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生命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色的生命

绿色的生命 篇1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绿色的生命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绿色的生命作文1

绿色给我们以清新。圣洁的感觉,但赋予我们更多的是生命的启示。人的生命如一棵树,需用养料,水分的滋养。这养料,水分便是在追求参天大树般理想的努力。每个拥有生命的人都拥有权利拥有绿色,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这生命的绿色是每个用拥有它的人为自己找到的,只要你拥有美好的理想,拥有执着的理想,拥有执着的追求,拥有崇高的道德,你便拥有生命的绿色,这绿色让人们珍惜生命,审视人生,将自己的人生地位在一个有意义的坐标上,让人们掌握生命的舵盘,驶向成功的彼岸。生命的美好在于经理的美意个过程,并非结果,每个过程都是美好的,那么六下的也是美好的会议。

积聚生命的绿色以为着生命的`付出。生命如一直蜡烛,有些烛汁变成光芒,也有一部分变成晶莹的泪珠。悄悄流过眼角,但那永远是我们成长的足迹。你只顾低头走路,无暇留心路边的风景,你可能孤独,可能痛苦,但你的风景正在前面。

让我们珍惜生命,让绿色永驻人间。

绿色的生命作文2

生命是短暂而有漫长的;生命是悲伤而又欢乐的。同时,生命也是每个人都拥有的。

生命是绿色的,它让每个人都能走在绿色的世界里,去感受,去?A听。它让每个人都能在绿色的怀抱下成长。绿叶是绿色的,许多的绿叶组合在一起,给人们送来清爽;拔地而起的树木是绿色的,它让那短暂而又漫长的生命,充满希望。

生命是红色的,当夕阳最后一抹水红的霞光隐去,生命开始延续,延续那最后的红色的霞光。牡丹是红色的,它把悲伤而又欢乐的生命,变得飘香四溢;漫山遍野的枫叶是红色的,它把原本枯燥而疲乏的世界,变得生机勃勃。

生命是蓝色的,当夕阳刚刚向大地吐出第一缕柔和的阳光时,天空变得分外蔚蓝而明亮,它让每个生命在广阔无际的天空下生存,成长;海是蓝色的,海面上一屡屡浪花像母亲温柔的双手,扶摩着礁石,给一个个生命带来温暖,关怀。

生命是五颜六色的,它有快乐,有悲伤,有酸甜苦辣,未来有由自己掌握,生命永远是美好的。

绿色的生命作文3

绿色是很容易看到的,我只要往窗外一望,一株可爱的小草就在眼前。绿色,我要谢谢你,是你让我不再失落,不再痛苦。每当遇到挫折时,我总会望见你,微风把你吹弯了腰,你似乎在说,微风把我吹弯了腰,我以后不是一样能站直吗?

人生中会有许多挫折,我们每次失败都会狠狠地摔下去,以后不是一样能站起来吗?我看了看你,心情不再失落,谢谢你提醒了我,让我又站了起来。我迅速做完了作业,打算出去放松,我却又望见了你,你似乎在说,你因为自己不努力,而落后,应该加倍努力。你又提醒了我。我认真做作业去了。我迷迷糊糊地睡了。

在梦里,我梦见了你,我兴高采烈地对你说:‘‘谢谢你,是你让我不再失落,不再痛苦!你永远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绿色的生命作文4

静静地坐在公园的一角,任凭春风吹佛零乱的发稍,木讷地盯着刚刚出土的小草,坚硬的土地压迫他发黄的身体,对阳光的渴望让他坚强地挺直,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没有重压让他沉默,春天的召唤就是生命的奇迹,他酝酿着生命的能量,从心里发出生命的绿意,出来了!出来了!阳光下新春的报喜。

流淌的生命似涓涓细流,搏于纵生荆棘的刺痛,奔于乱石的辛劳,伴随叮咚的脚步,曲折画出生命的曲线,带着未来的期迹,怀抱幸福的畅想,抖落冬日的寒意,舔舔过去的伤口,昂头迎接阳光的召唤。风还在吹,冬还会有,流水却不会停歇,小草心中的绿永远不会消失。

把握生命于春天的开始,能阻挡前行的只的内心的封闭,小草的坚强是对阳光的渴望,伸出坚实的土地就会发出蓬勃的生机。广阔的草原有沙漠的危机,孤独的小鸟害怕风雨的洗礼,生命的旅程必定会重重艰险,阳光、春风会带给永远的奇迹。

绿色的生命作文5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木舟。

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薄雾,近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啊!罪恶的人类!

动物们已缺少栖息地!

垃圾堆满森林,污水挤满河流。

大地缺少绿,这荒地没有树木,人类缺少爱,自己家园也破坏。

啊!可恶的人类!

植物们正向我们抱怨!

远看高楼大厦,近看树木无几。

天空污染重:

不在于碧水蓝天,小溪在哭泣:

不在于潺潺流水。

啊!无知的人类!

现在不在于丰衣足食啦!

空气挺着脏污,大地顶着荒地。

聪明的人懂得珍惜自然资源,愚蠢的人向大自然大刀阔斧。

让我们一起共营生命绿色吧!

绿色的生命作文6

我买了一盆植物,一直照料了三天。

第一天,我把它抬到了阳台上,给它先用铲子松一松土,然后再用一个小杯子给它浇水,让它补充了大量的水份,给它“喝个够”,最后我再把它放在有太阳的地方,给它晒个“日光浴”。

第二天,通过第一天我给它浇水、给它晒“日光浴”,还有对它的细心照料,它竟然出现了小花苞,一个一个的,仿佛就像一个绿色的小水滴似的,漂亮极了!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也说:“这也太神奇了。”

第三天,我来到阳台,揉了揉眼睛,看到昨天的小花苞,竟然变成了一朵朵绽放灿烂的花朵,它们正在竞相开放呢!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想,难道我出现了幻觉,我再一次揉了揉眼睛,对,没错,我没有看错。它们还不时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

绿色的生命 篇2

一、给生命应有的尊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 他们希望得到外界的信任。作为学龄阶段的儿童, 出于对老师的崇拜与尊敬, 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与赏识, 有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以,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姿态、思维特征和生活方式, 让学生张扬个性, 使学生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创造条件。

1. 每一点发现都能闪光。

同一篇课文, 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理解, 课堂上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 对学生每一点发现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必要的赞赏,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二年级古诗《草》时, 有这么一个精彩片段。

师:我想请小朋友把“春风吹又生”的诗意在黑板上画出来。

生1:春天来了, 春风一吹, 草又长出来了。 (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茂密的野草。)

生2:老师, 这位同学把草叶画得太长。春天来了, 小草发芽了, 草不会长这么高。 (将草叶擦去一大半, 只留两寸来长的茬儿。)

生3:老师, 他少画了一样东西!

师:少画了什么?

生:风!春风没画出来。

师:风?可是, 这风怎么画呢?

(学生急不可耐, 快步走到黑板前, 拿起一支白粉笔, “哧, 哧———”在草的上方画了两道斜线。)

师:这是风吗?可是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呀。

(学生迅速擦去黑板上的草芽和草上方的斜线。一笔, 两笔, 三笔……重画的草叶都微微向右歪斜!)

师:风是看不见的, 但斜斜的草叶不正告诉我们, 风儿正轻轻地吹着!多好的创意! (掌声)

在这一案例中, 正因为于老师把握契机, 恰到好处地点拨, 使儿童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师生生发出新的认识, 课堂也因此生机盎然。

2.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爱是教育里跳动的音符, 它是维系师生心灵的桥。只有付出爱, 教育才能获得成功。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在父母的眼里, 每个孩子都是最美的。这怎么可能?手指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呢!”乍一听, 很有道理, 仔细一想, 不难发现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孩子不全是美的?为什么不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关键是少了那份挚爱。不要因为某一次错误, 就给孩子下定义;也不要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 特别是成绩不理想, 而给孩子下判决书。要知道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 我们见过太多的在学校成绩平平的孩子, 走上社会成了有用的人才。为什么不能在学校里、在课堂上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呢?所以, 在课堂上要关爱每个孩子, 尽可能地给每个孩子以平等的机会,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教师心目中真正的天使。只有这样,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成为学生们美好的生命历程。

二、给生命应有的舞台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 孩子也不例外。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搭建一个平台, 在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让学生与学生、与老师、与文本进行对话, 在对话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珍贵、美好及责任, 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 使生命通过对话式教育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1. 由“我”来决定。

我们一直在讲师生民主, 讲以学生为主体, 可这在许多课堂并未体现。甚至一些公开教学, 孩子们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学生还是等着老师来提问, 为什么不能给学生一个绿色的空间,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提出问题和由谁来回答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呢?我在教《麋鹿》这篇课文时, 就采用超出常规的教学方法。首先, 我让学生读题质疑, 在引导归纳的基础上确定了几个小的研究专题, 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围绕一定的专题自己收集资料, 自己想办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研究其他小组确定的内容。在进行全班交流时, 提问的是学生, 决定由谁来回答的是学生, 回答问题的当然也是学生, 有些问题甚至可以提问老师!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当主人的快乐, 所以学得特别认真, 收集了大量有关麋鹿的资料, 涉及面之广超出了教师的预设, 交流时更是知无不言, 思维的火花不断撞击。研读、交流、辨析的过程, 就是学生的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 就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交流的过程。

2. 让“我”来试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早就认识到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 新课程也非常强调语文实践, 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 语文教学切忌死教书、教死书, 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 让学生自读自悟, 将文本描写的情境或人物形象形成表象, 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以达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如教学《鼎湖山听泉》, 该课文是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的, 为了让学生弄清游览的顺序, 教学时, 我没有让学生找几个表明游览顺序的词语, 而是对孩子们说:“鼎湖山位列岭南四大名山之首, 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那里四季层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致常常令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要跟着作者到那里去旅游, 该怎么走呢?沿途游览哪些景点, 这些景点又有什么特色呢?老师想请同学们做小导游, 带着老师去游览, 好吗?”学生们听了兴致盎然, 纷纷搜集资料, 根据要求画游览线路图, 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写解说词, 俨然成了热心的导游。在全班交流时, 他们读得抑扬顿挫, 讲得绘声绘色, 极富感染力, 有的还用了相关图片。这样的学习让孩子们在充满生机、智慧的活动中体会到教学的快乐,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享受课堂。

三、给生命有力的支撑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起点, 它可以释放人的各种力量。我们的语文课堂,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也应该给学生足够的信心, 让他们变得豁达、开朗、勇敢、谦逊, 热情……能够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这样他们的生命才会充满绿色的生机。

1.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苏教版教材《掌声》中小英的变化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给孩子自信, 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 比给他们知识更重要!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要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以锻炼的机会, 引导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 在朗读、对话、演示、释疑……的过程中不断品尝成功的欢乐,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师生在语文课堂上相互勉励与启迪, 共同演绎一幕幕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剧, 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 老师有时也会不如你。

弟子未必不如师, 孔子还能不耻下问。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来源十分广泛的今天, 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垄断者, 学生也不是闭门读书的弟子。当教师的理解或者某些方面知识不及学生时, 我们千万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否定甚至呵斥学生, 那样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甚至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记得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 我让孩子们收集了很多资料, 课堂上在交流人类最新研究成果的时候, 有个孩子介绍了一种飞机, 他说这种飞机的动力是用太阳能, 速度比普通飞机还要快。我一听, 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孩子说得不对, 因为我以前看过相关的内容, 知道太阳能目前已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很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 特别是太阳能汽车速度暂时还没法和普通汽车相比, 联想到他平时会在伙伴面前“吹牛”, 于是就对他说:“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大家以后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说不定很快就能研制出你说的这种飞机。”本以为这样说很委婉, 这孩子听了一定很开心, 可是我却从他的眼神看到了委屈。难道是我孤陋寡闻?下班后, 我立即查阅有关资料, 发现他说的没错!怎么办?我已经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否定了呀!是搁在这里不提, 或是悄悄地跟他讲一下, 还是在全班学生面前承认昨天的失误?这样会不会有损我的尊严?我们平时总教育孩子知错就改, 为什么老师就做不到?第二天上课, 我郑重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了错误, 并说:“由于你们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宽, 获得了很多知识, 老师不如你们了。昨天, 李昶东让我认识了一种新型飞机, 他成了我的老师!”

学生没有因为这件事瞧不起我, 相反, 他们从中知道了不能迷信书本、迷信老师, 要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此后, 他们常会把自己在课外获得的信息告诉我, 在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师生的生命都变得充盈而真实。

奉献生命的绿色 篇3

十八岁是个多彩的人生。薛金山在学生时代就曾有过许多的梦想,梦想自己坐在大学的教室里,梦想自己成为了作家、记者……然而,他要面对的是高考落榜。正当他徘徊不前,郁郁寡欢之时,村里让他到安阳县崔家桥乡李宋村学校担任了民办教师。

那是1987年的8月,薛金山进入了新环境,被师生们那种勤奋教学的劲头感染了,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当中,他要让自己的梦想在一个个学生身上变为现实。他当民办教师的那些年,工资很低,非常辛苦。金山曾有过几次改行的机会,他却一片痴心在教育。每当他走上讲台,看到学生,就会劲头倍增,忘却了苦恼和烦恼,尽职尽责,把全部的爱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去全心塑造学生纯真的心灵。他常常为学生清洗卫生,整理衣帽,擦鼻涕,系鞋带,送他们安全回家,替学生垫书杂费等等。尽管他所做的都是平凡小事,但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他以自己的言行树立起了教师的高大形象,他所带过的班最终都能成为优秀班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薛金山经常采用有趣的方法教学,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使学生爱学会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拼音课,薛金山编成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练发音,想字形,记特征,使一大堆死字母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教材;教高年级语文时,他就采用比较、组合、引申、朗读的“文道统一”的原则,启发学生开动思维,各抒己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春种秋收,果实总和劳动成正比。薛金山所教过的班,在多次抽、统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本人也多次获得荣誉。

如果说薛金山在学校热爱学生,苦心结出累累果实的话,那么他在教书之余挚爱新闻写作,也是做到了本职业余两不误,而且互为补充和完善。在广阔的农村,有许多新鲜事,在欢腾的校园有无数动人的歌。从一九八六开始,金山利用课余时间搞起了新闻写作,谁曾想,这一炮竟然打响了。原来的宋村中学以往的课程设置是老一套,村干部与教师们调查研究后,开设了实用技术课,学生掌握了实用技术,家长、师生、领导都很满意。金山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媒体向外推广获得了很大的成效。

薛金山爱好新闻写作,他也非常乐意辅导学生多写作文,多投稿,注重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2003年6月他一次收到十七份获奖证书,经他辅导的王伟、康超、薛慧、李邵楠、韩苹等同学又获得第十届全国万校小学生作文竞赛的三等奖,王伟、薛慧等三十二名同学分别被《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学习报》、《关心下一代报》招聘为小记者,王伟、康超还被《小学生优秀作文》评为优秀小记者。怪不得老师们这样说:是薛金山教出来的学生大都喜欢作文啊。如今一茬茬的学生毕业了,可他们还总是去找他们的薛老师,薛金山也总是热情地给予指导,并帮助推荐发表。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我们看着薛金山三、四十万字,近千篇各类作品,足可以证明他的心血没有白费,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果实。《试论转变差生》、《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尝试》分别获得省教育科研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小学语文课中的语言文字训练》获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六届年会三等奖;《乡村谱新篇》获得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征文二等奖;《如山的恩情》2003年3月获得中央宣传部宣教局、中央电台、农民日报社等六单位“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三等奖……由于薛金山写稿积极、成绩显著,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两次被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2005年还被安阳市教育局认定为市级农村骨干教師……

绿色生命、绿色家园 篇4

南京市第二幼儿园

彭云

我爱绿色,不只是因为它的宁静和平和,更因为它在我园的健康成长课程中特别的寓意,绿色代表生命,绿色象征平等,绿色的文化意味着在这样一个花园般的园所里,每一位具有不同个性的孩子都能受到尊重,快乐地成长。

如果绿色可以让人想到生机勃勃的庄稼,那么我的班级就是一望无垠的农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就是一株株期待长大的幼苗,在我这个“农夫”的眼中无论他们具有怎样的形态,我都要让他们茁壮成长,一个都不能少„„

案例一:一个都不能少 事件描述:

小宇是一个独特的男孩子,他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敏锐,他单纯、爱幻想,常常想着自己的事情,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我们在游戏还是在学习,他都不可抑制地忽然大声讲话、叫喊或是离开集体。有一次家长们来接小朋友回家时,他竟然兴奋的爬上桌子跳上跳下,小朋友都来向他的外公告状“小宇爬桌子”“小宇上课调皮”„„,这让来接他的外公非常难堪,沉着脸离开了。

背景说明:

小宇6岁了,三年中换了三家幼儿园。据小宇妈妈介绍,她原先也是幼师,现在自己开公司了,很忙。儿子一开始上的幼儿园,班上老师和她是朋友,可是儿子很调皮,没办法管教,只好换个环境。平时自己也经常“盯”着小宇,对他很严厉,就像以前当老师时一样,但没用,人多时,小宇就会兴奋,在少年宫上课也一样。曾经带小宇看医生,诊断结果显示,小宇是个正常的孩子,只是有较强的攻击性和多动倾向。

守护历程:

小宇是一个“特殊”的正常儿童,他幸运地遗传了父母的艺术天分,却无法控制体内蠢蠢欲动的攻击性和多动倾向。在一般人眼里他是个极度顽皮的孩子,甚至是“特殊儿童”,作为他的老师真的很辛苦,因为他的每一次“发挥”都会令人有“忍无可忍”的溃败感,但是作为他的妈妈更辛苦,因为,如果找不到与之合适的互动方式,她将一直处在无助的焦虑中。想到这些,我决定无论有多难,我都不会放弃。

经过观察,我发现:小宇经常在环境拥挤、吵杂、运动的状态下会失去控制,而在有教师陪同、有两三个同伴游戏和安静的活动中情绪相对稳定。因此,我判断小宇是一个具有较为敏感的神经系统的孩子,他的失控多半是因为环境刺激,让他产生了不安全感,并非是因为小宇故意想违反规则。于是,在日常活动中,我尽量避免小宇在人多的环境中活动,而是经常找些具体的事情,请他单独做,如:收拾、清洗玩具,浇花等,然后在集体场合表扬小宇,重新树立小宇在小朋友心中的积极美好的形象。同时,我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发现及时告诉小宇的妈妈,帮助她重新确立评价自己儿子的标准:不如同伴不要紧,只要比过去进步就好;没有表扬没关系,只要批评越少越好。心态的调整使小宇妈妈也重拾自信,不断欣喜地告诉我她的育儿收获:“昨晚我陪伴小宇阅读了,小宇很乖,很开心!”“今天小宇失控时我没有高声训斥他,像您一样用低缓温柔的语气提醒他,他很快就安静下来了!“”„„”,尽管小宇仍然会时常“发挥一下”,可是,生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眼里,重新变得美好。大班毕业汇报演出中,小宇的妈妈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编排了一个舞蹈,小宇也参与了表演,小宇和他的妈妈在小朋友和家长的眼中由此变得那样得独特和神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绿色还可以让人想到团结如钢的解放军战士,那么我的班级就是军队的一个团,我是团长,孩子们就是士兵,“团长”要带领每一位战士共同前进,无论他来自怎样的家庭,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我团队中的一员,这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

案例二:我的团长我的团

事件描述:

小辉是一个机灵调皮的男孩子,他有出奇好的精力,能够在上课、做操、游戏等任何时刻喋喋不休地说话,如果旁边坐的是个定力够好的小朋友,一直不搭理他,他甚至能跨组“交流”,或者干脆乘老师不注意时溜到午睡房玩。就是这样一个一刻闲不住、坐不住、总让老师操心的孩子,居然能快速做对十以内加减算式题,居然能把假话说得像真的一样,连妈妈都不知该如何反驳教育他。背景说明:

小辉6岁,父母是私营老板,很忙,经常是把他接回家后交给厂里不同的员工带,因此,从中班开始,小辉就晚上寄宿在幼儿园了。小辉的妈妈和他接触多些,但她多次向老师反映:她“斗不过”孩子,分不清孩子说的话是真是假。孩子的“成熟”,令她很担忧,怕这样聪明的孩子走入歧途。小辉的爸爸接触孩子更少,教育更无从谈起,仅剩下无原则的宠爱了。据侧面了解其实小辉的妈妈并非没时间陪孩子,而是有打麻将的习惯。

守护历程:

小辉的确是个高智商的孩子,他的喋喋不休、他的自由散漫,他的一系列违规行为的发生,看似简单,却不简单,因为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他的家庭环境。父母对教育的忽视和放任自己的职责,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未养成好习惯;而过早地在园寄宿,使他的心理长期处于一种说不出的焦虑与不安中,因此他表现为闲不住、坐不住,不停地讲,不停的动。

小辉的妈妈在几次偶尔提前入园接孩子时,不巧都碰见小辉犯了错误,我在找他谈话,这时她才发现儿子的问题严重了。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小辉的妈妈表示回去后要好好教育。可是第二天来,小辉依然如故。我带着疑问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原来不是家长不重视教育,而是不知该怎样教育。于是,我再次约见小辉的妈妈,这次谈话中,我们明确了在育儿过程中母亲角色的重要性,小辉妈妈也表示一定要在上小学前把孩子的坏习惯纠正过来。我推荐了美国心理学家夫妇共同编写的畅销书籍《养育儿子》,鼓励小辉妈妈从自身做起,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共同研读孩子,探索育儿方法。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坚持家园每周交流2次,有事及时联系的做法渐显成效,小辉能坐下来的时间越来越长,坐姿端正的小辉经常受到表扬,家长由怕见老师变成了想见老师,小辉妈妈也欣喜地告诉我,现在她已经将每天打麻将的习惯改为看书了,而且小辉爸爸也加入进来,和她共同看书、研读儿子。新学期前夕,我接到小辉妈妈欣喜的电话,她告诉我,他的儿子被一所重点小学分校录取了,此时,我的心中除了激动、欣慰还有什么?还有一种作为“团长”的自豪!

生命中的绿色作文 篇5

这片可爱的青苔,使我每天清晨鬼使神差般来到院子里看它。日子长了,春也渐浓了,其它花草也都开始各展风姿,但我却无心观赏。后来我惊奇地发现,别的花草都喜欢生长在雨露充足、阳光明媚的地方;然而,青苔却偏偏要为那阴冷的墙角作装点。

“多么可怜的绿色呀!”我不由得发出感叹。

但是,我错了,它并不让人可怜,它是那样热爱生命。顽强的小草还需要一点薄土,而它除了几滴雨水,甚至不渴望一线阳光。一场蒙蒙细雨过后,只要有一个绿色的生命萌发,接着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成千上万个。一簇青苔微小得让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成千上万的青苔紧紧挨在一起,就组成了绿的整体,自豪地向人们宣告它们的存在。

是呀!阴冷的角落谁装点?惟有它!坚硬的岩石谁为它披上绿色?只有青苔。啊!青苔,你不曾有过小草的嫩绿,却有着小草的顽强;你不曾有过青松的挺拔,却有着青松的无私。

啊!我爱青苔的无私!我爱青苔的顽强!青苔,你是我生命中的绿洲! “绿”可见有多么重要,她能关系着人类的生与死。

“绿”你的精神不会使我忘记的,你是多么的令我赞叹,令我难以忘怀是你的默默无闻的贡献。

“绿”自从有了你,大自然才充满了生机,变的更加辉煌,美丽。

丁甜用绿色奏响生命的军歌 篇6

丁甜用绿色奏响生命的军歌

简 历:丁甜,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擅长主持、表演、舞蹈、声乐。2006年被选为07式新军装主模特。多次在八一大楼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接见法国、越南、德国、韩国、缅甸、泰国、白俄罗斯等国重要领导人演出主持。2008年5月,跟随胡锦涛主席率领的中国青年代表团进行访日活动。近年来多次受到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海政文工团、中国广播艺术团等文艺团体邀请主持,并参加军内外百余场大型演出。

绿色课堂,让生命飞扬的一道风景 篇7

构建绿色课堂, 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的绿色课堂教学模式, 即通过课前自主探究、课上合作交流、课后应用拓展的前后贯通和一体化进行设计与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 教师在学生独立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把握课程实施中的探究点, 实施有效教学, 使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共同成长的场所, 使学生在其间自主、自为、自在、自悟、自得。

我们采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仍习惯以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 存在着“满堂问”的现象。例如, 在“圆的面积”一课中, 教师平均每1.5分钟抛出一个问题, 其中29%属于常规性问题, 69%属于记忆性问题, 仅有2%属于创造性或者批判性的问题。在整节课中, 学生都在回答教师没有太大思考价值的问题, 课堂看似热闹, 实质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并没有跳出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基于行动——研究过程

1. 明确教学行为, 创设绿色人际交往环境

在课堂中, 我们提倡“四种关系、五个优化、三种要求”, 通过明确教师的行为, 着重强调平等、合作、宽容和理解, 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别人, 在合作中与别人友好竞争, 在宽容与理解中凸显自己的个性。

其中, “四种关系”即: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互动与调控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五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优化作业与练习;“三种要求”即:掌声、笑声、辩论声的“三声”, 讲自己的话、讲真实的话、讲有创见的话的“三话”, 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一个交锋的平台、一个交融的平台的“三交”。

2. 梳理课堂结构, 探索绿色课堂组织形式

构建绿色课堂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 教师悄然退到幕后, 学生走到台前,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究知识。把课堂比作一个具备相当容量的长方体, 我们希望能在长、宽、高三维度上进行扩展, 将探究学习的进程前移一段, 延伸探究性学习的“长”;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学习, 使课堂中交流的广度得以保证, 从而增加课堂的容量, 拓展探究性学习的“宽”;直面学生存在的问题, 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使交流的深度有了可能, 同时也提升课堂效益, 增加探究性学习的“高”。

3. 组织课堂实施, 探索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策略

(1) 课前自主探究的策略

“自主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设计自主预习作业是研究的首要任务。探究作业应具有简约性、层次性、问题式的特点,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 为上课时的生生、师生“思维碰撞”预作伏笔。下面笔者以数学学科为例进行说明。

数学学科学习探究作业本的设计

数学学科尝试归纳自主预习的类型, 主要分为:操作型、调查型、尝试型等几种类型的预习探究作业。

操作型预习作业——感知表象:在遇到图形面积或体积的推导、图形的认识等知识时, 可以采用此类形式。它主要是让学生在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操作活动中亲历体验, 进而感悟新知识并提高相应的思维品质的作业。

调查型预习作业——丰富储备:在教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时, 通过调查型的预习作业, 让学生课前开展调查, 搜索、收集、整理与将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通过实践调查,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也更好地增强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尝试型预习作业——激发欲望:在计算等类型的课中采用此类形式。通过设计一些同类型作业让学生尝试练习, 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可通过自学例题、模仿迁移, 寻求答案, 也可以留下悬念, 在课堂中寻求答案。学生在检查预习作业后, 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解答他们的疑问, 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 课中指导策略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探究学习, 应该说是带着一定的知识、能力和问题走进课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课前资源, 开展有效的教学。

首先, 抓住学生的“疑点”, 适时引导点拨。

教师在课上应该结合学生在预习作业中的模糊认识展开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模糊”“一知半解”到“清晰、明确”。这样, 抓住预习“疑点”, 引发学习需求, 激发探索欲望, 就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积极思考, 促进课堂教学的展开。

其次, 找准学生的“盲点”, 引导修正补进。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预习时会存在预习的“盲点”。通过预习探究作业, 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理解的盲区。在课堂中, 我们就可以大胆取舍, 以补充资料的方式, 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研究, 使学生获得正确、全面的认知。

最后, 提升学生的“亮点”, 组织拓展延伸。

学生作为一种生命体的力量, 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兴趣、思考、灵感进行预习, 预习中获得的认识、思考会在课堂中发生相互作用, 生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展示预习“亮点”的机会, 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 就可帮助学生达到理解知识、拓展学习思维的目的。

4. 关注学生成长, 建立体现绿色课堂理念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 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方式应趋于多样化, 应摒弃教师作为“评判者”的角色, 让学生之间相互来评判、质疑, 从而达成共识。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判断, 一种认可, 一种检验, 也是一种引领, 一种开启, 一种拓展。

三、基于总结——研究成效

1.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转变

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研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研究水平都发生着明显变化。

通过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发现, 近三年, 教师的课堂变革发生了积极而本质的变化。在学法指导上, 86.3%的教师关注探究式学习, 79.3%的教师关注自主学习指导, 77.1%的教师关注合作学习指导。在问题设置上, 95.59%的教师都比较关注提问的策略, 认为提问要体现开放性与思维性的特征。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上, 94.2%的教师注重鼓励学生发言, 72.1%的教师注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思维、主动提问……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 教师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变“课堂”为“学堂”, 给学生合作交流、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得到提升

(1) 学生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我们依据学校制订的“学习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测试, 前后测对比显示学生学习习惯良好的比率由18.8%明显提高至70%, 而一般和较差学习习惯的比率显著降低 (见图1) 。结果表明采用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帮助学生祛除陋习。

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发展来看, 90%以上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课堂, 我们发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行为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多, 能主动发言的由15.7%上升到32.7%, 课前能认真预习的由3.6%上升到69.5%, 在课堂上经常有想法, 能提出问题的由9.3%上升到35%。

对3—6年级学生使用探究作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行测试, 我们发现:按照预习要求, 经常进行课前自主预习的学生由15.79%上升到73.68%, 在课堂中大胆提出疑问的学生由23.68%上升到51.89%, 敢于在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的学生由25.67%上升到81.25%。这说明我校学生学习能力及预习习惯等均得到提高, 学生表示课前探究性的预习作业比课后的大量复习式练习更有意思、有意义。

(2) 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中, 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独特思维方式、活动方式, 从而产生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我们对两届五年级学生分别在开展研究前后就同样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见表1) , 从中, 我们看到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尤其是应用能力与综合能力有显著变化。

构建绿色生命的语文课堂 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 绿色课堂 自由 自主 自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23

绿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发展是课堂的使命。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有生命性,把传统呆板、僵硬的课堂转变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课堂。“绿色课堂”强调呵护和滋养一个个灵动的生命成长。和传统的语文课堂相比,绿色课堂更尊重个性发展,提倡人文关怀,注重精神成长。如何构建绿色生命的课堂呢?

一、“自由”让绿色课堂生机盎然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撼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学生缺乏自由的课堂,它失去生命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不会说”。因此,还学生以自由,给学生以民主,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开通一条绿色通道,让语文课生趣盎然成为必然。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狐狸与乌鸦》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搭建民主、自由的平台,让学生的想象思维活起来。

师:通过阅读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你怎样评价狐狸?

生1:我觉得狐狸太狡猾了,不通过自己劳动寻找食物,靠耍小聪明来达到目的。

生2:我补充,我认为狐狸狡猾是为了生存,自然界适者生存,狐狸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的。

……

听着孩子们各抒己见,教师没有打断孩子们的发言。在这个教学情境中,教师设计问题,搭建自由平台,由“教者”变为“听者”,让学生在揣摩中深化自身体验,在思考中实现思维的成长。此时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绿色舞台。这个的舞台没有对错,只有灵动和精彩。

二、“自主”让绿色课堂蓬勃发展

生命的成长离不开充足的空气和水分,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自主的时间与空间。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担心学生“学不会”“学不好”,总想在课堂上“多说一句” “再说一句”,这样占领了本该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力的调动。因此,关注生命语文,构建绿色课堂,必须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合作、探究,这样才能使课堂趣味横生,散发活力。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教师利用分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师:现在请第一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本课四字词语,其他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学习词语)

师:“你们的理解都和他们一样吗?对这些词语有没有不同的感悟?”第二组说。

生:“气喘吁吁”和“大汗淋漓”都可以表示一种疲惫的状态。

师:好!同学们善于总结积累。请第四组代表说。

生:我们补充:有一个词语与“半途而返”相近,就是“半途而废”,虽然两个词语都有半路停下来的意思,但是后边词语带有贬义色彩。

……

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真正做到 “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的教师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自然”让绿色课堂返璞归真

只有将学生定位于“自然人”的位置上,才能体现语文的生命力,实现绿色课堂的目标。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更注重阅读方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引导。因此,绿色课堂呼唤还语文教学以本真,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十册《爱如茉莉》,在学生体会了父母之间淡淡而又真挚的爱后,宕开一笔,让学生走出课本,展开心灵的对话。“文中的爱平凡而琐碎,那‘梁山伯与祝英台’‘王子与公主’这些荡气回肠的爱是真爱吗?”教师这一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跳出课本。学生思考后回答:都是真爱,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一种如茉莉般淡雅清香,一种如玫瑰般浓烈芬芳。教师最后总结:“这些文学故事中的坚贞、信仰召唤我们,无论何时都要以一颗真挚的心对待别人。”这样,学生的思路跟随教师从课外又回到课内,回到朱自清的《背影》,季羡林的《母亲》,感受浓浓的父爱和伟大的母爱。这时,让学生再细细地读课文,他们懂得从文本中汲取养分,感受人间的真情。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阅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为学生打开一条绿色通道,以学生为核心,尊重个性发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幸福地栖居,诗意地行走,使语文扎进每个学生的心灵,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生命之花。

生命绿色 篇9

新农中心小学

王淑华

在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吃绿色食品的今天,可以看出人们不仅重视生命,更重视生命质量。那么我们小学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品质,让学生回归到真善美的原生态生命状态,让生命呈现出一片绿色呢?下面我就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以剪画促习作”的科研活动说一说我的理解和做法。

一、优秀团队的引领。

“以剪画促习作”课题研究进行了一年多。这一年多来,我们学校投入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全校老师都投入到科研大军中来。大家热情的喷发,首先是源于我们领导的重视。孙校长身先士卒,为我们辅导,请培训人员,给我们布置任务,划分小组,更繁重的是我们楼内的文化设计。听食堂的大姐说,清晨四点起夜看见校长的办公室亮着灯,有时两点起夜也能看见校长忙碌的身影。百忙之中她还参加到我们的活动中。我印象深刻的一会是一次工会活动,其中有一个内容是根据主题小组创编剪画。孙校长在活动中剪了一只黄色的、昂首挺胸的大公鸡,用时短、质量高,赢得了一片掌声。我们的王书记为了这次科研,也是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他起早贪黑为我们制定计划,辅导我们怎样准备材料,积累材料,怎样写计划和总结。还经常找老师了解情况,提出合理建议。领导们还经常到班级听课,指导怎样把剪画与重点段的说写结合起来。劳苦但总是默默无闻工作的齐校长让我们见识了老黄牛精神。每天来得早,走得晚,忙着整理教案,打印剪画与习作作品,听评课,定期收、检查师生的剪画与习作作业等,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阵地的贾校长和于主任更是和我们甘苦与共。她们有了好想法及时与我们沟通,有了好创意不忘与我们分享。我们有了困难首先想到找她们帮助解决。领导们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带动了所有教师,也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在优秀团队的引领下,我们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同事之间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好的剪画与习作作品大家共享,独特的心理感受与大家分享,付出的劳动与奉献的时间独享。工作二十多年,这是我看到的最敬业的团队,大家都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而且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家这样忘我工作,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在感受生命成长过程中散发的蓬勃朝气。

二、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想法一,现在学生的状态。“宅男、宅女”名词的诞生,呈现出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远离自然,沉迷室内,即使旅游业盛行,更多的人士是观光赏景,开阔眼界,丰富阅历。而很少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这位伟大母亲的生命的律动。我们的学生呢,也越来越多的钟情于室内。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一书中,他根据自己日记的资料发现一些现象:以1935年和1966年这两个年份为例,学生关于机器和工艺过程的知识逐年增加,对于植物、动物、鸟类的知识正逐年减少,由全班学生都看到过夏季的朝霞,能够描写日出的景象,减少到只有7人看到6月的朝霞和日出。看到这儿,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的学生,他们也是关于书本的知识逐年增加,关于植物、动物的知识逐年减少。作为农民的孩子,他们的农业知识也是少得可怜。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来自自然的元素,我们的学生驻足农村,却忽略朝夕相处的自然景象,更体会不到耕作的辛苦与乐趣,这是农村孩子的悲哀,是他们退化的表现。所以,我要引导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与自然母亲同呼吸共命运。这也是关心自己,关心生命的开始。

想法二,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生活,从背范文模仿到积累别人的语言尝试运用,这已经是一条成功的习作之路。我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也觉得写点属于自己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更好,毕竟最能打动人的是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活得真实,用我笔写我心,我让学生观察自然的一草一木,留心生活中的小人小事,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看到的做成剪画,把自己想到的,体会到的写下来。我要让学生用最真实的情感记录最真实的自己,呈现出生命最自然的状态。在我认为,“以剪画促习作”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为了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留心生活,把剪画做好,写好习作,我们每日进行新闻小广播。我们每天中午十分钟,是学生们每日新闻播报时间。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小组选取一件或两件有趣的生活事例全班汇报。同时,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语文教材,让学生观察节日习俗,例如“我们的春节”,“清明祭扫烈士墓”,“东北民居”等。根据时光的挪移,季节的变迁,我组织学生采树叶做叶贴画,追寻春的足迹等。接着让学生根据小作文要求选择合适的景物,展开合理的想象配上剪画。然后是我们的创编时间。首先是编排事件的经过,再加上我们对事件的认识和感受,合理的记叙,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也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随着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追寻春的足迹”系列小作文,学生不仅认真观察,合理剪画,更是精心写作。习作内容既有看到的,还有听到的,也有感受到的,更有体会到的。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语言,一篇篇结构新颖的习作,一次次感受春的脚步临近,那么诗情画意,那么富有生命的气息。学生们的剪画技能有所提高。刚开始时,就用现成的图案拼凑,一年之后,最差的学生也能剪画出图画。剪画质量不高,但已经不是难事。学生的习惯也有了一些变化,比以前坐得住了,比以前爱思考了,比以前爱提问了,也比以前爱习作了,更比以前爱观察了。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得到体现了。

学生的变化间接的也反映了我的变化。为了给课文配剪画,我挖掘教材有深度了;为了让学生观察生活,我必须变成一个细心的人了;看着学生的剪画,我想象的空间扩大了;批着学生的作文,我也有写作的激情了——性格也变了,以前爱说爱笑,现在深沉了,知道动脑了。

所谓的科研兴校,新农这块落后的三角地带也有雨后见彩虹的喜悦,也有蓬荜生辉的一天。当我在这新的思想影响下,当我有新的实践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我生命的律动。那是我生命的绿叶在舒展啊,当我把快乐传递给我的同事的时候,我对生命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情感也更丰富了,那是我生命的花朵在绽放啊。

此时此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生命是绿色的,我幸福无比!

绿色生命 篇10

在我们的母校里,最美丽的是我们曾经和蔼可亲的老师。

老师,在我心中有一颗炽热的明星,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走向明天;她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尊重别人;她会为我们的将来打下的基础,让我们能继续发扬这个优秀的品质。

那天,我们来到了操场,我一看,那么多人,那么多人,大概都在认真地写着一个个陌生的字我看着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心想:他们为什么会认真的写?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看错?他们为什么不努力了?我的心中一直有两个声音在说:“老师,他们不努力了,为什么还要努力?”两个声音在我耳边回荡。

我们走进了学校,走进教室,发现老师都站在办公室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们的老师都站在了讲台后面,他们的眼睛盯着我们,他们的嘴角向上扬着,好像在说:“这次考试我们全班都得了满分,老师相信你会更棒的。”这两个字让我感到了无比的自豪。

那天,我在心中有一颗炽热的明星,这颗明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勤奋,不要贪玩和虚伪。

对构建语文绿色生命课堂的探析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绿色课堂;探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因此,站在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基础上去唤醒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和母语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从而构建绿色生命课堂,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构建语文绿色生命课堂的基础

所谓“绿色生命课堂”,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能愉快地活着,让语文课堂成为生命发展的摇篮。我们追求的绿色生命课堂就是把每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看成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经历,在课堂中关注作为生命整体的学生,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还教育本真。

而构建语文绿色生命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通过教师的激趣,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

然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充满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构建“绿色生命课堂”,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调整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情感因素,把自己对于课文、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每一个“四十五分钟”。

二、激活学生发现欲望,构建语文绿色生命课堂的关键

肖川先生提出的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的课堂,也应该是绿色课堂。如同自然环境,绿色课堂需要建设和改造。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仅仅是创建绿色课堂的第一步,而激活学生发现欲望则是构建语文绿色生命课堂的关键。

如,我在教学鲁迅《祝福》这篇小说时就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老师只做一个引导者,我说:“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你们认为呢?”学生非常兴奋地向文本要答案,又联系写作的背景,深挖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展开激烈地讨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就是因为他们产生了发现的欲望。

三、激扬学生内在个性,构建语文绿色生命课堂的本质

杜威说:“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師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本质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我—你”关系,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唤醒潜能的时空。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教师在课堂中要主动地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绿色生命课堂要求教师体现“尊重”“启迪”“激励”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主动参与中自主发展自己的生命。

绿色生命课堂提倡尊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独特个性,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观能动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尝试采用“角色互换”体验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

绿色生命课堂也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当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一切生态因子之间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浓郁学习氛围,保证教学信息流动在课堂中畅通无阻,让信息能通达每一个学生,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个性的持续发展。

四、激起学生生命潜能,构建语文绿色生命课堂的灵魂

绿色,是生命之色、生命之源,也是教育之色、教育之源。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流淌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是否适应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

因此,语文课堂如果脱离了情感,就是麻木、僵死,语文就会失去绿色的底蕴。这样的课堂,根本不可能根植学生的心灵,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文本,去挖掘文本这个蕴含巨大生命的矿藏。如《相信未来》让我们感受到在艰难岁月里要有一种执着的自信精神来支持自己;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我们感受到当灾难降临或命运不公时要有一颗坦然的、坚强的心去面对;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是精神的信念,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片常春藤叶”,即使叶落,冬天过后还有春天。

上一篇:想跟情人说的话下一篇:送女友的中秋节经典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