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发展趋势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材料发展趋势(推荐8篇)

建筑材料发展趋势 篇1

摘要:建筑材料随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新式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出来,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不居住理念的不断改变,建筑材料正逐渐朝着多功能综合性、长寿命以及绿色环保,经济节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建筑材料;综合性材料;经济性材料;绿色可循环材料;应用与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吃穿住行中,“住”就是指建筑材料所堆砌起来的为人类遮风挡雨的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更成为一门艺术,而建筑材料的发展与更新,也往往带动起来一次建筑的革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个学科的综合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建筑材料的原有性能,如耐久性能、力学性能等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强度、节能、隔音、防水、美观等方面实现了多功能的综合。同时,社会发展对建筑材料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理念已逐渐深入到建筑材料之中,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和健康等特点的建筑材料应运而生。建筑材料正向着追求功能多样性、全寿命周期经济性以及可循环再生利用性等方向发展。

一、具有功能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建筑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以上在物理和化学上不同的材料复合而成,它把多种单体材料的优点统一起来,性能更为优越,满足建筑上的综合使用要求。随着居住理念的改变,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日趋多样性。建材作为建筑的基本元素,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要求,除具备基本性能之外,绿色健康、节能省耗、适宜舒适等多样性功能将被综合。

1.1绿色健康建筑材料

绿色健康建材指的是具有对环境起到有益作用或对环境负荷很小的情况下,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舒适、健康功能的建筑材料。根据其作用,绿色健康材料可分为抗菌材料,净化空气材料,防噪音、防辐射材料和产生负离子材料。

抗菌材料的机理是抑制微生物污染。目前研究抗菌的产品类型包括抗菌材料和抗菌剂。

净化空气材料主要是减少室内空气的化学污染。净化空气材料主要包括吸附材料和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防噪音、防辐射材料可以减少声波及其他物质波对环境污染住宅中采用隔音,对维护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也是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采用多孔材料和压电热电材料,能够吸收声波能量减小噪音,吸收电磁辐射减小电磁污染的作用。

产生负离子材料又被称作森林功能材料,空气负离子可以促进人体心脏细胞的繁殖。一些建筑材料,特别是涂料能够诱发空气产生负离子,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1.2 节能建筑材料

建筑物的节能是世界各国建筑学、建筑技术、材料学和相应空调技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建筑物的能耗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建筑物的能耗是由室内环境所要求的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改善室内采暖、空调设备的能耗效率;二是增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使建筑节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当中。其中获得应用的有遮阳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太阳能电池板)、节能采光玻璃、导光材料、建筑外保温系统。

围护结构包括墙体、门窗及屋面。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种类比较多,分为单一材料和复合材料。其材料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砂浆、聚氨酯泡沫塑料(PUF)、聚苯乙烯泡沫板(PSF)、聚乙烯泡沫塑料(PEF)、硬质聚氨酯防水保温材料、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GRC)、外挂保温复合墙、外保温聚苯板复合墙体、膨胀珍珠岩、防水保温双功能板等。门窗节能材料以玻璃和塑铝材料为主,如中空玻璃、塑铝窗、玻璃钢、真空玻璃等。屋面保温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温层位于防水层之下。保温材料可采用发泡式聚苯乙烯板,发泡式聚苯乙烯导热系数和吸水率均较小,且价格便宜,但密度小、强度低,不能经受自然界各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宜位于屋顶防水层的下面。另一种是保温层位于防水层之上,又叫倒置式保温屋顶。保温材料可采用挤塑式聚苯乙烯板,而挤塑式聚苯乙烯板具有良好的低吸水性(几乎不吸水)、低导热系数、高抗压性和抗老化性,其优良的保温性具有明显有效的节约能源作用,是符合环保节能的新型保温材料。

1.3舒适性建筑材料

舒适性建材指能够利用材料自身的性能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来提高室内舒适度的建筑材料。室内温度是衡量舒适程度的指标之一。调温材料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点附近低于相变点吸热,高于相变点放热的性质,将能量储存起来,达到节能调温的目的。

湿度是衡量舒适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调湿材料的研究是舒适建筑材料研究的课题之一。调湿材料首先在日本发展和应用起来,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产品,调湿材料主要有木纤维、天然吸湿性材料(如石膏)、天然多孔矿物材料(如硅藻土、蛭石、海泡石等)和其他非晶多孔材料等。

二、具有全寿命周期经济性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就是指建筑材料从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使用到回收全寿命过程的总体经济效益,用最低的经济成本达到预期的功能。自重轻材料、高性能材料以及地产材料等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2.1 自重轻材料

自重轻材料优点很多,由于其自重轻使得材料生产工厂化程度高,并且运输成本低、建造速度快、清洁施工,从全寿命期角度来看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例如,轻钢建筑结构材料具有如下特点:

1)构造简单,材料单一。容易做到设计标准化、定型化,构件加工制作工业化,现场安装预制装配化程度高。销售、设计、生产可以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2)自重轻。降低了基础材料用量,减少构件运输、安装工作量,并且有利于结构抗震。

3)工期短。构件标准定型装配化程度高,现场安装简单快速,一般厂房仓库签定合同后2~3 个月内可以交付使用。因为没有湿作业,现场安装不受气候影响。

4)可以满足多种生产工艺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轻钢建筑结

构体系在建筑造型、色彩以及结构跨度、柱距等方面的选择上灵活多样,给设计者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能的条件。

5)绿色环保轻钢建筑结构属于环保性、节能性产品,厂房可以搬迁,材料可以回收。

2.2 高性能材料

高性能材料的特点是在多种材料性能方面更为优越,使用时间更长,功能更为强大,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综合经济效益。比如高性能混凝土,其满足的性能包括易灌注,易密实,不离析,能长期保持优越的力学性质,早期强度强,韧性好,体积稳定,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寿命长等。高性能材料可通过使用性能优良的高级材料复合在建筑材料上实现,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建筑结构材料智能化技术上的应用。

2.3地产材料

地产材料是考虑到经济性要求,各地方根据自身实际资源情况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例如,竹材就是一种好的地产材料,它是速生的森林资源,且地域性较强。以竹材为原料结合先进的加工工艺可制成各种不同性能的板材、方材、型材。竹纤维模压板、竹塑复合材料已在建筑工程及装饰工程中得到应用。竹材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作为房屋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 ]。

三、具有可循环再生利用性的建筑材料

追求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再生利用性是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及回收全过程都要考虑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实现材料的可循环再生利用。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再生利用包括建筑废料及工业废料的利用,它将成为建筑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可分为产品回收和材料回收两大类。未破损烧结砖瓦产品在拆下并清理后直接利用是最简便的回收利用。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未破损烧结砖瓦产品的回收利用是非常普遍的,这主要是由于烧结砖瓦产品优异的耐久性,以及其与其他材料容易分离的特性有关。城市中由于拆除方法等原因,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回收的利用。未破损烧结砖瓦产品的回收对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及其修缮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如其他地方旧建筑物拆除下的砖瓦可回收后用于需要保护的古建筑物的修复。普通建筑拆下的整砖及半砖还可以用于人行道、庭院、公园等地面的铺砌。要充分利用未破损烧结砖瓦产品的关键是在于城市建筑的拆除程序和方法。

建筑废料中最主要的回收颗粒状材料是拆毁的混凝土和拆毁的墙体材料,这两种材料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需经加工处理,其用途非常广泛。大量无毒的工业废料可用于制造建筑产品,既节约了建筑消耗的巨大的原生性物质资源,又回收了固定废弃物,减少了环境污染。我国已开发利用粉煤灰、钢渣、矿渣等生产各种砌块,但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利用率远远低于日本和欧洲国家。例如,日本开发一种新型环保砖瓦是以下水道污泥、粉煤灰、矿渣、烧窑业杂土、玻璃渣、保温材料弃渣、废塑料、建筑废渣土、河沟淤泥为原料。

结语

“舒适、节能、环保”,是人类对生活的追求,建筑材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居住理念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建筑材料的不断革新,而对于建材的改革创新势必会引起生产技术的改革;建筑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然是向为人类更好服务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兼顾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任何事物变革的基本准则,当然包括建筑材料的发展。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建筑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更好地服务人类,另一方面是让人类更和谐的和大自然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材料发展趋势 篇2

一、批判性反思:建筑规模与地球生态

人类对建筑规模的奢侈追求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物种灭绝、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等诸多问题迫使建筑师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同自然以及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关系。建筑作为人类特有的庇护所, 是人类同自然联系的纽带, 在保护人类的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自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的建造行为过多地消耗了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借助技术力量, 人类对其生存空间进行无节制的占有, 造成生态失衡, 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策略相背驰。在该背景下对建筑“微型化”的研究与探索悄然滋生并逐渐壮大, 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微建筑”的设计理念以及相应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实践。

由非赢利的CNA组织在其最新发表的报道中写到:“由气候变化所预期产生的影响包括:天气事件、干旱、洪涝、海平面上升、冰川融解、大规模的迁徙以及更多危及生命的疾病的传播。简言之, 这些危害很可能会产生一连串今天无法想象的大规模的自然和人类的灾难, 结果就会在一些社会需求超越了政治管控的地区发生大的社会动乱。”如果人类不找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这一预言将成为全人类挥之不去的一个梦魇。所有这些现象均来自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James Howard Kunstler2在2005年出版的《漫长的非常时期》中写道:“众所周知, 石油制造业的不景气很有可能导致工业社会的结束, 这将迫使美国人居住在小尺度的本土化的农业 (或半农业) 社区中。”在自然环境恶化的同时, 25%的地球物种正濒临灭绝。因此, 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带来的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微建筑”具有节能、生态、小巧、机动性和智能化等特征, 是解决这一系列矛盾的有效途径。人类不仅可以居住得更加健康, 也可以更加高效;在贴近自然的同时, 却不因过度占用有限资源而伤害地球生态环境。历史上,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建筑的革命。整个社会物质文明的飞跃发展必将催生新的建筑类型。不可否认, 人类已经进入到智能化信息时代, 自然资源枯竭、网络和数控技术发明均预示着“微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轻质、高效、可适应性

材料的革新、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控建造技术的不断完善, 为微建筑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客观地为建筑业发展预留了极大的空间。人类可以运用轻质材料与高强度的结构建造高效空间, 并使之适应复杂外部环境。

1、轻质化

材料的轻质化是微建筑概念诞生的初衷。受地心引力及技术与材料的限制, 建筑物必须深深地扎根于大地上。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 人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条件使建筑向轻质发展。建筑物的轻灵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含义。各种轻质建材如强硅镁轻质隔墙板、GRC空心轻质隔墙板、硅酸钙板以及加气板材等的开发利用, 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减少结构荷载, 为建筑轻质化奠定了基础。一些膜结构的建筑案例也成为建筑轻质化的备选方案之一。如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的气泡会议室 (图1) 利用空气压差的原理缔造了一个临时的私密空间。KCA工作室在纽约2013城市之梦艺术庆典上的作品“探入云端” (图2) 用53780 (纽约一小时丢弃废品瓶子的数量) 个塑料瓶和牛奶瓶, 结合曲线形铝框形成一个容纳50人的蓝调空间。在精神层面, 建筑轻质化在解决来自于现代社会流动性、临时和多变生活方式需求的同时, 亦实现了人类对理想化居住环境的梦想。如波兰前卫建筑师事务所根据城市巨型广告灯箱设计的单身住宅, 共两层, 体积为63立方米悬浮于灯箱独立柱之上的空间 (图3) 。

2、高效性

微建筑的核心体系是空间高效性。建筑作为构建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介质, 直接影响着空间品质。在当下建筑语境中, 空间是紧缺资源, 如何高效利用建筑空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伦佐·皮亚诺在Vitra Campus设计的4平方米微型住宅说明巧妙的设计可以实现缩微空间里的舒适生活 (图4) 。微建筑通过对界面形态和空间功能的研究, 形成了复合多功能界面和多义空间并实现了空间的最优化利用。同时, 机动性、产品化和数字化的整体式设计平台将更加凸显微建筑的优势。从贝都因人的沙漠帐篷到康熙的活动帐蔓, 人类对便携、灵活式建筑居所的追求由来已久。而城市扩张和流动人口的增加亦成为建筑机动化的催化剂, 滋生出许多轻巧、便携、装卸灵活的机动建筑案例。设想:随着建筑尺度与功能分类的不断细化, 轻体建筑对人体的保护功能将有可能逐渐向服装靠拢, 如宇航员的太空服, 它使得人类得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不利的外界环境。

2丨探入云端

4丨Vitra的Diogene, 皮亚诺设计

3、可适应性

可适应性是微建筑应对未来人居环境不确定性的必然趋势。微建筑以其简洁、轻便与可移动性的特征在寻求落脚点时比传统上利用高额投资寻找常规建设场地更需要创造力、也更加有利于地球和整个人类的自身发展。微建筑所适用的场地将极大地拓展传统的建筑基地类型, 迄今尚无人问津的从热带雨林到极地冰川, 都将成为微建筑潜在的栖息地。不仅如此, 在人口稠密的大都市, 微建筑也可以通过悬挂在现有建筑结构体上或是夹塞在狭窄的城市空隙中, 或是凭架于屋顶之上等方式, 寻找到其立足点。在丰富并美化城市景观的前提下, 为城市景观与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出现的“蜗居”现象也将在微建筑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得到有序和科学的解决。由霍顿工作室设计的城市微型住宅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内部空间高度集约化, 并通过单体组合形成小型社区 (图5)

三、精致、可变、多义空间

当代意义上的“微建筑”与传统生存型小空间存在很大差异。在保持传统“微型”建筑环境友好型生态特性的同时, 亦具备了“可变”而“精致”的特征, 甚至可与产品设计的高精度要求相媲美, 其界面联结方式的灵活与便捷为微建筑的可变性提供了条件。在空间定义上传统的建筑空间被赋予了“多义”的功能, 建筑界面不仅分隔空间, 同时亦可以促进空间转换、依据人的行为方式进行收放, 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1、精致性

精致性是建筑设计与建造的诉求, 源自于精密的建造工艺与节点设计。机械动力学的应用与产品设计在微建筑领域的嫁接与实践使精致性设计与建造成为可能。机械动力学与建筑学的渊源历史悠久, 从古老的吊桥到现代可自由开闭屋顶的体育建筑, 建筑的精密制造将不再局限于维护体系, 还会在专项的内部设施上得以应用。微建筑构件的加工与制造伴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带来更为微妙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建筑学专业的结合为微建筑的精致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设计, 对各种功能所需要的不同尺度的空间进行优化组合, 以达到高效节能的最佳状态。借助航空和汽车工业的设计与制造模式, 构建一系列功能模块, 如将照明、数字信息、温控、给排水控制形成模块并整合在中央控制面板内, 进行智能化操作, 微建筑的精致性不仅反映在建造层面、视觉层面, 同时亦体现在人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整体体验。

2、可变性

收放自如:在人类发明史上, 折叠早已不是新奇概念, 折叠刀、折叠伞、折叠家具, 现在折叠空间也将变为现实。通过将围合空间的界面进行折叠-拉伸等一系列措施, 实现空间的收放。可以将承载着各种功能设施的一系列隔墙, 通过折叠、压缩, 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 (如方块、柱体或多面体) , 经过拉伸将隔墙分离, 从而界定出特定的空间。这一过程具有可逆性, 也可以演绎成对某一几何形体的切割与重组。如设计师及艺术家麦克尔·詹岑专注于立方体界面的推拉折叠产生变形而改变空间的界定和用途, 如洛杉矶的变形墙建筑 (图6) 。

界面变化:空间围合的界面包括墙体、天花和地面, 根据需要将界面进行互换、翻转或推拉, 可以改变原有的空间性质, 形成开放、延续等空间属性与外部环境建立新的对话。如原有的墙面可借助于机械装置实现翻转, 成为地面, 从而改变原有空间性质, 增强了室内外联系。

结合自然元素:微建筑可以通过自身空间的延展和收缩应对不同的气候条件, 如套装式空间。以抽屉延展的方式, 在母空间内收纳多层子空间, 根据季节的变化调节子空间并形成新的空间状态。

3、多义空间

空间多义性是微建筑的重要属性。建筑空间可以在量化层面分为两部分:设施空间与行为空间。在传统建筑空间中不同功能的实现依据人的活动流线, 设施相对固定;而微建筑使设施动态化, 行为主体却可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 在微建筑设计中, 交通和流线空间的集约化是通过技术手段令设施产生位移和互换来实现的。

人们对某一空间舒适度的评价不仅与物理空间和心理感知空间有关, 而且与空间界面形式有很大关系。如何让物理意义上的有限空间在不同的时间区间, 发挥不同的作用, 产生不同的含义, 使有限空间赋予更多功能, 从而实现丰富的空间体验, 是微建筑设计的重点。笔者将这种不同时空限定下内涵不同的空间称之为多义空间。多义空间实现的基础是空间设计和功能模块。一面墙体可以同时承载多种功能设施, 从而将多个功能模块整合在同一空间内, 在不同的时间根据不同的需要, 拆解使用。这时, 原有的墙体已经演变成为人类提供方便的综合载体, 不再是起单一围合作用的界面。由Sam Buxton和Kibook制作的折叠金属板雕塑生动地说明了这一构想 (图7) :将各种设备组合在平面中, 通过折叠翻转等手法随意选择所需的构件模块, 形成特定的空间功能。虽然该作品具有艺术夸张的成分, 但不失为微建筑设计理念的表现。

结语

麦克哈格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指出人类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应该从“它们”向“我们”的方向转变。微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导下进行批评性反思的解决方案, 借助于当代先进制造技术、运用轻质高强材料进行集成设计与建造。微建筑的应用范围适应于各种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 是解决人类不确定行为的有效解决途径。通过微建筑的推广, 有效遏制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无节制索取。微建筑的可移动性, 为人类出行、亲近自然提供了便捷条件。笔者相信, 在世界范围内, 微建筑的发展将会汇聚成一股洪流迅速发展, 尽管尚未形成体系, 但开花结果将为时不远。

6丨洛杉矶的变形墙建筑

7丨金属板建筑雕塑

图片来源

图1:http://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0o Gd SRta MZRXQ8A08VXNyo A?p=2010+architecure+ven ice+biennale&fr=yfp-t-900&fr2=piv-web

图2:www.designboom.com/.../head-in-the-cloudsplastic-bottle-pavilion-by-studiokca/

图3:《New Ideas Small Structures》Richardson著, Universe出版社, P196

图4:http://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

图5:《Micro architecture》理查德·霍顿著, Thames&Hudson出版社, P209

图6:http://irorio.jp/sousuke/20120822/24588/

图7:http://www.imgspark.com/image/view/4f86eb58fa99b95e04000373

摘要:本文针对当代建筑发展现状, 阐述微建筑发展趋势, 从批判性反思的视角论述其意义。文章重点描述了微建筑的特征:轻质、高效、可适应性与精致、可变、多义空间, 并指出其发展潜力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微建筑,轻质,高效,精致性,多义空间

注释

1[1]Richard Horden慕尼黑科技大学教授, 建筑和产品设计系负责人, 也是伦敦Horden Cherry Lee建筑实习组的成员。

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装饰材料 现状 趋势 环保 污染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13-01

一、前言

我国在装修材料的自我开发研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经过我国的相关的研究人员的努力,生产出了一大批比较新兴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如:轻质干挂式外墙保温装饰挂板、天然无水粉刷石膏、液体壁纸等。首先,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并且还有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这些生产设备在我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着生产的产品相继投入了市场,我国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了一大步。到现在为止,我国的墙纸以及墙布的生产已经达到了每年4亿m2的水平,建筑涂装涂料已经有每年80万吨的生产能力等等。这一些数据都说明我国的建筑材料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也建立起来。

二、建成了初具规模、品种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80 年代以来,全国掀起了开发和引进各种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热潮:一方面我国自行研究开发了一大批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了 2000 多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生产技术和设备,这些生产线的建成和投产,使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水平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了一大步。壁纸、墙布形成了 4 亿 m2的年生产能力;塑料地板形成了 1.62m2的年生产能力;化纤地毯形成 6000 万 m2的年生产能力;塑料管道形成 45 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塑料异型材形成 30 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建筑涂料形成 80 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建筑陶瓷形成15.8 亿 m2的年生产能力;建筑卫生陶瓷形成 5500 万件年生产能力;铝型材形成 40 万吨年生产能力。发展的花色品种已达到4000 多种,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产品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弱款色旧、档次低、配套性差,适应不了市场及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内的壁纸、墙布经十多年的努力,品种、花色虽有所发展,但和国外相比,花色品种还很少,款式也较陈旧,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壁纸生产厂家尚缺乏素质高的花型设计人员,花型的更新周期过长。因此,产品可选性较差,满足不了更高层次的需要,也难以参加国际市场竞争。

2.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流通市场混乱日前,国内装饰装修材料产品质量不稳定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企业不严格配方,没有认真执行工艺规程和产品标准造成的。

3. 产品结构的发展不合理我国新型地面装饰材料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无论品种档次及用量等方面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在地面装饰中,各种装饰材料的消耗比例大致如下:陶瓷墙地砖约为60%-65%,大理石、花岗石地面约为 10-l2%。塑料地板约为16-20%,木地板为 3-4%。有机类装饰材料和无机类装饰材料之比为 20: 80, 和工业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材料类别刚好相反,说明我国地面装饰材料的产业结构不太合理。

四、环保材料发展趋势

1.绿色石材绿色石材就应当从勘查、开采、加工等方面来考虑:

勘查:首先要了解区域地质情况,是否有专业的地质队伍进行勘查。首先是普查,通过普查,应掌握石材的花色品种、荒料块度、大致开采条件、交通水电、放射性水平等。开采:石材在开采前首先应进行材料的检测与分析及放射性测试,以便为下一步的开采和应用打下基础,提高荒料的出材率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加工:加工过程中所用的设备是否先进也是石材绿色化的内容之一,如大板锯切加工设备,目前国外所用的如框架锯机,多绳式金刚石串珠锯以及装有带型或链型刀锯的石材大板加工设备都可以做到加工尺寸大、效率高、寿命长。

2. 无甲醛人造板目前国内生产的各种人造板所使用的木材胶粘剂基本上是脲醛树脂,脲醛树脂是由甲醛 + 尿素聚合而成的,给家庭装修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几个月内无法入住。实际上甲醛缓慢释放持续时间达 3—15 年。而无甲醛的人造板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经特殊合成工艺研制而成的胶粘剂,彻底摒弃了甲醛、尿素合成脲醛树脂为木材胶粘剂这些对身体造成危害的物质,胶合强度完全达到国家标准,“无甲醛胶”系列产品已达到欧洲 E0 级和日本 Fc0 级标准要求,使用安全,是消费者可以完全信得过的真正的绿色健康产品。

3.墙体装饰材料

(1)壁纸、墙布由于具有花色图案多(有仿木纹、果纹、花草、石纹、纺织布等各个图案)装饰功能好、施工简单、价格适中等特点,是居民乐意采用的一种内墙面装饰材料。

(2)环保涂料以乳胶漆为代表的水性涂料就是目前最流行的环保涂料。建筑涂料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涂料可配成多种颜色,能满足人们的装饰需要;二是施工简便、工效高、工期短、具有配套的施工工具。三是价格低廉,维护更新方便等。内墙建筑涂料品种,主要类别有乳胶漆、水溶性涂料,溶剂型涂料等,乳胶漆、水溶性涂料等类产品。不过,乳胶漆主要用于墙面的涂饰,对于近年来掀起热潮的家具却不大适用,这就使非环保的溶剂型木器漆成为污染室内空气的主要元凶之一。近来,一种用于木制家具的水性木器漆应运而生,它以水为介质,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而且漆膜平滑光亮,避免了传统木器漆刺鼻气味,完全符合涂料环保化的发展趋势。含防水配方的乳胶漆一大特点是可洗擦。不过,一般的乳胶漆在经过多次擦洗后,会掉粉。

(3)防虫防霉涂料防虫防霉涂料逐步进入市场。防虫防霉涂料主要是在保持涂料装饰性的前提下,添加具有生物毒性的药品制成的涂料。因此,高效优良的且对人体无害的防虫防霉剂是生产优良的防虫防霉涂料的关键。

4.地面装饰材料

(1)化纤地毯是目前家居地面装饰中广泛使用的一类产品,具有绝热、保温、防潮、防噪音、抗虫蛀、抗静电、品种多、装饰华丽高贵等一系列优点,它与其弹性垫层一起。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脚感;

(2)塑料地板品种多、图案多样,如仿木纹、天然石材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质感,能满足人们崇尚大自然的装饰要求;具有耐磨性、耐水性、耐腐蚀性;脚感舒适,特别是弹性卷材塑料地板,具有一定的柔软性,与木地板相比,隔音易清洁,与陶瓷墙地砖相比,不打滑且冬天没有阴冷的感觉;而且质量稳定,质轻施工简便,维修更新较容易,塑料地板主要用于厨房、卫生间、洗衣房、贮藏室、走廊、便餐室等地面的铺设。

(3)实木地板具有纹理清晰、耐磨损、硬度高、隔音等优点。主要用于地面的客厅、书房、走廊等处的铺设.

(4)强化木地板具有木纹实感好、耐磨、抗冲击、防潮、阻燃、抗静电、防虫蛀、尺寸稳定、安装保养方便等优点,主要用于首层地面的铺设。

五、结束语

声屏障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篇4

安平县汉威(声屏障)丝网制造有限公司 前言

声屏障生产厂家——安平县汉威丝网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种声屏障、隔音墙的生产厂家。从事隔音降噪行业十余年对于声屏障、公路隔音墙我们绝对有信心满足您的任何需求,作为华北地区成立最早的声屏障、隔音墙生产厂家之一,我们积累多年生产、研发、施工经验(可到现场指导安装各种类型隔音墙、声屏障)按业主要求及现场情况对声屏障进行非标准设计制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高效快速的交通行业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发展机遇。目前,新建的城际高铁、轻轨、高速公路和市内地铁、高架路已经比比皆是,给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行业带来了极大方便。但是,我们也无需讳言,日趋严峻的交通噪声给 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国际学术界普遍公认设置“道路声屏障”是降低交通噪音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它在国外已经使用多年,在我国国内也开始普遍推广。声屏障的关键核心技术就是吸隔声材料的性能。本文仅从材料角度进行综述并对新型声屏障用材料进行展望。

2吸隔声材料分类

目前市场主要应用的吸隔声材料包括以下几类:金属类,混凝土类,玻璃钢类,纤维类,多孔陶瓷类。2.1金属吸隔声材料

包括金属纤维材料和多孔泡沫金属材料。其中金属纤维材料有不锈钢纤维,铝纤维等,其优点是强度高、耐高温、耐水性好。多孔泡沫金属材料主要应用的是泡沫铝,其优点是吸声性能稳定,吸声系数大于常用吸声材料,对中低频噪声有良好的吸能能力。金属纤维板和泡沫铝吸声板都可以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需要护面穿孔板和填充物。但是他们易遭受有害物质破坏,尤其在氯盐的环境下,与基础连接的部位更易遭受破坏。另外,金属材料的隔声屏单元结构连接处容易产生噪声泄漏。金属声屏障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生产成本高,故国内应用较少。2.2混凝土吸隔声材料

混凝土吸隔声材料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生产,它具有成本低、维护费用低、坚固、耐久性好等优点,同时在色彩、形状、形式和文理装饰方面有很大自由度,是国内外交通声屏障中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混凝土声屏障为普通反射式声屏障,能够降噪约5 dB,它吸声性能低,易开裂,自重大,给设计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新型多孔混凝土声屏障扩大了其在降噪领域的应用。如DurisoI Inc.生产的混凝土木屑复合声屏障,降噪系数分别为0.7或0.8;而Concrete Precast svstems生产的混凝土橡胶颗粒复合声屏障降噪系数为0.8(厚度:4英寸橡胶颗粒+4英寸混凝土)。2.3玻璃钢吸隔声材料

玻璃钢声屏障是指由玻璃钢为主要材料组成的声屏障。玻璃钢声屏障的结构组成为:正面由工程塑料穿孔板护面;内部填充物由用无碱憎水玻纤布或防水吸声薄膜包裹离心复合玻纤面组成;背面隔声板由玻璃钢挤拉型材组成。它自重轻,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景观效果好,后期维护方便,不变色、易清洗、受破坏后易更换等。但是耐候性差,耐紫外线性差。2.4纤维吸隔声材料

早期使用的吸声材料为植物纤维,如棉麻制品,木质纤维板等,这些材料在高频段吸声能力好,但是防火,防潮,防腐能力差。之后有无机纤维材料问世,如玻璃棉,岩棉,矿渣棉等,这些材料不仅有良好的吸能能力,而且质轻,不燃,不腐,不易老化等优点。但是无机纤维吸声材料的缺点是在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因纤维性脆,容易折断形成粉尘散逸而污染环境、影响呼吸、刺痒皮肤,且软性结构,表面需有保护层,如穿孔板、透气织物等进行保护和装饰,构造比较复杂,体积大,储存和运输麻烦。2.5多孔陶瓷吸隔声材料

多孔陶瓷是采用陶瓷原料及相应工艺制造而成的具有三维连通的网状结构材料,具有开口孔隙率高,耐气候变化,抗腐蚀,抗热震等特点,它能在野外长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淋,不会疲劳、变形和破裂,不会改变网状结构。多孔陶瓷吸声构件在公路交通噪声能量集中在200~1kHZ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能很好的吸收因反射而产生的混响声,使屏障内行车道区域声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是泡沫陶瓷在高频段吸声能力差,目前国内生产厂家较少。3 吸隔声材料发展展望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吸声材料,由于自身存在的缺点,适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如果继续走单一材料结构的模式,其发展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今后吸声材料有几个大的发展方向。

3.1改性混凝土吸声材料

针对混凝土吸声材料的缺点,用高分子类材料进行改性,增强其吸能能力,同时改善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易开裂等问题,扩大其应用范围。3.2高分子粘弹性吸声材料

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粘弹特性,将吸收的声能或者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是高分子粘弹性吸声材料的主要机理,主要有橡胶和互传聚合物网络材料等。3.3高分子复合吸声材料

从材料设计角度出发,通过混合,填充填料等方式,将高分子聚合物和金属材料或者无机材料有机结合;从结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将多孔吸声,阻尼吸声,和共振吸声合理匹配,实现对噪声的最大程度吸声。3.4废旧橡胶吸声材料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废旧橡胶,其中很大部分都可以重复利用,如废丁腈胶,这些橡胶本身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通过对他们进行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可以成为优异的吸声材料。对它们的回收利用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结语

吸声材料是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型吸声材料会促进声屏障生产技术的发展甚至给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吸声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5.公司实力

声屏障生产厂家——安平县汉威丝网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汉威声屏障)

安平声屏障厂家——汉威声屏障2010年下半年开始生产声屏障(华北地区最早的声屏障生产厂家之一)目前我公司可日生产高速公路声屏障、铁路声屏障3000平方米,生产能力还在继续上升

汉威声屏障(前身:安平县智宇丝网制品厂)是一家专业从事公路、铁路、小区、冷却塔降噪设计、生产、安装的综合性生产企业。

公司的主营产品系列包括:声屏障,隔音墙,公路隔音板,隔音屏障、隔声间、冷却塔消声器、公路防眩板、噪声治理工程等。为了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公司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发高性能,低价格的隔声板、吸声板。并逐步推向市场,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本企业在行业内推出的插接式无铆钉技术,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防腐性能,是整体工程完工后更加美观。

公司在2014年内完成了全国生产基地的配套建设与战略布局,使公司形成了立足河北,辐射全国的品字形组织构架,从而达到了覆盖东北、华北、华南、西南的生产线布局,并与2014年在上海、四川、北京、成都、贵阳、广州、山东、浙江等城市招募经销商。从而实现让利于客户,以谋共同发展。

我们依托自身强大的设备及物资储备实力,多年来出色完成了多个重大献礼工程。敢于承接急工程硬工程,从而实现了客户满意,并带动企业发展的目标。优质的产品及满意的服务为公司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不断承揽大型工程,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厂家。

买声屏障找声屏障生产厂家,汉威声屏障主导产品:隔音屏、轻质水泥声屏障、景观声屏障、顶部折角声屏障、大弧形声屏障、彩钢声屏障~声屏障复合板、凹凸百业孔声屏障~凹凸穿孔声屏障、金属穿孔声屏障~圆孔声屏障、百叶孔声屏障~百叶孔型隔音墙、冷却塔声屏障~空调风机声屏障、小区声屏障~工厂声屏障、公路声屏障~高架桥声屏障、铁路声屏障~高铁声屏障、隔声墙、隔声屏、风屏障、隔声屏障、吸音板、隔音网、隔音板、隔音屏璋、隔音墙、声屏障、顶部弧形声屏障、直立型声屏障(最高可生产20米)

浅谈建筑节能发展趋势论文 篇5

(1)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比重大(约33%);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

(3)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伴随城镇化建设,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继续逐年上升,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因此建筑节能是关系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生产制造领域与工程建筑领域多方面的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1建筑现状

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篇6

1、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智能化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影响建筑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构成了推动建筑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起始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1.起始阶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

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针对是一些涉外的酒店等高档公共建筑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其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主要包括:在建筑内设置程控交换机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等通信系统将电话、有线电视等接到建筑中来,为建筑内用户提供通信手段;在建筑内设置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为建筑内用户提供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为建筑和其中人员提供保护手段等。这时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这个阶段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推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政府的主要管理文件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2.普及阶段

在九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内涵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出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推广起来,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累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各类智能建筑已近两千多项。可以说这个时期房地产开发商是建筑智能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技术方面上除了在建筑中设置上述各种系统以外,主要是强调对建筑中各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广泛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把综合布线这样一种布线方式技术的引入,曾使人们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产生某些紊乱,把综合布线当作智能建筑的主要内容。但它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通信网络和IT行业的公司进入智能建筑领域,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对智能建筑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所谓系统集成就是将建筑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各系统的信息融合,协调各个系统的运行,以发挥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可以提升智能化系统的性能。但追求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增加了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因此业内主要观点是应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和利用开放标准进行系统集成。

这一时期政府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在2000年建设部出台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同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公安部也加强了对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的管理。建设部还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必须具备必要的资格。2001年建设部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将建筑中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工程;智能卡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车库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广播系统工程;会议系统工程;视频点播系统工程;智能化小区综合物业管理系统工程;可视会议系统工程;大屏幕显示系统工程;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工程;火灾报警系统工程;计算机机房工程等18项内容统一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纳入施工资质管理。

3.发展阶段

中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

目前虽然还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影响“宽带网”成为电信行业、建筑智能化行业,乃至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范畴,而逐渐延伸至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中应用。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虽然文件将宽带驻地网运营定义为基础电信业务,但也规定了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许可证的发放将比照增值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方式来管理。这些文件是目前对住宅小区智能化进行管理的主要文件。

2、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世纪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方式也必然相应进行调整。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这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当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中,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为明显,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卡技术已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目前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建筑和建筑中的人们提供过去需要多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并且这个信息平台及其相应的服务可以从一栋建筑扩展到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按此技术路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这个社会化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筑智能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将成为这个信息平台的一种服务功能。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那种根据不同服务功能构成各种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变,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

在过去制约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统一系统是原有管理制度的不适应,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公安、消防、电信、广电和建设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过去那种层层审批,一件事多个部门管理的管理模式已严重制约智能建筑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障碍将逐步得到消除。根据“职权一致”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国务院要求一件事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如:产品质量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质监总局5号令规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资质管理按照《建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而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的业务如通信、消防、安防等则分别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技防办等管理。同时管理的手段将从控制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转为制订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

这种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统一的系统来实施,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发展,如公安部在放弃对安防产品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安防报警服务业。可以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电信及其增值服务业等都也将得到长足发展,这也必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3.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

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起初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作为建筑和机电设备的一部分,以满足对建筑及其机电设备管理的需要;后来建筑智能化系统用来全面提升建筑的形象和提高建筑的服务、管理及安全功能;最后建筑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营运系统,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增值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变革,这种认识会不断得到强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中的人们提供安防报警、消防报警、物业管理、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信息查询、通讯交流等增值业务,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服务系统。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7

一、绿色建筑技术的概念

绿色建筑就是指依照国家颁布的相关建筑方面法规, 运用相应的科学技术, 同时实地考察来根据当地各种自然环境特征, 使得竣工后的建筑与周边的人文环境能够有机协调融为一体, 达到建筑与环境和谐存在而不发生污染现象, 此外, 绿色建筑本身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环境调节能力, 面对环境变化时也能够满足建筑物内大部分人群的正常工作、生活和一般需求。最好的情况是建筑、人、环境三者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不管是在节水、节电、节能方面都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做到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较小, 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大致可分为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和主动式节能技术。最初, 人们在被动技术上做了很多突破, 但现在, 随着技术的进步, 在两个方面目前都具有极大的发展和成果。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 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它主要涉及到建筑规划 (选址、朝向、绿化、体型) 、材料 (如结构、墙体、门窗、屋顶与地面等) 、建筑设计 (自然通风、采光、日照、遮阳、立体绿化等) 。维护结构的更新换代是其中一个重点。

(1) 墙体材料:各种新型的自保温墙体, 如无机复合烧结页岩砖、各种发泡混凝土保温砌块。2009年, 英国工程师甚至发明了一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水泥, 虽然存在很多质疑, 无法作为大体量建筑现实的替代品, 但仍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与绿色环保建筑的发展方向。

(2) 外保温板材:裸板和复合板材。除传统的难燃性EPS、XPS、酚醛、聚氨酯板、岩棉板外, 还有二氧化硅微粉真空隔热板等新型板材及相应的复合板材。这些新型板材大幅度降低传热系数, 给建筑穿上了一件保暖隔热的“外衣”, 同时, 在防火和外装饰上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3) 门窗玻璃:从传统的中空、热反射、LOW-E镀膜, 到真空玻璃、中空暖边、阳光控制镀膜、百叶中空等等。

2. 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主动式技术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实现节能的技术。

(1) 光电幕墙。可以在屋面使用光电板遮阳屋顶, 墙面使用光电板幕墙。采用“光电幕墙”技术, 既可以节省传统建筑材料, 又可以产生能源, 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还有着不需燃料, 没有废气, 无余热, 无废渣, 无噪音污染等优点。这就是“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

(2) 建筑设备节能: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湖水源热泵、冰蓄能、LED照明。

(3) 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热系统等。

(4) 水资源利用:雨水收集回用、中水回用和使用相应的节水器具。

(5) 室内环境控制:高舒适度, 低能耗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6) 低温辐射技术:如楼板、墙体供冷技术以及新风地下预热、预冷体系。

三、结语

建筑节能工程是以整合设计 (IDP) 为基础, 以被动式节能技术为主导, 主动式节能技术为辅助, 优化适当采用可再生能源, 通过成体系有针对地应用科技, 获得高舒适与低能耗, 进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营造生态社会的目标。绿色建筑技术是一项值得在庞大的建筑工程事业中长期发展与坚持的任务。虽然现阶段,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在中国依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 技术上的要求还是赶不上西方的先进科技, 但是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潜力是空前巨大的。在今后的建筑事业发展过程中, 中国应不断的吸取外部先进的技术, 再结合自身的特点, 为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毛贤君.张天宏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江苏建材, 2009 (3) .

[2]贾明, 朱海潮, 魏晨辉, 潘盛德.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陕西建筑, 2009 (5) .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分析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存在问题

引言: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能源,尽量少使用合成材料,保护环境,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条件。做到人、建筑、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持续发展。我国是建筑大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其成为消耗能源的最大产业。在每年的资源消耗建筑业占资源消耗的35%,这是多么大的比重,而且建筑施工过程中耗水,耗电,耗费木材,最重要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废水、废气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永久破坏。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而绿色建筑则是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绿色建筑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利用风能、太阳能节约资源的同时营造出一种舒适清新的环境,使居住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一、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

我国处于建筑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现有建筑量多,新建建筑多,并且也存在地型位置的多样和气候的冷暖差异等问题。不过中国自有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让绿色建筑的发展添一分色彩。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开阔的市场前景和独具特色的优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生态建筑理念以后,经过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的标准被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位置、水的使用效率、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空气质量以及设计创意。在这些标准基础下,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不断出台,系统不断完善以及中国政府对绿色建筑投入资金不断增多,中国的绿色建筑企业将在未来几年迅猛发展。

二、绿色建筑在低能耗方面的发展

“零碳馆”2.0就是很好的例子,它集成了众多低碳技术而且能自行发电、供水,并且不需要接入电网和自来水管网。可以随意搬运就地搭建,可以搭建在海边甚至高山雪地都不成问题。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而且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墙面上种植攀附物同样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温度,甚至对外墙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他们可以使建筑真正实现了视觉上的绿色,使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

三、针对绿色建筑没能由小试点扩大到整体进行分析

1、对于建筑业,毕竟它是以盈利为目的行业,绿色建筑成本较高,这是开发商不愿意做的。开发商希望的是用最小的投资创造最大的收益,而传统建筑正好满足了这一点,成本较低且收益快。

2、国家虽然希望保护生态,使资源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主要考虑如何快速增加GDP。相比之下,对环境的保护就变的不是那么重要。

3、建筑行业的技术不够完善,缺乏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设计,而建筑行业又缺乏绿色环保的资料。这也是造成绿色建筑没能扩大的重要因素。

四、针对绿色建筑实行中所产生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

目前看,国家应尽快制定低碳建筑实施标准,加速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推广,切实促进现代建筑向绿色低碳建筑的转型,将是最为切实、有效的节能减排之路。低碳建筑不仅需要一种计算方法,更需要一种标准。”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负责人建议,在标准问题尚未解决前,对低碳建筑的探索意义是积极的,但不应该盲目跟从,仅仅热炒概念。“低碳”的意义,应该建立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夸大低碳是不可取的。同时国家也应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国家拥有更多技术人员,从而生产出更多经济适用的建筑材料,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结束语:在科学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下,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有外表美观,而且也要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环境。而且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必将成为建筑主流。

参考文献:

[1] 临风. 科技增色绿色建筑[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07).

上一篇: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下一篇: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