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

2022-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

绿色低碳节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内能够实现消耗最少的地球资源,使用最少的环境能源以及产生最少废弃物的建筑,主要特点包括了资源节约性、气候适应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尊重地球的环境性以及整体设计性等多个方面。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近些年来,建筑行业也逐渐将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作为重要的建筑理念,绿色建筑由此产生并被广泛应用。综合来看,在中国范围内推行绿色建筑的目的在于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污染,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为人们提供健康和舒适的使用空间,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节能减排视角下,推行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扩大内部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节能;发展趋势

引言

这几年,我国房地产异常火爆,建筑行业也在如此背景下快速发展,但是建筑施工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水以及噪音等,因此,如何可以采取绿色的施工方式,这对于我国建筑施工绿色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习总书记提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因此,这也充分说明绿色发展才是发展的目标。

1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原则

使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房屋建筑的设计要考虑绿色节能性,从而给施工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在建筑设计中,布局尽可能增加自然光的照射面积有效的减少和时间,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自然光的增加能够有效地减少照明设备的使用时间,从而达到节能目的。除此之外,设计中可以优化建筑空间结构,增加自然通风效果,这样能够减少空调等制冷、制热电器的使用,有利于节约电能。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选择具有绿色节能效果的材料,如保温、绿色无污染的硅藻泥材料等,可以降低建筑内部空间的温度散失,以降低能耗。环保材料没有污染性物质的散发,有利于建筑使用者的健康,而且绿色材料很多都可以回收利用,能够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减少建筑垃圾。

2低碳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及影响

2.1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手段之一。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节水、节材的显著特点,应用装配式建筑可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概念、侧重点虽不同,但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具有清晰而广泛的交集。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基本理念。

2.2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

绿色、低碳、节能建筑主要依靠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能源和建筑领域,主要应用能源供应、立面结构和废水回收系统等新技术。同时,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材料,提高节能减排效果,因此节能减排的新材料、新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采光技术

建筑物的采光设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居住舒适度和能源消耗情况,在房屋建筑内,照明是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科学的房屋采光设计能够极大地降低建筑物的采光能源消耗。采光技术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技巧在建筑房屋方面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光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电力的多余使用。在建筑施工中,采光技术是使用比较普遍的绿色环保施工技术,主要是采取一定的技巧或方式,充分利用自然光,达到节省房屋用电的目的。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房屋采光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创新,不再是单纯地采集自然光,还会根据光照的强度和热度来设计房屋采光,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绿色节能技术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2利用先进能源设备

建筑系统设备是保障建筑功能性及节能环保性的关键要素,若其能耗较高,必将对建筑整体能耗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开展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必须认识到制冷、采暖以及照明等系统节能的重要性,及时采取合理的节能措施。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空调系统在整个建筑能耗中占有的比例极高,为40%~60%。因此,须将空调系统视作重点节能控制对象。此外,还应严格做好设备机组的选择,定期开展维护工作,全面提高系统设备的运行效率,尽可能降低其产生的损耗,使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性显著提高。

3.3墙体和地面节能环保施工技术

在施工单位进行墙体与地面的施工操作时,施工人员首先要注意的是确保墙体结构具备一定强度,并且结构较为稳定,这正是我们进行该项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目标。现有技术措施均能有效降低原本的加固房屋墙体所需要消耗的大量建筑物材料和造价。一方面已经达成了加固建筑墙体的目标,另一方面还希望它能够有效帮助我国的建筑企业有效节约资金和成本,控制其经济效益,因此,大力推广和应用绿色节能环境技术,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具有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在我们进行房屋地面铺设的时候,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卫生间以及厨房的日常用水状况,那么就需要针对地面做好防潮处理的措施,根据我们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各种相关标准要求来选择恰当的铺设材料,同时还需要对其防潮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也是确保现代化房屋建筑的提升和施工质量的根本性条件。

3.4建立健全制度的同时完善法律法规

《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保障绿色建筑有效推行和节能减排,全面促进的有利抓手,因此,在节能减排视角下发展绿色建筑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专项审查制度、专项验收制度和准入制度等体系建设,结合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完善与绿色建筑建设相关的法律体系,加强建筑监管和理念贯彻,保障建筑行业向绿色节约化转型,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基础。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长期又复杂的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污染,对于这些污染的源头,施工单位应该制定有序、准确、有效的处理措施,针对施工可能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影响,要实时把控,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造成任何的问题。此外,建筑工程的内部施工,也要采用环保材料和环保施工技术,为后期入住的老百姓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是未来之势,要紧紧把控绿色施工,确保建设出老百姓满意的绿色施工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陈林.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5):17.

[2]王晨博.对绿色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的探讨与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9(25):76.

[3]王文娟.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汽车世界,2019(10):131.

[4]于国强,刘忠宝,隋中华.建筑工程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分析[J].城镇建设,2019(4):48.

[5]段函夏.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導向,2020(3):130.

[6]李滨红.严寒地区绿色建筑墙体节能几项技术适用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8):19-20.

[7]郭恒.房地产工程中的绿色节能技术应用[J].建筑技术研究,2020,3(7):23-24.

[8]潘永灿.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2):124.

[9]郝雪彦.保温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外墙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13):106.

[10]彭春燕.新时期加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其推广策略分析[J].门窗,2019(16):21.

作者:蒋伟 黄刚

第2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研究

【摘要】通過分析当前我国节能建筑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探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1]。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绿色建筑体现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的增长。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3我国建筑能效现状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 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新建建筑规模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和。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420×108m2并继续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发达国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4]。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楼、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有资料反映,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4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推广应本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和倡导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引起全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广泛关注,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从小了解绿色建筑的有关知识,从小使学生培养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加大对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推进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地降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把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成为大众化的经济、节能、环保、舒适、健康,并被全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高品质产品,而不仅是一种时尚的仅为少数人追求的奢侈品。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方面推广的内容如下。

5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5.1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如冬暖夏凉的延安窑洞,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代表,它的造价并不高,可以将它进行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新疆某地有一种建筑,墙壁材料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混合建成,保温性很好、建造成本也很低廉,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这些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进行推广,其造价较低,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再如一些投资回报率很高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空调、节水马桶等,用户一旦采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8年之内就可以把增加成本收回来。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老百信才容易接受,才容在中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5.2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如果将绿色节能建筑定位为高端化和贵族化就难以推广、普及,也不符合我国国情。事实证明,绿色建筑发展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能被普通老百姓接受、适用技术式的绿色建筑才是中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前的智能建筑就走了弯路,仅将智能建筑停留在安保和音响控制等方面,将线路设计得十分复杂,工程造价非常高,但建成后耗电量却居高不下,运行成本很高[5]。所以这不是我们提倡的绿色智能建筑。绿色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省能源,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比如用手机来控制家里的智能开关,冬天出门时把家里的暖气或空调关掉,回家之前半小时,用手机遥控启动家中的供热或空调开关,当到家里时,房间里就正好达到使人舒适的温度。据统计,如能做到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家中不供暖,就可节省1/3的供暖能源。夏季在南方,室内40%热量是来自太阳辐射[5]。可以设计一个很小的智能感应装置,当太阳辐射较强时,控制百叶窗或遮阳帘自动调节室内的辐射量,减少太阳辐射造成室内的热效应,从而达到节约空调能耗的目的。象这样的智能建筑才可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智能建筑。

5.3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目前,由于绿色建筑标识的内涵不明确,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或推销其产品,常常就滥用“绿色建筑”的概念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建议应规范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一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室内环境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这些具体指标给出量化的标准值,让绿色建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定可测量的量化的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对达到标准的授予“绿色节能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建筑”就会原形毕露,没有市场。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2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 2005, (9): 11.

3彭飞,安妍.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3): 268.

作者简介:

杨冬平、女、1966年10月、河南林州人、助理工程师

工作于:林州市永盛建筑有限公司

邓长江、男、1958年10月、河南林州人、助理工程师

工作于:林州市永盛建筑有限公司

作者:杨冬平 邓长江

第3篇:低碳生态城市视角下绿色建筑发展研究

摘 要: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各国纷纷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国也在强调绿色发展。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我们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由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湖州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长期以来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且取得阶段性成就。但是,湖州绿色建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依旧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阻碍其发展。为此,本文特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维度提出推动湖州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湖州高质量建成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步伐。

关键词:绿色建筑;湖州;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 10.11970/j.issn.2095-7866.2017.04.001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Huzhou; Modern Ecological Lakeside City

引言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革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人类开始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由此兴起了绿色工业革命。在国际层面,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世界各国达成共识,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此后人们对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居住环境改善等问题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国内层面,依赖粗放发展方式换来经济高速增长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我们开始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强调绿色发展理念,2017年两会也再次强调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不仅是我国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更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全世界都在探索低碳、绿色的发展模式。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建筑物就是其物质生活的代表、精神文化的载体,预示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动力[1]。因此,将绿色理念融入建筑之中,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的新领域。世界各国都认为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世界银行金融公司驻中国、韩国和蒙古国首席代表Simon Andrews先生指出:“目前建筑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0%,如不加以正确引导,这个数值会上升到更高水平。”为此,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法规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7年3月发布《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是落实《规划》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

那究竟何为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的定义确定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学者们纵观国内外研究,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即绿色建筑不是指绿色的建筑,也不是被绿色植物环绕的建筑,而是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使用节能环保的绿色材料,形成人类、自然和建筑物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李娜(2016);杨志魁,2017)。发展绿色建筑意义重大,国家领导曾指出:“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不仅是转件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的机遇。”杨志魁(2017)以低碳经济为背景,指出绿色建筑不仅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更能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并且,绿色建筑影响的不只是物质层面,更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因为绿色建筑可以改变人类思维体系,影响行为习惯,形成绿色的消费理念[3]。李明、李干滨(2017)在研究绿色建筑激励机制时就指出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健康效益和生态平衡效益[4]。有学者从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模式視角出发,通过分析绿色建筑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绿色建筑产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梁浩、张峰、梁俊强,2013)[5]。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研究也较为丰富,我国已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也已制定了EDGE评价体系,并且2017年3月CSTID和IFC完成了合作项目“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世界银行EDGE评价体系对标研究及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论证”。李娜(2016)关注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模糊数学的绿色建筑经济型综合评价模型。要发展绿色建筑,必须有激励机制,因此国内学者对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机制也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6]。霍怡(2017)研究指出政府需要对提供绿色建筑运营的物业公司进行直接激励,并使用博弈模型,研究政府和物业公司的目标选择策略。[7]李明、李干滨(2017)构建了绿色建筑开发者损失型补偿模型和绿色建筑生态环境效应型补偿模型,从生态环境补偿的视角研究绿色建筑激励机制[4]。胡静(2017)则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绿色建筑激励政策[7]。

由此可见,从国际到国内,从政府视角到学者观点,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成为我们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由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融绿入城,湖州绿色建筑取得新成效

湖州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致力于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发展绿色建筑必然是湖州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湖州更新发展理念,紧抓时代机遇,加快实现建筑由“浅绿”走向“深绿”,由“单体”拓展至“区域”,制度体系由“单一化”转变为“系统化”,点、线、面多方联动,为湖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打造新引擎[9]。

(一)多方面借力,推动绿色建筑由浅绿向深绿转变

(1)培育绿色建筑产业,全面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建筑业具有产业链完整、关联度大、集成度高、社会贡献显著等特点,而绿色建筑产业更是具有建筑全绿 、产业全绿 的特点。湖州不仅是国家建设工程总承包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示范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建材生产基地。因此,湖州结合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积极引导建材企业技术创新。首先,依托工业试点项目,打造绿色建筑典范。2016年湖州市已确定7个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总工程造价46260万元;共有3个工建筑业化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1715亩,总投资额45亿元。其中市本级确定湖东小学项目作为三试点项目(工程总承包、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该项目投资额约2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其次,推动建材产业创新,培育工业化新产品。自国家实施建筑节能政策以来,湖州致力于打造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大力培育本地区建筑节能产业,加气混凝土砌块、页岩空心砌块、煤矸石空心砌块、高强度无机保温砂浆、断桥隔热铝合金门窗等建材已具备相当的市场规模,其中新型墙体材料省内产值名列全省同类企业前茅。并且,建筑工业化产品也得到新发展。德清中天产业基地、长兴瑞高绿建等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依托品牌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分别在规模效益和个性化生产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湖州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绿色建筑是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而非只停留在建造阶段,各环节都要符合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等要求,而建筑垃圾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因此,为解决湖州建筑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置的情况,特启动了湖州市建筑渣土循环利用中心建设项目,对收集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破碎和分类处置,使其用于场地回填和建筑材料再生利用,从而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成效。

(3)努力提高技术标准及要求,不断提升绿色质量。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其建设标准仍缺乏系统性,且区域之间不平衡。浙江省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生态发展理念都居于全国前列,在探索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方面也取得有益经验。因此,湖州绿色建筑在满足建设部和浙江省建设厅关于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一系列设计标准基础上,努力提高技术标准,不断提升绿色质量。通过采用保温材料、控制建筑窗墙壁等手段提高屋顶、墙体和外窗的性能。同时,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广泛采用节能电器空调设备,提升建筑物能源的可循环利用。

(二)多层面推进,实现绿色建筑由“单体”向“区域”转变

湖州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发展先导区、生态宜居模范区、开放合作先行区、制度创新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以生态文明为核心,全面开展绿色城市建设。

(1)紧抓试点建设,以城带乡实现城乡联动。湖州以省级集中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完成为契机,借鉴推广民盛花园、德清国家粮油储备库、湖州市多媒体产业园、规划大厦等典型经验,在“在水一方”、仁北小区等住宅小区和保障房项目建设实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安吉县被确定为省级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县。在社区绿色节目项目推进的基础上,湖州将逐渐推进农村太阳能改造试点项目,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城乡建设。目前已初步确定了安吉目莲坞村和市本级妙山村为试点村庄,针对性地制定完成了太阳能改造试点方案。

(2)把握海绵城市建设契机,以面带点倒逼建筑绿色化。海绵型城市和绿色建筑在理念和技术路线上既有重合又互为补充,如绿色建筑非常重视建筑单体雨水的回收利用,而海绵则从要求城市建设要重视低影响开发,在建设中要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湖州已成立专项领导小组,计划在30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内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同时,相关区域的民用建筑已达到绿色建筑所要求的节水节能标准,借助海绵城市建设的契机倒逼湖州大力推进绿色建筑。

(3)努力打造品质城市,以绿入城实现绿色城市建设。以绿入城,融绿入城最为典型的就是市北生态区的建设和度假区的绿色生态示范城工程建设。市北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将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理念贯彻于市北分区城市方案设计,高起点、高标准的完成了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总投资近20亿的中心医院迁建工程的绿色建筑设计也已开工。度假区绿色生态示范城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托生态、文化、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公共建筑、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积极改造非节能建筑,综合采取节能、节水等改造措施,不断降低建筑采暖、热水供应、照明等方面的能源消耗,全面提升区域绿量。

(三)多抓手并用,制度体系由单一化向系统化过程转变

湖州在推进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首先从方案抓起,在设计中完善,在施工图审查中监督落实,具体做到有章可循、系统监管、严格标准和能耗追查四方面。在有章可循方面,湖州市按照《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和《湖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湖州从2011年10月就全面开展民用建筑项目建筑节能设计评估审查,并要求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评估报告書中增加绿色建筑标准预评估内容。具体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施工图审查以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为评判标准。在系统监管方面,在项目立项、初设会审、节能评估审查、施工图审查、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环节形成了系统的监管机制,并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指导确保绿色建筑实施到位,形成了建设项目全周期的封闭管理。同时,要求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民用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系统提升节能建筑“绿色”含量。在严格标准方面,湖州根据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针对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居住建筑,贯彻执行以下标准:在不考虑设备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因素的前提下,新建居住建筑仅围护结构节能率达到65%;考虑设备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因素时,综合能效理论节能率可达到75%。在能耗追查方面,对于新建的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一律按《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要求实施能耗监测系统,目前已完成20余栋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设计,其中10栋建筑已完成。

二、湖州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政府运营为主,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无论是在湖州,还是全国范围内,绿色建筑的推动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约束和财政资金的投入,而尚未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当然,这样一种现象也是有其必然性的。胡静(2016)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时得出结论:当市场规模较小时,政府有效介入,有利于市场的快速发展;当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后,则应当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效益。湖州地处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并且较早开始探索绿色建筑,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可见,湖州已经从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市场发展的中期。因此,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导力量也应当由政府运营为主转为市场和商业运营为主。但目前,湖州绿色建筑的发展还是依靠政府的大包大揽,由此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运营效率低,收益和成本严重失衡;运动式推进,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供给侧产能过剩,需求侧诉求无法满足;产业链协同效应缺失;规划雷同、资源浪费、税收和国有资产流失;滋生违法和腐败问题集中的“腐败洼地”等。

(二)以建设主管部门为主,部门间政策合力不强

现阶段,湖州的绿色建筑发展仍以政府为主导,而政府主导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承担主要责任。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不深入、不全面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普遍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建造的过程,因此,这自然而然就属于建设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之内。但绿色建筑其实是一个全产业链过程,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涉及面十分之广,如果说建筑产业链是涉及面最广、产业链最长的产业,那么绿色建筑涵盖面远超过建筑产业。从而,政府制定的激励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主要以建筑主管部门的政策为主,但如环保、科技、金融、商务、国土、财政、产业等部门出台的政策明显不足,即使这些部门出台了部分政策,这些政策之间仍尚未形成合力,甚至有的政策之间还存在冲突。

(三)绿色建筑全产业规模培育体系仍未建立

绿色建筑产业以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产业覆盖面极广,包括绿色建筑科技服务业、绿色建筑制造业、绿色建筑运行管理、能源服务、环境管理、智能建筑、信息化建筑及其他想配套服务业,绿色建筑全产业体系如图1所示。但是,目前湖州的绿色建筑更关注建筑建造环节,部分建材的创新,而对绿色金融等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教育与培训、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与推动等领域则很少涉及。对于绿色建筑的全产业链培育尚未形成完成体系,更何况是进行全产业的规模培育,湖州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专业人才缺乏,产学研成果转化不足

人们普遍认为建筑行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出卖简单劳动的农民工,其实不然,建筑行业涉及的很多领域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绿色建筑的发展对熟练使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人才以及利用绿色建筑帮助经营决策人才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这类人才恰是目前湖州乃至全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所稀缺的。除了这种高端人才,绿色建筑存在多专业、专业细分程度高、专业性强等特点,从而对一线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绿色建筑技术本身还相对落后,产学研成果转化力度不足。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包括建筑设备技术、绿色规划技术、建筑材料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评估测量技术等。而目前支撑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外,自主创新技术仍相对缺乏。正因为我们技术的落后导致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高于发达国家二至三倍。此外,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政产研学合作的力度明显不足,即使部分科研院所、高校等在进行研究和技术创新,但很多技术停留在研发阶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仍不足。

三、湖州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建筑发展到成熟阶段就会形成绿色建筑集群,形成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从而实现各方共赢,如图2所示。正因为绿色建筑惠及各个参与主体,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形成合力,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

首先,从政府视角而言,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为绿色建筑市场做大做强提供保障。完善制度体系包括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激励和约束政策等。首先,加快绿色建筑立法,各地结合本地特色制定配套法律法规。我国立法机构应组织建筑、法律、经济等专家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立法委员会对绿色建筑立法,使各地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进行绿色建筑产品创新方面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各地结合本地建筑特色和实地情况制定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例如,湖州可以结合本地的生态、人文等优势对绿色建筑进行本土化创新。其次,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使绿色建筑可以被量化评价。统一标准的制定、发布和实施是为了维护最佳社会秩序和扩大社会效益。对于绿色建筑行业而言,统一标准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未来我国绿色建筑行业本身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有效监管、量化评价的重要手段。再次,制定激励和约束政策,保障绿色建筑市场正常运行。虽然绿色建筑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目前绿色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成本远高于收益。因此,政府应承担起外部治理职能,通过制定财政、价格、税收、补贴、土地等激励政策支持绿色建筑发展。不过,除了激励政策外,还需要配套制定惩罚政策,以约束不规范或者恶意套取政府补助的项目或行为。最终使绿色建筑产业形成良好高效的市场秩序。

第二,从市场视角而言,强化市场机制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条件下,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人才培育对做大做强绿色建筑市场都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促进技术创新,增强绿色建筑产业支撑能力。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绿色建筑项目质量,还能降低成本,可见,技术创新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所在。最有生命力的技术创新不是政府主导型的技术创新,而是市场化运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的技术创新。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研发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平台,加快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速度,加快绿色建材产品创新,提高绿色建筑的产业支撑能力。其次,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加快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可以优化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精益绿色施工管理、促进绿色建筑产业链资源整合、实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高效运维管理,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再次,加快人才培育,夯实绿色建筑发展基础。绿色建筑本身就是集绿色、智能、环保、可循环为一体的项目。绿色建筑的实施必然需要人才来支撑,人才不仅包括掌握专业、前沿技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人才,还包括从事一线工作的劳动力,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才能使绿色建筑产业各环节的质量得到全方位保证。

第三,从社会视角而言,扩大宣传普及工作,提高社会工作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首先,通过多渠道和多手段对绿色建筑进行强势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环保住宅的认可度,一方面,通过思想舆论引导,让老百姓愿意并乐于购买价格高于传统住宅的生态绿色住宅;另一方面,农村转移劳动力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再加上专项培训,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其次,在政府或建筑商搭建的平台上,需求方可以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建筑商根据需求提供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不仅只是商品的购买者,更是项目的参与者,使消费者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再次,在绿色建筑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社会公众还发挥着监督者的作用,不仅监督政府有无依法依规办事,政策有无落到实处,还监督开发商、建筑商、绿色材料供应商等有无按绿色标准进行生产。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题“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湖州市为例”(项目编号:16@ZH005)

參考文献

[1] 王润霞.低能耗的绿色建筑[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4-148.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杨志魁.我国绿色建筑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2):21-22.

[4] 李明,李干滨.基于生态环境效益补偿的绿色建筑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9):136-140.

[5] 梁浩、张峰、梁俊强.绿色建筑产业新城助力新型城镇化[J].城市发展研究卷,2013(7):124-132.

[6] 李娜.当前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经贸实践,2016(14):1-3.

[7] 霍怡.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绿色建筑运营优化激励研究[J].价值工程,2017(12):1-3.

[8] 胡静.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7(12):37-40.

[9] 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湖州市建筑节能情况汇报.2016年3月.

作者:汪菁 刘孝斌

第4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节能建筑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探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Low Carbon Economy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ment of Green Building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low-carbon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in China′s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and the urgencyof theneed for, and from olicy and technical asects ofour develomentofgreen buildingmethods andmeans.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Building energy,Green building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1]。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绿色建筑体现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 2 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的增长。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是“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碳能源使用总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逐已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许多科学家所证实。在2007年12月的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确定了各成员国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举行谈判的决议,并制订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 ~40%。 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世界承诺,我国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着下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104hm2,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108m3 [3]。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言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3]。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25日在纽约总部发布了《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人口司司长兹洛特尼克在发布会上说:“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3]。为此,应该大力推进建设低碳城市,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其中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其规模大、能耗高、相关产业链广、寿命周期长,因而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并对我国总体节能战略实施影响深远。因此,在低碳经济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 我国建筑能效现状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 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新建建筑规模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和。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420×108m2并继续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发达国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4]。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楼、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有资料反映,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另外,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伴随有CO2的产生。如电能来自煤的燃烧,建筑物材料的运输来自于电能或者汽、柴油的燃烧等,而且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CO2和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以火电为例,全世界火力发一度电能排放约0. 5 kg的CO2。我国的火力发电初步估算一度电约排放0. 7 kg的CO2,而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75%左右[4]。房屋建造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 89×108t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108tCO2。但是如果推进建筑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地保护了其他资源。目前,建筑业已是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我国建筑钢材的消耗占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能耗占国民总能耗的30%。这与上述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经济”、“低碳产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尖锐的矛盾。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首次将建筑节能条款写入了法律文件中。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由此,为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提倡绿色建筑提供了法律依据。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正日益增加。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推广应本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和倡导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引起全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广泛关注,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从小了解绿色建筑的有关知识,从小使学生培养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加大对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推进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地降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把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成为大众化的经济、节能、环保、舒适、健康,并被全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高品质产品,而不仅是一种时尚的仅为少数人追求的奢侈品。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方面推广的内容如下。 4.1 尽可能地节约能源

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节能的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改善室内的温、湿环境。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布置形式及总体布局,减少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设计时应系统地考虑建筑在建造、使用、维护和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4.2 推广应用绿色能源

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条件和用户的功能使用特点,考虑尽可能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和地冷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碳排放能源的使用和依赖。 4.3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尽量选用当地生产或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如在规划设计时同时考虑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中水收集处理系统,做到使水资源能合理循环利用。 4.4 大力提倡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观设计要尽可能与建筑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建筑的形态、色彩、布局应与建筑所处环境相融合。尽量做到和谐一致、动静互补,让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5 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如冬暖夏凉的延安窑洞,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代表,它的造价并不高,可以将它进行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新疆某地有一种建筑,墙壁材料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混合建成,保温性很好、建造成本也很低廉,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这些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进行推广,其造价较低,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再如一些投资回报率很高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空调、节水马桶等,用户一旦采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8年之内就可以把增加成本收回来。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老百信才容易接受,才容在中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5.2 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如果将绿色节能建筑定位为高端化和贵族化就难以推广、普及,也不符合我国国情。事实证明,绿色建筑发展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能被普通老百姓接受、适用技术式的绿色建筑才是中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前的智能建筑就走了弯路,仅将智能建筑停留在安保和音响控制等方面,将线路设计得十分复杂,工程造价非常高,但建成后耗电量却居高不下,运行成本很高[5]。所以这不是我们提倡的绿色智能建筑。绿色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省能源,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比如用手机来控制家里的智能开关,冬天出门时把家里的暖气或空调关掉,回家之前半小时,用手机遥控启动家中的供热或空调开关,当到家里时,房间里就正好达到使人舒适的温度。据统计,如能做到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家中不供暖,就可节省1/3的供暖能源。夏季在南方,室内40%热量是来自太阳辐射[5]。可以设计一个很小的智能感应装置,当太阳辐射较强时,控制百叶窗或遮阳帘自动调节室内的辐射量,减少太阳辐射造成室内的热效应,从而达到节约空调能耗的目的。象这样的智能建筑才可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智能建筑。 5.3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目前,由于绿色建筑标识的内涵不明确,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或推销其产品,常常就滥用“绿色建筑”的概念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建议应规范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一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室内环境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这些具体指标给出量化的标准值,让绿色建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定可测量的量化的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对达到标准的授予“绿色节能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建筑”就会原形毕露,没有市场。

5.4 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纳入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发展绿色建筑不能只局限于新建筑。近年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相对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国家建筑节能的标准。然而,大量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却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老旧建筑仍是耗能大户。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仍有63×108m2建筑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其建筑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6]。由于老旧建筑未采用分户计量的供热方式,有些人打开窗户开放暖气,能源浪费非常大。目前,我国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折合标准煤约为20 kg/m2•a,是北欧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 5倍。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仅在供热时不开窗户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主人不在家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打开,约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就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104t煤,或相当于减排1 000×104t的二氧化碳气体。仅这一项节能改造措施,就可以达到可观的减排效果。对于旧建筑的节能改造难的问题建议采用政府补助、企业资助、住户适当出资的形式推广。如东北有一家德国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资3 000元,住户出资2 000元,国外援助2 000元,共计一户投资7 000元。对建筑进行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门、窗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1年所减少的开支达3 000元以上,看到效益后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使用这些技术。 5.5 大力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

民众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因此推广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政府的职责,而应该让全体民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新建住宅在设计和建造时对建筑节能大多作了充分的考虑,可部分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体的保温层拆除,或者换掉节能窗,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保温节能性能。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节能意识,对总体的节能量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今家用电器设备保有量非常庞大,家电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状态的10%左右;使用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可节约70%电能;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可节电20% ~30%[7]。这些节能意识和习惯看似细小,如长期坚持却能节省可观的能源。因此,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应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群众从思想和观念上认识到,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全社会和个人、对现在和长远都是惠及自己功及子孙的好事,而且效果显著。

5.6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要让绿色建筑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绿色节能建筑,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时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而应该让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人心、让绿色节能建筑进入普通百姓家中、让绿色和节能融入普通百信的日常生活。如果老百姓人人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自己使用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注意到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对个人、社会及未来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就有了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好的建筑节能政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措施,但仍需要政府去大力推动和实施,需要全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参与和监督。 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2]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 2005, (9): 11. [3]彭 飞,安 妍.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3): 268. [4]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 (9): 1-4, 9. [7]梁保钢.浅议建筑节能[ J].山西建筑, 2006, 32(17): 210.

第5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论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1

摘要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节能建筑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探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Low Carbon Economy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ment of Green Building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low-carbon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in China′s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and the urgencyof theneed for, and from olicy and technical asects ofour develomentofgreen buildingmethods andmeans.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Building energy,Green building

2

目录

摘要 ......................................................................................................................................................................... 2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 2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 4 2 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 5 2.1低碳经济 ....................................................................................................................................................... 5 2.2全球气候变暖 ............................................................................................................................................... 5 3 我国建筑能效现状.............................................................................................................................................. 7 3.1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7 3.2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耗能是巨大的 ............................................................................................ 7 4 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设计理念 .............................................................................................................................. 9 4.1 尽可能地节约能源 ....................................................................................................................................... 9 4.2 推广应用绿色能源 ....................................................................................................................................... 9 4.3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9 4.4 大力提倡回归自然 ..................................................................................................................................... 10 5 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 11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 11 5.2 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 11 5.3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 11 5.4 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纳入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 12 5.5 大力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 ................................................................................................. 12 5.6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 13 参考文献 ............................................................................................................................................................... 14

3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1]。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绿色建筑体现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

4

2 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2.1低碳经济

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的增长。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2全球气候变暖

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是“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碳能源使用总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逐已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许多科学家所证实。在2007年12月的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确定了各成员国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举行谈判的决议,并制订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 ~40%。

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世界承诺,我国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着下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104hm2,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108m3 [3]。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言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3]。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

5

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25日在纽约总部发布了《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人口司司长兹洛特尼克在发布会上说:“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3]。为此,应该大力推进建设低碳城市,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其中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其规模大、能耗高、相关产业链广、寿命周期长,因而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并对我国总体节能战略实施影响深远。因此,在低碳经济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6

3 我国建筑能效现状

3.1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 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新建建筑规模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和。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420×108m2并继续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发达国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4]。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楼、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有资料反映,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3.2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耗能是巨大的

另外,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伴随有CO2的产生。如电能来自煤的燃烧,建筑物材料的运输来自于电能或者汽、柴油的燃烧等,而且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CO2和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以火电为例,全世界火力发一度电能排放约0. 5 kg的CO2。我国的火力发电初步估算一度电约排放0. 7 kg的CO2,而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75%左右[4]。房屋建造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 89×108t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108tCO2。但是如果推进建筑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地保护了其他资源。目前,建筑业已是国民经

7

济中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我国建筑钢材的消耗占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能耗占国民总能耗的30%。这与上述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经济”、“低碳产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尖锐的矛盾。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首次将建筑节能条款写入了法律文件中。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由此,为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提倡绿色建筑提供了法律依据。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正日益增加。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8

4 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推广应本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和倡导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引起全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广泛关注,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从小了解绿色建筑的有关知识,从小使学生培养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加大对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推进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地降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把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成为大众化的经济、节能、环保、舒适、健康,并被全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高品质产品,而不仅是一种时尚的仅为少数人追求的奢侈品。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方面推广的内容如下。

4.1 尽可能地节约能源

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节能的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改善室内的温、湿环境。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布置形式及总体布局,减少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设计时应系统地考虑建筑在建造、使用、维护和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4.2 推广应用绿色能源

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条件和用户的功能使用特点,考虑尽可能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和地冷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碳排放能源的使用和依赖。

4.3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尽量选用当地生产或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如在规划设计时同时考虑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中水收集处理系统,做到使水资源能合理循环利用。

9

4.4 大力提倡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观设计要尽可能与建筑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建筑的形态、色彩、布局应与建筑所处环境相融合。尽量做到和谐一致、动静互补,让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10

5 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如冬暖夏凉的延安窑洞,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代表,它的造价并不高,可以将它进行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新疆某地有一种建筑,墙壁材料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混合建成,保温性很好、建造成本也很低廉,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这些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进行推广,其造价较低,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再如一些投资回报率很高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空调、节水马桶等,用户一旦采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8年之内就可以把增加成本收回来。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老百信才容易接受,才容在中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5.2 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如果将绿色节能建筑定位为高端化和贵族化就难以推广、普及,也不符合我国国情。事实证明,绿色建筑发展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能被普通老百姓接受、适用技术式的绿色建筑才是中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前的智能建筑就走了弯路,仅将智能建筑停留在安保和音响控制等方面,将线路设计得十分复杂,工程造价非常高,但建成后耗电量却居高不下,运行成本很高[5]。所以这不是我们提倡的绿色智能建筑。绿色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省能源,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比如用手机来控制家里的智能开关,冬天出门时把家里的暖气或空调关掉,回家之前半小时,用手机遥控启动家中的供热或空调开关,当到家里时,房间里就正好达到使人舒适的温度。据统计,如能做到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家中不供暖,就可节省1/3的供暖能源。夏季在南方,室内40%热量是来自太阳辐射[5]。可以设计一个很小的智能感应装置,当太阳辐射较强时,控制百叶窗或遮阳帘自动调节室内的辐射量,减少太阳辐射造成室内的热效应,从而达到节约空调能耗的目的。象这样的智能建筑才可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智能建筑。

5.3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11

目前,由于绿色建筑标识的内涵不明确,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或推销其产品,常常就滥用“绿色建筑”的概念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建议应规范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一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室内环境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这些具体指标给出量化的标准值,让绿色建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定可测量的量化的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对达到标准的授予“绿色节能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建筑”就会原形毕露,没有市场。

5.4 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纳入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发展绿色建筑不能只局限于新建筑。近年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相对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国家建筑节能的标准。然而,大量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却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老旧建筑仍是耗能大户。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仍有63×108m2建筑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其建筑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6]。由于老旧建筑未采用分户计量的供热方式,有些人打开窗户开放暖气,能源浪费非常大。目前,我国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折合标准煤约为20 kg/m2·a,是北欧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 5倍。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仅在供热时不开窗户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主人不在家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打开,约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就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104t煤,或相当于减排1 000×104t的二氧化碳气体。仅这一项节能改造措施,就可以达到可观的减排效果。对于旧建筑的节能改造难的问题建议采用政府补助、企业资助、住户适当出资的形式推广。如东北有一家德国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资3 000元,住户出资2 000元,国外援助2 000元,共计一户投资7 000元。对建筑进行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门、窗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1年所减少的开支达3 000元以上,看到效益后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使用这些技术。

5.5 大力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

民众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因此推广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政府的职责,而应该让全体民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新建住宅在设计和建造时对建筑节能大多作了充分的考虑,可部分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体的保温层拆除,或者换掉节能窗,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保温节能性能。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节能意识,对总体的节能量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今家用电器设备保有量非常庞大,家电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

12

般为其开机状态的10%左右;使用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可节约70%电能;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可节电20% ~30%[7]。这些节能意识和习惯看似细小,如长期坚持却能节省可观的能源。因此,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应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群众从思想和观念上认识到,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全社会和个人、对现在和长远都是惠及自己功及子孙的好事,而且效果显著。

5.6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要让绿色建筑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绿色节能建筑,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时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而应该让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人心、让绿色节能建筑进入普通百姓家中、让绿色和节能融入普通百信的日常生活。如果老百姓人人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自己使用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注意到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对个人、社会及未来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就有了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好的建筑节能政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措施,但仍需要政府去大力推动和实施,需要全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参与和监督。

13

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2]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 2005, (9): 11. [3]彭 飞,安 妍.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3): 268. [4]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 (9): 1-4, 9. [7]梁保钢.浅议建筑节能[ J].山西建筑, 2006, 32(17): 210.

14

第6篇:关于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提案

关于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提案提案单位: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

承办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降低40%-45%,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对于碳排放量几乎占全国碳排放总量50%的建筑业而言,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势在必行。

一、2010年房地产亟需转型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政策起着主导作用。2008年以来针对房地产急速下滑的刺激性政策成效显著,使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有着一系列超预期表现:房价持续9个月走高,货币投放量比预计几乎翻一番,土地价格环比增幅持续上升,“地王”争抢和“面粉贵于面包”现象重现,同时,保障性住房完成率低于预期。

临近2009年岁末,房地产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调整。中央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之后,针对房地产一方面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城镇化建设等导向,另一方面就加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遏制投机炒房、提高土地出让门槛和控制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密集出台了针对性很强的调控政策。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V型的企稳回升趋势,但结构

调整、产能过剩等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房地产今后的发展面临两个选择:如果继续以往的发展模式,与流动性和通胀预期结伴,今年会继续推动房价快速上升,短期获利,那么迎来的是又一次对房地产的紧缩性调控,房价飙升的结果终将触动敏感的资产泡沫而重蹈日本和美国的老路,这是不可取的,不能继续09年的资产升值型增长的路子。但是房地产不能拉中国经济转型的后腿,要转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产能过剩,唯一的出路是走上绿色低碳型地产的发展之路。

二、对房地产减碳的认识

1、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面对地球日益恶化的环境,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选择。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探讨了2012–2017年全球减排问题。将来时机成熟时减排框架一旦形成并达成协议,必将对全球的碳(CO2)排放总量实行严格数量限制,这势必会左右全球经济的总规模。最终,碳排放权会作为经济的发展权而可能变成一种国际流通的货币单位进行交易。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意义重大。

2、我国减碳形势严峻,房地产减碳潜力巨大

中国碳排放占到全球排放的18%,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也是遭受气候变化的恶劣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3日,温家宝总理也指出我国要“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

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在我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房地产业也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据统计,我国2006年既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米,每年新建建筑面积20亿平米,到2020年将达到700亿平米。而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已明确规定,到2010年,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这意味着,未来的建筑市场将是节能低碳建筑的天下。

对此,我商会已于2009年在绿色低碳建筑住区示范项目中的四个系统中(绿化、节水、节能、交通)推广了低碳技术,使每年每平方米可平均减碳20.1公斤、节约运行费用约20元。

按上述标准,在住区方面:到2020年全国如按100亿平方米可改造为绿色低碳型住区计,年总减碳量就达到2亿吨,可节约运行费约1000亿元。

商业建筑约占我国建筑总量的25.4%,但其能耗几乎是住宅10-15倍,到2020年按50亿平方米为减碳型商业建筑计,估算每年减碳空间至少可达10亿吨,可节约运行费用5000亿元。

而房地产的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的能耗和排碳量也很可观,以每年建成量中的10亿平方米, 每平方米排碳1吨计, 若按单位GDP节能20%要求, 每年需减碳2亿吨, 可节约年运行费1000亿元。

综合以上的住区减碳、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减碳和生产、施工过程减碳等三项,未来每年可减少的碳排放量约为14亿吨左右,节约的费用达到7000亿,若考虑民用与商用的电费差价,每年房地产减碳的节约或近万亿元。

3、房地产减碳利国利民

房地产处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链的中游,与20余个产业相关,在房地产领域推广绿色低碳战略,将拉动上游的绿色生产,拉动下游的绿色消费。如采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及绿色建材产品,势必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提供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目前中国在住宅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灯的生产和应用方面均已世界领先。可以说,绿色低碳建筑将成为推动能源改革、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动力,有望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新引擎。

三、政策建议

将绿色低碳建筑作为一项基本战略来执行,对于房地产业自身的转型和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将房地产资金引向产业结构调整,防止进一步推升资产泡沫和平抑房价的良性平衡策略。房地产的转型将带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并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低碳地产是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平衡动力和控制资产泡沫发生的对冲机制。政府应出台有利于节能低碳型房地产发展的激励政策,引导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以便摆脱当前进退两难的困境,走上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相关建议如下:

1、将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与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

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与建筑建筑亟待国家政策强力支撑,希望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制定政策层面的低碳技术与建筑发展战略,明确战略思想、清晰战略目标、落实战略措施和战略重点,对房地产领域的低碳事业给予明确的国家鼓励政策支持,并纳入“十二五”规划中。

2、在土地、税收、产业等政策方面向绿色低碳建筑倾斜

绿色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消费全过程始终的概念。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在减碳方面有政策与财政方面的支持,还要在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部署,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方面进行改革和倾斜,鼓励绿色低碳建筑顺利开展。其中,政策上可以减碳指标来进行金融和土地等资源配置,设置不同的税费征收标准,改变以单纯的“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办法,有利于平抑地价和房价。这样一来,房地产企业也必将更加重视项目的品质,主动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对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将是一次革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3、鼓励绿色低碳房地产金融创新

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要使资本与绿色低碳地产相结合,绿色低碳地产是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平衡基金”和控制资产泡沫,平抑房价的“对冲基金”。因此,建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未来,还要在已量化绿色建筑的节碳指标的基础上,建立节碳的基准值并计算住区节碳总量,并逐步建立房地产低碳的信用积分机制以便和货币和金

融挂钩,形成中国低碳住区碳交易体系,为未来国际化的碳交易、碳税、碳货币做好准备。

4、建立房地产碳信用积分机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

在目前暂未实行碳税的情况下,尝试将开发企业累积的碳减排量实行积分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当条件成熟时,用于冲抵碳税或政策规定的其他税费。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

2010年2月8日

第7篇: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设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填补国内绿色建筑垃圾处理空白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设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填补国内绿色建筑垃圾处理空白

关键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设备 移动破碎站

中意矿机经过技术专家的不断研发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研发成功国内首台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设备,解决了未来社会建筑垃圾处理的难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并填补了国内破碎设备在移动装备技术领域的空白。该移动破碎站处理专业用于建筑垃圾处理领域,其在冶金、矿山、建材、水电、高速铁路、公路领域也有不俗的表现。

针对建筑垃圾回收处理技术,郑州中意矿山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设备可用来破碎和分离建筑垃圾等废弃物,实现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中意矿机将独立研发的移动建筑垃圾破碎设备,不仅考虑到由于建筑垃圾的堆放复杂,而且处于城市中的各个角落,所以设计成为移动式的机器设备,更具有在城市中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携带式的问题,而且移动破碎站占地面积小,设备灵活、方便,机动性强,节省大量基建及迁址费用。能够对物料进行现场破碎而不必将物料运离现场再破碎,并可随原料开采面的推进而移动,从而大量降低了物料的运输费用。移动破碎站配置灵活,可以根据实际现场设计改型或特殊性移动破碎站,非常适合建筑垃圾破碎。

做为中国专业建筑垃圾设备的生产厂家,在中国这样一个迅速崛起中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将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巨大考验,而作为城市能耗大户的建筑行业绿色化转变也势在必行。致力于推动各行业的节能转变,对建筑垃圾设备--移动破碎站采用新装备,在移动建筑垃圾设备工作中实行"一人服务制",在机械操作过程中仅需一名操作手,就可以遥控进行行走和筛分工作。在工作中高效、省时、节约成本。

第8篇: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路径

王 立

2011年第1期 ——生态建设

建筑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类能源、资源消耗的综合载体。作为节能建筑的新兴概念,“绿色建筑”最早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2006年我国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武汉市建筑能耗约占社会能耗总量的28%,并将成为未来20年能源消耗的主要增长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努力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落实节能减排,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业,实现城市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到2009年,设市城市总数已由改革开放初的216个增加到660个,增长两倍多。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22亿人。中国城镇化水平约为46.6%,预计到2050年会提高到75%左右。而推动城市化进程要求配套建造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有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建筑耗能,包括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热水、家电等在内的总能耗已经超过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4,达到约30%。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这一比例还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不仅如此,建筑物还日益成为城市碳排放的“大户”。据估计,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维持建筑物功能所耗能源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约30%。建筑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产物,耗费了地球大约50%的土地、矿石、木材等资源,城市的发展与建筑业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在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努力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必须推动建筑向节能、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武汉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武汉市在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正在为城市建设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作出贡献。

一是广泛宣传,加深了社会各界对绿色建筑必要性的认识。如:在电视上做公益文告、开展“发展节能住宅,造福江城人民”户外宣传活动、《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宣传月活动,在建筑工地悬挂宣传建筑节能的条幅、标语,免费发放宣传册、培训建筑管理人员,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的建筑节能业务水平等。

二是制定措施,强化监管,确保节能设计标准在新建建筑中得到严格执行。武汉市先后出台了《武汉市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条例》、《武汉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未经审查或建筑节能设计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不得开工建设。同时,多次组织相关管理和质量监督部门对在建工程进行建筑节能专项监督、检查。目前,武汉市新建建筑项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启动绿色建筑,不断提升全市建筑节能水平。在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50%强制性设计标准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新标准的研究,以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水平。

四是以建设“王家墩绿色中央商务示范区”为契机,推进我市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及施工。示范区的建设以绿色建筑为基础,为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探索政策、积累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

五是大力推进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应用。武汉市编制了《武汉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方案》、《武汉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武汉市地源热泵技术推广应用地源资料评估报告》,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激励政策。

六是打造低碳生态新城,为武汉市节能减排作贡献。武汉市作为全国特大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快,建设总量大,在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对武汉市发展绿色建筑、构建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议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武汉市正式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市率先将“绿色建筑”作为“两型”社会建设在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抓手,从建筑节能入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构建低碳生态城市,建立可实现、可复制、可持续的绿色建筑发展模式。

——加强宣传,进一步强化绿色建筑发展理念。一是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使参与建筑活动的各方主体和公众提高对“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三是向公众宣传,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和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宣传绿色建筑的经济政策、建设方式、经营方式,激发全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工作机制。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监管体系和财政税收激励政策,涉及建设行政主管多个职能部门,涉及项目立项、规划审批、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及房屋拆除等全过程,因此应建立发展绿色建筑“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区城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完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根据《节约能源法》、《建筑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市长令,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建设各方主体责任、明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推进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城乡规划对绿色建筑的引导和调控。认真研究城镇发展空间布局,确定适宜的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城镇规划和运行模式,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加强农民建房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城乡发展用地的合理布局;加强规划对城镇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利用方面的引导和调控,切实体现城乡统筹和区城统筹。

——抓好科技创新,建立技术标准,为绿色建筑提供政策支撑。充分发挥武汉地区的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开展规划设计与集成优化技术。拟定和建立适合武汉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建立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施工标准、竣工验收规范和运行管理标准;加强技术指标管理和服务,建立发展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库,开展绿色建筑学术交流和推广,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以绿色建筑为契机,规划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绿色产业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的规模应用;重点扶持光电、光热、地源热泵的生产企业,节水设备和节能门窗生产企业,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扶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产业支持。■

(作者系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

第9篇:众美绿都—低碳绿色建筑精品

众美绿都 低碳绿色家园

目前,众美集团正在致力于国际化低碳绿色建筑精品——“众美.绿都”产品的研发和实践,助力石家庄争做全国百大新能源示范城市。

在石家庄众美地产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众美绿都”,“众美绿都”倡导低碳、可持续的生活理念和全生命周期的未来人居模式,社区全面引入生态住宅、适老性住宅、低碳示范性住宅等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加大绿色技术应用力度。“众美绿都” 的建设突出了众美集团在地产界中站立了优胜的脚步,众美绿都项目在以适宜的成本和技术,实现良好的居住性能,减少对能源消耗的同时,采用多项绿色新科技, 高效环保型供暖站、天然气空调制冷机房,将设施集中布置,避免干扰居住环境,实现高效集中供暖/冷,节能环保;众美绿都深入开发太阳能光热及光电利用,充分利用无限的太阳能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建造节能型建筑围护结构,最大限度降低热(冷)损耗,有效阻止热量流失,营造舒适低耗的室内居住环境;众美绿都利用建筑空间布局,采用明厨明卫,大窗采光,实现舒适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使居者如置身清新的郊外丛林;众美绿都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系统、智能温控调节系统,在减少暖气片应用的情况下,使居家生活更加惬意盎然,安全、节能;众美绿都园区垃圾分类系统,分类集中各种可回收、可降解及有害垃圾,使生活垃圾不再堆积如山,优化小区环境,引领低碳生活。

众美绿都延续石家庄文化历史众美绿都和谐社区众美·绿都延续石家庄城市文化的同时又衍生和诠释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主张——一个多元、开放、国际化的健康之城。

上一篇:昆虫记读后感三百字儿下一篇:纪委监委工作思路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