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办公用房清理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动物诊疗机构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
为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关于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的意见》(农医发〔2011〕15号),进一步规范动物诊疗活动和兽医从业行为,提升动物诊疗机构和执业兽医从业服务水平,经研究,农业部定于2014年6月1日至8月31日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动物诊疗机构集中清理整顿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清理整顿,严厉打击动物诊疗机构、执业兽医违法从业行为,依法取缔非法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管理,改善动物诊疗市场秩序,促进动物诊疗行业健康发展。
二、清理范围
地方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要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动物诊疗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重点是城市宠物诊疗机构。
三、清理内容
地方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要在全面摸清本行政区域内动物诊疗机构底数的基础上,重点对以下事项进行清理:
(一)动物诊疗机构设立情况
1. 是否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是否存在未经许可从事动物诊疗的情形;
2.是否存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以及出让、出租、出借动物诊疗许可证的情况;
3.动物诊疗机构变更从业地点、诊疗活动范围,是否依法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申请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
4.动物诊疗机构执业兽医数量是否符合《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要求。
(二)动物诊疗机构从业情况
1.是否在动物诊疗机构显著位置公示《动物诊疗许可证》、兽医师执业证书、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2.是否在核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开展动物诊疗活动;
3.是否按规定向发证机关报告年度动物诊疗活动情况;
4.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和医疗废弃物是否按规定处理,诊疗废水是否经无害化处理。
(三)执业兽医从业情况
1.是否取得执业兽医师或执业助理兽医资格,是否依法注册或备案取得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2.是否存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以及出让、出租、出借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情况;
3.是否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4.是否使用规范的病历册、处方笺并按规定保存;
5.是否未存在未经诊断、治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证明文件的情况;
6.是否按规定向注册机关报告年度执业活动情况;
7.是否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
四、整顿措施
地方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对各种违法行为依法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处理:
(一)责令停止从业活动
1.对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动物诊疗机构,以及对未经注册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员,一律责令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2.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收缴,责令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二)责令限期整改
对已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但不再符合动物诊疗许可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撤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三)注销相关证书
有以下情形的,由原发证机关注销相关证书:
1.出让、出租、出借动物诊疗许可证、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2.超出动物诊疗许可证核定的诊疗活动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以及变更从业地点、诊疗活动范围未重新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情节严重的;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以及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为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的,情节严重的;
3.动物诊疗机构连续停业两年以上的,或者连续两年未向发证机关报告动物诊疗活动情况,拒不改正的;执业兽医中止兽医执业活动满两年的,或者连续两年没有将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且拒不改正的。
(四)其他
动物诊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违法使用兽药的,或者违法处理废弃物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
相关要求和附件见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YJ/201405/t20140520_3909580.htm
(摘编自:农业部网站2014-05-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86号)明确规定,对举办农村义务教育形成的债务要明确政府责任,全面核实,摸清底数,并采取有力措施优先予以化解。为认真落实《意见》规定,进一步清理化解教育债务,推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按照当地清理乡村债务的工作安排,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因举办农村义务教育形成的债务认真清理核实,逐项认定,锁定债务数额,明确由政府承担。要将学校从债务中解脱出来,不得挪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用于还债,不得再出现封锁学校等干扰学校正常秩序的现象。
二、积极会同财政部门,借鉴重庆等地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具体工作方案,并报当地政府批准后予以落实。方案要充分体现“优先化解”的原则,要有明确的时间表。
三、坚决制止产生新的债务。要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予以保障,不得再通过举债方式筹措学校经费。
四、请将制订的具体方案和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进展情况及时报送我部财务司。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村债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化解工作进展缓慢,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一些地方债务底数不清,责任不明确;一些地方新债不断发生,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化解债务主动性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有效解决乡村债务的办法;一些地方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矛盾尖锐,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沉重的乡村债务影响了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并成为诱发农民负担反弹的严重隐患。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清理核实,锁定债务数额
清理核实乡村债务的原则和要求:一是摸清底数。要对2005年12月31日以前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包括以乡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等名义担保形成的债务,尤其是举办农村义务教育形成的债务,进行全面核实,分类清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债权保全措施,严厉制止和打击逃废债务行为,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严格审核。地方各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要组织财政、审计、农业、监察、金融、教育等相关部门,结合清理和规范乡村财政财务,对乡村债务进行认真审核,逐项核实认定,锁定债务数额。三是明确责任。根据乡村债务形成的原因,明确债务偿还的责任,落实到单位或个人。四是分类处理。要区分乡镇债务和村级债务的不同性质,采取有针对性的化解措施和办法,分类处理,逐步化解。
要在认真清理核实的基础上,按债务的来源和用途,逐笔登记造册,建立债务台账和债权债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县、乡、村三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实行定期报告制度,掌握债务变化情况和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二、严格执行政策,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39号)的各项规定,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要组织财政、审计、农业、监察、金融、教育等部门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顶风违纪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予以曝光;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各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要求都要符合当地实际,不能强求一律,不能盲目攀比,不得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更不得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严防产生新的乡村债务。各地区、各部门在安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应充分考虑乡村的承受能力和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不得违背农民意愿,不得让乡村负债搞建设,更不能搞集资摊派加重农民负担。
三、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化解乡村债务试点范围和顺序
已经具备较好工作基础的省(区、市),可以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在全省(区、市)范围内进行化解乡村债务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继续选择部分县(市)进行试点。化解乡村债务要区别轻重缓急,采取有力措施,从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最关心、利益关系最直接、矛盾最集中的涉农债务着手,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把确属因用于乡村公益事业而造成对农民个人、乡村干部、乡村工程业主等个人债务的化解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财政部要会同教育部、农业部等部门积极探索并制订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等公益事业债务的具体办法。
四、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增收节支偿还政府债务
各地要按照“财力向下倾斜,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基层财力。要积极稳妥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小的乡镇,财政支出可由县级财政统筹安排。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切实落实财政对村级组织的补助政策,并逐步提高补助水平,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集成现有政策,整合现有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偿还农村义务教育负债和其他应优先化解的乡村债务。省级财政要结合中央“三奖一补”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建立偿债奖励机制,对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债务成效突出的县乡村给予奖励,支持基层推进化解乡村债务工作。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化解乡村债务的激励措施。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促进乡镇增收节支偿还债务。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将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完善县、乡政府采购制度和乡镇政府公共投资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
五、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收支行为
要建立村级资产台账,加强村级资产管理,严防村级资产流失。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坚持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完善财务公开制度,确保村级民主理财制度落到实处。要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做好村级财务年度预决算,并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固定资产、资源性资产的处置、拍卖、发包等重大财务事项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要完善村民议事规则,规范村级行为。兴办村内公益事业,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的有关规定,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切实落实取消村级招待费有关规定,健全村级财务审计制度,防止出现村级债务前清后欠的问题。
六、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化解乡村债务创造良好环境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降低行政成本。严格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不得超编进人,坚决清退临时人员,切实制止借债养人;积极推行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坚决杜绝“吃空饷”现象,减轻不合理的财政负担。要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乡镇政府对农业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乡村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扩大乡村债务清偿能力。在乡村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要做好乡镇撤并、村组合并工作中原乡村债务的清算、移交、处置等工作。
七、明确责任,加强对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领导
清理化解乡村债务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要将化解旧债、制止新债工作情况列入对县乡政府政绩考核内容,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要严格依法行政,严肃纪律,规范化解债务行为,防止国家和集体资产流失;对虚报债务等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注意掌握政策界限,慎重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属于制度不完善的,要抓紧健全制度;属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要及时查处;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要加强新闻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对不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破坏社会信用环境、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和人员进行曝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及时总结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经验和做法,建立乡村债务管理制度;要深入研究化解乡村债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避免引发新矛盾;要进一步探索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措施,不断完善有关政策,确保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摘 要:必要的行政审批是现代国家管理各方面事务的一种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但行政审批过多过滥也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必须进行精简和优化。为保证精简质量,需要进一步厘清行政审批项目的概念和范围。以合法性为核心确定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的基本原则,科学提出不同类型行政审批项目精简后的行政管理事项的衔接和后续处理方式,正确把握好各方面关系,处理好各种具体问题,以顺利实现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推动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
关键词:行政审批;清理;若干问题;处理
行政审批作为现代国家管理各方面事务的一种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地运用于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我国,据国务院法制办统计,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经过多轮清理,目前中央政府层面的行政审批仍有1600多项,地方的审批项目更多。因此,新一届政府已经五次清理共取消和下放了221项行政审批项目,并明确提出把减少行政审批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以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也相继展开。
一、行政审批项目的界定
准确把握行政审批项目的内涵,防止漏报、瞒报、虚报项目,是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一般认为,行政审批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申请,准许相对人行使某种权利,获得从事某种活动资格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但在我国,因为《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行政审批却被人为分为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两类,这种分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产生了诸多问题。
关于行政审批,在国家层面,最早对此作出明确界定的是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于2001年12月11日印发的《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五项原则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行政审批,是指行政审批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这个概念包括三层意思:行政审批可以分为内部行政审批和外部行政审批;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初,行政机关对其内部有关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决定,不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象;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象的还包含行政确认如确认特定民事关系。这应当作为我们界定行政审批的基本依据,不符合这一标准的行政行为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救济、行政检查及便民服务等都不是行政审批。这样界定的意义,一是防止一些行政机关随意扩大审批权力,二是可以减轻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的负担。
界定一个行政审批项目是行政许可还是非行政许可审批,涉及到这个审批项目是否应当纳入《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围。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的概念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程中出现的。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许可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这一规定意味着行政许可与这些审批是并列关系,为后来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概念的出现留下了一定空间。2004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决定暂予保留21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这大概是政府文件中首次公开提出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概念。从之后中央和地方公布保留的项目来看,都有为数不少的行政许可项目被纳入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的范围,规避了《行政许可法》的约束。由于非行政许可审批不受《行政许可法》设定主体、设定范围、设定程序和违法设定责任的限制,实施的主体、条件、环节、时限也不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使《行政许可法》的法律效果大打折扣,也成为行政许可项目屡清屡生的重要原因。
考虑到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工作的初衷和追求目标,实践中必须按照应清必清的原则,把所有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项目,即只要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不管目前被界定为行政许可还是非行政许可审批,一律作为行政审批进行清理,以有效防止瞒报、漏报。具体从三个方面把握:第一,行政审批是外部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内部的有关财务、人事等方面的审批,不作为行政审批事项,但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的有关财务、人事、外事等方面的审批视为外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审批范畴。第二,行政审批是基于管理相对人申请的行为,没有申请就不存在审批。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是一种权利,如果申请审批是一种法定职责,不作为行政审批,如县级政府应当编制某一预案或规划,报上级业务部门审批后实施,这种审批不作为行政审批。第三,行政审批的内容是准予申请人从事特定活动。如果是对已发生行为或法律事实等确认、证明,通常说的行政确认,不再作为行政审批。
二、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的原则
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涉及政府部门职能定位、权力调整和管理方式改变,自我“开刀”的难度极大,既要下定决心,又要把握标准和原则。其原则如下:
1.法定原则 职权法定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的核心。行政审批作为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权力,必须依法设定,依法实施。按照这一原则,清理后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须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行政许可法》授权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省级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为期一年的临时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需有明确的上位法(如果仅由上级规范性文件设定,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依据,否则不得保留。
2.精简原则 减少行政审批项目是限制政府审批权力的重要举措。对目前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凡是没有明确法定依据设定或者设定依据已经废止的,以及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已明令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同一行政机关实施的同一类别的行政审批事项,能够合并实施的,按照能合则合、方便当事人办事的原则予以合并。对虽有法定设定依据,但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难以达到管理目的,或者一直未实际实施、很少实施,或者实施已无实际意义的审批事项,采取冻结方式予以处理。
3.规范原则 对有法定依据又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实施。规范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类别、实施主体、实施依据和实施程序。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须具备法定资格、经过本级政府的确认并向社会公布,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实施。实施适用依据须为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实施程序须按照受理、审查(听证)、决定、送达的步骤、顺序进行。
4.放权原则 减少执法层次,下移执法重心,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的客观要求。凡设定依据规定由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涉及需上级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的事项外,应当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尽量下放县级实施,有条件的要延伸到乡镇等农村,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5.衔接原则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力,能够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但绝不是一放了之。正如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要加快配套改革和法治及相关制度建设,在有序推进“放”的同时,“管”也要跟上,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切实做到放、管结合。作为基层政府,则要对上级政府下放项目搞好承接,对转变管理方式、取消、冻结的项目,原实施单位必须创新监管方式,确保行政管理事项不放松、不断线。
6.便民原则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实施单位要进一步减少提交要件,优化流程,压缩时限,降低收费标准,最大限度方便行政相对人办事。具体做到:①“一个窗口”对外,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统一办理行政许可;②行政机关应主动提供符合法定要求的申请书格式文本,允许并鼓励申请人员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③行政机关应将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交的目录等在办公场所公示,应创造条件在网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④申请材料存在当场可以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应当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⑤对符合法定形式、材料齐全的申请,应当当场受理,不得拖延;⑥对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应严格依照法定的期限做出准予或者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三、不同类型行政审批项目的处理
由于我国行政审批项目众多,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有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清理中必须慎重处理,防止出现各种后遗症。具体有六种方式:
1.保留 即对有法定依据且符合经济社会学发展需求的项目,提出保留意见。对行政许可项目,必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依据须注明名称、具体条款和内容,内容须明确规定审批项目和审批主体。无上述依据的,不得作为行政许可项目。既有上位法依据,又有下位法依据的,须按照位阶高低依次列出。对所谓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一般掌握应有法律、法规、规章或省部级规范性文件的依据,有多个依据的,须按照位阶高低依次列出。但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能作为依据。
2.取消 对没有法定依据或依据不充分(没有明确规定要采取事前审批方式的),或者近年来国务院及地方政府已经明令取消的审批项目,必须予以取消。
3.下放管理层级 法律法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实施的,一般应下放县级实施;对法律法规规定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实施的,特别是涉及公民个人申请的事项,也可以尽可能通过委托或授权方式下放;对一些项目可以细化分级管理的,进行细化后分级管理。
4.转变管理方式 一些仍在以审批方式进行管理的事项,所管理的事项比较重要,但采取事前审批方式又没有必要的,可以采取转变管理方式的方法处理。主要是2种情形:(1)经确认不属于行政审批事项的,列入转变管理方式的项目。如行政确认、内部管理事项、备案管理的事项等。(2)经确认属于行政审批项目,但行政机关通过转变观念和创新管理方式,可以采用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手段,比如行政备案,行政确认、行政指导、行政委托、行政合同等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可以提出转变管理方式的处理意见。(3)适合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和管理服务事项,可以通过委托、招标、合同外包等方式交给社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组织承担,并做好相关的移交工作。
5.合并 现实中还有一些审批项目,项目性质类同,但分得过细过于繁杂,由不同主体、按不同程序实施,造成重复提交材料、工作效率低下、加重当事人负担。对此应当坚决予以合并。
6.冻结 所谓冻结,是对项目依法设定,但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法律法规短期内无法修订的,实施也没有实际意义,暂停实施的处罚方式。冻结类项目,不同于取消类项目,也不等同于完全停止实施项目。一旦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确需实施的,应该如何启动?可以由相关部门报市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涉及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效力以及行政权力的调整,必须正确把握好各方面关系,处理好各种具体问题。本文提出的见解还存在不完善、不准确之处,希冀借此文获得指正。
—————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发[2001]33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临察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5号)
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清理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12]139号)
4.张海玲,周华.法治的有限政府理念下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
作者:牛满荣 吴利
关于机关办公用房清理整改情况汇报
一、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清理整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客观要求。为做好清理整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有关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局党组会和中层干部会议,学习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研究工作措施,并进行动员部署,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成立了由副局长任组长,办公室、人教科、监察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清理办公用房的工作。形成了领导有力、配合密切、责任清晰的组织机构,为该项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一是详细调查,摸清底数。为保障清理工作有效开展,我局把摸清现有办公用房面积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机关办公楼层进行了核查。
二是完善机制,加强督导。完善了工作机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坚决制止违规启用,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问题,确保始终符合勤俭节约、安全适用的原则。
三、清理结果
我局现有办公楼两层,局在职人员23人,临聘人员5人,共28人。二楼办公用房共17间(人均面积16平方米),其中大会议室1间;三楼办公用房共11间,其中领导干部办公室5间(正厅非领导干部1间,面积24平方米。正县级2间,人均面积22平方米;副县级3间,人均面积24平方米),小会议室1间,库房1间,档案室及阅览室1间(面积均为24平方米)。
我局将以此次清理办公用房活动为契机,态度诚恳,思想统一,清查及时,整改落实到位,收到预期效果,促进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xx市xx局
2014年1月28日篇二: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和整改情况汇报材料
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和整改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中国共产党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号)文件精神,我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开展好办公用房清理和整改工作。现将我乡开展办公用房清理和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乡及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全文学习《xx县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和整改实施方案》和中央、省、市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及时研究制定我乡办公用房清理和整改方案,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办公用房清理腾退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从严要求、从严把关、从严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上级规定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详细调查,全面整改。
一是详细调查,摸清底数。为了保障清理工作有效开展,
我乡把摸清现有办公楼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当做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做了大量细致工作。绘制了办公楼房间分布图,对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用房进行了精确的测量,为办公楼清理腾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办公用房自查情况。全乡办公用房面积为xx平方米,其中便民服务中心xx平方米,会议室xx平方米,接访、接待及调处室xx平方米,计生服务所服务室xx平方米,档案、资料、机房及物资室xx平方米,警务室用房xx平方米,机关干部办公用房xx平发米。乡党委书记办公室面积为x平方米,面积超标xx%,因目前无现成用房可调剂且不适合隔断,暂未清退或隔断;乡长办公室面积为x平方米,符合使用面积标准;副科领导与普通干部共同办公,共xx人使用办公用房面积xx平方米,人均xx平方米,符合使用面积标准。
三、下一步规范管理措施
1.不擅自装修和兴建办公楼,维持办公楼普通、简单现
状;
2.严格依据办公楼标准,本着节约从简原则,进一步规范好正常办公行为;
3.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好清理整改成果,确保良好的办公秩序。篇三:关于清理整顿办公用房情况的报告
邯郸市交通运输局通行费管理处
关于清理整顿办公用房情况的报告 市局监察室:
按照市局关于清理整顿办公用房的通知要求,我处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对本单位办公用房存在的领导干部超规定面积标准配备使用办公室问题进行了认真清理整改,现将清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我处系市局直属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15人,实有16人,科级职数3人,实有4人。实际使用办公用房面积177平米,超标面积70平米。清理整改后,人均使用办公用房6平米,具体整改措施为:
一、认真对照检查,逐项进行整改
在清理整改工作中,一是认真学习中办、国办和省、市清理办公用房相关文件和专项行动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严格按照清理整改七项内容,逐项进行对照检查,逐项进行清理整改。经梳理,我处存有“领导干部使用超规定面积标准配备使用办公室用房”问题(第五项),未违反其他六项规定。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严掌握标准,清理整改到位。
二、领导带头,立行立改
处党政领导主动腾出四间办公室,全部搬到单间办公。
三、实施改造工程,调剂办公用房
将大房间改造为单间办公室,对腾出来的办公室改为小会议室,对改造的单间办公室,作为处领导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群众工作室,使其不闲置,正常发挥作用。
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县环境保护局机关办公用房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办公用房清理工作自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办公用房清理工作自查报告篇一:
遵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认真做好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XX县党政机关清理办公用房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启动,精心组织,全面部署,扎实深入地开展了办公用房清理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统一思想认识。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关于认真做好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XX县党政机关清理办公用房工作方案的通知》、《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XX县党政机关清理办公用房工作行事历》等文件内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二)强化领导部署。为切实加强对办公用房清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办公用房清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办公用房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督查指导、数据汇总等工作。在充分调研、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清理办公用房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从目标任务、清理范围和内容、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三)积极调查摸底。我局机关核定编制19名,实有人员21名。其中现有乡科级干部9名(正职3名,副职3名,副主任科员3名)。现有办公楼为“十一五”期间国家中西部地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国债项目建设,位于甘肃省XX市XX县水洛镇东关街39号,规划建设用地面积900平方米,属政府划拨原卫生防疫站用地,办公楼为6层框架结构,第二层为办公用房,其余为商品家属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总共746.64平方米,20xx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
(四)全面开展自查。我局目前系统办公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为312.16平方米,公摊建筑面积78.16平方米,由于20xx年地震灾害导致卫生局办公场所成危房的原因,其中355.68平方米借县卫生局办公使用。其中办公室建筑面积63.42平方米,会议室建筑面积52.65平方米;局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17.78平方米;2名副局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1.45平方米;工会主席和纪检组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9.25平方米;副局长兼财务会计办公用房18.48平方米;参保化所5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8.27平方米;政务受理2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8.27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259.57平方米为办公用房。接待室25.2平方米、水房5.94平方米、洗手间21.45平方米,以上为公共服务用房建筑面积52.59平方米。过道和楼道78.16平方米,总共用房建筑面积390.32平方米。实际办公业务用房建筑面积312.16平方米,按编制19人,人均建筑面积为16.43平方米。
二、存在问题
一是机关办公用房短缺。我局在用办公用房建筑总面积为746平方米,由于20xx年地震灾害导致卫生局办公场所成危房的原因,其中355.68平方米借县卫生局办公使用。原有核定编制19名,目前实有人数21名,我局办公用房建筑面积312.16平方米,人均占有建筑面积14.86平方米。11月份XX县食品药品机构改革新编制为46名,我局将借用卫生局办公用房收回后为原有的746平方米,人均占有建筑面积16.21平方米。国家规定人均建筑面积18平方米,人均面积不够标准1.79平方米,机关办公用房按标准短缺。
二是领导干部办公用房短缺。机构改革后,1名正职领导干部办公室使用面积均为9平方米,10名副职领导干部办公室使用面积均为6平方米,按国家规定标准为人均使用面积,需要69平方米,按标准短缺。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办公用房总体设计上,考虑到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适应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机构的增设、人员的扩编、检验检测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在主体设计和施工上落后于超前规划,致使面积不够。二是项目建设上,主体设计中房间进深和开间过大、单体办公室面积轻微偏大造成,建筑结构不尽合理,属于项目建设缺陷。
三、整改意见
针对上述问题,我局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全力抓好整改。
(一)加快工作进度。加大教育动员力度,不断统一思想认识,消除等待观望情绪,坚持边清边改、即知即改,按照办公用房建设标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整改工作进度,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二)调整办公布局。按照“高效、合理、节俭、实用”的原则,调整办公布局。超出规定标准的领导干部办公用房,调整到使用面积较小的单间办公室,或者进行分割改造使用,压缩办公面积。超出规定标准的科室,由面积大的办公室调整到面积小的办公室。因结构原因不宜改造的办公用房,部分科室合署办公或者增加使用人员。
(三)调整使用功能。增设食品药品稽查局、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特殊业务办公用房2处400平方米。今年11月份,县政府进行了县乡食品药品体制机制改革,重新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职能设置上将工商、质监分别承担的流通和生产环节的食品监管职能划归食药监管局。组建成立食品稽查局、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核定总编制46名。职能增加和机构扩编,需要基础设施予以保障。依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办公业务用房建设指导意见》(国食药监办〔20xx〕142号)第七条:为保证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满足基本工作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旗)三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必须设立特殊业务用房;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旗)三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机构特殊业务用房面积应不低于400m
2、340m
2、200m2。我局计划建设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1处,面积200平方米,承担全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业务工作;配备食品药品稽查局特殊业务用房1处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包括执法装备库、罚没物品库、执法处理室、执法档案室、集中受理室等。用于保障全县食品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XX县区直管区域餐饮服务食品单位的日常监管工作。由于机关办公用房不够标准,通过调整使用功能,增设特殊业务用房2处面积200平方米,将尽力压缩办公用房。使办公用房管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办公用房清理工作自查报告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办发〔20xx〕17号)精神。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县委办发〔20xx〕101号文件)及中共临泽县纪委、临泽县监察局转发《中共张掖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填报办公用房情况表和平面图的通知》(县委办发〔20xx〕101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成立机构,安排专人,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县环境保护局机关办公用房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将清理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临泽县城建环保综合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是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由临泽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临泽县环境保护局联合修建的,项目于20xx年由张掖市发改委批复立项(张发改投资〔20xx〕37号),20xx年4月由甘肃沙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开工建设,并于20xx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7667.2平方米(含地下室面积约620平方米)。其中,县环保局共分摊建筑面积为2395.07平,实用面积为1271.26平方米。县环保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00万元(其中:省财政厅20xx年下达基层环保监测和执法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基建支出预算200万元(甘财建〔20xx〕511号)、20xx年下达第一批省预算内基建支出预算50万元 (甘财建〔20xx〕54号);按照当时项目申报及资金承诺要求,下剩资金均由地方政府予以配套解决)。
二、县环保系统办公用房使用情况
1.县环境保护局属行政单位,行政编制6人,设办公室、农村自然生态股、开发污控股。目前,局机关除4名科级领导干部外,使用其他人员6人(含3名股室负责人,会计1人,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临泽县环境保护局下辖县环境监察大队、县环境监测站2个副科级建制单位。其中:县环境监察大队为参公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有编制5人,大队除监察大队长、副大队长2名科级领导外,现有环境监察人员3人、援助大学生1人;县环境监测站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有编制4人,实有监测及管理人员7人,尚缺监测站站长1人。经对照清理,县环境系统共有编制15人,现有人员23人。其中,正科级2人,副科级4人,科员17人。经核算,环保局分摊该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2395.071平方米,占临泽城建环保大楼总建筑面积的31.24%。其中:我局所占的六至八层建筑面面积为1943.364平方米;负一层储藏室2间共40.32平方米,2个停车位共77.6平方米;按照环保局大楼建筑面积比例共分摊设备层、大厅等公共面积为333.787平方米。经自查清理,按照实际编制15人计算,控制标准办公用房面积应为108平方米。清理结果显示:目前我局实际使用各类办公用房面积为1271.26平方米,其中,办公室使用面积为354.78平方米;其它办公用房使用面积为916.48平方米(含监察、监测业务用房面积),无出租、出借办公用房情况发生,但确实存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情况(对照规定标准共清理出超标面积198.78平方米)。
三、领导办公用房使用情况
县环境保护局6名领导办公用房使用面积 187.92平方米。其中:局长李云办公用房使用面积 37.8平方米、副局长宋国增办公用房使用面积 37.26平方米、副局长马军办公用房使用面积38.34平方米、副局长顾文宏办公用房面积为37.8平方米。县环境监察大队2名科级领导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均为18.36平方米。
四、自查结果分析
一是按照环保部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发〔20xx〕97号)和省市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要求,今年9月份,我县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已通过省级复核验收。目前,我县环境监察大队除人员规模相差甚远外(不少于20人),按照西部地区三级标准,监察大队办公(人均不少于8平方米)及业务用房建设标准面积应为490平方米。为顺利通过省级复核验收,我局按照西部地区县级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要求,尽量做到了以满足环境监察业务用房及装备建设来提升我县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水平,就目前而言,也还不能完全满足西部地区环境监察三级建设标准和要求。
二是按照环保部关于《全国环境监测西部地区三级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西部地区三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管理办法》和市县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要求,今年10月底前,我县环境监测站已建成并取得监测资质,开展监测业务工作。目前,我县环境环境监测站也是人员规模相差甚远(不少于10-12人),按照西部地区监测站标准化三级建设要求,监测站应不少于1000平方米,办公用房人均不少于15平米。为尽快建成我县环境监测实验室,年内,我局严格按照省市环保部门考核指标,我局按照和西部地区县级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要求,尽量以西部地区三级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标准来提升我县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水平,已于10月底前取得监测资质,目前已开展环境监测业务工作,填补了我县无法开展项目环境监测的空白。就目前而言,也还不能完全满足西部地区环境监测三级建设标准和要求。
三是对照(中办发〔20xx〕17号)文件精神要求,经过我局认真清理,我局使用的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符合发改部门批复的建设标准和规模,资金来源、资金使用符合要求,没有经营、出租、出借办公用房等情况;项目符合城市规划,招投标、施工许可等相关规定。
四是通过自查,我局没有将公有房屋物权证变更或转移到下属单位;也不存在将公有房屋转变为经营性用房,更不存在隐瞒和少报办公用房面积;但确实存在局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198.78平方米的问题。
五、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严格按照省、市、县关于机关办公用房的清理标准和要求,适时做好单位自查、核查确认、整改落实、总结完善四个阶段工作任务。特别是要按要求时限做好现有办公用房的集中清理腾退工作,全面整合利用机关单位公共服务用房资源,切实做好我局机关办公用房的规范和管理工作。
[办公用房清理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现就我办办公用房使用情况进行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县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成立于2010年2月,额定编制15人,借用国土、城建共计3人,临时招聘人员18人,领导4人,其中(主任、支部书记编制在县城建局),截止目前单位共有干部职工38人。
单位成立至今,因资金匮乏等原因,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用房,2010年至今连续5年都是租用的县工商局分局大楼(第5层)作为办公用房。工商局分局大楼(第5层)共有10个房间,共计面积211.9m2,其中领导办公用房有3间,面积55.9m2;综合秘书股、法规监察股、“两违”清理整治指挥部办公室、房屋征收股、财务室、执法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8个股队人员合并在6个办公室,总面积128m2,大部分都是6人一间办公室;会议室一间,占地面积28m2。我办科级以下人均办公面积仅3.76m2,没有超标。
二、整改情况说明
根据文件要求,正科级干部最大使用面积18m2,副科级干部最大面积12m2,经7月28日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现场测量,我办主任办公室面积20m2,超出面积2m2,书记办公室15.9m2,超出面积3.9m2,但由于我办办公用房系租用,实行一年一租,并要求我办在租用期间不得擅自变更房屋结构,性质、用途,因办公室用房紧张,没有单独的档案室及其它配套服务用房,全部增设在领导及其它办公室。
况报告
单位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自查情况报告
关于报送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情况的函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办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情况函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清理整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客观要求。我办领导高度重视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先后召开办党组会和全办干部职工
大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传达学习文件精神,使全办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成立了由办党组书记、主任同志任组长的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领导有力、配合密切、责任清晰的组织机构,为该项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工作 详细调查,摸清底数。为了保障清理工作有效开展,我办把摸清现有办公用房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当做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做了大量细致工作。绘制了办公用房分布图,对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用房进行了精确的测量,为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领导带头,做好表率。因我办办公用房属早期统一规划建设的省直厅级机关办公用房,厅级领导办公室普遍存在办公用房使用面积超标的情况。对此,我办主任迅速带头作出表率,在主任办公室
安装隔断墙板,将超标的面积隔开作为党组会议室使用。副主任、巡视员及副巡视员办公室与部分办公面积尚未达标的业务处室进行了调换,确保厅级领导和业务处室的办公用房均符合标准。在我办领导的带动下,全办各处室积极主动严格对照标准对所属处室办公用房进行了清理整改,全办办公用房清理工作一级带一级顺利开展。 严格标准,科学调配。按照“严格标准,科学分配,尽量调剂使用,一般不作分割”的原则,在不改变办公用房建筑结构的前提下,我办采取迁移、隔断、合并的方式进行整改,实行人员集中办公、资源集中利用。在办内整合调剂使用办公家具,不增购新的办公家具,防止浪费。通过科学调配,促进了办公资源的优化配置,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既勤俭简约、又安全适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完善机制,加强督导。为了巩固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成果,我办组织了清理办公用房“回头看”专项检查活动,对办
公用房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应停即停、应清全清、应退尽退,坚决遏制违规重启,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问题,层层落实责任,把上级的规定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三、清理整改结果
整改前,我办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平方米。符合二级办公用房人均使用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的标准,但厅级领导及部分处室办公用房有使用面积超标的情况。经认真清理整改,我办各级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均己符合标准。另我办不存在出租、出借办公用房,企业事业单位占用办公用房,未经批准改变办公用房的使用功能及未经批准租用办公用房的情况。
四、下一步规范管理措施
积极配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办公用房清理整顿工作。严格办公用房使用标准,本着节约从简原则,进一步规范好日常办公行为。
不擅自装修和改建办公用房,维持办公
用房普通、简单现状。维修改造办公用房将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杜绝违规建设和使用办公用房的情况。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好清理整治成果,确保良好的办公秩序。
整改报告
局清理办公用房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整改报告
县司法局关于清理办公用房等工作开展情况的自查报告督查组:
根据县委县政府督查目标办公室关于对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等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在以往清查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了对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公车管理、公务接待、小金库清理和规范津补贴发放等工作的全面自查和清理,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干部办公用房整改落实情况 经清理,我局单位办公用房为3层共计
平方米,科级领导干部5名,其中2名办公用房面积为6平方米和平方米,另外局长办公用房面积为17平方米、其余2名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均为平方米,根据原国家计委文件明确的办公用房标准和县委县政府督查目标办公室关于对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单位办公用房和2名10平方米以下的领导干部办公用房符合上级要求,剩余的3名超标准面积在50以内的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可暂继续使用。
二、公车管理使用情况 8月以来,我局相继健全和完善了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公车使用派车单等制度,并加强了公务用车制度落实、公务用车清理和驾驶员安全教育.我局现有公车编制8辆,其中执法执勤车辆6辆,一般公务用车2辆,目前,我局拥有 公车5辆,品牌分别为猎豹、尼桑轩逸、海马、帕萨特、大众途观,排量均在2升以下,购置价格均在25万元以下,根
据省财政厅省司法厅关于印发省司法行政系统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办法的通知和市财政局关于下达全市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系统执法执勤用车编制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公务用车配备符合上级规定要求。
三、规范公务接待和小金库清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中央、省、市、县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我局在规范公务接待上严格执行上级标准和规定,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9月,我局对照“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在津贴补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行政成本支出、银行账户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发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自查。经自查,我局严格遵守了单位所有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统一纳入符合规定的本单位账簿的规定、严格遵守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没有违规开设银行
账户,没有公款私存、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没有私设小金库,也没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问题。同时,局长向县“小金库”问题专项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作了承诺,并保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设立“小金库”,主动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监督。
四、规范津补贴发放情况
严格执行县人事局宜宾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宜宾县审计局关于规范津补贴后绩效考核和奖励补助的若干规定和中共县委关于建立健全干部激励关怀机制的通知等文件政策精神,我局狠抓津补贴发放规范,长期以来没有因违规发放津补贴受到通报、查处的情形发生。 县司法局
2014年3月4日
根据洛阳市教育局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精神,我校积极组织学习,并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顿工作。现将我校开展办公用房清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做好清理办公用房有关工作,我校在接到上级文件后,立刻组织全体行政人员进行学习,并成立了由李愿校长任组长的清理办公用房整顿工作小组。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进行了全面清理。
二、自查情况。
首先,我们对校领导办公处所进行了自查。我校现有教学办公楼一幢,校级领导4位,其中校长正职1位,副职2位,正校级协理员一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进行测算,校长办公室20平方米,采取两人办公,校长和正校级协理员使用,平均使用办公面积10平方米,两个副校长各有一个办公室,分别为12平方米,未超标。
三、今后规范管理措施。
1、不擅自装修和兴建办公楼,维持办公楼普通、简单现状。
2、严格依据办公楼标准,本着节约从简原则,进一步规范好正常办公行为。
3、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好清理整治成果,确保良好的办公秩序。
洛阳市第五十四中学 二0一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办公用房清理自查工作报告
五 十 四 中 学
二0一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推荐阅读:
办公用房清理整改措施10-23
办公用房超标案例05-29
办公用房调整方案草案06-30
调整办公用房的请示09-23
学校办公用房整改报告10-09
9、惠州学院学生会办公用房使用管理制度09-13
林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05-31
服务质量监督办公室主任个人工作总结-办公室工作总结06-02
办公室工作思想07-02
党委办公室工作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