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优惠政策

2022-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产品优惠政策

农产品出口将获政策支持

商务部为推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今后将采取六项举措。第一条举措就是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鼓励各地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农产品特点的政策性信贷支持政策,推动完善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政策。

另外,商务部称2007年要力争建设10万个连锁化农家店,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法制建设,重点加强对农产品批发环节的监督与管理,人力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工作,推动“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农产品进人大型连锁超市销售,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商网建设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建设。

土壤固化剂点土成石

河南洛阳路世丰土壤固化剂研发中心目前研制成功了一种高科技土壤固化剂,可广泛用于公路的基层及底基层,能大幅降低施工成本,改善生态环境。

这种新型的土壤固化剂可就地取材,通过对不同土壤的调整固化剂配比。即可达到碎石稳定土层的效果。而且该类化工产品经过监测符合环保要求。目前这种新型固化剂已被山东、北京、湖南的多家单位采用,施工质量达到部委要求。

据介绍,这种固化剂与传统筑路方法相比,造价可降低10%~30%,尤其在旧路改造时,无需将旧料运走,可就地粉碎掺和固化剂重新使用,能节约近半造价。此外,它还有施工简便,有利环保等优点。

红木下脚料派上大用场

近日,京城家具市场及工艺品市场,出现了一些高出同类小制品价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红木制品,如类似玩具的小木椅,书桌案头上的小书架,古色古香的小台灯架,精妙绝伦的鸟笼子……真正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在这些小木制品的柜台前,往往有不少的消费者驻足。

目前红木资源在市场上寸木寸金。京城著名的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如“元亨利”、“龙顺成”等,珍惜每一寸红木下脚料,用其开发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日用小家具、小日用品、小饰品和工艺品,从而为以往不起眼的下脚料提供了用武之地。据悉,我国红木家具生产企业最近还成功地用紫檀木下脚料生产出高贵典雅的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链、戒指等e这些极富东方文化内涵、用料又极其珍贵,而且颇具自然环保特色的饰品,在发达国家深受一些高层次消费者的青睐。

废磷石膏成建材“主角”

拥有丰富磷矿资源的贯州省是我国最主要的磷化工基地,但磷化工产生的大量工业废磷石膏处理困难、污染环境。如今,以磷石膏为原料生产的新型砌块砖开始替代粘土砖,逐渐成为建筑市场的“主角”。

贵州省过去墙体材料主要以黏土实心砖为主,每年毁田毁土1~7万亩。与此同时,作为能源和铝工业、磷化工业大省,贵州每年排放工业废弃物上千万吨。未解决这一难题,贵州的部分磷化工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集中攻关,开发出磷石膏砌块、粉煤灰轻质砌块、秸秆空心墙板等诸多新型墙体材料。为有效促进节能材料走向市场,贵州省不仅将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纳入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还开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持现有实心黏土砖和实心页岩砖生产企业转产薪型墙体材料。

第2篇:农产品主产区支持政策设计

摘要: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是重大的国家战略,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目前,国家对农产品主产区的支持政策尚未出台,制约了农产品主产区的建设和发展。由于存在若干难点问题,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七个方面的支持政策。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支持政策

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特别是促进限制开发区域科学发展的支持政策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成效。截至目前,中央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相关支持政策已经实施并逐步完善,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但是对农产品主产区的支持政策尚未出台。

一、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要求

农产品主产区虽然属于限制开发区域,但同其他区域一样,都有着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及实现美好生活目标的必然要求,该区域的发展是整个主体功能区体系发展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来,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与重点开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所需要的经济增长

农产品主产区虽然不同于重点开发区域,不需要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但并不意味着农产品主产区不需要经济增长,没有农产品主产区适当的经济增长,完全依靠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扶持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合理的发展模式是,通过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带动和反哺农产品主产区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作为限制开发区域的农产品主产区,仍然需要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这样不仅能够减轻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扶持负担,而且能够提高农产品主产区自身经济的造血功能,避免与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差距的不断扩大。[JP]

(二)提高农业现代化及一定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能力[JP]

农产品主产区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把确保粮食供给安全作为最大目标。为此,要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本区域和其他区域提供优质丰富的农产品。同时,农产品主产区人口众多,如果不进行适度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那么该区域的人口转移进程势必受到影响,农村流动人口问题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区域内适宜发展的产业难以得到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无法加强。因此,农产品主产区必须具有适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三)增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能力

农产品主产区由于其经济增长能力的不足和局限性,财政建设资金也相应较少,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物质基础就显得十分薄弱,特別是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重要水利设施、预防自然灾害工程等,需要及时提供建设资金予以改造和完善,否则,农产品供给安全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产品主产区除了主要提供农产品外,还要提供生态产品,如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防护林建设、农业污染防治等,这也是农产品主产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很多农业人口仍然主要居留和分布在广大农产品主产区。有鉴于此,新农村建设仍然十分必要,这是建设美好家园、实现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要求。

(五)实现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及其就业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如何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素质,有效促进农民由居民向市民转化,使其获得在城镇生产生活的基本技能,实现充分就业,也是农产品主产区政策的重要内容,只有使向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真正成为市民和城镇生产生活的主人翁,才能体现政策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二、农产品主产区政策难点

(一)范围大、人口多、政策力度有限的问题

农产品主产区属于国家层面的限制开发区域,重点建设区域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七区”具体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华南主产区和甘肃新疆主产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县级单元数为817个,数据来源:各省、市、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面积和人口数据来源亦同。略多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779个县级行政单元,约占全国县级单元数的28%;国土面积约为 250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的26%;人口约45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3%。农业是大产业,因为其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所以通过农业获得经济增长的能力无法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要保持农产品主产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显得十分重要。但由于摊子大,国家政策资金对大农业的支持效果有限,仍然需要重新进行系统性设计。

[WTHZ](二)不进行大规模工业化而造成GDP水平相对下降及经济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WT]

农产品主产区主体功能是发展农业,限制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即不能象重点开发区域那样以GDP为核心。因为农业的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提供的是初级消费产品,属于第一产业,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必然造成第二、第三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滞后,因而也就不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不能通过本区域的自主经济发展获得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本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的滞后。虽然农产品主产区不考核GDP,但决不能因此就否定农产品主产区必要的经济发展和基本财力保障等物质发展要求。因此,农业政策必须解决农产品主产区因发展农业而顾此失彼或得不偿失的问题。[JP]

(三)限制进行大规模工业开发而造成城镇化水平下降及人口转移滞后的问题

农产品主产区因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受到限制,其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必然相对滞后,区域内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必然下降,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会受到进一步影响。而且,农产品主产区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尽管部分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全国平均水平超过50%,农产品主产区也达到40%以上,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6)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2011—1016),中国统计出版社农产品主产区的部分农民甚至转移到城镇并常住下来,但并不表明农村人口大部分已经市民化。同时,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劳动力大多数进城打工,为工业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但反过来也造成农产品主产区人口质量的下降,老弱病残妇成为主要人口,更加延缓了本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农业政策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农产品主产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农业自然灾害的损失补偿问题

农产品主产区主体功能是农产品供给,那么农业就是该区域的主体产业。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虽然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農业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仍然显得十分脆弱,特别是在极端自然灾害面前更是毫无还手之力,甚至面临颗粒无收的绝境。当农业遭受自然灾害而发生重大损失后,一方面本区域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难以正常维持,需要国家和其他社会力量予以援助;另一方面农产品供给得不到正常保障,农产品价格随之上涨,会导致全社会的生活水平下降,包括城镇生活水平的一定下降。但是,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农村和农民。因此,当农业遭受自然灾害时,农业政策的扶助扶持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对农业自然灾害产生的损失进行必要的补偿。

(五)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始终存在,不仅表现在粮食方面,而且表现在其他农产品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粮食价格。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若干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主要是粮食),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上涨,而农产品供给并不能保证持续稳定的同比例增长,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还是客观存在并影响到农产品供给,“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的消极影响会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继续存在。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产量提高,需求却没有相应增加甚至减少;农产品进口增加的冲击;农产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替代品增加。总之,对农产品需求的下降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农业政策也必须考虑到如何减轻农产品价格下降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收入的冲击。

(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农产品主产区县域经济实力因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下降也受到削弱,地方财力得不到保障,而农产品主产区人口多,仅仅依靠中央财政支持也可能力不从心,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提高都缺少稳固的基础。截至目前,中央财政仅仅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了财政转移支付,农产品主产区尚未得到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主产区人口多,财政转移支付能力相对有限,难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因此,农业政策必须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问题。

(七)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首先,农村劳动力向重点开发区域转移,为重点开发区域建设作出贡献,但农产品主产区人口老年化趋势明显,给本地社会保障增加了负担。其次,农村流动人口在外地工作,没有给原住地即农产品主产区创造财富,却享受原住地基本社会保障,进一步增加了原住地的财政负担。再次,在城镇企业就业的部分农民在就业期间享受本企业职工的基本社会保障,但退休或失业后的社会保障难以得到保证,甚至回到原住地纳入原住地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也会给原住地增加财政负担。最后,在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得到完善,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的情况下,有少数农民转移到城镇生产生活后,既享受城镇基本社会保障的福利,又享受原住地基本社会保障的福利,额外增加了尤其是原住地的财政负担。因此,农业政策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既能确保农产品主产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又能促进农产品主产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社会福利的合理增长。

三、农产品主产区支持政策设计

(一)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制定面向农产品主产区倾斜的统领性政策。按照农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惠农政策,如耕地保护、良种选育、农机具购置、病虫害防治、肥料、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态保护、林业建设等诸方面均予必要的奖励和补贴,全面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健全农业补贴制度

支持增产增收,落实并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对农民种粮补贴工作。按照多年平均水平及人口变动情况,及时发布本年度农产品产量基本额度,同时制定奖励和补贴办法,鼓励增产增收。

(三)建立对农产品主产区的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

参照中央财政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转移支付的做法,对农产品主产区同样实行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作为提高农产品主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具体方法是,参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计算公式,增加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参数,建立和完善中央财政对农产品主产区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探索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具体方法是,确定重点开发区域年度农产品消费总额,或者按照重点开发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计算人均农产品消费量,也可以按照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总产量或人均产量计算,科学准确地反映农产品主产区的建设进度和水平,逐步缩小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开发区域的发展差距,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对农产品主产区的地理信息监测,通过农业地理遥感卫星实时掌握农产品主产区生产状况,如播种面积、种植养殖结构变化等信息,对每年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做到心中有数。

(四)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适宜产业的支持力度

农产品主产区属于限制性开发区域,但不属于禁止性开发区域,除污染性产业及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产业外,其他除农产品加工业外,其他非污染性工业及服务业均应鼓励发展。在项目审批程序上,除禁止性、限制性产业和项目及土地、环保等约束性条件外,其他方面应放宽条件予以备案即可。

(五)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

加大中央和省市财政对农产品主产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抗险救灾、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做法是:按人均财政收入水平计算,确定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开发区域的差距限度,增加向农产品主产区一般性转移支付,使农产品主产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与重点开发区域保持协调和均衡。

(六)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

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手段,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确定各年度农产品保护价格,低于保护价格部分实行中央财政补贴,适度加强必要的主要农产品储备,以备发生农业自然灾害之急需。

(七)建立跨区域人口转移转化体系

改革人口户籍制度,对农产品主产区人口加强素质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农产品主产区劳动人口再就业和在城镇发展的能力,建立农村劳动力再就业信息平台,为他们提供他们充分发展的机遇,为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提供有效保障。

(马金强,安徽省经济研究院。马行云,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马金强 马行云

第3篇:农产品加工业政策问答(二)

问:国办《意见》针对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有何财税方面的扶持措施?

答: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各种负担比较重、利润空间被压缩,针对这些问题,国办《意见》在财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在财政支持上,要求有关支农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公共设施建设等。产地初加工,专项资金扶持农户和合作社建设贮藏窖、冷藏库和烘干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发展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国家扶贫开发资金扶持项目,对贫困地区带动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支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把支持农产品加工、推动建立一批集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税收政策上,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调整完善和明确初加工优惠范围。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通过外购农产品進行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增值税税率由17%下调到13%,在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加工行业先行试点,将农产品进项税额扣除率由现行的13%修改为纳税人再销售时货物的适用税率。农产品加工业所得税,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把农产品初加工列为所得税免征范围。部分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引进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加工生产设备,按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农产品出口退税,对农产品出口实行与法定退税率一致的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尚未达到法定征税率的农产品,优先考虑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

问:国办《意见》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啥解决办法?

答:在金融服务上,加大对绿色加工、高效利用、食用安全等领域信誉良好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农产品收购、加工产业链条的贷款支持和服务,创新银担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增加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信贷资金,金融机构增加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信贷资金;在农村基层网点开设涉农贷款专柜,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优化授信流程,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对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户和企业,根据资金需求状况确定信贷投放的时机和额度,科学把控投放进度;按市场原则确定利率水平,合理、灵活运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严禁“一浮到顶”。着力满足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有效信贷需求。创新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金融产品,着力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企业,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涉农企业票据优先贴现等政策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投入。对出口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资信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用于对外出具投标、履约和预付金保函。农业发展银行开办的粮棉油购销储相关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小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业务,大多数贷款均实行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对符合“三农”金融服务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支持符合监管要求的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持续提高存货比。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和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给予保费补贴。保险方面,实施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问:国办《意见》针对改善企业投资贸易条件有啥规定?

答:由于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市场竞争充分和外向度比较大的行业,因此国家支持社会资本依照相关规划和规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基地、加工技术装备、销售渠道和品牌等方面开展对外合作,加大对其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强化在融资和通关等方面的便利化服务。支持企业申请国际认证、专利、商标、品牌、标准等,鼓励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收付资金。

问:国办《意见》针对企业用地用电有啥优惠?

答:深加工用地列入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等形式用于兴办加工企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对农副产品深加工用地给予倾斜,提高土地资源综合效益,合理安排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用地,适度增加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的价格政策,对单个农户及规模化生产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用电均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明确了农产品初加工用电不再仅局限于农户,而是扩大到所有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活动的用电。

问:国办《意见》针对企业科技支撑有啥优惠?

答: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在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技术创新资助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明确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使用国家有关农业科技专项资金,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允许各类农业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组织申请使用国家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对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问:如何积极推动国办《意见》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答:农业部将发挥牵头履行规划、指导、管理、服务等职能,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做到企业和农户广泛知晓。另一方面要推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好农村产业融合支出项目,鼓励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和电子商务公共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和科企对接工作,宣传推介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加工品牌目录;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以大中城市为重点,以“中央厨房+物流配送+门店”等为主要模式,培育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和“老字号”产品;扩大综合利用试点范围,在已有县、园区和企业综合利用试点的基础上,推出一批综合利用模式;支持加工园区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载体和平台,继续办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

(林红)

第4篇: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增值税处理

在增值税处理上,一般有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收购他人的农产品销售;销售农产品同时提供养护劳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等,不同的经营方式适应不同的税收政策,也有不同的税务处理办法。

一是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暂行条例如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明确,条例第十五条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农产品,是指初级农产品,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例如,某花木基地2010年销售自己种植的花木收入450万元,进项税金8.7万元,该基地销售自己种植的花木免征增值税。但要注意按税法要求填开票据,对属于征、免范围的农产品分开开具发票。如果苗圃在销售树苗时,另有养护费、绿化费、工程费等其他费用,税法规定养护费等不属于免征范围,开票时统一并入树木款中开具,就不能享受免税优惠。

二是收购他人的农产品销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财税字〔1995〕第052号)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外购的农业产品,以及单位和个人外购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后销售的仍然属于注释所列的农业产品,不属于免税的范围,应当按照规定税率征收增值税。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例如,某花木经营公司既自己种植花木,也收购花木销售,2010年销售花木收入1270万元,其中自己种植的花木320万元;取得合法票据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金75万元,其中自己种植部分10.2万元。如果分开核算,应纳增值税为(1270-320)×13%-(75-10.2)=58.7(万元);如果未分开核算,则应纳增值税为1270×13%-75=90.1(万元)。

三是在销售林木的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林木销售和管护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12号)规定,纳税人销售林木以及销售林木的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的行为,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应征收增值税。例如,某苗圃销售非自产的苗木130万元,同时提供苗木养护取得收入12万元,可抵扣的进项税10.9万元,则该苗圃应纳增值税=(130+12)×13%-10.9=7.56(万元)。

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1号)明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营业税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国税函〔1995〕156号)规定,对绿化工程按照“建筑业-其他工程作业”项目征收营业税,提供苗木养护劳务属于服务业范畴,应按照“服务业-其他服务业”项目征收营业税。国税函〔2008〕212号明确,纳税人单独提供林木管护劳务行为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取得的收入中,属于提供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例如,某企业承接了一项绿化养护工程,为一小区栽种水杉树苗,并在工程完工后1年内提供树苗日常养护。绿化工程价款750万元,养护劳务收入100万元,其中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收入50万元。应纳营业税=750×3%+(100-50)×5%=25(万元)。

企业所得税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等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如》第八十六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进一步明确了农产品初加工范围,具体包括:企业从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远洋捕捞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税法明确,对没有列明的农、林、牧、渔业项目,以及国家禁止和限制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税法规定的涉农税收优惠。为此,企业取得的各项收入应严格区分征免项目,分开核算,分别开具票据和分项填列报表,分别适用税收征免政策规定,否则不能享受减免税优惠。例如,某花木种植企业在销售花木的同时,还提供花木养护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等。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100万元,其中花木销售收入1660万元、技术服务收入440万元,花木成本1550万元、技术服务等成本290万元,账面利润260万元。根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该企业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收入可免征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以及农机作业劳务等进行分别核算,该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1660-1550)×25%÷2+(440-290)×0=13.75(万元);如果企业没有对免税项目单独核算,则应纳企业所得税=260×25%÷2=32.5(万元)。

第5篇:农产品初加工免税优惠政策分析

原作者:张同刚 樊剑英 添加时间:2011-03-16 原文发表:2011-03-16 人气:2608 来源:中国税务报

某肉联厂从事肉制品加工销售业务,生猪屠宰后,一部分肉直接作为冷鲜肉出售,另一部分用来加工火腿肠。用来加工火腿肠的那部分肉的屠宰所得,能否享受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所得免税优惠?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生猪屠宰所得是否免税,首先要判定其是否属于农产品初加工的范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对于肉类初加工规定为:通过对畜禽类动物(包括各类牲畜、家禽和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以及其他经济动物)宰杀、去头、去蹄、去皮、去内脏、分割、切块或切片、冷藏或冷冻、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分割肉、保鲜肉、冷藏肉、冷冻肉、绞肉、肉块、肉片、肉丁。另外,肉类罐头、肉类熟制品、蛋类罐头、各类酸奶、奶酪、奶油、王浆粉、各种蜂产品口服液、胶囊不属于初加工范围。

-

根据上述规定,生猪屠宰后直接作为冷鲜肉出售,符合初加工范围规定,可以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对用于加工火腿肠的那部分肉的所得是否享受免税优惠,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判定。屠宰后除冷鲜肉外,用于本单位后续火腿肠深加工的肉,其最终产品为火腿肠熟制品,不属于初加工范围,火腿肠销售收入不能享受免税优惠。屠宰后除冷鲜肉外,用于协作单位深加工火腿肠,本单位仅提供肉丁或肉片的切割加工,肉馅配置与本单位无关,则仍然属于肉类的初级加工,可以享受免税优惠,而协作单位销售火腿肠不能享受免税优惠。

肉联厂多属于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作业,初加工业务享受免税优惠,还要注意与其他业务分开核算。纳税人同时从事减免项目与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计税依据以及减免税额度。不能分别核算的,不能享受减免税;核算不清的,由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核定。

第6篇:农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享受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

得税优惠范围

(一)营业税

1.对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摘自国务院令[1993]第136号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业土地出租征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82号)精神,对单位或个人将土地、水面等发包(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从事农业生产所收取的承包金(租金),可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若干项目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字[94]002号)第三条的规定免征营业税。——摘自苏地税发[2001]72号通知

3.单位和个人将其拥有的人工用材林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并取得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应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中“转让土地使用权”项目征收营业税。如果转让的人工用材林是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若干项目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字[1994]002号)规定,可免征营业税。——摘自国税函[2002]700号批复

(二)企业所得税

1.对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规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为了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办法,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规定执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所得税抵免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

[1999]290号)执行。——摘自农经发[2000]008号

2.自2001年1月1日起,对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林木种子和苗木作物以及从事林木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种植林木、林木种子和苗木作物以及从事林木产品初加工取得的范围,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的规定确定。——摘自财税[2001]171号

3.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可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的规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1)经过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查认定为重点龙头企业;(2)生产经营期间符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及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3)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并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此外,重点龙头企业所属的控股子公司,其直接控股比例超过50%(不含50%)的,且控股子公司符合前三条的规定,可享受重点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摘自国税发[2001]124号

4.对渔业企业的优惠政策:(1)对取得农业部颁发的“远洋渔业企业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远洋渔业企业从事远洋捕捞业务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2)对取得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渔业企业,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业务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从事近海及内水捕捞业务取得的所得应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3)国有农口远洋渔业企业和其他国有农口渔业企业从事渔业类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按照财政部、国

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的规定征免所得税。(4)渔业企业兼营免税业务和征税业务的,必须将免税业务和征税业务分别核算。划分不清的,一律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5)从事远洋、外海捕捞业务的内资渔业企业应将“远洋渔业企业资格证书”或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等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摘自财税[1997]114号

5.对国有农口企业的优惠政策(1)对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农口企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从事上述各业的所得应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2)对边境贫困的国有农场、林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3)除上述政策外,国有农业企事业单位还可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如遇有优惠政策交叉的情况,在具体执行时,可选择适用其中一项最优惠的政策,不能两项或几项优惠政策累加执行。(4)免税的种植业、养殖业、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必须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否则,应全额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摘自财税[1997]49号

6.对家禽行业的优惠政策(1)、对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企业进行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所取得的所得免征2004企业所得税。(2)、对企业或个人由于禽类扑杀所取得的财政专项补助,免征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摘自财税[2004]45号

(三)个人所得税

1、关于青苗补偿费暂免征收的规定 乡镇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取得的青苗补偿费,属种植业的收益范围,同时,也属经济损失的补偿性收入,因此,对他们取得的青苗补偿费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摘自国税函发[1995]079号

2、个体工商户或个人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其经营项目属于农业税(包括农业特产税,下同)、牧业税征税范围并已征收了农业税、牧业税的,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属于农业税、牧业税征税范围的,应对其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兼营上述四业并四业的所得单独核算的,比照上述原则办理,对于属于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应与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于四业的所得不能单独核算的,应就其全部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摘自财税[1994]020号

3、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改为征收农业税后,对个体户或个人取得的农业特产所得,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94)财税字020号]的有关规定,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摘自财税[2003]157号

4、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期间,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征或免征农业税后,对个人或个体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且经营项目属于农业税(包括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征税范围的,其取得的“四业”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摘自财税[2004]30号

(四)车船使用税

1、拖拉机专门用于农业生产的,免征车船使用税;主要从事运输业务的应征税,具体界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摘自财税[1986]008号

2、载重量不超过1吨(1吨或1吨以下)的渔船,可以免征车船使用税;超过1吨而在1.5吨以下的渔船,可按照非机动船1吨税额计算征收车船使用税。为了避免与1吨免税渔船混淆,可在税票上注明实际载重量,以备查考。——摘自财税[1986]008号

(五)印花税

代购、代销“国务院市场调节粮”协议书免征印花税。——摘自国税函发[1990]508号

(六)城镇土地使用税

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缴土地使用税。——摘自国务院令[1988]第17号

(七)地方三税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或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对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企业、家禽加工企业、冷藏冷冻企业及个人生产经营用的土地、房产和车船,适当减免2004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

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

行) (2010年版)

一、种植业类

(一)粮食初加工

1.小麦初加工。通过对小麦进行清理、配麦、磨粉、筛理、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小麦面粉及各种专用粉。

《范围》规定的小麦初加工产品还包括麸皮、麦糠、麦仁。

2.稻米初加工。通过对稻谷进行清理、脱壳、碾米(或不碾米)、烘干、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成品粮及其初制品,具体包括大米、蒸谷米。

《范围》规定的稻米初加工产品还包括稻糠(砻糠、米糠和统糠)。

3.玉米初加工。通过对玉米籽粒进行清理、浸泡、粉碎、分离、脱水、干燥、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生产的玉米粉、玉米碴、玉米片等;鲜嫩玉米经筛选、脱皮、洗涤、速冻、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生产的鲜食玉米(速冻粘玉米、甜玉米、花色玉米、玉米籽粒)。

4.薯类初加工。通过对马铃薯、甘薯等薯类进行清洗、去皮、磋磨、切制、干燥、冷冻、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薯类初级制品。具体包括:薯粉、薯片、薯条。《范围》规定的薯类初加工产品还包括变性淀粉以外的薯类淀粉。

薯类淀粉生产企业需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且年产量在一万吨以上。

5.食用豆类初加工。通过对大豆、绿豆、红小豆等食用豆类进行清理去杂、浸洗、晾晒、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豆面粉、黄豆芽、绿豆芽。

6.其他类粮食初加工。通过对燕麦、荞麦、高粱、谷子等杂粮进行清理去杂、脱壳、烘干、磨粉、轧片、冷却、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燕麦米、燕麦粉、燕麦麸皮、燕麦片、荞麦米、荞麦面、小米、小米面、高粱米、高粱面。

《范围》规定的杂粮还包括大麦、糯米、青稞、芝麻、核桃;相应的初加工产品还包括大麦芽、糯米粉、青稞粉、芝麻粉、核桃粉。

(二)林木产品初加工

通过将伐倒的乔木、竹(含活立木、竹)去枝、去梢、去皮、去叶、锯段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原木、原竹、锯材。

(三)园艺植物初加工

1.蔬菜初加工

(1)将新鲜蔬菜通过清洗、挑选、切割、预冷、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净菜、切割蔬菜。

(2)利用冷藏设施,将新鲜蔬菜通过低温贮藏,以备淡季供应的速冻蔬菜,如速冻茄果类、叶类、豆类、瓜类、葱蒜类、柿子椒、蒜苔。

(3)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和食用菌通过干制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初制干菜,如黄花菜、玉兰片、萝卜干、冬菜、梅干菜、木耳、香菇、平菇。

* 以蔬菜为原料制作的各类蔬菜罐头(罐头是指以金属罐、玻璃瓶、经排气密封的各种食品。下同)及碾磨后的园艺植物(如胡椒粉、花椒粉等)不属于初加工范围。

2.水果初加工。通过对新鲜水果(含各类山野果)清洗、脱壳、切块(片)、分类、储藏保鲜、速冻、干燥、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各类水果、果干、原浆果汁、果仁、坚果。

《范围》规定的新鲜水果包括番茄。

3.花卉及观赏植物初加工。通过对观赏用、绿化及其它各种用途的花卉及植物进行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各类鲜、干花。

(四)油料植物初加工

通过对菜籽、花生、大豆、葵花籽、蓖麻籽、芝麻、胡麻籽、茶子、桐子、棉籽、红花籽及米糠等粮食的副产品等,进行清理、热炒、磨坯、榨油(搅油、墩油)、浸出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植物毛油和饼粕等副产品。具体包括菜籽油、花生油、豆油、葵花油、蓖麻籽油、芝麻油、胡麻籽油、茶子油、桐子油、棉籽油、红花油、米糠油以及油料饼粕、豆饼、棉籽饼。

《范围》规定的粮食副产品还包括玉米胚芽、小麦胚芽。

* 精炼植物油不属于初加工范围。

(五)糖料植物初加工

通过对各种糖料植物,如甘蔗、甜菜、甜菊等,进行清洗、切割、压榨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制糖初级原料产品。

《范围》规定的甜菊又名甜叶菊。

(六)茶叶初加工

通过对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进行杀青(萎凋、摇青)、揉捻、发酵、烘干、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初制毛茶。

* 精制茶、边销茶、紧压茶和掺兑各种药物的茶及茶饮料不属于初加工范围。

(七)药用植物初加工

通过对各种药用植物的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等,进行挑选、整理、捆扎、清洗、凉晒、切碎、蒸煮、炒制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片、丝、块、段等中药材。* 加工的各类中成药不属于初加工范围。

(八)纤维植物初加工

1.棉花初加工。通过轧花、剥绒等脱绒工序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皮棉、短绒、棉籽。

2.麻类初加工。通过对各种麻类作物(大麻、黄麻、槿麻、苎麻、苘麻、亚麻、罗布麻、蕉麻、剑麻等)进行脱胶、抽丝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干(洗)麻、纱条、丝、绳。《范围》规定的麻类作物还包括芦苇。

3.蚕茧初加工。通过烘干、杀蛹、缫丝、煮剥、拉丝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蚕、蛹、生丝、丝棉。

《范围》规定的蚕包括蚕茧,生丝包括厂丝。

(九)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初加工

通过对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去除杂质、脱水、干燥、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工业初级原料。具体包括:天然橡胶生胶和天然浓缩胶乳、生咖啡豆、胡椒籽、肉桂油、桉油、香茅油、木薯淀粉、木薯干片、坚果。

二、畜牧业类

(一)畜禽类初加工

1.肉类初加工。通过对畜禽类动物(包括各类牲畜、家禽和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以及其他经济动物)宰杀、去头、去蹄、去皮、去内脏、分割、切块或切片、冷藏或冷冻、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分割肉、保鲜肉、冷藏肉、冷冻肉、绞肉、肉块、肉片、肉丁。

《范围》规定的肉类初加工产品还包括火腿等风干肉、猪牛羊杂骨。

2.蛋类初加工。通过对鲜蛋进行清洗、干燥、分级、包装、冷藏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各种分级、包装的鲜蛋、冷藏蛋。

3.奶类初加工。通过对鲜奶进行净化、均质、杀菌或灭菌、灌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

4.皮类初加工。通过对畜禽类动物皮张剥取、浸泡、刮里、晾干或熏干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生皮、生皮张。

5.毛类初加工。通过对畜禽类动物毛、绒或羽绒分级、去杂、清洗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洗净毛、洗净绒或羽绒。

6.蜂产品初加工。通过去杂、过滤、浓缩、熔化、磨碎、冷冻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蜂蜜、蜂蜡、蜂胶、蜂花粉。

* 肉类罐头、肉类熟制品、蛋类罐头、各类酸奶、奶酪、奶油、王浆粉、各种蜂产品口服液、胶囊不属于初加工范围。

(二)饲料类初加工

1.植物类饲料初加工。通过碾磨、破碎、压榨、干燥、酿制、发酵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糠麸、饼粕、糟渣、树叶粉。

2.动物类饲料初加工。通过破碎、烘干、制粉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鱼粉、虾粉、骨粉、肉粉、血粉、羽毛粉、乳清粉。

3.添加剂类初加工。通过粉碎、发酵、干燥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矿石粉、饲用酵母。

(三)牧草类初加工

通过对牧草、牧草种籽、农作物秸秆等,进行收割、打捆、粉碎、压块、成粒、分选、青贮、氨化、微化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干草、草捆、草粉、草块或草饼、草颗粒、牧草种籽以及草皮、秸秆粉(块、粒)。

三、渔业类

(一)水生动物初加工

将水产动物(鱼、虾、蟹、鳖、贝、棘皮类、软体类、腔肠类、两栖类、海兽类动物等)整体或去头、去鳞(皮、壳)、去内脏、去骨(刺)、擂溃或切块、切片,经冰鲜、冷冻、冷藏等保鲜防腐处理、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水产动物初制品。

* 熟制的水产品和各类水产品的罐头以及调味烤制的水产食品不属于初加工范围。

(二)水生植物初加工

将水生植物(海带、裙带菜、紫菜、龙须菜、麒麟菜、江篱、浒苔、羊栖菜、莼菜等)整体或去根、去边梢、切段,经热烫、冷冻、冷藏等保鲜防腐处理、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的初制品,以及整体或去根、去边梢、切段、经晾晒、干燥(脱水)、包装、粉碎等简单加工处理的初制品。

* 罐装(包括软罐)产品不属于初加工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7篇:关于完善农产品加工税收政策的调研报告

作者:董彬 赵宝忠发布时间:2008-03-2

4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抓紧研究完善农产品加工税收政策,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发展”的意见。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我们近期对昌黎县在这方面的情况开展了专门调研。昌黎县农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是全省首批“扩权县”,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1、加快了农村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已形成粮油加工、葡萄酒酿造、海洋水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四个系列,经过多年发展,已出现了中粮集团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昌黎淀粉有限公司、“长城”葡萄酒、“玉龙”淀粉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企业或品牌,多种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被评为“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和“中国干红葡萄酒城”。昌黎淀粉公司进入全国同行业第一集团。粉丝出口量居全省第

一、全国第三,占据韩国粉丝市场的80%。2006年农产品加工行业GDP为21亿元,占全县总量的33.9%。05-07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上缴国税部门的税款分别为95

55、14456和10355万元,分别占国税总收入的40.5%、48.1%和27.6%。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如玻璃、包装、运输、等工业的发展。秦皇岛索坤日用玻璃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干红酒瓶和啤酒瓶,年生产各种玻璃制品13万吨,干红酒瓶和啤酒瓶单项品种销量连创全国同行业之首,仅干红酒瓶产品品种就多达66种。2005年成立以来,企业快速发展,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8100万元,缴纳增值税1802万元。

2、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加强了农业基础。一是促进了该县种养行业规模扩大。全县农产品加工业现有葡萄酒加工能力8万吨、粮油加工能力90万吨、水产品加工能力2万吨,为满足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原料需求,全县已形成了5万亩酒葡萄基地,20万亩小麦基地、15万亩玉米基地、6000亩土豆基地、23万亩海产品养殖基地等一系列种养基地。二是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该县采取

企业补贴建基地、政府扶持农户建基地、乡镇组建基地等模式,使企业与基地紧密联系,实现公司+基地+农户三位一体,把农业生产变成工业化生产的“第一车间”,使农业生产与加工加速融合,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优质、高效、优价、专用的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3、实现了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就业。据统计,2007年全县粮油加工业、葡萄酒酿造业、水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增值分别为5亿元、3.9亿元、0.2亿元。在农民增收方面,2007年全县农民种植酒葡萄获利2500万元,大蒲河等6个乡镇的4000户农民种植甜玉米获利1000余万元;2007年,水产品养殖业使渔区8万人口,平均每人增加纯收入达到2000多元,占渔民家庭总收入的50%以上。在实现就业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一般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是农民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人员占农村富余劳动力占50%。2007年,全县粮油食品加工行业的就业人数已达15214人。单是在粉丝生产相对集中的安山、龙家店两镇,粉丝生产企业容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达到了7900人,农民从该产业获得的收入为12000万元。全县水产品加工从业人员超过了10000人。

二、现行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昌黎县目前农产品加工行业纳税人有272户,分为粮食加工、葡萄酒酿造、水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四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 85户,小规模纳税人有 119户,个体户68户。从其经营项目分为:粮食类户、水产品类户、食品制造类4户。2007年入库增值税 6068万元、消费税4711万元。调研中发现,纳税人认为现行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需要改进或完善。

1、“高征低扣”政策加重税收负担。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初级农产品时按13%的税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销售时,初加工的农产品其增值税税率为13%,而深加工的农产品其增值税税率为17%,即所谓的“高征低扣”政策。这一政策不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与其它加工制造业相比,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原料进项税率低4个百分点,税收负担重。以昌黎淀粉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06年收购玉米43200万元,按13%税率计算进项税款为5616万元,缴纳增值税1500万元,亏损额为600万元。如果按

17%税率计算进项税款为7334万元,则可以减少生产成本1728万元,实现盈利1100万元。二是不符合中央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的政策,即简单加工、整理的农产品适用优惠税率(13%),经过清深加工的农产品适用基本税率(17%),出现了政策背离。

2、农产品收购发票使用不便。现行政策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必须凭农产品收购凭证或农业生产者开具的普通发票,才能计算抵扣进项税。实际执行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地收购发票难领购。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都需要到外地甚至跨省收购农产品,按规定应到收购地税务机关领购收购发票。实际情况是,当企业向收购地税务机关申请收购发票时,因为不在当地缴税,受到百般刁难,很难领购到发票,当地农业生产者也不给企业开具普通发票。企业只好向当地农产品经销企业收购,结果是一样的东西既要多花钱,还要多缴税。首先,经销企业的价格肯定比农业生产者的价格高;其次,按收购发票计算的进项税为价格P×13%,而从经销企业购买时,进项税为P÷(1+13%)×13%,进项税实际计提率约为11.5%,比开具收购发票少了1.5个百分点。昌黎淀粉公司反映,该公司06年到东北地区采购了总价4.2亿元的玉米,只有30%是正常开具收购发票或农业生产者开具普通发票,还有70%不得不从当地经销企业高价购买,有的纯粹就是到经销企业开一张发票,也得多花钱。仅此一项,该公司估计增加成本和税收至少800万元。二是鲜活易腐烂变质农产品收购查验难。现行政策,允许企业先自行开具收购发票,返回企业后由税务人员及时查验。特别是水产品、果品对存放时间有严格要求,多存放5-6个小时,有时就是1-2小时,也会造成重大损失。在如此少的时间内完成查验的申请到实施,很难办到。三是收购发票使用不方便。现行收购发票为千元版,开票金额上限为一万元,且为手工开票方式,不利于大宗农产品收购。以华夏葡萄酒公司为例,07年该公司收购酒葡萄1800万斤,发票金额2100万元,在收购期共开具收购发票140本,每本25份,共计3500份,平均每天要手工开具100多份发票。一般情况下,一个农户的销售额在10万斤左右,必须拆分开具十几张发票,没有必要。

3、委托加工葡萄酒缴纳的消费税不能抵扣。根据国税发„2006‟66号《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葡萄酒加工企业外购葡萄原酒不用缴纳消费税,而委托加工葡萄原酒则要缴纳消费税。造成了外购和委

托加工之间税收政策的不平衡。这是税收政策对企业经营行为选择的强制和干预。

三、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1、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优惠税率。现行农产品税收政策没有体现对农业的税收优惠。从免税农产品进项税计提率从10%提高到13%,就可以说明1994年税制改革中最初并没有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到优惠对象之列。考虑到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对“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作用,中央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强农惠农”的重要措施。在税收政策上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就是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优惠税率,即对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适用13%的增值税率。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高征低扣”问题,进一步减轻税负,以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发展。

2、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返还政策。类似于对集成电路制造业实行超3%税负返还的增值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超税负返还或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确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标准税负,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凡超过规定的税负标准的,增值税部分给予相应返还,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3、改进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现行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办法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通过限制开票地域、票面金额来防止虚开等发票违法行为。近年来的几起收购票税收大案证明,这没有什么作用,只是给遵纪守法增加了麻烦,并不能真正制止违法犯罪者的脚步。限制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行为与确保发票内容的真实性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建议从心下三个方面改进农产品收购管理。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外地收购免税农产品,允许其使用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发售的收购发票。二是增加万元版收购发票,税务机关根据企业收购业务决定企业使用千元版或万元版,或者两者都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者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是在不断扩展的。时到今日,再把农业生产者看作是一年种几亩地,收几千斤粮,喂十几只鸡,养两三头猪的农民,就是不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三是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纳税评估方法,确定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例,加强对企业收购免税农产品的税收监控,防止出现虚开收购发票的违法行为。

4、允许葡萄酒委托加工缴纳的消费税抵扣。原酒的委托加工是生产企业特别是大型葡萄酒企业普遍采取的生产方式,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对《办法》进行补充,明确原酒委托加工代收代缴消费税的处理办法。根据我局实际操作的经验,

建议实行抵扣办法,即生产企业委托加工收回后其中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准予抵扣,公平了直接生产企业和委托加工企业的税负水平。

第8篇: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

农业是新疆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提升新疆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和经营层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近些年来,随着特色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优质商品棉基地、特色林果业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四大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下,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成长和壮大,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新疆农产品加工增值和整体利用水平仍然较低,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链短、加工转化率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为进一步支持新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吸引更多区外企业来疆投资,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自2011年起,在国家和自治区已有财税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符合自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范围的企业(见附件),免征5年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属于国家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目录的企业,在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的基础上,免征5年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有重大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产品创新和延伸下游产业链的企业,经自治区财税部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局审核后,可继续免征5年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二、对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免征5年房产税。

三、对符合自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范围的企业,免征5年自用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根据国家关于“2010年至2020年,在新疆困难地区新办的属于重点鼓励发展产业目录范围内的企业,给予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起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对在新疆困难地区新办的属于重点鼓励发展产业目录范围内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减半征收期间免征地方分享部分。期满后,在政策规定时限内,可以继续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或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

五、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在安排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时,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自治区财政厅要根据财力情况,适度增加农产品加工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通过信贷贴息方式扶持企业发展,自治区经信委每年应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和鼓励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六、对未列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范围、且符合新疆特

色的农产品初级加工品目,自治区财税部门将积极争取国家纳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范围。

具体事宜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附:农产品精深加工范围

一、种植业类

(一)粮食精深加工

1、小麦精深加工各类糕点、烘焙、方便、休闲食品及应用生物技术、超微技术、挤压技术、临界CO2萃取技术、高效分离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制成的谷粉、小麦胚芽油、小麦麸皮制品,谷胱甘肽、麦麸戊聚糖等。

2、稻米精深加工大米蛋白、多孔淀粉、高纯度大米淀粉、米乳、米糠健康食品、米糠蛋白、米糠多糖、r-氨基丁酸等产品。

3、玉米精深加工高果糖浆、玉米油、玉米蛋白饲料、谷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

4、薯类精深加工高果糖浆、变性淀粉、休闲食品。

5、食用豆类精深加工豆类蛋白粉、休闲食品

6、其他类粮食精深加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

(二)林木产品精深加工

1、人造板材:纤维板、刨花板、复合板

(三)园艺植物精深加工

1、果蔬精深加工果仁、果壳、果皮鲜果、籽等精深加工制成的果品饮料、果酒、油、精油、粉、蛋白等其他萃取物。通过应用生物技术、超微技术、挤压技术、临界CO2萃取技术、高效分离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制成的食品、药品、保健品等。

2、花卉精深加工花卉类植物经蒸馏、萃取等制成的露、精油、香料、香精等产品。

(四)油料植物精深加工

1、精炼植物油

(五)药用植物

1、通过对各种药用植物(野生植物除外)的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等进行蒸馏、萃取等二次以上加工制成的饮料、口服液及胶囊、片剂等中成药、民族医药。

(六)纤维植物

1、棉秆造纸、芦苇加工纸制品。

二、畜牧业类

(一)畜禽类

1、肉类通过对畜禽类动物(包括各类牲畜、家禽和人工驯养的经济动物)经过加工的熟肉制品、罐头及其副产品加工品。

2、蛋类通过对鲜蛋进行腌制、卤汁加工处理,制成的各种蛋制品和罐头制品。

3、奶类通过对鲜奶进行浓缩、发酵加工处理,制成的小包装奶粉、奶酪、奶油、奶疙瘩及酪蛋白等。

4、皮类通过对畜禽类动物制成的生皮、生皮张进行加工制成的皮革。

5、毛类通过对畜禽类动物毛、绒或羽绒进行加工处理,制成被服、服装。

6、蜂产品通过对蜂蜜、蜂蜡、蜂胶、蜂花粉进行配制加工制成的王浆粉、口服液、胶囊、饮料。

7、通过对禽畜骨、血及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制成的生物制品。

第9篇:高速公路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及违规现象之剖析

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减少鲜活农产品损失、保障城镇鲜活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2月20日浙江省开通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又于2008年1月26日开通了 开通了高速公路国家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运行至今,已累计为鲜活农产品运输节省通行费12.6亿元,而2009年一年“绿色通道”共免收通行费达4.9亿元。

高速公路由于其便捷快速的特点,是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首选通道。有数据显示2008年1月26日沪杭甬、甬台温、杭金衢、杭州绕城等4条我省流量大的高速公路上开通国家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绿色通道”后,当年减免的通行费就快速上涨至4.2亿,是2007年的2.8倍。由于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与普通运输车辆通行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前者免费,后者按实征收),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违规车辆数量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违规手段也层出不穷。

谈及“绿色通道”违规现象,我们有必要先对高速公路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进行深入分析。

我省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分为省内“绿色通道”和国家“绿色通道”,两者虽然都要求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费,但在具体内容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免费农产品范围不同。

根据浙交【2005】36号文件,《浙江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暂行规定》,省内“绿色通道”所指的鲜活农产品是指本省生产的新鲜蔬菜,水果(含鲜果,鲜食用菌,鲜竹笋)鲜活水产品,活畜禽,生鲜鸡蛋,新鲜的肉,鲜奶(未经加工)

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7】24号文件及交公路发【2009】784号文件的规定,国家“绿色通道” 免费农产品是指新鲜的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

1. 产地要求不同。

省内“绿色通道”要求农产品为本省生产,而国家“绿色通道”无此限制。 2. 免费产品目录不同。

根据上述文件的产品目录,省内“绿色通道” 的免费种类比国家“绿色通道”多。 比如冰鲜,冻鲜农产品和坚果类产品以及甲壳类水产品在省内“绿色通道”是可以免费的,但不属于国家“绿色通道”免费范围。唯一例外的是蜜蜂(转地放峰),在国家“绿色通道”可以免费,而省内“绿色通道”无此免费名目。 二.免费的路段不同 省内“绿色通道”涵盖省内所有高速公路道路,国家“绿色通道”仅限属于 “五纵二横”的高速公路,在浙江省仅限沪杭甬、甬台温、杭金衢、杭州绕城等4条高速公路。 三.免费车辆不同

省内“绿色通道”仅限挂本省牌照的货运车辆(含冷链,冷藏车),而国家“绿色通道”无牌照限制。

四.对装载量要求不同。

省内“绿色通道”要求装载的农产品占整车空间或者核载吨位的70%以上,而国家“绿色通道”要求达到80%以上才能免费。 五.免费限制不同

省内“绿色通道”要求持有本省各级农业或者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动植物检疫证书或者鲜活农产品产地证明,并且要求原产地签发,填写完整。国家“绿色通道”无此限制。

正是由于省内“绿色通道”和国家“绿色通道”政策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在国家“绿色通道”开通之前,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违规车辆主要集中出现在证单违规和装载车辆违规。国家“绿色通道”开通之后,绿色通道”违规车辆主要体现在装载货物违规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绿农车违规偷逃通行费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利用绿农车证单进行违规。

1、 伪造绿农车证单。

这可以从证单的纸张、印刷质量、证单印章等方面加以判断。这些伪造证单印章模糊不清或者签发单位不具备开单资质,

2、 变造绿农车证单。主要出现证单开据单位与产地不符。在

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诸如慈溪起运,开证单位却是德清的情况,如果不仔细核对,很容易就被其逃费成功。这种情况主要是绿农车证单开据单位把空白单据发给司机自己填写造成的,有的司机甚至有上百份的空白单据。最近,我们就发现和处理了一批假冒绿农车,以德清牌照的居多,有司机透露,用此法逃费已有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具有相当的规模,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另外,还有篡改开证曰期或有效期,曾有司机发现证单超过了有效期,为免费通行,私自篡改开证曰期或有效期,以偷逃通行费,这种手法比较隐蔽,但仔细核对还是可以看出破绽的。

3、 重复使用证单。此类车往往是在多次运输同一种货物或是

运输货物到目的地后返回时使用,其货物有剩余时便更有迷惑性,这种情况,只要核对其所盖的收费站印章及通行时间足以令其露出马脚。

4、超证单路线运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碰到诸如起运地宁波,目的地萧山,却跑到了嘉兴的情况。司机常常辩称是走错路了。我们可以根据其所超路线的距离,中途是否下过高速,所装载货物的情况等进行判断。

二、 装载车辆违规

1、 外省车辆冒充本省车辆。这些车辆 往往是长期在本省跑运

输,为了享受绿农车免费的范围,就把外省的车牌拆下来,而证单上填写一个本省的号牌;还有的干脆伪造一个本省的临时牌照,这就更具迷惑性了。对前一种情况只要检查行驶证和车尾栏板上的号码就可以识破了。后一种情况比较复杂,但也可以通过识别临时牌照的真伪来鉴别。

2、利用客运车辆来装运货物。以前没有明确客运车辆装运绿农产品能否免费,所以在执行时未能统一。现在已经有明确规定:此类车一律不予免费。

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省内“绿色通道”中。

三、装载货物违规

1、证单所列货物与实际不符。这里分两情况:第

一、两种货物均为绿农车免费范围。但差别明显,如装的是橘子,证单写的是杨梅,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中途已经卸货,又装运了另一批货物;有的是为图方便,提前填单,装运货物临时有变,造成证单所列货物与实际不符… …此类车辆在省内“绿色通道”不管何种原因,按规定一律不予免费,但在国家“绿色通道”是属于可以免费的范围的,这点必须严格区分。第

二、证单上所列货物或者申报货物为绿农车免费范围,但装运的是普通货物。有时证单上所列的或者司机申报的是甘蕉,运的却是服装。而且此类情况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绿农车证单开据单位把关不严,甚至为图方便把证单发给司机自己填写,另一方面是司机故意违规,企图偷逃通行费。

2、混装或装载货物不足。

此类车最常用最隐蔽的手段是用厢式车运输或者把货物遮盖起来,在最外面放置证单或者司机申报的货物,在里面不容易检查到的地方装运其他货物或是空的。不注意检查,很容易被其蒙混过关。或者把不属于鲜活农产品的货物和可以免费的农产品混装。在实际工作中,这类车也越来越常见。

3、装运非免费范围的农产品。

由于省内“绿色通道”和国家“绿色通道”都要求参照目录来执行的,所以必然有很多未列入目录的农产品不能免费的。装载此类农产品的司机往往谎报为可以免费的农产品或者或者笼统的申报为水果等大的名目企图蒙混过关。

为保证”绿色通道’的正常运行,《浙江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对有弄虚作假嫌疑的车辆,可以对运输产品进行核实。证单未按规定填写或填写内容不齐全的,按规定收取车辆通行费。”,“对弄虚作假以逃避车辆通行费或属假证单的,经核实后,要补交车辆通行费,并记录车辆通行档案,不再享受“绿色通道”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违规车辆。

为配合上述规定的落实,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一. “绿色通道”车辆实行双人核查

要求对“绿色通道”车辆进行检查时,由两名人员同时进行,互相监督。避免因主观上疏忽等因素导致违规车辆免费通过。 二. 实行“绿色通道”车辆申报制度。

要求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的车辆首先填写申报单,避免司机因为客观上原因如不了解政策等出现违规现象,切实打击恶意违规车辆。 三. 实行拍照取证和登记制度

对要求免费的“ 绿色通道”车辆 的装载情况进行拍照取证,并且在电脑中予以登记。使处理情况具有可溯。

四. 建立“ 绿色通道”违规车辆黑名单库

对于现场查获的“ 绿色通道”违规车辆录入黑名单库,不再享受“ 绿色通道”优惠政策。

通过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违规车辆,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由于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与普通运输车辆通行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绿色通道”违规现象仍会客观存在,其手段也会更隐蔽多变。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做好立法宣传引导,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制定更详细的措施,共同维护“绿色通道”的正常运行。

上一篇:培训会议结束讲话下一篇:实用小企业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