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

2022-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发展实施策略

【摘要】小学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学生步入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更是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实施的重要性得到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学的重要课程,其与学校德育活动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指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对新时期的小学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策略

教育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有温度的,更应该是智慧的、灵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家长、学校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方式如果不顺应时代的变革发生变化,其就难以发挥最大功效。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新时代,教师要及时了解小学生德育管理的现状,并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相融合的策略进行有效的探究,将德育与养成教育融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个人品格的形成,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和成长。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特殊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价值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模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停留在表面[1]。

其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教育,很多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德育教育体系,大多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学,教学体系陈旧且方法单一。很多教师并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储备,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单一的授课,并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加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把握不准,与学校德育活动的联系不紧密,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缺乏实质性进展,造成大量教学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教学生做人做事的课程,在学校的育人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如何有效处理好相关课程的关系,形成育人的合力,反映了学校对课程本质的认识,以及学校对课程实施的经验和能力。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精神熏陶,能够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实现生命的价值,进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明确学科定位,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的重要性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学劳结合”育人方式的具体诠释。新时期,学校和教师要明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根据定位制订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教育内容,注重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学校和教师要转变原本的教育观念,广泛普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德育教育的知识,对现阶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丰富德育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板块,进行多形式、多内涵的教学改革。除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学科教学外,教师还要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的融合[3]。

(二)编写与学校德育活动相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基于教育、基于本土、基于学校理念。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发展中,学校和教师要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理念,进行课型研究与课程开发,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深度融合的、理論与实践并存的课程内容,增强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特色,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拓展德育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合理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内容,注重学校德育活动内容的丰富,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多样性需要和差异性需求,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学校和教师可以立足“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特色,打造“立德树人打造校园智慧德育——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应用”等相关课程,并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以保证课程的落实和开展[4]。

(三)注重实践活动的组织,将德育与活动互相渗透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发展中,教师和学校要注重实践活动的组织,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学生的一日生活教育中,丰富教学内容中的品德教育元素,让德育新风吹进学生心田,同时探索贴近学生生活点滴的德育元素,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打好基础。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雷锋好榜样”“分享真快乐”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品德教育视角,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懂得互相帮助,成为独立自主的孩子;也可以通过社区援助等形式,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拓展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服务与奉献精神,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5]。

(四)创新教育途径,探索学校德育活动与学科德育教育链接新模式

新时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发展中,学校要积极探索德育活动与学科德育教育链接的有效模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成长。与时俱进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相关负责人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树立起新型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积极开拓德育途径。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收集更多的适合学生德育教育的素材,在对学生开展线下课程教学和活动教育的同时,通过智慧树、钉钉、腾讯会议等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线上教学,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和教学[6]。

(五)加强学校德育领导工作,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德育宣传中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发展中,学校要注意加强德育教育领导组织工作,完善管理体系,明确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努力方向,完善德育教育管理制度,实施德育教育的有关措施;在领导小组下面要设立相关的德育教育工作小组,由专门的管理人员统一协调负责,落实德育教育的相关工作,确保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准确、有效执行,形成全面的、严格的德育教育管理网络,确保学校德育管理的正常运转。在德育教育的宣传活动中,学校要注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德育宣传中,对学生进行一致性和连贯性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校门口的电子滚动屏、校外围墙等醒目位置,以及学校的一些重点部位,设置德育教育宣传栏,在楼道内张贴德育标语等,营造浓郁的德育教育氛围,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教学时时重德育,生活处处皆教育。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发展中,学校和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创新,明确学科定位,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的重要性的认识;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注重实践活动的组织,将德育与活动互相渗透;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加强学校德育教育領导工作,为立德树人工程添砖加瓦,从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郭传菊.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实效性[J].求知导刊,2020(44):89-90.

杨建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撬动学校育人方式改革的支点[J].好家长,2020(85):57-59.

刘昕,年君,张红云.构建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打造五育并举育人新模式:以疫情期间的“少年爱国学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为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9):24-25.

陈刚.借课程之力 促内涵发展 助共同成长:学校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尝试[J].小学教学参考,2020(21):84-86.

徐秋凤.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以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为例[J].新智慧,2020(19):10-11.

姚建安.立德立行 知行合一:浅谈养“正”德育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J].新教师,2020(02):14-15.

作者:蔡晓萍

第2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界定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學生自主实践活动,教师组织与指导工作是否到位很大程度决定着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作为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具备并切实提高实施语文综合活动教学的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导向能力,才能更大程度地保证和提高活动的效能。

[关 键 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能力

[

2009年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教学内容,然而对何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未有一个直接的概念界定。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异同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相同之处:都强调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自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在活动中的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但是二者也有本质上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活动的范围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加广泛和多元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活动,它和“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共同组成中职语文课程的三个环节。它要求活动的范围必须限定在语文学科之内。也正因为如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质出发,活动内容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区别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应该具有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的特点。但它与中职语文教材中“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环节不同。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范围应围绕语文学科来进行,也就是所谓的活动要有语文味

活动的目标、过程、手段等,均要从听、说、读、写入手,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体现其综合性

活动本身固然是基于语文学科,但并非是拘泥于其中,要体现其综合性,就要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将语文学科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内容广泛,文学、史学、哲学无一不在语文学科之中体现。但是单纯依靠语文学科创设情景来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注重跨学科学习和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中锻炼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有可能会出现活动的形式主义,就会与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初衷相悖。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强调活动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像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只能作为参考,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中职生的心智水平和兴趣进行选题,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才能使其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主题的选择也要符合本校教学环境的实际,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语文学习资源,避免造成让学生无法活动的局面。在活动中,要避免少数人在活动,大部分学生陪衬的现象。为此,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活动方案分组合作分配任务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

语文教师在教授“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环节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传道、受业、解惑”者,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师角色。而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教师此时主要承担着向导或者是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问题的设定搭建活动框架,和学生探讨活动的行动方案,促进学生完成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从传统的前台走到了幕后,教师在幕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核查可用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提醒学生活动不要偏离语文活动的主题,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引导和评价。

由此可见,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语文学科,以学生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为学习素材,以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活动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信息,体现对语文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综合运用的语文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它强调语文学习需要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整合的基础上,在生活中掌握语文知识,在专业学习中实践语文知识,在职业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满足学生就业时对语文综合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

作者:王浩

第3篇: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面面观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代表着我国新形势下教育结构体系的完善及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及发展,是一种比较先进、比较科学的教育形式之一。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概念”“意义”及“原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发表了部分认识与看法,旨在于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教育同仁对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正视与认可,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推进其進一步的良好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概念;意义;原则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实际经验等独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性学习活动。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味追求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落后理念,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的平衡、协调发展。此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需要紧紧追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及进度,而得以真正掌握实践活动的主导权及支配权,即在保持学习活动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有步骤、有次序地推动整个实践活动的正常运行。从这一点展开来讲,教师仅仅是学生实践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与旁观者,学生则在其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所规定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基本必修课程,不同于学科学习活动中多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点为主的学习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从实践活动所设置的特定任务中自主进行探索、分析、总结、归纳,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他们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发展自身的团队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能力等综合修养及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及性质决定了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这种较明显的复合性特征并不为教育工作者的人为复杂化或者烦琐化所干扰,而真正决定于学生是否能在实践活动中对活动主题、活动意义等实现最为深刻的认识、理解、挖掘与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学生学科课程的补充和附属,而是在同学生各学习科目进行有效互补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代表着我国新形势下教育结构体系的完善及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及发展,是一种比较先进、比较科学的教育形式之一。

二、中小学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

前文提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比较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形式,那么,中小学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又有哪些实际意义及良好作用呢?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真研究,我发现其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实现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教师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实践运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及发展。可是,在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一味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终极教学目标,却将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一要求忘却于脑后,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实践运用意识的形成及运用能力的稳固发展。而作为教育新形式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却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扭转了这一尴尬教学局面。

例如,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自救自护技巧。可是,通过调查却发现,对于教师这种注入式的技巧传授,多数学生都将其单纯地停留在听一听就完事的理论层面,根本就形不成对其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更谈不上将其灵活运用在现实实际生活之中了。从这一程度上来讲,学生关于自救自护技巧的学习仅仅相当于纸上谈兵,并不具备实践运用能力。对此,以“自救自护”为主题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就显得极为必要与迫切了。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街头巷尾,认真观察与整理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的众多安全标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地震、火灾、车祸等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自护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练习,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自主编写一些自救自护内容的顺口溜……这样一来,借助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教育形式,关于自救自护的技巧就不再以纯粹的理论知识停留在学生印象中,他们也得以深刻认识到:自救自护技巧与自身的现实生活实际并不遥远,自己只有掌握一定的自救自护技巧才能保证自身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实现自我的救助,并保证将自身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如此,就在开阔学生视野范围、扩宽其认知层面的同时,帮助他们自身实现了自救自护技巧相关理论知识同实践运用能力的完美统一,为其日后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救自护技巧的灵活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形成

在传统的课程教育模式中,无论是哪一学习科目,其教学任务都是单纯提高与发展学生对本学习科目的相关能力,这种孤立式的教育方式很难帮助学生形成学科与学科知识之间的互补与结合,更谈不上学生知识素养的综合发展。而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则认为,在教育大系统下,各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各学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实现本学科知识同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包容与相互补充,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而大大提高知识学习效率及质量。

实践表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在很大程度上完美遵循了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上述基本理念,即确保了学生在实践活动进行过程中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良好融合与交汇,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综合素养的全面形成。

我们嵊州市风景如画、人文荟萃,有着丰富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资源。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从嵊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实际调查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我们嵊州这一地名的历史来源进行调查(王莽称帝建立新朝,剡县被改名为封建意识极浓的“尽忠县”;东汉建立后,“尽忠县”恢复其原名“剡县”),这将有利于学生对西汉后期王莽把持朝政、更朝换代的历史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还可以从嵊州市的自然地理情况进行调查(嵊州市地处北纬29°35′,东经120°49′,经纬度上的位置确定了本地的气候特点: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这对于帮助学生认真回忆、及时复习之前地理课本上所学的气候这一知识点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还可以在带领学生探访马寅初故居的基础上向他们讲解由其提出的著名“人口论”,并结合嵊州当地人口的实际情况尝试对经济学家马寅初的人口论进行分析与评价……如此,借助探究嵊州地理人文这一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得以重新对所学的各学科知识进行梳理与整合,在帮助他们自身综合素养、知识全面形成的同时,大大调动了其对家乡的热爱感、自豪感与荣誉感,此外,更坚定了其为家乡更美地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心,真正可实现一举多得的良好实践教育效果。

3.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具体表现为即使他们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可是,他们却因为缺乏包括团队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对困难与挑战等在内的各项能力导致自身很难融洽、完美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

这就要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正视這一不利教学现状,除此之外,更要尽量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逐渐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能力。如,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农村乡园田间进行社会调查,帮助学生增强对新世纪农村生活的正确、客观认识,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不同的工厂用人单位,探寻当前嵊州市的劳动资源主要利用模式,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国防教育主题展览,增强学生的国防教育科学价值观念、丰富其爱国主义情感……这些形式、内容、目的各不相同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参与过程中的相互协作与互帮互助,这将有利于帮助他们及时摒弃独生子女身上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并使他们逐渐养成与他人进行良好协调、合作分工的意识,帮助其团队合作意识及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及树立。此外,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免要同他人进行接触与交流,这对于他们自身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自然会碰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若想仅仅依靠来自他人的及时帮助显然不切合实际,这时他们就会无意识地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能对解决问题起到实际的作用,这对于他们自身勇于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等顽强、坚韧意志的形成也将产生积极影响。总之,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逐渐适应社会现实的各项综合能力,将为其步入社会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中小学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

虽然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灵活性等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活动进行中教师、学生可以任意而行,相反,他们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言论简洁、有力地陈述了兴趣之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得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学习活动中,并确保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相反,假设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那么,他们将很难保证自身的注意力及思维始终集中在与之相关的学习活动之中,此精神状态下,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无异于痴人说梦。

鉴于此,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主题等都必须确保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的兴趣及热情,这样才能在诱发学生产生强烈探究欲望的同时,促使他们自身不断迸发出思维智慧的火花,进而确保最终实践活动良好效果的获得。从这一点引申开来讲,想方设法搜集、整理、运用学生感兴趣且具有良好实际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等便成为教育工作者组织、展开校外实践活动必须考虑的首要内容。

2.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目的性是所有学科教学活动有效展开的首要前提,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同样也不例外。教育工作者在综合实践活动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单纯为了实践而实践,相反,必须确保每一项综合实践活动都必须具备明确的目的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师生双方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过程中都能紧紧围绕之前所制定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活动实践成果。所谓“有的放矢”便是这个道理。

如,在参观生态博物馆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使自身及学生都明确“扩展学生文化视野、培养起学生对动物、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并帮助他们逐渐树立热爱生态环境、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价值观念”等活动目标。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在具体的参观过程中不再同以往逛公园一样只是走马观花地观看、看个稀罕、看个热闹就算完事,而是改为对生态博物馆中的每一处景观设置都进行深度、充分的剖析与了解,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对生态博物馆所陈列展品形成足够深刻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真正树立起正确、科学的生态保护观念,而这正是本次生态博物馆之旅的根本目的所在,如此这般,便可大大保证该项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效率及质量。

3.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性质及目标来看,其侧重于帮助学生通过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逐渐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发展各项综合素质及能力。这就决定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地位。综合实践活动应当是反映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进行社会生活实践的教育活动,而不应成为教师把控下的被动参与活动。

为此,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必须明确其在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中仅仅只能以学生活动指导者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并不能越俎代庖,帮助学生确定活动进度、活动呈现结果、活动成果反思及分析等内容。须知,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教育活动形式,它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尊重学生的兴趣、知识经验水平、自主探究能力等因素,才能保证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自主性学习活动中真正促进自身知识素养、行为能力、价值观念等的形成与更好发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等同于教师的指导地位就要完全被抹杀。须知,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中小学生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等并不十分完善,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仍需要教师及时帮助、指点与引导,教师必须及时以学生实践活动指导者与帮助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如此,方能从大方向上保证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正常运行。

4.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特定活动内容、任务为有效载体的一种实践学习形式,这就决定了其实践性较强的活动特征。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能妄想依靠教师或者其他人的帮助轻松实现既定的综合实践目标,而应当树立起“只有依靠自己积极实践、主动探索,才能收获预期中的活动结果”这一正确理念,并学会依靠自身实际能力逐一经历发现问题、调查问题、分析问题、得出问题、结果实践过程,进而在不断积累、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自主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鉴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之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促进作用,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尽量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制定出切实符合中小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及规律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如此,才能以该活动为载体,真正促进学生自身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及实践运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与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妮娜.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2]叶开明,程玮,董卫花.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1(01).

[3]雷丽珠.巧用校外基地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生活教育,2014(11).

[4]文可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及其方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9).

编辑 韩 晓

作者:钱小江

第4篇:我的家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我的家》教学反思

本课题主要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参与。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照片来介绍家人,亲切、直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教育学生学会帮家人做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人的事情帮着做。”

教学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时都显得很开心。在课前教师对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比较了解,特别是单亲的家庭,要注意避免伤害儿童的情感,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灵活地创设课堂情境。所以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言行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情绪的影响,尽量避免出现学生相互攀比家庭条件和父母情况 。

课堂上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视频《让爱住我家》让学生体会到家的幸福和快乐,很好地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能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课堂尾声时,我设计了师生一起配上动作一起唱《幸福拍手歌》,这样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从而达到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本课还有不足之处,本来设计了一个画一画“我的家”环节,但由于时间把握得不好,所以没有把这一环节用上。在最后的环节里我设计了把对爸爸 妈 妈说的话写在爱心卡上,但是一年级学生的识字率较低,所以写的内容都十分简单,写不出老师想要的效果,而且在这个环节里因为时间有点赶,所以没有叫学生把自己写的话读一读,也没有让学生自己贴,这点有待改进。还有就是一年级学生定性较差,比较活泼好动,爱说话。课堂纪律方面控制的不是很好。所以我想,一节好课,应该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机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让自己在课改的征途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我的家》是《品德与生活》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快乐与亲情,爱自己的家,认识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懂得爱亲敬长,能和家长沟通,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本主题活动体现了从小培养儿童应有的品德——“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这一内容正是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之一。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这种教学理念对于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本课教学我主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教学各环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设计一系列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同时,我还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产生情感升华,在情感体验中感悟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主动关心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学会关心父母,孝亲敬长。“以活动为主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是本课的教学方式。

“家”这个词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他们生长在幸福时代,充分享受着家庭、社会给予的阳光雨露,然而他们习惯了雨露,习惯了接受而往往忽略、甚至不懂得付出、奉献。如何让学生爱自己的家,为自己的小家乃至大家的建设作贡献,这是授课教师所要达到的知行统一的目标。

这节课中,我以“活动—体验—感悟”为主线。课前,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全家福照片等能反映家庭温暖的点滴资料,让每个孩子在收集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生活体验。在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利用“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人,采用个别介绍、小组交流和全班介绍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课中还设计了适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参与的活动“敞开心扉”,通过“敞开心扉”这一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如何关心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们把想对自己的父母或亲人做什么用表演的形式演出来。孩子们积极参与,情趣高涨,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愿意参与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觉体验、感悟的程度就越高,为促进品德的内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知之处需要改善的,如果能请家长共同参与到我们的课堂当中,参与到小组的讨论,相信生生间、亲子间、师生间的互动和感触会更深、更广。

第5篇: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故事

故事主题:我是怎样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的? 故事作者:平谷区第一小学 张云霞 13716336981 我们开展了《四年级学生零花钱问题的调查研究》。在研究的开始阶段,设计调查问卷是研究这一主题的起始,但也是四年级学生的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课前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也看了《综合室活动指导手册》,并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准备用提供样本的发办公室启发学生进行问卷设计。这样,不会的学生可以照着葫芦画瓢。上课了,在学生设计问卷遇到困难是,我给他们下发了两份我精心准备的调查问卷,引导他们观察问卷的结构,包括:题目、指导语、问题„„学生很快把问卷设计了,在全班展示时,我发现大家的“瓢”与我提供的样本真像,并没有全部体现要调查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课下我仔细思考,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是我指导不到位?还是雪设备能够没有真正理解?看见学生,我恍然大悟,是学生遇到了难题,我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他们,按他们的思维方式引领他们。于是我把自己设计问卷的过程放在了一边,决定逆向思维。

在另一班上课时,我创设情境,学生提出了许多关于零花钱的问题,我们将问题进行了归纳,解释这些问题就是大家关注的,它就是调查问卷的内容。学生一下便明白了怎样确定问卷的主要项目。接着,我们全班选择一个“零花钱数量”作为挑战项目,小组讨论进行问卷问题的设计。有的小组设计了填空题;有的小组设计了选择题;有的小组设计了问答题;究竟设计什么形式好,我们全班展示,任由大家评论。在争议中,大家达成共识——设计选择题更好。于是,我将几个组设计的选择题同时打在屏幕上,学生评价、分析。很快,他们明白了设计选择题应做到“选项齐全,不能包含”的要求。紧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选择内容,分工合作设计问题,不久,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好了。学生很惊喜,想进行调查了,面对学生们的迫切愿望,我当了一次调查对象,学生更是兴奋。一名学生很快来到我面前进行提问,我故意为难他,“我写作业呢,没空”“这是我的隐私,不方便说”„„

学生一下子不知怎么办了,台下其他同学帮忙出谋划策。面对这样的情境体验,他们知道了必须设计“问卷指导语”。活动最后,我与学生一起分析这次问卷设计的过程,学生们说的很深刻,出乎我的预料。

在这次设计调查问卷活动中,我总结为五点法,即:感性认识为前提;小问题为突破口;深入探究为基础;模拟体验是深入;理性分析为提升。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索,学生会真正尊重自己的心灵感受,体悟探索设计的过程,用心记录感受的过程,会理性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

第6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先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依托特色,凸显活动参与性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凸显全员参与这个特征。本学年,我们以达标创特为契机,根据学校的特色优势,举办了《体验武术,快乐成长》这样一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武术为主题,以体验为主线,将各个活动串点成线,因为我校有着良好的研究底蕴。活动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了“武术知识竞赛”、 “班级文化墙的评比”、“武术知识小报的评比”、“武术征文评比”。活动研究由理论衍生到活动实践,要求全员参与,活动中,同学大量阅读了武术知识方面的资料、了解了武术的起源、了解武术明星的成长里程、学习了身边的武术小明星、观看激动人心的表演赛,在一系列的武术主题活动中体会了武术的精髓和拼搏的精神。同时为了体现活动的实践性特点,我们编写了校本课程《体验武术,快乐成长》,在各个年级开设武术课,在校园内推行武术操,利用大课间活动做武术操,在潜移默化中,使武术渗透于我们学生每一天的活动中。一系列的活动使同学们在学到武术技能的同时又了解了武术的自身文化底蕴,更爱上了武术运动,使武术特色在我校更具生命力与延续力。

二、结合时代特点,强调活动的实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我校据不同年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拍照、访问居民,访问环保局的专家;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三、开发本地资源、让创新的翅膀飞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怎样开展研究,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让创新的翅膀飞起来

四、关注节日,了解民俗文化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中国的民俗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本学年,我们结合具体的时间,组织

三、四年级的学生研究了“国庆”、“中秋”两个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在活动中,同学们研究了两个节日的来历,各地过节的习俗,在查找资料、采访、写感想、设计制作生肖和年画、动手绘制手抄报、设计自己喜欢的月饼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自己内在的潜质,各尽所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朝气。在研究月饼的制作时,同学们在画、做中充分感受到活动的快乐,而且锻炼了制作能力,通过比一比谁的月饼最漂亮,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另外给月饼取名、配诗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的工作,我们缺乏经验,因此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是,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活动中学生们得到的锻炼是多方面的,是前所未有的。学生们学会了查阅资料的各种方法,学会了对大量资料的取舍,学会了记录自己的研究过程,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很多很多,这些能力的进步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很至关重要的,我们相信,下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会搞得更出色!

xxxxxxxxxxxx

xxxxxx

第7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苏延清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校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它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本文笔者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和具体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活动开发校本、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元化、动态化的特点,它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具有勇于实践、积极尝试、大胆创新的精神。作为一个新的稚生事物,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和重视,但是,我们很多一线的老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里,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开展该项活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理论学习,理解课程体系目标;

要把握好一项事物,你首先就必须了解它。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往往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探究实践活动,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劳动实践、服务、技术实践等,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一门发展性课程,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回归学生本性,解放学生的个性是其基本价值追求。纵观这一次的课程改革,笔者认为首先是一场观念的改革,观念如何转变,历史与实践证明,学习不失为有效的办法。故此,承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辅导的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笔者所在的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开设之前组织教师学习《走进新课程》,对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及新课程结构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活动内容等基本理念。教师人手一本由国家实验区长沙开福区专门对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的一个经验汇总《体验新课程》。并通过派出教师向专家学习。曾派出2名教师参加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专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的专题培训,并由这些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辐射培训,通过参加这种高级培训活动及自己组织的辐射培训,使国家对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能及时贯彻到学校,为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还采取了录像分析培训法、互动式培训模式、实话深度会谈式培训和活动观摩式互动等培训方式,使广大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架及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的职责,使教师在活动的指导上不致于盲目而显得无所适从,也为广大教师提供发展创造的空间。

二更新观念,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有些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等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宗旨。如有的学校仅安排一名教师,固定课时,用征订的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授内容;还有的学校、教师用过去的活动课、兴趣小组或学科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专题完全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诚然,在实验刚刚起步,借鉴资源包的内容组织活动、开拓视野是需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是非常必要的,以过去开展活动的经验为切入点更是可行的,但关键是要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管理和

1组织形态上有所突破,要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原则。

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颇深,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还是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目前,教师大多数属于“知识传授型”,表现在善于传统式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他们一旦离开书本,离开教科书,将变得无所适从,面对学生将不知所措。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显得力不从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它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活”的课程,那么他的课堂也应该是一个“活”的课堂,曾经看到一位老师总结了他们学校的做法是:到自然中学自然,到社会中学社会,在劳动中学劳动,在生活中学生活,在研究中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生长的空间。使我们的课程适合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合我们的课程。

三、开发校本,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纵观新课程,它留给每位教师上课的空间更广阔了,选择教材的权利更大了,老师背上担子更重的同时也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教学资源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是没有东西可以活动,而是有太多的活动我们没有机会来搞。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校本课程就是一笔很大的教学财富,它是由地方学校根据地方特点,学校实际,自行设计的个性化课程,可以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等方式,对国家、地方、其它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使之变成更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校自行直接开发新的课程,首先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区资源、学校资源,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突破口,依托社区资源,设计与社区生活和文化相关联的开放性课题开展活动 ;其次综合实践课题资源来源于各学科的整合,使学科领域的知识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四、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应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能力。它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评价,很难用一条尺子来衡量。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会、体会与反思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在操作中,自我成长档案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老师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以便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根据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的特性,我们实行了这样的评价标准,课题报告和研究计划占总分的20%,过程记录占50%,研究成果占30%,根据总分的高低分为A、B、C、D(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四个档次,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成绩记入学业总成绩中。

五、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扮演独立的实践课程和课堂教学延伸的双重角色。

由于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敬业精神的不同,各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也有较大的差异,笔者近两年对该县(区)106所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做了一次次调查,农村中小学基本没有开设该门课,城区中小学开设的情况也有较大的区别,有12所中小学开展的情况比较乐观,多数学校形同虚设。有相当部分教师甚至学校领导对该课程的理解不够,将综合实践活动理解为以往的课外活动,对活动设计把握不准,造成场面热闹,劳师动众,不乏有“作秀”之嫌。还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学生活动简单活动理解为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每周不少于3课时,但由于中小学

开设的课程较多,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许多中小学都实行弹性学制,遵循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原则,其中1课时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内,2课时学生利用双休日完成。这是目前可行的举措。

教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设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既不能集中课时“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由于实施分散课时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元化、动态化的特点,实施一个活动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长大一年半栽,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上的作用应是活动的指导着、组织着,教师要处理好课堂和课外的正确关系,可以说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果。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解决学生在活动中的棘手问题,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外的调查实践上。2005年笔者曾引导七年级(3班)的学生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在科组所拟定的“走进定西”大主题的前提下,大家经过充分酝酿,逐步拟定了“安定区乡土地理调查研究”的专题性研究课题。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和兴趣,自愿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本组的活动主题和目标。学生确定的小主题有:“小流域治理成果斐然”、“马铃薯产业誉满国内”、“高效旱作农业初具规模”、“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等。通过对安定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归纳、整合,尽可能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结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扮演独立的实践课程和课堂教学延伸的双重角色。

我们通过几年艰辛的探索,体会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广阔天地。它让学生真正的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第8篇:综合实践学校开展活动总结

我校自2013年秋季在小学3-6年级;中学7-9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实践课程的计划、实施和总结,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全校行政、老师群策群力,对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探索,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稳步而健康地向前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听评课活动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全新的尝试。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设置了“剪纸”、“航模舰模”、“丝网花”、“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五门课程;中学设置了“烹饪”、“摄影摄像”、“茶艺”、“电工”、“木工艺”“种植养殖”、“礼仪教育”、“家政教育”八门课程。课程内容不但丰富,而且都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实践操作。

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上一节示范课,课后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并在中小学生上课期间中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将学期的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二、组织中小学上课

五月份:按照学期学校计划小学三—六年级每个年段在校上课两天,教导处合理安排师资、课时,确保课程有效实施。例如:“剪纸课”、“木艺课”,教师先让学生们把要完成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画出来,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与风采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乐趣。

六月份:初中7—9年级每个年段在校上课两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课程,从选科的人数来看,最热门的课是“烹饪课”,上课人数达到了39人,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一些蔬菜的种类,而且在做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成功的快乐。

三、开展“体验军营生活,激发爱国情操”社会实践活动 5月20日下午,我校组织3—5年级的学生走进了呼中区森警部队,开始为期半天的以“体验军营生活、激发爱国情操”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生们走进了武警森林部队的军营,参观了部队的营区环境、营房、荣誉室、养殖室、学习室。武警官兵为小学生们表演了队列、擒敌术、障碍墙等军事科目。看到官兵寝室行李那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干净整洁的营区和官兵们表演时整齐有力的动作时,小学生们无不感到肃然起敬,争相与官兵们交谈,并和他们合影留念。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加强了对小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从小扎下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树立报国之志。

四、开展以“多姿多彩中国梦,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艺术展活动。

本次文化艺术作品展是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有关领导、艺术界名人,以及书协、美协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同时并有作品受邀参展,为本届艺术作品展增添了光彩。

作品展,以“多姿多彩中国梦,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展出我区师生书法、板画、国画、水彩画、蜡笔画、浮雕、剪纸、刺绣、丝网花等共计130余件。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一个时代人类文明程度的体现。让学生参加艺术作品展演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如果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座花园,那么本次艺术展就是一束红花,抒发了师生艺术的创作热情,展示了我区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总之,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受益——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师的人格魅力日趋完善,学校走上了特色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综合实践活动将会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9篇:201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三陵学校(2018-2019上)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

2 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1.利用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

3 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2.走进社会生活,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 自行车的保养与修理》、《饮食与健康》、《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3.走进自然,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

4 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4.立足校本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宁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学期我们让学生从爱自己的家乡入手,通过《走遍宁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有关情况。利用学校劳动基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方式

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

1.注重过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太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中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中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中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中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中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中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中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六、主要活动内容:

6 七年级

服装设计与展示 八年级 生活中的物理 九年级

自行车的拆装与维修7

上一篇:走进情绪心理课教案下一篇:步步高企业文化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