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串词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经典同行”串词(精选13篇)

“与经典同行”串词 篇1

演出前:师生校园集体舞(主持人方敏登台)

欢快的节奏,催人奋进;跳跃的音符,荡人心弦。

童年的火花,在节奏中迸发;奋进的激情,在音符中闪现。

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拥有甜蜜幸福的生活;

我们同在一个校园里,拥抱美好灿烂的明天!

校园集体舞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健康优美的身姿、鲜明的节奏感以及团队配合意识。在激情、潇洒的动感节奏中,舞出天真烂漫的童心世界。

晚会马上要开始了,正式演出之前请大家欣赏师生校园集体舞《春晓》。

第二曲:《童年》。

尊敬的各位领导

尊敬的各位来宾

尊敬的各位家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小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带着祝福和希望,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201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今天,我们亲近中华经典,与经典同行,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合:枫树林小学“与经典同行”大家唱大家跳文艺联欢晚会现在开始。

1、一年级:《新三字经》诵读(指导老师:王立平邱庆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悠悠五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滔滔黄河水,润育着华夏儿女的生息。

在这悠悠的岁月中,《三字经》给人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

在这悠悠的岁月中,《三字经》向我们讲述一个伟大民族的进程。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与经典同行,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民族精神需要代代传承。

代代传承需要我们来延续。

有请我们一年级小朋友读唱《新三字经》!

2、一年级舞蹈组24人 《弟子规》(指导老师:华桂芹

传承中华美德,注重品行教育”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使学生养成注重生活礼仪、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好习惯,从去年9月份起,学校就掀起了“学习《弟子规》,传承中华美德”活动热潮。

让我们秉《弟子规》之人生准则;

让我们承《弟子规》之为人训教。

请欣赏一年级舞蹈组带来的舞蹈《弟子规》(指导老师:华桂芹)

父母呼,勿应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晋朝的王祥的孝心感天,自然界中万物甘愿为其去命。

东汉董永孝心感天,才留下《天仙配》这一美丽传说。

《弟子规》给我们指明了孝敬父母的标准。

《弟子规》为我们点燃了思想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让我们秉《弟子规》之人生准则;

让我们承《弟子规》之为人训教。

让我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请欣赏一年级舞蹈组带来的舞蹈《弟子规》(指导老师:华桂芹)

3、二、三年级:经典唐诗吟唱(指导老师:王丽春付佩琼))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忧,唐诗是中国优秀文学遗产,是世界文学的灿烂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岁月,倾倒了莘莘学子。

现在就让我们亲近唐诗,感受唐诗的伟大吧!

请欣赏二、三年级小朋友带来的《读唐诗》。

4、四、五年级:经典宋词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指导老师:高丽叶春蕾)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宋词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能一口气吟上几十首古诗词是我们的目标之一。

下面,有请四、五年级读写组诵读经典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学前(1)班32人 服装秀 指导老师:徐小红

今天,是每一个小朋友的节日,在这个幸福的日子里,每个小朋友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每个小朋友都想表达自己的心中的快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学前(1)班服装秀表演,让我们一起快乐起来

6、学前(2)班32人 儿童舞《》 指导老师:冯绮珍

学前1班的小朋友表演得真是精彩,学前2班的也不甘落后,一个个跃跃待试,掌声欢迎他们!请欣赏现代儿童舞《火花》。

7、三四五年级舞蹈组24人歌伴舞《学习雷锋好榜样》演唱:王小悦

8、二年级舞蹈组24人 印度舞《》(指导老师:曾燕 张亦蒙)

9、三年级舞蹈组24人 现代舞《》(指导老师:方敏)

台后报:接下来请欣赏三年级舞蹈组给我们带来的现代舞《》。

10、三、四年级太极拳表演30人:《 太极24式 》(指导老师:高能胜)

充满着爱,充满着文明礼仪,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

一个古老的民族,传承着他所特有的东西。

(主持人男可以比划着):开、合、发: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无形似有形。

(主持人女)两仪分三才,三才显四象,四象变八卦,此阴阳之理,变化莫测。

合:下面请欣赏四年级太极拳组带来的《太极表演》

《太极拳表演》下一个节目的衔接词:

一系列动作,连贯而有神韵,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没想到我们学校有才华的人还真多呀!那是,在这里,充满着自由和欢乐,拿出您的智慧,发挥您的想象,有才华,请尽管施展,这里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舞台。就像一首歌,把它连贯起来,它也有着别样的味道,下面请继续欣赏扇子舞《多情东江水》。

11、五年级舞蹈组24人 扇子舞《多情东江水》(指导老师:冯绮珍)

12、经典校园歌曲表演唱(8人)(指导老师:王小悦)

在每一颗童心里,都会经常响起经典校园歌曲。

经典校园歌曲是属于你的,经典校园歌曲是属于我的让经典校园歌曲响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请欣赏经典校园歌曲表演唱。

13、儿童经典戏曲联唱(6人)(指导老师:华桂芹)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人一下子就会联想到飒爽英姿的花木兰,小鸟依人的七仙女。

请欣赏小朋友带来的儿童经典戏曲联唱

14、经典英语话剧话剧《白雪公主》(指导老师:叶慧清)

底蕴深厚的《三字经》、《弟子规》可吟读,可朗诵,能从耳朵钻入心中,如同一股泉水涓涓流淌。英语经典话剧也十分有趣,接下来我们有请五年级带来的英语经典话剧《白雪公主》

15、百年经典歌曲联唱(10人)指导老师:童卫星

我们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和孩子都能一口气吟上几十首古诗词。

是啊,而且师生们不仅会吟,还会唱,唱得可好听呢!下面请听教师们的经典歌曲联唱,演唱者:高祥、高能胜、方敏

16、表演唱新版《吉祥三宝》

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

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

下面请欣赏由一家三口给我们带来的表演唱《新版吉祥三宝》

献给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教师们!

17、华尔兹集体舞(24人)指导老师:王小悦华桂芹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既有动听的歌声又有美妙的舞姿。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

唱我们动听的歌

跳我们优美的舞

共同庆祝我们快乐的节日

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好。我们的老师也要露一手,下面请欣赏教师及家属们的华尔兹集体舞表演

18、毕业班大合唱《跪羊图》、《》(指导老师:王小悦 冯小青协助)

父母呼,勿应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晋朝的王祥的孝心感天,自然界中万物甘愿为其去命。

东汉董永孝心感天,才留下《天仙配》这一美丽传说。

《弟子规》给我们指明了孝敬父母的标准。

《弟子规》为我们点燃了思想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饮水思源,我们一定知恩报恩,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双亲,报答母校。下面请欣赏毕业班同学带来的大合唱《跪羊图》。

五年来,我们蕲春县枫树林小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办学水准,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环境和更加优质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乌鸦反哺,小羊跪哺,作为学生,怎不心存感恩呢?

我们一定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母校,报答祖国和人民。下面请欣赏毕业班同学带来的大合唱《跪羊图》。

19、师生同唱结束曲《明天会更好》(部分演员上台)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诵经典,吟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置身于经典的国度,真是无比幸福的事情!

这里,有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有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

这里,散发着油墨的清香,跳动着青春?的脉搏;

这里,有我们对生活的激情,更有我们对未来的渴望;

昨天,我们走过风雨;

今天,我们大步向前;

明天,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因为,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面向未来的集体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

下面就请师生同唱结束曲《明天会更好》,祝愿大家,明天会更好。

丝丝管弦,演不尽经典的流光溢彩

悠悠书声,诵不完经典的悠扬铿锵

我们品味了经典的芳香。

我们感受了经典的力量。

我们与经典同行。

经典伴我们成长。

愿中华经典之花永远芬芳

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合:让我们——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祝愿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

祝愿我们的同学每天都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

“与经典同行”串词 篇2

回顾历史,一册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跃于眼前:孔子的《论语》似一位谆谆善诱的老师,将深刻的哲理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弟子规》是高悬的一面明镜,时刻映照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司马迁的《史记》又带领我们走过几代王朝的兴衰起伏。沉浸在经典之中,我们赞美庄子横溢的才华,慨叹老子深邃的哲理,敬佩孟子超群的智慧。

在圣贤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而诗歌又将我们引入想象的海洋。

伴随诗歌,走入历史。茂密的山林里,王维轻摇折扇,闲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赤壁旧址,浩瀚的长江边,苏轼放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摇曳烛光下,我们与白居易一同倾听江上琵琶女“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哀怨琴声。黄沙漫漫的秦国古道,我们倾听荆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一声长叹,依然是长风狂舞,劲歌如唱。生机勃发的春天,我们与韩愈在江南小雨中欣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新;烈日炎炎的夏日,我们与杨万里在莲花池畔惊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微风送爽的秋天,我们感受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浓艳;白雪皑皑的冬日,我们与王安石一起领略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传承经典,我们感悟智慧。当我们因困难、挫折而灰心丧气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让我们重拾升势;当我们倦怠、消极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句便如磬钟般鸣响于耳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为我们揭示了学与思的奥秘;自古以来,中国便以“百善孝为先”作为治国的宗旨,当我们对母亲善意的唠叨嗤之以鼻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我们理解慈母的一片爱子之心。

经典,是心灵的明灯;经典,是将灵魂与智慧升华的熔炉;经典,是干涸心田中涌入的丝丝慰藉。让经典诵读在寻求社会安定、以德治国的当今时代,成为每个人衡量自己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用经典之说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做出自己的努力!

与经典同行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经典诗文的学习汇报,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体验诵读的欢欣和喜悦。

2.促进学生多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做有素质的人,激发学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朗读的配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导入。

学生齐呼口号: 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二、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诵读成果

1.“你”在我的心海里

PPT:请你欣赏画面,张开想像的翅膀,打开记忆的闸门,和同学交流你心中的经典佳作。

学生交流由画面想到的古诗词或文章。

2.我轻轻地告诉“你”

PPT: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请你结合具体的诗句或文章片段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与感悟吧。

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文笔,情感的体会,获得的教益等方面来谈。

3.读“你”千遍不厌倦

PPT:我们快快乐乐地阅读,在诵读中收获快乐与喜悦。请你以不同形式的诵读方法展示你在诵读中的乐趣。

学生以唱歌、快板、游戏、配乐朗读等形式朗诵。

4.允许我为“你”放歌

PPT:“在阅读中积淀,在倾听中收获,在写作中提升”。我们感悟着一篇篇经典佳作,积淀着生活阅历与经验。现在的你放飞童心吧,表达你的心愿,或赞美自然,或歌颂友谊,或道出心曲,或抒写收获……请你自拟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文字,展现你诵读的收获。

三、教师总结

1.教师:(PPT:愿经典的芬芳弥漫你美丽的人生……)。

2.学生再次齐呼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重要的目标,就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呼唤“经典诵读”,呼唤传统文化经典重回课堂,让民族经典文化在孩子记忆的黄金年龄牢牢地生根,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文经典比较抽象、拗口,要使学生保持对经典诵读的浓厚兴趣,就要开展各种活动,寓教于乐。经典诵读汇报课就是最常用、最方便的活动方式。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诵读成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更广泛的诵读积累。

在这节课的展示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即记忆的经典、品悟的经典、悦读的经典、运用的经典,引导学生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展示自己的诵读成果,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第一个环节:“你”在我的心海里——这个环节是记忆中的经典的展示。一篇佳作就是一幅画,一篇佳作就是一首歌……一篇篇经典佳作永远是学生记忆中的珍宝。所以我出示代表春夏秋冬的四幅画面,配乐并加以解说,美丽的图画,优美的旋律,激情的解说,激发学生的想像,为诵读与自然景物相关的经典佳作构建桥梁,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回忆。在这个环节中还可以出示关键的词语如“人间真情”,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从友情、亲情等角度诵读积累的诗文,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和时间。

第二个环节:我轻轻地告诉“你”——这个环节是品味经典的过程。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结合具体的诗句或文章片段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与感悟。经典诵读不是浅尝辄止的读与背,而是引导学生与名家名篇对话,触摸名人大家的心弦律动,聆听他们的至深哲理,感受千百年来人类情感的积淀,从而享受经典文化的阳光雨露,唤醒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展示教师的语文素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引领和提升的独特作用,反映语文教学的韵味在于语言之美、词赋之美、情感之美。

第三个环节:读“你”千遍不厌倦——这个环节是悦读过程的展示。快乐学习,快乐阅读,以不同形式的诵读方法展示在诵读中的乐趣。在学生进行诵读的过程中,不是枯燥的乏味的机械记忆,而是充满乐趣的有效积累。引领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诵读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巩固积累方法,从而使学生满怀兴趣的进行阅读。

第四个环节:允许我为“你”放歌——这个环节是学生创作的展示。课标指出 “在阅读中积淀,在倾听中收获,在写作中提升”。诵读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或仿写,或运用,或创写。鼓励他们大胆想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既学经典,又能运用经典,同时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学生的写作即使稚嫩,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在享受成功的过程中,再次体会经典诵读带来的快乐。

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在学经典、用经典、赏经典、写经典的过程中,既加强了学生记忆力的培养,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尤其可贵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内化了学生的精神气质,丰富了文化底蕴。

高雅之风习习拂来,少年君子翩翩而至。将经典诵读作为学校办学的特色、德育的亮点来打造,使学生受益终生。

与经典同行作文 篇4

吟咏着首首亘古流传的诗文,从远古的水边跋涉而来,看见潺潺无语的汩罗江畔,屈原临江伫立,遥望楚都,将对故国的思念化作声声沧桑的叹息;我也望见过那不知名的大川,老年的孔子目光如炬,却又黯然神伤,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貌似波澜不惊的流水,流过了多少惊涛巨浪,携着邈远的时间的印记绵延至今。“上教若水”。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并非人之智,而是水之慧。

但在我的眼中,经典就像这默默流淌的江水,跨过时间的海,滋润着我的心灵。

我酷爱独行水畔,想起小时候“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的吟哦。那个偏着头趴在床上读得津津有味的小女孩,心里萌发出对浩瀚宇宙的向往,稍大时,在课堂上跟老师诵读孔子的名句“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明白了,原来有一种淡然,是像先哲一样反躬自省,敏而好学;明白了什么叫学无止境;明白了有限的知识和智慧能换发出新意,缺陷的人性因弥补而日臻完美。儒学自西汉董仲舒提议以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准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之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的求学态度,闪古烁今,思维的亮度和深度如同千年的曙光,照着今天的文明,温暖着人们的心灵。

读经典,我快乐着,成长着。

曾经以为“修身养性,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时代早已逝去,曾经以为这是多么狭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而直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铮铮誓言突然植根在我心中,这才明白这份胸怀的宽广与浑厚。

吟唱经典,我再也不是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子了,如果说儒学打开外界的大门,激励我潜心养性,树立自己有所坚守的人生坐标,那么道学更接近一个自由无比的精神世界,给了我内心的锁匙。有什么比“秉物以游心”,更令人浮想联翩呢?读《庄子》就好像小憩在内心园林与圣贤一起神游,栖息在庄周梦蝶、大鹏展翅的瑰丽神话中,因此心灵无比宽广,笑容也无比甜蜜,乐亦无穷也。

与经典同行读书征文 篇5

如果想为自己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复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倘佯在另一个世界中,那么、读书吧。

在 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书本竞争的对手太多太强了,人们可以轻松地敲着电脑键盘,打出一行行大小均匀的文字,研读诗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可昼夜不停、目 不转睛的关注股票的涨跌,却不爱翻阅唐诗宋词元曲,人们有了痛苦烦闷与愿上麻将桌下舞池去发泄,却不愿静下心来反思以寻求心灵的澄明。他们疏远了让他们返 璞归真的心灵殿堂——书籍。他们宁愿用焦油和酒精来麻醉自己,却不屑光顾这片乐土,他们的精神家园在何方?他们的理想情感寄托在哪儿?

经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开书本,一切的烦恼忧愁,都离我而去,在我的脑海中,只剩下那壮阔浩瀚的故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房。

经 典,让我学会了坚持,翻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仿佛看见那多日无猎物的老渔夫,仍然无悔地选择踏上那渔船,又一次踏上了旅途。这一次,他是幸运的,却 又是不幸的,他捕到了一条大马哈鱼,可血腥味吸引来了鲨鱼,来与他争抢猎物,他并未灰心,在狂风暴雨中与鲨鱼战斗,终于带着大马哈鱼的骨架上了岸,傲然说 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的,人不能被打败,无论前方的路怎样,我都将一如既往的走下去,该来的总是会来,无法逃避时只能一战,纵使毁灭 亦无悔。

经典,让我读懂了人情温暖,世事无常。翻开莫泊桑的《羊脂球》,我看见了善于恶,xx羊脂球和一群法国贵族去逃难,贵族们没有带食 物,羊脂球慷慨的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他们,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位普鲁士军官,说必须让羊脂球陪他一晚上才肯放大家走。为了大家,羊脂球只好含泪顺从。第二 天,他们又能出发了。这次,羊脂球没有带多少食物,可贵族们却淡漠地看着她,辱骂她是一个无耻的xx。看到这,我久久无言,一群贵族竟不如一个xx。我终 于明白,善与恶并不在于职位大小,心中有爱,就已足够。

其实,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读书,衣着能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能给你气质的美。人不 能事事靠直接经验来感知世界,读书获得的间接经验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读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能使人的心灵摆脱土 俗得纷扰,飞升到一个绚丽神奇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你才能超越时间的限制,去感知、探求人类的一切。唯有读书能够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两极中保 持宁静与平衡。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享受着读书所带来的快乐,翻开书本,我默默的成长,合上书本,我看见了百变的人生。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6

今年是我们敬爱的.祖国90岁的生日。我们的党,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的旗帜下,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祖国的花朵我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献上一句最真诚的祝福。

我认真地阅读了《光辉的旗帜》,觉得受益良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90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从之前外国人口中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一条巨龙,取得了今天巨大又辉煌的业绩。在中国这片神气的土地上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有幸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更应该努力学习,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我们的祖国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90年来从上海的法租界走到西湖的游船,从井冈山到二万里长征,等等事例,都见证了祖国的成长。

当我读到《黄土地创造奇迹》,这一章节时,我心潮澎湃,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2008年奥运盛会在中国北京取得了圆满成功。2010年上海世博会令全世界感到震惊。我亲眼目睹了上海世博会的盛况,更加懂得了:没有伟大的党,就没有我们国家的强盛!就没有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青少年,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要为祖国献出自己一切的力量。

在抗美援朝时期,一颗燃烧的弹落宰了他的身边,燃烧到他的身上,但邱少云为了胜利,在烈火中纹丝不动,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平时我被开水烫一下就痛得不得了,我想邱少云也想叫一下,滚一下,但他为不暴露目标动都没动。邱少云虽已逝去,但他在烈火中永生。读到这里我既感到敬佩又觉得羞愧,敬佩的是邱少云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暴露目标,这种顽强的意志值得我们学习;羞愧的是有时候在课上,有时候忍不住和同学说,做一些小动作和邱少云相比真是差太多了。( 绥棱教育信息网 www.suilengea.com )

与经典同行 与圣人为伍 篇7

一、将国学经典融入校园文化,育人润物无声

孟子说得好:“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学校在文化建设上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让国学经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创建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

校园正东北处矗立着汉白玉雕刻的孔子像,孔子雕像面向操场,成为校园的核心建筑;与之对应的是校园西南处的国学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为句”条幅旁,老子、孔子、孟子、屈原、欧阳修、苏轼、朱熹、鲁迅的雕像立于左右,点染出校园文化的主旨;在各层走廊墙上,悬挂国学经典图片及学生的书法、绘画、手工作品及明星学生的照片;文化长廊突出了国学经典的重要地位,精选《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千字文》《增广贤文》《论语》六部经典,配上极富人文色彩的插图和装饰;班级都开辟有国学专栏,并定时更换;校园里大幅的校长寄语——《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更是让学生明白,经典便是蕴涵常理常道,教人如何为人处事。

二、将国学经典融入课堂教学,育人潜移默化

学校制订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把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安排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为国学课程,将《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千字文》《增广贤文》《论语》作为学校各年级经典诵读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不同年段构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国学授课模式,即:一、二年级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三、四年级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五、六年级温故知新,升华内涵,情读成诵。通过每周一次的国学课程,使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最终成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谦谦君子。

学校重视学科渗透,将经典诵读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挖掘教材中的国学经典,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经典内涵,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和育人的目的。

三、将国学经典融入实践活动,育人“落地生根”

学校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国学经典融入其中,育人效果明显增强,可谓国学经典“落地生根”。一是早间千人诵读。每天清晨,全校师生齐聚在操场上一起高声诵读国学经典,宏大的气势,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课间经典游戏。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发国学经典游戏。高年级发明了国学经典跳房子、国学迷宫、论语接龙、赛诗跳棋、经典大转盘等,低年级发明了丢手绢玩古诗、跳橡皮筋诵《三字经》和《弟子规》拍手歌。三是每周经典故事。在熟读、熟背经典的基础上,我们在每周五下午安排“经典故事会”。低年级学生开展“看故事”会;中年级学生进行“讲故事会”;高年级学生开始尝试“演故事会”,他们深入理解经文内容,把经文里的小故事进行改编,设计台词,搬上舞台进行表演。四是每月经典社团。学校成立了国学经典社团,由各班诵经爱好者组成,他们在一起共同探讨儒家经典的深厚内涵,共同探讨自己的人生感悟,共同展示自己诵读的成果。五是主题式大型活动。把诵读植入阅读节、体艺节等大型活动中,学校每学年均举行“国学经典,古韵东山”阅读节或体艺节,在活动中,师生及家长纷纷展示诵经的成果及心得。学校还将诵读活动与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传统节日、集体朝会等活动结合,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主题诵读活动。

四、将国学经典融入学生评价之中,育人开花结果

学校改革了学生评价方式,将国学经典评价融入学生素质评价之中,让学生从小学会文明处世,礼貌待人,诚实守信,遵规守纪,让经典育人开花结果。

国学经典评价通过国学考级活动来落实。学校制订了《东山小学国学经典考级方案》,采用分年段考级的形式,六个年级按年段共划分出三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国学小学士、国学小硕士、国学小博士,每个级别根据学生读、背、写、习惯养成、特长等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学校国学社定期在全校开展国学考级活动。考级通知一发出,各个班级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有的经典诵读高手不到一个星期就将规定的内容全部背出,并能学以致用。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学生读得更起劲了。无论是课间还是课后,在校园任何角落,都能听到诵读的声音。

国学经典教育塑造了学生品德,提升了孩子们的素养。五年级的小王同学在诵读日记里这样写道:“在学校我常常和同学因一点小事就吵架、翻脸。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因为我常常不宽容一些小事。现在我知道了怎样和同学相处。”还有一些过去连扫把倒了都不扶一下的孩子竟然知道打扫卫生、帮忙做饭洗碗了;有些嫌弃爷爷奶奶啰嗦的孩子学会了耐心倾听,还知道给老人家们梳头;以前有些孩子看见老师不敢打招呼,躲躲闪闪,自从学了经典文化以后,他们变得大方了,见了老师都能主动打招呼,很多孩子还会向老师鞠一个90度的躬。一位家长说:“儿子开始接触《三字经》时,每天放学回来都要背给我听。刚开始我不以为然,心想反正也不考试,不需要那么认真,每天也只是象征性地检查,也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吃晚饭,菜都端上桌子了,我发现一贯抢位子的儿子还没坐在饭桌前,而是过来严肃地对我们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我应该先让奶奶、爸爸和妈妈坐,最后自己坐。”此时此刻,我惊奇地发现,孩子懂事了,长大了,将学到的《三字经》运用到生活中来。这以后,我们家养成了让长者先坐的习惯。可见国学经典诵读对于一个孩子成长和家庭和睦影响有多大。

如今,走进东山小学,你会感到扑面而来的国学经典的清风,你会为每位教师的温文尔雅喝彩,你更会为每一名学生的谦谦有礼欢呼。东山人将深入探索国学教育,让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和礼仪在孩子幼小心灵扎根。

(作者单位: 宜昌市西陵区东山小学)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8

六十多年前,朱自清写成《经典常谈》,他所说的经典,相对于儒学的经而言,是广义的: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当代学者龚鹏程在《经学概说》一文中,讨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时说:一方面是经典本身的原因,因当它具有真理,足以启发后人,故为人所尊崇,视为恒经,乃不刊之理论。另一方面,它也形成于圣典祟拜之中。在经典化及其竞争关系里,某些书虽然也很重要,但未被经典化;某些书,原亦平常,却在某一历史条件下经典化了。

先贤时哲所言,予人颇多启迪。

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

如果我们不讨论专业经典,仅就一般意义而言,那么经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

影响力:

影响力体现了作品内容的吸引力。那些成为经典的作品,无不在一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如《周易》、《孙子兵法》等。当然,影响力分积极的与消极的,也有长期的与短暂的。那些影响一时的作品可称之为名著。而影响力,应当说并不完全出自作品的自身,或者说绝对自然发生的影响力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的阅读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形态、家庭、个人的素质和兴趣、老师与同学、环境以及广告等等。

时间性:

一部作品,或许影响一时,或许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被人顶礼膜拜,但时过境迁,很快就被人们遗忘或抛弃。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经久而不衰。也就是说,一切著作,若要成为经典,我想它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广泛性:

我所理解的经典(非专业领域的经典),必须是广泛的,即它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诗经》、《论语》、《史记》、《三国演义》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广泛的。《诗经》三四千年以来,它讨论的话题我们今天仍然关心,有不少诗在今天还成为流行歌曲,像邓丽君唱过的《在水一方》等。

读智慧经典,与名人同行 篇9

——读《名人传》有感

刘雨薇

今年暑假,我读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他就像一道彩虹,绚丽而又夺目,使枯燥的暑假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他就像一位智者,博学睿智,为我解答心头疑惑;他就像一盏明灯,引领我走向智慧人生。

《名人传》记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等人苦难与坎坷的一生。这些英雄人物,有的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有的遭受着悲惨的命运,还有的时刻受着内心的痛苦的折磨,更有三者叠加于一身的煎熬,几乎使人窒息,直至毁灭。而罗曼·罗兰同时也赞美了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他们之所以成功,全靠对理想的坚持,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热爱。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以一生心血奉献出的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对所有生命的关爱,对宽容和爱的传播。让我们深深的感动。而他们的命运也让我想起了孟子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三个英雄人物中,我最为敬佩的就是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从小生活困苦。22岁时离开故乡波兰,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并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生涯。作为一个音乐大师,他的听力在30岁就已开始减退。他不得不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以惊人的毅力继续创作。后来,在感情上两度受挫,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使他痛苦不堪。也正是如此,贝多芬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音乐创作之中。他的辉煌成绩也受到了世人瞩目,但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他最悲惨的日子,经济困窘,双耳全聋,亲朋好友也死亡离散。然而面对这一切困难,贝多芬都没有屈服,他用自己不朽的作品,创造了不朽的生命。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不能被命运所操控”这就是他,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多么崎岖,都要一往无前的走下去。这种信念,这种坚持的力量,不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吗?

学习上,一开始的雄心壮志,在繁杂的学习任务之下被消磨殆尽,不再坚持;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离开父母就像折翼的鸟儿,无法高飞;运动中,偷懒耍滑,叫苦连天,意志薄弱。这样的我们,就像橱窗里的玻璃娃娃,精致美丽却脆弱无比。我们,不应该是温室里的花朵,不应该是笼子里的小鸟,而应该成为风雨中的大树,天空中的雄鹰。

读贝多芬,我学会了坚持,坚持着前进的脚步;读贝多芬,我学会了顽强,顽强的扼住命运的咽喉;读贝多芬,我学会了努力,努力是成功路上的航标。

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 篇10

一、研究背景

作为基础教育主要课程之一的语文学科,以它特有的人文色彩、民族特性和审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人格操守、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课程不仅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语文课程资源来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科学与完善在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各种版本的新课标语文教材尽管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进,但站在为未来社会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来看,我们认为,作为语文课程目标主要载体的语文教材,其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仍然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目标定位模糊(即“学得”目标模糊)。目标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的模糊。即作为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具体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方面究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达到什么要求,课标和教材并没有提供明确的参照系。虽然课标中有“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等粗略要求。但所谓“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具体落实在教材上,仍然缺乏科学实用的体系,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向,从而导致了实际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目标”的随意和繁复。

二是人文教育目标的模糊。即作为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在人文价值取向方面究竟应该指向哪些方面,达到什么高度,课标和教材同样没有明确的定位。虽然课标中也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文字表述,但作为语文课程究竟应承担起哪些具体的“道义”责任,每个阶段又该如何落实?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其实并没有得到明确具体的界定,从而导致了实际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目标”的滞后和混乱。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语文课程应担负的人文教育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开发出既能科学有序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又能扎实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课程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经典的语文课程资源往往不仅在人文价值的取向上最能反映时代的特征及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与时代要求相契合的人文价值观,而且往往在语文知识及能力体系上更加精要和完善,更有利于形成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今中外留给我们的经典文本丰厚博大,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名篇名著更是数不胜数。开发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责任就是要让学生亲近经典,阅读经典,内化经典;就是要让经典浸染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

“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开发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通过从经典中精选和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过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具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并最终达成重建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教学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终极目标。

二、实验目的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及评价研究的实验目标:

一是要明晰符合时代精神、体现时代要求的人文价值目标及其具体内涵,使人文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重组符合时代发展和汉语文特点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让学生形成并提升真正具有民族特性的语文素养。

三是要建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汉语文学习特点,契合学生阅读心理的语文教材,使语文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四是要开发凝聚人类文化精华,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反映汉语文历史沿革的语文读本,使“习得”部分的内容更加精粹厚重。

五是要探索符合汉语文教育特点,揭示汉语文教育本质,推动汉语文教育发展的评价体系,使汉语文的学业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三、实验内容

经典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及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体系研究。

2.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研究。

3.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标准研究。

4.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价值体系研究。

5.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知识能力体系研究。

6.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文本体例研究。

7.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评价体系研究。

8.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推广应用研究。

四、实验价值

完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开发经典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要将阅读文本的选择与利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就是要使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更加充满活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有价值的阅读文本。

落实课程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廓清了语文教学两个最本质的特点:一是语文教育目标既是工具的,又是人文的;二是语文教育结果既是“学得”的,又是“习得”的。因此完整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两性”(工具性、人文性)互动的教育,一种课内外并举的教育,一种精神和语言双赢的教育。开发经典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既受到经典文化思想的熏陶,又从中学习到运用语文的能力,实现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双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以应试为指向的封闭式语文教学,其“少、慢、差、费”的现状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经典课程资源的开发力求通过梳理经典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点,来细化语文课程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纲要,实现语文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重组。

提升教师素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新的身份及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课程计划的编制者。本课题的开展将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促进专业成长,并为教师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学业评价等方面提供更为完善的人文价值体系和知识能力体系。

优化评价体系。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不仅缺乏科学实用的评价细目,而且缺乏丰富多彩的评价方法。随文布点的评价模式固然有利于在读写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但也往往因为文本的制约而失去了评价的信度。本课题的开展不仅将使目标体系更完善,教学体系更实用,而且将使评价方式更多样,评价体系更优化。

五、可行性分析

初步分析开展此项实验是可行的,其主要依据是:

1.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为本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

2.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及诸多语文教育专家有关语文课程建设的论述为本实验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近年来,整个语文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成果和诸多语文教育专家的成功探索为本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3.古今中外丰富灿烂的文学经典和文化名著为经典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本资源。

4.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经典和文化名著的实验,已在全国很多地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本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5.我市多年来开展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丰富多彩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本实验积累了初步的研究经验。

6.我市广泛而强有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本实验的有效展开提供了高水准的人员保障。

六、课题组成员(略)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略)

与经典同行作文800字 篇11

说到礼貌、尊重人才,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三库全书”。为了让诸葛亮协助政治,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隐居处古龙,请求诸葛亮出山。我第一次去诸葛亮的时候,正好诸葛亮不在,刘备就派仆人蹲在古龙,等诸葛亮回来。很快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又看了一眼牟鲁,诸葛亮却因此消失了,表达了不参政的决心。看到这个,我很生气。诸葛亮是不是太傲慢了?但作为“黄叔”的刘备并不生气。他回到住处,三次伺机邀请诸葛亮。第三次,刘备洗澡换衣服。在离诸葛亮住处半英里的地方,他下马步行。可见他对诸葛亮是多么的尊敬!到了诸葛亮家门口,才知道诸葛亮在打盹。刘备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打扰。这一次,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真诚和坚持所感动,同意出去帮助刘备创造伟大的事业。后来,诸葛亮的烧新田、孔明的借箭等历史事件,都表明诸葛亮确实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因此,诸葛亮被誉为战略家和战略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证明刘备的自我认同是为了德行而降低的!正是因为他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博大的包容和胸怀,他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通过阅读,我想起了我心爱的老师。教师在为我们教书解惑、时刻关心我们的健康成长时,不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爱吗?另外,如果你关注我们周围的学生,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可以说“三个人一定有我的老师”!经典让我明白中华民族永恒的美德: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高中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12

回到家,爸爸给我讲起了《西游记》的故事来,我听着听着就情不自禁入了迷。渐渐地,我被那精彩的情节所吸引,硬是哀求爸爸继续讲。老爸看见我对《西游记》如此喜爱,又一口气给我讲了一大段。从此以后,我每晚都缠着爸、妈给我讲。他们讲困了,我还听的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很快,整本书都听完了,可我还经常“点播”精彩段落。由于太熟悉,哪怕爸、妈漏讲一个情节,甚至是一个字我都会大声指出,给他们纠正过来。

四岁了,该上幼儿园了。我刚学会看书时(指的是会捧着书看图)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西游记》。字嘛,好多都是不认识的。但没关系,光看着那生动的图画我就觉得身临其境,满足极了。

上了小学,我认识的字多了,于是便迫不及待把《西游记》饱览了几遍。后来,我又接触到了电视剧版的《西游记》,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可谓惟妙惟肖,我百看不厌;收音机每天正午播放的《西游记》,讲的是那么吸引人、活灵活现,我也百听不厌。

现在,我开始接触《西游记》的古文版,更深入在领会到了它的独特魅力所在。《西游记》与我间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纽带,永远难以分开。无论读了上千或是上万遍,《西游记》的每个情节总是会扣动着我的心弦。在生活中,我学到并做到了像孙悟空那种遇到挫折从不放弃、坚持不懈的大无畏精神。

与经典同行,让文明成习惯 篇13

【关键词】 经典 文明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04-02

一、从小引导,诵读经典

俗话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当代文豪胡适先生在康乃尔大学博士毕业时说:9岁前在父辈严格的要求下,我把众多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熟背如流。小时候严格遵循父辈教导,按照经典规范自己的言行。随着不断的学习,这些经典对我的影响日深,对我的文学、哲学思辨的影响与日俱增。

《弟子规》是国学蒙学教育常见书籍,是一种文化启蒙阶段与人格初步养成阶段的基础教育。它采用三言的形式,并押韵,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诵读其中,品味期间,许多做人的基本规范、待人处事的哲理油然而生。例如:“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通过诵读、看对应的故事、讨论,孩子们就能从中感悟到做人不能贪小便宜、私取物品不但可耻,还能引起长辈的不安;在衣着上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怪,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日常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危害身体健康。又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就是引导孩子们应该具有良好的作息、卫生习惯。它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有着同曲异功,且比后者更易上口,更易理解,更好地应用,更好地引导孩子把握日常的规范,乃至应用到现实生活、学习中,促进学校、社会文明的建设。

二、结合实际,应用其中

净空教授说:“儒所讲的大道就在童子所学的《弟子规》里。我告诉学生:《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落实,一生都不能违背,从我们开始学到老死都不能违背,都遵守,就真的学成了!这是圣学的骨干,像我们盖一栋大楼,这是楼的架构、钢架!一切经纶是房屋里面的陈设啊!《弟子规》是结构的架子,非常重要,要真正相信,理解,肯做,不能只做表面。”

苏东波诗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经典、就是为了理解经典,就是更好地应用经典,通过诵读妙文,就是为了更好地践行。良好的习惯就是在践行中体现。

三、组织学习《弟子规》的探索

(一)布置环境,营造氛围。孟母三迁的故事源远流长,孟母为把孟子培养成才,她为了给孟子学习的提供良好环境,而三次搬迁,尽管邻人不解,她却依然我故。正是孟母的坚持与执着,才成就了孟子日后的辉煌。俗话所说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是说明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期间大都在学校读过。如何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每一楼梯不但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校园的特色,而且还能使其成为学习的源泉、一面面育人的镜子?中国画的特色是水墨香浓、色彩淡雅、字画相容,典雅尽现。通过把经典里的许多故事、佳句以一幅幅国画的形式装饰教学楼的每一层楼、每一走廊、每一楼梯,使之紧扣经典、而又有各自特点,使校园充斥着浓浓的书卷气息,让学生在投手驻足之间、有意无意之间学习到知识,感悟经典的精粹。我校的教学楼呈“回”字结构,有三把楼梯,五层楼。我们把三把楼梯建设为《弟子规》谨信楼梯、把一楼的走廊建设为中华古代教育名家走廊,二楼的走廊建设为经典诗文走廊、三楼和四楼走廊建设为《弟子规》经典故事走廊、五楼的走廊建设为当代名人殿堂。教室里,以学校教师、学生以书画的形式把《弟子规》里有关学习的经典句子张贴其中,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又如“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典雅的环境布置,不但让学生感悟环境氛围,学习蒙学经典、先贤模范,或许能在不知不觉变成一个儒雅人士。

上下课的铃声,也是校园文化的有力组成。把经典诗文以歌曲的形式,录制成校园铃声,不少学生在课间闲余之际,学着吟唱,诗篇成歌,,德育建设与典雅的书香校园建设,相得益彰。

(二)经典进课堂、上舞台。现代心理研究说人在3-13岁这段时间,记忆力是最好的。俗话说的“三岁定八十”,说明少年时期的教育将会影响其终身。我们探索,每天抽出10来分钟的时间诵读,不少学生能在半学期内轻松地把一千一百零八个字的《弟子规》背诵。在六年小学学习里,只要坚持,先贤经典,学生熟记吟诵,通过点拨、自省,形成其知识体系、提升其人生修养,形成良好品质,促进校园、社区文明建设。

(三)家校合作,促进文明习惯。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使经典在学校、在社区里传播,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社区文明和谐发展。

明天早上7:00,学校家长义工队的成员佩戴标志来到学校,分成3组。第一组:校门口,以90度鞠躬礼加主动问好迎接每一位师生到校。师生回礼问好,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明线。第二组:楼梯口,微笑指引孩子们安全有序地进入多媒体室。第三组:在多媒体室组织孩子们诵读《弟子规》、讲解《弟子规》、组织观看有关故事影像。

每一学期,学校家委会还邀请社会上知名人士来校给孩子讲学,给家长上课、分享。如邀请社会热心人士张姨给孩子讲读《弟子规》,张姨以其切身言行给学生细述经典,教育孩子们在熟读经典后以行动践行。邀请李教授给家长做题为《幸福人生,从<弟子规>开始》的讲座,引导家长从自己做起夯实践行,并使用《弟子规》教育孩子,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等。

(四)学习《弟子规》要与时俱进。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一言点破了对少年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地域、每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对少年的教育必不可少。道德规范的教育,如何教育下一代做一个有道德人,除了环境的影响,先贤留下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经典教育对孩子形成良好品质,有相得益彰之功。《弟子规》就是其中的一本。

对《弟子规》的学习,诵读是基本,重在指导学生(家长的参与,效果更好)把其要义应用于生活践行中,重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是非观和行为准则,通过内化这些“是非观和准则”,把自己锻造成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材。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通过组织诵读,大中队活动、故事分享、角色演绎、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等丰富的形式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并不像学习数学、科技等知识,没有上一段做基础就无法学习下一段。学校提倡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随时遇到的问题,灵活调整学习的顺序、不必刻意求全——结合实事情境的学习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时代在变迁,只有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经典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成书于清代的《弟子规》难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其中有些道德要求并不切合当今时代的情境,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在讲解与引导中,应注意分析古今时代的差别,让学生体会其教诲重在对待去世亲人的态度,而非恪守形式,某些不甚恰当的段落也可以略过。在践行中,也要注意灵活性,而不是死抠字面。如“长者先,幼者后”。孩子们在进电梯时恭敬地请长者走在前面,而等到出电梯时长者位于电梯的最里面,孩子们还是非要请长者从里面挤出来先出去,这不仅让长者不方便,也耽误了电梯里众多人的时间。这时我们不妨先出了电梯,为长者控制好电梯门。又如“亲有疾,药先尝”。在古代,最常用的药是中药,是汤药,中医讲究汤药要喝温,喂药的人经常会先尝一尝,只是用嘴唇碰碰,试温度,并非真的尝药。今天医学发达,药的种类有很多,一般都是不能尝试。

上一篇:大学生学生自我总结下一篇: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