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移民安置点规划

2023-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水库移民安置点规划

水库移民安置的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笔者多年从事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对水库移民规划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首先讨论了水库移民安置的主要方式,进而探讨了移民安置的目标、容量、人力资源和心理效应,论文是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结合多个工程的实施情况得到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水库 移民安置 环境容量 心理效应

1 水库移民安置主要方式分析

移民问题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比较突出的问题,移民是否得到妥善的安置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转以及库区社会的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安置方式的选择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同的安置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这已从我国水库移民安置的实践中得到印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各类大坝8.6万余座,据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6月底,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2500多万人,很大部分的移民安置情况不尽人意,这部分移民缺乏生产发展的土地条件,致使部分移民反复多次迁移,乃至成为当地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巴素。如某大型水利工程,对移民安置工作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库区就地就近安置移民的土地容量以及城镇化和非农化吸纳农村移民的能力。一些办理了迁移手续的移民仍在耕种原有的土地,并没有迁移到安置区安家落户、发展生产。大部分招工进厂的农村移民处于失业状态,使后续移民安置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下去。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特定的不利于移民安置的地理环境、经济背景因素影响外,对移民安置方式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移民安置方式按安置途径划分,可分为农业安置、农转非安置和兼业安置三大类;按迁移距离划分,可分为就近后靠安置、近迁安置和远迁安置;按安置形式划分,可分为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按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政府统筹安置和自主安置。上述各种安置方式在内容上可能是相互交织的。(图1)

1.1 按安置途径

(1)农业安置。

农业安置又称依土安置,是指农村移民搬迁之后,每个移民仍可得到一份农业生产用地,以土地为基本的生活安置条件,在此基础上以传统农业为主,并通过开发和利用安置地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等,亦可兼事二、三产业的安置方式。这种安置的好处是可进可退、移民安置费用较低等,符合移民工作中的风险最小原则、最大相似性原则和最大社会安全感原则。农业安置模式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是很发达的移民安置区,其实施的必要前提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够筹措到适量的可利用的土地,以安置被征地的农民。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市场化程度等诸方面因素,农业安置模式是库区移民安置所采取的最为典型的传统安置方式。对于那些无一技之长,离开土地生活没有保障的移民,可实行土地安置,使他们各有其地,满足了根本需要,解决了后顾之忧。

(2)农转非安置。

农转非安置指移民根据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客观环境,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安置后不占用农业用地,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发展生产,政府发给一定的经济补偿费和提供相应政策支持的安置方式。这种安置方式的好处是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是库区移民安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安置方式。

(3)兼业安置。

兼业安置指在土地相对紧张,区位条件较好,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在保证移民基本的土地后,移民家庭在不完全脱离农业的条件下,同时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以获取更多收入的安置方式。此方式适合环境容量狭小,非农业较发达的安置区。

1.2 按迁移距离

(l)后靠安置。

就近后靠安置指在淹没线上通过调整、开发土地和矿产等资源,对移民实行就地安置的一种方式。就地后靠,基本上在本村安置,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不大,传统的业缘关系,保持完整,地缘关系属内部调整,因而,传统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持得相对完好,容易为移民所接受,有利于移民生产生活的平稳过渡和社会稳定。这种安置方式具有“好管理、省投资、损耗少、易安置”的优点,但必须以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为基础。

(2)异地安置。

异地安置根据搬迁距离又可划分为异地近迁安置和异地远迁安置两种。

①异地近迁安置:异地近迁安置指将移民在本乡或本县内进行安置的一种方式。异地近迁安置距离迁出地较近,在本县内的邻近乡镇或村或邻村,社会环境变化不大,移民生产、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大体不变,比较容易接受。但此方式也受土地资源条件的限制。②异地远迁安置:异地远迁安置,一般指移民离开本县,在本省市甚至外省市安置的一种方式。异地远迁安置使移民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生活,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对移民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震撼,可能会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远迁安置应尽量将安置点选在经济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可开发资源充足且环境容量相对宽裕的地方。

1.3 按安置形式

(l)集中安置。

集中安置是指集中建立移民居民点和居住点,统一布局的搬迁方式。搬迁之后,形成行政村或村民小组,独纳入当地行政村统一管理。由于集中安置使得原来的村、组建制基本不变,原有社会关系网络基本得以保持,社区文化环境基本相似,有利于移民心理上的稳定和迁移安置的顺利进行;基层生产组织不变,有利于发挥组织管理作用;移民可以尽快在安置区安定生活、开展生产;可以降低安置成本;有利于农村的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公共设施的充分利用。但集中安置要求安置区必须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能够调整出成片的土地或有成片的土地可供开垦,而且集中安置加大了移民与安置地区居民社会整合的难度。

(2)分散安置。

分散安置又称插花安置,指将移民按户分散安置到安置区原有的村、组中,而且每个村、组安置的移民户数较少,不再建立独立建制的村或组。分散安置对于移民来说,前期可能有不安全感,心理压力大等,容易使适应能力差的移民感到孤独,从而增加在社会整合期间的痛苦。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利于外迁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可以利用安置区村集体的机动地安置移民,不必改变原有土地承包关系;可以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减少建设成本;移民可购置闲置房,节约建房费用与建房用地,缩短安置时间。

1.4 按组织形式

(l)政府统筹安置。

政府统筹安置是由政府统一组织安排实施移民安置,这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水库工程实施移民安置的主要办法,即从水库建设主管部门至库区地方各级政府成立移民工作部门负责安排实施移民工作。

(2)自主安置。

自主安置是移民在获取淹没损失的一次性补偿费、搬迁损失费和其他补助费后,自谋就业门路和自找生活安置去处的一种办法。这种安置办法,政府承担的工作最少,最为省事,但是为保证安置效果,政府要认真考察移民自找门路、自谋职业的能力。

2 移民安置目标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规定“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规划目标应本着移民安置后使其生活水平达到或超出原水平的原则,根据移民原有生活水平及收入构成,结合安置区的资源情况及其开发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体分析拟定”。由此,可以看出,使移民逐步达到或超过原有生产生活水平是移民安置的目标。

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目标的确定是比较复杂的问题,规划目标过低,国家法规规定的移民安置目标难以实现,安置问题难以妥善解决;规划目标过高,会导致水库移民及工程总投资加大,建设单位难以承受,也不尽合理。根据有关水库移民安置的国家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要求,移民安置规划目标应满足:一是移民搬迁安置后的生产生活水平与搬迁前的生产生活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二是移民生产生活发展的速度,不低于安置区当地居民的平均发展速度。第一条目标是防止移民搬迁安置后生产生活水平发生大幅度降低。按照动态、发展的观点,如果没有兴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可以继续在原有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其生产生活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因此,确定规划目标时,应按库区正常情况下的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规划水平年移民的人均生产生活水平,并以此作为移民搬迁后的规划目标。第二条目标将安置区原居民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作为移民规划目标的参照点,以移民与非移民的较大协调值作为移民系统规划的目标,防止移民与当地居民的差距越拉越大,有助于实现安置区的长治久安,移民与原居民安居乐业,共同发展,使移民真正融入安置区居民中。

3 移民环境容量

移民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和时期内,按照拟定的规划目标和安置标准,通过对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后,并保持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及在一定环境质量的前提下,该区域经济所能吸收并能持续供养的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移民数量。这一定义体现了人与资源共存的核心内容。这里的“持续”表示移民的生存和发展是永远存在的,即是动态研究移民经济容量。因此,“经济”和“持续”揭示了移民环境容量研究人口— 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关系,也只有移民安置区人口— 资源— 环境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使移民生存发展和长治久安,即可持续发展。当库区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缺乏,土地安置容量不足以安置移民时,就要考虑非土地安置容量,若二者加起来也不足以安置移民时,就不得不考虑外迁。而外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4 移民人力资源

我国水库移民人力资源的普遍特点是:第一,库区移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劳动力素质较差;第二,移民企业职工素质低,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跟不上时代步伐。移民承担风险和自力发展经济的能力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农业安置模式。对那些无一技之长、生产谋生技能差的移民,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依土安置是最有效的安置模式。通过农业科技培训,可以使他们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大农业上有所作为。但也有部分库区农村移民在自己的家乡从事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生产经营和谋生技能强,离开土地照样能维持生活,对这些移民制定安置方案时,就要考虑结合二、三产业加以安置。通过系统培训,他们完全有可能融入地区工商贸产业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之中。因此,要通过规划,把具有专长的劳动者,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合理安置和利用,做到人尽其才,量才而用。

5 移民心理效应

移民心态是移民由于移民这一事件而引发的移民的心理反应或心理态势。研究移民心理状态的意义在于,可以运用影响移民心态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调节移民心理状态,更好地保证移民安置的正常实施。通过掌握移民心理状态,做好移民思想工作,提高移民安置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移民和移民工作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要争取移民的支持;另一方面,对移民工作者来说,要使他们理解,移民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状态及其变化是必然的,有原因的,也是可以转化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和问题就指责移民觉悟太低,思想认识问题太多,甚至对移民工作知难而退。水库移民的结果是打乱了移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政治、经济、生活关系及风俗习惯,因此,在整个移民过程中,移民的心理活动也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

(1)抗拒心理。

抗拒心理是移民与国家计划移民或安置相对立、相抵触的一种心理状态。如国家要求搬迁时,移民不去指定的安置地点、不按时搬迁;安置区居民抗拒抵触外来移民迁入等。产生此类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移民安置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移民对搬迁的认识状况如何,安置地的条件是否适宜。产生这种抗拒心理的移民总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比较大,必须加以引导和帮助,以防形成“导火线”,造成“爆炸”性局面。比如: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落实国家水库移民相关政策,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认真完成实物指标调查,广泛走访听取迁出、迁入区人民意见,做出科学合理的移民安置规划以及安置补偿措施,保障迁出、迁入区人民合法权益。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主要是指移民对国家所确定的某些政策,或者是对移民工作者所提出的要求等产生观念上、认识上的差距,因而逆反心理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外部刺激和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如即使安置区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好于迁出区,移民心理上也总是有一种“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感觉。

(3)攀比心理。

由于移民是一次伤筋动骨的过程,移民的失与得都比较多,因此,移民的得失之间、移民之间、移民安置区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种攀比心理。攀比心理常使移民产生错误的认识。如由于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移民之间安置后的生产生活水平可能产生差异,有些移民就可能把原因归咎于安置条件差,而忽视从自身方面找原因。

(4)失衡心理。

人的心理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在外界刺激强度过大的情况下,这种失衡心理表现就比较突出。如初定安置去向或刚到安置区时,移民往往感到一团糟,无所适从,甚至感到恐惧,或者因某种原因产生不满和愤怒等。

(5)矛盾心理。

水库移民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移与不移的矛盾。在移民安置初期,移民常感到,不移,国家要求必须服从,移,却是故土难离。少数人不能正确处理这种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失衡甚至抗拒心理。二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在非自愿移民过程中政府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也由于移民对宣传工作中“移民是政府行为”的偏颇理解,许多移民产生了对政府的过分依赖心理。三是优越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心理。移民为国家作出了贡献,移民常有一种光荣感。但移民在新的区域安置,人地两生,困难重重,也往往存在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与优越感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6 结语

移民安置方式的选择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当前移民安置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了移民安置中应该关注的几个方面,后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对移民安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解析,为完善移民安置制度和条例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傅秀堂.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 翟贵德.水库移民[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库移民工作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作者:覃庆月

第2篇:当前我国水库移民安置问题研究

摘要:水库移民安置问题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库区社会的安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本文对目前我国水库移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安置方式,以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库区人民的安定。

关键词:水库;安置移民;问题;方法

引言:

目前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水库的移民安置问题是比较关键的问题,妥善解决库区移民安置问题,能够使水利水电工程得以正常运行,为库区的社会安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移民的安置方式也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同的安置方式对社会、经济和生态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因此,要针对库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适合的安置方式,从而保证库区社会的安定。

1水库移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兴建了上万个各类大坝和水库,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较为突出的移民安置问题。有一部分被安置的移民,因缺乏土地条件进行正常生产发展,导致有些移民反复迁移,甚至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某些水利工程中,由于对移民安置的复杂性认识不够,高估了库区土地的容量,对非农化与城镇化评估吸纳农村移民的能力不够准确,导致已安置的移民并没有在安置区安家,而依然耕种原来的土地,部分农村被招进厂的移民依然属于失业者。这些问题给移民安置的后续工作增加了难度,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状况,其影响移民顺利安置的因素很多,如地理环境、经济背景、选择移民安置的方式等,因此,在进行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中,要全面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使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开展[1]。

2库区移民安置的途径

2.1农业安置

农业安置指的是以土地为基础对库区移民进行安置,农村移民迁移后,每个人均可分得一份农业用地,通过开发,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使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得到大力发展。此种安置方式优势在于,可进可退、节省了移民安置费用,移民工作风险最小化,最大化保证社会安全感。农业安置方式比较适合商品经济不太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库区,具体实施时,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条件,即能够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筹措到与安置移民适量的可用土地,以便使被征地的农民得到妥善的安置。综合市场化程度、劳动力素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对于无一技之长、离开土地就没有生活保障的移民,适合采取这种最典型、最传统的移民安置方式,使移民均有土地,解决了移民的基本需要和后顾之忧[2]。

2.2农转非安置

农转非安置方式是指安置后的移民已经不再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农业用地,也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依据客观环境与自身劳动技能,从事非农产业,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费用,并在相应的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在库区移民安置中,农转非安置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其优势在于,能够缓解土地资源紧缺问题。

2.3兼业安置

当土地相对紧张,区域条件稍好,就业机会多时,采取兼业安置方式,移民可得到基本土地保障,移民家庭既可不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又可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兼业安置方式比较适合于非农业较发达、环境容量小的安置区。

2.4按迁移距离安置

(1)就近后靠安置,即通过开发土地、矿产等资源对库区移民实施就地安置,本村安置。这种安置方式,移民的生存环境与社会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传统的社会关系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很容易被移民接受,对移民的生产生活进行平稳的过渡和保持社会的稳定都很有利。此安置方式的优势为,投资少、耗损少、好管理、易安置,但基础条件是必须具备充足的土地资源[3]。(2)异地安置。此安置方式按照迁移距离又分为异地近迁与异地远迁安置。①异地近迁安置即移民的迁出地在本县,其安置地在本乡或本县、或与之相邻的乡镇、村,移民的社会环境变化小,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基本没变,容易被移民所接受。但会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②异地远迁安置,移民会迁出本县,安置于本省市或外省市。移民会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地理和气候条件、文化等变化会很大,对移民产生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与冲突。因此远迁安置区应具备:交通方便、经济条件好、有充足的可开发资源、环境容量相对比较宽裕。

2.5按安置形式安置

(1)集中安置。即集中建设移民居住点,对其进行统一布局。迁移的移民形成独立的行政村或村民组,与当地行政村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安置的优势是,原来的村、组建制和社会关系网不变,社区文化环境大体相似,可保持移民的心理稳定,容易管理,移民很快就能在安置区投入生产生活,安置成本低、对建设农村小城镇和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很有利。不利条件是,安置区的土地资源要丰富,能够调整或开垦出成片的可利用土地,移民与安置地区居民比较难于进行社会整合。(2)分散安置。此种安置方式是按户往原有的安置区里安置移民,原有安置区每村或每组安置进少数移民。被安置的移民有些开始会有不安全感、孤独感、心理压力大,但后期会融入当地社会。此安置方式优势是,使集体机动地、现有基础设施得到利用,节约用地和安置时间,减少建房、安置等成本。

3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移民环境容量是移民安置工作中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简单地讲,这一概念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吸收的移民数量,其前提是,将该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没有被破坏,依然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该区域符合安置规划目标和标准;该区域的经济能力所承受范围内;移民要有一定生活水平。移民环境容量所研究的实质是,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三者之间要协调发展,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使安置的移民在安置区长期进行生产、生活与发展,保证移民的长治久安。当库区地少人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土地安置容量达不到安置移民的要求时,则需选择非土地安置容量,如果二者的和也达不到安置要求时,就要选择外迁。当进行外迁时,也应将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分析[4]。

4移民人力资源分析

从水库移民人力资源情况分析得出,其最显著的特点为:一是库区移民普遍文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不高;二是移民企业缺少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时代感不强;三是移民独自发展经济与承担风险能力不高,进行非农业安置方式较难。对于有些移民,生产谋生能力不强、没有一技之长,土地是其生存之本,可采取农业安置方式,对其进行农业科学技术培训,使其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发挥潜能。有些农村移民原本未完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是以从事服务业、商业等非农业生产为主,有一定生产经营与谋生的技术和能力,没有土地依然可以生活,对其可采取第二、三产业相结合的安置方案。对这些移民进行系统培训,使其完全与安置区工商贸产业相融合,并融入城市化发展中。因此,要对安置移民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安置移民,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促进安置区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结语:

水库的移民安置问题直接关系到安置后移民的生产、生活与各方面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在选择移民安置方式上要综合分析、慎重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与移民环境容量相当、与安置规划标准相符、使被安置的移民容易接受的安置方式,使安置的移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和工作,以促进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安置区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静.当前我国水库移民安置問题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2;06:88~89;

[2]张迨;徐敏.水库移民安置问题浅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08:105~106;

[3]李代华.水库移民安置问题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 06:267~268;

[4]涂澜涛;张良;刘源;王绎思.水库移民中的土地安置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3;01:182~184;

作者简介:

李耀战(1968.11),男,壮族,籍贯:广西南宁市邕宁区,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及水库移民

作者:李耀战

第3篇: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补偿现状与补偿原理

摘要: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安置区土地补偿问题对于协调水库移民安置中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实地调查,首先分析了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补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土地产权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从安置区土地补偿的原因、范围和补偿原则等方面阐明了安置区土地补偿的基本原理;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协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和利益平衡、体现农地价值等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其一,安置区的土地补偿,无论从现行法律、还是从实际获得的补偿来看,均未体现对安置区土地权益的保护;其二,安置区集体和居民理应获得相应的权益补偿,其补偿范围既包括转出土地使用权的补偿,也包括对共同拥有土地所有权带来的权益分配变化的补偿;其三,土地制度的建设和改进上,应依据安置区土地资源状况和调出土地的状况确定补偿标准,淹没区集体、移民和安置区集体、居民应获得同等补偿,并力求体现农地价值。

关键词 水库移民;移民安置区;土地补偿;补偿原理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2.005

水库移民是因兴建水库而产生,其生产安置重点在于解决移民的土地问题,最终要实现移民与安置区老居民的完全整合。已有的关于水库移民土地补偿,从研究角度上看,更多的是单纯着眼于移民获得土地得到安置及今后的发展,内容上侧重于移民区土地补偿研究,理论研究主要在移民经济的理论方面。实际上,我国移民土地安置从建国初到现在,主要是通过土地重新划拨和调整,但是,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土地重新划拨和调整的余地愈来愈小,同时受环境容量的限制,移民安置的难度越来越大,移民、安置区老居民、安置区集体之间的利益不均衡也日益显现。因此,从移民和安置区老居民的同步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土地权利在安置前后的变化以及应给予的补偿,探讨移民安置中土地权益协调问题既是实际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非自愿性移民土地权利发生转移过程中土地制度建设和政府调控必须面对的问题。

1 安置区安置土地补偿现状

1.1 安置土地来源与调整方式

现阶段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来源,以所有权性质不同来看,一种是用国有土地安置移民,其安置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使用权发生移转安置移民。另一种则是用集体土地安置移民,可分为三种情形,第一,通过移转集体的机动地,或开发荒山荒地,或改造中低产田等安置移民;第二,集体利用外迁移民留下的承包地安置后靠移民;第三,移民的土地全部被淹没,需要外迁安置移民的,政府通过调出安置区集体已发包给居民的土地安置移民。

安置方式按照移民迁移的距离远近可分为:就近后靠、近迁(县内)和远迁(出县)等情形安置。从安置区土地调整变化来看,依据笔者的调查,土地调整的方式可归纳为:“村组土地局部调整流转”、“土地全组调整流转”以及“房地一起调整流转”等3种模式。村组土地局部调整流转的,则移民是分散安置。首先,在安置区选择用于调整的承包地位置(移民自主选择,或安置区集体为移民划出承包地);其次,结合安置区环境容量,确定移民安置方案,明确安置区土地调整的范围;第三,移民部门实施移民安置方案,政府拨付补偿款到安置区村集体后,部分安置区居民为移民调出承包地并获得补偿;最后,移民与安置区村组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并获得承包地。而土地全组调整流转的,与上述土地局部调整不同的是安置区集体为移民调整承包地后,将安置区集体剩余的承包地按照安置区居民总数进行平均分配,移民安置涉及到全部的原集体成员。至于房地一起调整流转的,安置区居民在土地流转调整过程中需要将土地和房屋一同作价“出售”给移民,同前述一样,在确定调出承包地的位置,移民安置方案,移民安置补偿款拨付到位后,安置区村集体则依据移民的购买意向将房屋的购买款拨付给出售房屋的安置区居民,而后安置区居民将房屋及家庭承包地一并交付移民使用[1]。

1.2 安置土地补偿方式和标准

课题小组通过长江水利委员会、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汉江集团等单位收集到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龙滩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等12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以及部分水库的实地调查来看,现阶段安置区安置土地补偿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利用征地补偿款在安置区开垦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新增耕地在移民和安置区居民间按比例分成,安置区居民通过分成弥补调整流转土地损失。第二,通过计算出人均移民安置经费,安置区则按照接纳的移民人数获得补偿。第三,参照库区淹没(占)土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安置区土地流转的损失。具体还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安置区土地补偿标准与库区征地补偿标准完全相同;二是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和库区征地补偿标准分别采用年产值倍数法测算(详见表1)。

2 存在问题

2.1 安置区土地补偿缺乏具体法律依据 

从我国现行的土地法来看,关于水库用地的土地补偿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对安置区集体和居民补偿的条款,仅在国务院471号令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中,按不同的移民安置方式明确四种补偿情形:①当农村移民在原集体经济组织内通过新开发土地或者调剂土地集中安置的,将土地补偿费、安置区补助费和集体财产补偿费直接全额兑付给原移民集体经济组织;②当农村移民分散安置到本县内其他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由地方政府将相应的征地补偿款交给安置区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③当农村移民在本省内其他县安置的,项目法人将相应的征地补偿款和移民安置资金交给安置区县级人民政府;④当农村移民跨省安置的,项目法人应将相应的征地补偿款和移民安置资金交给安置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可见,有关行政法规将安置区土地补偿与淹没区征地补偿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以“以土地换土地”原则,忽视了征收土地、安置土地价值差异。

2.2 补偿多少并非依据安置区土地实际状况 

从表1的补偿情况来看,安置区土地补偿都是在淹没区征地补偿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补偿,并非体现安置区土地本身价值。

第一种方式,将新增耕地在移民和安置区居民间分成,由于各库区依情况而定标准,使得各库区之间差别悬殊。如:三峡水库移民与安置区居民的分成比例主要遵照《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处理新老居民关系的经济措施》的规定进行,即利用移民投资开垦的荒地新老居民按7∶3分成,进行土地改造后的耕地新老居民按5∶5分成;隔河岩水库和江口水电站土地改造后的耕园地则按新老居民4∶6分成,显然后者的分成比例更有利于安置区居民。这种分成比例的确定与实施是在既定的生产安置标准下,与安置多少移民的生产安置紧密相关,而与安置区土地状况、土地开垦改造需要的资金关系不紧密,其比例的确定缺乏科学性。此外,由于农地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许多安置区居民不愿意把他们的土地拿出来进行改造后重新分配,因为他们担心耕地面积减少所带来的损失会超过土地改造所创造的效益[3]。而且,近年来我国为缓解建设发展占用耕地的矛盾,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政府通过拨专项资金用于土地开发整理,以其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加耕地。这样安置区集体和居民会更愿意将荒地和中低产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以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非与移民分成。同时,用于安置区土地开发改造的投资受移民补偿资金总量的限制,其新增耕地质量也难以保证。如,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万州区天城农村移民安置过程中,八年试点(从1985年起到1992年止)土地开垦面积有170.00 hm2,主要集中在海拔600 m,坡度25°以上,土地脊而薄,水利配套困难,经调查评价,难以利用。

第二种方式,按安置区接纳移民的人数补偿,虽然人均标准可统一,如:紫坪铺水库、瀑布沟水电站和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分别为1.2万元/人、1.5万元/人和0.9万元/人,但由于移民安置规划确定的补偿标准是参照征地补偿标准确定的,在保障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用于补偿安置区土地的补偿就受到影响,安置区土地的补偿标准难以体现安置区土地状况,转出土地的

集体、农民其土地权益难以获得补偿。第三种补偿方式,参照库区淹没(占)土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安置区土地流转的损失,则是以甲地补偿标准替代乙地补偿标准,显然难以体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2.3 安置区土地补偿未体现其土地权利变化及权益保护

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包括两个重要阶段,第一,土地征收阶段。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坝区、淹没区及专项设施迁(复)建用地实行征收,并根据相关法律给予补偿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秭归县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耕地补偿倍数7.77倍,灌溉水田113 934元/hm2,望天田90 198 元/hm2

计列了县外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投资10 276.10万元

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6

隔河岩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执行情况及修编概算报告

按1994年价,水田79 500元/hm2,旱地73 320元/hm2,补偿倍数7倍

劣改优耕地面积261.68hm2,新老居民4∶6分成,老居民得158.21hm2;计列了迁外县征地费

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0

重庆市芙蓉江江口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等同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耕地补偿倍数7倍,按淹没区各乡镇年产值分别计算补偿,其中草山补偿倍数按5倍计,13 500元/hm2

改造现有耕园地新老居民4∶6分成;安置区荒地转让补偿费13 500.00元/hm2

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0

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围堰区天峨县农村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专题报告

库区征地补偿标准为水田126 090元/hm2,旱地71 340元/hm2,果园116 430元/hm2,荒山草地6 645元/hm2

天峨县出乡安置移民的土地来源通过土地转让获得,土地转让费标准与征地补偿标准相同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200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万州区天城农村移民安置实施计划报告

没有计算淹没区土地的补偿投资,按照安置单个移民5 839元计算生产安置补偿投资

开垦出来的土地新老居民7∶3分成;改造出来的土地5∶5分成

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2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外迁农村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

——

安置区转出耕地的补偿费用为185 280.00元/hm2,补偿倍数8倍;实际执行按照安置区接纳的移民人数获得补偿,每个移民12 000.00元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2005

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龙泉驿区送审稿)

——

在安置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费用,水田278 100.00元/hm2;旱地177 150.00元/hm2;实际执行时按安置区接纳移民的人数补偿,每个移民15 000.00元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郫县送审稿)

——

在安置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费用,补偿倍数16倍,398 160.00元/hm2,建设用地补偿521 745.00元/hm2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成都双流送审稿)

——

在安置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费用,补偿倍数16倍,398 160.00元/hm2,建设用地补偿521 745.00元/hm2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大邑县送审稿)

——

在安置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费用,补偿倍数16倍,398 160.00元/hm2,建设用地补偿376 650.00元/hm2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2008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试点移民安置规划

库区征地补偿标准均采取年产值倍数法计算,倍数为16倍。其中,湖北淹没区征地补偿标准为:水田402 960元/hm2,青苗12 600元/hm2;旱地269 520元/hm2,青苗8 430元/hm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均采用年产值倍数法计算,倍数为16倍。其中湖北省安置区补偿标准为:水田376 800.00元/hm2,青苗11 775.00元/hm2;旱地281 280.00元/hm2,青苗8 790.00元/hm2

汉江集团

2008

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工程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审定本)

库区水浇地补偿倍数20倍,补偿标准312 000元/hm2;旱地补偿倍数20倍,补偿标准204 000元/hm2,其他地类都有详细的补偿标准

安置区土地补偿标准参照库区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其中,河北滩安置区水浇地补偿标准312 000.00元/hm2;在本村内部流转土地安置的,利用淹没补偿投资进行安置;异村流转的土地的,参照征地补偿标准支付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2008

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修订本)

库区耕地补偿倍数16倍,水田补偿单价

247 920元/hm2,旱地补偿单价为167 040元/hm2

按照安置区接纳的移民人数补偿,每个移民9 000.00元

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8

潘口水电站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专题报告

库区耕地补偿倍数16倍,水田补偿单价300 480元/hm2,旱地210 000元/hm2

完全按照库区征地补偿标准执行,水田补偿单价300 480.00元/hm2,旱地210 000.00元/hm2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9

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审定本)

库区耕地补偿倍数16倍,水田补偿单价553 200元/hm2,旱地补偿单价为311 040元/hm2

经计算,为移民配置土地的补偿标准为311 040.00元/hm2,与鲁地拉水电站旱地征收标准完全一致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二,安置区土地调整阶段。为保证移民有一份土地作为基

本生活来源,移民需要在政府划定或自主选择的安置区内

获得部分土地。两阶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安置区土地补偿问题对于协调水库移民安置中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实地调查,首先分析了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补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土地产权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从安置区土地补偿的原因、范围和补偿原则等方面阐明了安置区土地补偿的基本原理;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协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和利益平衡、体现农地价值等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其一,安置区的土地补偿,无论从现行法律、还是从实际获得的补偿来看,均未体现对安置区土地权益的保护;其二,安置区集体和居民理应获得相应的权益补偿,其补偿范围既包括转出土地使用权的补偿,也包括对共同拥有土地所有权带来的权益分配变化的补偿;其三,土地制度的建设和改进上,应依据安置区土地资源状况和调出土地的状况确定补偿标准,淹没区集体、移民和安置区集体、居民应获得同等补偿,并力求体现农地价值。

关键词 水库移民;移民安置区;土地补偿;补偿原理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2.005

水库移民是因兴建水库而产生,其生产安置重点在于解决移民的土地问题,最终要实现移民与安置区老居民的完全整合。已有的关于水库移民土地补偿,从研究角度上看,更多的是单纯着眼于移民获得土地得到安置及今后的发展,内容上侧重于移民区土地补偿研究,理论研究主要在移民经济的理论方面。实际上,我国移民土地安置从建国初到现在,主要是通过土地重新划拨和调整,但是,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土地重新划拨和调整的余地愈来愈小,同时受环境容量的限制,移民安置的难度越来越大,移民、安置区老居民、安置区集体之间的利益不均衡也日益显现。因此,从移民和安置区老居民的同步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土地权利在安置前后的变化以及应给予的补偿,探讨移民安置中土地权益协调问题既是实际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非自愿性移民土地权利发生转移过程中土地制度建设和政府调控必须面对的问题。

1 安置区安置土地补偿现状

1.1 安置土地来源与调整方式

现阶段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来源,以所有权性质不同来看,一种是用国有土地安置移民,其安置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使用权发生移转安置移民。另一种则是用集体土地安置移民,可分为三种情形,第一,通过移转集体的机动地,或开发荒山荒地,或改造中低产田等安置移民;第二,集体利用外迁移民留下的承包地安置后靠移民;第三,移民的土地全部被淹没,需要外迁安置移民的,政府通过调出安置区集体已发包给居民的土地安置移民。

安置方式按照移民迁移的距离远近可分为:就近后靠、近迁(县内)和远迁(出县)等情形安置。从安置区土地调整变化来看,依据笔者的调查,土地调整的方式可归纳为:“村组土地局部调整流转”、“土地全组调整流转”以及“房地一起调整流转”等3种模式。村组土地局部调整流转的,则移民是分散安置。首先,在安置区选择用于调整的承包地位置(移民自主选择,或安置区集体为移民划出承包地);其次,结合安置区环境容量,确定移民安置方案,明确安置区土地调整的范围;第三,移民部门实施移民安置方案,政府拨付补偿款到安置区村集体后,部分安置区居民为移民调出承包地并获得补偿;最后,移民与安置区村组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并获得承包地。而土地全组调整流转的,与上述土地局部调整不同的是安置区集体为移民调整承包地后,将安置区集体剩余的承包地按照安置区居民总数进行平均分配,移民安置涉及到全部的原集体成员。至于房地一起调整流转的,安置区居民在土地流转调整过程中需要将土地和房屋一同作价“出售”给移民,同前述一样,在确定调出承包地的位置,移民安置方案,移民安置补偿款拨付到位后,安置区村集体则依据移民的购买意向将房屋的购买款拨付给出售房屋的安置区居民,而后安置区居民将房屋及家庭承包地一并交付移民使用[1]。

陈银蓉等: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补偿现状与补偿原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 第2期

1.2 安置土地补偿方式和标准

课题小组通过长江水利委员会、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汉江集团等单位收集到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龙滩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等12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以及部分水库的实地调查来看,现阶段安置区安置土地补偿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利用征地补偿款在安置区开垦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新增耕地在移民和安置区居民间按比例分成,安置区居民通过分成弥补调整流转土地损失。第二,通过计算出人均移民安置经费,安置区则按照接纳的移民人数获得补偿。第三,参照库区淹没(占)土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安置区土地流转的损失。具体还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安置区土地补偿标准与库区征地补偿标准完全相同;二是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和库区征地补偿标准分别采用年产值倍数法测算(详见表1)。

2 存在问题

2.1 安置区土地补偿缺乏具体法律依据 

从我国现行的土地法来看,关于水库用地的土地补偿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对安置区集体和居民补偿的条款,仅在国务院471号令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中,按不同的移民安置方式明确四种补偿情形:①当农村移民在原集体经济组织内通过新开发土地或者调剂土地集中安置的,将土地补偿费、安置区补助费和集体财产补偿费直接全额兑付给原移民集体经济组织;②当农村移民分散安置到本县内其他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由地方政府将相应的征地补偿款交给安置区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③当农村移民在本省内其他县安置的,项目法人将相应的征地补偿款和移民安置资金交给安置区县级人民政府;④当农村移民跨省安置的,项目法人应将相应的征地补偿款和移民安置资金交给安置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可见,有关行政法规将安置区土地补偿与淹没区征地补偿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以“以土地换土地”原则,忽视了征收土地、安置土地价值差异。

2.2 补偿多少并非依据安置区土地实际状况 

从表1的补偿情况来看,安置区土地补偿都是在淹没区征地补偿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补偿,并非体现安置区土地本身价值。

第一种方式,将新增耕地在移民和安置区居民间分成,由于各库区依情况而定标准,使得各库区之间差别悬殊。如:三峡水库移民与安置区居民的分成比例主要遵照《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处理新老居民关系的经济措施》的规定进行,即利用移民投资开垦的荒地新老居民按7∶3分成,进行土地改造后的耕地新老居民按5∶5分成;隔河岩水库和江口水电站土地改造后的耕园地则按新老居民4∶6分成,显然后者的分成比例更有利于安置区居民。这种分成比例的确定与实施是在既定的生产安置标准下,与安置多少移民的生产安置紧密相关,而与安置区土地状况、土地开垦改造需要的资金关系不紧密,其比例的确定缺乏科学性。此外,由于农地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许多安置区居民不愿意把他们的土地拿出来进行改造后重新分配,因为他们担心耕地面积减少所带来的损失会超过土地改造所创造的效益[3]。而且,近年来我国为缓解建设发展占用耕地的矛盾,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政府通过拨专项资金用于土地开发整理,以其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加耕地。这样安置区集体和居民会更愿意将荒地和中低产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以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非与移民分成。同时,用于安置区土地开发改造的投资受移民补偿资金总量的限制,其新增耕地质量也难以保证。如,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万州区天城农村移民安置过程中,八年试点(从1985年起到1992年止)土地开垦面积有170.00 hm2,主要集中在海拔600 m,坡度25°以上,土地脊而薄,水利配套困难,经调查评价,难以利用。

第二种方式,按安置区接纳移民的人数补偿,虽然人均标准可统一,如:紫坪铺水库、瀑布沟水电站和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分别为1.2万元/人、1.5万元/人和0.9万元/人,但由于移民安置规划确定的补偿标准是参照征地补偿标准确定的,在保障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用于补偿安置区土地的补偿就受到影响,安置区土地的补偿标准难以体现安置区土地状况,转出土地的

集体、农民其土地权益难以获得补偿。第三种补偿方式,参照库区淹没(占)土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安置区土地流转的损失,则是以甲地补偿标准替代乙地补偿标准,显然难以体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2.3 安置区土地补偿未体现其土地权利变化及权益保护

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包括两个重要阶段,第一,土地征收阶段。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坝区、淹没区及专项设施迁(复)建用地实行征收,并根据相关法律给予补偿;第

表1 水库淹没区征地补偿标准与安置区土地补偿标准对照表[2]

Tab.1 Comparison Table between Requisition Standard in Inundation Area and

Compensation Standard in Resettlement Area

报告年份

Reports year

报告名称

Reports name

淹没区征地补偿标准

Requisition standard

in inundation area

安置区土地补偿标准

Compensation standard

in resettlement area

报告提供单位

Reports provides unit

1994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秭归县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耕地补偿倍数7.77倍,灌溉水田113 934元/hm2,望天田90 198 元/hm2

计列了县外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投资10 276.10万元

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6

隔河岩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执行情况及修编概算报告

按1994年价,水田79 500元/hm2,旱地73 320元/hm2,补偿倍数7倍

劣改优耕地面积261.68hm2,新老居民4∶6分成,老居民得158.21hm2;计列了迁外县征地费

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0

重庆市芙蓉江江口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等同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耕地补偿倍数7倍,按淹没区各乡镇年产值分别计算补偿,其中草山补偿倍数按5倍计,13 500元/hm2

改造现有耕园地新老居民4∶6分成;安置区荒地转让补偿费13 500.00元/hm2

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0

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围堰区天峨县农村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专题报告

库区征地补偿标准为水田126 090元/hm2,旱地71 340元/hm2,果园116 430元/hm2,荒山草地6 645元/hm2

天峨县出乡安置移民的土地来源通过土地转让获得,土地转让费标准与征地补偿标准相同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200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万州区天城农村移民安置实施计划报告

没有计算淹没区土地的补偿投资,按照安置单个移民5 839元计算生产安置补偿投资

开垦出来的土地新老居民7∶3分成;改造出来的土地5∶5分成

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2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外迁农村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

——

安置区转出耕地的补偿费用为185 280.00元/hm2,补偿倍数8倍;实际执行按照安置区接纳的移民人数获得补偿,每个移民12 000.00元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2005

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龙泉驿区送审稿)

——

在安置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费用,水田278 100.00元/hm2;旱地177 150.00元/hm2;实际执行时按安置区接纳移民的人数补偿,每个移民15 000.00元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郫县送审稿)

——

在安置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费用,补偿倍数16倍,398 160.00元/hm2,建设用地补偿521 745.00元/hm2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成都双流送审稿)

——

在安置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费用,补偿倍数16倍,398 160.00元/hm2,建设用地补偿521 745.00元/hm2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大邑县送审稿)

——

在安置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费用,补偿倍数16倍,398 160.00元/hm2,建设用地补偿376 650.00元/hm2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2008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试点移民安置规划

库区征地补偿标准均采取年产值倍数法计算,倍数为16倍。其中,湖北淹没区征地补偿标准为:水田402 960元/hm2,青苗12 600元/hm2;旱地269 520元/hm2,青苗8 430元/hm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均采用年产值倍数法计算,倍数为16倍。其中湖北省安置区补偿标准为:水田376 800.00元/hm2,青苗11 775.00元/hm2;旱地281 280.00元/hm2,青苗8 790.00元/hm2

汉江集团

2008

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工程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审定本)

库区水浇地补偿倍数20倍,补偿标准312 000元/hm2;旱地补偿倍数20倍,补偿标准204 000元/hm2,其他地类都有详细的补偿标准

安置区土地补偿标准参照库区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其中,河北滩安置区水浇地补偿标准312 000.00元/hm2;在本村内部流转土地安置的,利用淹没补偿投资进行安置;异村流转的土地的,参照征地补偿标准支付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2008

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修订本)

库区耕地补偿倍数16倍,水田补偿单价

247 920元/hm2,旱地补偿单价为167 040元/hm2

按照安置区接纳的移民人数补偿,每个移民9 000.00元

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8

潘口水电站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专题报告

库区耕地补偿倍数16倍,水田补偿单价300 480元/hm2,旱地210 000元/hm2

完全按照库区征地补偿标准执行,水田补偿单价300 480.00元/hm2,旱地210 000.00元/hm2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9

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审定本)

库区耕地补偿倍数16倍,水田补偿单价553 200元/hm2,旱地补偿单价为311 040元/hm2

经计算,为移民配置土地的补偿标准为311 040.00元/hm2,与鲁地拉水电站旱地征收标准完全一致

西北勘测规划设计院

二,安置区土地调整阶段。为保证移民有一份土地作为基

本生活来源,移民需要在政府划定或自主选择的安置区内

获得部分土地。两阶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图1 水库移民安置土地补偿支付与土地权益变化示意图

Fig.1 Diagram of the land compensation payment in reservoir

resettlement

areas and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changes

从安置前后土地权益的变化来看,对于迁出原集体经济组织的移民,原来共同拥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独自享有的使用权消失,在安置区移民重新获得承包土地,与安置区原居民共同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对于整体搬迁的集体则获得相应的土地权利补偿;而安置区集体土地所有权虽然仍然存在,但随着集体成员发生变化,安置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份额发生变化,原居民的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流转。这样,移民通过“以土地换土地”的安置模式,其土地权益获得了保障。同时依据国务院471号令,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而安置区为移民异地重建家园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用地及必要的其他各项资源,其重建成本从淹没区征地补偿中列支,安置区集体或居民由此获得相应的补偿,但安置区居民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中,份额减少,能够获得的承包土地减少。同时,如上所述,由于采用的补偿方式未与安置区土地的状况、流转土地的数量质量结合,安置区土地难以获得对等补偿,土地权益受损,其未来发展也缺乏相应法律政策予以支持。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库移民土地补偿机理是以淹没区土地的征收为基础,以落实移民安置区域和获得安置土地为目标。对于安置区土地的补偿目前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撑,从实行的补偿情况来看(按新增耕地分成,或按接纳移民的人数补偿,或按库区土地征收标准),安置区土地补偿什么?补偿谁?补偿标准是什么?并不是从安置区土地权利变化,利益受损的角度出发,其土地补偿大小受限于淹没区土地补偿的多少,并因不同时期、不同库区而制定不同的补偿办法,安置区与淹没区并非同等对待。

3 安置区土地补偿原理

3.1 获得补偿的原因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移民被迫让出被淹没(占)的土地,依法应予以补偿,并保证其安置。而安置区集体、居民同样转出自己一部分土地供移民使用,其土地权益也应获得补偿。在这过程中,一方面,征收的移民土地需要得到足额赔偿,并保证移民生活生产得到长久安置,另一方面由于移民到来,安置区土地权益发生移转的同时增加了安置区资源环境压力,会对安置区原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产生影响,不仅安置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应予以足额的补偿,其安置区资源环境的补偿也应予以考虑。根据卡尔多-希克斯社会福利改进标准,需要对受影响的权利主体进行相应的补偿,才能达到社会福利的改进。因此,在政府安置规划确定或者移民自愿选择的安置区,根据政府制定的生产生活用地安置标准,伴随着安置区集体或者居民转出相应区域内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给移民使用,安置区集体和居民理应获得相应的权益补偿。

3.2 补偿范围

依据我国宪法和土地法的有关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管理,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其所有的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由于这种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其土地归一定范围内的成员集体所有,成员因其身份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收益的权利[4],因此农民集体组织成员共同享有了土地所有权,集体与农户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具有共有关系的特点,只是究竟是共同共有还是按份共有难说清楚,与现行一般法律意义上的共有关系有所不同。因为,集体土地不因其成员不存在或退出集体组织可按份额分割出份额,同时农户也不能就其份额设定相应的他项权利;而在土地承包时,农户按农业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且各户享有具有排他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且在生产过程中,以独立的经济主体存在,享有其权益。这样,农户在土地权利享有上不能按份享有,在义务承担上也并非共同承担,其土地所有权是一种特殊的共有关系。

在移民安置中,通过对安置区土地的重新调配,移民获得可以利用的土地和集体成员身份,实际上安置区原居民和移民一同重新拥有了安置区集体的土地所有权。虽然安置区土地未发生变化,但已是一个由新成员加入的新集体共同拥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关系相应发生了变化,移民也由此获得了在集体土地中的各项权利。因此,安置区土地的补偿范围既包括对剩余承包期或者长期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转出方的补偿,也应包括对共同拥有土地所有权带来的权益分配变化的补偿。否则,安置前后,安置区原居民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权益中享有的权益是随着移民的到来而受到了损害。

3.3 补偿原则

3.3.1 淹没区移民和安置区集体、移民、居民获得同等福利补偿

根据帕累托状态标准,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人境况至少不因此而变坏,则这种变化就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为帕累托意义下的福利增进。美国经济学家卡多尔、希克斯先后重新对福利标准进行考察,在帕累托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原理。如果受到损失的人可以被完全补偿,而其他人的福利仍然比原来有所提高,那这样整个社会福利是增加的,这种变革就是可行的[5],即在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受损的情况下,如果受益群体在完全补偿受损群体后仍有剩余,那么,这种变化也是一种潜在的社会福利改进。

兴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在安置区获得土地使用权,在安置区资源禀赋一定的条件下,移民的迁入,使单位居民的资源拥有量减少,移民的迁入对安置区有形的资源(土地、水资源等)消耗的同时,也对安置区的生态环境等带来了压力,这都造成了原来安置区内的居民福利条件的降低,因此移民在安置区内获得土地资源,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标准要求,就要对安置区内的居民进行货币补偿,并且使这部分货币补偿给安置区居民带来的效用等于因为移民的迁入而承受的损失,这样才能使移民的迁入,在不影响安置区内居民福利的情况下,自身的福利条件得到改善。同样,由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移民失去了原有的农地、房屋等财产,福利受损,政府通过土地征收、安置等补偿其损失。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所在地,以及受益区则因为工程的建设,获得电力、旅游、企业增收、城镇发展等利好,福利条件得到改善。按照社会福利改进标准,则受益群体的福利增加应弥补利益受损方的损失。显然,无论是淹没区集体、移民还是安置区的集体、居民权益均有获得补偿的权利;从社会福利改进要求来看,补偿以弥补受损人福利损失获得完全补偿为原则的。

3.3.2 依安置区土地资源和调出土地状况确定补偿标准

农地是农民生存发展的保障,每一块农地的价值的高低与所处的位置和区域密切相关。由于各安置区的土地资源禀赋条件、人地关系、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移民的到来对各安置区产生不同影响,同时调配出来用于安置移民的农地也存在差异,因此各安置区安置土地补偿标准应以安置土地的状况而定,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如前文分析,随着移民在安置区获得土地,安置区土地补偿应获得来自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益损失的补偿,类似于安置区原集体土地权益一并转移至新的集体组织,土地补偿的资金则来源于淹没区土地征收款,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可参照安置区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和办法补偿安置区集体和居民,以保证“两区”(安置区、淹没区)土地权益移转采取统一的补偿原则。为体现公平,以及未来共同发展,将移民享受的电价、低息贷款等优惠,后期扶持政策等与安置区原居民,特别是土地调出户同享,以使“两区”的福利损失补偿获得同等的待遇。

当然,从农地价格的计算方法来看,现行农地价格有农地基准地价、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征地区片地价、农地标定地价等。在实际的农地交易中,往往可根据上述方法参考安置区市场成熟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位置、交易的个别因素等情况确定。

4 政策建议

4.1 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安置区土地在安置中的权利

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明确了淹没(占)区土地权益,移民以土地安置应拥有与安置区居民基本相当的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但是安置移民的土地来源仍沿用土地调整或调剂(有偿)等方式解决,安置区土地补偿的性质、原则、补偿范围等缺乏法律规定,使得安置区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难以获得合法保护。理应进一步区分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明确集体、农户在农村土地产权中的权益。明确安置区土地补偿标准,使安置区居民因移民迁入而造成土地权益损失获得的补偿具有法律依据。

4.2 理清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明确补偿对象和原则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下游地区是受益区,而淹没区和安置区则由于工程建设其利益受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水利水电开发已由政府主导型向业主企业负责型转变,兴建水库虽是国家或区域性的重大战略,但业主则通过水资源的开发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工程业主作为投资主体,除负责解决工程成本投资外,追逐并获得了超额的经济回报,而淹没区、安置区牺牲了土地等资源。根据公平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淹没区、安置区的土地资源价值理应得到体现,其福利损失应获得补偿。因此水利水电开发的增值收益应该在业主、淹没区和安置区居民之间分享,应制定有关政策和法律区分获益主体与受损主体,平衡受益区和受损区的利益。

4.3 改进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真实体现安置区农地价值

依据现行法律和政策,水库移民安置中征地补偿费用是按征地补偿标准的倍数计算的,采用的是不完全补偿原则,而安置区土地补偿也是以淹没区土地征收补偿款为基础。因此,目前通过市场机制,调配土地安置移民缺乏法律和经济基础。事实上,这种定价方法既不能保证移民在土地被征收后仍能达到原有的生活水平,也无法确保安置区获得合理的土地补偿,当然也无法使移民和安置区居民获得福利改进。因此,应通过逐步实现征地补偿的完全补偿,实现安置区土地补偿的市场化,即征地补偿标准实现按照市场交易价格来补偿,有利于移民用获得的征地补偿款在安置区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与被征收前等质等量的承包地,这样既实现了移民的农业安置,也确保了安置区土地获得足额补偿,并可通过价格杠杠吸引更多的安置区居民流转承包地,保障移民的以土安置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操作上,可参照我国土地分等定级、基准地价等,使农用地地价与城市地价一样逐步走向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土地补偿标准不再以产值为标准,而是以地价为标准,综合考虑供需、区位等相关因素而确定。

(编辑:李 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成楠.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模式对安置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19-23.[Cheng Nan.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Land Circulation Pattern on Local Residents in Resettlement Area [D].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10:19-23]

[2]刘灵辉.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36-37.[Liu Linghui. Research on the Land Transference Compensation of Reservoir Resettlement Area [D].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10:36-37.]

[3]段跃芳,戴尚安.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水利经济,2002,(3):34-37.[Duan Yaofang, Dai Shanga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Rural Resettlement [J].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2002,(3):34-37.]

[4]黄河,李军波.试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内容及其实现形式[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5):51-56.[Huang He, Li Junbo. Study on the Essence, Content and Realization Form of the Ownership of Collective Land [J].China Land Science, 2008,22(5):51-56.]

[5]姚凯文.水库移民安置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Yao Kaiwen. Reservoir Resettlement Research [M].Beijing: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ess, 2008.]

The Land Compensation Status Analysis and the Compensation Principle Studyfor Reservoir Immigrant Settlement Areas

CHEN Yinrong1 MEI Yun1 LIU Linghui2 LI Jinjun3

(1.College of Land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2.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0054, China;3. Xinyi Land Collation Centre, Xinyi Jiangsu 221400, China)

Key words reservoir immigrant; immigrant settlement areas; land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principle

作者:陈银蓉 梅昀 刘灵辉等

第4篇:水库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要求

A.1总则

A.1.1为贯彻落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移民条例》(以下简称《移民条例》),规范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的依据、内容,提出本要求。

A.1.2在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前,应按照《移民条例》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完成工程建设征地范围的认定和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并根据移民区、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情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编制完成移民安置总体规划。

A.1.3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应包括需要提请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阶段性成果和移民安置规划依据、原则、任务、标准、内容、方法,以及移民安置规划编制的组织实施等要求。

A.1.4已经成立项目法人的大中型水库工程,由项目法人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没有成立项目法人的大中型水库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移民局和移民安置办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A.1.5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应当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居民的意见;必要时,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

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是编制移民安置规划的基本依据,应当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者修改;确需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A.1.6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A.1.7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应按照本标准第2章~第14章进行编制,将“概述”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A.2概述

A.2.1简述水库概况及主要工程特性。

A.2.2简述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总体规划工作过程;反映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时,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意见的方式、方法和结果。

A.3建设征地处理范围

A.3.1简述水库淹没处理范围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A.3.2简述滑坡、塌岸等影响区范围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A.3.3简述枢纽工程建设区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范围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A.3.4简述城集镇新址占地范围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A.3.5提出扩迁、远迁移民的征地范围外的个人财产处理原则,明确相应的处理范围。

A.4实物指标调查成果

A.4.1简述实物指标调查的依据、方法、过程、公示和确认程序。

A.4.2提出经公示确认的实物指标汇总成果,并分别反映水库淹没影响区、枢纽工程建设区两部分实物指标统计成果。

A.4.3简述扩迁、远迁移民的征地范围外实物指标的分析计算方法和结果。

A.5规划依据和原则

A.5.1提出移民安置规划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征地涉及的省级人民政府颁布或制定的有关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程、规范,移民安置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与本工程相关的设计成果和审查意见等。

A.5.2明确移民安置规划的原则。

A.6安置任务

A.6.1简述移民安置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的确定方法与结果。

A.6.2简述确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方法与结果。

A.6.3简述移民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人口的分析计算原则、方法和结果。

A.6.4简述需处理的淹没影响城集镇情况。

A.6.5简述需处理的淹没影响工矿企业情况。

A.6.6简述需处理的淹没影响专业项目情况。

A.6.7简述规划防护工程项目情况。

A.6.8简述临时用地情况。

A.7安置标准

A.7.1简述农村移民安置目标和标准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A.7.2明确城集镇迁建规划设计应执行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技术指标。

A.7.3明确公路、水利、电力等各类专业项目复(改)建工程设计应执行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技术指标。

A.7.4明确工矿企业迁建应执行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技术指标。

A.7.5明确城集镇、专项设施、农田等各类防护工程和文物古迹处理应执行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技术指标。

A.7.6明确临时用地复垦规划设计应执行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技术指标。

A.8移民环境容量

A.8.1简述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范围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A.8.2简述采用的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方法及其理由。

A.8.3简述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成果。

A.8.4论述所选移民安置区的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对本工程移民安置需要的满足程度。

A.9规划方案

A.9.1简述形成移民安置总体规划方案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必要时提出下一步进行移民安置总体规划方案复核、补充论证和比选的内容和方法。

A.9.2简述形成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下一步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依据、内容、方法与深度要求等,内容包括移民搬迁安置、生产安置规划等。

A.9.3简述确定农村大规模集中居民点规划方案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下一步集中居民点规划设计的依据、内容、方法与深度要求等。

A.9.4简述确定城集镇处理方案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下一步城集镇迁建规划设计的依据、内容、方法与深度要求等。

A.9.5简述确定各类企业处理方案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下一步各类企业处理规划设计的原则、依据、内容、方法与深度要求等。

A.9.6简述确定专业项目处理方案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下一步各类专业项目复(改)建、水利和交通设施等其他移民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依据、内容、方法与深度要求等。

A.9.7简述确定防护工程处理方案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下一步城集镇、农田等各类防护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依据、内容、方法与深度要求等。

A.9.8简述确定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下一步临时用地复垦规划设计的原则、依据、内容、方法与深度要求等。

A.9.9简述水库水域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依据、内容、方法与深度要求等。

A.10后期扶持方案

A.10.1简述应执行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A.10.2根据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结合地方人民政府和移民的意见,提出后期扶持措施有关建议。

A.11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评价

A.11.1简述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A.11.2说明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评价采用方法的来源、合理性与可靠性。

A.11.3说明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评价采用的资料和参数取值。

A.11.4提出生产生活水平预测评价成果,并通过与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现状分析比较,提出评价结论。

A.12补偿费用

A.12.1明确补偿费用概算编制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A.12.2明确补偿费用概算项目划分与费用构成。

A.12.3明确补偿补助项目概算中主要补偿实物量的计算方法,补偿补助项目单价和专业项目工程概算编制方法。

A.12.4提出各项独立费和预备费的取费项目。

A.12.5提出分年费用计划编制原则和方法。

A.13组织分工与工作计划

A.13.1明确确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的方法和程序,以及编制移民安置规划时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意见的方法和程序。

A.13.2提出移民安置进度计划编制依据、原则和方法,明确开展移民安置规划的工作计划。

A.13.3提出开展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的组织分工计划,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项目法人等各参与方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明确各方开展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

A.14附件

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可以根据需要,将下列资料作为附件:

A.14.1移民安置总体规划报告。

A.14.2相关设计审查意见(包括预可性研究审查、正常蓄水位选择审查、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审查、实物指标成果审查、移民安置总体规划审查等)。

A.14.3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的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并对实物调查工作作出安排的通告,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移民安置规划的阶段成果签署的相关意见等

第5篇:三龙滩水库移民安置点建设项目开工

三龙滩水库移民安置点建设项目开工 2014-09-19 14:07:19 来源:县委宣传部 作者:江鸣 点击量:

“现在,我宣布:三龙滩水库移民安置点建设项目开工。”随着县委李疆书记的一声令下,机械轰鸣,鞭炮炸响。9月19日上午,由县委副书记赵声满主持的盐津县三龙滩水库移民安置点建设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落雁乡及第社区桦槁坪居民小组举行,场面简朴、气氛热烈。

县委书记李疆,县委副书记赵声满,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象奎,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严巨奎,县政府副县长戴波及中城建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仪式;县三龙滩水库建设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部分群众代表参加了奠基仪式。出席奠基仪式的领导、嘉宾共同为项目动土奠基;建设方、设计方、落雁乡主要负责人及拆迁户代表在仪式上作表态发言。

盐津县三龙滩水库移民安置点建设项目是三龙滩水库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工程。该项目由中城建六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建设,昭通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项目设计移民安置231户912人,预计投资5000万元,涉及“给排水、电力、电信、道路、绿化、场地平整”等工程,建设期限3个月,预计2015年年初竣工。

第6篇:水库保护区移民安置办法

杨木水库保护区居民安置办法 1.国务院出台有关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政策, 如下:

国务院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应当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遵循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置相结合的原则。

移民安置规划应当对农村移民安置、城(集)镇迁建、工矿企业迁建、专项设施迁建或者复建、防护工程建设、水库水域开发利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措施、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资金概(估)算等作出安排

对农村移民安置进行规划,应当坚持以农业生产安置为主,遵循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生态的原则,合理规划农村移民安置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

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的农村居民点应当按照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确定的规模和标准迁建。

移民自愿投亲靠友的,应当由本人向移民区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交接收地县级人民政府出具的接收证明;移民区县级人民政府确认其具有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后,应当与接收地县级人民政府和移民共同签订协议,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交给接收地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将个人财产补偿费和搬迁费发给移民个人。

城(集)镇迁建、工矿企业迁建、专项设施迁建或者复建补偿费,由移民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给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单位。因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增加的费用,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单位自行解决。

2.基于杨木水库保护区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现行水库区居民安置方法罗列以下安置方法,其中,对农村移民安置进行规划,应当坚持以农业生产安置为主。具体结合这几种:本地安置,异地安置。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政府安置,移民自找门路安置。

具体的安置方法及优缺点,适用条件等,如下:

2.1后靠安置, 特点: , 通过开发土地 , 增加安置容量 , 在一定时期内就成为解决移民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 也是库区人口迁移的主体形式。对于政府来说, 后靠安置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移民工程实施部门的工作环节 , 减轻了工作强度 , 具有 “ 好管理、省投资、易安置 ”的优点 , 是所有移民安置方式中最经济的一种方式 ; 对于库区移民来说 , 后靠安置区新老居民之间的信仰、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冲突相对外迁安置要小 , 满足移民恋土恋家的心理 , 所以 , 后靠安置是他们首选的移民安置方式之一

适用条件:后靠安置的移民数量 , 必须根据水库库区周围剩余的土地和其他资源可承受的环境容量以及经济合理的原则 , 具体分析 确定 , 且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 切忌不顾条件盲目后靠。 2.2外迁安置,

特点:优点外迁安置可以减轻本已紧张的库区人口资源压力 , 从长远看 , 移民外迁还可以产生 “ 乘数效应 ” , 最终有利于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如果外迁安置办法可行 , 既可以缓和库区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 又可以为外迁移民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 ,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思路。缺点但农村移民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 , 他们离开世代居住的故土及亲朋好友 ,心理上难以在短期内适应 , 由此可能产生失落感及埋怨抵触情绪 , 进而影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 2.21外迁集中安置

特点:外迁集中安置是将整个村或组的移民搬迁到新的安置区集中在一定范围内统一安置。

适用条件:这种安置方式适合于库区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发展条件极 差的地区, 在水库移民中占了很大比例。 2.22外迁农业集中安置 特点:其实施前提是安置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 能够调整出成片的耕地或有大片的土地可供开垦,但受中国人多地少的客观条件及土地承包期为 30 、 50 年的农村土地政策的限制 , 目前已很难找到成片的、条件相对较好的土地。对移民进行外迁农业集中安置。 2.2

3二、三产业安置,

特点:

二、三产业安置亦有整建制安置的情况。如一个移民村组集体安置到一个农场或一个工矿企业 , 或依托规划扩张的城市 , 划片集中安排生活区形成 “ 移民城 ” , 并自办

二、三产业发展生产 。这种方式的典型案例是水口水电站 , 采取在现有中 小城市附近 , 按原建制集中安置移民 , 以城市为依托 , 通过招商引资 , 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高效农业以及兴办食品加工厂、建材厂、保温材料厂等特色工业来恢复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 以达到移民安置的目的。通过集中安置 , 从事

二、三产业的农村移民原有的一些习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 , 获得一个文化转移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 既满足了农村移民离土不离乡的愿望 , 又有利于搬迁后的心态稳定。 适用条件:搬迁位置离城市比较近,该地区工业等经济比较发达。 2.3外迁分散安置

特点:外迁分散安置指淹没区移民由政府出面组织分散插组或移民自主投靠亲友迁到外地的安置方式。

适用条件:比较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 有利于移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其中, 移民自主投靠亲友的安置方式 , 充分利用了移民原有的社会网络资源 , 使移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过渡时间缩短 , 同时由于投亲靠友的移民数量有限 , 对接受村的经济社会影响程度较小 。 2.4大农业安置

特点:坚持以土为本 , 以农为主 , 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 , 通称为大农业方式。

适用条件:这种安置方式要求移民安置区人口密度较小、土地资源相对充裕且能成片耕种。它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欠发达、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中西部及北方地区。 3.按安置类别分:

住房安置,包括货币化住房安置,统一优惠购房安置等。 人员安置,包括货币安置,就业安置,社保安置,留地安置,分红安置,租金安置等。

4.畜禽养殖场类安置办法 4.1统一建立养殖区

在保护区外建立养殖场地,建立适合农村地区养殖规模的乡镇养殖场,由政府部门统一分配土地,(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土地、技术上的相关支持)。

适用条件:搬迁安置地区有能力提供大面积土地,养殖场应达到规模化。以及污染处理、交通、畜禽销售等有保障。 4.2散养户分散村落。

在东辽县内未达到规模化的养殖场也有很多,建立大规模的养殖场,恐部分小型养殖户在成本上难以支持,这类养殖户可以分散在各个村落里,在保护区以外,在某村落的合适位置,(该位置以少污染环境或是粪便易于处理为首选条件)选一处政府规划好的面积,并按照原定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至于粪便处理,可以建立化粪池等设施对其进行处理,并由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对散养户进行规范养殖。 适用条件:小型养殖户未达到规模化,且污染程度相对较小,适合于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之余兼顾依靠养殖赚钱。 4.3改为从事农业

由原养殖户自愿放弃养殖业,搬迁后由政府出台的补偿办法进行补偿以及按规定分得土地进行耕种。

适用条件:对养殖业没有兴趣,愿意从事农业。 4.4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

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为搬迁户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鼓励其从事其他产业工作,同时在乡镇或市区提供房屋补偿,实现从农业生活向非农业生活的转变。

第7篇:关于新建水库移民安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新建水库移民安置验收阶段

若干问题的思考

安化县移民开发局

安化是一个移民大县,全县总人口108万,已登记核定的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现状人口80208人,非农户口移民38716人,小水库移民近2万人,受水库影响的连带人群20多万人。各类水库移民人口总数达到30万人以上,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特殊历史时期,由于各级忙于工程建设,移民安臵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强迫命令和水赶移民的工作方法进行。如1958年修建的被誉为三湘“红宝石”的柘溪电站,当时移民安臵费用按人均200元标准包干、移民安臵地实行“一平二调”、移民被淹房屋等财产无任何补偿等等。移民工作口号是:“共产党员带头走,贫下中农动员走,地主富农赶着走”。“火烧马辔市,水淹烟溪镇,房屋未搬迁,移民含泪走”,即是当时移民动迁的真实写照,绝大多数移民是零财产转移。祖祖辈辈生活资江两岸的农民或举家外迁或后靠到偏远的高寒山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时至今天,相比其他地区,库区仍然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在经济、社会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没有解决。多年来,库区一直是安化县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上访、群访、集访层出不穷, 1

各级政府疲于应付。

近年来,我县连续修建了东坪、株溪口电站,金塘冲水库也在酝酿修建中。水库移民安臵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必须完全避免一些不必出现的移民遗留问题,移民安臵验收工作是确保移民安臵质量的重要环节,把好移民安臵阶段验收关,是我县水库移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我县新建水库移民安臵验收阶段,当前需研究和重视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项目验收的依据

1、水利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臵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水移„2012‟77号),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政策规定。

2、建设单位项目批文,经批准的移民安臵规划,安臵规划实施设计文件。

3、项目法人与地方政府签订的移民安臵协议。

4、移民安臵监督评估报告,移民资金财务审计报告、稽查报告等。

5、项目建设单位移民安臵情况汇报和申请验收的报告。

二、新建水库移民安置前期工作验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实物调查是否科学准确、群众是否认可满意 水库淹没线以下人口和实物数量的调查,是计算每一项补偿资金数额和总概算的依据,也是认定移民资格和确定移民搬迁与安臵项目的依据,更是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和资金计划的主

2

要依据。此项工作的细致深入程度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移民工作能否顺利、有序地进行,搬迁后库区遗留问题或多或少,都与之有重要的关系。总之,对这项工作必须谨慎而又细致,任何马虎或疏忽都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1、征地范围的确定是否合理

设计院根据选定的正常蓄水位方案,结合各调查断面间水库回水计算成果,确定水库淹没征地红线范围;同时根据施工总布臵方案,按经审定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和水库浸没和库岸稳定地质勘察成果,考虑水库蓄水过程和运行的水位变化,分析预测正常蓄水位以上滑坡、坍岸、浸没的影响界线,从用地需要、施工影响、环境保护、节约用地等角度,确定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红线范围。并由水利主管部门依法审定上述水库回水成果和坝区占地范围。

2、实物指标调查及确认

⑴、实物指标调查

是否按统一标准全面进行了现场调查工程占地和淹没区的实物指标,对土地做好测量、对实物按统一标准估价,并拍照留存备查。分级汇总有关原始调查资料。

⑵、实物指标确认

①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签字认可

实物指标调查结果须得到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签字认可。如有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不签字或对调查结果不满意,就必须对

3

调查过程和调查成果进行复核,复核过程和结果要有文字说明。

②实物指标调查结果公示

实物指标调查完成后,须将调查成果以张榜等方式予以公示。若被调查者对公示成果有意见,须组织人员对调查过程和调查成果进行复核,张榜公示要有照片资料存档。

(二)农村移民安臵点的选址、地质勘查和环境容量评估 移民为国家建设舍弃自己的家园,其搬迁地址选择必须慎之又慎。如我县柘溪水库,在移民时,由于受当时政策和条件限制,外迁时没有考虑环境容量,内迁则是简单的“就地后靠”或“就近后靠”,只要有立锥之地,能容身就行。结果移民由于生产资源不够,自谋职业则没有一技之长,移民后半个多世纪还没有摘掉贫困的帽子。有的搬迁地点因受水库蓄水影响而形成了滑坡和坍岸,结果只能再次搬迁,所以对移民安臵的验收,一定要对移民安臵点的选址、地质勘查与容量评估严格把关。

1、选址与地质调查勘察验收

水库库区往往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认真做好受水库蓄水影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坍岸的调查、监测和治理,是关系到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关系到枢纽工程安全和库区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按照有关规范规定,进行地质调查勘察是必须的,不同的设计阶段应当达到不同的调查质量和精度,并采用多种手段勘明地质条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测治理方案。移民迁建区首先应当避开大中型滑坡和坍岸,

4

对于县城和集镇搬迁,是否有长远安全考虑,内迁或后靠的,是否避开了滑坡地段,都是验收工作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2、农村移民的安臵环境容量评估与资源调剂验收 对于农村移民的安臵,要想维护库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农村移民一定要以土为本、以大农业为基础进行生产安臵。因此,每个农村移民都要有一份不低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的土地。移民前一定要对环境容量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农村移民安臵区内究竟有多少可供开发、改造、调整的土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调查清楚。然后经过充分论证再确定移民人数与安臵方式。如果超出当地环境容量,便会发生盲目的毁林开荒、陡坡种植,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使农村移民和安臵地原住居民的生产条件变差、生活水平下降,难以致富,并容易造成移民与原住民的冲突,给水库移民后期工作留下隐患。在移民人数10人以上的移民村组,一定要有环境容量评估的相关资料,对调整资源的相关原始资料,须由移民和当地全体原住居民户主签字认可。

(三)城镇移民安臵的住房问题

我县东坪、株溪口电站紧靠县城和江南镇,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紧俏,且经过二轮承包后,绝大部分土地已经承包到户,农村集体组织已无剩余土地可供调整宅基地进行移民安臵。所以移民安臵方式主要为自主后靠或到县城购买商品房,有的移民房屋在水淹线之上,但水库蓄水后,出现了地基下沉、墙体开裂等问题,需要拆除旧房后夯实地基地,在原

5

址重建新房,这部分移民拿到补偿款后,有的可能没有将补偿款用来解决房子和就业的问题,给水库移民工作留下了隐患。在验收工作中,城镇移民的住房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前期工作档案整理与保存

移民档案是水库移民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移民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存是水电站工程建设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及移民工作要求,做好移民安臵工作中形成资料的收集和档案整理、保存工作,并按规定向移民管理部门或其它有关部门移交档案应是移民安臵验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移民补偿资金是否及时垫付到位

项目建设单位与移民的协议履行情况,资金是否拨付到位,不仅要做财务审查,移民安臵验收时还应对移民户进行走访抽查,做好公示工作,确保政策公开、公平、公正。

总之,移民安臵验收是水库移民工作极为重要的一环,要配合建设单位维护库区及安臵区的稳定,更要切实维护好移民的利益,杜绝建设单位“甩包袱”的行为和念头,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移民安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8篇: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县信访局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应配套的移民安置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移民安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水库库区移民上访频繁出现,居高不下,呈现出越发激励的趋势。为全面把握水库库区移民上访维权活动的新动向,正确分析当前水库移民频繁上访的根本原因,按照省、地信访局关于做好水库移民及后期扶持问题的指示,我局组成调研组,对全县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切实解决移民信访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一、移民及安置的现状与分析1984

年以来,我县共修建大型水库4座,中小型山塘水库53座,水库储水总量达亿立方米,水面覆盖约万公顷。水库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坡地带,用途为灌溉农田。由于水库水面覆盖面广,导致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移民462户,1532人。从移民安置情况来看,水库移民原地安置262户,占移民搬迁总户数的%,异地安置187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全家外出13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水库移民原地安置户中成为养殖户的8户;异地移民搬迁户中,城镇人口比率达26%;大部分移民户生活处于贫困阶段,有305人是全县今年要解决温饱问题的对象。从群众来信来访情况来看,1992年以来,涉及水库移民的信访问题为63件,占信访总量的8%,其中:反映意见的13件,占21%,要求兑现水库淹地补偿的20件,占32%,要求妥善安置移民的30件,占47%。从调研情况来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呈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存条件恶劣。由于

当时重工程建设,轻安置,库区移民仓促搬迁,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库区尚有6多个村只通简易公路,1个移民组不通闭路电视,13个组不通移动电话,没有完全解决人畜自来水供应,行路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受交通、信息等因素长期制约,库区移民就业岗位和就业区域难于拓展,就业基础较为薄弱。二是人地矛盾突出。库区蓄水后,留给库区移民的尽是山地陡坡,30度以上的山地占陆地面积的60%,有12%的地表是无法开垦的石灰岩地和陡坡,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大量劳动力闲置无事,移民迫切需求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寻找新的经济收入来源。三是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强劲、稳固的产业优势,辐射的范围比较窄,占有的市场份额比较少。四是主观因素制约。除外部条件外,库区移民就业也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局限并满足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敢、不愿面向并投入新的就业。技术素质较低,适合的就

业岗位和领域十分有限。导致大部分移民生活贫困,频繁上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耕地资源的制约,移民安置点过于分散。水库工程一般位于山区,因山高坡陡,加之盲目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移民环境容量过分透支。为了分得“口粮田”,移民安置点不得不“大分散小集中”,不利于产生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限制了移民产业的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受移民资金投入不足的限制。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投资大,已成为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往往强调移民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仍实行前期补偿补助,后期扶持的“持久战”,而不是采用更偏重于移民利益的赔偿标准。由于前期移民资金投入不够,后期扶持的力度和管理不到位,规划用以安置移民的资源配置与移民实际需求差距大,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和提高存在诸多困难,长时间得不到彻底解决。三是受移民掌握先进工农业技术的限制,移民生产水平落后。

水库移民中绝大多数为没有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仍采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而移民安置规划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手段,移民

二、三产业规划难以付诸实施,移民工业化水平滞后,降低了移民收入。四是受前期工作深度与精度的限制,移民规划与实施矛盾仍然存在。五是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健全的限制,加大了对移民政策理解和把握的难度。

二、对解决移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既是增加移民收入的前提,也是维护库区稳定的关键所在。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逐步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开发山水资源,靠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实现就地安置库区山林、草地、水面资源丰富,生产木材、茶叶、水果,发展鸡、牛、羊、鱼、生猪养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就能形成新的就业岗位,产生新的效益。要用先进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带动和促进库区移民推广和运用农

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精细农业、规模农业,发展种养专业户、重点户。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调动移民在现有土地上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同时,要大搞山地开发、水面开发,提高荒山、荒地和水面的利用率,确保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二三产业,靠产业升级吸纳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服务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库区移民的非农就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造就“职员”式移民。要依托库区丰富的资源优势,扶植和发展竹木、茶叶、水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订单农业”的合作生产模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均分的联接机制,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和方向,指导和管理移民,发展专业生产、合作生产、规模生产,促使移民转换角色,成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员工。二是搞活商贸流通,造就“商人”式移民。任何一个产业的发

展,都离不开活跃的商贸流通,离不开活跃的营销队伍。库区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逐步建立农副产品的专业批发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点、农资供给网点、技术服务网点、信息咨询网点,扩大流通规模,为更多的移民加入商贸流通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创造条件。三是发展旅游经济,造就“服务员”式移民。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强的综合产业,是一个“一业兴,百业旺”的朝阳产业。江口库区是省级风景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一方面要进一步搞好对外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观光、旅游人员;另一方面要以旅游业搭桥,加快发展配套服务业,并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开辟服务领域,帮助移民由农业生产转为旅游服务。四是实施城镇化战略,造就“居民”式移民。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城市化,减少移民、致富移民的重要举措。要结合实施《江口水库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及总

体规划》,积极做好库区无地少地移民的异地重新安置,消除移民进入城镇就业、创业和发展的各种政策壁垒,促进、鼓励和帮助移民向城镇适度转移并在城镇安居创业。、搞活劳务输出,靠外地就业转移劳动力在目前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本地转移和安置能力受到限制的背景下,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是解决库区移民就业、增加移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要组织移民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拓展就业领域。二要建立健全劳务中介组织,稳妥有序地指导劳动力转移。三要加强外出人员的联系和交流,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同时,通过外出人员的介绍、引荐,帮助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就业。

第9篇: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2007-12-12 14:47:2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2)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县信访局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应配套的移民安置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移民安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水库库区移民上访频繁出现,居高不下,呈现出越发激励的趋势。为全面把握水库库区移民上访维权活动的新动向,正确分析当前水库移民频繁上访的根本原因,按照省、地信访局关于做好水库移民及后期扶持问题的指示,我局组成调研组,对全县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切

实解决移民信访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一、移民及安置的现状与分析1984年以来,我县共修建大型水库4座,中小型山塘水库53座,水库储水总量达亿立方米,水面覆盖约万公顷。水库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坡地带,用途为灌溉农田。由于水库水面覆盖面广,导致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移民462户,1532人。从移民安置情况来看,水库移民原地安置262户,占移民搬迁总户数的,异地安置187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全家外出(当时只剩下1人)13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水库移民原地安置户中成为养殖户的8户;异地移民搬迁户中,城镇人口比率达26;大部分移民户生活处于贫困阶段,有305人是全县今年要解决温饱问题的对象。从群众来信来访情况来看,1992年以来,涉及水库移民的信访问题为63件,占信访总量的8,其中:反映意见的13件,占21,要求兑现水库淹地补偿的20件,占32,要求妥善安置移民的30件,占47。从调研

情况来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呈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存条件恶劣。由于当时重工程建设,轻安置,库区移民仓促搬迁,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库区尚有6多个村只通简易公路,1个移民组不通闭路电视,13个组不通移动电话,没有完全解决人畜自来水供应,行路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受交通、信息等因素长期制约,库区移民就业岗位和就业区域难于拓展,就业基础较为薄弱。二是人地矛盾突出。库区蓄水后,留给库区移民的尽是山地陡坡,30度以上的山地占陆地面积的60,有12的地表是无法开垦的石灰岩地和陡坡,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大量劳动力闲置无事,移民迫切需求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寻找新的经济收入来源。三是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强劲、稳固的产业优势,辐射的范围比较窄,占有的市场份额比较少。四是主观因素制约。除外部条件外,库区移民就业也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局限并满足于传统的

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敢、不愿面向并投入新的就业。技术素质较低,适合的就业岗位和领域十分有限。导致大部分移民生活贫困,频繁上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耕地资源的制约,移民安置点过于分散。水库工程一般位于山区,因山高坡陡,加之盲目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移民环境容量过分透支。为了分得“口粮田”,移民安置点不得不“大分散小集中”,不利于产生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限制了移民产业的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受移民资金投入不足的限制。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投资大,已成为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往往强调移民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仍实行前期补偿补助,后期扶持的“持久战”,而不是采用更偏重于移民利益的赔偿标准。由于前期移民资金投入不够,后期扶持的力度和管理不到位,规划用以安置移民的资源配置与移民实际需求差距大,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和提高存在诸多困难,长时间得

不到彻底解决。三是受移民掌握先进工农业技术的限制,移民生产水平落后。水库移民中绝大多数为没有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仍采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而移民安置规划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手段,移民

二、三产业规划难以付诸实施,移民工业化水平滞后,降低了移民收入。四是受前期工作深度与精度的限制,移民规划与实施矛盾仍然存在。五是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健全的限制,加大了对移民政策理解和把握的难度。

二、对解决移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既是增加移民收入的前提,也是维护库区稳定的关键所在。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逐步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

(1)开发山水资源,靠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实现就地安置

库区山林、草地、水面资源丰富,生产木材、茶叶、水果,发展鸡、牛、羊、鱼、生猪养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就能形成新的就业岗

位,产生新的效益。要用先进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带动和促进库区移民推广和运用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精细农业、规模农业,发展种养专业户、重点户。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调动移民在现有土地上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同时,要大搞山地开发、水面开发,提高荒山、荒地和水面的利用率,确保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二三产业,靠产业升级吸纳剩余劳动力

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上一篇:招商银行零售业务下一篇:师生外出活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