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加工现状(共8篇)
学校: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班级:10机化2班姓名:陈龙云学号:20103050020
4一、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
设备技术水平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普遍落后10一20年,占90%左右的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缺乏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监测手段,有的甚至连质量标准都没有,更谈不上质量保证体系。主要表现在产品粗力11212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能耗物耗高,产出少效益低等。以淀粉加工为例,据估计我国淀粉机械达到国外七十年代初水平的约占5%,达到八十年代水平约占15%,达到九十年代水平的约占5%,其余的为六十年代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国国产淀粉机械水平比世界水平几乎落后25年左右。1980年以来,全国有近百个单位分别从十几个国家进口了淀粉机械,其中全线引进约40多条,引进关键单机30多种,总引进费用约40亿人民币。引进淀粉机械的淀粉产量约占全国淀粉产量的50%左右,引进变性淀粉加工机械的变性淀粉产量约占全国变性淀粉产量的80%左右。
成套性差、种类少
以种子加工机械为例,目前我国种子加工机械还以单机为主,机械水平仍相对落后,工作性能不理想,部分产品质量较差。电磁、比色清选等特种加工机械还未批量投产,市场上小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性能不够完善,加工质量、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经济发达国家的种子工业已成为与农业紧密结合的一个新型工业部门,其良种繁育、加工和推广体系比较健全,种子加工由单机向成套、由成套向工厂化的发展趋势。欧美等国,种子加工厂大都由成套设备组成流水线,从进料加工到包装入库全部实现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加工工艺先进,监测系统完备,并且普遍采用了相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对种子进行处理和深加工,较大地提高了种子的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维斯托伯公司为例,维斯托伯以制造种子加工机械尤其是精选机见长,维斯托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制造各种成套种子加工设备,使用维斯托伯的设备可以加工不同形状、规格、属性的种子,甚至小到每克一万粒的种子;可以制造全套实验室用的小型种子加工设备,可以制造各类单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机械加工工艺和制造手段落后
国外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公司大都将计算机辅助设计(I: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引入到生产当中,普遍应用光控和数控技术,提高了机械加工的精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国内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
与国内的设备相比,国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德国生产的种子加工机械,整套种子加工设备只需1—2名操作人员,降低了人工成本。如拌药机根据拌药量自动控制物料的流速和给药量,参数的调整很方便。药剂用双泵单独不间断供应,保证药剂均匀地喷洒到种子表面,再进入绞龙拌合,包衣效果颇佳。
质量控制快速检测方法落后
世界农产品品质检验正在努力向着不依赖于人,而完全依赖于机器自动进行的方向发展。品质检验可分为破坏性品质检验及非破坏性品质检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破坏性
品质检验的研究及机械设备的开发工作,正在广泛地进行着。我国的农产品分级主要采用手工、机械分级,致使我国农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差。
1.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特点
1.1产品小型化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能以较小的投资而获得利润,大量出现了小型农产品加工机械。如小型制粉机组、小型成套制米机械和小型精洁米机械。
1.2功能多样化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出现多功能趋势。例如,由河南省汤阴县机械工业公司研制的多功能小型方便面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原四省质量评比中荣获“金鹿杯”金奖。该机使用1.5KW或2KW电机,接上电源后将配好的原料加入机槽内即可自动连续完成制面板、自动折花成型、自动传送、自动切割和自动定量分块。既能生产方便面,又能生产龙须面、挂面、干食面及面条。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和信赖,是城乡小企业、村办企业、个体致富的理想机具。
2.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1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以水果加工机械为例,由于作为加工原料的果蔬价格偏高,加工特性差,致使加工产品价格高,品质差,果蔬加工品没有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市场,这是影响果蔬加工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了果蔬加工机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小规模低速发展,时停时续。
2.2制造水平低技术落后
以水果加工机械制造业为例,行业内机械制造企业除原轻工、商业系统的一些老厂外,其余多为农业机械厂转产和新建的一些小厂。制造加工手段缺乏,技术力量薄
弱,没有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相互仿造,低水平重复性生产情况严重,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一些产品甚至沿用50年代的落后技术,能源消耗高,原料浪费大,质量低劣。
2.3缺少大宗产品的成套设备
由于缺少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宗产品和有持久生命力的产品,原有传统品种被冷落,尽管有一些新品种不断应时而现,但终因自身缺陷而缺少竞争力和生命力。致使农产品加工市场疲软,影响和限制了成套的规模化设备的开发生产。
2.4缺乏高水平关键工序的核心设备
关键工序的核心设备标志着整套设备的加工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加工成本和生产效率。这些设备往往集中多种先进工艺和手段,技术含量高,制造加工困难,造价昂贵。我国这些设备的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别很大,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大部分关键设备(如淀粉加工机械中的滚筒式干燥机)仍需要进口。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投入少,行业中缺少制造能力强、技术力量强的一批企业的加盟。
2.5行业标准不建全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标准不健全,不利于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以面粉加工机械为例,目前各业执行的3个面粉加工机械分等标准,存在着同一指标合格
判定标准都不同,与国家标准也不符。有的新产品,如碾皮制粉设备,尚无行业标准,现有标准中,有的指标也偏低。
2.6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管理粗放,多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小企业没有质量管理制度,而大企业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制度“老化”的现象。有些制度是十几年前制定的,流于形式,并没有成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文件。许多企业的制度侧重经济处罚,特别是出现质量问题后则以处罚为主,而不是依靠提高职工技术素质、质量意识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定量的质量控制指标,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由于质检人员元章可循,质检工作难做,没有权威性。
二、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应走大型化、规模化之路,以高生产率和规模效益巩固加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在实现大型化、规模化的同时,应实现与大型化相配套的自动化。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用可靠的设备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均衡;应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设备,在设计、制造农产品加工机械时,应尽可能应用高新技术,用新的加工措施赋予产品新的性能,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节能降耗,减少成本。通过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例如,以淀粉为中间原料,可发展变性淀粉及食品;用其副产品生产玉米油、渣饲料、蛋白粉、植酸、肌醇、醇溶蛋白和高能蛋白饲料等;同时应实现设计、生产专业化,各设备制造企业在注意成套设备生产的同时,尤其注重标志自身特色和加工水平的国际名牌产品的开发并以此作为企业的立命之本。
参考文
[1]刘立钊.种子加工机械加强质量监督势在必行.农机质量与监督.1997,(4).36
[2]余效宁.丹麦、德国的种子加工机械.中国农垦.1997,(11):9一lO
[3]张绍英.果蔬加工机械的发展战略I.食品与机械.1998,(4):4~5
关键词:海产品,加工,运输储藏,技术,劳动力
一、捕捞
由于长期受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等影响, 我国近海的海产品资源逐年减少。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 设置禁渔期, 去难以使近海的水产资源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也正因为近海的水产资源逐渐减少, 国内水产原料市场已经成供小于求的状态, 许多海产品加工企业也逐渐把目光转向国外的捕捞公司, 与此同时, 我国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这使得国内捕捞行业处于十分不利的的境地。
二、加工
海产品加工过程大体分为:解冻→切片→整形→入库冷藏→销售5个环节,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切片、整形两个环节。由于饮食文化习惯不同以及为了保护本国的海产品深加工产业, 欧美国家对一般对我国海产品加工成品的需求量远不及半成品的需求量大。这也促使国内许多大型加工企业着重生产针对欧美国家的海产品加工半成品。而此时的海产品加工行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1. 劳动力短缺
为了保持产品的新鲜度, 其加工环境必须是低温环境, 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会极大地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恶劣的工作环境让许多人特别是青壮年望而却步。加工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待遇来招到足够数量的员工, 但这也使产品的成本提高。更为不幸的是, 这也造成了我国海产品加工行业最大的优势——低劳动成本优势正慢慢的失去。
2. 技术落后
和国内其他大部分产业一样, 我国的海产品加工行业也面临着“粗放生产, 低技术含量”的尴尬局面。而国外同类企业用机器便可在短时间内加工大量产品, 而我国加工企业要生产同量产品却要付出更多代价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这也是造成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利润问题
经过多年的交易往来, 国外的许多海产品收购企业一对我国海产品加工模式、流程等, 甚至是成本方面已十分了解。因此他们在交易的时候往往把价格压得很低, 再加上来自国外的同行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其利润空间极其有限。
(1) 提高机械化程度。
加大资金投入, 逐步的以机械代替人工。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又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当然, 这一方法的实施仍有许多困难。
(2) 改变销售战略。
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潜力很大, 扩大国内市场会有利于加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大城市设立经销店, 小城市寻找代理商。相信国内市场的发展会是海产品加工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3) 生产环节专业化。
水产加工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可由不同的企业分别负责。即所有与本行业相关的企业分别着重自己所更为擅长的环节进行运作, 同时加强各环节企业的业务联系, 形成一条紧密的产业链。
三、运输冷藏
一般的海产品捕捞上来以后,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贮藏措施, 极易腐烂变质。给海产品加工企业造成极大的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海产品加工行业中, 货物的保鲜贮藏是整条加工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稍有不慎, 便会极大地影响产品的味道, 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在水产由捕捞到投入市场销售的几个环节中, 运输与贮藏环节是最易发生变质的, 因此要保证最好质量的海产品, 需要有先进、完善的储藏运输设备与运行模式。
当船满载水产回港后, 就马上与采购商进行岸上交易, 在这一交易过完成后后其海产品有三种去向:一是直接运往销售市场进行直接交易, 这类海产品一般还能保持其鲜活性, 二是运往加工厂加工成品, 余下的则会运往当地的冷库贮藏, 等待下次交易。
前两类由于短期内就能流入市场或进行加工, 工作人员一般只进行海水浸泡或简单的低温处理, 便可保持其短期的鲜活度, 不会再有太多的变质损失。而冷库的贮藏能力直接会影响到相当一部分水产的质量, 因此冷库也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受国际行情的影响, 近期我国主要针对海外加工产品的冷藏行业并不太景气。该地区的海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地区, 其消费量较易受欧美经济影响, 从而也引起了冷库贮藏企业经营水平随之变动。劳动力的缺失将逐渐成为阻碍海产品加工冷藏行业发展的瓶颈, 而解决这一问题, 实现机械化工作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但冷库机械化方面, 在我国仍是一个空白。
因此, 国内冷藏行业应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实现由人工作业向机械作业的转化, 提高工作效率,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好技术准备。
4、销售
我国海产品主要有两个销售方向:一是出口国外, 以海产品加工品为主, 而是国内销售, 以生鲜海产品为主。出口方面, 其产品大体销往三类市场:超市、批发市场、餐饮行业。由于国外, 特别是欧美国家对食品要求十分严格, 消费者对其质量、味道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因此, 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大都有很强的品牌意识。生产出质量最好, 价格最优的产品, 并通过展会、双边交流等方式, 展示自己的产品。已联系到更多的客户寻求更大的市场。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预警;风险规避;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2-0201-02
1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涵义大致有两种。狭义的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 在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时,不能将其局限于举债所带来的风险,而要将其层面扩展到整个企业财务活动上来,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动因,更好的防范风险。农产品供应链包括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存储、运输、配送分销直至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生存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为了防范农产品企业的财务风险,我们必须对这些可能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安全的风险进行分析整理。
1)自然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给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相比其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大,主要表现在原材料的供应在数量与质量上取决于自然环境的优劣,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采购和存储成本,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利润。
2)行业风险。是指农产品加工企业因为行业间的企业竞争和经营环境等产生的的总体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要准确分析行业进入壁垒、产业政策、市场竞争情况、各竞争企业的分布和战略、产品的供求情况和行业发展预期、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受到企业外部环境、企业自身实力和风险处理能力、项目难度等影响,技术创新在给企业带来可能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高风险。农产品加工过程每个部分在运行中都有自己的技术指标和规程,有的产品还有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在技术创新中可能会遇到企业无法破解的难题。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对创新项目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充分论证,不要盲目上新项目,合理的规避技术风险。
4)政策法律风险。是指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或调整,会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运营。比如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调整与限制、贷款政策及税收政策的变动等都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5)决策风险。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企业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进行方案选择的时候,由于决策者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或信息的不完全等等,经常会导致选择失误。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者决策水准,尽量的避免在决策层面的失误。
6)流通风险。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区域性,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由于农产品的生物性能特点,对运输效率和保鲜条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流通的工具、信息、技术上相对落后,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保鲜技术,流通渠道不通畅,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很大,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水平。
7)农产品质量风险。首先,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一般是通过中介组织或到分散农户手中收购,使得原材料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的风险。其次,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有的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加工生产,生产过程难以标准化,生产流程不合理、生产操作不规范、安全标准达不到等,都会导致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低下。最后就是因为各种技术和流通原因,使深加工后的某些农产品存在变质的风险。
8)市场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由于内外部与市场有关因素的影响而随机出现的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生产要素供给市场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与消费者需求市场上顾客需求偏好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造成的风险。
9)资金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面临的资金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产流动风险等。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脱胎于当地县城、乡镇农产品初级加工工厂,主要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经营规模小,经营品种少,直接面向市场,自有资金先天不足,内源融资能力差,银行贷款门槛高,有的企业会采取社会筹资和民间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偿债能力差,往往会陷入财务困境。偿债能力差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根本的原因。由于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资决策系统、风险管理程序的建立起步较晚,有待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如只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投资或长期投资,决策不科学,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等等,不仅不能保证企业投资收益,还会对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投资失误是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财务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诱因。 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流动性弱,项目实施后常常导致资金短缺,而且,易造成持续性资金短缺和资金链断裂,这是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最直接的原因。
2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建议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特点、所面临的特殊财务风险问题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有效地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良性经营,提高企业抗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1)培养和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而言,由上而下的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尤其重要。而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无论是一般的员工还是领导阶层,都应当树立强有力的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得以体现。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坚实的财务知识基础,具备良好的财务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职业的敏感度,随时的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最后,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培养其他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安全有效运行作出贡献。
2)合理安排企业资本机构。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因为银行贷款门槛比较高,往往会采取采取社会筹资和民间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偿债能力差,往往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找到适合本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采取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筹资组合。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对不同来源和期限的资金进行合理搭配,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3)建立预警信息系统。首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建立起灵敏的信息系统。预警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要建立普及范围广泛的信息网来支撑财务预警信息系統。通过信息网实现对各种信息的搜集、统计整理与传输。
其次,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从会计基础工作抓起,包括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等,使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尽量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起到财务预预警的作用。
4)建立财务风险预测系统。预测系统的功能是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未来可能的财务状况进行必要的预测。主要预测范围:根据现状的趋势预测、对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预测、对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导致预期结果的预测、对征兆信息可能产生结果的预测、对偶发事件发生的时间、概率、作用峰期以及可能的影响进行预测。
5)制定企业财务预警工作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财务预警机构,小型企业可以指定财务部门为财务预警机构,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建立预防财务风险的有效领导管理体系。制定专门的财务预警工作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和工作流程。
处理财务风险应遵循的原则:一是谨慎性原则,建立项目风险基金。二是损失尽量从项目风险基金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三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提高企业变现能力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同时会计和财务应该分设,建立监督控制机制,搞好内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6)明确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用化。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行业的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指标和敏感指标。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根据其财务环境特点,选择能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重点指标作为监控对象,选取的指标能够对企业企业经营危机做到及时准确的反映。在财务营运过程中对这些财务风险指标进行观察计算并作出预测,及时有效地调整财务活动,将风险降到可控范围之内,保证企业正常运行。财务预警的指标有: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企业营运能力指标、企业赢利能力指标。建立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①预测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成本效益原则;④开放性原则。
7)建立预警对策系统。建立预警系统的目的是尽早发现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警对策系统为各种类型和程度的财务风险预先准备好应相应的对策和大致的处理方法,一旦发出预报并给出相关的对策,企业的管理者则需要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预报的程度,结合本企业的情况,咨询相关的专家,借鉴相应的对策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实施方案。
3总结
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及时地更新预警信息网,补充新的信息,不断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定期对预测系统、预测指标、预测对策系统进行修正、完善;及时总结经验,补充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通过财务预警,及时调整经营方案,规避财务风险,保证农产品加工企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杨淑媛.张海红.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商业经济,2009,10.
[2]曹伟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2)-91-93,103.
[3]彭胜利.浅析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16.
[4]李清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4.
[5]王爱华.颜彦.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广西社会科学,2007,9.
作者简介
襄阳农业的优势在产量,潜力在加工,胜出靠品牌。“十二五”以来,我们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方向性、战略性主导产业,作为接一连
三、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关键突破口,精心谋划,强力推进,产业规模跨入两千亿能级,产业地位成为经济格局主要支柱,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强劲,为实现农业强市和万亿工业强市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对“十二五”襄阳的农产品加工业怎么看?
主要有三点:既发展不错,也发展不够;既地位提升,也潜力巨大;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
(一)既发展不错,也发展不够。襄阳的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起步于2009年,当年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向全市农业系统提出了“农业不能只抓„种管收‟,还要抓„产加销‟” 的要求,全市农业工作的重点开始由保供给向抓加工转变。我们提出了建设农产品加工大市的襄阳农业发展新定位,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经济工作的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来抓,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种养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提高农业对工业的贡献率、对财政的贡献率,形成了生产、加工一起抓的工作格局。2009年,我们在襄阳市委常委会上首次提出“农业追车”计划。2010年,明确提出了生产、加工一起抓的“一百三千”工程(即百亿斤粮食、千万头大牲畜、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值、千亿级林业经济总产值)。2014年,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009年的460亿元,逐步发展为:2010年662亿、2011年1034亿、2012年1391亿、2013年1638亿、2014年1826亿,预计2015年2130亿。农产品加工产值先后实现1000亿、2000亿元突破,以2009年为基数,六年翻两番;以2011年为基数,四年翻一番。胜出一个百亿企业(襄大农牧),创造七个全省龙头老大(襄大农牧、梅园米业、三杰面业、奥星菜籽油、劲旺稻米油、鲁花花生油、汇源农林棉籽油)。农产品加工业是“十二五”时期增长最快的工业板块之一,已成为与汽车产业并驾齐驱的两大工业支柱之一。“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成绩是辉煌的。
尽管“十二五”襄阳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襄阳农业大市地位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差距很大。武汉成为全省农产品加工第一市,紧跟我市后面的宜昌、孝感、荆门也发展势头强劲。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全国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加工增值比已达到3:1甚至5:1,而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全国为数不多的百亿斤粮食大市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的农产品加工增值比也只能达到2.6:1。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二)既地位提升,也潜力巨大。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可以用四个贡献巨大来证明:一是对工业经济的贡献巨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总量占全市工业的三分之一,“三分天下有其一”,特别是在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中遥遥领先,万亿工业强市建设绝不能少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参与;二是对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巨大。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直接贡献率达到8%,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接近30%。“无工不富”在农民收入中已有直接而现实的体现;三是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巨大。农产品加工业占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0.4%,成为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和主要增长点,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014年,枣阳市农产品加工占当地产值达53%,宜城市56.6%,老河口52.4%,南漳县61.4%。四是对县级财政的贡献巨大。201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贡献税金36.17亿元,占县域税收的37%。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多次指出,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多”的“五最”产业。这个评价也适合襄阳。
我们说潜力巨大,实际上也是差距巨大。这个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加工业“四多四少”上: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中小企业多,航母企业少;区域性品牌多,知名品牌少;普通产品多,新特优产品少。“十二五”期间“放手发展规模”做的相对较好,“努力提高质量”差距较大,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市场话语权。在“十二五”时期我市制订《产业襄阳》规划时,很多专家包括农业部有关领导都反复建议将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与汽车工业一起作为我市工业的两大龙头,但这一建议最终未被采纳。主要原因并非农产品加工业块头不够,而是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层次低,上交税收少。这个差距也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巨大潜力所在。
(三)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机遇主要表现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得农产品加工业上升为三农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包括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的政策,省委省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财政支持更是力度空前;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实施万亿工业强市行动计划和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计划,对农产品加工业高度重视;无论经济上行还是下行,食品服装永远是基本需求和刚性需求,农产品加工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汪洋副总理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我们认为,农产品加工业也必将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定海神针”。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精深加工不够,大多停留在“稻谷打成米,小麦磨成面,芝麻榨成油、籽棉变皮棉”的初级阶段,精深加工率只有25%左右;与此相联系的,是缺少精品名牌,尽管我市“农” 字号驰名商标数量(18个)占全市37.5%,但与山东、河南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农产品加工业的融资能力弱、科技创新不够,农超对接和市场开拓不够,对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重视不够,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第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产品加工业也不能独善其身。我市四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一个面临破产,两个发展困难,只有一个襄大农牧发展不错。第二,从投资角度看,招商引资难度加大。我们跟踪的六家央企当初都与我市签订了合作协议,但一直都迟迟落实不到具体投资项目上。第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加剧。依靠企业自身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显得非常无助、非常无力。农产品加工企业用款都是大进大出,季节性强,质押能力不足,一到用款时,往往“水开没有米下”。湖北大成仁和公司(主要是生产米糖)产销两旺,就是遇到陡然抽贷,被迫停产。第四,创新驱动动力明显不足。前几年,我们建设农产品加工大市,更多靠的是规模性扩张,对差异化发展、创新性驱动重视不够,一遇市场环境变化、竞争加剧,我们的软肋就暴露了出来。
二、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在哪里?
(一)从结构上分析,小而全现象比较突出。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89家,其中,粮油加工企业153家,纺织225家,酿酒与饮料16家,林产品加工34家,畜禽加工20家,果品蔬菜加工18家,茶叶加工8家,特产加工18家,其他加工104家。仅从粮油加工企业看,100亿斤粮食,60亿斤商品量,就有153家加工企业,结构雷同,规模小而散,缺乏“航母”级企业。
(二)从产业链上分析,绝大部分产品处在产业链低端。粮食加工只有大米、面粉、面条,缺乏功能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纺织加工只有纺纱、织布,基本没有印染和服装制造。都只做产业链前面的那一部分,真正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缺乏。同时,我们绝大部分企业重生产,轻营销。各大超市里面襄阳地产品寥寥无几,这次市政府下大力气解决农超对接问题,企业虽普遍欢迎,但具备进超市条件的不多。
(三)从品牌上分析,缺乏百姓公认的知名品牌。我们有18个中国驰名商标,48个湖北著名商标,数量不少,但牌子大,规模小,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
(四)从资源利用上分析,还有很多开发开拓的空间。全市林地面积有1200多万亩,是耕地面积的2倍,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林产品加工“三年倍增计划”非常好,目标宏伟,但目前产值只有160亿。“一百三千”工程中,只有林业产值没有完成。我市养殖水面有70多万亩,仅次于荆州,发展水产品加工大有可为,但目前水产加工规模远不能与荆州相比。茶叶、杜仲、核桃、油用牡丹、麦冬、玫瑰、大头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都在全国全省靠前,精深加工空间很大。
三、“十三五”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怎么干?
我们在编制农业“十三五”规划时,把农产品加工业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提出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提高农业对工业经济、农民增收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实现“做强一产、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目标。
“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是:五年翻一番,总量突破4100亿元;占工业经济三分之一的比重稳中有升;真正建成农产品加工大市。
“十三五”目标具体任务分解是:粮油加工完成产值1753亿元,纺织服装加工1096亿元,酿酒与饮料加工88亿元,林产品加工322亿元,畜禽加工364亿元,果品蔬菜加工182亿元,茶叶加工90亿元,特产加工114亿元,其他加工8亿元。
2016年目标2360亿元,具体任务分解是:粮油加工1026亿元,纺织服装647亿元,酿酒与饮料52亿元,林产品190亿元,畜禽215亿元,果品蔬菜107亿元,茶叶53亿元,特产67亿元,其他5亿元。
各县(市、区)的发展定位是:襄州打造综合性加工名城、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枣阳打造以小麦深加工和玫瑰产业化为重点的面食产品、玫瑰深加工产业集群,宜城打造以中食(宜城)食品工业园、襄大农牧产业园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南漳打造有机农产品生产和林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保康打造以蓝莓、核桃、油用牡丹为主的有机林特精深加工集群,谷城打造以山茶、茶叶为主的有机林特精深加工集群,老河口打造油脂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襄城打造以花卉苗木、休闲农业、杜仲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樊城打造蔬菜加工产业集群。主要措施是:
1、全力主攻精深加工。精深加工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树立全产业链经营理念,把产业链条向后延伸,主攻终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如大米加工主攻膨化食品、功能食品;面粉加工主攻方便食品、休闲食品;油脂加工主攻高端油脂、保健油脂;畜禽加工主攻冷鲜肉、小包装肉类和熟食,等等。在378家粮油、纺织主要板块企业中,要有100家以上向精深加工延伸,提高附加值30%以上。引导和督促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制订技改计划,全部制订与行业100强战略合作计划,制订重点支持发展精深加工的政策措施。力争精深加工率提高一倍,达到50%以上。
2、继续深化产业整合。“十二五”时期农产品加工业产业整合初见成效,七家企业成为全省同行业龙头老大。但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品牌不响。要继续采取公共商标、一主多副商标等办法,把加工同业、产地同源、产品同质的企业整合起来,建设大集团,增强竞争力,切实解决产业多散乱、规模大份额小品牌弱竞争力差的问题,力争一年突破一到两个产业的有效整合。产业整合既要依靠市场,更要依靠政府的引导、推动、激励。
3、注重培育新型业态。主要是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大力发展小型特色加工业,培养一批“铺天盖地”的农业小微企业,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宜城市葛粉生产企业胡坪现代农业公司,闯出了一条“农户种植、就地加工、休闲旅游、循环生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受到部、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将在全市大力推广这种新型工业业态。尤其是对茶叶、杜仲、核桃、麦冬、蓝莓、玫瑰等特色产业一个一个研究发展措施。支持汉家刘氏、玉皇剑、威杰、水镜等茶企整合,共建“襄阳高香茶”品牌。我市及周边杜仲资源为全国之最甚至全球之最,国家杜仲产业协会多次到我市论证,可以建成百亿杜仲产业,要与襄城区进行专门研究。要把农机制造业发展的短板补上,促进东风井关尽快达产,新引进一批农机制造企业,把农业大市打造成农机生产大市。要将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打造集基地、加工、仓储物流、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新业态。
4、下大力气培育品牌。襄阳农业的优势在产量,潜力在加工,胜出靠品牌。要继续坚持“龙头企业创品牌,组建集团统品牌,合作组织立品牌,统一商标兴品牌,精深加工造品牌,招商引资引品牌” 的六个品牌培育路径。以“中国有机谷”为载体,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创造一批名副其实的农产品品牌。现有18个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要擦亮、说香、广播,提高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十三五”期间,要新培植5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
利用市农委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中国有机谷网两大市级农业平台,以及发展强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把“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做实;继续办好汉江流域农博会,积极组织企业外出参展参会,帮助企业实现深购远销。扎实做好农超对接工作,巩固武商,拓展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型卖场,实现襄阳地产品在品种、销量、占有率上有个大突破。
5、努力突破要素制约。重点是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能力弱的问题。一是制定企业上市融资计划,条件成熟的如襄大农牧要上主板,其他的要分门别类上新三板、创业板;二是争取用好汉江产业基金,应用PPP模式,鼓励有能力有愿望的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股权投资;三是加强农业担保能力建设,市农业担保公司资本金要突破10亿元,担保能力突破100亿元;四是开展战略合作,解决企业抱残守缺、单打独斗、小富即安、境界不高问题,优化股权配置,只要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不在乎控股、持股、小股,不图所有,但图所在,借船出海,借势上位。
土地制约在局部地方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谷城正全油脂公司是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公司计划征用100亩地,扩大山茶油生产规模,申报三年无果。我委招引的豆香聚企业,市招委会已通过,但在樊城、高新找不到落脚地。
6、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市领导主持讨论农业“十三五”规划时,一些部门提出农产品加工产值“十三五”目标定在3500亿比较合适,工业增长一般在10%左右。我们认为,局部地区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大跨越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可实现百亿产值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实现高速增长的最好的例子。对于农产品加工小县,引进几个大企业就可实现产值翻番,有条件实现跨越发展。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思想,我们将目标定在4100亿、年均增长15%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要把招商引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十三五”的突破性措施来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招什么,加粗加长连紧产业链。继续开展央企对接,巩固河南、山东等传统加工大省招商成果,向功能、休闲食品发达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区开拓,招大联大,实现跨越发展。“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要确保50亿,力争突破百亿。
7、提升园区承接能力。着力解决园区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引进、配套服务功能欠缺等突出问题,督促督办各县(市、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保障,打造农产品加工业的最佳承载平台,达到九个县(市、区)都要有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有三个达到国家级示范园区水平,其他全部进入省级,真正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
8、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家族化,企业家老龄化,小农意识非常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产品转型升级、做大做深做强,50亿以上的企业大都是这样。把农产品加工经营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五年对规模企业的人才培训不留空白。重点解决家族式企业不开放问题,单打独斗不合作问题,小富即安守摊子问题,互联网思维跟不上问题,企业接班人能力弱问题等。
9、切实加强协调服务。我们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业“六个围绕”的工作要求,即在产业发展上,围绕“做得大”搞服务,围绕“引得来”抓招商;在农业招商上,围绕延伸产业链抓招商,围绕产业配套抓招商;在工作抓手上,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解决企业困难转。对农产品加工业每季一调度,及时解决问题。
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业联席调度机制。农业、经信、粮食、林业、水利、食药监、财政、科技、工商、质监等与农产品加工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坐阵,主要任务是通报情况、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助推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错综复杂的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增强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党要承担起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嵊泗县要达到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关键就是发展。嵊泗县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优势,以海洋资源为基础的水产品加工业,历来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水产加工企业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困难、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为此,本研究在对全县水产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就嵊泗县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不成熟的拙见,以供借鉴和参考。
一、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
截止2002年底,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共有49家,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25.5%,拥有总资产28434万元,职工876人,创利301万元。地域分布是:菜园20家(7家停产),嵊山镇17家(8家停产),五龙乡5家,黄龙乡3家,枸杞乡4家,县直属1家。产品主要以冷冻品、小包装水产品、饲料鱼粉、速冻贻贝为主。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49家企业中,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15家,目前正常生产的35家企业中,有集体所有制1家,股份及股份合作制9家,私营独资12家,私营合伙7家,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有6家。
(一)企业规模、技术、设备情况
全县水产品加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12家。全县有冷藏库36座(见表一),冷藏500吨以上的5家,占14.3%;冷藏200吨的12家,占34.3%;200吨以下的19家,占51.4%。企业的设备大多是以八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初期购置为主,由于企业的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企业只能维持简单的水产品加工流程,缺少先进高科技生产线,缺乏现代加工能力。表一全县水产企业冷藏能力情况表
冷藏能力(吨/次)
500
200
200以下
合计
冷藏库数(座)
219
比例(%)
13.9
33.352.8
(二)企业厂长、经理素质情况
35家企业厂长、经理中,年龄(见表二):在30—40岁的7名,占20.0%,41—50岁的10名,占28.6%,51岁以上18名,占51.4%;文化程度(见表三):大专及以上的3名,占8.6%,中专及高中的11名,占31.4%,初中的18名,占51.4%,小学3名,占8.6%;职称:有各类技术职称的有15名(中级以下),占42.8%。
企业职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8%,中专及高中的占18.4%,初中的占57.6%,小学的占19.8%,小学以下的占2.4%,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4.2%。
表二企业厂长、经理年龄结构表
分类
项目
30-40岁
41-50岁
51岁以上
合计
人数(个)
710
5比例(%)
28.6
51.4100
表三企业厂长、经理文化程度表
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上
中专(高中)
初中
小学
合计
人数(个)
118
5比例(%)
8.6
31.451.4
8.6
(三)企业质量、卫生认证情况
在嵊泗县水产加工的35家企业中(见表四),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的有4家,占企业总数的11.4%,获得HACCp认证的2家,占企业总数的5.7%。取得国内卫生认证的企业20家,占企业总数的57.2%,取得其他认证的4家,占企业总数的11.4%,有5家企业未取得任何卫生规范认证,占企业总数的14.3%。35家企业中完成各国官方注册的企业7家,占企业总数的20%,(4家企业完成了日本官方注册,2家完成韩国官方注册,1家完成欧盟注册,其中1家企业完成3个官方注册。)
表四水产加工企业质量、卫生认证情况表
项目
ISO9000
HACCp
国内
卫生认证
其他认证
未取得认证
合计
企业数(个)
4220
453
5比例(%)
11.4
5.7
57.211.4
14.3100
(四)企业运营能力及效益情况
2002年,全县水产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084万元,销售产值30562万元,产销率84.7%,比标准96%少11.3个百分点。35家企业中盈利在5万元以上的10家,微利企业16家,亏损企业9家。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301万元,其中盈利企业创利491万元。整个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仅黄龙鱼品厂就创利260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90万元,亏损面25.7%,亏损率38.7%,户均亏损21万元。从经济类型上看:股份合作制企业亏97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18万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处于优势,除1家企业亏3万元外,其他5家都盈利,且盈利总额为280万元。
表五水产加工企业盈、亏情况表
项目
盈利5万元以上
微利企业
亏损企业
合计
企业数(个)
5比例(%)
28.6
45.7
25.7
二、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渔业资源衰退
1、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和实施,使舟山海洋捕捞失去了部分传统渔场,部分渔场受到严格限制,而导致捕捞业的生存空间的缩小,从而制约了捕捞渔场的拓展。
2、渔业资源衰减,大量的渔民争抢有限的水产品资源,造成了可开发利用的品种资源减少,突出了“船多鱼少”的矛盾。
3、传统的“靠海吃海”的观念根深蒂固,对转产转业的认识不足。加之财力、物力的制约,很难改变渔民的捕捞作业结构。政府和主管部门,虽然重视渔民的捕捞作业的调整,但受物力、财力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制约,没有真正大力度的、有效的、支持捕捞渔民的作业结构调整。
上述原因直接影响嵊泗县的渔业产量,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经济类水产品大幅度下降,经济鱼类收购价格的上升,高昂的收购价加上全县水产加工业多数以粗加工为主,缺少精深加工的产品,使简单的水产品加工几乎没有利润,有的企业采用代收购、代加工来维持企业的生存,给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市场竞争能力薄弱
从企业规模、技术、设备情况看,嵊泗县的绝大部分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无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加工设备简单,产品单一,加工量比例较低,加工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很少或没有开发废弃物综合加工和利用,传统产品加工技术落后,水产食品仍然沿用几千年来传统的作坊式手工加工方法,市场需求逐渐萎缩,明显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一直主营以冻小黄鱼、冻鲳鱼、冻虾仁、冻蟹等各种经济水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加工,直到近几年才发展有星鳗片、贻贝等加工。企业缺少配套产品及特色产品的生产,产品升级换代缓慢。截止2002年底,水产加工产品中获各级名牌产品的企业有8家(见表六),占企业总数的22.8%,在获名牌产品企业中,有1家企业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6家获省级名牌产品,1家获市级名牌产品。
表六水产加工业获名牌产品的企业统计表
项目
总数
获国家级
获省级
获市级
小计
企业(个)
516
18比例(%)
2.9
2.9
22.8
(三)企业负债严重,抵御风险能力弱
到2003年7月为止,嵊泗县水产加工企业共计负债总额22386万元,其中长期负债4328万元,短期负债17967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9.1%,比标准值超出19.1个百分点。从企业现有流动资金来源构成看(见表七),银行贷款占63.6%,自有资金占27.6%,外来资金占2.6%,民间借款占6.2%。因此,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表现在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负债经营程度高,贷款比例高达75.6%,偿贷能力较弱。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就可能使企业陷入无力支撑的困境。同时,企业负债率过高,产生企业融资信用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融资渠道不畅。
表七水产加工企业流动资金来源结构表
资金构成银行贷款
自有资金
外来资金
民间借款
合计
比例(%)
63.6
27.6
2.6
6.2100
(四)企业采、销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嵊泗县水产加工业在原材料采购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企业的采、购信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企业的采购员,另一个是来源于对方的推销员。企业主要以自行收购为主,国内市场中调拨的很少,大部分是来自本市,目前,无一家企业利用远洋捕捞水产品和国外进口水产品。
产品销售是实现企业利润的重要环节,再好的产品如果在销售环节上出现障碍,不仅影响销售量,也给企业的利润增长带来很大影响。调查发现(见表八),全县水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销售固定商家的占10%,为对方做订单的占6.7%,企业通过批发商销售的占33.3%,通过零售渠道的占6.7%,企业直销的占43.3%。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见表九),销往国内外的产品主要是本省和上海市,其中销往上海的占50.7%,销往本省的占28.1%,销往山东的占14.9%,销往其它省市及国外的占6.3。所有出口产品主要销往韩国和日本。
表八水产加工企业销售结构表
项目
固定商家
做订单
批发商
零售
企业直销
合计
比例(%)
6.7
33.36.7
43.3
表九水产加工企业销售结构表
项目
上海
本省
山东
其它省市及国外
合计
比例(%)
50.7
28.114.9
6.3
(五)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企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在35家企业厂长、经理中,年龄在51岁以上的占51.4%,而40岁以下的仅占占20.%。在35家企业厂长、经理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仅有3名,占8.6%,初中以下学历的占60%。在企业职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8%,初中以下学历的占79.1%。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4.2%。
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企业的成长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增强,都必将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源。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生产和传播知识的人力资源己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嵊泗县水产加工企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导致了管理的难度和企业经营能力的低下,导致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导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同时也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偏低。
(六)传统与世俗文化的制约
嵊泗渔民久居海岛,世代以打渔为生,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捕捞渔民家庭以渔业为主要生计。渔民长期出海作业,加之海岛的相对封闭,较少与其他方面人员接触,对外面的产业的信息也了解不多,更谈不上掌握新的信息。加之传统与世俗文化的影响,嵊泗仍有部分渔民喜爱捕捞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喜爱与大海生活,也比较爱渔村这种闲暇的生活方式。在企业发展中,缺乏居安思危的战略眼光,缺乏发展与创新意识,要求他们放弃原来喜欢的工作方式,去寻找新工作,去搞科技创新,将会承受一种非经济的和经济的压力,因此,造成了企业的停步不前的局面。
三、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重点:
嵊泗县水产品生产和加工重点是:优化产品结构,推进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培植和引导几家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加工产品的开发,要开发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既有营养又食用方便的加工食品,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重点突破的几个方面:
1、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快高精水产品的加工;
2、产品开发以大众化、现代化、方便化、快捷化为主;
3、扶植科技含量高的休闲食品、快餐水产食品及开发保健品和功能食品;
4、开发新捕捞对象加工成食用及制成优质鱼粉、鱼片、鱼糜、模拟食品和调味品,重点研究蟹类加工,枸杞的贻贝加工,黄龙的虾米、鱼粉加工等。
5、尝试开发精制食用鲜鱼浆,进而以鲜鱼浆为原料生产风味的方便食品、微波食品及色香味俱佳的合成水产食品,提高低值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
6、加强水产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HACCp管理系统,严格保证水产品质量、品种、生产技术、生态环境等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消灭无标生产,培植水产名牌产品,提高竞争力。
四、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思路和目标,加快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
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水产品加工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措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使水产品加工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培育龙头企业
1国外茶叶深加工的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绿色食品、保健功能性食品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传统的饮茶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其饮用方式更加趋向于绿色、安全、快速、便捷,使茶叶产品由散茶向小包装茶、袋泡茶和速溶茶、固体型向液体型产品、单纯茶叶向茶基新产品、茶叶保健功能性产品等方向发展。1袋泡茶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袋泡茶产品。以后,袋泡茶加工技术不断完善,至40年代,袋泡茶产品 开始大规模地工业化生产和销售。由于袋泡茶具有冲泡-陕速、清洁卫生、用量标准、便于调味饮用、携带 方便等优点,适应于现代人们生活快节奏的要求,因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袋泡茶快速发展。目前.世界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将近40万t,占国际茶叶消费总量的15%以上。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近20年来袋泡茶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从2%上升到60%以上,如美国占60%、英国65%、德国87%、法
国88%、荷兰89%、加拿大89%’„。传统的产茶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孟加拉等国也积极研制开发袋泡茶产品。这些国家把袋泡茶称之为增值茶、发展袋泡茶可以大幅度增加附加值、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2速溶茶
速溶茶是将茶叶中的内含成分进行提取、浓缩、干燥而得到的颗粒或粉末状产品‘”。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研制出速溶红茶、l 943年获得发明专利。50年代.英、美等国工业化生产速溶茶并投放市场。70年代,美、英等国逐渐将速溶茶生产转移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产茶国。3茶饮料
冰茶是美国于1972年最先开发的一种调味茶,不同于汽水和果汁饮料,具有口感清新、适中的特点,颇受消费者欢迎。因而冰茶在美国发展很快、1997年美国市场上的包装茶饮料已达300万t.约占其饮料市场的2 2%,占世界茶饮料总量的30%,其国内消费的茶中,冰茶占了80%以上,并且几乎80%的美国家庭都喝冰茶„;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上最先研制出纯茶饮料,并于1982年正式推向市场。
随后,日本茶饮料市场迅速展,至1996年,占日本茶叶销售量30%的茶叶被加工成茶饮料-产量达356万t,市场占有率居软饮料的首位(占27 4%),人均消费茶饮料达27L,2001年日本茶饮料消费量为475万t,占整个饮料市场的30 2%,年消费金额为1.28万亿日元.相当于800~850亿元人民币、占日本饮料市场的第一位-。我国台湾省从上世纪50代末也开始开发生产茶饮料,至2003年,茶饮料的销售额达150亿币,在软饮料市场上的占有率居首位(占3l 25%)、人均消费茶饮料达22[.,茶饮料的原料茶占台湾茶叶总销售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茶饮料的发展也相当迅速。1996年西欧茶饮料消费量达150万f,比l E)92年增长2倍,其中瑞士冰茶的人均消费量已达27L,茶饮料在西欧软饮料市场上的占有率也从1991年的0 7%提高到了1年的10.7%,茶饮料的品种以冰茶为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日本率先开发出罐装茶类饮料,促进了茶叶销售和提高了茶叶经济价值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推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中,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0%(25~30万t)将以被加工成茶饮料的方式消费。因此,茶类饮料的开发生产已成为国际上茶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4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开发
由于茶叶生物化学的发展,已发现茶类资源中含有500多种化合物,其中茶多酚、茶皂素、咖啡碱、色素、多糖等含量丰富。美国、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药效研究方面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在茶的药效研究的带动下,对茶资源有效成分利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研究主要集中于茶多酚、茶皂素的提取与利用上,其次是咖啡碱和色素。目前、在美国、日本和韩国,茶多酚、咖啡碱等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行业。特别是日本.茶多酚、咖啡碱等天然产物的利用倍受重视,用茶多酚制作的生活日用品有90种之多。这些制品用途广泛,遍及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如用茶儿茶素制成消臭抗菌剂、芳香剂、成为家庭、旅店、餐厅、医院、学校的必备品:茶消臭剂和抗菌剂还应用到空调上,可除去尘埃和臭气,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洁和卫生。另外,开发成功的茶儿茶素的抗氧化棉纤维,用它做内衣可以除掉活性氧,预防皮炎和皮肤粗糙‘‘。
2国内茶叶深加工的发展现状
国内茶叶资源深加工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多年来、茶叶界、食品界对茶叶资源深加工越来越重视,目前,国内在茶叶资源深加工开发应用、提取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袋泡茶
我国袋泡茶加工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加工袋泡茶要具备三个生产要素原料茶、滤纸、包装机。由于其冲泡快速、清洁卫生、用量标准、便于调味饮用、携带方便等优点_适应于现代人们生活快节奏的要求,因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袋泡茶快速发展„„。70年代开发出颗粒绿茶(袋泡绿茶的原料)及其配套设备、80年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自行研制出袋泡茶包装机、专用滤纸.
为我国袋泡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有袋泡茶生产企业300多家-袋泡茶年销售量约l万t,仅占我国茶叶总产量自岢Il 5%”。2速溶茶
速溶茶也称为茶精”,是以成品茶为原料,从茶叶中浸提出的茶汁经过滤、浓缩、干燥等工序而制的粉末状或碎片状或颗粒状的类似于速溶咖啡的方便固体饮料。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出速溶茶,提出了生产速溶茶的两种工艺:一种是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另一种采用喷雾干燥。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生产的速溶茶、香气损失少,能较好地保持原茶的风味,但成本非常高,采用喷雾干燥生产的速溶茶、虽生产成本低,但香气损失大。90年代以后,随着膜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速溶茶生产逐渐复苏,目前全国速溶茶生产量约为100t””’。3茶饮料
国内茶饮料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为碳酸型茶饮料,其中不少产品曾投入工业化生产,但由于当时国外可乐型饮料角逐中国市场.使茶饮料在市场上只是昙花一现。进入90年代.茶饮料又逐渐兴起。1995年.旭日集团正式将调味茶饮料(冰茶)推向市场,以后,日本三得利、我国台湾的统一和康师傅等公司先后在大陆投资兴建茶饮料厂。近几年,国内茶饮料销售量迅速上升,I 997年全国茶饮料产量还不足20万t,到2000年茶饮料产量已达到l 85万t,预计2001年将超过:300万c“。2002年,全国茶饮料的总产量接近3[1I)万吨,2003年,这一数字已超过400万吨。1997年~2007年的10年问产量增长了580万吨,平均增长速度接近’200%。截止2005年.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5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4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开发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研究。l 976年从茶叶中提取出“7369”防辐射物质,经临床试验有效率在90%以上。80年代中期,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作为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BHA、BHT。以后.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茶多酚的含量达到80%以上,制率在l 5%左右”。茶多酚用途从食品向医药拓展。其主要提取技术有:有机溶剂萃取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树脂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技术的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咖啡碱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升华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膜分离法、柱层析法、超临界cO: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茶籽的综合利用取得重要成果。20世纪70年代提出茶籽榨油新工艺,通过精制的茶籽油可以食用;首次成功地从茶籽饼粕中提取茶皂素。80年代以来,利用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先后研制出茶皂素石蜡乳化剂、茶皂素洗理香波、农药湿润剂等:根据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和很强的发泡特性.研制出茶皂素加气混凝土稳泡剂„。
一、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直以来, 贸易保护主义在农产品贸易领域非常盛行,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长期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进口许可证制、卫生质量标准、补贴等非关税壁垒的阻碍。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 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放缓迹象已非常明显, 势必影响到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 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更不容乐观。从中长期看, 在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逐步减退, 必须通过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看到不利形势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看到积极的因素。近几年来, 中央连续几个一号文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将发展现代农业,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 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作为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利于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另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 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的重要阶段, 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总体来看,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转化和增值能力不强, 大部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设备工艺落后, 没有形成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规模效益显现不出来, 竞争力无法大幅提升。自主开发能力不强,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程度低。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 缺少具备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企业家。
首先, 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企业, 在财政及金融支持上, 只有极少数的龙头企业能够享受到优惠政策, 绝大多数成长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难以得到政府或金融部门的支持, 企业融资能力弱、融资范围窄、融资难度大。
其次,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关系只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 相互之间缺乏履约机制, 压价收购和价高惜售等现象时有发生, 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加工与流通环节的利益。
再次, 原料基地建设在专业化的生产、标准化的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收购的原料品种混杂, 难以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 造成加工企业成本增加, 加工产品品质低劣, 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的健康发展。
最后, 目前农产品加工的中介服务组织很少, 公益性社会服务平台尚未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推广、质量检测等方面难以得到有力的支持。缺乏专门的农产品加工协会, 不能有效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等进行指导。
三、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思路与主要对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应遵循以下发展思路:利用市场调节和政策扶持, 加快建立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多元投入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技术创新机制和企业家成长机制, 实现资本、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聚, 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走上区域联合、集群发展的道路。
首先, 建立原料基地, 发展产业集群
根据农产品加工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理念, 集中使用土地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原则, 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大力培育和发展经济效益明显、上下游互联、专业分工明晰、产加销及服务性企业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集群。以优势农业产业及种植、养殖基地为依托, 以加工企业为龙头, 筛选并重点培育加工专用品种, 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专用标准化原料基地。鼓励加工企业直接参与加工专用原料生产, 建设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管理的原料基地。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 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 培育组建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龙头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推进集团化发展和投资主体多元化, 增强企业活力。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 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遵循产业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规律, 采取多种方式, 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其次, 建立服务体系, 改善发展环境
融资服务体系。根据农产品加工的资金需求特点, 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方式, 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设立市、县融资担保中心, 积极引导各类资金参与融资担保机构建设, 壮大融资担保机构规模, 提高担保能力;实行互助担保制度, 鼓励中小企业互相担保, 切实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设立市、县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以政府引导性资金鼓励社会各类资金参与风险投资机构建设, 增强风险投资机构的实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和信用档案中心, 建立信用企业联合会, 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质量标准体系。把推行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建设各类农产品加工基地结合起来, 建立标明产地、质量、实施标准的等级标识制度;扶持和鼓励现有各级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完善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能力。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GMP、HACCP、ISO族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等, 提高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广过程管理, 实施从农田 (源头) 到餐桌 (终端) 的食物链进行全过程监管, 在食物链的各个阶段实施GAP、GMP、GHP、HACCP等一系列技术规范。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产品的质量认证。
科技服务体系。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力量, 建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 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 设立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专项资金, 通过无偿拨款和贷款贴息等方式,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鼓励大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科技自主创新, 推广和转化一批成熟、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加工技术, 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综合效益。
创业培训体系。以农民为主要对象, 开展农产品加工创业培训, 鼓励各县在优势农业产业带、粮食主产区和城市郊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创业培训基地, 依托当地农产品资源和市场资源孵化中小型加工企业, 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和农民就近转移就业。依托现有的农业、乡镇企业培训中心, 通过评估、认证, 确定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同时, 确定一批农产品加工培训基地, 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重点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市、县两级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络体系;依托农产品加工信息网, 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信息数据库, 建立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预警机制, 为政府、企业、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积极开展劳务供求、政策咨询等公益服务。
第三, 提高组织程度, 提升整体实力
遵循自主自愿、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 尊重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中各经营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和财产所有权, 在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的基础上, 鼓励企业、农户和中介组织, 通过“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制”等形式, 进行联合和合作, 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收益分配的能力。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采用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进一步明确规范产加销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向农户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 通过设立风险资金、合同价格、保护价格、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三是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入股, 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特别是要鼓励和引导农民、供销合作社、企事业单位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 开展生产和经营服务, 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通过横向联合实现纵向协作的联结模式;四是进一步引导农村合作组织创建农民自主的合作加工企业。
积极发展“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组织, 规范组织成员的生产经营行为, 提高标准化程度, 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 为企业提供产业规划、技术开发、产品检验、市场营销、教育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研究、协调和应对各种国际农产品贸易争端, 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 引导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工业园区集中, 并通过行业自律, 有效避免竞相压价等恶性竞争行为, 协同作战, 形成行业整体竞争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形成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合力机制, 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着力打造区域品牌, 形成工业化的种植、生产体系、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创建知名品牌, 努力扩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
第四, 提高开放水平, 促进交流合作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增速与1~5月持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195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规模以上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826亿元,同比增长4.9%。
部分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粮食加工与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其中,米、面制品、糕点、面包和豆制品制造等行业增长较快。果蔬加工行业同比增长8.1%,精制茶加工业同比增长12.3%,肉类加工行业同比增长7.5%。受居民生活品质提高,以及养老、养生等社会环境影响,近年来与保健相关的农产品加工行业持续快速增长,保健食品制造行业的同比增速达到15.7%。
产品产量和库存量双稳定。据农业部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景气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样本企业在二季度的产品产量稳定或增加的比例为79.1%,比上期略高0.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果蔬茶加工企业的产品产量增加趋势更为明显。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库存量也继续优化。库存在正常水平的企业占比为79.9%,库存高于正常水平的占9.4%。其中,粮食加工与制造行业的正常库存率最高,为82.0%。
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成本总体变化平稳,用工成本也未出现明显上涨,成本稳定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049亿元,同比增长5.1%。盈利状况稳定或向好的企业占71.1%。
【我国农产品加工现状】推荐阅读:
浅析我国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发展06-07
农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5-30
甘薯产品加工技术07-27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06-19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06-09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06-27
我国投资环境现状07-11
我国营养与健康现状07-18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