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评课稿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评课稿(精选7篇)

综合实践评课稿 篇1

铜仁市第二小学 罗琴 听了谢老师的这堂实践课,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在活动中她做到了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识.虽然在这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但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就这堂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汇报活动的过程精彩感人,主题明确。

在今天的这堂课上,学生围饶<<走进可爱的家乡铜仁>>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活动的第一个内容是学生齐唱歌曲《铜仁我美丽的故乡》,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活动二是欣赏画面听录音(每个组分别介绍活动的感想与见闻),这一画面让我们对铜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铜仁不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还是一个有种各特色小吃的美丽城市。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展示成果,在这一个环节,每个小组的收获都很大,并且都是围绕着自己活动的内容进行汇报。他们这次活动分成了三个组分别是:风景名胜组,特色小吃组,还有革命人物组。在这一展示过程中,学生写了计划,收集了图片,还写了自己的心得与反思。可以看出他们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获不小。特别是在介绍周逸群的光辉事迹后,感受到他们受到了很大的激励。

二、这堂课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了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大自然,通过观看、访问、搜集图片、录音、拍照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铜仁, 强烈地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活动中,他们还目睹了各种特色小吃的制作过程,不仅增长了见识,更知道这些小吃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品尝的过程中别有一番香味。特别是参观周逸群的故居后,看到了许多学生写了观后感,更多的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总之,能欣赏到这一堂精彩的实践课,与彭乔勇、谢应红两位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二位老师在这次活动过程中牺牲自己许多的宝贵时间,亲自带领学生们去参观、访问、整理资料等。才使得学生今天在课堂上表现得这么出色。听完这堂课后我感触颇深,因为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开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也可以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像这样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经常开展的。

建议:在展示成果这个环节,小组汇报的内容可以再具体些。篇二:综合实践评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评课稿

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本次三公开团体赛活动为我及所有热爱

并从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展示、交流、互动、研讨的平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进入我们的视

眼,才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它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颠覆了中国两千多年

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模式,毫不夸张地说,它给予我们 的除了新奇以外,更多的是无所适从。但是,“不须扬鞭自奋蹄”,我们自2012年以来,以县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周为契机,迎难而

上,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经历了反复探索、实践提升的过程,取得了一

些初步的活动成果。2012年,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珍爱生命之水”

获省、市、县一等奖;2013年4月,我校承担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与学生发展的研究,在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

将将活动实施归纳为4个阶段,即:活动准备阶段--开题论证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阶段,对应主题生成课、方法指导

课、中期交流课、成果展示课四种课型。今天展示的《珍爱生命,拒

绝第一支烟》是活动的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课型是成果展示课。

从整体上看,今天的课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课程性质把握准确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定义如下:

研究型课程是一门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它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

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珍 爱生命,拒绝第一支烟》这一主题的设置,植根于现实生活,着眼于青少年抽烟的问题,以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东冶村的烟民、东冶医

院实践研究的范围,以学生的调查、研究、采访等为探究手段,课题

极富教育意义和探究价值。确实是研究性学习。

二、课程开发体现两大理念、4个特性

两大理念是: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为学生

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四个特性是: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具体来说:

一、看学生,小荷才露尖尖角。

整节课学生听得细致、说得细腻。可以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

堂中来。听得细致,你看,第三组的同学在汇报中提到“我们调查了

烟龄十年左右的烟民”,汇报完后,马上就有同学质疑:为什么是烟

龄十年左右的?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烟民呢?从孩子们的表情我们也可以看到,或沉思、或惊叹、或喜或忧,说明他们听得细致,听得入神,而且做到了边听边思考。说的细腻,我们可以看到,就像烟的危害而言,孩子们不仅从化学成分有害入手汇报,而且以身边的事例为

警示,更是别出心裁的提到香烟给一个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表达

上来看,交流的孩子口齿清楚,表达语句生动,甚至还有“且吸且痛苦”这样改编自网络的语言出现,可见说的功夫扎实。另外,从六个小组的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到,放课件的同学娴熟自如,讲解员侃侃而

谈,小组成员间衔接无缝,可以看出小组合作的常态化。

我们惊喜的看到,在研究性学习的土壤上,我们的孩子正是小荷

才露尖尖角,前途无可限量。

二、看老师,于无声处听惊雷

张老师在本节课可以说是说得很少,但每一张口,总是巧妙地体

现了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智慧。课伊始,老师回顾整个这一主题

活动的课程,这本是我们这一课的固定模式,但是她巧妙地用大屏幕

出示了自己收集的孩子们活动时的图片,一下子就把我们引进了研究

性学习的氛围。张老师另外一处巧妙地点拨在最后一组学生汇报时的一问“听说在采访时,你们组的同学还有人哭了?”由此引出学生采

访时的曲折和辛酸,学生说完后,老师又巧妙地引导:你们已经基本

具备做一名小记者的素质了,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悟到了采访的精

髓: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我想,这正是我们学生甚至我们中国人缺

少的一种素质。

老师作为引导者,侧耳倾听,善于抓住课堂契机,于无声处听惊

雷,正是这样的教学智慧,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深意。

三、看流程,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次主题活动,学生共分为六个小组进行,第一组:吸烟现状面

面观;第二组,吸烟危害知多少(科学调查);第三组,吸烟危害知

多少(现实调查);第四组,来为吸烟算笔账;第五组,难以抗拒的吸烟诱惑;第六组,第一次吸烟的哪些事;从这些小组的主题来看,选择可谓煞费苦心。第一组走进生活,调查吸烟的现状,得知我们这 个社会烟雾缭绕,禁止吸烟迫在眉睫;第二组从科学的方面阐述吸烟的危害,而且做了金鱼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尼古丁的威力,用沥青来解释焦油的存在,先问后摸,震撼人心。第三组同样是这一 主题,却是从同学们认识的家长老师入手,通过调查烟龄十年左右的烟民,用真实的人做教材,危害就显得更加活生生。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视频、问卷调查甚至是情景展示,都让我们跟着孩子们亲历

了一遍他们的研究学习过程,也就是让我们真实地体会到了:孩子们

做了,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丰富的成果;孩子们做了,所以才有了今

天这样丰富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正如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

以张老师这节课为引子,我认为,要想做好研究性学习,我们必

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抓牢自主探究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小组、班集体亲历亲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实践探究,体验、表现和

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句话,让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

二、抓紧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学生的兴趣是探索活

动的起点。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广泛、灵

活、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活动课程。

三、抓实过程评价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问题研究的过程以及研究过程的思维训 练和方法运用,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像科学研究人员那样注重研究

课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衡量评价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以正面评价、积极鼓励为主,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一句话:成功不重要,成长才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起步不久的课程,同时又是其他学科课的整合,内容包罗万象。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在此,我真诚的希望各位教研室的专家、教师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和帮

助。

谢谢大家!篇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评课

我觉得这节课有这么两个出彩的地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今天整节课陈话语不多,他把说话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整堂课孩子们学得主动,说得高兴,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耳畔回响的不是老师富有激情,高亢的声音。而是孩子们欢乐,稚嫩的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难道不值得我们称赞吗?

二、教学设计巧妙。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细节设计,类组的同学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把问题抛给其他同学。其实他们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但是他们故意卖个关子。老师在这当中的角色也颇具玩味,答案早已了然于心。但是老师偏偏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思考。打开思维的闸门,集思广益,让孩子们的思维在交流在碰撞在沟通,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同时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团结协作。真所谓一举多得,一箭多雕。

首先很感谢望一小的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节精彩的综合实践中期反馈课。李老师作为一名今年下半年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就能够这么深入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落落大方地上出这么目标明确、环节清晰、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富有自己教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知道,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它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主动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这就对我们综合实践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非常感谢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舞台。

接下来我就想借此机会,谈谈从李炜老师这节课上获得的几点启示和几点思考:

启示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整堂课孩子们学得主动,说得高兴,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耳畔回响的不是老师富有激情,高亢的声音。而是孩子们欢乐,稚嫩的话语。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当一个小组汇报完活动方案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评价、交流、讨论,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启示二:活动评价贯穿始终

让我们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完全可以贯穿在我们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课堂之中。这节课李老师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启示三:方法指导润物无声。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属于中期反馈课,在课中老师除了了解学生在课外了解到的情况外,还对学生进行了润物无声式的研究方法指导。比如在课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学生采访的视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视频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二者也向学生介绍了活动开展情况; 最重要的是在不露痕迹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另一种研究的方法,运用手中的dv机,拍摄调查的情况,以使研究更富真实性和可信性。

启示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大价值。而今天的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形式多样的前期活动设计与安排,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不是痛苦的,而是快乐的、幸福的,从这点来讲,这样的课堂也发展着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这也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又一课程价值。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四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天空中得到的各种能力的提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采访调查的能力、汇报展示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甚至编排活动的能力等等。因此我想不论是教师的逐步引导还是学生的自主超越,只要得到了锻炼就是好的。

思考一:中期反馈课与总结交流课应有何区别?

上课的时机是不同的;学生完成活动的状况是不同的;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应是不同的。可能这节课在这个整体把握上还不是很准。思考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指导得更实、更细、更深入?

只要是为了学生真正的发展,哪怕是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小小问题都可以拿来讨论商量一节课;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方法指导我们都可以进行几节课的反复学习实践;老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对策,然后与孩子们一起来突破这些难点,让孩子在失败中、困惑中、体验中活动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这节课老师的指导是否还可以更加细致。

再次谢谢李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些难得的启示和思考,以上纯属自己的一点主观感受,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篇四: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范老师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缝沙包》,在整堂课中,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做到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的指导与帮助,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沙包的缝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一定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做人品质。这节综合实践课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方面有很多。

1、创设情境,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教师能贯穿始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伊始启发学生谈话,你最喜欢的课间活动是什么?沙包能做什么游戏?最后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缝沙包,这样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缝制沙包的热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沙包激发了学生缝制自己喜欢的沙包的热情。

2、始终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活动中强调学生要有不同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做到了只要有学生举手就让他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还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对有特别想法的学生给予鼓励,这些做法都指向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针法,缝制沙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的参与。本节课学生缝制沙包的针法是多样的,缝制出来沙包的款式也是多样的,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角色把握恰到好处

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把自己始终处于帮助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地位,不去安排支配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一员,参与其中,与学生交流。在学生缝制的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巡视指导,对缝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指导,使学生建立起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实践活动课亮点很多,在彰显了教师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匠心独运的设计思想,灵活自如的课堂调控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地享受了活动的乐趣。篇五:赵晓阳:乐清市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评课稿 乐清市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评课稿

虹桥实验中学 赵晓阳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早上三位参赛的老师同课异构,给我们呈现了三堂各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课——《活动方案的制定》。听了这三堂课,我很受启发,看得出来三位老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虽然时间比较短,而且是借班上课,但这对于我们综合实践这门学科就是一个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有一个特点就是连贯性,我们的课不是独立的,可是我们三位老师课堂表现非常从容,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下面我就这三堂课简单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从教师自身素质看,三位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堂语言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显示出我们教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

二、从学习目标的确定来看,我们老师都做到因地选材、因时选材,王老师选择了地震作为课题,黄老师采用了她自己学校的一个传统课题——快乐运动会,第三位老师采用了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为主题。所选的内容都很实用,课题也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地引导我们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事情,这恰恰就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目的所在。

三、从对学生学法指导来看,三位老师基本做到了及时点拨,能针对学生课堂的生成,做出准确适时的评价和引导,同时充分重视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这里我也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不知我们老师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三堂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松后紧,也就是说我们老师在导入铺垫做得非常足,但到了这堂课的重点——活动方案的制定,只是走过场,最后由于下课铃声而草草收场,我认为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应该把它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制定方案,在这一环节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让学生明白制定方案要注意哪些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尝试着去完成属于自己的活动方案。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我觉得制定活动方案可以简单地归纳成两个阶段、六个环节。第一个阶段是自主策划制定活动方案阶段,这阶段必须让学生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细化到具体操作时,我想是不是我们老师提供一份成功的活动方案供学生作参考,再让学生自主讨论进行活动方案的制定,在学生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必须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指导。最后学生自主设计好就到了第二个阶段,那就是学生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阶段。我们可以请每一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优点,再指出不足之处。这时,我们师生一起完善之前设计的方案,再展示并交流评价,让学生在这堂课能够做出一张比较好的方案,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归纳起来,我觉得我们要遵循以下几点策略:

1、先扶后放,因为我们是小学生,我们要遵循我们孩子认识事物的规律,先感知再模仿再创新。

2、先粗后细,制定活动方案其实有很多细节,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全部呈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格式方法,至于一些细化的东西,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可以课后再指导。

3、先亮点后不足,在制定方案好后,要充分地发掘亮点,让学生体会初步的成功,如果就单单指出不足,这对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打击。

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课 篇2

章丘市枣园中心小学 刘爱华

孙晶老师执教的《妙趣心锁环》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学生喜爱的古典益智玩具中选题,内容新颖有趣,学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本节活动课以活动和问题为课堂的主线索,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心锁环的特点,会自己动手制作心锁环,并能解开心锁环。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妙趣横生,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制作方法,提高制作技能,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是一节较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动手操作为突破口,打造生动有趣、扎实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体验性实践性的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要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和广阔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查”、“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活动中孙老师结合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环节一,激趣导入,探究玩法;环节二,探究制作,练习技能;环节三,探究原理,拓展延伸;环节四,课堂小结,再次激趣。在每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从学生的需求去考虑,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制作方法的得出不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的,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小组内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后组织师生共同交流,在展示反馈中明确正确合理的操作方法。如在探究心锁环的制作方法时,教师先出示三根不同长度的金属丝,让学生想一想每种长度的金属丝做成心锁环的哪一部分?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中根据心锁环各部分的特点,探究出心锁环各部分的制作方法,再利用课件的动态展示得出结论。这样的设计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展现,课堂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学生在学习使用尖嘴钳弯出横杆两端的圆形时,教师不是直接示范操作,而是先让一名学生到前面根据自己以往的操作经验尝试弯一个圆形,同学们观察发现存在的问题后,教师再示范讲解尖嘴钳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师的演示到位,语言描述规范,学生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的关键点,体现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上,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增加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重心,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实践与有效指导的关系,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得益彰、有机融合,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下去,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重视活动主题的指导,重视对知识技能和方式方法的指导,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指导。

本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看似淡然无痕,教师寥寥数语的点拨,却似画龙点睛的之笔。在学生两人合作制作心锁环剩下部分的环节中,教师在巡视指导时发现了学生制作中存在着困惑点,动作操作中有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及时组织了点拨指导,具体体现在教师通过两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释疑解惑。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怎样把心环做得更好呢?”教师利用学生做成的心环的对比及学生做的与教师做的心环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了心环接不住的问题,心环的接口处在底部中间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案,再在学生汇报与教师的示范讲解中让学生掌握弯出漂亮心环的操作要领,就是把金属丝在靠近中间偏左或偏右的位置对折,折出心环后,再用胶带加以固定,就可以把接口做在心环底端的一侧了。第二个问题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制作的弯杆放到实物投影上,让学生观察,这个弯杆怎么样呢?由此让学生找出弯杆两端圆环的方向是一致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自己纠错的过程中明确了制作弯杆时两端的圆环一定是相对的,突破了制作中的难点问题。在活动开展中,教师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又给了学生适时的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走出了困惑点,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促进活动向着更有利于成功的方向发展,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

三、重视活动的拓展延伸环节,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生成性与开放性是它的显著特点。本节活动课中最后两个环节“探究原理—拓展延伸”和“课堂小结—再次激趣”是活动设计的一大亮点,教师首先出示由两把锁组成的二级心锁环,提出质疑“你能把它打开吗?”激发学生再次探究心锁环的兴趣,再出示一组形式多样、变化无穷的连环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播放九连环的视频资料,把古典益智玩具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教师最后提出对心锁环感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探究中华古典益智玩具,把本活动推向更加广阔的探究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3

我的家乡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天蓝、地绿、山青、水秀。这里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如同一个天然的文化大观园。每每谈到自己的家乡,孩子们的话匣子便关不住,俨然一个个小导游,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知家乡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建家乡的理想。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多媒体显示文本)

1、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社会生活等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二、教学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要勇于探究,有创造愿望和乐趣,关注家乡的建设,愿为家乡出谋献策。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这一特点,结合我州目前开展的桥头堡事业的良好契机,联系我校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特点,我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三、教学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是“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说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归纳整理的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他们的一些实践能力还亟待加强。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该阶段以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音乐视频开幕,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与学生互动聊天促成活动主题的产生,依照孩子们谈到的话题分组讨论提炼出感兴趣的子课题。

学生自由编组,老师根据学生特长适当调整,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确定自己喜欢的组名,并推荐出组长、记录员、摄影摄像师等。全班共有56人,分为:自然风光写真组﹑历史古迹探寻组﹑物产风情收集组、发展变化调查组四个小组。

分好组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及对问题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常出现不能紧扣主题的情况,意见不统一,因此这一环节我及时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旨在使学生的思维紧跟主题,层层深入,兴趣不减,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走进家乡、开展活动

方案确定后,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家乡去实践,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农村物产风情﹑发展变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在活动的第二阶段我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很好的促进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也使学生认识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争先创优,这无论对我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收获。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学生遇到了难题,“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在讨论如何汇报成果时争论不休,他们想以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家乡的变化,但却找不到比较点。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了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作为成果展示方案。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了学生一块垫脚石,学生站在上面还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第四阶段: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介绍对家乡的认识,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号召人们关注家乡。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

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展示汇报。

“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以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

“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以影集的形式展示家乡的历史古迹,同学还为此设计了“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的导游词。

“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以图片和手抄报的方式展示了家乡的物产﹑风情。

“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为展板形式,介绍家乡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各组展示成果后,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出了最佳摄影师、最佳小记者、最佳小编辑、最佳小导游。为了把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全班举行了一次“我爱我的家乡”主题队会活动,号召大家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

五、活动效果

学生走进家乡,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家园、合作互助、自强自律、勤奋努力等品质。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我自己也从孩子们认真的态度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家乡的人文资源的.探索略显单薄,成果展示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说服力。

综合实践课程说课稿 篇4

综合实践课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时间都去哪儿了》。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效果、活动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活动背景

古训云:“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在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占第一位。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百般呵护。致使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接受,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感恩。为了擦亮学生蒙尘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并结合学校正在开展践行的“感恩”德育教育活动,我决定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倾听、习作及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采访记录、调查问卷、拍摄视频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感悟到父母之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将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主题确定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一)主题确定阶段

确定活动内容,安排时间一课时。

(二)活动准备阶段

学生按照兴趣、特长自由构建合作小组,并给小组命名。

制定活动计划,探讨活动方法。安排时间一课时。

(三)活动实施阶段

各小组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分小组制作家庭手册、父母寄语录像、歌曲小品,以及相关PPT。

共安排时间2个星期。

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我始终用灵活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保持较高的热情和信心,快乐地去实践,去活动,鼓励小组同学团结合作。

(四)总结交流阶段

汇报交流,成果展示。安排时间一课时。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成果汇报。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汇报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引发话题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恩情怀,活动之前,我播放了最近融化众人心灵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为实践汇报活动创设动人情境。在这情境之中,让同学们一起朗读小诗《家》,带他们进入感恩之家,自然而然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感恩交流 真情互动

在两个星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快乐地忙碌着、体验着、探索者、收获着。终于可以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了,孩子们心里肯定特别激动。

说一说

知恩组同学准备了有趣的《家庭手册》,手册里有家里的每个成员,他们的爱好、工作、生日等等资料跃然纸上,那是一本本制作精良的图画名片,蕴涵着孩子们对每个成员满满的爱。听着他们滔滔不绝地介绍家里的父母,讲述着每个感人的点滴,大家顿时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感同身受,有时便是如此。

问一问

颂恩组同学在活动期间进行了《我对父母知多少》、《父母对我知多少》为题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他们总结出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太少,而父母却知道自己的每一个细节,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却得不到孩子的一丝体谅。这其中满是无奈与伤感,当他们把调查分析图展示在大家面前时,同学们唏嘘不已,不禁想起自己,想起辛苦养育他们长大的父母。

演一演

忆恩组同学顺势表演了小品《唠叨的妈妈》,讲述平凡生活中妈妈处处唠叨,却又处处关爱的小事。他们深入生活,观察妈妈的每个唠叨瞬间;记录生活,写下自己的小品台本;展现生活,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准备的过程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对父母的感恩。小品结束时,全体演员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全班引起共鸣,大家不禁大声合唱,那歌声动听而感动。

看一看

感恩组同学把一张张儿时和现在的父母与自己的对比照,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分明可以看到照片中的少年越发俊俏挺拔,而父母脸上却悄悄爬来了皱纹和几丝白发,起先大家还会为同学儿时的稚嫩捧腹大笑,“瞧,这也太逗了!”紧接着便停了下来,此时他们终于明白“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来得及报答,你们就老了。”

当事先录好的“父母寄语”爆笑登场时,大家已再也笑不出来,“你健康长大,是妈妈最大的愿望”,“要多吃饭,正长身体呢”,“爸爸陪你慢慢长大”......一句一字都震慑的大家的心,什么是爱,便是如此简单平凡,却深入人心。

3.感恩留言 唱响感恩

活动汇报课上回荡着动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旋律舒缓而感人,同学们在这感恩的氛围中写下对父母的心里话,此时的他们心中一定满盛着对父母的爱。当他们大声的念出自己的留言时,早已热泪盈眶。

四、活动效果。

最后,同学们彼此交流着此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并填写了活动收获卡,孩子们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懂得了要多关心、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有人说“我的胆子变大了!”,有人说“我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有人说“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而说的最多那句还是“我们感谢爸爸妈妈!”……家长也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体验、交流中受到了教育。而我们做家长的也在这一过程中知道了孩子的心声,更明白了自身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填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星级评估表》,通过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中,给予孩子实践能力的肯定。

五、活动反思:

一个个永恒的瞬间记录着孩子们那一颗颗真诚的感恩之心。他们真的懂事了,真的长大了!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科整合并不难,而且整合后的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如:收集有关的资料,撰写心得和调查报告等,这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上网查资料,这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还有的学生统计调查各种数据和绘制统计图表,得出有用的信息,这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吟咏、歌唱,又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制作贺卡、心语卡,又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当然,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不太受小组同学的欢迎;有的小组的展示形式太过单一……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加以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天空中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活动结束后,一位孩子送给我一张贺卡,上面写道:“敬爱的老师,谢谢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我要学会感恩生命中的一切!”是呀,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于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可以生成新的课题。感恩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5

一、研究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纸的知识,对纸的发明、制造、包含的科学道理、与生活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懂得充分地、合理地、环保地利用纸。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2、在实践的访谈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3、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研究,在学会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纸的研究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的自我体验与感悟。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很多,我采用了主题分解的方式,即将一个大课题分解成六个子课题:分组进行探究。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很多,我采用了主题分解的方式,即将一个大的课题,分解成六个子课题,进行分组探究。

二、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确定课题,准备方案,实践体验,成果展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决定课题(一课时)

首先,创设情境,同学们,请打开你们的书包,你发现书包里什么最多?(书、作业本)

对,书和作业本都是用什么制成的?(纸)说明我们每天学习离不开纸。

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谈谈你对纸了解多少?

(学生充分的说)

有的答纸的种类名称、用途,有的答纸艺作品,也有的说知道四大发明、纸的发明史.

教师借势引导,纸的身上有这么多的学问,那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走进纸的王国。

接着提出问题请大家讨论:你还想了解有关纸的什么知识?

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我将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根据问题确定了六个研究小组,分别是历史组,制造组,调查组,环保组,科技组,和手工组。

二准备方案阶段。(一课时)

各个小组共同商讨,确定本组的研究范围,和探究方法。(如图所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

三、实践体验阶段(十课时)

这一阶段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阶段。应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按自己组确定的探究方法进行自主实践活动。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否则教学过程就会流于表面,没法深入的开展下去。首先,我来介绍“历史组”的活动情况。

(一)历史小组,一开始,历史小组的同学仅仅把关注点,放在了搜集有关“纸的发明与应用”这方面的知识上了。我建议学生要拓宽思路,从包含“纸”字的成语入手,去深入挖掘“纸”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后来学生共搜集到含有纸字的成语32个,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小组的同学对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建议他们可以将这个成语故事改编成剧本演一演。

(二)制造小组:

制造小组的任务之一,就是到造纸厂去参观,可是,学生几乎跑遍了大半个沧州市区,却没有找到一家造纸厂,就在学生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建议:“为什么不上网试试看呢?”这一试,学生们搜到一条宝贵的信息:在市郊白官屯有一家生产再生纸的造纸厂,叫做明珠造纸厂这就是学生到造纸厂参观带回来的录像,(课件)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不仅如此他们还亲自动手当了一回现代版的“小蔡伦”亲自动手制造再生纸。请看视频。

(三)调查小组的工作起来也不容易,同学们为了调查使用纸张的情况,不但在学校内调查了学生用纸的情况,在家庭中调查了家庭使用卫生纸的情况,还分别去了商场,采访商场收银员,调查打印用纸的情况;去了花店,采访花店老板调查包装花束的用纸情况;还在家庭就家庭使用卫生纸的情况展开了调查。

在面向社会进行采访之前,我交待了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向别人询问要有礼貌,并且要事先想好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顺利获得有价值的采访结果。由于准备充分,学生收获还真不小,同时,他们也学会与人交往的一些基本常识,锻炼了社交能力。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完成调查报告并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展示学生用纸的调查报告)。通过孩子们的自主实践,他们深深地意识到纸张的节约刻不容缓,于是他们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如作业本双面用,尽量使用再生纸,多用手帕,少用纸巾等。更为可贵的是:为了让全校的同学们都了解,目前纸张浪费的现状,他们写了一份倡议书。由我联系广播站的老师,让他们在校园广播电台进行广播。

(四)环保小组他们在网上搜集了一组图片题目是《癌症村的悲哀》,内容是滑县一些造纸厂随意排放污水,造成生态灾难。通过这组图片他们能深刻地意识到,造纸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以及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环保组的杨雨萱同学有“小诗人”的美誉,我建议她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于是,她做了一首诗《纸的心声》。由他们组的“朗读明星”王楠同学来朗读。

我又指导他们为这首诗配上了合适的音乐,在成果展示时,伴随着这首时而低沉时而轻快的乐曲,王楠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震撼了每一位同学的心灵。

(五)科技小组的同学也不简单,科技小组的同学在搜集了大量纸的分类用途性能方面的知识之后,我又向他们推荐了几种新型的纸张,如,发声纸,除臭纸,等。他们将这些知识巧妙的融合,完成了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童话剧《纸张争功》。

(六)最后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手工小组,手工小组的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就建议他们向美术老师请教,在美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手工艺品。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一课时)

1、各小组成果展示,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评价。

2、反思自己的收获。

社会学家小组的王博同学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

历史学家小组的尹玉山同学说:自己的收获是一个人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有了提高;

科研专家小组的张宇西同学说:自己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深入;

历史小组的孙博宁同学说:学会了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而制造专家小组和手工制作小组的同学都表示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

3、畅想未来的纸。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创设了一个召开新型纸张发布会的情境,让学生设计更加环保,更有特点的新型纸张,学生的思绪飞扬:设计出了“草生纸”“带路纸”“放电纸”等。学生的表现可以用“创意无限,精彩连连”八个字来概括。

4、拓展延伸

学生调查研究结果是丰富多彩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了世界,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纸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我引导学生继续关注有关纸的问题,在生活中做到合理使用纸张。

在这一阶段中我认为值得大家关注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并将这些收获带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更好的开展。

中国结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6

1、欣赏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使学生了解中国结及其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品位、激发兴趣。

课前准备:图片、样本、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出示图片)你见过这些美丽的结吗?它们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工艺品――中国结。

2、介绍小知识。

(1)、什么是中国结?

(2)、中国结的发展历史。

(3)、中国结的特点。

二、说一说:

1、播放音乐,欣赏图片。

2、谈欣赏后的感受。

这些中国结有什么含义?你能根据它们的造型说一说吗?

三、做一做:

1、四人为一小组,相互帮助,协作完成。(以基本结为主)

2、展示作品。

3、联系生活实际创新。

引导思考:在什么地方使用中国结饰品?为与环境相一致,应如何设计?

四、我的收获

我对自己的作品( ),因为。

五、活动延伸

综合实践评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的主题是《我们的眼睛》,节选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五年级教材。接下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二、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的眼睛》是从综合实践上选择的主题。眼睛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当今社会,由于孩子们经常接触手机、电视、电脑,以及看书、写字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使很多孩子患上了近视眼,所以我认为教育孩子关爱自己的眼睛非常重要。同时,对于知识不断增长、身体不断发育和心理不断成熟变化的小学生来说,眼睛又是一个神奇、奥妙的器官,一系列研究问题会展现在孩子面前。基于这种原因,以及学校的教学理念,继承活动课程的特点,我把这一主题做为本学期综合实践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本次实践活动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知识不断增长、身体不断发育和心理不断成熟时期,但对于眼睛的认识是肤浅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差,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朝着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学得愉快努力,使学生们健康成长。

四、活动目标:

根据主题的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主题的活动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有关眼睛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及积极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采访、调查,实验操作等活动,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及护眼的一些常识,同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主要是最大限度的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达到不同的目标。

五、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合实践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学得愉快,学有所成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原则。我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认真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和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说学习方法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采取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

六、说活动的实施过程

围绕《我们的眼睛》这一主题,我一共设计了四个阶段,即确定主题、设计方案阶段;搜集整理资料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和活动的评价、总结、宣传阶段。

1、确定主题、设计方案阶段。为使学生对研究眼睛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开课伊始便安排了这样的游戏: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造成眼睛错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当学生因为眼睛的错觉而使其不能正确答出我的问题时,我适时向学生提问:“这几幅图都是根据眼睛的知识而做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有趣的现象呢?眼睛看见的都是真实的吗?”让学生产生疑问,使学生们对主题活动的研究兴趣大大的激发起来,学生的思维将异常活跃,同时将围绕这个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本主题。

通过游戏使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时教师适时指导,在活动中,在同一主题下,由于学生的兴趣、经验的不同,他们可以确定不同的研究视角,设计不同的研究过程、方法、手段。有的学生对保护眼睛感兴趣,有的对眼睛的各种疾病感兴趣„„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实际情况,把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即探秘小组、护眼小组、统计小组、动画小组、实践小组,各小组起草计划、在班级里讨论通过。各组组内讨论分工,再由各组长负责组织策划,拟订方案。(课件出示学生的设计方案)本阶段的设计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主题,和组员一起讨论研究的具体内容,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体现出来。确立小组学习单位,有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进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先选择再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训练了他们的有序思维。通过生生、师生互动,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研究的自主性,使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2、搜集整理资料阶段。即实践研究阶段。

(1)各小组按制定好的活动方案开始实践、调查,并随时记录和交流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

(2)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对学生活动进行跟踪,进行方向性指导,提高活动质量,将活动引向深入,及时发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交往礼仪,观察眼球的结构时要准确、具体、细致,查阅资料时注意选取有价值的内容等。

(3)鼓励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遇到困难主动争取他人的帮助。如统计小组在对全校各个班级的近视眼人数调查以后,可以请教擅长的人帮助制作了清晰明了的条形统计图,因为学生自己还没具备这种能力。

这一阶段的设计完全是把学生摆到了上帝的地位,围绕本组的小主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去搜集资料,上网、查找图书、向眼科专家请教„„(课件出示各种搜集资料的图片:上网、查图书、向专家请教)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会使学生增强自信,感受收获的喜悦,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广阔的知识领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我的设计意图也正是如此。

3、成果展示阶段。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精彩的阶段。《我们的眼睛》的成果汇报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事先由组长对本小组搜集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进行整理,安排汇报的先后顺序,并扮演本小组汇报时的主持人的身份。汇报分为五个小组,即探秘小组、统计小组、动画小组、护眼小组和实践小组。各个小组的汇报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管理的,在学生个人独立开展的活动中,要做整个活动的多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而在小组活动形式中,组长还要做管理组员的工作,要合理分工,协调统筹,而成员要解决好彼此之间协作配合等问题,这样设计,有利于使学生增强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其中一小组汇报完毕时,其他几个小组的成员可以就

他们的汇报主题提出相关的问题,由汇报小组的任何一个成员予以解答,不能解答的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但个人能力也要得到培养。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环节,独立解决问题需要学生自力更生,不依赖他人,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目标中个别同学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

4、活动评价、总结、宣传阶段。评价是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在评价阶段我注重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小组之间自评互评,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学生在展示研究成果时,会对研究所得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精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自评、互评,使学生对研究活动进一步总结和反思,使外部操作得以内化,强化对探究过程的理解,积极鼓励,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为课题的延伸埋下伏笔。

围绕这一主题我准备在校内开展一次有关眼睛的知识讲座,尤其是针对目前学生眼睛近视的有关内容做具体讲解。在校内举办一次关于爱护眼睛的小报展。另外在“世界爱眼日”的基础上,在校内确定某月的某一周为“爱眼周”,希望一系列的活动能使学生们增强爱眼意识,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使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

总之,整个活动的设计我始终本着开放、自主、合作的原则,使学生以一位十足的求知者、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调查、研究、探索、采访„„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本身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实践都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上一篇:工程签证情况说明下一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