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推荐11篇)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篇1

为全力确保出口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质量监管工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以及辽宁检验检疫局的相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

1、提高思想认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业生产,关系人体健康,关系对外贸易,关系国家形象。全局同志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农产品出口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敏感性和艰巨性,并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强化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主管部门为直接责任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作为全局的一项长期任务,摆在重要位臵,纳入工作计划,列入议事日程,全力抓好落实。

2、明确工作目标。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以源头管理为基础、以风险分析为依据、以全程监管为重点、以严格把关为保证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做到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全面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可靠性和实效性,全力确保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

3、强化工作落实。要认真研究本地区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问题,找出有利条件,分析不利因素,确定主攻方向和工作目标,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管规划,并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心无旁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主管部门要逐一分析所有农产品出口企业及其备案基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责任人员,明确工作时限,督促、帮扶、指导企业尽快予以纠正。

二、进一步落实源头管理的各项规定。

4、推进基地建设。要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行,务求实效”的原则,大力推进种植和养殖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形成企业与基地相对稳定、质量共保、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要严格执行原料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全力确保备案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凡是达不到规定标准以及不按照要求操作的原料基地,坚决不予备案;要强化出口企业对所属备案基地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意识,并把企业对基地的管理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管理和检查,凡是不符合要求且整改无效的,坚决按照法定程序对出口企业予以处理;要加强对备案基地的监督管理,加大巡查、回访、复核、年审力度,基地备案情况以及基地运行情况要在本局网站上公布,并实行动态管理。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以及严重问题的基地,坚决按照法定程序暂停乃至取消其备案资质。

5、完善监控体系。要建立以国家质检总局残留监控计划为指导、以辽宁局残留监控计划为核心、以本局残留监控计划为补充的出口农产品安全卫生监控体系,按照本局研究确定的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对疫病疫情及药物残留的检测和监测。特别是要对进口国家或地区关注的安全卫生项目,加大工作力度,实行重点监控。

6、注重本底调查。要加强出口农产品产地特别是种植基地水质及土壤等环境检测和监测。出口企业、所属基地以及本局主管部门均应建立出口农产品产地环境情况档案。

7、严格注册登记。要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将所有出口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存放单位纳入注册登记范围的要求,凡是在规定的时限内未获得有效出口卫生注册登记证书的,一律不予受理报检和检验检疫。

8、强化原料控制。检验检疫备案基地要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投入品进货核查和使用记录;出口企业必须建立产品进货台帐,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进货时间等内容,同时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制度,审验生产供货企业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的合格证明等;出口企业要严格执行合格供方制度,对国家明确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来自检验检疫备案基地的,必须在备案基地采购,不得收购非备案基地的原料,并具有供方供货合格证明以及由具有资质的检验检疫机构出 具的所需项目检测合格报告。对国家未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来自检验检疫备案基地的,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固定的进货渠道、固定的产地和必要的来源证明并在本局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应具有供方供货合格证明以及由具有资质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药残等所需项目检测合格报告并将检测报告送本局主管部门备案。对允许来自非备案基地的原料,本局主管部门应制定并实施抽样检测计划,确保所用原料的安全卫生质量。粮谷类及饲料类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企业要逐批建立产品配料成分档案。

9、落实报备制度。所有备案基地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使用的种苗、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以及出口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等必须符合检验检疫有关规定并建立进货核查、使用等管理制度和实施记录,必须向本局主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添加剂必须是食品级添加剂,并来自备案生产厂家,具有相关证书及检验报告。本局主管部门要建立报备档案,并加强对备案基地及出口企业的经常性检查。

10、坚持申报制度。对出口农产品的原料来源、药物及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等情况要坚持逐批书面申报验证制度,对违反规定采用非备案基地的原料以及国家禁用投入品的商品一律不受理报检,确保源头管理的各项要求得到切实执行

11、完善合作机制。要主动加强与地方农业、畜牧、林 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并与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要依靠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出口中的主导作用,有效规范药物、饲料和化肥、土壤改良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以及违禁药物等的专项整治,及时掌握当地疫病疫情信息,对普遍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情况以及病虫害的多发季节、种类、地域分布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检测和监控。

三、进一步加强对出口企业以及备案基地的监督管理。

12、落实质量责任。出口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必须熟悉掌握进口国家和地区质量安全卫生要求,建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保证其生产经营的产品符合进口国或地区的要求;要推行承诺制度,与农产品出口企业签定诚信责任书和一把手质量管理承诺书。特别是要责成出口企业对每批出口产品做出书面承诺,承诺所使用的原料不含禁用农药、兽药和添加剂、着色剂,承诺所使用的农药、兽药和添加剂、着色剂符合规定,不超过规定限量,承诺生产加工活动诚信守法,不弄虚作假。

13、细化监管措施。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重点,坚决杜绝重检验检疫、轻监督管理以及只对产品实施检验检疫、不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的做法;要加强日常监管,每年年初时必须对分管企业逐一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检查计划,并在每次进行现场检验检疫时,抽取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实施监督管理;要加强定期监管,每年1月10日前制 定并向辽宁局认证处上报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企业定期监督检查计划,每季度对所有出口农产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上级有特殊规定和要求的(例如,对生产、加工出口肉类食品的屠宰企业,在生产季节每月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监督检查),按照上级要求执行;要加强源头监管,每季度对所有备案的养殖基地、种植基地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要加强检测监管,对卫生注册登记企业实验室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检查。

14、确保监管成效。要严格按照上级及本局的规定对出口企业、备案基地进行监督检查,坚决避免搞形式、走过场以及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现象,确保规定执行到位、监管频次到位、检验要素到位、发现问题到位、问题反馈到位、整改督办到位、跟踪验收到位、依法惩处到位、工作记录到位、档案管理到位,以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对发现的问题,必须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向企业反馈,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好跟踪验证工作;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拓展监管内容,并把农业投入品进货核查和使用、原辅料进货检查验收、《卫生注册登记企业出口与监督检查记要薄》的填写以及质量档案的建立等作为重要内容;要严格按照上级及本局规定的监管频次和格式记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并认真填写各种监管记录,做到填写内容齐全、准确、规范,签字手续完备、合理、有效。特别是要改 进原有方法,监管记录实行一式两份,监管情况实行逐次在企业端监管手册记录制度;要加大对违法违规出口企业的惩处力度,对质量管理差、体系运行失效、产品存在重大风险和隐患的,根据《辽宁地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管理规范》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暂停企业报检出口等必要措施。

15、加强诚信建设。要完善出口企业质量诚信体系控制程序,严格出口企业诚信评估,并根据所确定的企业类别或质量信誉等级,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检验检疫监管方式;要实施“良好企业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以及出口企业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推行“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奖罚机制,扶持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创立农产品出口品牌。

16、建立追溯体系。要帮助企业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主动召回制度,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要指导企业严格建立以原料批为单元的企业产品流向登记记录,做到及时准确地从产品追溯到原料。当产品出现不合格时,能通过产品识别代码从成品到原料每一环节逐一追溯,能迅速查找到不合格产品的去向,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分析不合格原因,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17、完善自控体系。要引导出口企业以提高质量总体水平为目标,以加强和改进质量工作为着力点,以完善自律机制、建设自控体系、依法从事外贸工作为原则,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整体素质。特别是要督促、帮扶、指导出口企业尽快完善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药物残留控制体系、加工卫生控制体系、质量自检自控体系。

18、实施召回制度。要建立安全隐患产品的召回制度。出口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要通知出口商停止出口,告知进口商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本局报告。出口商接到生产企业关于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要立即停止出口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本局报告。生产企业和出口商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不履行相关义务的,由本局责令生产企业召回产品,责令出口商停止出口。

四、进一步加强对出口农产品的施检把关。

19、完善预警机制。要根据进口国家或地区反馈的出口产品检验检疫不合格情况、出口检验检疫过程中发现的安全卫生隐患、国内外媒体热点报道的安全卫生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预警措施和快速反应措施,将出口农产品在国外被检出问题的情况通报和反馈给出口企业,监督其尽快进行整改和调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并有针对性地加 强检验检疫和监测。本局主管部门要建立风险预警措施。

20、提高应急能力。要切实加强快速反应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有效提高妥善应对和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决策、早处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做到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协同作战、上下联动,迅速在生产、加工和出口检测等环节全面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可能对外贸产生的影响。

21、改进基础工作。要全面推行《厂检合格单》制度,出口企业报检时,必须提供符合进口国(地区)标准或者合同要求的《厂检合格单》;对《厂检合格单》内容有特殊要求的,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篇2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5月13日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1]26号) 。近年来,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煤矿瓦斯 (煤层气) 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 全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量大幅度上升, 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但随着煤矿开采强度增大、采掘深度增加, 瓦斯防治难度越来越大, 同时, 瓦斯防治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仍然比较突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和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坚决防范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 现就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 进一步落实防治责任; (二) 提高准入门槛; (三) 强化基础管理; (四) 加大政策支持; (五) 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具体要求: (1) 强化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组织领导。 (2) 落实煤矿企业瓦斯防治主体责任。 (3) 严格煤矿瓦斯防治责任考核。 (4) 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 (5) 建立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 (6) 支持煤与瓦斯突出煤矿企业整合关闭。 (7) 落实煤矿瓦斯区域性防突治理措施。 (8) 强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系统建设。 (9) 规范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管理。 (10) 加强矿井揭露煤层管理。 (11) 完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2) 加大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力度。 (13) 研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税收支持政策。 (14) 落实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政策。 (15) 推进煤矿瓦斯防治技术创新。 (16) 支持和规范煤矿瓦斯防治技术咨询服务。 (17) 实行瓦斯防治重大隐患逐级挂牌督办。 (18) 从严查处超能力生产行为。 (19) 加强煤矿瓦斯超限管理。 (20) 从重处理煤矿瓦斯死亡事故。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篇3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

整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林水利、农牧)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

现将《河南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开展自查,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确保世博会、亚运会、农交会期间我市外销和参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业局将于近期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请各县市区务于9月20日前将下列材料报送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

1、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综合自查报告;

2、亚运会期间本地供应广州的农产品基本情况;

3、近两年专项整治中的典型模式1个。

联系电话:3559228

电子信箱:jznyjzjk@126.com

焦作市农业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四日

河南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及巩义、项城、永城、固始、邓州、中牟农业局(农委),厅直属有关单位:

近期,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召开会议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作了进一步部署,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下一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通知》(农质发〔2010〕8号)。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农业生产马上就要进入秋冬种时期,保障我省供应世博会、亚运会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我省参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任务都非常繁重。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认识到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二、抓紧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和目标

两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各地农

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抓紧抓好。一是按照《河南省农业厅2010年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对本辖区工作逐条逐项进行全面梳理,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二是抓紧组织开展本辖区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阶段性综合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各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安排、农业标准化创建、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等。请各省辖市及扩权县整治工作小组于9月25日前将本地的综合检查报告报省农业厅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对在工作梳理和综合检查中发现的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不力和未达到工作目标的地区,要限期进行整改,没有完成的要抓紧落实,确保整治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各地要采取具体措施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力度。一是蔬菜产品禁限用高毒农药超标问题。要加大打击违法生产销售禁用农药的力度,堵住禁用农药流入生产环节;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指导广大生产者按照规定使用农药。二是水产品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问题。要加大对养殖基地在养水产品和养殖水域的执法抽检力度,对养殖基地药品库进行不定期清查,对发现的禁用药物要追根溯源,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药物的行为。三是生产销售假劣农业投入品问题。要通过开展秋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对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质量检测和督导活动,坚决依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

三、加强世博会、亚运会、农交会期间供沪供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为确保今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郑州国际农交会期间农产品安全可靠,各地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一是坚持不懈地做好世博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凡是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社),一定要切实加强对基地的监管,按照要求做好产地准出工作,切实做到控得住、管得准、措施严、不出事,保障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认真做好亚运会期间我省供应广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方案,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迅速组织人员对辖区内销往广州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弄清所生产的品种、数量和运销单位等基本情况,并逐一登记造册,纳入重点监管范围,有关情况于9月25日前报省农业厅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严格遵守《广东省食用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没有包装标识的,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市销售。三是抓好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我省参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确保我省参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各地要对本辖区参展企业及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进一步落实责任,严格把关,确保万无一失;要严格把好参展产品质量关,凡是有质量安全不良记录的企业和检测确认为质量安全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允许参展,凡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一律不得使用相应的标志。

四、要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

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广泛普及标准化知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二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所有获得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都要达到有记录、有检测、有标识的要求。三要强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准出,把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强化基地自检,严把源头生产关。同时,要把市场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的结合起来,年内凡是承担国家质检项目的县(市)必须实行市场准入。

在近两年的专项整治工作中,各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都有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典型模式。各省辖市要选取至少1个在综合方面或某一方面成效显著的典型模式,内容包括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执法监管、重大案件查处、长效机制建立和体系队伍建设以及企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在诚信自律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请于9月25日前报送省农业厅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我省将视情况向农业部推荐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

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篇4

2月21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4次全体会议和国务院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会议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用更严厉措施,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会议指出,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2011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97.4%、99.6%和96.8%,保持“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制约因素仍较多,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工作目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执法监管,打击非法添加,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手抓标准化生产,推进全程控制,转变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会议强调,2012年,各级农业部门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要求,继续实施蔬菜高毒农药、“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生素、水产品、农资打假等6项整治行动。对整治行动中所列各项任务,要一一落实,一抓到底;出重拳、用重典,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决铲除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毒瘤。

二是全面加强风险评估监测,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促进年活动,启动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项目,注重用科技手段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示范场创建,支持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加快农业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构建统一、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强化“三品一标”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

四是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健全省、地、县监管机构,落实好监管职责。推进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建设,加快明确机构、落实职能、建立队伍、强化条件保障,确保今年底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监管机构。

五是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高农业投入品管控、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测能力。

六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高向好的现状和各级政府部门采取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理性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步改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篇5

国食药监食[2010]3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旅游局(委),北京市卫生局、福建省卫生厅: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0〕12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提升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游客饮食安全,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有旅游景区2万多家,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上亿人次。餐饮是旅游景区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对于保障游客饮食和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旅游景区餐饮消费具有流动性大、游客参与度高、季节性强等特点,同时,受地理场所、交通设施等因素影响,部分旅游景区食品及原料采购困难,餐饮用具清洗消毒存在一定隐患。此外,少数旅游景区餐饮设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无证照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近年来兴起的农家餐馆、农家乐等一些新的旅游餐饮服务经营模式,给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措施,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全面落实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

要从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度,切实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野菜、野果、野蕈和非食品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饮食安全。旅游景区经营者应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加强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日常管理。地方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沟通协调,严格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

三、扎实做好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地方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进行餐饮服务许可。加大对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例行监督检查力度,尤其要加强节假日、节庆活动和重大活动旅游高峰期间的监督检查。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落实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台账记录制度;规范食品加工制作及餐饮用具清洗消毒;切实加强餐饮服务环境管理,做好防鼠、防蝇、防虫、餐厨废弃物处理,定期检修设施设备,做好饮用水源的安全保护工作。要督促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及时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季节性歇业和开业情况。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健全监管信用档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及时处理举报信息。积极推行分餐、公筷等健康饮食方式。

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范和标准纳入旅游景区相关服务标准,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工作,督促旅游景区经营者认真履行相关职责。

四、大力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

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有计划地联合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并充分利用旅游景区公众宣传平台,及时宣传报道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大力宣传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和食品安全知识, 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定期公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促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五、积极开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地方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235号)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切实把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纳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中,发挥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引导和带动旅游景区餐饮业健康发展。

六、切实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

地方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本地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应急培训,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旅游景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和旅游景区经营者要定期检查本单位和本景区各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一旦发生游客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要按照应急处置方案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信息通报制度,畅通报送渠道,及时发布相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和提示,通报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行政许可与监管情况及食品安全信息,重要情况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七、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查处无证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违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违规行为,对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案件,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八、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逐级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制定评估考核办法,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篇6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 当前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中, 特别是标准文本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标准草案编写不规范, 存在文字表述不准确, 语句不通顺, 标准章节排序和编号混乱, 引用内容错误, 文本中有错别字, 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混乱。二是部分标准草案数据、公式存在技术性错误。三是部分标准审查把关不严, 审查过程中随意简化程序, 参加审查的专家广泛性和代表性不够、资质不符合规定要求。四是部分标准报批工作协调不到位, 报批材料不齐全, 内容不准确, 把关不严。五是部分标准审查批准过程时间过长, 工作效率不高等。为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管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保证和提高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质量,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保证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

标准的质量是标准化事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国家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贸易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基础。国家标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关系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保证国家标准质量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切实承担起全社会赋予的责任, 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负责的精神、更加严谨的作风和更加规范的程序, 进一步做好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二、严把起草关, 高质量完成标准起草任务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的具体组织者, 对国家标准的质量及其技术内容负总责, 并负有指导和督促起草单位按计划开展工作, 确保标准起草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职责。

标准起草单位以及起草人是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的承担者, 要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和《标准编写规则》的要求起草标准。形成标准草案后, 要广泛地征求企业、消费者、专家和有关行业部门等方面的意见, 并充分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利益方的合理意见, 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合理和标准文本的规范。

三、严把审查关, 确保国家标准审查质量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标准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 并对审查内容负责。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中关于国家标准技术审查的规定、程序和要求, 组织、协调好国家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 严把标准文本质量关, 确保标准的规范、科学、准确、合理和协调一致。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审查程序, 按照会议审查和函审要求, 充分听取委员的意见, 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要形成完整的书面形式记录, 并作为标准报批草案的附件。要采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形式, 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妥善协调和处理各方关系, 切实做到统筹兼顾, 确保标准的技术要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负责对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报送的标准报批稿进行严格审查。重点审查标准报批稿与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标准起草和技术审查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和透明度。要建立和完善标准报批审查制度, 确保标准报批稿内容准确、形式规范、材料完整齐全。

四、严格审批和编审, 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国家标准委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负责对标准报批稿进行技术审查, 对标准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合法性, 标准内容的合理性, 标准的协调性和标准文本的规范性进行审查把关。要积极协调有关单位研究解决标准中的技术问题, 对违反程序以及不符合、不协调和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 应当退回报批单位处理。

国家标准委各业务部门负责对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报送的标准草案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标准的协调性和规范性等进行审核, 及时协调和处理审批过程中发现的标准质量问题。

标准出版单位负责对标准文本进行编辑性审查。对存在的文本质量问题及时勘误和更正, 涉及起草单位变更, 技术内容调整等重要问题应停止编辑出版, 并按程序返回, 由国家标准委负责处理。

五、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国家标准委、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和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 负责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 对国家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和报批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标准起草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要健全沟通协调机制, 及时了解掌握标准起草工作的进展情况, 指导和帮助起草单位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保证标准质量的前提下, 按时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要加强对标准项目制修订过程的监督管理, 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度和质量的监督检查制度, 组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落实工作责任, 严格责任考核。在各工作环节有违反规定、不履行职责, 造成标准技术内容和文本质量出现问题的应及时予以处理, 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人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六、加强标准制修订人员的培训工作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篇7

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培训„2009‟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有效保障农民工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完善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相关法规、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生产安全事故,稳妥解决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农民工问题,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 1 健康权益,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通过不懈努力,使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相关法规、标准更加健全;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大幅降低,伤亡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从业人员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农民工安全培训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高危行业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工伤保险的比率明显提高,保护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三)主要任务。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培训,严格执行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强制性岗前安全培训制度,农民工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强化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完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规程及标准,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力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切实承担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主体责任;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加大事故查处力度,严肃追究事故责任,维护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权益。

二、2009年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重点

(一)加强以农民工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

1.完善高危行业安全培训的相关规章制度。完成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的修订工作。制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 考核管理办法》,规范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管理。按照成熟一个、下发一个的原则,确定《特种作业范围》,明确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培训考核发证的特种作业人员范围。

2.整合优化安全培训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办好技工学校或职业培训学校,变招工为招生,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严格安全培训机构的复审检查,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支持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集中的地区设立联合培训基地,强化农民工培训。积极倡导各地有关部门组建讲师团,对缺乏自主培训能力的民营小企业,开展“送教上门”活动,解决农民工培训难问题。组织制作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相关政策解读专题影像教材;指导编写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通俗易懂的农民工安全知识读本;组织开发《煤矿新工人(含农民工)安全知识应知应会手册和多媒体光盘》。

3.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的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培训机构把农民工安全培训与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就业、职业技能等培训结合进行,统一考核,分别发证,减轻企业和农民工负担。加快建立全国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农民工安全培训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继续实行安全培训信息统计年报制度,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信息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4.强化农民工安全培训的监督检查。制定《安全生产培训监督检查办法》,修订《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把农民工安全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计划,发现未经培训上岗或培训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责令企业停产整顿直至依法关闭。将高危企业安全培训情况与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制度结合起来,发现未依法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一律不得审核和颁证。2009年上半年,集中开展一次高危行业企业农民工安全培训专项监察。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企业抓好职工日常安全教育,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等活动,采取网络、多媒体、电视等方式开展农民工安全培训。继续配合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向全社会特别是农民工普及安全生产知识。

6.推广安全教育培训典型经验。在2008年调研和对培训机构复审检查的基础上,选树农民工安全培训示范单位和企业,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继续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深入推广上海、浙江、江苏海安、深圳、大连和山西长治等地方政府,以及开滦集团、阳泉煤业集团和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等企业在农民工安全培训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工作

7.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系建设。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规程和标准,尤其是 农民工就业的安全生产保障制度。督促各地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

8.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建设。强化工矿商贸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推动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和落后设备的淘汰,提高本质安全度,减少农民工工伤事故的发生。

9.落实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合作,大力开展农民工、用人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落实职业安全健康主体责任。用人单位要向新招用的农民工告知安全生产、职业危害事项,发放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对从事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10.加大职业安全健康监督执法力度。积极探索职业安全健康联合执法机制,严肃查处职业危害事故,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规程及标准,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切实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从业人员健康和安全权益。

(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11.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推进实施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探索研究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等事故预防工作。继续实施“平安计划”,实现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风险企业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从业人员全部参加工伤保险,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12.开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与保监等部门配合抓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支持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

(四)加大事故查处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3.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注重实效”基本要求,从严从快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严肃追究事故责任。把农民工安全培训情况纳入事故查处内容,对不履行培训职责、未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作业的非法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查清事故原因后,及时予以通报,吸取事故教训,加强事故预防和警示教育。

14.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行为以及损害农民工安全生产权益的用工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5.加强农民工劳动管理。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提高煤矿等高危行业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高危行业农民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大对农民工劳动安全保护的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农民工安全生产条件。凡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其安全生产待遇与企业职工同工同酬。16.做好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的“2009年维护农民工权益行动计划”相关工作,积极配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重点组织实施好第三次农民工工作督查。

三、工作要求

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把解决农民工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办发„2008‟130号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制定相应措施,突出重点,明确进度,整体推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指定专门处室和人员负责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对全省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办和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有关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农民工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反馈。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司,联系电话:010-64463082。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篇8

桂政办发〔2012〕5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9号)精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食品生产监管工作

食品产业是我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之一。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我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各级各部门要从关注民生、安全、稳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要严监管、保安全、促调整、抓提升、强发展,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帮助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数据报送溯源全覆盖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建立政府、群众、舆论、市场四方监督评价的质量信用分类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使企业食品生产加工行为更加规范有序,食品安全重点

1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品种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一)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要保持资质的一致性,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同时,建立销售台帐,主动收集保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按规定妥善处臵食品安全事故,企业生产加工食品的标识标注、标准执行、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以及企业接受委托加工食品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建立并有效运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要建立和运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危害控制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MP良好卫生操作规范等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管理体系各项标准和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质量管理,提高持续稳定生产安全合格食品的能力。

(三)建立质量安全重要数据溯源系统。重要食品、敏感食品、生产销售规模大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质量安全重要数据报

送溯源系统,加强食品质量安全重要数据报送,实现与监管部门网络互联互通。

(四)加强风险隐患排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制度,定期向当地人民政府和监管部门提交排查报告,特别是季节性生产、间歇生产和需要进行生产转换、停产检修复产的企业,应当做好开工前风险分析预防、开工后问题排查工作,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食品质量安全指标要重点检测,自备水源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每年还应向监管部门提供至少2次由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水质检测报告。

(五)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配备及教育培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着力抓好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员、质量检验人员的配备,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保证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少于40小时,切实提高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职业道德水平和诚信守法操守。

(六)积极参加食品质量安全社会保险。鼓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加食品质量安全社会保险,向消费者作出食品质量安全承诺。

三、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监管工作

坚持督促落实责任,积极帮扶指导,严惩责任缺失,鼓励诚信经营,通过加强行政监管,促进行业自律,强化社会监督,不断增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加强证

后监管。要加强对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运行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加强对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认证工作质量。要建立以网络互联索证索票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要建立以市、县级监督抽查为基础、自治区级监督抽查为补充的自治区、市、县三级监督抽查体系,对食糖、米粉、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酒类、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等与民生关系密切、产业规模大、敏感度高的重点食品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为切入点,强化标准的实施和有效运行。要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加大食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总体负责、部门履职、联防联控”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组织建立农村“一专三员”(即食品安全监管专干、协管员、信息员和联络员)监管队伍,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与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派出机构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由质监部门实行登记备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有关部门,对辖区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进行监督管理,发现不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通报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三)加快食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要建立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和电子信息记录系统,实行诚信动态管理和质量信用分级管理,进

一步增进企业诚信意识,推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四)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倒逼机制。加强对食品经销商的监督管理,建立食品经销商“黑名单”制度,强化食品经销商食品安全质量责任。食品经销商采购食品必须严格考察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条件、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和质量保证情况,做好索证索票,确保采购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在流通环节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要严格追究经销商的责任,形成流通环节对生产环节的倒逼态势。

四、切实落实各级政府负总责

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把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管理。

(一)将食品安全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绩效考评,将食品安全列入各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加强对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日常管理,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真正把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基层政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三)加强基层监管体系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市、县(区)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工作机构职责,无质检机构的市、县(区)要尽快明确承担食品安全监督检验职责的工作机构,并配备适应工作

需要的技术检测人员。推进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建立高水平的食品质量检验机构,形成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为支撑、自治区级食品质检机构为骨干、市县级食品质检机构为基础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专项整治、日常监管、执法打假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各市、县(区)要根据食品生产企业数量、规模、风险隐患程度和食品安全目标,制定本辖区的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计划,积极支持本区域计划实施以及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篇9

建建发〔2011〕57号

各市建委(建设局),绍兴市建管局,义乌市建设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规范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行为,严格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和责任的通知》(建市[2010]68号),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各方行为

(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建设单位要严格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质量保修的法定义务,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设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合理工期,确保工程质量。

(二)勘察单位对工程勘察质量负责。勘察单位要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程序进行勘察,确保勘察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质量负责。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规划条件和勘察成果文件,精心设计;对容易产生的质量通病和环节进行优化和细化设计,做好施工阶段的现场服务工作。

(四)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责任制,严格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并对已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工程按规定承担保修义务。

(五)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质量负责。监理单位应严格履行法定和合同约定的监理责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总监负责制;按照国家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严格按监理规划、规定和程序开展监理工作,确保监理工作的质量。

(六)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对图审质量负责。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按有关规定配备合格、专业配套的审查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审查范围进行审查,并按规定将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检测质量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有关标准和程序进行检测,确保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严格建设程序、强化监督管理

(八)加强招标投标管理。各地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监督指导。项目勘察设计招投标应急强化勘察设计质量水平在评标中的主体作用,并严格执行国家勘察设计收费标准。项目施工招标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施工招标的内容和通过审查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一致。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招投标管理制度和规定,认真组织保障性住房的工程招标工作,严禁规避、虚假招标。要选择市场信誉好、施工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质量安全有保障的施工队伍承建保障性住房工程。对经招标确定的项目经理,应在合同中约定严格的变更的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原则上不得变更。对三年内发生过较大及以上质量安全事故的施工单位可限制进行投标。建设单位要保证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经费,确定合理工期,杜绝低于成本价中标和不合理压缩施工工期的现象发生。

(九)严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关。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勘察设计文件)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着重对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抗震设防、消防安全、建筑节能和质量通病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审查;对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及时提出,并督促建设和设计单位进行纠正,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对未经整改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律不予通过。涉及施工图设计文件重大修改或涉及重要技术变更的,应按原程序进行审查,不得以图纸会审记要或技术交底等形式代替。

(十)加强施工许可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要严格实行工程施工许可制度。对不依法委托工程建设监理、不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的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没有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简化手续、缩短办理时间。对符合开工条件的工程项目,要及时办理施工许可,保证工程依法尽早开工建设。要防止以加快工程建设为由、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进行无证施工的现象发生。

(十一)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保障性住房要全面实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建设单位要负责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和质量通病防治制度。在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竣工验收备案。未经验收合格备案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住宅分户验收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对验收程序不符合有关规定,或工程实体质量和使用功能存在明显缺陷的,要责令整改,整改合格后由建设单位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十二)强化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工程质量保修书中约定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后要至少进行一次质量回访和用户满意评价,及时了解用户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十三)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保障性住房工程涉及面广,公益性强,社会影响大,其工程质量和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高度重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监管责任,建立完善适用于保障性住房工程的监督机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加强现场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十四)规范施工组织管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明确工程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严格按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十五)强化工程现场监理。监理单位要建立满足工程要求的组织机构,配备专业配套的持证监理人员,并确保人员到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开展监理工作。要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要根据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的难点,针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制定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采取旁站、平行、抽查等多种形式,及时到位监督检查,对隐蔽工程必须现场检查,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施工单位不得进入下道施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并复查,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报告。

(十六)严把工程质量检测关。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检测管理的规定和标准,规范检测程序、严格检测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和准确。实行检测结果法定代表人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检测机构要逐步做到与质量监督机构建立信息联系,及时将检测不合格的信息传递给质量监督机构。

(十七)加强工程主要材料的质量抽检。要强化对施工现场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设备进场验收和复检工作,切实保障见证取样的真实性。要建立企业自检、监理平行抽检和政府监督抽检的监管体系。对保障性住房工程,监理平行抽检的数量应在正常抽检的基础上再增加20%,政府监督抽检频率也要适当增加。对复检或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并清出施工现场;已使用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质量和安全。

(十八)完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要结合目前住宅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重点防治墙体裂缝、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楼地面渗漏、外墙渗漏、门窗渗漏、屋面渗漏以及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施工企业要专门编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监理单位要把监控措施列入《监理细则》。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加大抽检和核验的频率。

(十九)加大现场监督力度。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把保障性住房作为监督服务的重点,加强对工程重要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督巡查和现场抽检频率,强化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状况和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监督,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应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拒绝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理。在巡查抽检中,要突出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重点抽查施工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地基基础(桩基)、主体结构、现浇板厚度、房间净高(开间、进深)、外墙(屋面、卫生间)的渗漏和建筑节能等施工质量,确保使用功能设施到位。

(二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机制。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在建设过程中,要有组织地接受住户或公众的监督检查。要定期公布保障性住房的质量信息,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投诉热线,切实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对保障性住房质量投诉,要予以高度重视。对每一件质量投诉都要到现场逐一检查,逐一落实解决方案。

四、创新建设理念,提升质量品质

(二十一)努力创新建设理念。要引导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建筑结构形式和先进、适用的施工工艺。有条件的地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可优先采用整体结构式装配体系,提高工程设计建造的专业化、工厂化和标准化水平,降低能耗、倡导绿色施工。要通过优化结构体系和改进施工技术,达到提升质量品质的目的。租赁性住房交付使用,应当具备入住条件。其他保障性住房也要尽可能实施全装修建设方式,减少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整体水平。

(二十二)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实施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大力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要全面实施保障性住房建筑节能审查和评估制度,积极开展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工作,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二十三)积极开展创优活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应充分体现一流的规划设计、一流的建设水平、高标准的质量安全管理理念。所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都要积极开展各级优质工程和文明施工安全标准化工地的创建活动。从工程开工起,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就应制定缜密的创优工作方案,列入当地的创优计划,并把其贯穿于建设全过程。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创优给予更多地指导和服务,提高其创优工作水平。对创优工作成效突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好的工程项目,各地在优质工程、文明施工安全标准化工地的评选中应予以优先考虑。

五、加大执法力度、严肃责任追究

(二十四)加强监督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认真执行分户验收制度、质量安全开工条件审查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等各项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档案,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保障性住房工程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认真做好投诉处理工作,不发生质量安全引起的群访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

(二十五)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2011年7月1日后竣工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名称和主要责任人姓名以及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姓名。标志牌应当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载明具体位置。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国家规定,致使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或是引起群访、越级上访事件的,依法予以处罚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因参建单位工作失误导致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外,还要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十六)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保障性住房工程参建各方,包括工程检测、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凡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以及有转包和违法分包、挂靠、弄虚作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必须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并在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市场中予以限制。要完善专业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对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工程,除追究单位和法定代表人责任外,还要追究负有责任的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建造师(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等执业人员的责任。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篇10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为认真搞好我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动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我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着重立地管理,强化执法监管,完善制度机制,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行为,增强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使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三、工作任务

1、加强宣传培训。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和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培训。重点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种植大户,增强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规范其进行安全生产。

2、做好各地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的登记造册,定期和不定期对其农产品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定期对辖区内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不达标农产品监督其自行销毁。

四、工作安排

七月至八月为宣传、培训和调查基本情况阶段。八月末,各乡镇要将本乡镇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情况报到县农村经济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同时搞好自查。九月至十月,配合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搞好抽样检测,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将在不同季节,深入到各乡镇检查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五、组织保障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意见 篇11

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

皖政办„2011‟6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高依法行政和监管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文件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产品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抓好工作落实,不断增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的,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监管,不断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强化职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政府承担对本乡镇生产基地的指导、监督职能。要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的要求,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2.因地制宜。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和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2009‟7号)要求,原则上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鼓励产业集中度高、有条件的乡镇单独建站。

(三)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和建设,结合农业执法体系创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真正发挥好基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力争今年底前全省1237个农业乡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机构、编制到位;“十二五”期间逐步落实建设任务,完善监管服务设施。

三、建设内容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依法负责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指导、监督,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落实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咨询工作等。

(二)合理设置机构。各地在乡镇事业单位机构限额内,科学调整和合理设置机构。可在乡镇农技推广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或畜医站(畜牧水产站)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产业集中度高的乡镇,可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三)科学核定编制。各县(市、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确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人员编制,保障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所需编制在乡镇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确保有2名以上人员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

(四)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管理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五)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快速检测室,承担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综合建站的可与农技推广服务设施一起建设,统一配备检测仪器和计量、交通工具,统筹解决必要的办公和检测用房。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协调配合。各地要把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建设工作开展。各级财政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和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二)认真制订方案,分步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政府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案,抓紧组织实施,争取年内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挂牌任务;服务设施建设可分实施。

(三)加强检查督导,及时组织验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强化对重点环节的督促检查,按建设方案组织验收。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上一篇:浅谈中国慈善事业下一篇: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