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企业发展前景(共8篇)
一.转变运营模式
从单纯房屋建设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各房建企业在资质上要增项,把项目延伸到市政、公路、桥梁等专业领域。
推行管理型项目运营机制,项目建设由企业投资、项目班子由公司委派管理、项目部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制度。
二.培养引进人才
制定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企业可以尝试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建造师为主体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以关键岗位人员、企业技术骨干、特种作业人员为主体的专业人才梯队;以技工、高级技工、技师为主体的一线作业队伍,为促进发展提供保障。
三.推动企业纵横向全面发展
一、庞大的生活费、培训费、垫付和保险是劳务企业一项沉重的负担
1.建筑劳务公司是专门为建筑施工生产提供劳动力的服务性企业, 公司根据承接的任务对象确定需要工种的种类和工人的数量。从农村招聘来的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低, 必须经一段时间的安全及操作技能培训, 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能聘用上岗作业, 劳务公司首先要垫付培训期间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其次建筑劳务用工数量庞大, 待培训对象人数众多, 培训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比如特殊工种焊工培训首次580元/人, 以后年度每次330元, 假如某劳务公司有20个特殊工种首次培训需要缴纳11600元, 以后每年需要缴纳6600元, 其他工种也需要培训上岗, 工人不愿意自行承担此项费用, 要劳务公司全额负担没能力, 要施工单位承担也是一项沉重的负担。由于建筑行业培训经费筹集困难, 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培训工作的发展。政府是建筑劳务培训中根本受益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能够提高工人的素质, 提升就业率, 帮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减轻农村就业压力, 增加社会稳定性, 还可以提高人均产值, 增加社会收入, 所以地方政府应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建议建立合理的劳务市场用工体系, 将劳务公司、工程承包企业、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有机整合, 形成劳务输出培训, 劳务企业接收和安排用工, 政府职能部门统一协调的劳务市场用工体系。
2.按规定, 劳务企业要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给所有发生劳动关系的人员缴纳保险, 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 (单位缴纳工资的20%左右、个人缴纳工资的8%) 、失业保险 (单位负担工资的1%) 、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单位负担工资的1%) 。假如劳务公司有300名工人, 按2012年山西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494元缴纳养老保险, 30494×20%×300=183万元, 每年企业至少需要负担183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建筑劳务公司大部分是从国有施工企业分离出来的单位, 根本没有能力负担工人的保险费用, 如果让工人自己缴纳, 他宁愿选择要现金也不愿意选择看不见收益的保险, 应由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部分, 工人也不愿意承担, 再加上企业为合同工交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异地转移手续较为麻烦, 大多数的工人得不到。在目前条件下建议仅强制购买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费由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开工许可证之前, 代总承包公司交缴, 例如:一项1000万元的工程, 人工费占15%-20%, 则需交保险费为1.5~2万元, 占土建投资的2‰左右, 工程规模较大的则分年度支付, 建设单位则在每次支付总承包商的工程款时抵扣。按工程购买工伤保险, 简化了购买程序, 无论什么人, 只要在该工地发生事故的作业人员均可得到工伤保险的保护, 也更有效地保证了劳务公司人员的基本权利。另外, 建筑劳务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等参次不齐, 由于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其上岗要求, 使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并重复发生。而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劳务公司和施工单位就会给付巨额赔偿。对于按建筑平米缴纳的危险作业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由于其不是针对建筑行业, 存在着税负风险较高, 理赔条款多, 时间长, 换名字手续较繁琐, 所以很难落实。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劳务纠纷、工伤事故处理指南, 参照交通事故处理模式, 组建工伤事故处理专业队伍, 指定建筑工伤事故医疗定点医院,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第三者并代表政府, 进行责任的认定、赔偿数额的确定及调解。在保险费落实的情况下, 伤者会得到有效救治, 从而免除伤者闹事、纠缠的麻烦。只有建立长效的工伤事故处理机制, 才能有效地扭转目前工伤事故处理纠纷较多的不良局面, 才能有效地保证劳务公司的建立及正常运转, 更有利于化解矛盾, 促进社会的稳定。
二、不合理的税金支付是企业不能对外扩大的原因
在对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各结算单位都要求提供税务发票, 劳务企业只能从税务局取得服务业发票而非建筑业发票。税务部门要求按开票金额 (即人工费) 的5%缴纳营业税, 加上其他附加税为5.4%。开发票缴纳的税金主要有:1.营业税:人工费*5%。2.城建税:是按营业税计算缴纳。税率: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 应交城建税=营业税*城建税税率。3.教育费附加:是按营业税计算的, 税率3%。应交教育费附加=营业税*3%。地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2%。4.所得税税率: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0%。
以上劳务公司要向税务机关缴纳的主要税费, 而劳务公司向工人支付工资后仅能留下人工费的1%~2%作为劳务公司管理费。如果企业要在集团外承揽劳务分包业务, 就要给施工企业按人工费开具发票, 企业收人工费2%的管理费不可能上缴税务机关人工费5.4%的税金, 单税金原因企业就很难对外承揽业务。
笔者认为, 建筑劳务公司具备建筑业资质, 由建设部门主管, 因此不同于不需要取得建筑业资质的建筑劳务输出公司和其他劳务公司, 不是中介机构, 建筑劳务分包收入实际上是建筑安装工程总承包合同内容的组成部分, 由建筑工程总承包方分包出来, 由建筑劳务公司承包 (主要是保证农民工工资) , 其建筑劳务分包收入不能按其他服务业以5%税率征收营业税。建筑劳务公司属于建筑业总承包合同中的劳务分包部分, 建筑总承包企业已经按合同缴纳3%的营业税, 劳务企业再按人工费的5%缴纳营业税 (加附加税为5.4%左右) , 属于重复纳税, 建筑劳务公司若取得其他业务的营业收入, 可按相应税目税率征税。
利用税收扶植劳务企业是最有力的经济杠杆, 希望相关税务部门认真考察核实后能对劳务企业税率给予合适定位。
三、近几年, 开户银行收取的各种费用也在迅速增多, 大额提现费是劳务企业一项沉重的负担
各种沉重的负担使劳务企业面临着不接业务属无米下锅、承接业务属赔本买卖的尴尬困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与劳动、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确定所有工程项目按常规由总承包企业缴纳, 采取代扣形式, 劳务分包企业不再缴纳社保和营业税, 切实解决重复纳税问题, 解除后顾之忧, 避免随意压价和无序竞争现象的发生, 促进劳务分包企业快速发展。
劳务公司在建筑业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承上就是解决总承包、专业分包企业的生产问题, 启下就是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因此建筑劳务市场化运作和制度建设是劳务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合适的劳务队伍永远也做不出合格的建筑产品, 总承包企业要依靠劳务企业生存, 劳务企业任重而道远。建筑劳务企业要发展需要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呼吁政府和主管部门针对目前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尚未健全、各项工作滞后和劳务分包企业陷入困境的现实, 引起高度重视, 从政策上、组织上和机制上采取切实措施, 全力推进建立建筑劳务分包市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工会;企业职工;建筑企业;企业稳定
1 工会建设对于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作用
1.1 导向作用
工会是建筑企业职工的代表,了解企业职工所思所想、利益需求,所以对职工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企业职工在工会的领导下协助企业改革和发展,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企业做出贡献,塑造形象。工会在思想和心理上都给予职工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能够和企业思想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对职工进行一些培训和教育。从而引导职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1.2 团结作用
工会对于职工的引导除了是自身利益的维护,还有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主要是让职工参与到企业各大决策中去,增强职工主人公责任感,营造一个职工各尽所能、各展其力、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工会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文体活动、培训活动,使职工之间相互团结,为企业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的心理企盼、思想情感做一定的了解,使职工围绕企业共同目标,凝结成大的群体合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
1.3 沟通协调作用
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必须建立一个沟通渠道。而工会就是一个职工和企业本身之间的一个沟通渠道,通过工会企业劳资双方能够有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沟通将会更加顺畅。工会在两者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双方的利益点进行协调,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使两者互相尊重、协商合作,从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劳资关系。
1.4 弘扬作用
工会通过幫助企业职工维护自身利益、参与企业决策,引导职工形成一种以企业价值为核心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工会能够通过宣传一系列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达到弘扬企业精神的目的。
1.5 教育作用
建筑企业中大部分职工都是农民工,其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较低。工会能够配合企业需要对职工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职工们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充分调动职工们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养成职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企业谋发展的精神,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企业工会还能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各种普法工作,如法律知识讲座、普法知识竞赛等。让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能维护好自身利益,也能偶维护企业稳定。
1.6 改革作用
工会独立于企业和职工之外,是两者利益的共同维护者。现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工会能够根据企业生产需要组织职工进行合理的生产和经营,通过劳动者对全局和危机的了解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赢得市场竞争力。工会还有对企业监督的作用,企业在颁布政策、推进改革的时候受到工会的监管,使企业领导人的决策方向更加正确。工会中的代表职工在企业规章制定制定、修改和重大方案出台的时候能够起到民主监督作用,防止决策的单一化,把决策和群众的思想结合起来,降低决策风险。
2 建设有利于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工会
2.1 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工会的建设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办事的原则。特别是新时期下劳资关系日益尖锐的情况下,要大力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从职工思考角度出发,替他们解决难题,争取利益。职工队伍的稳定,减少员工流失能够减少企业损失。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原则就需要对职工思想进行密切关注,把职工需求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保证广大职工心系企业,随之为企业着想。这样,广大职工的心才能往一处走,发挥巨大的团结力量,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2 依法律法规建立制度
工会为了企业和职工利益,涉及到国家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上,体现职工和企业利益的条例要熟悉和掌握,比如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等。对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等实施监督。依法介入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协助与督促企业落实法律赋予工会与职工安全生产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紧急避险权。工会要开展各种活动配合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降低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构建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建立切实有效的制度提高工会的维权能力,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制度,让职工主动参与企业劳资关系改革方案制度的确定,反映职工意愿和要求。
2.3 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工会引导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筑企业工会在日常工作中,要多举办乒乓赛、篮球赛、羽毛球赛、诗歌朗诵、节日庆典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群众乐于参与的企业文化讲座,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生活生产氛围。这些文化建设不仅可以缓解职工工作情绪,还能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如果有条件,企业工会可以成立专门的文体小组,不仅鼓舞了基层员工的信心,还为广大职工搭建了自我展现的舞台。
2.4 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能够适应新时候企业工会的新要求。工会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加深对职业技能的理解,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克服“官僚主义”和“行政倾向”,实现工会组织的民主化、群众化。
2.5 稳定劳资关系
工会最主要的作用是稳定劳资关系,使企业和职工双重获利。所以建筑企业工会一定要充分了解《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与职工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引导职工们了解法律、使用法律。建立全面系统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工资集体协商制原则,一切条约通过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
2.6 与时俱进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工会制度和机制要随着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建筑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一切宗旨都是以全面解决问题、维护职工权益、稳定企业发展为主。不仅是制度方面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在自身素质建设方面,也要注重学习,提高能力,适应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让职工参与“四积极”:积极完成各项经营生产任务,积极参加经济技术创新,积极吸取和借鉴新经验和新方法,积极争先创优。
3 总 结
我国劳资关系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不管是就业方式、利益关系还是分配方式都有新的特征和新的挑战。建筑企业工会发展不仅在日常工作中协调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在特殊时期,也能使企业做到化“危”为“机”,实现企业营业业绩稳步增长。作为基层的工会组织,要借鉴以前的经验和教训,将企业的特殊性和时代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秋惠,于桂兰.劳资关系的产权理论演化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6).
[2]苏大伟.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的内涵、本质和意义[J].南通教育网.
1.调高诚信等级在信誉计分中的分值,对本地企业是一大利好。建议诚信等级评定不仅从企业的基本素质,经营能力等方面考察,更多的应加大在本地纳税额、参与社会公益(如扶贫、救灾、慈善等)等方面的权重,要更有利于本地企业成为诚信等级高的企业。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诚信等级跟日常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到岗履职等的联动、长效机制。
2.在奖项加分设计上,限制省外、市外奖项的数量,适当放宽本地奖项的数量,提高本地奖项的分值。(省内其他市有此做法)将“先进企业”等纳入加分范畴。
3.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灵活采用在招投标环节现场报名、业主评委、设计施工一体化等举措。
4.明确一定规模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就需一定诚信等级的企业才能参与。对于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应当鼓励外地社会资本或投资建设企业与我市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PPP项目的投标,对于此类联合体,在评标办法中设置加分项。
5.建议整合、完善市本级企业业绩(主要是项目验收、备案信息等)发布平台,一定程度上允许容缺登记发布,对于本地企业外拓有很大的帮助。
6.政府牵线搭桥,促使诚信等级较高的本土施工企业与市、区级平台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优化招标投标流程,稳定本土施工企业业务量,推动本土施工企业做强做大。
XX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公司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大多数企业一样,制约企业发展的人、财、物等共性问题仍然存在,迫切需要解决。本文对我公司人员状况、财务状况、物资状况等三方面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应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严格的责、权、利考核机制,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等方面着力提高。
【关键词】企业发展 共性问题 解决思路
人、财、物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最主要的三个平行要素,通过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对人、财、物进行合理配臵,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成为促进或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公司实施了人、财、物的集中管控,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企业的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情况仍非常紧张,并没有真正摆脱人、财、物等问题的束缚。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一、目前企业人、财、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短缺。企业中所谓的人才短缺是相对短缺而不是绝对短缺,自1999年各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扩招人数以15%的速度不断攀升,至2009年当年大学毕业生已达700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企业人才需求这个矛盾体却同时存在。从我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看,由于长期野外施工,员工待遇较低,导致青年管技人员严重流失,2006年至2010年共招收大中专毕业生347人,离职107人,流失率达30%。同时,由于国有企业人员招聘和薪酬机制僵硬,多年来一直没有成熟人才充实员工队伍中,导致经营管理人才和政工队伍缺乏,关键岗位操作员工和专业技术工种短缺,公司整体人员结构不合理。此外,公司对新员工的组织管理缺失,员工培训工作不到位甚至被忽略,新员工几乎都是直接上岗,对企业历史背景和文化几乎没有认知,成长成熟过程也多靠自觉自发,阻碍了新员工个人的发展和更大作用的发挥。
(二)资金紧张。企业做大做强,资金是保障。近年来,我公司产值规模不断增大,但由于产业利润率低、缺乏资金积累、融资渠道单
一、工程款回收困难等方面原因造成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的资产负债率以每年8%的速度在增长,工程质保金比例也高达10%—15%。同时,企业想做大做强,提升企业资质是基础也是保证,但将现有矿山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全面升级为特级资质,需要将原一亿元的注册资金大幅提升到三亿元,对企业本身来说是很难逾越的门槛。
(三)物资短缺。物资是企业进行组织活动的基本条件,物资的及时供应、保管、合理使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我公司的现状看,物资短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备老化,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工艺先进、技术领先、环保节能设备数量很少且配套性差,对陈旧设备的维修和新设备采购计划不充分,设备占有渠道比较单一,导致设备管理不细化、不到位。二是物资采购计划和管控制度缺失,主管物资的材料员队伍断档,物资采购仅能维持供应系统。
二、面对新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
长期以来,企业对人的管理都是以“事”或“工作”为中心,注重的是控制与管理,行使的是简单的业务职能,而人力资源管理从管理方式、内容、目标、战略、层次、手段上都具传统人事管理有很大的优越性、先进性和科学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人事管理的弊端日益突出,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重新审视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取长补短,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路解决企业中的人才需求问题。
一是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要搞培训、压担子,更要注重员工在工作中的培养。一直以来,在工作中我们都是考虑一个人是否适合某项工作,而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是由让人干工作转化为干工作是为了培养人,并着力培养员工一专多能的工作能力。同时,要制定好员工职业生涯培养规划,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职称情况、获奖情况、评价情况都有详细的记录,并及时与本人或其领导进行沟通反馈。要追求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在企业成长中不断地塑造人、升华人,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在员工培养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竞岗、轮岗、回避制度,加快人才的培养进程。二是转变人才招聘的思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大中专毕业生增多,使我们的人才招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原来招聘困难,到现在经常有毕业生主动求职,企业也开始提出专业对口、成绩优秀等新的要求,使企业引进了一批基础素质较高的新员工。但从我公司的现状看,矿建、岩土、地勘等主体专业的毕业生仍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人员招聘在新形势下必须采取新的思路。第一,要加大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由于各专业间触类旁通,对毕业生的引进方面可以适度放宽,入职后再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明确人员的发展方向,避免部分专业技术岗位断档现象的出现。第二,要进一步完善考试录用制度,实行“凡进必考”,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录用”把好“入门关”,实现利用招聘手段促进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
三是转变留住人才的思路。“招人容易留人难”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很多企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人才“中转站”和“培训中心”,其原因在于企业把重点放在了“用人”上,而忽略了“留人”。留住人才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而在新形势下激励方式也要有新的变化。第一,设立忠诚奖励机制。例如,员工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定年限,工作态度良好并做出一定成绩的,可以给予数量不等的一次性的忠诚奖励。第二,完善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员工信息登记卡,及时掌握员工动态,做好员工家庭的各类帮扶工作,帮助青年员工牵线搭桥,寻找伴侣,并解决临时住房问题,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第三,培养企业名人。进一步挖掘生产、经营、技术、管理、党群工作等方面高潜能人员,加大培养力度,使其成为建筑行业、煤炭施工行业的名人、专家、学者型员工,提升企业文化含量,并对历史上曾为公司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同志,给予特殊的终身荣誉称号。
(二)建立科学、严细的资金管控制度
企业的资金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计划、组织、控制企业资金的运动,核算和考核资金的使用效果,以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管理失控、目标缺失,因此,企业必须建立科学、严细的资金管控制度。
一是明确资金管理的基本任务,以制度手段保证实施。要规划、组织资金的筹措,保证企业发展的需要;要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帮助企业进行投资分析、研究和决策;要建立财务监控机制,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项考核制度,规范财务行为;要协调处理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做好企业与投资方、股东、债权人、债务人、税务机关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是根据企业资金状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我公司的资金现状看,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对策:第一,加强资金集中管控,在资金管理中坚持以收定支、预算管理、集中控制、总体平衡的原则;强化成本核算到项目、资金流控制在项目;制定控制成本的具体目标,把预算成本分解为工、料、机,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控制。第二,加强工程款的回收,要在各项工程合同中争取更大比例的预付款;加强各工程的完工签证、材料调差等工作,及时收回资金;及时清理催收已完到期工程的质保金;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有关责任人对陈欠工程款的回收。第三,加强现有资产盘活。禁止设备的现场封存,要通过维修、改造,使之重新应用于施工生产;大力开发租赁市场,创造更多的赢利点;有效利用闲臵资产,将“不动产”进行质押;按照相关手续出让无用设备,让“死钱”变成“活钱”;对到期报废设备进行清理,减少费用支出。第四,适时考虑抵押贷款。对抵押贷款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平衡好企业成本增加与资金紧张的矛盾,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抵押贷款。第五,进行产业链风险传递。按照上下游产业链,将风险进行传递。按照甲方拨付工程款的工资比例,支付下游的人工费;采取双赢的方式,采购施工材料;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臵设备。
(三)建立及时、共享的物资管控系统
物资管理是对企业存在与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源的供应、保管、合理使用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任何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物资供应,但对物资的系统管理却没有形成。
首先,要抓好物资采购的集中管控。要正式组建物资管理中心,通过集中管控的形式,对大宗物资的采购进行有效控制,满足生产需要。要坚持全公司物资采购的统一管理,由物资管理中心负责审批各单位的物资采购计划;要对大宗和主要物资负责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要建立物资采购的招投标机制,对下属单位自采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要加强库存管理,制定物资储备定额,缩短物资流通时间,加快资金周转。
其次,要提高设备管控水平,提高收益,降低成本。设备租赁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设备的集中管理工作,完善设备租赁制度;与社会上其它设备租赁公司保持联系和合作,出租闲臵设备,租入需用设备;要完善设备使用的监管机制,对公司自有设备及租入(租出)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要按照相关手续盘活闲臵资产,淘汰安全性差、耗能高的陈旧设备;采取多种方式,添臵起重机、搅拌机、稳车、绞车、钻机等设备。
企业文化咨询网
站内搜索:
企业文化建设专家
首页行业扫描以文化人国学大成才智交锋理论学说文化洞察政工天地精彩视频企业文化培训在线咨询
文化热点 经典书目 文化胜经 核心业务 我要投稿博大精深旗下网站:博大精深 方与圆 企业文化咨询网
企业文化 首页 > 行业扫描 > 建筑行业 > 建筑行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近期关注细分行业
建筑行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近期关注细分行业
作者:张秋生来源:银河证券浏览:992 2008-11-1 14:15:17共有评论0条字体:大 中 小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建筑业主要受宏观经济增长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所驱动。受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影响,短期内建筑业增长有所放缓,但从长期看,在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国际承包业务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期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建筑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受宏观调控、建材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建筑业成本呈上升趋势,盈利能力将有所下降。
关注细分的铁路建设行业。中国经济总量庞大,行业发展不均衡。尽管国家从宏观总量层面实施经济调控,但对于那些总体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瓶颈行业,国家将会加大政策扶持。从目前看,我国铁路运输及铁路基础设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大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内容。
重点公司具备估值安全边际。考虑到重点公司的高成长性和股东回报提高,我们给予其2008年30倍市盈率。我们推荐在细分市场中具有明确增长预期及高估值安全边际的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中国铁建(601186)和中铁二局(600528),公司具体预测指标见下表。
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将对公司利润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灾后重建对建筑业影响的专题分析。据有关方面估算,汶川大地震给主要震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亿左右。灾后重建涉及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四大领域。预计震区重建总规模将超过万亿。根据规划,四川省的灾后重建将分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高两个阶段,灾后重建的不同阶段对建筑业影响不同。恢复重建阶段以大规模的土建施工为主,主要受益公司包括: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铁二局、四川路桥、路桥建设等土木工程建筑企业;发展提高阶段具体受益的行业和公司将主要体现在专业化的工业设备制造安装企业,如中油化建、中材国际等。
一、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是行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2002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以上。建筑业总产值从1985年的675.1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0,019亿元;增加值由1980年的195.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014亿元。
(1)国内GDP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我们对1995年—2007年的GDP与建筑业的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高度相关,相关度达0.9985。回归分析显示,国内GDP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本决定了建筑业的国内市场规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4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建筑业总产值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也出现了较大增长。
我们同样采用1995年—2007年的数据,以FAI作为解释变量,建筑业总产值为被解释量,两者的散点图,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为0.989。回归分析表明,FAI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4.3亿元。
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是行业发展的具体驱动力量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步入发达国家的征途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经阶段。通常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要经历将近30年的建设时期才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我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19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开始,按照30年乃至40年的平均建设周期来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处于建设中前期阶段。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更大。据世界银行数据分析,我国目前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通车里程,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距离,即便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差距,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是土木工程建筑业业的主要市场之一。“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中,中央政府将计划投入3.8万亿人民币用于交通基建投资,比“十五”期间增长73%。
(2)房地产建筑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也大大加快。据研究,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两个点以上,同时增加1600万城镇人口。如果按人均20平方米计算,将新增住宅需求3.2亿平方米。
预计中国城市化率加速增长期将持续到2020年,届时中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5%。
与现有城市人口相比,意味着未来10年内将有1.6亿左右的增新城市人口,其所带来的住宅、交通、公用建筑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无比巨大。
近两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土木建筑行业的主要市场。
二、建筑业近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一)经济增长步伐放缓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外部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季度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61,491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中有升,增速为25.9%,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但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固定投资增速将会逐步放缓。1-4月,我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7亿元,同比增长21.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保持。我国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数据显示,“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作用有所降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现阶段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仍然是通过双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限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
(二)成本上升给建筑企业盈利能力带来变数
(1)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10月份开始,钢材的价格持续上涨。2008年2月份以来,铁矿石涨价65%,建筑钢材价格较2007年涨幅明显。受雪灾的影响,我国今年前两个月累计水泥产量为1.4亿吨,同比下降2.80%,供给的减少导致水泥价格的上涨。2008年,我国建筑原材料上涨的局面不断加剧,春节以来国内建筑材料的涨幅普遍在20%-
40%左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去年同期增长8.2%,涨幅比去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连续第五个月创下三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2%,汽油、柴油、原煤价格分别上涨11.0%、11.8%、24.1%,能源价格涨幅突出。煤炭成本约占水泥生产成本的40%-
50%,铁矿石和煤炭构成了建筑钢材生产的主要成本,而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提高,使建筑材料价格涨幅不断增加。
(2)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建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加大了对建设工程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使建筑业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2008年新的《劳动法》开始实施,增加了建筑企业用工的隐性成本。
2007年,我国经济进入通货膨胀的上升通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物价增长、通胀水平提高必然带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
(3)建筑企业议价能力较低,成本上涨必将减少行业利润。
建筑企业施工总成本中原材料约占50%-60%,人工成本约占5%-10%,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建筑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对于建筑行业利润有很大影响。虽然目前开口合同在建筑行业占主流地位,建筑企业有一定的二次议价能力,但建筑业的上游建材行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而作为建筑业下游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行业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生存在两者之间的建筑企业,其利润降低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三、铁路建设行业机会凸显
(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成为发展重点。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借鉴美国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发展的重点,而对铁路建设投资相对不足,我国人均铁路里程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铁路运力明显不足。为了解决我国铁路建设滞后的问题,国家加大了铁路投资力度,使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阶段。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达3.8万亿,比“十五”期间增长73%。
“十一五”期间,铁道部的投资预算为1.25万亿,相当于“十五”计划的四倍多。《铁路“十一五”规划》提出,将新建17,000公里铁路线,包括7,000公里客运铁路专线;将8,000公里现有铁路升级提速;将15,000公里铁路线升级为电气化铁路;将国内高速铁路线的总里程延长到20,000公里以上;到2010年底,将国内铁路网络的营业总里程延长到90,000公里。
(三)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将有所提高
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空前高涨,2006年我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52.75亿元,较2005年增长76.4%,2007年完成的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高达1,772.1亿元,较2006年增长14.1%。
我国铁路投资规模在2005-2006年快速增长后,投资增速有所减缓。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目标,2006-2010年,我国铁路投资12,500亿,年均投资2,500亿,当前我国铁路投资规模与“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初铁道部披露,今年我国铁路全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000亿元,新线铺轨4,415公里,复线铺轨3,405公里。虽然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铁路投资增速有所减缓,但未来几年铁路投资规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随着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铁路投资资金不足的局面将逐步得到改善,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局面仍将延续。
四、重点推荐
公司我国铁路基建领域具有寡头垄断特征,作为铁路建设领域的龙头企
业中国铁建在技术能力、施工装备和施工经验等方面具有强大竞争优势,中铁二局在西南地区建筑市场具有区域优势。
(一)中铁二局(600528)
公司在西南地区具有很大的区域竞争优势,业务多元化使公司获得较大的抗风险能力。公司未来发展中,房地产与物流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08年6月份以来,公司陆续接到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中标通知,为公司后续业务增长打下基础。
按照银河证券估值模型预测,公司2008、2009、2010年EPS分别为0.76、0.81和1.15元,08-10年EPS平均增长率为40%,按照30倍PE估值,公司未来6-12个月内合理估值为25元。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主要风险因素:宏观调控导致的基础设施投资下降及房地产市场增长放缓;建筑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等因素。
(二)中国铁建(601186)
中国铁建主营业务集中于铁路建设,公司占据国内铁路建设40%左右市场分额,是承接我国铁路基建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预测期内(2008-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12%,毛利率水平约为9.3%。按照银河证券估值模型预测,公司2008、2009、2010年EPS分别为0.46、0.56、0.67;08-10年EPS平均增长率为19.65%,按照30倍PE估值,公司未来6-12个月内的合理估值为16元。
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主要风险因素: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降低,建筑材料成本上涨,海外承包业务中的汇率风险等。
五、灾后重建对建筑业影响的专题分析
四川地震重灾区面积达到6.5万平方公里,涉及到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等6个市、州,严重受灾的县区达到44个,受灾乡镇1061个,人口大约2000万人,直接受灾人数达到1000多万。
一、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川地震造成当地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严重破坏,学校、医院垮塌严重,数以千万间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北川、青川等地,房屋十有八九全部倒塌,成为一片废墟,绵阳、德阳、都江堰等地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地震造成陕西汉中市汉台区、宁强县、镇巴县、西乡县、勉县部分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62亿元。甘肃陇南天水等七个地方市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398亿元。
据有关方面估算,汶川大地震给主要震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亿左右,这仅仅是个估计数字,具体损失数字还有待相关部门统计发布。
二、灾后重建的建筑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
震后恢复生产、生活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今后相当时期内,重建工作将成为震区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
灾后震后重建涉及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四大领域,预计震区重建总规模将超过万亿。其中交通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及建筑装饰等领域是灾后重建的主要部分。
三、灾后重建各阶段的投资机会
2008年6月5日,国新办会议披露,四川省的灾后重建方案正在抓紧制订中,重建时间暂定为8年,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范围主要是汶川等严重受灾地区及关联地区,具体范围尚须经过评估确定。为了科学编制重建规划,包括地质地理等相关评估目前正在四川灾区全面展开,预计6月底前完成,而四川全省的灾后规划编制最快在7月底完成。规划内容分为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9个专项规划为: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城乡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灾后重建用地规划。
规划实施的时序分两个阶段:近三年(2008年~2010年)以恢复重建为主,后五年(2011年~2015年)以发展提高为主。
灾后重建的恢复重建和发展提高两个阶段对建筑业影响不同。
(1)恢复重建阶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规模住宅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这个阶段以大规模的土建施工为主,主要受益公司包括: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铁二局、四川路桥、路桥建设等土木工程建筑企业。
(2)发展提高阶段:
2011-2015年的发展提高阶段,将根据专项规划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等内容,侧重点将主要体现在建筑安装领域和工业区域建设方面。这个阶段具体受益的行业和公司将主要体现在专业化的工业设备制造安装企业,如中油化建、中材国际等。具体受益企业将视重建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而定。
本文地址:http:///html/article/116/124/47738.htm
上一篇:营造有建筑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 建筑行业 建筑文化 建筑行业文化 行业文化文章
·建筑行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近期关注细分行业·积极探索先进的航道行业文化建设
·建筑文化――“文化”+“水泥”·
本类排行
建筑行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构想
从国际建筑业的态势看中国建筑
营造有建筑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浅议美国建筑事务所经营管理模
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承包工程保
着眼提高国内建筑企业效益与国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培训|企业文化建设|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2008 ©中国企业文化咨询网-建筑行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近期关注细分行业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侨香路香年广场C座302A邮编:518033E-Mail:83461211@163.com
1 目前我国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存在问题分析
(1)建筑企业集团公司的规模虽然在增长,但利润收入、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额和软件资产比重较低,只达到世界500强企业相应水平的17%。从资产规模来看,差距更大。2004年我国500强企业的资产规模只相当世界500强企业资产规模的5.6%。由此可见,与国际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产效率还比较低,管控能力还有待提升。
(2)我国的建筑企业集团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国内的集团公司有一批是通过优势企业通过市场收购兼并形成的,这类企业体制和机制问题比较少,竞争力较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集团公司是通过行政划拨办法形成的,还有的是在多家企业联合之后,再组建母公司,即所谓的“先有儿子后有老子”的集团公司,像这些方式组建的集团公司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地方,若不加快改革,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3)建筑企业集团公司的管控机制缺乏创新。这个问题不仅反映在产出效益与资产规模的不匹配,而且反映在集团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如机构庞大、组织层级多、职责不清、效率不高、冗员多、风险控制差等。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迫使我国的集团公司不断寻找一条由粗放型、外延式扩张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转变道路,实现集团公司由大到强的发展。但是,在以往的体制、机制改革中,集团公司往往会陷入“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又管”的怪圈,陷入疏于管控而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困境。
(4)未重视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的增强所需要的内外支撑体系建设。国有建筑企业的控制力,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丰富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内涵发展,内部控制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从外部政策支撑体系来看,国际市场的开拓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国际建筑市场的控制强弱彰显了建筑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府支撑作用,以及国内金融、企业外交、信誉评定等其他核心相关产业发达程度。
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市场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仍存在整体优势较弱、经营范围窄和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承包商TOP250是国际工程界的晴雨表。据统计,上榜的中国建筑企业越来越多,约占榜单的五分之一,不能忽视的是,上榜的中国大型建筑企业,高达95%都是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这表明了中国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市场控制能力在不断增强。研究显示,2001年至2012年中国建筑国际承包商国际工程服务市场份额(年均6.3%)呈强劲上升趋势,海外市场开拓以年均0.2%的加速度(约23.9亿美元)扩张,但仍低于同期国际建筑市场年均290亿美元的增速。采用典型抽样方法从2001年至2012年ENR TOP 225家国际承包商中分别选取ENR TOP 10 (标准组)和CHINA TOP 10(试验组)进行海外专业市场经营对比,结果发现就海外平均盈利能力而言,ENR TOP 10是CHINA TOP 10的8~13倍,就海外市场盈利平均份额而言,ENR TOP 10是CHINA TOP10的4~7倍;同时,2001年至2007年CHINA TOP 10正在扩大与ENR TOP 10的国际化差距。这又表明建筑业整体优势不强,经营领域狭窄,缺乏项目管理型、EPC型超级土木建筑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1,2,3,4]。
2 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回顾30多年的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始终摆脱不了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政府与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保持和激发国有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如何更好地体现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如何通过国有资本盘活其他资本,实现共同保值增值?政府与市场角色定位、国有经济发展动力、国有企业的国家地位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都离不开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实现,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控制力。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控制力决定了市场的边界,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代表国家的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尤其重要的是,国有大型企业控制力的有效实施,将直接激活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将提高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
(1)科学分析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实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推动包容与可持续的企业升级发展。建筑企业集团总部对所属企业控制的目标,是确保战略协同和集团价值最大化。提升集团价值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充分发挥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正向收益的最大化;二是全面控制企业面对的各项风险,力争潜在损失的最小化。如果对下属单位控制力不足,则会导致激励不足,致使企业隐瞒经营潜力;若对所属企业控制过度,可能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并限制所属企业的经营灵活性,挫伤其积极性,也会导致企业收益受损。因此,对所属企业的控制必须适度才能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进一步提高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对建筑市场的资源配置主导能力,更好地实现面向服务价值的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运营管理的优劣、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经济社会是否可以实现协调、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体制转换、运营管理上遭受的种种困局,促使我们不断地探讨和研究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方法、内容、途径,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得出“私有化”并非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佳选择,而保持国有企业活力、增强国有经济比重,持续提升国有经济控制力才是改革发展的正途。分析国有建筑企业的控制力,可以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并予以配套的政策支持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将有力促进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管理创新与技术进步,努力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使得全球工业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3)在开放经济背景下,强化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控制力建设,可以提高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内部管控,与外部市场能力建设,是增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以工程项目为中心,以资金管控为主线,以集团的功能定位为切入点,通过集团的功能定位、权限控制、风险管理、投资管理、股权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对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管控过程进行逐步分解,进而与市场需求进行对照分析,就可以发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加以解决,从而逐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如果建筑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建立企业控制力自我诊断体系,经常进行自我诊断,这将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强化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控制力建设,提高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5,6]。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建筑业进入空前的繁荣期,大型建筑业集团大量涌现,得到长足发展并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同时,我国建筑业集团在与国际建筑企业的竞争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对建筑企业集团的控制力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发展,控制力
参考文献
[1]陈郑丰.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2(1):1-3.
[2]王艳玲.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2(3):45-47.
[3]罗红.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0).
[4]陈兰荣.建筑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2).
[5]高霞.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202-203.
【关键词】现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思路;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机制的建立、经营模式的转变,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建筑企业在面临如此发展快速的经济趋势不得不加强对建筑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现代建筑企业实际情况对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断的改进,实行具有现代化、创新性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在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也使得集团公司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1.现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代建筑企业的生存环境。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卫星通讯等新技术的創新,改变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现代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再局限于本企业、本地区,而要加强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动的分析,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各类信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进行相应变革,最关键的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要全面更新。建筑企业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积极发挥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观念(要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全面、准确、迅速地获取信息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无形资产观念(加强对企业商誉、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风险理财观念(增强风险意识)、知识化理财观念(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知识资本观念(要重视对知识资本的管理)、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企业要顺应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企业之间竞争的“双赢”)。
2.现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最优化
在具体的施工生产领域,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注重经济效果的好坏、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建筑企业同时要具备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在管理意识上,要具有整体化,即有效益意识、战略意识、市场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开发意识、时间意识、人才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名牌意识。
3.现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素的转变
现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以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成为重要的管理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建筑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4.现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规避
4.1提高现代建筑企业财务实力
拥有雄厚的财务实力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提高现代建筑企业的财务实力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而建筑企业财务实力的改善主要应依靠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多方面的综合战略安排来实现。
4.2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能熟练运用现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在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能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
4.3建立科学有用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现代建筑企业财务预测是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预测了解自己的财务需求,可以提前安排融资计划,并根据融资计划,安排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可以把投资和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而造成现金周转困难。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建筑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机制,能对事件的发展状态、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和修正,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5.现代建筑企业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
5.1增设无形资产等重要项目的报表
无形资产是今后财务报告披露的重点,它包括各类无形资产的数量与成本、科技含量、预期收益及使用年限等内容。另外,还需增加非财务信息,包括建筑企业经营业绩及其前瞻性与背景方面的信息。这些项目所提供的信息,均是信息使用者判断建筑企业未来收益多少与承担风险大小的重要依据。
5.2增设人力资源信息表
通过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披露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收益、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5.3披露建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建筑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披露建筑企业有关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该建筑企业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让信息使用者更正确地认识现代建筑企业。
6.现代建筑企业实施财务再造策略
管理专家迈克尔·哈默倡导的再造思想,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企业界,正成为一种最新的管理趋势。哈默把再造工程定义为:“对企业过程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重新设计,从而使成本、质量、服务和反应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获得巨大的改善。”在建筑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今天,“企业财务再造策略”应成为建筑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财务管理策略。建筑企业财务再造策略要求从零开始,用集体智慧,将建筑企业财务系统所能达到的理想功能一一列出,再经过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最关键、最基本的系统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成建筑企业财务运行的新系统。这样,既可更明确财务部门各环节的权责利,又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每个员工都处于自主管理状态,让顾客导向的观念在整个财务流程中得到体现,以发挥群体优势。财务再造策略包括:财务流程的再造、财务人员的再造、融资机制再造、投资机制再造、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内容。这一策略的实施,使建筑企业财务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更好地使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改善建筑企业的财务职能,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现代建筑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洋,艾洋,江阳.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提升现代企业发展战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31-33
[2]刘红娇,李玲,金军.建筑企业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推进发展战略的实现[J].科技与企业,2013(10):38-29
[3]满江红,梦媛,袁满.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J].企业导报,2013(3):31-33
[4]龙三太,艾戴,马高政.现代建筑企业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中国外资,2013(10):99-100
[5]闻秀,文杰,张瑜.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经济发展[J].会计研究,2013(6):65-66
作者简介
【建筑业企业发展前景】推荐阅读:
建筑业企业发展战略11-10
乡镇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07-01
浅谈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筑企业管理12-02
建筑业企业新资质解读09-17
建筑业企业工作流程图11-11
建筑行业发展前景11-13
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试行办法12-12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全文20106-23
省外建筑业企业进鄂备案须知07-06
建筑企业计划管理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