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再添法律利器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2021年10月1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审议,向全社会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落实实名制,规定电话卡、互联网服务真实信息登记制度;加大惩处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行为,加大惩戒力度等。可以说,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标志着我国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为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撑。

草案产生的背景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据很大比重,一些群众的看病钱、养老钱、上学钱被诈骗分子席卷一空,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仅去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财产损失即达353.7亿元。

从实践情况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方面的制度措施不够充分,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各方面责任制度,形成协同打击治理合力;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政策文件需要上升为法律规定。

目前,关于电信网络诈骗,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指导意见均有相关规定。在刑法中,相关罪名有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诈骗罪、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但是,现有法律规定总体上较为分散,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各方面对于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的需求较为迫切。

由此,制定专门法律是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实践的迫切需要。

草案主要看点

建立全链条整治工作机制

银行账户和手机卡“实名不实人”问题多年未根本解决;形形色色“黑灰产”斩而不绝;诈骗类型与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相伴而生……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急需有效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1月至9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3万名,同比分别上升41.1%和116.4%;6月至8月,发案数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下降……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综合施策,强化行业治理,切实形成整体合力,打击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但同时也要看到,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量、群众损失仍保持高位运行,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草案提出,国务院建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有关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实现跨行业、跨地域协同配合、快速联动,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表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规定各部门职责、企业职责和地方政府职责,加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建设,明确有关主体包括民事责任在内的专项法律责任,有助于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

推动“两卡”实现“实名”且“实人”

一段时间以来,手机卡、银行卡大量非法开办、随意买卖,“实名不实人”问题突出,成为电诈犯罪分子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公安机关案件侦办中,缴获“两卡”动辄数十万张,这些手机卡、银行卡几乎全为“假实名”,均非开卡者本人使用。

2020年10月“断卡”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累计打掉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2.7万个,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45万名;工信部集中清理电话卡6441万张;人民银行组织清理异常银行账户14.8亿个。

推动实现“实名”又“实人”,草案规定了电话卡、互联网服务真实信息登记制度;建立健全金融业务尽职调查制度;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对于实施上述行为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惩戒。

支持研发反制技术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出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收购贩卖“两卡”、架设“猫池”和GOIP设备、提供虚假平台和技术支撑、提供转账洗钱服务等一系列黑灰产业,黑灰产业又反过来“滋养”了电诈犯罪,形成相伴相生的“利益共同体”。

一些犯罪团伙在国内购买大量的银行卡、电话卡以及企业对公账户,转运到境外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

对此,草案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治理改号电话、虚假主叫和涉诈非法设备;加强涉诈APP、互联网域名监测治理;打击治理涉电信网络诈骗相关产业。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说:“草案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打击治理涉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将有效挤压犯罪空间,铲除犯罪土壤。”

将预警劝阻、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预警十分重要。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铺开预警劝阻工作,将打击治理关口前移,及时点醒潜在受害人,守住“最后关口”。

今年以来,公安部日均下发预警指令9.6万条,成功避免1260万名群众受骗;成功拦截诈骗电话12.2亿次、诈骗短信14.1亿条,共紧急止付涉案资金2770億元。

为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预警劝阻、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草案明确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资金返还制度,明确有关条件、程序和救济措施。紧急止付、快速冻结、资金返还由公安机关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当前的实践证明了监测和预警的有效性。”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表示,在当前支付手段不断创新背景下,进一步构建并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在支付环节建立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资金返还制度并上升为法律规定十分必要。

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执法司法合作

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境内大批诈骗窝点开始加速向境外转移。

草案提出,国家外交、公安等部门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执法司法合作,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快速联络工作机制,共同推进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

为有力斩断非法出境从事电诈活动“人员流”,公安部部署发起“断流专案行动”,截至10月中旬,共打掉“3人以上结伙”非法出境团伙9230个,破获刑事案件41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854名。

“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国际警务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继续推动和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制定可行、完善的司法协作程序,有效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追捕难的问题。”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说。

打击治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项系统性法治工程。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适应统筹发展与安全、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和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实际需要,既为机制化、常态化开展反诈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也是在法治轨道上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创新实践。

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非常及时、必要

10月26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在公安部新闻发布会就反诈立法表示,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多发,已成为社会公害。反诈专门立法非常及时、必要,对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公安机关对此非常期待。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主要聚焦防范治理,对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的信息流、資金流、技术流、人员流等环节加强防范性制度建设。目前,草案条文虽然不多,但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强。

此次反诈专门立法,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对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关键环节和制度构建,以及法律制度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全国人大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坚决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法律武器。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新型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利用行业管理漏洞,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和网络黑灰产交易等实施诈骗,组织化、链条化运作,跨境、跨地区实施犯罪,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上升最快、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亟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坚决打击治理。

三是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实践的迫切需要。从实践情况看,通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治理还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形成打击治理合力;大量电话卡、银行卡、网络账号被用于诈骗活动,亟待规范管理;这次通过专门立法,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从源头上规范治理涉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挤压犯罪空间,铲除犯罪土壤,为更有力、有效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对草案提出建议

10月19日,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在分组审议中,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组成人员对此提出了建议。

加大打击关联犯罪力度

电信网络诈骗已经形成产业链,在上游涉及违法获取个人信息,在下游涉及违法支取资金、洗钱等。因此,分组审议时,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组成人员建议加强对上下游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和资金违法支取、流转的打击力度。

建议进一步增加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特殊规定。“草案关于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大多是援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但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基本法,规定的都是一般性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本法作为专门法,应进一步规定更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并突出针对性,如可针对非法搜集、倒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等规定相应打击治理措施等”。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介绍,有关部门数据显示,第三方支付公司成为洗钱团伙重要通道,涉诈资金经第三方机构洗钱占比达30%至40%,有的专案中某第三方机构每天就为诈骗集团洗钱1亿元;在某地的一起案件中,3400万元被骗资金在不到两个小时内被迅速拆分至200多张银行卡中。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现金支取的管理。“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个人通过银行自动柜员机(ATM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到账等,建议进一步梳理吸收到草案中来,并进一步研究规定通过非银行柜台渠道(网银、POS机、电话转账)由个人账户向个人账户、可疑公司账户大额转账的延迟到账等措施。”

建议提高打击关联犯罪力度。“电信诈骗犯罪中,负责与被害人聊天、让被害人转钱,只是当中的一个环节。在实施犯罪前,实施诈骗人员需要购买手机卡、微信号或QQ号、第三方取款人、收款银行账号或收款二维码、公民个人信息,虚拟定位等,需要很多配套条件。”

对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禁止

建议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罚款金额。“现在草案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罚款金额一般是1万元起步,个别条款规定为 5000元,感觉太低了,不利于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不利于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综合治理局面的形成。”

建议在草案的法律责任部分增加规定,对违反相关规定、不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负有严重责任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要按照刑事法律规定接受处罚。“要让相关人员意识到,不按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规定办,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不单是要被罚款,还有可能坐牢”。

随着电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法越来越先进,重要因素之一是“部分特定的精通专业电信网络技术具有专业资格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推波助澜”。

有委员认为,技术人员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罪的,可参照证券市场对违法人员设定禁入制度,除追究相关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外,还可增加禁业惩戒条款,取消和限制其专业资格。

草案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金融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或者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义务,造成电信网络诈骗损失扩大的,根据过错程度等情况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认为,该条法律责任的力度还不够,建议增加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法律责任。这既有利于救助受害者,也有利于压实企业反诈骗主体责任。

还有委员则认为,不仅应立法明确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还应规定有过错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重点关注老年、青少年群体

据公安部统计,2020年,全国共立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2.7万起,占全部刑事警情的比例超过40%,造成群众损失353.7亿元。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不少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往往是老年人、青少年等社会弱势群体。在老年群体中,买保健药上当受骗的比较多,很多老年人被骗的是他们的养老钱、看病钱。对此,有委员建議,草案要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尤其是要做好独居老人的反诈骗工作。有委员建议,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使其审慎投资,谨慎网络交友,保护好个人信息。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及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犯罪4822人。其中,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诈骗罪2066人,占42.8%;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1205人,占25%。

犯罪分子将未成年人作为犯罪工具的问题很突出,胁迫、教唆、利诱未成年人参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甚至利用公司化运作裹挟未成年人参与跨境的诈骗集团,有委员指出,“应从重处罚这种行为,既要打击网络诈骗犯罪,也要保护好未成年人。”

专门立法是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必然选择

有学者认为,专门立法是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必然选择。

从打击治理实际效果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近年来,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但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跨境跨区域特点突出,特别是规模庞大的互联网黑灰产与电信网络诈骗相伴相生,对案件高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打击难度大。公安机关等部门普遍面临破案难、抓人难、追赃难等问题。因此,单纯通过打击并不能真正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态势,必须进一步突出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不断提升打击治理效能。

从打击治理工作的具体内容看,因电信网络诈骗环节多、黑灰产群体庞大,无论是打击防范,还是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都需要多个部门和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单位的共同参与。目前,由于各方之间信息共享不到位、沟通交流不及时等问题,打击治理此类犯罪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极大影响了打击治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立法,才能把各方力量整合起来,让各方治理措施协调起来,有效推动打击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从打击治理工作的开展方式看,依法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提升打击治理质效的有效工作方式。针对各部门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中的急、难问题,以立法形式把有益的对策措施、工作机制通过法律法规固定下来,为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犯罪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出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不仅是对某一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从宏观上来看,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提升,有利于设立一个全社会的预防机制,体现了综合防治的思维。

第2篇:共治电信网络诈骗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下称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仅半个月,就已经有2164人提出了5385条意见,远远超过同期其他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公众对其的关注程度可见一斑。

10月19日,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

该草案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强化了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力度。草案落实实名制,规定电话卡、互联网服务真实信息登记制度;对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行为加大惩戒力度等。

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开展全国“断卡”行动以来,全国累计打掉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2.7万个,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45万名。“两卡”指的是电话卡、银行卡。“断卡行动”意在从根源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快速上升势头。

这一组数据显示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峻形势,也表明制定专门法律的必要性。

从实践看,反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方面的制度措施还不充分,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近年来电信诈骗出现了哪些新技术、新形式?备受关注的草案有何亮点?应如何实现真正的群防群治?

电诈形式层出不穷

“伴随着互联网、通讯工具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支付方式的普及,新型电诈活动层出不穷且加速迭代,依托技术支持而日益猖獗。”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表示。

高艳东把较典型的电信诈骗分成七种类型。

一是仿冒身份型诈骗。骗子冒充教育、民政、公检法、电商物流客服等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领取补助金、救助金以及受害人身份被盗用或涉嫌犯罪、在平台上购买的物品出现问题等,要其提供个人信息,并要求汇款.诱导被害人泄露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最终完成诈骗。

二是购物型诈骗。典型手法是在网购过程中,当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付款时,链接虚假页面,该页面在页面形式、扣款金额等方面做得与原网购网站非常相似,通过此假页面进行支付的金额则自动进入犯罪嫌疑人账户。

三是利诱型诈骗。该类型诈骗分为中奖型诈骗和兼职刷单返利型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即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或冒充电商,以提高店铺销量、信誉度、好评度为由,称需雇人兼职刷单、刷信誉。待受害人刷的金额越来越大,犯罪分子就会以卡单、需要再刷、账号错误等各种理由怂恿受害者不断投入。

四是日常生活消费型诈骗。其典型手法是利用网络投放订购、退换机票、火车票等虚假电话,以低价引诱事主上当,或冒充航空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事主在ATM机英文界面操作的方式骗取钱财。

五是钓鱼、木马病毒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人们发送例如网银升级、电信公司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实施犯罪。

六是投资理财型诈骗。犯罪分子往往通过代办信用卡、宣传虚假理财产品等完成诈骗。

七是與诈骗罪相关的犯罪。典型如2020年8月曝光的一起通过“微信自助解封功能”帮助他人解封诈骗微信账号构成犯罪的案件。

高艳东还总结了近一两年来电信诈骗发展的新特点。

总的来说,技术手段上,犯罪分子会选择利用屏蔽信号、呼叫转移等技术冒充医疗机构、公检法国安等工作人员实行诈骗;利用GOIP设备等工具进行机器的自动化、规模化的诈骗活动。具体的新形式则包括,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刷单、网络贷款等诈骗信息实行诈骗;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虚假网恋、冒充熟人等诈骗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实施精准诈骗;将实行诈骗所需的技术操作外包给专业技术人员等。

其中,“量身定制”具有诈骗功能的虚假App,是自去年10月全国“断卡”行动开展以来出现的新形式。诈骗团伙根据诈骗需求编写程序代码,购买域名、租用服务器,再到App封装和分发,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化犯罪链条。

“其开发的虚假App仿照一些知名正规应用平台进行包装,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极具迷惑性。诈骗团伙诱骗受害人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下载虚假App,通过App的相应功能进行沟通联络、窃取信息、诱骗转账付款等操作,实施贷款诈骗、刷单诈骗、‘杀猪盘’等各类诈骗活动。”高艳东表示。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网络法学研究所讲师郭旨龙对《财经》E法表示,最近几年电信诈骗技术从网络化进步到自动化、智能化,通过社会工程技术利用人类的弱点对其进行欺骗仍然是犯罪活动的首选策略,对特定被害人有强烈的针对性,以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为取信基础。如诈骗分子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应用于诈骗实施,使通信联络手段更加智能化、低成本化、隐蔽化。具体的形式则十分多样,持续翻新且生命周期较短。

郭旨龙介绍,2021年4月,内蒙古警方捣毁了几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发现犯罪分子使用一种叫做“猫池”的新型技术设备。这种设备能够扩充电话通信带宽和目标对象装备,再植入木马程序。不同于以前随机拨打电话或发短信的形式引诱受害者上钩,使用“猫池”可以实现同步拨打大量电话或发送大量短信。

据测算,使用两台“猫池”设备,可以同时支持128张电话卡自动呼叫,按照平均每两分钟拨打一次电话,一天工作八个小时计算,一天可以自动拨打6万个诈骗电话。

为何屡打不绝?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多发高发态势难以有效遏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坚决打击治理,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10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宁在对草案作说明时表示。

近年来,各方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类似电信诈骗行为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治理难点在哪里?

郭旨龙认为,诈骗产业链更加专业化、诈骗技术日益提升、现有法律威慑效力不足等都是原因。

基于网络交易越发普及,增加了被害人受骗的可能性。“近年电信诈骗风险上升的主要原因和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关联,由于居家办公、上课、网购等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诈骗分子得以趁机扩大用户接触面,翻新诈骗手法、套路。”郭旨龙说。

此外,个人信息泄露成为重要推手。诈骗分子可通过掌握的大量个人详细信息进行更具针对性和迷惑性的精准诈骗,成本低、获利高,自然选择铤而走险。从搜集到窃取再到买卖,个人信息的黑产链供销两旺,骗子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信息和情况定制针对性的场景进行精准诈骗,防不胜防。

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有望从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发挥作用,或许可以从源头上规范个人信息的处理,防范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此外,电信、银行等机构存在管理漏洞。如公安机关在对涉案银行卡依法进行冻结追赃时,却受到银行系统内部规定的制约,不能及时冻结赃款;通讯领域存在大量‘实名非实人’的号码、服务器托管领域管理缺失、虚拟运营商审核把关不严等管理漏洞。对VOIP网络电话缺乏监管,部分代理商放纵不法分子在网关上随意设置虚拟号。”高艳东表示。

草案有哪些亮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在10月18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基本考虑,一是立足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依法治理,侧重前端防范。二是从小切口入手,对关键环节、主要制度作出规定。三是急用先行,与相关立法相互配套、共同推进。

高艳东对草案的“源头治理”方向印象深刻,“如果仅注重现象治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就会形成‘割韭菜’效应。如果只抓捕最终收钱的团伙,而放任其他犯罪工具的泛滥,就会出现‘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的效应。”

高艳东指出,当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严重,非法技术手段随处可见,改号、隐藏IP地址软件等可以有效隐藏罪犯身份信息。犯罪工具的便捷性导致犯罪成本极低。因此,对电信网络诈骗需要溯源治理,只有消除电信网络诈骗的工具行为、帮助手段,才能压缩其“来钱快、成本低、风险小”的暴利空间。

高艳东总结,制定专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一方面,确定了对某类犯罪的特别预防法。在法律体系上补足了现有反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法律比较分散,不够明确,体系化程度不高的缺陷,并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前端防范、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作出相关规定,加强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法治支撑。

另一方面,实现了从“司法机关主导犯罪打击”向“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的转变。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打击合力。公安司法机关专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同时,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和技术优势,有助于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

郭旨龙强调,这次草案的亮点在于打击工作的集中化。通过建立全链条整治工作机制以加强部门统筹协调,进而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

“草案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加大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加成本,有助于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此外,建立综合治理的模式,不仅通过一个部门法和通过单一的法律手段规制电信网络诈骗,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理效果。”郭旨龙称。

郭旨龙也指出,草案下一步的改进方向,一是对于各类主体如何承担法律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发挥好法律的威慑机能;二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更新速度快,而草案需要巧妙地将可能会有较大变动的情形考虑其中,以应对实际需要。

郭旨龙提醒公众,不要抱有“天上掉馅饼”的贪念:“从心理层面上讲,不同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会针对大众不同的心理,有的是针对‘畏惧’‘不知情’心理,比如冒充警察、冒充法官类的案件;有的是针对‘熟人’‘大意’心理,比如盗用账号冒充原主人借钱;有的是针对‘贪财’‘侥幸’心理,被一夜暴富,幸運中大奖等迷惑。无论是针对哪种心理,人们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被骗子所恐吓或诱惑,提高心理预防,构建心理防线,不要给其任何可乘之机,守好自己的心和钱。”

如何实现群防群治?

事实上,治理无孔不入的电信诈骗,仅靠立法远远不够。多位专家指出,各社会主体参与的综合治理才是治本之策。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一直是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主力。但是,有效防治网络电信诈骗,只靠公安机关还不够,其他社会主体也必须行动起来。

几个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

“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尤其要发挥互联网公司的作用,互联网平台掌握着大量数据,也有分析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和技术优势,为其赋权也让其担责,才能为新型犯罪治理开辟新路径。”高艳东说。

同盾科技安全技术专家狴犴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企业和平台应建立集中化电信诈骗管理思维,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反欺诈能够构建起一个多维度、多层面、全局立体的防御体系。

一是各业务渠道风险识别与预警,针对网络IP技术、通信技术、终端技术做重点布设,覆盖线上、线下,横向识别风险,设置对应策略,形成智能警民联合闭环预警机制,采取实时拦截措施。

二是重视数据管理体系与安全,包括数据信息使用、合规、保护,从根源上保护个人数据信息安全与数据信息使用范围。整合行业数据和多维度跨场景特征,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评估用户电信诈骗特征。

三是提升电信诈骗受害客户人群案例分析,沉淀不同受害者客群的分析与行为路径,帮助线上线下企业业务平台做好点对点的精准防控。

四是多了解全球互联网黑灰产动向,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对应的技术手段或情报网信息,获取犯罪手段、路径、团伙等重要事前信息,由被动防控向主动防控转变。

高艳东则认为,平台首先可以落实网络实名制,提升实名且实人的技术能力;其次,可以针对未成年人、大学生、老年人等易受骗人群开发不同种类的反诈骗模型,提升识别、拦截诈骗信息和提醒预警能力,但需要注意模型所需信息采集的隐秘性与同意、明示原则的冲突;三是阻止银行卡、手机卡买卖,依法审查落实互联网账号的合法转让及其实名制变更;四是识别和拦截诈骗资金的转移,提高识别、阻断、冻结洗钱通道的能力。但需注意对平台冻结异常资金、账号的授权问题。

从更专业的角度,狴犴认为,可以尝试把反诈骗预案拓展至事先风险预警、事中阻断保护、事后布控跟踪,全周期地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防治。

具体而言,事前通过机器学习及策略规则模型,实时分析电信网络诈骗风险,将疑似受诈人群推送至公安机关;事中对高危受诈人员进行金融阻断保护,即在受害人受诱骗而使用金融服务时,实时向金融机构给出风控建议,从而减少受害人的资金损失;事后在基层民警对群众进行反诈宣传后,认为仍有受诈风险的,同盾科技则可协助公安机关跟踪疑似受害人的高危互联网行为,推送显著异常线索至辖区民警进行现场处置,从而中止犯罪行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

“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场持久战,这既是犯罪形势的要求,也是社会治理模式升级的需要。”高艳东总结,“由于人口与产业规模等原因,中国电信网络诈骗的总量与类型都高于其他国家,但这恰恰是社会治理模式升级的契机。”

作者:刘畅

第3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控研究

摘 要:面临花样繁多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究其手段,析其缘由。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当前迫切需要按照科学治理理论,依法构建“7+6+5”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平台(校园版),以应对百变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加强对高校学生安全的防控。

关键词:互联网+;电信网络诈骗;大学生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基于“互联网+”窗口发生质的飞跃,其呈现出“2性+5化”特征。即作案人员的团体性、作案对象的精准性、作案技术科技化、作案手段隐蔽化、社会危害巨大化、诈骗手段多元化的趋势。

一、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平台(校园版)建设的必要性

1.“互联网+”时代的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分析

(1)城市公安机关部门各自为政,破案效率增长缓慢。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从10万件飙升至约60万件。仅2016年1月到7月,因电信网络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14.2亿元。期间,我国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近几年,由于电信网络事件频繁发生、诈骗手段不断升级换代,传统意义上的执法理念、方式受到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联动、协同执法这一新方式应运而生,该方式可以加速执法效率,缓解损害程度。

(2)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管理形势雪上加霜。据统计,由于个人信息的泄露,2016年到2017年我国有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根据12321举报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个人信息泄露的举报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从2014年中心设立开始,截至2017年底,共收到网友举报111781件次。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个人信息泄露越来越严重,个人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因而有必要改进个人信息管理方式,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法水平。

(3)在校大学生防诈骗意识不高。①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在中国教育体制下,对于学生的培养偏重与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存在着缺陷,“望子成龙”现象十分显著。②学校教育导致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全面的综合教育,但是大多数学校为了招生需要和评比,将教学重点都放在了知识培养上,忽视了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自我保护、社会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也对法律了解不足。③理性缺失让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就是社会实践能力,无法准确的判断社会现象的好坏,面对挫折也没有承担的勇气。④物质诱惑导致大学生失去判断。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在央视《新闻1+1》栏目中就如今“女大学生被骗被害案件频繁”这一现象做了详细的分析,由于社会贫富差距严重,人们的人格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报复社会心里呈现频繁,这也正是诈骗行为出现的原因,很多犯罪分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反而觉得这是其讨生活的正当手段。

2.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平台(校园版)建设的必要性

针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电信诈骗呈现出“2性+5化”特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学生屡屡受骗,以及上述现状。当前我国高校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形势严峻,面对新的手段,必须改革创新,突破陈旧的理念,树立新的治理理念,在法治化的框架下,构建一个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平台(校园版)。该平台还可以根据社会不同群体特征“因地制宜”推广该指挥平台,最后构建全社会反电信网络诈骗机制。从而全面预防、降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数量与损失金额,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程度。

二、“互联网+”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的“7大技术+6大板块+5个平台”防控机制构想

依照科学治理理论,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视频技术、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为技术支撑,跨部门合作,联合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三大电信运营商、银行、网络支付平台、各高校共同出力,依法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中心(校园版),将上述六大板块,优化资源配置,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构建:电信网络诈骗风险评估平台、电信网络诈骗信息平台、电信网络诈骗报警指挥调度平台、电信网络诈骗应急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管理宣传平台。该五個平台统一于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中心(校园版)。

1.电信网络诈骗风险评估平台

该平台由公安机关、腾讯、支付宝、银行合力组成,利用七大技术,主要负责各类电信诈骗的事前预测、评估工作。该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智能反电话诈骗盒子、伪基站事实检测系统、微信“火眼反诈骗系统”。进行预测钓鱼网站、虚假号码、预警处置。

2.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研判平台

该平台由技术数据库、综合数据库、警力数据库、犯罪嫌疑人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等构成数据库,精心研究各类数据的转换加工,将数据的交叉二次比对发挥到极致,提高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实现情报信息共享,及时将研判成果快速转递给经侦实战部门,发挥情报信息引领实战的效能是经侦情报信息收集。

3.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指挥调度平台

目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跨省、跨镜等发展趋势,需要各地警力进行相互配合、合力破案、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实现实名率。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非接触性,仅根据电话号码、微信号码、QQ号码、银行账号,这都需要这一工作平台搭建与各块的工作联系制度,统一指挥调度,以实现快捷化、便警化、自动化。

4.电信网络诈骗应急平台

电信网路诈骗应急平台,由公安机关、各大银行组成。当前最常见的应急措施为紧急支付。即被害人意识到自己被诈骗后,立马进行向派出所报警,及时进行止付,挽回损失。但是该种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报警时间到紧急止付花费时间较长,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取款时间短,所以能够成功止付的案例少。因此建立电信网络诈骗应急平台。缩短紧急止付的时间确有必要。在银行层面,实行“金额转账24小时到账”,大笔转账10分钟内撤回手段,即被害人意识自己被骗,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将该笔款项进行撤回,其中,撤回后,对方能够及时查收到短信。在该应急平台,可以设置诈骗微信号码、银行卡号、电话号码、支付宝账号。特别是银行卡号进行冻结,一旦用户再次使用该类号码进行活动,警方就可以及时获知,并进行处理。

5.电信网络诈骗管理宣传教育平台

该平台主要负责进行具体防止电信网络诈骗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全方位的提高大学生防骗的能力,促使他们更好的了解网络诈骗经常使用的手段,从而更好地降低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公安机关及时公布反诈骗提醒标语,定期向在校大学普及防诈骗宣讲活动。银行及时定期面向在校大学生银行普及储蓄卡、信用卡使用“攻略”。作为主力军——各大高校应该重磅出击,将反诈骗教育宣讲活动融入校园活动各个方面。具体如下:

教学活动中,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让大学生知道,正规的司法机关是不会通过打电话这种方式去向人员做笔录的,更不会设置相应的安全账户去让人员缴纳费用和资金的。而正规机构在兑奖的时候,也不会让中奖人先缴纳一定的资金然后才能够获得资金。而110这样的电话,只能够拨打,公安机关的来电并不是显示110等。

在辅导员各年级大会中,学会理性思维,建设大学生的心理堡垒。

在各班级主题班会中,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排演话剧、排演小品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骗子经常使用的几种方式,对大学生开展防范技能培训。

在校园心理咨询中心,注重多方沟通,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针对性对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培训。各个班级建立出完善的心理委员制度,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及时的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独立发展的能力,实现精神独立和人格完善的目标。

在第二课堂中,学校在该综合平台上,邀请专家,在学校开展专业的讲座。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识别能力。社会是一个较为混杂的地点,如果大学生不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就难以体现。因此,大学生必须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即使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遭受到一定的困难,但是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三、結束语

任何社会群体面对电信网络诈骗几乎处于束手无策角度,个人信息管理与反电信网络诈骗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部份,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平台(校园版)是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走向。就目前,该平台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把握好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规律,从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依法构建,使其建设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利于带动和促进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法治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栋梁.有效防范精准打击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N].人民公安报,2016-09-08(001).

[2]蔡长春.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N].法制日报,2016-09-01(001).

[3]徐新怡.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下大学生受骗分析与应对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6):165-167.

[4]张文英.从惯常行为探究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被害预防[J].海峡科学,2014(12):76-77+96.

[5]李恒,王刚.网络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特点及侦防对策研究[J].净月学刊,2014(05):33-39.

[6]吴朝平.“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的发展变化及其防控[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作者简介:

张耀(1992~ ),女,汉族,四川乐山人,研究生在读,西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刑法。

武大伟(1987~ ),男,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西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刑法。

作者:张耀 武大伟

第4篇:不轻信 不汇款 远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

一、电信诈骗的概念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又称非接触性诈骗或远程诈骗)

二、电信诈骗的起源

电信诈骗起源于台湾,又称为“台湾式诈骗”,自2000年开始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盛行,近年渐渐蔓延至中国大陆,2008年以来,中国一些地区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

三、电信诈骗的特点

第一特点是跨区域性。手机短信、电话、互联网络诈骗没有固定的作案时间、地点,犯罪分子与受害人不接触。作案范围广,犯罪空间相对较大,犯罪分子在甲地,诈骗的对象可能在乙地、丙地。

第二特点是高科技性。此类犯罪利用手机、互联网络、电话作为载体,使用VOIP群呼平台、短信“群发器”、设立虚假网站、QQ、MSN、SKYPE等方式来行骗。

第三特点是多样性。新型诈骗犯罪所设立的名目迎合人们的各种需求及避害心理,以电话欠费涉案、亲属被绑架、发生意外、银行卡消费、汽车退税、高薪工作、低价购车、快速办证、低息无抵押贷款、网上低价购物、提供股票信息、中奖等等。

受害人一旦接收到这类的信息,便会试探着去尝试,而骗子则编出种种似乎合乎情理的要求,让受害人一次次心甘情愿的拿出自己的钱财,最终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骗局中。

四、电信诈骗的分类及危害

电信诈骗主要有欠费涉案、冒充亲友、消费退税、中奖、股票等几大类,其中欠费涉案是目前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类,被骗的对象包括政府机关部门的干部、教授、律师、老板、专家学者等等。

五、电信诈骗的作案手法

(一)欠费涉案诈骗的手法:

第一步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电话群发联系事主固定电话或手机。(通过网络软件可实现任意改号,显示其设想骗取事主信任的任何电话号码)

第二步:冒充电信部门的电话录音(语音亲切,仿真度非常标准)称事主电话欠费或在异地开通的电话欠费,提示你如有疑问请按0转人工台。事主看到电话显示的是10000号,信以为是电信部门,于是就按提示操作转入人工台(如果事主此时挂断电话再拔10000号查询或根本不理会,那就不会上当)。进入人工台,会有人熟练地报工号、名字并与事主核对身份与帐号资料(还配有一些电信局办公的背景声音),然后声称经过查询发现事主确实有一笔大的欠款。如有疑问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然后很客气地帮事主将电话自动转接到所谓的公安机关。

第三步当接通所谓的公安机关后马上有人标准地报警号、姓名,并熟练地告知事主“这里是XXX公安机关,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很礼貌、逼真,还配有一些对讲机、接处警、请示报告等公安局办公的背景声音),当事主说明原因后,该名假冒警察的犯罪公子就故意逼真的询问核实事主的身份资料,并表示可以请求上级帮事主核实情况,此时故意挂断电话。

第四步过一会后,回拔事主电话说“我们是XXX公安机关,经查询你的身份被他人盗用涉嫌经济犯罪(或涉嫌洗黑钱或涉及秘密案件等理由),这个电话就是我们的办公电话,不信可以打114查询” (其实此号码是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软件进行了改号),此时事主一查,确认是XXX公安机关的电话号码后就确信不疑了。然后要求事主按提示电话“报警”,有时还会帮事主制作电子笔录等等,目的是让事主深信不疑。

第五步将电话转到所谓的检查院、法院、证监会等部门,这些假冒部门的工作人员就编造各项理由威胁要冻结、没收事主名下所有的银行、股票等存款,要求事主按照他们提供的方式(到银行转帐或网上银行转帐)将名下所有资金转至他们提供的“安全帐户”暂为保管。

要注意的是,这类诈骗并不一定按步骤来进行,有时到了所谓的公安机关一步就可以恐吓威胁事主转帐,有时所谓的电信局会直接将电话转至所谓的检察院或法院或证监会进行恐吓威胁。但所用的伎俩都一样(设置了跟政府各部门一样逼真的通话场景,要求事主打114查询求证执法部门电话,恐吓威胁事主将资金转至“安全帐户”等)。

(二)冒充亲友诈骗手法

电话联系事主,让事主猜其身份,冒充事主的亲友、战友、领导,套取事主资料。现发展到有一种手法直接叫事主的姓名,自称是阿X(冒充事主的亲友),电话换了等等。

谎称因嫖妓、赌博、打架等原因被公安机关拘留,急需现金赎身;或谎称在外地急需用钱等理由骗取事主钱财,或称被人绑架索要钱财(此类多为假扮事主的子女声音打电话事主求救

(三)中奖诈骗手法

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短信、函件等形式发出虚假“中奖”信息,利用事主贪小便宜的心理进行诈骗。

(四)股票诈骗手法

由电话组通过网络、短信、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发出所谓的股评专家信息。骗取受害人汇出“会员费”或以协助炒股的形式骗取受害人汇出原始股本。

六、其他类型的诈骗手法

(一)常见的四种短信诈骗

“尊敬的XX银行客户,您好!目前发生多起资料外泄、取款遭复制案件,为避免盗刷,请立即与银行联合管理局联系。电话XX”。

“XX您好,您的XX储蓄卡于X时在X处刷卡消费XXX元成功,此笔消费将从您帐上划扣,如有疑问请拔打XX银行联合管理局。”

“中国银联银行卡管理处:您的刷卡消费金额XXXX元,已经确认从您的帐户扣除。咨询电话:XX”

“XX车主,你的车牌为粤AXXXXX可退购置税XXXX元,退税编号XXXX,请速与XX税务局联系,电话XX”

(二)ATM机虚假告示诈骗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入卡口,并在旁边粘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导用户与其联系编造各种理由要求事主按其提供的操作方式(多为英文操作)进行转帐诈骗。

(三)网上诈骗

通过发布低价销售商品信息,包括网络Q币、游戏币、游戏装备、点数卡等进行诈骗。

(四)借钱加油诈骗

以被盗钱包、手机为名骗取事主同情心,向事主借钱加油,谎称要以“高额回报”将钱转入事主帐户,要求事主提供帐户并带事主到ATM机操作从而将事主帐户里的钱转走。

(五)其他接触性诈骗

利用迷信通过问路等形式故意在你面前谈论某人很灵,能化解灾难,同时找机会吓唬你家人有血光之灾再让装神弄鬼的同伙把你的情况点破,使你相信拿出钱物,然后进行调包诈骗。

在公共场所当众把装有假中奖标志的香烟、饮料打开,声称中奖,几名同伙一起演戏,骗取群众上当出钱购买。

在车站、路边故意拾到“黄金”或钱包,引诱事主分钱或威胁事主拿银行卡到ATM柜员上澄清,然后进行调包诈骗。

七、防骗秘笈

第一,电信、银行、公安系统的电话各自有自己的平台。骗子说你的账号涉及洗钱或者你的账号不安全,我要给你转到一个安全的账号,你要不信我给你转到公安局,转到银行,实际上不可能,因为各自是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平台,是不可能直接转过去的,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他。

第二,目前没有任何单位设置这种安全账号。所谓的安全账号百分之百都是骗子设置的。安全账号是哪个账号呢?是自己的账号才是安全的,自己保密的账号才是安全的账号。所以公检法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的时候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会制作一些相关的谈话笔录,不会电话要求你把银行账号、密码告诉我,公安机关绝对不会这么做。所以请大家务必要注意。

第三,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对消费者进行退税的时候都会通过电信、报纸等权威部门公告,比如机动车限行要退养路费都会在网络、报纸、电视上做公开宣传,绝对不会打一个电话说我要退你的钱,这些都是骗人的。

如果电话欠费,电信公司就会发一些欠费追缴单,也不会人工拨打电话。凡是涉及自己账户和密码的事情一定要冷静多想一想。建议大家平时多读书、多上网、多看电视,多接触一些社会信息,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时代发展很快,信息闭塞就容易上当受骗。所以一定要多掌握一些信息,公安机关、媒体都会不时地发布一些防骗技巧,会根据诈骗犯罪花样不断翻新,破案以后就会把它总结一下,及时发布这些信息提示老百姓。只要你及时看电视、及时上网、看看报纸,就能提高自己防骗意识。

第5篇:电信网络诈骗的几类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附件

电信网络诈骗的几类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骗术

一、冒充“公、检、法”型:

骗子冒充电信、公检法人员,通过网络电话拨打事主电话,并利用改号软件,设置虚拟号码,使事主来电显示为公检法等办案部门对外公布的固定电话号码,有些骗子甚至会给事主通过传真的方式发来传票,以此迷惑事主,在取得了事主的信任后,骗子就谎称事主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并以录口供为由,询问事主银行账户存款情况。最后,会以种种理由,要求事主将存款转移致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

警方提示:无论电信、银行或任何执法机关,都不会设立所谓的“安全账号”,更不会仅仅通过电话就告知当事人转移财产。

骗术二:刷卡消费型

骗子向事主发送“银行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内容的信息,并留下“咨询电话”,当事主“垂询”时,几名同伙便分别扮演“银行”、“警方”、“银联管理中心”,层层设下圈套,要求事主将银行卡的存款转至一指定账户,由“银行专业人员”做升级保护,达到诈骗的目的。

警方提示:对这种不是很明确的陌生电话号码,持卡人不要拨打,而应及时跟发卡银行取得联系,以确定信息来源。各大银行设有24小时固定客服热线,均为5位数短号。 骗术三:U盾升级型

警方提示: 骗术四:“猜猜我是谁”型

犯罪分子先拨通事主电话,让事主“猜猜我是谁”,事主往往碍于情面在自己亲友中联想猜测对方身份,此时犯罪分子顺势答应,并称近日要来看望事主,为下一步做好铺垫。次日再编造出车祸、嫖妓被抓、被海关扣留货物之类的理由向事主借钱,让事主汇钱到指定账户。

警方提示:接听电话切忌麻痹大意,对方身份要核实 骗术五:征婚送花篮型

犯罪分子在网络上发布征婚广告,自称是香港太子爷,并留下香港电话号码,一旦有女事主被骗与其联系上后,骗子就会利用几天时间逐步展现一个预先精心编造好的故事情节来取得女事主的信任。双方在经过一段时间沟通交流后,骗子诈称自己在香港的家族店新开张,要求女事主送祝福花篮若干个,好在家长面前表示诚意,并留下花店的汇款账号。女事主在骗子的花言巧语迷惑下,很容易会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诈骗的对象都为大龄女青年,骗子抓住此类人群的“待嫁剩女”心态,利用花言巧语往往很容易迷惑事主,广大女青年应提高警惕。 骗术六:钓鱼网站

骗子会在互联网上设立形形式式的钓鱼网站,主要包括几种形式:

1、“有内幕消息”的炒股网站

2、表面酷似银行、彩票中心官方网站的诈骗网站、

3、商品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购物网站

4、购买机票、所谓走私罚没车辆的不明网站

骗子在网上发布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迷惑事主,最终将事主的款项转走。

警方提示:网上信息真假难辨,广大网友应谨慎对待,切忌贪小便宜。 骗术

七、退税型

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国家已经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率,要退还税金”,让事主提供银行卡号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转账获取税款。骗子继而利用电话指引事主到ATM机上进行操作,乘机将事主的存款转移。

警方提示:国家各种税项收费标准的变更,会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广而告之,不会以电话的形式向纳税人逐个通知。 骗术八:电话号码中奖型

骗子以“你的手机号码中奖了,请于XX号码联系”为内容群发短信,当事主拨打电话联系时,骗子会以预先支付公证费、税费等为由,让事主往指定账户存入一定数额的款项。

警方提示:请不要轻易相信中奖信息,更不要转账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第6篇: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标语

遇到恐吓一类的电信信息或者是电话的话,不要惊慌,在个人没有做这些事情前,根本不必担心他们所谓的恐吓或者是法院的传票等。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标语,欢迎阅读。

1、纷繁复杂兮诈骗陷阱,谁能参悟兮结法于心。

2、防范诈骗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个个受益。

3、噩耗传来勿慌张,三思确认防被欺。

4、思想防范牢,骗子不得逞;思想防范松,钱财一朝空。

5、花间隐虎,勿轻信;心中留法,须谨行。

6、绷紧防范之弦,远离诈骗之害。

7、遇事不慌,见财不贪;如有万急,还需核实。

8、吾日三省吾身:防诈骗短信乎?防诈骗电话乎?防贪小利乎?

9、欺诈陷阱戏于指尖,天上馅饼伪如水月。

10、隔屏如隔山,安知面前是虎狼。

11、套路是他们学的,但骗你钱是真心的。

12、事莫慌多求证,一旦涉钱需谨慎。

13、天上馅饼含陷阱,要留心。

14、快捷支付多份心,莫名中奖少顿惜。网购陷阱花样多,线上交易要当心。

15、真假亲友乱人心,莫学唐僧须辨真。

16、严厉打击,建设和谐江大。

17、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

18、汇款需谨慎,防骗靠自身。

19、防卫好,财产安全得保障。

20、刀刃上的电信,口袋中的金银。

21、诈骗自有言如玉,信之却无黄金屋。

22、秋名山上人烟稀,常有骗子较高低,如今诈骗依旧在,警惕诸位老司机。

23、短信中奖勿相信,馅饼背后是陷阱。

24、电话陷阱何其多,退税中奖易中招。亲朋好友都可能,回拨号码要问清。

25、法网恢恢,诈骗无门。

26、社会环境要净化,防范诈骗靠大家。

27、防范,奏响和谐乐章。

28、防不胜防,提高警惕从我担当。

29、严防,共创美好明天。

30、陌生电话不牢靠,寄钱汇款是圈套。

31、不难防,不给不要不上当。

32、安全之弦须紧绷,网络诈骗毒馅饼。

33、保护财产安全,预防。

34、防范意识要提高,防骗之心不能掉。

35、网上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

36、心中无贪恋,骗局远身边。

37、个人信息要保密,不明来电须警惕。

38、遇事不慌利不贪,网络难。

39、心不贪,利不占,诈骗在诡也玩完。

40、信任留给爱的人,警惕逼走坏的人。

41、信息电话网址中,留了坑。

42、擦亮双眼,预防。

43、保护信息安全,预防。

44、天降馅饼非好运,花言巧语勿轻信。

45、猛如虎,细心甄别是关键。

46、风里雨里,骗子等你。

47、谨防不明信息,远离。

48、防火防盗防诈骗,不理不睬不给钱。

49、万般骗术皆为财,遇到疑虑找人问,情况紧急可报警。

50、建设和谐大社会,谨从防诈骗做起。

51、转账汇款须谨慎,万元以上到柜面。

52、专利转让别轻信,全面验证多核实。

53、重拳打击,掀起打击整治犯罪新高潮。

54、执法办案有规范,怎会汇款到个人。

55、诈骗知识不可少,多方求证保荷包。

56、诈骗手法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小心。

57、诈骗电话莫轻信,一旦遇到要报警。

58、遇到恐吓要淡定,说你违法莫慌张,一旦难分真与假,赶紧拨打警方。

59、遇到法院传票要警惕,亲自前往求证才能信。

第7篇:电信网络诈骗伎俩大揭密2

电信网络诈骗伎俩大揭密(二) 手段十:虚假招聘、招生诈骗。以短信或互联网发布虚假招生、高薪招聘信息或设立虚假的某大型企业招聘网站,以向学生家长或求职者索要学费、面试费、手续费、介绍费、押金、服装费等为借口,诱使受害人向其指定的账户内汇款。

支招:收到此类信息后,一旦对方提出交纳所谓的保证金、抵押金,极有可能一个设计的骗局。此时事主应通过其他方式联系招生、招聘单位,或直接到招生、招聘单位询问便知真假。

手段十一:重金求子、婚姻信息诈骗。骗子在网络、报纸或其他刊物发布虚假征婚、重金求子信息,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并留下联系电话。骗子在与事主联系一段时间骗取信任后,就会以“商店开业”、“生病住院”、“出车祸”、“彩礼”、“律师费”、“押金”、“个人所得税“等借口骗取事主钱财。

支招:不要轻信小广告和“美丽”的谎言,财色兼收之事怎会轻易发生?一旦案发,立即报案,切忌怕隐私泄露而不报案。

手段十二:办证诈骗。在街头巷尾张贴小广告或群发短信,称可办各类假证件,甚至谎称有能力办真驾驶证或消防证等为借口,要求受害人向指定帐户汇办证费、活动费等。

支招:杜绝使用假证。驾驶证、消防证照等更是需严格按规定经考试和相关部门的审核审批才能获取,不可能随意买卖。

手段十三:“捞人”诈骗。冒充律师或国家司法公职人员对不特定的人群群发诈骗短信,使得一些嫌疑人(罪犯)的亲属误以为可以通过非法的途径,让在押(服刑)的亲友获得取保候审或保外就医,与之联系后,汇活动经费、报酬,从而上当受骗。

支招:办理取保候审、保外就医有严格的条件,要经过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审批,不可能违规办理。不要相信所谓“捞人”短信。如想和服刑亲人早日团聚,应劝导他们好好改造,争取减刑。

手段十四:孩子发生意外诈骗。冒充学校老师、同学等,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谎称其孩子被绑架或生病、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电话中甚至还出现了孩子的呻吟、哭闹声音,要求往指定银行账户汇款,从而达到行骗目的。

支招:先问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几岁,长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如果对方所陈述的内容与孩子相符,被绑架的应尽快报警,发生意外的应立即与校方联系核实,如果与实际有出入,那一定是有诈。

手段十五:“QQ好友”诈骗。以欺骗或黑客手段获取了受害人亲友的QQ号码、邮箱等网上联络方式,冒充受害人亲友向其借钱,有的甚至将受害人亲友的视频聊天录像播放给受害人观看,骗取受害人信任并诈取其钱财。

支招:设置QQ密码不能过于简单,而且一定要对QQ密码设置保护。电脑要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并经常查杀木马病毒程序,不要登陆非法网站。对于好友在网上聊天时发来的借钱、汇款请求,不可轻信,一定要经电话确认后再借钱。另外QQ好友一般不要存真实全名,只要一问真名骗子就会露陷。

手段十六:猜猜我是谁诈骗。对方一开口便问“猜猜我是谁”,你跟着他猜“是某某吗?”,对方肯定会说是,接着是好久没联系、电话号换了、通知你一下等,顺藤摸瓜变成你的“好友”,继而“好友”会前来看望,然后中途出变故,最后提出要求汇钱,实施诈骗。

支招:接到此类电话时,千万不要去猜,应直接询问对方姓名;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可通过第三方亲朋进行核实;还可提出见面要求,如对方百般推脱,可以洞察其破绽;当对方说自己遇到突发事件,急需用钱,这时要核实事件的真假,可以向相关办案部门了解,有条件的可以亲自前往或委托亲朋前往事发地。

手段十七:冒充领导诈骗。通过电话询问、上网查询等手段,详细收集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机关等单位主要领导的姓名、手机号码等有关资料。获取资料后,不法分子即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支招:遇到此类情况,事主应与相关单位或熟悉的人直接联系核实情况后,再作决定。

手段十八:骗取电话费诈骗。有人打电话、发短信过来,说:“您好,您的朋友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您拨打或回复×××收听。”当事主拨打电话时,骗子便赚取了高额话费;有的骗子则是拨打事主手机电话并立即挂断来引起事主好奇心,一旦有人不明就里进行回拨,就会产生高额话费。

支招:如果接到这样的电话,立刻挂掉电话,不要回拨电话,对类似短信要立即删除。

手段十九:电话欠费诈骗。冒充电信员工告知事主电话欠费,或直接播放语音提示,称事主身份信息被冒用并欠下巨额话费。随后不法分子再假冒公检法人员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等犯罪活动,目前司法机关正在秘密侦查中,为了事主的财产安全,请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安全账号。随后犯罪分子通过电话忽悠受害人转账至其提供的账户。

支招:司法机关的账户不可能用个人姓名开户。不要相信不明来电和短信,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信息,更不要轻易汇款。

手段二十:复制SIM卡诈骗。常以群发手机短信、网上广告的方式,称可帮助复制他人手机SIM卡,达到窃听对象隐私的目的。受害人汇出钱款后,犯罪嫌疑人又以各种理由骗款,或以“将通知被复制人真相”等抓把柄的方式继续实施敲诈。该伎俩犯罪分子使用了网络电话,利用改号软件,他们打出来的电话可以显示任何号码。

支招:此类骗局只要回拨来电显示的手机号,或者发短信查证就能戳穿骗子的把戏,千万不能随意给对方帐号汇款。手机用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卡,送修手机时,务必将手机卡取出;刚买的新手机卡,要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整,以防被他人提前动手脚;一旦丢失及时挂失。

手段二十一:发送“向指定银行帐号汇款”短信诈骗。通过短信群发,向手机用户发“请将钱汇到××银行,帐号××××××,户名×××”之类短信,如刚好有人要汇款,且防范意识不强,就很有可能将钱直接汇到案犯提供的帐号上去。

支招:汇款前要谨慎小心,与汇款对象保持联系,仔细核对汇入人的账户信息,如果及时发现汇错款,应在第一时间立即前往银行柜台寻求帮助,通过银行截住汇错款项。如已被诈骗成功,需立即报警。

第8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九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2016-05-132016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9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并介绍人民法院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相关工作情况,据悉,2015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已逾千件。

案例1 江西省南昌市周文强等人虚构推荐优质股票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0年5月,被告人周文强为实施诈骗活动,承租了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谷经典大厦某楼层,并通过中介注册成立了江西三合科技有限公司。周文强将招聘来的数十名公司员工分配至公司下属名爵、德联、创达三个部门,并安排专人负责财务、后勤等事务。三个部门又各下设客服部、业务组和操盘部。其中,客服部负责群发“经公司拉升的某支股票会上涨”等虚假手机短信,接听股民电话,统计股民资料后交给业务组。业务组负责电话回访客服部提供的股民,以“公司能调动大量资金操纵股票交易”、“有实力拉升股票”、“保证客户有高收益”等为诱饵,骗取股民交纳数千元不等的“会员费”、“提成费”。操盘部又称证券部,由所谓的“专业老师”和“专业老师助理”负责“指导”已交纳“会员费”的客户购买股票,并负责安抚因遭受损失而投诉的客户,避免报案。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间,周文强诈骗犯罪团伙利用上述手段诈骗344名被害人,骗得钱款共计3 763 400元。

【裁判结果】

本案由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周文强等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以“股票服务”的手段骗取他人钱款,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其中,被告人周文强以实施诈骗犯罪为目的成立公司,招聘人员,系主犯。据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周文强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一百万元;以诈骗罪判处陆马强等被告人十年至二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

【典型意义】

本案是以虚构推荐所谓的“优质股票”为手段实施诈骗的典型案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参与炒股的人群急速增多。有不法分子即抓住部分股民急于通过炒股“致富”的心理,通过“推荐优质股票”实施诈骗行为。被告人周文强组织诈骗犯罪团伙,先通过向股民群发股票上涨的虚假短信,后通过电话与股民联系,谎称公司掌握股票交易的“内幕信息”,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分析股票行情、操纵股票交易,保证所推荐的股票上涨,保证客户获益等,骗取客户交纳“会员费”、“提成费”。一旦有受损失的客户投诉、质疑,还有专人负责安抚情绪,避免客户报案。以周文强为主的诈骗团伙分工明确,被害人数众多,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希望广大股民在炒股过程中,不要轻信所谓的“内幕消息”,不要盲目依赖所谓的“股票咨询服务”等,应当充分认识股票投资客观上所具有的风险性,谨慎作出投资理财的决定。

案例2 河北省兴隆县谢怀丰、谢怀骋等人推销假冒保健产品诈骗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谢怀丰、谢怀骋系堂兄弟,二人商议在河北省兴隆县推销假冒保健产品。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间,谢怀丰、谢怀骋利用从网络上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聘用多个话务员,冒充中国老年协会、保健品公司工作人员等身份,以促销、中奖为诱饵,向一些老年人推销无保健品标志、未经卫生许可登记的“保健产品”。如话务员联系的受话对象确定购买某个产品后,则由负责核单的人进行核实、确认,再采取货到付款方式,通过邮政速递有限公司寄出货物,回收货款。谢怀丰等人通过上述手段,共销售3 000余人次,涉及全国20余省份,涉案金额共计1 886 689.84元。

【裁判结果】

本案由河北省兴隆县人民法院一审,河北省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谢怀丰、谢怀骋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以推销假冒保健产品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谢怀丰、谢怀骋系本案的发起人,谢怀丰出资租赁从事诈骗活动的房屋,购买从事诈骗的器材、设备,组织进货,谢怀骋提供熟悉推销方法的话务员,二被告人均系主犯。据此,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谢怀丰、谢怀骋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以诈骗罪判处陈秀杰等被告人三年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或单处罚金。

【典型意义】

本案是以推销假冒保健品为手段实施诈骗的典型案件。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攀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日益注重养生和保健,社会上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情况较为常见。被告人谢怀丰、谢怀骋雇佣多人,冒充老年协会、保健品公司工作人员等身份,以促销、中奖为诱饵,打电话向老年人推销假冒保健品,诈骗巨额钱财,且被骗老年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广,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希望广大老年朋友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通过电话推销保健品的人员,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保健品。

案例3 福建省晋江市吴金龙等人发送医保卡出现异常虚假语音信息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3年7月份,台湾地区人员“阿水”(另案处理)组织台湾被告人吴金龙等人前往老挝万象进行电信诈骗活动。该团伙在万象设置窝点,将事先编辑好的诈骗语音包通过网络电话向中国大陆各省市固定电话用户群发送语音信息,谎称被害人“医保卡出现异常,有疑问则回拨电话”。待被害人回拨时,电话转到冒充医保中心工作人员的团伙一线人员,谎称被害人的医保卡涉嫌盗刷违禁药品,要求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引导被害人同意由其转接公安机关的报案电话,后一线人员将电话转接给冒充公安人员的团伙二线人员接听。期间,二线人员以预先更改好来电显示号码的“公安局号码”与被害人通话以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套取被害人个人信息,谎称被害人银行账户存在安全问题,并将电话转至冒充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团伙三线人员,要求被害人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到指定账户,进行所谓的“资金清查比对”,以此手段骗取被害人钱财。吴金龙等人诈骗金额共计10 192 500元。

【裁判结果】

本案由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一审,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吴金龙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方式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人实施诈骗,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其中,吴金龙负责召集、管理、培训人员,起主要作用,系主犯。据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金龙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以诈骗罪判处庄靖凡等被告人十二年六个月至二年不等有期徒刑。

【典型意义】

本案是以发送医保卡出现异常的虚假语音信息实施诈骗的典型案件。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参保人员已逐步实现全覆盖,医保卡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卡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被告人吴金龙等人在境外设立窝点,设置三线人员分别冒充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公安人员、检察院工作人员,先发送“医保卡出现异常,有疑问则回拨电话”的虚假语音信息,后通过三线人员的连环诈骗,套取被害人的个人信息,诱骗被害人将存款转至“指定账户”,从而骗得钱款。提醒广大医疗参保人员不要轻信医保卡出现异常的电话语音信息,更不要轻易在电话中将重要个人信息告知陌生人。

案例4 福建省平和县曾江权等人以台湾居民为犯罪对象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间,被告人曾江权伙同他人在福建省漳州市多个居民小区内租房作为诈骗窝点,在各窝点搭建可任意设置显示号码的网络电话平台,并安排被告人吕文忠等七人作为窝点负责人,组织窝点内人员实施诈骗。具体实施诈骗的人员分工配合,利用曾江权提供的台湾居民个人信息资料拨打电话,由冒充商店超市工作人员的窝点人员虚构台湾居民“因购物有错误付款须取消”的事实,再由冒充银行客户服务人员的窝点人员以“帮助取消上述分期付款业务”为由,诱骗台湾居民到ATM自动取款机操作,将银行存款转账到窝点人员提供的银行账户,从而骗取钱财。其中,台湾被告人颜安仁介绍能提供接收诈骗赃款的银行账户的台湾地区人员给曾江权,还用自己的银行卡为曾江权接收诈骗赃款。曾江权等人诈骗金额共计3 018 112元。

【裁判结果】

本案由福建省平和县人民法院审理。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曾江权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拨打不特定多数人电话,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财。被告人颜安仁明知曾江权实施诈骗活动,而为其介绍他人提供通讯工具、网络技术支持;提供信用卡并转账、支取诈骗所得款项,帮助实施诈骗。二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曾江权起组织、指挥作用,系主犯。据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曾江权有期徒刑十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诈骗罪判处颜安仁等被告人十年九个月至八个月不等有期徒刑、管制或者单处罚金。

【典型意义】

本案是以我国台湾居民为诈骗对象的典型案件。本案中,曾江权等大陆被告人与台湾被告人相勾结,针对台湾居民进行诈骗,由台湾被告人提供台湾居民个人信息资料和网络技术支持,并且提供信用卡用于转账、支取诈骗所得款项。大陆被告人设置窝点,通过拨打电话实施具体诈骗行为。本案的发布,表明无论犯罪分子来自何地,针对何人,只要触犯我国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案例5 福建省厦门市上官永贵等人帮助诈骗团伙转取赃款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被告人上官永贵与诈骗团伙共谋后,商定帮助诈骗团伙提取诈骗所得的赃款,以牟取非法利益。其后,上官永贵提供食宿,并支付每日数百元报酬,雇佣被告人上官福水、上官生木取款。上官永贵与诈骗团伙事先联系后,带领上官福水等人前往广东省深圳市、惠州市、东莞市等地,在银行ATM机上为诈骗团伙取款或转账,一人取款时,其他人在旁望风。上官永贵等人参与为诈骗团伙提取、转帐诈骗赃款共计8 954 413.78元。此外,2013年3月至8月,上官永贵还采用向不特定人发放虚假兑奖卡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共计88 671.09元。

【裁判结果】

本案由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上官永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向不特定人发放虚假兑奖卡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并伙同被告人上官福水、上官生木为诈骗犯罪团伙提取、转账诈骗所得赃款,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其中,上官永贵负责与诈骗团伙的上线联系取款、交款等事宜,雇佣上官福水、上官生木等人取款,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上官永贵还系累犯,依法应当从重处罚。据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上官永贵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被告人上官福水、上官生木有期徒刑八年和有期徒刑五年。

【典型意义】

本案是帮助诈骗团伙转取赃款犯罪的典型案件。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蔓延,社会上出现了专门为诈骗团伙转取赃款而牟取非法利益的“职业取款人”。这类犯罪分子通过频繁更换银行卡、身份证和手机号码,辗转各地为诈骗犯罪团伙转取款,作案手段极为隐蔽,严重干扰、阻碍了司法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本案中,被告人上官永贵在与诈骗团伙共谋后,使用700余张银行卡,纠集、雇佣人员,专门为诈骗团伙转取赃款,其取款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诈骗目的能否实现,已构成诈骗罪的共犯。本案的公布,在于说明为诈骗团伙转取赃款,依法属于共同诈骗犯罪,同样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案例6 湖南省双峰县秦献粮等人发送考试改分等虚假信息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4年4月至8月,被告人秦献粮分别伙同被告人康亮贤等人,以发送“代考”、“考后改分”等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秦献粮事先购置银行卡、手机卡和QQ号,分配给康亮贤等人,而后,秦献粮找人发送虚假手机短信,谎称可以考后改分、代考等,并留下联系方式。如有人联系考后改分或代考,由康亮贤等人各自以“定金”等方式诱骗对方汇款至指定的银行账户,再将被害人信息交给秦献粮,由秦献粮冒充各地教育部门或人社部门的“领导”,以“保证金”等名义继续诱骗被害人汇款至指定的银行账户。秦献粮等人用此种手段诈骗十起,骗得金额共计60 700元。

【裁判结果】

本案由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法院审理。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秦献粮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诈骗被害人钱财,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在共同犯罪中,秦献粮系主犯。据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秦献粮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以诈骗罪判处康亮贤等被告人一年六个月至九个月不等有期徒刑。

【典型意义】

本案是发送“考试改分”、“代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典型案件。目前,各类从业资格和职业职称考试种类繁多,此类考试结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就业、升职等个人利益。一些不法分子即利用个别考生或其家属的投机心态进行诈骗。本案中,被告人发送可以帮助“考后改分”、“代考”等虚假信息,以“定金”等方式先诱骗被害人汇款至指定的银行账户,而后又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保证金”等名义继续骗取被害人的财物,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希望广大考生及亲属以平常心面对社会竞争,不要心存侥幸,轻信此类虚假消息,应本着诚实付出的态度参加各类考试,共同促使社会进一步形成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案例7 海南省儋州市羊大记开设虚假机票网站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4年7月起,被告人羊大记伙同他人开设虚假的代购机票网站“航空票务”,以实施网络诈骗。当被害人上网搜索到虚假的代购机票网站,并拨打电话4008928000联系时,即以“代购机票机器故障”或“票号不对,未办理成功”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到自动取款机进行操作,转账汇款至被告人指定的账号,羊大记负责取款。羊大记等人用此种手段诈骗二起,骗得金额共计49 573元。

【裁判结果】

本案由海南省儋州市人民法院审理。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羊大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通过互联网骗取被害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据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羊大记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典型意义】

本案是通过开设虚假机票网站进行诈骗的典型案件。目前选择航空方式出行的人越来越多,通过网络或电话订购机票也已成为常态。本案中,被告人通过开设虚假的机票网站,当被害人订购机票时,以“机器故障”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将钱款转账至被告人控制的银行账户,从而骗得钱财。希望群众在准备出行时,应向各大航空公司的正规官方网站或客服热线订票或进行退票、改签等操作,切不可贸然选择陌生网站并听从陌生电话的指挥进行转账汇款。

案例8 海南省儋州市陈洁发布电视节目中奖虚假信息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4年7月起,被告人陈洁在百度吧、阿里巴巴等网站,发布关于在“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等栏目中奖的虚假信息,同时还发布关于“抽奖活动的二等奖是真的吗”、“中国好声音有场外抽奖活动吗”、“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电话是多少”、“北京市人民法院咨询电话是多少”等虚假咨询问题,并在网上予以回复,借此在网上留下虚假的“栏目组客服电话”或“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法院”的联系电话。当被害人拨打上述虚假联系电话咨询时,陈洁冒充客服人员或法院工作人员称,被害人所咨询的信息是真实的,并告知被害人如要领奖,需将“手续费”或者“风险基金”汇入指定的银行账户。陈洁用此种手段实施诈骗二起,骗得金额共计8 800元。

【裁判结果】

本案由海南省儋州市人民法院审理。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陈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据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陈洁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典型意义】

本案是发布电视节目中奖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的典型案件。观看电视节目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来,“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等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率甚高,利用此类电视节目进行诈骗,潜在的被害人范围较为广泛,社会影响较为恶劣。本案中,被告人不仅在百度吧等网站发布电视栏目中奖的虚假信息,同时还发布“配套”的虚假咨询问题在网上予以回复,以此打消被害人的怀疑和顾虑。而后在被害人拨打领奖电话时,以“手续费”或者“风险基金”等名义,诱骗被害人将钱款汇入指定账户。此类作案手段具有很强的蒙蔽性。希望广大群众在看到电视节目中奖之类的信息后要提高警惕,向电视台或是电视栏目组官方网站、客服电话进行核实。此外,有关网站也应切实履行监管义务,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审核,防止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

案例9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罗仁成、罗仁胜假冒QQ好友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4年8月至11月,被告人罗仁成、罗仁胜利用在互联网上盗取的QQ号码或者利用将其申请的QQ号码信息更改为被害人亲属的QQ信息等方式,冒充被害人亲属的身份,以“亲友出车祸急需借钱救治”等理由,诱骗被害人汇款至其指定账户。罗仁成、罗仁胜用此种手段实施诈骗二起,骗得金额共计65 000元。

【裁判结果】

本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人民法院审理。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罗仁成、罗仁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QQ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罗仁胜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转移,其行为还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据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罗仁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以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被告人罗仁胜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典型意义】

本案是假冒QQ好友身份进行诈骗的典型案件。目前QQ、微信等网络聊天软件已经替代传统方式成为社会主流沟通方式之一。这种以网络账号代表身份、“见字不见人”的聊天方式,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诈骗。本案中,被告人通过QQ号码冒充被害人亲属,以“亲友出车祸急需借钱救治”等容易使被害人心急冲动而不进行理性分析判断的借口,诱骗被害人汇款至其指定账户。希望广大QQ用户、微信用户注意对本人网络聊天工具用户信息的保护,以防被盗,一旦被盗要及时向软件运营方报案。同时,在收到亲友网上发送的要求转账之类的信息时,应认真进行核实,切不可贸然汇款。此外,网络聊天工具的运营方也应加强监管和技术革新,切实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第9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新闻稿

(通讯员 兰楠)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电信网络诈骗,学会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引起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视,增强我班同学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我班于2021年5月18日利用早自习时间在1-509举办“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由安全委员王佳怡主持召开,通过ppt的形式介绍相关内容:电信诈骗的蔓延性大,发展迅速。电信诈骗者常用骗术。电信诈骗造成的损失。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网站贷款,赌博诈骗,冒充熟人,刷单返利,网络游戏,虚假购物等)。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例。防范电信诈骗的口诀和方法。

此次班会有效宣传了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进一步提高我班全体同学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关注和重视,提高自我财产保护能力,积极做好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的宣传。

上一篇: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下一篇:体育教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