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移民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德国移民(精选8篇)

浅谈德国移民 篇1

欧洲申根国家简介:

在27个欧盟国家中,共有26个国家是申根国家:

德国、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丹麦、芬兰、冰岛、意大利、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士、马耳他和列支敦士登。

持申根签证或是申根国有效证件的可以在申根国间自由往来

欧洲申根国外国人居留政策简介:

外国人获得欧洲26个申根国居留的政策和流程是一致的,办理路径如下:

指定签证---长期居留卡/欧盟蓝卡(每年向全球发放3500张)--永久居留卡--公民入籍

德国长期居留卡:

获得德国法人签证后登陆德国,在移民局转换长期居留卡,有效期为1年或是2年。获得长期居留身份卡后,可以享受该国居民的同等待遇,也可以自由出入其它申根国家。申请人的配偶及未满18周岁的子女可以申请获得德国长期居留卡,其配偶可以在申根国家就业,子女可以获得免费教育。

永久居留身份:

获得长期居留卡三年中,需要每半年入境一次,每次居留时间不限。满3年后可以申请该国的永久居留卡,享受和申根国家居民同等福利待遇,唯一不同之处是不拥有从政和选举权。

公民入籍:

获得永久居留身份后,如果不想放弃中国国籍,可以继续持永久居留身份,如果想放弃中国国籍,换取该国护照,可以根据该国法律自由选择是否入籍。入籍后获得德国护照,全球168个国家免签证,畅通全世界。德国入籍考试,通过率97%,包括33道问题,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每题有四个答案供选择。其中30题和德国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民主制度等相关,其余3题涉及申请者所在的联邦州。在60分钟内答对17题者便算通过。入籍考的选题全部选自全德统一发布的考题库,考题库内共有300道问题。即使是没有德语基础的中国人经过短期备考,通过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为什么选择移居德国?

德国是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位居世界前茅。拥有8250万居民,也是欧盟最大最重要的市场。德国除了高品质的工业产品,更是以自然环境优美、食品安全卫生、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闻名全球。中国人民生活的三座大山分别是:教育、医疗、养老。而德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并且提供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免费教育。年满2岁至6岁的儿童可入幼儿园就读,每班至多不超过20个人。德国的教育质量观与我们中国不同,我们所要求的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能够掌握浓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并以考试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而德国的教学质量则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德国的中学生一般学习三种语言,除学好本国语言外,英语是必修课,另外在西班牙语和法语中任选一门课。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比较轻松,这是国家为了青少年在长身体时自由发展,启发思维,而一旦进入大学阶段,要求将会非常严格,学术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层次。高校升学制度——无统一的国家高考,由学校根据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推荐上大学,免费大学教育,学生还可以获得无息助学贷款。

德国被誉为世界高福利国之一。政府鼓励生育,每个小孩的出生,如果父母一方暂停工作,可以领取原来净工资的三分之二(最多12个月,一年不超过25,200欧元,如果是父母双方轮流照顾,最多14个月)。对于有需要的家庭,每月还可以另外得到400欧元的补助(不超过2年).移民家庭的孩子还可以像其他的德国孩子一样,每个月领取政府的小孩补贴, 每个月185欧元,直到孩子满25周岁,如果孩子在18岁与25周岁间有工作经济来源,则将停止抚养金的领取。

失业者救济金 ,失业者每个月可申请领到300欧元以上的救济金(最多12个月),甚至实物救济。政府还负责支付被救济对象的住房租金。

德国五大保险

医疗保险: 医院治疗费用,包括药品、药物和辅助工具及住院医疗费用等。除此之外,医疗费用还包括生育补助、家庭补助以及病人家庭护理。职工享有病假工资,病假在6周内,由僱主发给全部工资(还延长了这个期限),在此之后,医疗保险机构支付最长期限为7、8周的病休补贴。超过7、8周者,则领取社会救济金。

养老保险: 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通常年满65岁者即可领取养老金。在某些前提条件下,年满63岁或60岁即可领取养老金。

事故保险:在德国,所有僱员和农民按法律规定都参加事故保险,自由职业者可自愿投保。学生和儿童也属于受保险保护的范围。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金发放一年。

护理保险:其主要为了保障老年人及病残人员在需要护理情况下的权利。

德国移民“橡树园”项目与传统的移民项目(比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对比优势在于: 法人签证通过率100%, 不成功不收费;

无需等待,从办理到获得德国长期居留卡只需2个月;

投资少,只需100万人民币,全家移民德国;

无全球征税;

无移民监要求;

子女在德国接受教育可拥有世界上最实用的两门外语德语和英语;

德国文凭含金量高,未来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德国移民“橡树园”项目的成本优势:

申请人只需投入100万人民币,即可全家移民德国,并拥有一套永久产权的房产及一个德国公司。德国移民“橡树园”项目特色服务:

中国和德国各有一支专业团队为您的移民之旅全程保驾护航。如前期咨询,商务签证办理、接机食宿接待,专人专车陪同,证件手续办理,资料制作翻译,签证面试辅导,全家移民签证办理,安家服务,子女上学,父母探亲签证指导,各种节日文化活动聚会,律师法律,会计财务,商务信息咨询服务等等。

浅谈德国移民 篇2

我国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库大部分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兴建的, 由于历史原因, 移民安置工作在当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再加上大多数移民被后靠或分散安置在山区及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地方,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至今还有一部分移民因生存资料匮乏而生存困难;为数不少的移民居住在滑坡塌岸等潜在的自然灾害隐患区, 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还有部分移民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的山区, 生活非常艰难。例如, 据2009年调查统计, 仅湖南省当年存在突出问题的移民就有18.1万人, 由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自然灾害频发, 新增滑坡体很多, 生存环境因灾恶化等原因, 而到2013年该省存在突出问题移民已达24.9万人。如何解决这一部分移民群体的生存发展就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时代问题。

2 水库特困移民存在成因分析

2.1 特困移民存在的问题

虽然自《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文) 落实以来,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的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移民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比较, 水库移民整体状况并未根本性改善, 仍然是农村最贫困的劣势群体, 尤其是生活在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和自然灾害隐患区的移民, 其生产生活非常困难、部分移民居住安全得不到保障。生产生活特殊困难的农村移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耕地资源少, 移民增收难度大, 例如湖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人均耕地0.49亩, 仅为该省农村人均耕地的50%。其中, 移民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68万多人, 占后期扶持移民人口的28%, 0.1亩以下的22万多人, 占后期扶持移民人口的9%;基础设施薄弱, 移民生存条件差, 我国大中型水库移民很多都位于落后山区, 基础设施改善难度大, 单位造价高, 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学难、就医难”等几大难问题依然存在, 移民生存条件恶劣;山洪地质灾害频繁, 移民生命财产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移民处于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区, 一方面, 地质灾害对已形成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对已有的耕地资源造成毁损, 另一方面, 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移民, 存在生命财产安全隐患。此外我国还有很多岸上无地无房, 长期居住在船上以捕捞为生的“水上漂”移民, 基本生活条件恶劣。

2.2 水库特困移民存在的成因分析

2.2.1 水库建设时间早期的政治移民遗留问题

我国生产生活存在特殊困难问题的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基本上都是“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建设的大中型水库移民。众所周知, 过去的老水库移民主要是政治移民, 这些移民受历史条件限制, 没有得到妥善安置, 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

2.2.2 未编制科学的移民安置规划

过去的老水库移民安置区一般地处偏远, 山高坡陡, 居住分散, 往往同时又是老少变穷地区,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本身自然环境恶劣, 基础设施陈旧简陋。自1991年以前我国建设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标准普遍偏低, 基础设施配套落后, 造成的遗留问题很多。这一部分老水库移民基本没有指定科学的移民安置规划, 移民搬迁安置主要是以简单的就近后靠安置为主, 例如仅湖南省库周就近后靠农村移民就达191万人, 这个数字占到湖南省后期扶持移民总数的77.9%。后靠安置一方面造成人口密度大,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 水库淹没了库区原有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 而改善安置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投入又普遍不够。此外, 由于过去的大中型水库建设过程中对移民安置点地质勘察工作深度的要求不够重视, 部分安置点甚至就处于地质灾害点上, 这一些问题都造成移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3 解决特殊困难问题移民的必要性

3.1 是移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根据调查, 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存在的山洪地质灾害移民, 其主要灾害类型为滑坡体。这一些滑坡体存在坍塌的危险, 受这一些滑坡体影响的移民随时都有生命之忧, 而采取工程措施投资大, 只有进行避险搬迁安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存安全问题。另一方面, 虽然通过近9年多的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项目规划的实施,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移民经济收入逐年增长, 但由于历史原因, 全国各地还有为数不少的移民生产资料匮乏、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够, 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移民增收难度大, 必须搬迁才能解决长远生计问题, 才能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维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

3.2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水库移民在国家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为国家水利水电建设牺牲了自己的家园, 由于部分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差, 仍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 只有通过搬迁, 使其迁入经济较发达地区, 彻底改善其生存环境, 才能从根本上使得这部分移民达到当地平均水平, 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3.3 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也是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重要传导机制, 推进城镇化, 用城市文明影响农村文明、改造农村文明、带动农村文明, 是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由之路, 也是增加移民收入、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由于城镇区位条件优越, 就业机会多, 通过地方政府加强移民技能培训进行劳动力转移, 增加了移民收入, 实施效果好, 移民满意度高。例如湖南安化县、新化县等试点县的避险解困安置中, 约80%的移民都选择进城镇安置, 充分体现了移民自愿进城的意愿。

4 做好移民避险解困安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准确界定扶持对象, 做好特困移民调查

笔者认为, 特困移民对象的准确界定是做好安置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也是做好避险解困安置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帮扶对象的确定涉及到移民群体的公平与正义性, 严重的说还直接影响到库区的社会稳定风险。对象界定精准, 移民扶持才能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象界定不清晰, 移民调查工作粗糙, 则避险解困工作反而会在库区移民诱发新的不稳定因素, 造成新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做好特困移民调查需要公平公正, 也需要组织方法。如地质灾害人口的确定应首先由联合调查组 (一般由政府、国土、移民、扶贫及规划单位人员组成)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与移民分布情况资料现场确定地质灾害人口的调查范围;联合调查组会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村根据确定的地质灾害调查范围登记地质灾害人口。生存环境恶劣移民人口及“水上漂”移民人口由联合调查组会同移民管理机构、扶贫办、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村现场调查确定。而上述调查的三类人口需以户为单元进行调查登记。调查表格由调查人调查完成后, 由调查人和移民签字确认。调查表以村委单位按户汇总后由村委会盖章确认后在各村进行三榜公示。经公示复核后报所在乡镇汇总盖章确认, 并报地方人民管理机构。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形成电子表格, 与后期扶持数据库进行比对审核, 审核后报地方政府确认。

4.2 既要尊重移民意愿又要有一定的政策引导

无疑特困移民帮扶对象、扶持方式的确定和搬迁安置工作等都应在充分尊重特困移民意愿和征求安置居民意见的基础上, 因为只有这样这样才能切实维护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是移民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宏观意识淡薄, 做好移民工作也需要政府有一定的政策引导。避险解困移民搬迁安置应该由移民自愿申请搬迁, 并与当地人民政府签订搬迁协议书, 地方人民政府在充分考虑安置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上组织落实移民搬迁方案, 使被安置移民具有相对稳定的生产资源和发展的潜力。

4.3 应将解决现实困难与解决长远发展相结合

避险解困规划处理好解决当前存在问题与实现移民长远发展的关系, 遵循“保安全、保基本”的理念, 把保障移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异地搬迁安置, 使移民拥有基本的安全居住条件和必要的公共设施。规划既要解决移民当前突出的居住安全、收入特别低的问题, 又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为移民的未来发展留出足够空间、创造必要条件, 帮助移民依托现有生产资源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配备部分生产资源增加移民经营性收入, 进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 增加劳动力专业和外出务工收入, 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

4.4 应将因地制宜与保护环境相结合

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帮扶对象存在的突出问题, 将中心村寨安置与城 (集) 镇安置、本地安置与跨区域安置相结合, 因地制宜确定搬迁安置点和帮扶内容。同时又要优先城 (集) 镇安置优化配套其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移民安置点和基础设施尽可能不占耕地。规划要节约用地, 推动绿色发展, 倡导环保生活, 切实保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

4.5 坚持国家扶持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自2006年我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施以来, 通过资金直补和项目扶持的方式, 移民普遍受益,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特困移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需要采取特殊的政策。在中央集中部分结余资金用于解决特困移民的同时, 整合扶贫、交通、水利等专项资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等各种渠道的资金, 以集中向特困移民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积极性, 发挥水库移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建设美丽家园的主动性, 通过政府帮扶和移民自力更生, 使特困移民尽快摆脱困境, 逐步达到或超过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4.6 做好风险评估、维护社会稳定

避险解困应尽可能分规划设计阶段、移民搬迁安置阶段、后移民时期三个不同的时期, 围绕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开展评估工作,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并指定相应的风险处理预案。避险解困工作事前需要加大移民政策宣传力度, 健全实施规划监督和保障机制;事中需要促进公众参与力度, 公开透明, 降低社会稳定风险。制定避险解困规划时既要防止其他地区移民和连带影响群体的攀比, 也要避免给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特别是长远生计带来新的困难和问题。

5 结语

德国移民的未来 篇3

9月的一个下午,22岁的贾瑟尔轻手轻脚地绕过采埃孚集团(ZF Friedrichshafen)工人工作的场地。他最近刚刚被这家德国大公司招聘做学徒工,工作地点在德奥边境的小镇,这个小镇如今已经成为移民的主要落脚点。

几年前,还在阿富汗的贾瑟尔曾在回家路上遭遇塔利班武装分子的威胁,这伙人说如果他不加入他们的队伍、放弃在当地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就要立刻干掉他。

贾瑟尔很快学会了德语,正力争成为技术娴熟的技工。完成实习,他就能得到一份固定工作了。跟同样面临移民和难民大量涌入问题的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经济规模在欧洲居首的德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有超过50万个工作岗位无人问津,因此德国认为这一大波移民潮并不是问题,而是机遇。

贾瑟尔的上司罗兰·比布(Roland Biebl)表示:“德国能够从贾瑟尔这样的人群中获益。接纳他们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德国接收移民的数量仅仅在今年就会超过80万名。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商界巨头都在呼吁,要尽快给移民找到工作,好让他们融入德国社会。这样做非但不会使移民成为该国的累赘,还能让他们为德国经济做出贡献。

支持尽快为移民找到工作的人认为,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有充足的岗位提供给汹涌而来的移民大潮。

德国的现实情况是,越来越多的人面临退休,劳动力渐渐短缺,养老金和健康保险支出节节攀高。像贾瑟尔这样的难民,以及很多从叙利亚来的难民,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带来的技能,可以帮德国缓解劳工荒。

9月,德国邮政和戴姆勒等大企业呼吁修改德国劳工法律,好讓难民尽快找到工作。默克尔在跟各大企业领袖会面后宣布,德国将加快避难审批的手续,为那些被准许在当地就业的难民降低门槛,并拿出20亿欧元帮助他们学习德语。

尽管欧洲的经济危机已经持续了5年,在这个8200万人口的国家,失业率仍然只有4.6%,为30年来最低,在医疗护理、工程、木工、快餐等,有近59.7万个工作岗位缺口。

分析人士称,包括德国人在内的欧洲人不会去做这些工作,因为他们并没有相关方面的经验或教育,而那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他们又不愿意做。

近年来,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从遭受经济危机折磨的希腊和西班牙等国前往德国找工作,即便如此,德国的劳动力仍然短缺。

联邦德国雇主协会(Confederation of German Employers’ Associations)的就业市场专家亚历山大·威廉(Alexander Wilhelm)说:“我们没有看到表明难民会抢德国人饭碗的证据。我们当前的就业不充分和闲置岗位的数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默克尔和很多德国公司都表示改变是可以实现的。他们提到的是东德和西德的融合,还有德国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吸收欧洲移民的经历。

德国这一雇佣更多移民的举动是否只是做表面功夫仍然有待观察。到目前为止,没有几家德国公司开始雇佣移民。

采埃孚集团在德国有4.9万名工人,是帕绍最大的企业,而贾瑟尔是唯一被聘用的移民。集团发言人格亥诺特·海恩(Gernot Hein)表示,近期没有招聘其他移民的计划,因为这家生产传动装置和变速器的大公司熟练工很充足。

不过,海恩认为现在的计划可以调整,尤其是在默克尔表态之后。海恩说:“我们把这看做一项拯救自由的项目,必须要把他们纳入劳动力大军,不能让他们在大街上流浪。”

海恩这种观点也让贾瑟尔爱上了德国。2011年,他逃出阿富汗之后,历尽艰难,先后去过伊朗和土耳其。在土耳其,他干零工攒钱,掌握了德语,后来走私者帮助他经过东欧,抵达了德国边境。

贾瑟尔说:“去过这么多国家,德国人是最好的。这里没人让我感觉自己是局外人。”而每每想起还远在阿富汗的父母,他就要落泪。

身为穆斯林的贾瑟尔要定时祈祷,他的德国同事似乎对此并不在意。出于好奇,一个周日他去了附近教堂看弥撒,后来又去了几次,渐渐了解基督教,也交了一些朋友。

一个下午,贾瑟尔在下班后回到了他在帕绍郊区的家。他实习期的税前月薪是945欧元,其中有208欧元是用来租房子的。

在房间里用红玫瑰装点的黑毯子上,铺着薄薄的蓝色床垫。一张快要散架的桌子上放着贾瑟尔晚上学习的德语教材。从小小的窗户望出去,绿油油的群山的怀抱里流淌着多瑙河。

浅谈德国移民 篇4

从九甸峡库区移民安置实施情况浅谈移民安置标准前言

水利工程造福社会、惠及子孙后代。而水利工程的兴建往往以牺牲移民利益和局部利益为代价,因此,各级政府、各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移民解愁,保证国家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兴建。

建国以来,我省累计兴建了286座水库,其中大中型水库45座。这些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益,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全省20多万水库移民讲大局,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省水库移民大规模搬迁安置多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移民群众无条件的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为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移民安置主要采取简单后靠安置方式,安置区大多分布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安置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据统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碧口水库移民人均耕地从搬迁前0.18hm2降到现在的不足0.07 hm2。2005年移民人均纯收入仅为833元,相当于同期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50%。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比之下,我省大部分水库移民的生活状况改善较慢,而且差距还在逐步拉大,已经严重制约了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移民的政策法规,对改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持库区和移民安置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国务院17号文件和471号令的发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库移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移民群众的极大关心,将极大的促进我省水库移民工作、水利水电事业和库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及发展。国务院17号文件和471号令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由原来按平均年产值的5~7倍统一提高到了16倍,同时扶持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年600元,自完成搬迁之日起扶持20年。在增加移民资金的同时,解除了移民的后顾之忧,基本可满足移民基本生活需求。对于移民安置标准,移民规范还是规定以原规模、原功能、原标准,适当提高为标准。根据目前我省刚实施完成的九甸峡库区移民安置情况分析,“三原”的安置标准虽然有利于节约移民安置资金,但限制了移民将来的发展空间,使接收移民的市、县背上了沉重经济的包袱,不利于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九甸峡库区淹没及移民概况

引洮工程是从洮河筑坝引水,通过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改善甘肃省中部地区缺水局面,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省中部贫困地区严重干旱缺水问题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九甸峡水利枢纽作为引洮工程的水源,承担着蓄水、供水和发电的重要任务。枢纽坝址位于洮河干流燕子坪处,水库淹没影响区涉及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临潭和定西市岷县的部分乡镇,正常蓄水位2 202m,最大坝高136.50m,总库容9.43亿m3,调节库容5.71亿m3,每年可为引洮供水工程提供调水量5.50亿m3,电站装机容量264MW,年发电量9.97亿kwh。九甸峡库区淹没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临潭和定西市岷县3县7乡共23个行政村,规划水平年2008年,设计移民安置人口为13 275人。

因九甸峡库区山大沟深,为高山峡谷区,淹没影响涉及的3个县均属于国扶贫困县,卓尼、临潭还是少数民族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0 hm2,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 386元,主要以农业生产、手工业制作为主。通过环境容量分析,3个县均不具备后靠安置的条件。通过对全省各灌区现状人均占有耕地指标、灌区未开发土地资源情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综合分析比选,选择在酒泉市瓜州县双塔灌区白旗堡城周边区域一次性集中进行移民安置。3 安置区社会经济情况

根据2004年统计资料,安置区酒泉市瓜州县现状总灌溉面积2.88 万hm2,农民人均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http:///

耕地面积0.27~0.40 hm2,种植以经济作物为主,粮、经、草种植比例为0.21:8.79:1,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工业增加值6 8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 158元,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 852元相比,属我省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九甸峡库区移民安置标准的确定

九甸峡库区移民安置工程,安置区的建设内容包括:设移民村镇6个、乡政府1个、村委会6个。建医院1家,小学6所。建设交通道路及街道69.60km,架设供电线路35.87km,广播电视及通讯光缆99km,发展灌溉面积0.25万hm2,配套干、支、斗渠约160km。设计时在考虑原标准、原规模、原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安置区经济社会现状以及移民发展需求,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标准均大幅度的进行了提高。土地开发以安置区周边乡镇为参考,标准为人均0.20 hm2耕地,户均0.03 hm2庭院经济用地,房屋建筑由砖木和土木结构提高为砖混结构,增加了自来水入户及广播电视入户,同时为满足经济发展及将来建设需要,在每个村镇都预留了发展用地。存在的问题

同我省其他水库移民安置项目比较,九甸峡库区移民安置工程从移民实物补偿及移民安置标准都比较高,基本可以满足移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需求,并且预留了一定发展空间。但实施完成后,通过同瓜州县政府座谈了解,发现安置区的建设标准同县上制定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为:

5.1 安置区各村镇缺少养老院、幼儿园,小学缺少电教室、图书室及塑胶跑道。

5.2 乡政府需要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进行村民选举的会议室等。

5.3 根据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村镇内需建设畜禽舍,田间进行日光温室建设。解决的办法

6.1 在设计阶段,除需充分考虑迁出、迁入县社会经济现状外,应加强沟通,了解安置区所在地近、远期发展规划,在移民资金能满足的情况下,制订适合的安置标准,为安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预留较充分的空间。

6.2 移民资金不可能解决移民发展的所有需求,所以应争取政府的支持,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同移民资金进行整合,用于移民安置工程,使安置区基础设施达到市、县新农村建设标准,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6.3 移民搬迁完成后,安置区政府应加强移民的宣传培训工作,根据移民及区域特点,制订可靠的移民发展规划,使移民早日赶上当地生活水平,走上致富的道路。结论

浅谈德国移民 篇5

2.1 坚持依法移民,保护三峡移民合法权益

国务院颁发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明确规定:“维护移民合法权益,保障三峡工程建设,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三峡工程建设,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统筹使用移民资金,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使移民的生产、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为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国家根据库区实际,先后制定了移民规划、计划、资金、价差、统计、审计、稽察、工程质量、企业迁建、文物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对口支援、水库管理等14个方面的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库区各级政府也相继制定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实施办法》、《移民搬迁安置实施办法》、《移民外迁安置实施办法》等法规政策,从而使三峡移民建设和移民人权保护有法可依,规范管理,有效地保护了移民合法权益。

2.2 三峡移民的财产权得到切实保障

三峡移民的财产权保护主要包括移民的个人财产和集体财产保护两个方面。

2.2.1 移民个人财产得到合理补偿

按照三峡水库移民补偿政策和标准,对农村移民淹没的房屋及附属物、副业设施、基础设施等都按照市场重置价格进行了赔偿,其零星经济林、青苗损失、搬迁安置过渡期生活费等进行了合理补偿;对城集镇移民的个人房屋、厂房和经营场所等均按照市场重置价进行了赔偿。农村移民和城集镇搬迁居民都按搬迁人口计算搬迁费用和搬迁财产损失费。

2.2.2 移民集体财产得到保障

国家按照土地法规定标准对农村移民淹没耕地进行补偿,并对这些农村移民进行生产安置:对后靠安置的移民重新调整土地,保证人均耕地达到1.0~1.4亩,并进行坡耕地和中低产田改造,兴建灌溉设施,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确保到生产安置规划年其人均纯收入不低于不建水库同期的发展水平;对外迁的移民选择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安置,并划拨不低于安置区原居民平均水平的承包耕地。对进厂矿的移民利用生产安置资金进行安置;对有一技之长或长期经商的移民,通过自谋职业或投亲靠友方式进行安置,并发放可观的`生产安置费作为资金积累。农村集体拥有的村组副业和集资修建的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学校、医疗点、集体房屋等,一般都按市场重置价进行复建或补偿。分散安置的村组的集体财产补偿费按集资情况分发到户。

对搬迁企业的不可搬迁设施按市场重置价进行补偿,可搬迁设备按拆卸、搬迁和安装所需费用进行补偿。受淹实物均以货币形式予以补偿,使企业不良资产得到了活化。同时对库区严重亏损企业、严重污染企业等实行破产关闭,其移民补偿金和资产变现金首先用于职工生产生活安置,其银行债务按有关规定予以核销。这使原先隐性失业的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债务负担得到了转移或核销,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公有和集体财产得到了保值或升值等。

2.3三峡移民的劳动就业权得到有力保障

1993年以来,通过农业资源开发、外迁安置、结合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进行企业搬迁、发展第二、三产业、开发技术培训等,改善了三峡移民的就业环境,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经济收入。在已搬迁安置的36.1万农村移民中,农业安置13.8万,第二、三产业安置3.3万,其他渠道安置4.5万外迁安置14.5万;在已搬迁安置的48.5万城镇移民中,需劳动就业的基本得到了安排。这表明三峡库区移民的劳动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在抽样调查的1 155名移民中,对生产安置方式表示满意和接受的占54.6%,对就业、收入表示满意和认可的占45.1%。

浅谈德国移民 篇6

关键词: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家庭养老、养老基金

目 录

一、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概况………………………4

二、德国农民养老制度的特点…………………………6

三、对我国农民养老保险的启示………………………8 参考文献…………………………………………………11

浅谈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是个工业大国,农业份额只占国民经济总额的1%左右,全国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比重大约为7.8%。德国政府从上世纪50年代加大了对农业的保护与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建立完善的农民养老保险体制是其中的优惠政策之一。

一、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德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基本上是按职业工种而设立的,它由雇员养老保险和独立经营者养老保险两类大系统组成,分别分为工人、职员和矿工保险系统以及手工业者、农民和自由职业者保险系统。这与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典、美国等)不同,农民养老保险在德国是作为一个专门的部分相对独立的。

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据1957年7月颁布的《农民老年救济法》建立起来的,投保范围是指农场主夫妇及一起专职从事农场劳动的亲属,如果只是与农场主是雇佣关系的工作人员是不能投保农民养老保险的。

原则上,所有农民都有义务参加养老保险,经费由参加保险者交纳和联邦政府补贴,即农民养老保险金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两个部分: 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和国家的补助金。这里面多数的养老基金由投保人承担,而政府只有在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才给予援助。在德国,农民养老的第一负责人是其本人,而德国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次要的,是以辅助和补充为宗旨的。所有的农场主缴纳一样的保险费,而且只缴纳一份费用,保险费数额也是以法律形式确定,也就是说所缴纳保费额度与农场的大小以及经营状况没有关系。每一个共同劳作的家属必须缴纳保险费,如果依法或根据申请被免除保险义务保险费则可以不交。所缴纳的保费为农场主的二分之一,且由农场主缴纳。当然农场主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申请共同劳作家属保险费的补贴。

农民要得到养老金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男女分别年满65岁和60岁;第二、必须交满180个月(即15年)保险费者方有资格享受标准养老金待遇;第三、要求农民除按规定缴费外还必须在50岁以后就开始通过继承、出售或长期租让等方式转移他的农业企业,脱离农业劳动成为农业退休者。这一规定的目的是鼓励农业由中青年人经营。养老金的发放主要是以现金的形式进行,包括老年年金、丧失劳动能力年金等。除此之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实物或劳务的援助,比如说,在年迈、疾病已经或将要丧失行走能力时,可以要求一些能够帮助老年人行走或辅助恢复的器械。如果农场主由于身体状况限制无法维持农场的正常运作,那么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可以提供劳务来维持农场的正常运营。这种多样化的给付方式,在保障了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工作岗位,扩大了就业。各种政策的 实施保证即使农场主处于死亡或行动不能的状态仍能确保农场的正常运作。农村养老保险应累计缴费大于等于180个月,丧失劳动能力养老金应累计缴费大于等于60个月。只有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领取养老金才能得到全额给付。

在德国有13家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他们不仅组建了一个自己的总联合会,而且他们在当地的农村设立工伤事故保险机构,即农村养老保险机构总联合会。当然,总联合只是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其下属的各个养老保险管理机构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统一由国家进行指导和监督,这样有助于降低决策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它们由内部选举的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进行管理,其成员由雇主和劳动者按一定比例选举组成。除此之外,德国联邦政府会派出代表参加进理事会当中,他们会指导和监督事务的正常运作,但没有表决的权利。

二、德国农民养老制度的特点

1、明确农民特殊属性。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把农民从“公民”队伍中剥离出来,使其具体化。客观上承认城乡差别,但是能够保证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农村人口基本上都在农村养老保险的范围内。

2、明确农民退休体系。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农业特点提出了农民退休的有关规定及其相应措施,从而使得农民养老金的领取同雇员一样也必须以退出就业活动为先决条件。德国在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出台之前,农场主为能够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更多保障,通常不愿意过早转让农场,或私自留拥一小部分土地,以法律不允许的形式 转让农场,从而获得更多的养老支持,但是这样就导致了接班人无法按时接手企业,先进的农场经营理念也无法及时的发挥作用,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而农村养老保险法的出台,及时的改善了这一切。由此可见,农村养老保险不仅在养老方面发挥作用,还牵扯到了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且缩短农场的管理周期,有助于对农业提供新鲜血液,加速农业的发展。

3、明确政府功能。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法律,地方政府负责执行。政府对保险基金提供选择性的补助。德国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补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给保险基金提供补贴,目的是为了减少农场主所付的保险税额,减轻其经济负担。考虑到因为结构变动引起保险纳税人和保险赔偿领取人之间的不利情况,政府参与资助农业事故保险便是合理的。第二种就是为农民养老保障中收入低于一定限度的农民提供保险费津贴。

4、明确监督管理。有务实、专业的农村养老保险机构,专门机构的设立保证了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监管和协调,德国从联邦政府到各个州政府,都专门成立了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实行自治管理,拥有独立法人。

5、明确自由方便转保。农村投保者可以通过工作的改变,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灵活的转向普通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德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农业生产,转向了其他职业。为了保证投保人的利益,德国允许投保人可以灵活转保。如果一个农场主放弃农业劳作而进入城镇企业工作,那么他之 前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所缴纳的费用不会作废,而是转为普通养老保险继续累积。这种人性化的政策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极大的保障了农村居民的生活。

三、对我国农民养老保险的启示

在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养老保险一直是一个难点。原因也很多:农村人口多、基数大、依靠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村自身收支状况的不平衡等等。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在中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初步建立起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实际运行中结合农村实际,逐渐地发现、解决和改善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德国属于设立单独的农民养老保险的国家,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制度的分离性和多样性也与我国相似,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1、抓紧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立法建设。德国1957年的《农民年金救济法》就从国家层面对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明确立法,而我国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制度都是政府的规章条例和地方性法规,立法层次较低,普遍地缺乏明确的法律责任,这种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应该就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尽快立法,制定并颁布相关法律,以立法的形式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体系的健全,从国家层面明确农村养老保险社会化的法律地位,给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足够的法律依 据。

2、建立合理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德国的经验是鼓励农民在基本的养老保险外参加其他的补充或是附加的农村养老保险,形成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我国的农村地域分布广、经济水平参差不齐、人口数量大,各省区的财政收入和资金投入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各地区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应该考虑设计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首先由国家统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基本的农村养老保险,其次是各个地区也要根据地区差异因地制宜设计本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补充条款。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和社会可以多投入一些资金,建立地方的补充保险体系,采取结合个人资金等多方筹集资金的方式,为农民设计出多类别、全方位的农村养老保险的附加保险类别,有效补充国家的基本农村养老保险。欠发达地区,国家可以适当给与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甚至是补贴,吸引农民参保,最大程度上保障这些更需要保障的人群,对于参与这类投资的企业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农村养老保险的给付形式上,建议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做法,对于失去自理能力、无人照看的老人,具体资金的给予,往往不及人工陪护的服务,这样才能真正给农村老人以晚年的保障。

3、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扶持。德国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是由个人承担,政府进行辅助的养老保险模式。德国多年的实施经验证明了,这一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降低国家财政压力,又能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是一个聪明的、符合德国发展实际的有效措施。在中国新农保的推广和实施中,政府是主体,应该加大在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创新和管理,政府投入方面的关注力度,在农村中多多宣传新农保相较于老农保的优惠条件,以说服收入不高的农民们拿出自己小部分积蓄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从而加快新农保的推广速度,提高参保率。政府的现如今的首要任务是加大投入,缓解养老基金不足,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同时增强管理,提高各个养老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让农民们真正意识到新农保是有利可图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新农保政策成为真正的利民惠民的政策,真正的成为一个具有普惠性质的好政策。政府应该也必须负起应该的财政责任,建立起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主导的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资金投入来源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保证农村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转,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能够不断完善。

4、加快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在德国 , 任何一个投保人员都具有社会福利号码 , 并且接受福利的状况不受地区、企业性质的限制,从业情况变化后可以很方便的更改社会保险。我国也应重视尽快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号码 , 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 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 , 准确掌握保障对象的参保情况及动态变化 , 实现养老保险管理的现代化。尤其是对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进城务工期间参加城市社会保险,回家务农之后转为农村养老保险,参照德国不同社会保险之间可以自由转换,考虑到城市缴费标准较高,应该明确计算方法坚持多交多得,确保农民工在城市参保缴费部分的收益。

5、设立专门的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德国农业社会保障的主管机构是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其实质是相对独立的公法人团体。但是就目前的中国来说,很多地方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养老保险业务的管理工作,这直接影响了新农保的推广工作。加上中国在养老保险方面各个部门责任不明晰,多个部门都有涉及,都管就等于都不管。在这方面,首先我们可以效仿德国的模式,建立具相对独立的养老保险管理机构,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其次,应该放宽养老基金管制,加强养老基金监督,允许养老基金入市,建立专门负责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年金银行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使新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能够惠及我国千万农民,以此来保证农民在年老时得到妥善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和春雷.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刘翠霄.中国和德国农业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分析.中国养老保

险.2010(1).

[3]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郑春荣.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分析.德国研究.2002(4).

[5]张忠利,刘春兰。德国养老保险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J].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报,2007(2)

[6]杨来发。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评析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7 10(6):29-31.[7]王川,邢慧玲,陈涛。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启

浅谈德国移民 篇7

1 移民安置土地整理

为保证土地调剂的顺利进行, 必须对移民安置村土地进行整理。土地整理按下述方式进行:

1.1 移民安置区土地整理措施

运用移民安置政策和资金, 对移民安置区积极开垦宜农荒地, 对小块土地进行整理, 增加土地数量, 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 提高土地质量, 有利于移民安置的土地调剂。

1.2 土地整理的组织模式

按照县、乡 (镇) 两级政府领导和组织, 村级单位具体实施的组织模式, 开展移民安置区的土地整理。

1.3 土地整理投资模式

将用于安置移民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作为主要的投入。对于影响村土地整理使用土地补偿资金的数量可以根据调剂土地安置移民的数量进行核算。

1.4 土地整理模式

采用单一移民安置区土地综合整理的作业模式。结合移民安置, 进行水利设施配套, 建设高标准农田;将零星地块平整成大块农田, 土壤改良, 生产道路、水利设施配套等。

2 移民安置土地调剂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的前提是确保移民有一份基本土地。当征收土地后工程征地村环境容量满足要求时, 则在全村内平均分配土地, 使其达到安置标准;当征收土地后所在村环境容量不能满足要求时, 则需从邻近村 (接收安置的村) 调剂土地并按人均耕地标准重新分配获取耕地。

2.1 工程征地村内土地调剂

工程征地及通过土地整理后的村内土地总数量为Y (公顷) , 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标准为X (公顷/人) , 村内的人口为N, 土地环境容量 (人口) 为N1=Y/X。工程征地村内土地调剂方式有以下两种情况:

2.1.1 当N1≥N时, 在尊重村内移民意愿的基础上, 按照政策进行土地调剂, 这种调剂是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补偿费权益属村集体所有, 用于土地整理、发展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

2.1.2 当N1

2.2 接收安置移民的村内土地调剂

接收安置移民的村内土地调剂方式有以下列两种情况:

2.2.1 接收安置移民的村内土地界限不变, 只接收迁入移民。迁入移民行政关系隶属接收安置的村, 按原有人口和迁入移民人口之和来调剂土地, 这种调剂是土地使用权的调整。迁入移民将土地补偿费划拨到接收安置的村, 土地补偿费的权益由接收安置村的原有人口和迁入移民共同所有。

2.2.2 接收安置的村内原有人口不变, 将部分土地转让给工程征地村, 设转让的土地为S (公顷) (这种转让是土地所有权的变更) , 则土地补偿费由工程征地村划拨至接收安置的村, 其权益属接收安置的村的原有人口共有, 接收安置的村按原有人口及剩余土地数量重新调剂土地。工程征地村将从接收安置的村转让的土地数量S (公顷) 和村内土地数量Y (公顷) 之和为土地总量, 按村内N人口进行土地调剂。

3 移民安置土地整理和调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属非自愿移民, 移民安置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顾全大局, 服从国家整体安排,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以人为本, 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 为移民恢复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移民安置土地整理和调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土地调剂应注重公众参与, 充分尊重移民和接收安置村村民的意愿。

3.2 接收安置村的调出土地要有偿, 调出土地的价格一般应和征收的同质土地的价格相一致。

3.3 工程征地村如果出现需要部分人口外迁, 部分人口留下时, 要分析外迁和留下人口之间的土地补偿权益的平衡问题。

3.4 在土地调剂方案确定之后, 工程征地村和接收安置的村应签订相应的协议。土地调剂完成之后, 要向移民及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这是移民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

3.5 统筹兼顾, 可持续发展。土地调剂要把当前移民征地与可预测的移民征地结合起来, 把现有的土地资源与可获得的土地资源结合起来, 并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 (SL290-2009) [S].2009.

我的德国留学移民路 篇8

快到一年时,我的奖学金资助也快要结束。K教授告诉我他的好友B教授要招一名博士生,在离H市30公里的G研究所,半职位,问我是否感兴趣,如果我想去,他可以推荐。能在德国读博士对我是很有诱惑力的。说实话,我之所以想出国,实在是因为我在国内博士读得太不顺利了,看不见答辩的曙光,一言难尽啊!

到研究所见B教授时,他也问了我的家庭情况,我告诉他我早已经给在中国的老公和6岁的儿子申请了家庭团聚,只是签证办得不太顺利(太不顺利了!),他们很快会到德国。他认为给我的半职位工资(半年后改为3/4,但这是后话)不够我们一家三口在德国的基本生活费,在粗略了解我老公的情况后,决定给他一个博士后的位置。这无异于天上又掉下一个大馅饼!在他没后悔之前我赶紧答应了。

在我读博士的四年,德国经济转向萧条。但我们一家仍然平稳和睦。

在2005年下半年,我博士答辩前后,我们却面临着选择。儿子和老公想留在德国,我主张回国。老公的想法好理解,他来德国之后,享受到了好的自然环境和科研环境,而没有经受几乎所有来德的中国人都经历过的艰辛。凡是有可能受挫折遭冷遇的事,如租房,与房东打交道,与外国人局打交道,与儿子学校打交道,等等,都是我的事,同时他还保留挑剔和抱怨的权利。理由是他不会说德语(他在研究所里只说英语),其不知我的德语也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的。一想到儿子,我的底气就不那么足了。儿子在德国上的学,还跳了一级,是所在Gymnasium里唯一的亚洲孩子。儿子聪明,善良,人缘好,认识他的人都把他当好朋友,他还下一手好国际象棋。如果回国沉湎于繁重的课业中,就相当于夺去了他童年的快乐。

想留在德国一劳永逸的途径就是申请永居。我当时早就达到了有Auf-enthaltserlaubnis5年和交60个月养老保险这两个条件。当时我自己还很乐观,因为在同研究所的一位中国同事就只凭这两条在一年前拿到了永居。而且私下里我还认为我的条件要比他好些。我和老公一洋一土两个博士,我儿子还是他年龄段的德国国际象棋全国冠军,被国家队列为重点培养对象(C/D Karder)。但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决定聘请律师替我们办,而不是自己办。

律师也认为我们能取得永居的机会很大,但鉴于我目前在研究所的工作合同将在2005年终结束,他建议我先找工作,后申请,这样机会更大。律师认为我这个新出炉的工科博士(Dr.-Ing.)在德国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很大。当时我的博士项目已经结束,老板手上也没新的课题。于是我开始了找工作的历程,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我发出了无数的求职信,得到了一些面试邀请,大都是大公司的研发部门,有的甚至经过数轮面试,谈好薪金,甚至介绍了新同事。但截至到2005年11月,我没有被一个公司录用。也许是没有任何一个主管愿意把一个重要的工作位置交给一个年近四十,身材矮小、瘦弱、面色蜡黄、德语不太流利的外国女人。

2000年11月,在我马上就要失业的前夕,我们通过律师向所在地的外国人局主管我姓氏首字母的Z女士提交了永居申请。外国人局的工作效率很低,在你等得不耐烦去信催他们后,会得到一封回信,说不能给你永居,因为还缺某某条件。于是我们就补充材料,能补充的就补充,补充不了的律师就给他们写信说我们现有的条件足够。这样反复两三次。

其间我在研究所的项目结题,但老公的项目还能再资助一年,考虑到我是主申请人,我处于有工作状态很重要,B教授让我接替老公的工作,老公回家。虽然我和老公都从事同一领域的研究,但毕竟方向不同。在高科技领域,研究方向不同,方法就差得很远。所以我窃以为,教授之所以留下我而让老公回家,主要是因为我的工作更让他满意。像他这样一个著名教授不会仅仅因为我们的私事而损害科研利益。反正老公也厌倦了早九晚五的工作,而乐得回家管儿子。

在2006年5月,我们收到了外国人局Z女士的信,我的永居申请被正式拒绝了。理由是根据外国人法的某一条,我们的未来生活不能得到保障。但我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上诉。后来经律师,我自己,我的同事打听,Z女士的回答是一样的,除非我能找到固定工作或得到工作许可,否则我不能得到永居。我在规定期限内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几乎是零,而且我也厌倦了找工作。工作许可和永居都归外国人局颁发,互为条件。看来我没法达到要求了。

律师找到了相应条款解释的三个版本,针对我目前的情况(没有固定工作),一个版本支持,一个版本认为可以,一个版本反对法给永居。至于是否上诉,律师认为成功的可能不大。他认为Z女士做出结论之前可能会通报上级主管部门,他们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默契。但上诉被拒,还可以继续上诉到各级法庭,直至柏林最高法庭。我说那样我就会很有名,律师接口说你也会很穷。鉴于这种情况,我决定放弃,我们又不是非在这里不可,我可不愿意待在一个不想收留我们的国家。

律师说服了我们上诉,因为上诉的费用很低。我们说好上诉仍被拒就放弃,不上法庭。在期限的最后一天律师把连同上述的三个版本和一封B教授的推荐信传真给了外国人局。B教授长达两页的推荐信主要是说我是多么优秀,如果我走了德国就损失了一个人才。

这次的主管是地区(Fachdienst Recht, Landrat)R的女士。通过打电话感到R女士比较友好。之后我的材料又转到了地区劳动局去调查我的就业前景。他们给研究所我部门主管M博士打了电话,了解我们行业情况。M博士当然说我们的行业在德国是很重要的,就业前景良好。他说在我目前合同结束之后,我将继续留在研究所工作或去B教授当系主任的H工大工作(的确有这样的计划,但还没确实)。

上一篇:个人简历自我介绍信下一篇:我改变了挫折的色彩作文9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