己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即以最真诚的心对待学生,以最热爱的心对待教学,以最敬畏的心对待学校。

对教育教学的探索仍在路上,且任重而道远,而学习各大名家的教学资源、教育资源、人生资源是我远离陋习、远离缺憾、远离愚昧的一剂良方和一帖奇药。无论前方艰难险阻或是荆棘万从,我也毫不畏惧,因为初衷在心,终得始终。

——2——

第7篇:希望“与改革创新同行”征文

希望

2010,希望的一年。

2011,延续希望的一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原大地上,一场里程碑式的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从此,河南公安以崭新的面貌,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向更高的高度飞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场改革最早源于2009年年底,新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赴商丘调研,对商丘的公安工作进行了暗访,并提出了“要积极推进警务管理机制改革,整合警力资源,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提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的意见。这条意见后来被河南警界视作全年的工作重心,并成为改革的“原始动力”。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2010年年初,在新乡、商丘、济源、郑州四个省辖市进行的警务机制改革试点,拉开了警务机制改革的序幕。在这次以“减少层级、警力下沉,一警多能、综合执法,从优待警、严格奖惩,提高效率、强化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警务机制改革中,大胆采用“一减一加”的工作方法:“一减”即机构设置以减为主,市区原有公安分局和派出所被整合为派出所,由市局统一指挥;同时,将交警、巡特警、治安警、刑警整合下沉到派出所统一管理,实行“四警合一”。“一加”则是指民警的单警职能以加为主,同时满足多个工作岗位需求,实行“一警多能,综合执法”。

以“做大做强派出所、做专做实警务室、做优做精市局机关”为重点,彻底革除公安机关长期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倾向积弊,实现“机关更规范、基层更强大、实战更高效、机制更科学、保障更有力”的工作目标,建立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的实战化警务体制机制。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在改革的大潮中,可能存在个别让人不尽满意,不顺心的地方,这是暂时的,也是正常的,谁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它的活力才被解放。”只要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信念,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相信光明就在前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河南公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秉承“忠诚、为民、拼搏、奉献”的河南公安精神,怀抱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理念,全副武装,迎难而上,为构建平安和谐新社会激扬着!

风雨聚中原,吹尽乌云金鳞开,踏遍九州龙腾啸,且看风景,这边独好!

上一篇:著名灯塔下一篇:武术比赛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