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多环节的过程,在这其中教案至关重要,在教学活动评价中要注重教案指标的设置。教案指标中首先要有常规的完备性评价指标,如教案中有没有教育目标、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鄂教版语文五上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悟生命”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匆匆》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于惋惜,从而感叹生命的短暂,时间的宝贵;《种一片太阳花》是种,新生的太阳花虽然弱小,但是它们成长迅速。面对骄阳,它们不屈服,不退缩,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乐观饱满的热情与烈日战斗,表现出令人钦佩的生命力;《浮冰上》向我们讲述的十人与犬在饥饿难耐的时刻,彼此将对方当作猎取的对象,最后都不约而同放弃这一念头,并相互依存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结局感人至深。
古诗《已亥杂诗》是一首阐述尊贤重才道理的诗。作者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并大声疾呼:要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
“语文乐园”安排的训练内容有朗读一组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积累名言警句;学习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让学生感受项羽英勇无畏、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战精神;围绕“你赞成养小蝌蚪吗?”的话题,芬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以“我的收藏”为主题作文。本此习作主题鲜明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复述课文。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抓住关键词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读懂文章。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
2、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时间的珍惜。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感受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时间的珍惜。
单元课时安排
1、《匆匆》 2课时
2、《种一片太阳花》 2课时
3、《浮冰上》 1课时
4、古诗诵读《已亥杂诗》 1课时
5、语文乐园
(七) 5课时
19 匆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鉴赏、品评文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时光匆匆,生命易逝,从而懂得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共同探讨一个严肃的人生命题,人应该怎样活着才算是没虚度?
学习重难点
1、朗读品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的美,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1.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在我们的课堂里,你们怕不怕?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我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愿意吗?我姓徐,双人徐,你们能用我的姓组一个词吗?徐徐就是“慢”的意思,我也希望时间过得很慢。可我读到的一篇文章却说,时间正在从我的眼前溜走,从我们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这篇文章尽管已经写了八十五年了,但它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已经成了散文中的精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品一品这篇精美的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匆匆》
2、认识作者。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了,他就是(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教,在24岁时(1922年)写下了这篇精美的散文《匆匆》,1933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他的文学成就很高,留下了《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二、初品《匆匆》,整体感知。
1.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在作者诗意般的语言中去触摸、去感受时间这个无形的精灵。
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轻声地读,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这篇文章美吗?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灵写下这篇文章的,那么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 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去的?
学生找出第
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 1: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 :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情。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时间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三、
细品《匆匆》,运用语言。
1、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家边读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并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板书:(洗手时,„„ ;吃饭时,„„;默默时,„„;遮挽时,„„;睡觉时,„„;叹息时,„„。)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再读一遍,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对时间有什么感觉?(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是啊,朱自清并没有说时间珍贵,要好好爱惜,而是通过写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时间无时无刻不从我们身边溜走。诗人用生动活泼的文字,将无声无影的时间拟人化了。让我们看到了时间的飞速流过。给我们一个活生生的感觉,我们仿佛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诗人心灵的颤动。
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再来品味一下时间的匆匆。
6、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大家能不能学学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说一说你的时间是怎样溜走的?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让学生仿照句子,并鼓励学生把自己或别人讲得好的句子写下来。)
四、 再品《匆匆》,领悟情感。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过去;看电视时,时间从屏幕上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请大家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板书:白白走这一遭啊?
2.作者不愿就这样白白走这一遭,他对自己过去的日子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开始自责、后悔。你们读出了作者的自责和后悔了吗?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朱自清先生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什么都没有留下吗?通过读简介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已毕业于著名的北京大学,并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教。可他自己认为还做得不够,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朱自清先生1931年至1932年,又到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写出了不少的名篇精品,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不白白走这一遭。
4、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不愿白白走这一遭。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这一遭吗?那我们应该?
板书: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5、是啊,朱自清先生不但自己不愿虚度此生,也想告诫所有的读者,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是作者面对似水流年的一声长叹。时光就是一去不复返,至于“为什么?”谁能回答?如何回答?不能回答也无须回答。我们能回答的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是虚度年华还是珍惜生命?朱自清先生的回答是明确的,那就是(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
板书: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五、读品《匆匆》,抒发情感。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喜欢读它。我想请大家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2、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这篇文章?那老师给大家放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总结全文:时光老人给我们的40分钟就在我们的品读中匆匆溜走了,我们谁也留不住时间,但我们可以珍惜时间、珍惜快乐、珍惜生命,让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最后,我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大家跟着我一起念吧!
品《匆匆》有感
四十分钟无声息,光阴似箭弹指去。
与君共品匆匆言,胜过白白度一世。
20 种一片太阳花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住在机关四合院的“劳动者们”中太阳花的事。全文共四个部分,分别交代了种太阳花的原因,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齐开放的过程,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生命极其短促,来年还种太阳花,通过作者记叙种太阳花的经验和感受,表露了人对花的爱恋,花对人的启迪。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太阳花)的特点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解关键语句,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感受太阳花坚忍不拔的精神和 乐观饱满的热情,以及令人钦佩的生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花个体生命的特点——生命如此短促,却又如此顽强。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教学构思:
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以“阅读思考——讨论——解疑——拓展训练”的方式,通过朗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于学生的心里,熏陶情感,启迪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此外,为了让学生能由太阳花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质的人,在3月5日学雷锋日的活动中,可有意识的稍微做了一点渗透,学习了雷锋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教具准备:
教师:小黑板、录音机、太阳花的图片 学生:认真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平时,你最喜欢那种花?为什么?
(注意让学生说出花的主要特点)
2、过渡:刚刚我们讲了很多花,他们都各有各的美丽之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太阳花(板书:太阳花),看到这个花名,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的确,太阳花是因为特别喜欢阳光而得名。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李天芳笔下的太阳花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 (齐读课题)
3、如果你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你打算安排哪些内容让读者全面地了解太阳花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为什么种太阳花?太阳花的样子?种太阳花有什么好处?„„教师可板书在黑板上。)
过渡: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的内容,现在让我打开书,看看作者和我们的想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由于本课生字比较多,所以这一环节不要安排过多的要求。)
2、出示词语:
焦躁 斑斓多姿 花圃 服侍
乍开 缤纷五彩 偃旗息鼓 美人蕉
慵懒无力 炽热 花蕾 贪婪
充沛 兴旺发达 繁荣昌盛
(1)自己读、开火车读、同位互读
(2)将自己在预习中对词语意思的了解与同学交流一下。
(注意总结一些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内容与刚才猜测的有哪些是一样的,又有哪些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调节板书的内容:
为什么种太阳花
太阳花盛开的样子
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特点
来年还种太阳花
4、默读课文,根据板书的线索,把课文划分四部分。
三、以读悟情,挖掘太阳花的美
过渡: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儿,可为什么我们选择种太阳花呢?
1、快速度浏览第一部分(1——3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指名说原因
其一:大家对色彩和花草的渴望。
其二:太阳花比较好“服侍”。
2、过渡:可是,太阳花像人们所期盼的那样很快开花了吗?
关键是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莫衷一是”一词的意思。
3、过渡:太阳花终于开了,你能用一个来形容一下太阳花吗?(板书:美)看到这么美的太阳花,人们的心情如何?
4、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大声朗读5——8自然段,拿出笔,从文中找出写太阳花美的句子,看看它有哪些独特的美。
指名学生读画出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总结并板书:
(1)色彩美:主要是5——7自然段
(2)经久不衰(顽强的美):第八自然段
过渡:太阳花顽强,且能经久不衰,可是你们知道一朵太阳花的寿命是多长时间?(只有一天)
5、仔细默读
9、10自然段,看看它为什么能做到经久不衰、灿烂多姿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喜欢阳光
抓住机会
珍惜时间
主动让位
过渡:是啊,正是因为太阳花善于抓住机会,喜爱阳光,又能主动让位,所以,它能经久不衰,它总是灿烂多姿、生机勃勃!那你面对这样的太阳花,有何感想呢?它的生命那么短促,却能做到灿烂多姿,这给你什么启示呢?大家来齐读第十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6、齐读第十自然段
(1)小组讨论后,指名说(学生可根据板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能联想到雷锋,可引用一句他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并由此揭示课文“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
(2)小结:刚才同学讲了很多的启示,是的,太阳花就像那些顽强拼搏的人;像那些珍惜时间的人;像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它能经久不衰,流芳百世。所以,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向太阳花学习,人在整个历史生命长河中是很渺小的,人的一生也是很短暂的,只有好好利用它,我们才能完成生命赋予我们的使命。
7、过渡:太阳花很美,所以作者很喜欢太阳花,以致她有了一个什么愿望啊?(来年春暖时分,还要种一片太阳花。)对!正是因为太阳花有它独特的美,作者爱上了太阳花,你们喜欢吗?
8、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进这篇课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作业:
课下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太阳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体会感情,个性化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互评,从评价中体会怎样读书更能表达感情。
3、再读,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
二、学习生字
1、小黑板示字:躁斓圃侍乍缤偃蕉慵炽蕾婪沛旺昌
2、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
3、学生观察生字,写自己最拿手的生字。
4、集体交流是怎样写好的。
5、选学生认为难写的字,集体交流怎样写好,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斓偃蕉慵”的结构;“沛”不要把字形写错。)
6、学生写字。
7、展示学生作品,评议“小小书法家”,交流经验。
三、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有许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你认真找一找。
2、学生活动、交流:
斑斓多姿
鲜艳夺目
郁郁葱葱
银粒儿
短促
花蕾
慵倦无力
缤纷五彩
偃旗息鼓
美人蕉
空暇
贪婪
莫衷一是
灿烂多姿
生机勃勃
经久不衰 炽热
兴旺发达
繁荣昌盛
充沛
乍开
服侍
3、你能选其中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4、设计摘录卡,积累词语。
四、作业:
1、查找有关花的词语,摘录在摘录卡上。
2、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词语。
21 浮 冰 上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学会12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关键语句,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培养关爱他人、关爱生灵地优良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文本对话:通过词、句的品读,分析诺尼和尼玛可的心理,感受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和要表达的感情;
与心灵对话:探讨小说的主题,感悟爱的力量,人性的良善;可能的话,联系到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图片)
在众多的动物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一。 而在遥远的地球北极,茫茫冰雪世界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与狗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有谁能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吗?(请生谈)
在北极地区土生土长的爱斯基摩犬,能适应零下40℃以下的严寒,顶风冒雪拉着雪橇在冰原上飞驰。他是人类的得力助手,是严寒地带既积极又勤力的工作犬。爱斯基摩人为每一条雪橇犬都起了一个名字。有名字意味着平等,这是因为狗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浮冰上》,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地球北极地带 一个少年和一条爱斯基摩犬的故事。请打开课文《浮冰上》。
二、文本对话(感受、分析)
1、 结合文本,初谈体会。
师:读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品读关键句,把握人物情感。
1) 找到句子。师:不少同学都感受到了诺尼对尼玛克的爱。如果让你把握文中直接表达诺尼对尼玛克的爱的语句,你会把握哪句句子? (个别读——划——齐读):“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冷又饿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 2) 挖掘文本。
★ 为什么说“又冷又饿的夜晚”?——”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第三天的晚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尼玛克”。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再也没有”,“只留下”,被困漂浮的冰山上饥寒交迫已三天,死亡威胁着他们。诺尼迫不得已想到了自己忠实的伙伴——尼玛克,交代诺尼杀犬乃万不得已却也是情理之中。
★ “爱”与“又冷又饿”与“阵痛”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要这样写? —— 面临死亡绝境是真,但对犬的爱也是真。这是一道二难选择题。 ——铺设情境(请生朗读ppt的内容)
3、合作学习,分析诺尼复杂的心理过程。 师 :诺尼在是否要杀尼玛克这一问题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经过了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 Ppt出示:
1、诺尼几次下决心杀犬?
2、 你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他这一矛盾心理的呢?请划出并加以分析讨论。
3、 在课文中划出反映诺尼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
交流,板书:
诺尼 不忍——痛恨——痛苦 祈祷 真真实实 爱 头靠头
生灵 尼玛克 迟疑——恐惧——痛苦 舔 ★ 品读关键句子。
“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诺尼为何而哭?这是怎样的泪水?
这是 的泪水?(幸福,悲伤,无奈,愧疚,悔恨,感动,彼此信任,彼此互爱)
(生结合文本谈,读) ★ 小刀——线索。
三、与心灵对话(感悟,交流)
师:现在,我们学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最大的又是什么? 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诺尼,最终选择放弃了。这合理吗? 为一条狗而选择放弃自己生命的希望,值得吗? 难道他不尊重、不爱惜生命吗?
爱斯基摩人也爱自己的犬,可不是在危急关头照样杀犬充饥吗? 人在面对生存危机时,可能会怎样?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彼此的互爱
——正是因为他珍爱生命的表现 ——诺尼的心中,狗与人是平等的。“有血有肉的生灵”(生灵:意指人,在诺尼心中,狗也是一条生命)
—— 忠实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种物种能有像人和狗那样的生存关系)
四、结束语。
爱与生命同在,爱与万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爱则使她赋有活力,躯干挺拔,青枝绿叶。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10天前,金老在上海去世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老人家曾说:亲情、友情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生命中倘若没有爱没有情感,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
特以巴金先生的话来作为这节课的结束,在悼念先生的同时,也祝愿所有的人,我们的生命之树常青。
课后记:《浮冰上》是一篇很好的质疑课范文,就整篇文章看,可质疑的地方有许多。而我选择它作为公开课的文本,主要因为,它与《“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样,人文气息浓郁,作者都试图通过小说人物的描写,刻画,表达对人性的探索。而且它的欣赏价值不仅包含了课文所体现的人与动物的爱,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爱。因此,诺尼与爱斯基摩犬之间超越生死的爱也就成为了整堂课的亮点和高潮。
这节课,我试图创设情景,合作学习,课堂讨论,通过朗读等形式不断品读文本,刺激学生思考,激起求知欲。然而,激活课堂,并不完全在于教师如何教活,还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和诱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我还需作进一步的努力。
古诗诵读
已亥杂诗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和图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渴望涌现各类人才以求革故鼎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了解作者。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二、古诗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课后反思:
语文乐园(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一组反映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感情色彩的不同;积累名言警句;
2、学习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让学生弄清“破釜沉舟”这个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并能完整地讲述故事;
3、围绕“你赞成养小蝌蚪吗?”的话题,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4、以“我的收藏”为主题作文。本此习作主题鲜明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具有的气节。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典故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读准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大意。
2、了解学生读词以及词语理解情况。
3、要求学生上下比较读词,相互交流:从读词中发现了什么?
4、全班汇报,教师总结。
5、词语运用练习:用相对的一组或几组词语造句。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请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感悟,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1)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骄阳下,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对比”表现方法的好处。
3、同样让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比较哪一段话给自己六夏的印象更深刻?在对太阳花情感的表达上哪一段更鲜明?让学生自读自悟中,明白“拟人”的美妙作用。
(1) 在骄阳下,牵牛花枯了,美人蕉谢了,富贵的牡丹也焉了。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 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了解故事大意。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的哪些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从他的行为
里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上面的问题。。
4、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你赞成养蝌蚪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促进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先自己读一读课本,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将赞成养小蝌蚪与不赞成养小蝌蚪的同学分成正反两方,然后分别开始准备辩论的材料。
3、设计交际场景,提出辩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反驳及时,语言文明。
4、正反双方开始辩论。
5、评议总结,提高交际语言的表现力。 习作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我的收藏”。习作的具体要求有:
1、通过具体的描述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藏与众不同。
2、写清楚自己收藏的来历和收藏的原因。
3、突出收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建议:
1、引言导入,激发兴趣。
你有收藏的爱好吗?在你的抽屉里,都珍藏着哪些“宝贝”?是几颗美丽的雨花石,还是一个自制的飞机小模型?是从遥远的地方寄来的精致贺卡,还是一枚意义非凡的纪念章? 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自己的收藏吧!
2、展示收藏,介绍收藏。
(1)拿出自己的收藏,告诉同学自己心爱的收藏是什么?
(2)具体介绍自己的收藏。可以介绍它的颜色、形状、种类以及相关的知识。 注意:根据收藏的不同特点,选择灵活的介绍方式。
3、回顾收藏来历,揭示收藏原因。 (1)它有什么来历
(2)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3)“我”喜欢它的原因。着重谈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4、独立构思,完成草稿。
5、交流草稿,师生评议。
6、指导修改,完善评议。
(1) 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要诚恳。
(2) 表达的时候要吐词清楚,语速、声调要适当,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板书:观点明确、态度真诚、内容具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选用录音、图片或表演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小帆想在寒假里参加田径训练队,父母希望他回老家陪奶奶,他爱奶奶又不想错过训练的机会,他很矛盾。.
4、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学生自选交流伙伴组成两人小组,在两人间进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去建议他人,如何让他人脱离困境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2)邀请几个小组到班上交流,指导评议。.
5、拓展延伸,小结激励.
(1)说说自己面临的实际矛盾。
(2)鼓励同学们热心出好主意,明晰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3)师生评议,小结。
第四、五课时 习作:我眼中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留心周围的人,注意观察,抓住人物个特点。
2、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确定对象。
1、同学们,在你们五年多的校园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不妨用的笔写写你眼中的同学。
2、想想:在这么多同学中,我最想写的是谁呢?是什么原因让我最先想到他(她)?
3、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对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 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 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 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拉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导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二、交流评价,赏识激励。
1、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3、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第 七 单 元
支晓清
单元教材分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之师后事不忘,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教学本组教材,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23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理解28个重要词语的意思;能背诵有关段落,知道课文叙述顺序;了解圆明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抗日战争、1945台湾光复、1997香港回归等历史知识。
【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四篇课文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能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
单元教学难点:
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三、四自然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圆明园》电影视频。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 2
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初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这些东西美吗?哪里有?生介绍,教师补充: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及它辉煌的历史。出示课题,揭示课题: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自学字词:读准生字新词,你还学懂哪些词,介绍给同学,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你从课文中了解到圆明园的哪些美丽?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交流体会:圆明园的美丽,不作全面要求,师小结。
三、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
1.你了解到圆明园如此的美,那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你从哪些词了解它的价值呢?用○圈出来。 交流,让学生说说所找的词理由。
A:理解“不可估量”的意思和作用B:关联词的作用:„„是„„也是„„ 3.师小结,生齐读课文。
4.照样子写句:
……是……也是…… 5.知道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预习课文二三段。
五、作业 1.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2.完成生字抄写本,词语手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重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自由读课文二三段:
找一找课文哪一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美不胜收?用“┈┈┈”划出来,你是如何理解的。 2.相互交流。出示句子理解: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天南地北——圆明园的大┈┈┈ 中外风景名胜 ┈┈┈ 饱览 ┈┈┈ 幻想的境界┈┈┈ 流连┈┈┈
教师随机引导,不作统一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怎样的美?圆明园有哪些景观呢? 填空: 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交流 教师随机插入一些地地方的照片,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6.朗读指导 优美的描写:看到这些优美的景物,你想到什么?课文又是如何把它写下来的?
7.课文用哪些词把这些美的景物连在一起的?找关联词,理解它的用法和好处。
8.师小结。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交流讨论结果 A.圆明园还美在哪儿?
引导学生领会圆明园的布局美。
(看一看圆明园布局的平面图是怎样的,然后想一想,从圆明园布局,你想到什么
B.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C.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二.圆明园仅仅是景色美吗?学习课文第四段?
1.结合第
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A.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B.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三.学习句子,练写: „„不仅„„还有„„ „„有如„„仿佛„„ 四.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完成作业。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重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你有什么情感?为什么? 二.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写出了什么情感?
1.痛心,愤怒,惋惜,它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是侵略者的罪恶
2.哪些词写出侵略者的强盗行为? 3.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4.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5.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6.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三.再读第一自然段
①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六、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教学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龙王庙、任务、大吼、满腔怒火、崎岖、横七竖
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居高临下、粉身碎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初步体会课文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 8
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出示预习要求,默读课文,联系课前,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1.自学生字新词。
2.说说五壮士的哪些英雄事迹让你感动?
三、自学课文
1.指名读自学要求。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4.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5.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交流,说说他们的什么让你感动。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 五壮士是怎样阻击敌人的?每位战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看出来? 3.交流,是板书
4.他们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要向英雄说些什么?交流 5.齐读课文。
五、作业:朗读课文,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五壮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
二、深入学习课文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1.自读课文,找一找,四人小组交流 2.壮士们怎样英勇地阻击敌人的? 三.读议课文第二自然段:
每位战士在阻击敌人时,表现了他们什么特点?用“▲▲”点出这些词。 3.交流,小结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议课文第三自然段:
1.面对死死咬住的敌人,五壮士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从中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为什么?
(把敌人引上绝路,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五壮士在峰顶是如何打击侵略者的? 用石头砸,把最后的弹药也用来消灭敌人,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哪些词句写出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交流,小结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写话:针对五壮士英雄行为,你有什么对他们说的? 六.作业。大课堂部分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五壮士仇视侵略者、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精神。 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一组词,且用这组词说说五壮士。 二.朗读全文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2.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3、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2、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4、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 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 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
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2.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3.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1.交流收集的资料及有关台湾问题的课外知识 2.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教学反思: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
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示香港的土地和天空,不平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
2、3节(自豪、激动、喜悦)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掌握“词语盘点”中读写词语,认识读记词语。
4、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难点: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 教学准备:
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
教学课时:5课时
第
一、二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通过习作教学反思:
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准备: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二、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2、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三、读悟写作方法
1、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2、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四、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五、评议修改
1、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2、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六、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七、誊抄作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开展一次班级演讲比赛,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
2.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整理准备演讲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二、提出要求
1、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2、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三、自主准备
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2、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四、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 17
表参加班组比赛。
五、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七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掌握“词语盘点”中读写词语,认识读记词语。
教学重、难点: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教学准备:通过工具书自学“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看拼音写词语,学生拼读 同桌互查
听写“读读写写”,互相批改
二、日积月累
1、认识成语
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组教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这些成语,有表示发愤图强的,如: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等;有表示团结一心的,如: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等;有表示勇敢顽强的,如: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等。
2、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对不理解的成语,可让学生自主查查成语词典。
4、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
5、还可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6、选几个说句子: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7、听写成语
第五课时 交流平台、展示台
教学目标: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明确任务
本次“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二是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重点是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
2、回顾学习
交流搜集、整理、运用“屈辱的历史”资料收获的过程。比如,学生交流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时,可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资料。应注意的是,所交流的资料,不要仅仅局限于“屈辱”这一方面,还应交流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资料。
3、总结方法
整理资料,包括筛选资料和处理资料两个方面的工作。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资料分类方法,如,主题分类法──每学期有8个专题,每个专题的相关资料归一类;项目分类法──“勿忘国耻”可分为“列强欺辱类”“中华儿女抗争类”“爱国名人名言类”等。
B.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不管是资料袋还是资料积累本,建好目录(包括标题与页码),查找时便可信手拈来,十分方便。
C.培养学生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D.如果有条件,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资料文件夹和各级子目录。有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网络资料的真伪和优劣,因为网络资料往往宝藏与垃圾共存,权威网站的资料可信度较高;还要注意防止学生借机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之中,要教育学生健康 19
上网。
4、鼓励拓展
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为学习与生活服务。要热情鼓励学生在课堂交流、习作、口语交际、其它学科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恰当运用所搜集的资料。
二、展示台
1、本次“展示台”紧扣单元主题,展示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交流此次展示的形式:如,请老战士讲故事,参观烈士陵园等;还可以结合清明节、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纪念活动等进行交流展示活动。
2、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单元知识结构: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如: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身高的变化、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记录、旅游消费情况等。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3-105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并进行预测、推断。
教学难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突破措施:
在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上,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团队的力量,加之教师的点睛之笔,学生就能轻松、熟练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就能够解决复式统计图表所呈现出来的数学问题。
教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滨海市和临江市,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请看103页的信息窗一,(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师:刚才我们出示的信息,全部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生:条形统计图。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一)解决红点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 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课件出示)
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绘制的非常好,从条形统计图形中了解到许多信息。对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吗?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
3.反映对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情况还可用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它是用一条折线来刻画信息的。
师:让我们一起关注大屏幕,看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绘制的。(课件演示)
师:你看懂这个过程了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个过程。
学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先描点再连线。
师: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要找准数据点,并在连线时要依次连接)
4.初步阅读折线统计图
师:看着这个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从中看出对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吗?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重点抓住变化来谈。
师:谁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 5.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6.(二)解决绿点问题: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
谈话:能自己在教材图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描述取水量的变化情况吗?先自己画图分析,再和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汇报时大致从下面两点:
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并能看出哪年的面积最大和最小。
不同点:
(1)方法不同,条形统计图顾名思义是通过条形来反映数量的,折线是用点与线的。
(2)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的看出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的变化情况。
2.评价质疑
师:对于以上发现你觉得全面吗?有什么疑问吗?
估计有的学生可能会有疑问,比如:条形统计图中,2004年与2005年,也能看出来变化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在这里两种统计图相差不是很大,我们都可以看出数量的的多少和它们的变化情况,但折线统计图在变化趋势上会比条形更直观一些。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能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同学们在统计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选择。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折线统计图在教育、股市、医学、气象等等很多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看看。
1.课本105页“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说清楚这两幅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然后看图回答书上提出的前三个问题。汇报订正后,师:这里在统计气温和降水量时,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吗?
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完成第四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 2.达标练习(课件出示)2-4
六、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交流
七、作业: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其它事件的变化情况:调查本校近四年学生人数情况,完成课本107页的折线统计图。
板书设计:
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描点----连线
第2课时 合理选择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108-110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并进行预测、推断。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统计图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突破措施:
教学中尽可能的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小组的力量,学生就能轻松、熟练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就能够解决复式统计图表所呈现出来的数学问题。同时规范作图,要求使用三角板和直尺。
教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滨海市和临江市 一起感受了绿色植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城市的绿化情况,好吗?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出示的信息,全部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出示窗口2 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 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师: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引导: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解决红点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的变化趋势,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得出:第一组数据反映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用条形统计图比较直观。
第二组数据反映一个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用折线统计图比较直观。 3.学生阐释自主选择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课件出示)加深体验。 师:同学们绘制的非常好,从条形统计图形中了解到许多信息。对威海的无害化垃圾处理能力,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吗?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
4.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师:通过这个条形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通过这个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这两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明白各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用折线统计图观能清楚的看明白威海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小结:想一想,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引导学生明确: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直观的通过直条的长短清楚地知道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110页“自主练习”第1题
先组内调查统计同学的每日睡眠时间,填好统计表。再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 班级内展示交流
2.课本110页“自主练习”第2题
先组内调查统计同学的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填好统计表。再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班级内展示交流
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完成第四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基础训练1-5
六、板书设计:
合理选择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通过直条的长短清楚地知道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智慧广场——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全面性。
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级的同学在毕业时,好多同学都和自己喜欢的好朋友进行了合影留念。
谈话:看屏幕,这两个同学按这样的顺序站成一排照了一张,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站成一排?生答(课件演示)这样排的顺序不同,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数学知识——排列。(板书)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如果三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呢?
其实找出一种排法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能力把所有的排法全部找出来?能不能?
生:能
师:既然这么有信心,咱们分组比一比,发挥你组的聪明才智,用你组喜欢的方法,(例如可以用他们的名字,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字母等表示他们)看哪个小组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板书)的找出所有排法。
听清要求:首先前后四人一组讨论并选择喜欢的方法,思考后把排列方法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排列方法,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排的?这样排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
(1)独立思考并记录研究结果
(2)组内交流,教师指导
(3)集体交流展示
师: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组把你组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愿意上来展示的同学是最勇敢的,谁来? 这位小男子汉上来试试吧?(可能会出现无序的排列和有序的排列。当学生展示有序的排列时,引导学生说出思路,生到实物投影展示)
3、交流展示,比较优劣
师:你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生汇报)你们组真会想办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这种排法有没有重复或遗漏的?(没有) 师:谁还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师:好不好?真棒。
师:(如有异同)让学生与刚才的方法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排列方法?为什么?(引出:有顺序)。(通过比较让生明白确定首位的重要性)。
生:我认为先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然后再交换其它两个同学的位置,这样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依次类推,一共能得到六种方法。
师:说的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谁再来说一遍?
生2:先把小冬放在第一的位置,再调换小平和小华的位置,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再把小平和小华分别放在第一的位置,一共得到6种。 师:谁还想说?(生汇报)
4、总结规律
出示:排列时为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先确定首位,再依次确定第二位,第三位。
5、现场表演,提升规律
师:你们想不想照相?我选三名学生像小冬小华小平一样,按我们所学的排列方法来站成一行,我当摄影师!你们自己排好吗?谁愿意来?
6、规律数学化
师:如果我们用123分别表示以上三位小朋友,谁能既快又准的写出它们的排列方法?(板演) 师:我们共同看看这们同学的板演,和他的一样吗?
师:如果我们按照先确定首位的方法来分组,能分成几组?(三组,每组有两种)
师:你能用一道数学算式把以上的排法表示出来吗?(板书:3×2=6)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基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为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找出所有的排法,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有没有信心带着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师:下面来到我们的智慧大闯关第一关
三个同学排成一行跳舞,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生汇报)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师:同意吗?真棒!
(2)师:智慧大闯关第二关
如果将“1”换成“0”,又可以写出哪些不同的三位数?(生汇报)和刚才123排列比较为什么不一样了?
生:0不能在首位。
师:为什么0不能在首位?
生:如果0在首位就不是三位数了。
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以后我们排列数字时0不能排在首位。 (3)师:智慧大闯关第三关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加小合唱,丁同学担任领唱。为了让她靠近麦克风,需要把她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余的同学任意排。猜一猜,这一次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师:请同学们尝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生展示有六种)
师: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虽然有四个同学,但其中一个不动,有几个同学在排?所以有六种。
(4)师:智慧大闯关第三关
酒店大门的上方挂了6只大灯笼(如图),如果把形状相同的灯笼挨在一起,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挂法?
生:6种。
师:为什么6只灯笼还是6种排法? 生交流
师:对了,两个两个放在一起,其实还是三种灯笼排列。所以是6种。
师:读书好不好,读书破万„„,谁能用读书好三个字摆出不同的三字短句?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研究了有关排列的数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排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的排列也不仅仅是咱们今天研究的这么简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继续去研究它。
第三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以爱在人间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爱的真谛:诗歌《献给老师的花束》既写出了教师对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有写出了学生对教师敬爱,赞扬了人间至真至纯的师生情谊。《爷爷的芦笛》以爷爷的芦笛为线索,依次写了记忆中的芦笛给小强带来的想像和回味,展现了人间至真至诚的亲情;《祝你生日快乐》以作者与约翰交往的过程及情感变化为线索,重点讲述了作者与他妈妈关心约翰并为他庆祝生日的事,赞扬了人间至善至美的友谊之爱。
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饱含深情地描述了金兵奴役下的北方移民对南宋部队未能收复失地而苦苦期盼的场面,流露出对老百姓深深的同情。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爱国心在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语文乐园”中的“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读一读,记一记体现爱的力量伟大;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口语交际 “请理解和支持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本次习作是写建议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3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片断。
3、能抓住关键语句,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并进行片断练笔。 单元教学重点:
1、读懂本组课文,背诵积累精彩片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感受身边点点滴滴的爱。
7.献给老师的花束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 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 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 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 3 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 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自读 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概括出三件事。
3 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想像,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5读第二件事,说说“无声的语言”传递怎样的千言万语。 6读第三件事,体会老师说的话,并指导朗读。 学习三四节,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
1自由读三四节,勾画体现学生热爱老师的语句并作批注。
2重点交流学生为什么送老师“勿忘我”?联系课文说说老师和勿忘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体会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3想像轻轻地,默默地给老师送花时,学生在心里回对老师说些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三四节。 四 再读全诗,集中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
作业设计:。回忆一下,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老师一定也像诗中的老师一样关心你,爱护你,你能也像作者一样选几件让你难忘的事用“记得”说一说吗?(用诗歌的形式)
板书设计: 7献给老师的花束
默默无闻 记得、、、、、、记得、、、、、、、记得、、、、、、、记得、、、、、、
不求索取 勿忘我
想起、、、、、、想起、、、、、、、想起、、、、、、、、想起、、、、、、
8.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4。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海浪的声音、芦笛的声音、暴风雨的声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揣摩到的写作目的,并读出体现写作目的的语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并归纳笛声的特点:悠扬、清脆、神奇。以芦笛为线索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五.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
2. 指名读第一段: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你从哪知道的?好玩在哪里? 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
①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
②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
③引读:更有趣的是……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
④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第二次,第三次芦笛声给小主人公强强带来了怎样的不同的感受呢?
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第二次芦笛声
1.过渡:让我们先来学习文中提到的第二次芦笛声。转眼就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爷爷的小闸屋,看,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3.集体交流。
(1)、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 板书:柔和温润)②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 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
(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该做更有趣的事了。齐读4-6小节。
听到了清脆的芦笛声。真的跟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板书:高兴)白天,小闸屋周围美丽的景色以及“清脆”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第三次芦笛声
师述: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短暂,刚才还和爷爷一起吹芦笛、看海鸟,转眼夜晚已经来临了,爷爷说:“……”强强是怎么说的?(“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1、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1)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变得怎样了?你见过狂怒的大海吗? (板书:狂怒) ②强强是躲在被窝里听大海的声音,我们也来闭上眼睛体会一下,听听狂怒的大海。(放音频)……你觉得夜晚的大海……(大海变得可怕了……)③指名读文: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体会大海的凶猛、可怕。)
④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
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板书:恐惧)(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找出有关语句交流。
①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 ”②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③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④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过渡:(指名读这四句话)通过这些表现,我们感到强强当时……(害怕急了、恐惧、)除了夜晚狂怒的大海让强强感到了巨大的恐惧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吗?(独自一人在家、年龄很小、担心爷爷)放动画。加深体会,指导感情朗读。齐读7---10 4.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对,是爷爷的芦笛!“ 啊,爷爷的芦笛!”指导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
5、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芦笛声、爷爷、爷爷的语言) (板书:勇敢)
①出示第十三自然段:“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此时此刻这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风涛中这悠扬的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②在这狂风怒潮的黑夜里,爷爷在干什么呢?③此时此刻,他又想起来什么呢?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④这是爷爷在告诉他什么呢?你怎么来理解的,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或者也可以借用以前学过的名言句子来说。⑤引导朗读体会。
6、总结: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笛声,先写了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和笛声;然后写了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海和笛声给强强的感受;最后写了漫漫黑夜里,风涛里的笛声。这些笛声对强强和我们来说,带来了什么?给予什么?懂得了什么?把你读懂了的,感悟到的写下来。
爷爷的笛声--------------------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1、小结。
2、是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的名字叫《真心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这首歌有更深的领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
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作业设计:
1、搜集与课文中心有关的名言警句。
2、摘抄你喜欢的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读一读,背被一背。
板书:
8、爷爷 的 芦 笛
大海
心情
悠扬
美丽
向往
清脆
柔和温润
快乐
奇特
狂怒
恐惧 → 勇敢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课后反思:
9.祝你生日快乐
教学目标:1 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窘迫,寒酸,轻蔑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紧抓情感主线及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研读时,继续使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人物特点和品质。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些内容让你感动?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师生一起理出“初次相见”,“逐步相知”,“最后相好”的层次。 4.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勾画体现约翰穷酸的句子和同学们的表现,写批注。 2.全班交流。
(1)交流描写约翰的句子,体会约翰的可怜。 联系课文理解“窘迫”,“尴尬”,“寒酸”
(2)交流同学们的反映,感受大家对约翰的歧视和排斥。
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并现象他们回说些什么?会怎样嘲笑他?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研读“我”对他的态度。
抓住“屏住呼吸”体会我当时的紧张,感受我对约翰的冷淡。 1.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充分体会到面对寒酸的约翰,我的态度和同学们没什么两样,都很幼稚,不懂事,缺乏同情心。为什么后来我的态度发生了那么大的转变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二 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决定跟他交朋友,勾画油有关语句。 2.读后交流,了解“相知”过程。
抓住“看看四周”,“低声”体会我当时的内心。 三.细读第三段。
1.导入:与约翰真正接触后,我决定做他的朋友,那么“我”会怎样对待约翰呢? 2.指名分角色读11—15自然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看能听出什么? 3 交流听后的感受。
(1)“为什么别人总是欺侮约翰呢?”同情,抱不平(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总是”“欺侮”) (2)“妈妈,明天是约翰的生日,我担心他什么也得不到。……谁也不会关心他是不是过生日”——真诚关心,希望约翰快乐。
(3)“他的生日会无声无息地俏然溜过。”——伤感、惋惜、痛苦。
(4)“我长这么大第一认为妈妈的话错了。”——悲观,认为妈妈只是宽慰“我”。 4.小结:简单朴实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颗虽幼稚但充满同情,充满关心,充满真诚的爱心。看来,我们在读书时不要放过这些语言、心理的描写,它会带我们走进人物的真实世界,让我们感受人物的真实情感。
5.带着你们的这些感受、体会,再来读这一部分。(个人练读,分角色读) 6.当我担心无人给约翰过生日时,妈妈只是吻着我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默读16—21自然段。读后交流。
7.精读妈妈到学校给约翰过生日的场面,感受浓浓的母爱。 1)妈妈是怎样出现在教室门口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2)约翰有什么反映呢?
联系课文理解“不知所措”对比:约翰非常惊讶。约翰仿佛像一只被捕获的小鹿一样惊慌不知所措。练习朗读,读出惊讶和激动。设想:约翰会说什么?妈妈会怎样说呢?
3)假如你是约翰,此时此刻,你意想不到地听到了唱给你的生日歌,看到了送给你的精美的生日蛋糕,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4)结合前文,教师对文中的妈妈进行小结。 四.讲读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思考回答为什么我认为妈妈送给约翰的生日蛋糕是最美味可口的? 2.深情诵读 排比句“但每当……就会想起……想起……想起……想起”。 五.感情延伸,深化教育。 1.回顾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计:(1)从文中选择一个人物,与他谈谈你的感受。“……,我想对你说,……” 2)当你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时,你想到了什么?仿照课文最后一段话写一写。 板书设计:
9祝你生日快乐
相识————相交————相知
课后反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重难点: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理解课题,简介陆游。
二、指导学习,理解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想像并读出河山的壮丽和虎虎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有关的背景知识。
理解第4句。着重理解“望”意思------不尽的失望和盼望。 读出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三。感情读背,加深理解。 ①再读全诗,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③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作业设计:课外读背陆游的诗。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
五千仞
望
遗民
泪尽
胡尘
课后反思:
语文乐园
(三)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 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3. 读懂名人名言,体会爱的力量伟大。
4. 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
5. 口语交际 “请理解和支持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
6. 本次习作是写建议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
2.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与人交流时能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初步了解并掌握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目标:
1“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3“读一读,记一记”体会爱的力量伟大。
4“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第4题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
1 创设情境,引出人的年龄有很多说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2多形式读 ,读准字音。
默读思考: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不同的年龄吗? 1.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补充及介绍。 2. 小结:这样称呼年龄并非随便而说,都是根据所在的年龄特征进行指代称呼。像这样的称呼还有不少。你知道还有哪些年龄的别称吗? 3. 打乱顺序,读中记忆。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读第一个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惊奇”“情不自禁”来思考。
2.回顾课文内容,联系课文说说强强是在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当时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读出强强当时的心情。
3 同法读第二句,体会帕米拉太太当时的心情。
4 小结:丰富的情感可以用多个词来形容,表达,抓住关键词语就能体会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反复练读,直到通顺为止。
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3.教师相机补充讲解。.指导朗读,读出韵味,并熟读成诵。 四.读一读。
1.自由读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组织交流,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和方法。
3.再读短文,思考:读名著有哪些好处?我们该如何读名著?
4.学生交流,重点理解茅盾的话。交流自己平时是怎样读名著的?学了这篇短文,受到什么启发?
6.课堂练习:指定一篇文章,试着按此方法读这篇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
训练重点:交流时落落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课前先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哪些矛盾,尤其了解学生那些正确但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 定向导入,引起学生回忆曾经与父母之间存在着哪些矛盾,尤其是那些正确但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想法。
二.将矛盾进行归类。
三.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让学生讲述清楚。
四.情境再现:老师扮演家长的角色,故意刁难学生,让学生如同在真实生活中一样,动脑筋想办法来说服“家长”。
五.引导总结“劝说”的艺术和技巧,让学生明白“摆事实,讲道理,用真情”是最好的劝说方式。
六.四人小组进行演练,教师巡视辅导。
第
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作文练习学写建议书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指导重点:讲清格式要求,内容合情合理。
作前准备:布置学生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做个校情调查。 教学过程: 一. 学生汇报交流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最满意的是什么?有哪些地方不够满意?激发学生交流欲望。
二.师生共议,征集“金点子”。 三.学写建议书。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学习例文,看清格式,了解写作方法。
3.梳理建议内容,自由写建议书,教师巡视辅导,了解情况。 4.全班评议几分有代表性的建议书,再次强化写作要求。 四.誊写建议书。课后可交给相关领导。
五.拓展练习: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生活情况和社区工作情况,如有地方需要改进,再写一份建议书。
第八单元整组备课
雍容华贵的牡丹,清秀淡的荷花,飘逸高洁的秋菊,傲雪凌霜的梅桦,鲜花点缀了我们的生活。本单元是全册中的特殊单元,以“花与生活”为话题,本单元课文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中国的花》《养花》《梅花魂》,《菊和莲》,包括一个诗词诵读《题画兰》和语文乐园。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教师运用相关住处和资料,启发学生多角度感受花的风韵,探究花的内涵,体会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2中国的花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3、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借助资料理解文中关键词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整体把握
1、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八单元,请把书翻到单元导语,自己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编者对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提出了哪些建议。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归纳
3、谈话导入:说到花,大家都不陌生,含妖吐蕊的迎春花,欺霜傲雪的秋菊,独立枝头的腊梅,它们都跟随着四季的脚步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不期而遇的惊喜,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些花,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学习课文:
1、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2-3段,边读边想:在众多的花中,人们为什么特别喜爱梅花和牡丹?
2、导读第二段:
(1) 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梅花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2) 学习《梅花》,感悟梅花象征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指名朗读,感悟到梅花的哪些特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把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3) 还能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理解“岁寒三友”“四君子”中蕴藏的情感。
(4)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坚强不屈品格的人物。 (5) 学生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 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后部分
教学重点:以不同表达式的读来理解课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
文章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导读第3段。
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牡丹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学习“传说”部分,感悟牡丹刚直不阿的精神。 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有趣”。 指导朗读,把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教师结合课前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刚直不阿的人物。 学生感情朗读第3段。 导读第四段:
自由朗读,说说这八种名花有名的原因。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这八种名花象征什么品格。
小结:中国是花的国度,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根据名花的风姿色彩,融会进自己的情感体验,给名花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有的表现人格尊严,有的象征刚正不阿的精神,有的反映人们对洁身自好,不怕强暴的赞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花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的象征, 学习第五,六段
自由读第五段,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市花。
师:花好还要人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种花的行列,不仅是因为花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身心,更寄托着人产美好的情感。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收集花的象征含义。做成资料卡。 板书:
22中国花 爱花:梅花:坚强不屈
牡丹:刚直不阿
23养花
知识与能力:
学会4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否定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揣磨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1、 在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结合精彩句段,发现文章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从重点句子中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
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 (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附:板书
24梅花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能有感情的通读全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理解本文的蕴含的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以读的方式充分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学习课文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出示梅花挂图。 )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可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2、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
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梅花魂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25菊和莲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6个生字。
2、 学习课文,知道菊花的香味,形状和本性,知道莲的花,叶,茎实的名称及其作用。
3、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
学会借助注释,自读,自议。 教学重点:感爱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菊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 移情造景,引入课题
1、出示古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有感情地朗读,知道这首诗是赞美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音乐,也来赞美这坚强秀丽的菊花吧!
4、 师:读得真好。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黄巢写的。菊一直受到文人的青睐,我们的课本上就有一篇文质优美的古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 学习《菊》
1、 在你的印象中,菊花是怎样的?
2、 文中是怎样赞美菊花的,读读课文,先把字音读准,再把句子读通。
3、 借助图和译文读懂它。
4、 学生交流。
三、 指导背诵
1、 这么美丽的文字想不想把它背下一步来。
2、 谁愿意用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指名背诵。
四、 小结:我们领悟到人们之所以爱菊花,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更在于它不怕寒冷的坚强品格。
五、 课外拓展:
1、 古往今来,赞美菊花的文章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文。
2、 有感情地朗读片断。
六、 总结:
1、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了菊花,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被称为君子吗?
2、 今天我们用读古文,议疑难,说意思,背古文,悟品格的方法学习了《菊》,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诗歌,散文,人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莲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文字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莲》。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莲的图片。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欣赏它
2、本文是怎么来介绍莲的呢?先听老师来读一遍。
3、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吗?
二、学习古文
1、读。上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古文的?
2、学生自学。
3、质疑问难。在字词上还有什么问题吗?
4、交流文意。指导朗读和背诵。
师:这篇文章从名字,种植,开花的季节,荷叶及茎,实等几方面介绍了莲花,下面我们来试着背一背。
三、拓展阅读。
1、中国人特别喜爱莲花,给它取了很多名字。如莲花仙子,水中芙蓉。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写的莲的诗句。
2、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莲的知识。
四、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的题目。 板书:
25菊和莲
读古文,议疑难,说意思,背古文,悟品格
题画兰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坚持操守,淡泊自足。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重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坚持操守的情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乐园八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
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 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 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 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 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 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 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 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作文
花与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主题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 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
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3、 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五、抄写。
第七课
偶戏
教学内容:《偶戏》,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戏,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及其发展,知道戏偶在造型、表演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偶的不同特色。
2.通过对偶戏的了解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3.认识感受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体验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并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偶戏表演艺术的感受,对艺术形象特征的理解与评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打招呼,激发兴趣。
二、深入探究
1.手偶表演
短短几分钟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欢乐,它们多么神奇呀!这是为什么?
2.探究我国重要的偶戏形式。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形式的木偶戏吗?
生答:有四川杖头木偶、泉州提线木偶、陇西布袋木偶、潮州铁枝木偶。
你觉得它们在造型、制作和表演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中国木偶戏中的戏偶在造型、制作和表演上既写实又夸张,将理想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民间浪漫主义色彩。
你能发现它们在材料、色彩、表演上又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
生答:色彩上古朴、艳丽,多为木头布身,都以表演历史、神话故事为主。
根据学生的汇报选择偶戏欣赏、感受。
(1)泉州世界木偶节
(2)越南兴盛的水利木偶
分享木偶带来的快乐,出示《音乐之声》片段、智力的木偶“小巨人?
三、小结评价
组织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在欣赏和了解偶戏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与伙伴交流,是否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自评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了怎样的快乐,又有哪些新发现?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推荐阅读: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一单元教案09-29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0-09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教案07-15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0-05
小学语文:第七单元《春联》2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06-01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11-02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试题07-19
语文六年级第七单元09-06
第七册语文第八单元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