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词语知识点(精选10篇)
同音字
崛(崛起)/掘(发掘)燥(干燥)/躁(急躁)码(码头)/蚂(蚂蚁)逾(逾越)/愉(愉快)
近义词
推荐—举荐惬意—闲适繁华—繁荣疑惑—困惑惩处—惩罚欺凌—欺侮喝彩—叫好烦恼—苦恼踊跃—积极驱使—促使秘诀—要领楷模—榜样融洽—融合诸生—诸位胸怀—胸襟得意扬扬—神气十足耀武扬威—张牙舞爪
期待—期望蕴含—包含燥热—炎热道别—告别讨教—请教匆匆—匆忙
疲倦—疲劳反驳—反对充足—充分寂寞—孤独冒昧—唐突摆脱—解脱
烦恼—苦恼骄傲—傲慢讨教—请教闪烁—闪耀摇曳—摇荡游历—游览完美—完好筋疲力尽—疲惫不堪
反义词
惩处——宽恕仔细——马虎温柔——暴躁朦胧——清醒便宜——昂贵
清晰——模糊谦逊——骄傲虚心——骄傲支持——反对怀疑——信任
疑惑—明白惩处—奖赏崛起—衰落仔细—马虎蒙?—清楚
热闹—冷清左顾右盼—目不斜视惬意—难耐嫉妒──羡慕
透露—保密质朴—浮华增添—减少乐观──悲观寂寞──热闹
疲倦—精神危险—安全反驳—赞同充足—不足匆匆—姗姗
烦恼—快乐乐观—悲观伤心—高兴摆脱—陷入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fǎnɡ shū xī mào huī
采()()远 分()()昧 余()
模()()服 爱()()子()煌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兴中华 和()相处 受益()浅()难与共
年逾古()耀()扬威 左()右盼 年少气()
3.查字典填空。
(1)“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2)“武”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3)“会”字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 画。“会”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 合拢。② 城市。③ 理解、领悟。④ 多数人的集合。⑤ 彼此见面。
“开会”的“会”应选第 种解释。“会意”的“会”意思是。
二、阅读。
1.词语搭配,用线条连接起来。
交流 意见 知心交心 平等交流
交换 问题 取长补短 患难与共
交代 经验 和睦相处 受益匪浅
2.根据提示写出诗句或格言。
例: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学习方面:。
(2)做人方面:。
(3)景色方面:。
3.修改病句。
(1)终于给我买了一套《童话故事》。
(2)我全把一切告诉了老师。
(3)我们中队制定了环保活动方案和决心。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少年周恩来读书的目标是什么?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的学习目标。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主要写了叶老先生关心小作者的两件事,第一件:,第二件:。从这些事看出叶老先生。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给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一封信
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看这封信。
现在,电视台经常播放一些恐怖片,使许多儿童的心理受到严重的侵害。
就拿我这个小女孩来说吧。有一次,我打开电视,被一部科幻片吸引住了。可是不大一会儿,屏幕中就出现了一个吸血鬼。他的头发蓬乱,牙齿又尖又长,穿着漆黑的袍子,狰狞残暴,到处杀人吸血,场面恐怖极了。我吓得缩成一团,好几个星期都心惊胆战,连做梦都看见那血淋淋的场面。不良的睡眠使我成绩下降了,我整天都在怕。我想:这样的片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极大的伤害的,而且班上也有同学学着电视里的坏人骂脏话、打架、结成小集团选大哥……
叔叔、阿姨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请不要放映恐怖片吧!
祝安
一个爱看电视的小女孩 孟关玲
20xx年5月4日
(1)信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2)这位同学在信中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建议怎么做?你有何看法,也写下来。
三、写作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37分)
一、我会拼,我会写。(5分)
mófàn chǎo rǎng chéng chǔ xiōng huái shān diào
( )( ) ( ) ( ) ( )
二、给词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你一定行。(4分)
冒昧(mēi mèi) 惬意(qiè qià) 洗漱(shùsù)铿锵(qiāngjiāng)
三、我知道要先比一比,再组词。(5分)
存( ) 屈( ) 燥( ) 删( ) 篇( )
荐( ) 崛( ) 操( ) 册( )编( )
四、本单元学了许多四字词语,我能把以下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8分)
灯( )酒( ) ( )( )非凡 耀武( )( )
风( )日( ) ( )( )匪浅 形( )影( )
我还能写两个四字词语:
五、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写上序号。可要动脑筋啊!(3分)
博:①多,丰富 ②宽广 ③取得
1、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
2、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
3、叶圣陶老先生知识渊博。( )
浓:①稠 ②颜色深 ③程度深
1、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显得虎虎有生气。( )
2、爸爸下班了,我为他沏了一杯浓茶。( )
3、最近,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六、加上恰当的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4分)
1、( )广场上坐满了( )观众。
2、( )市场上摆满了( )蔬菜。
七、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8分)
1、有志者 。
2、,慌于嬉; ,毁于随。
3、莫以 ,莫以 。
4、尺有所短, 。
5、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3分)
一、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片段,回答问题。(18分)
叶老先生见了我,象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chēngchèn)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mómú)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给文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2分)
2、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2分)
3、用“~~”划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3分)
4、从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 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划下来。(4分)
5、作者认为“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的意思指 ,意义非凡的原因是 。(3分)
6、“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2分)
①、爬山虎的颜色很绿,让人难以忘怀。
②、叶圣陶先生接见我,教诲我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刻苦写作。
7、你喜欢叶圣陶先生吗?为什么?(2分)
二、阅读《华罗庚》,回答问题。 (15分)
华罗庚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他很有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被邀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根据下列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3分)
①、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 )
②、改正已发表的谈话或文章中有关内容的错误。( )
③、不停地称赞。(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普通( ) 错误( )
3、陈景润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 ,陈景润是一位。(4分)
4、读第三自然段,“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中“明珠”指 ;“一粒微尘”指 。(4分)
5、用“√”标出下面正确的答案。(2分)
①、本文歌颂了华罗庚虚心接受批评,善于发现人才的精神。( )
②、本文赞扬了陈景润钻研学问,认真严密的精神。( )
③、本文赞扬了陈景润敢于向专家提意见的精神。( )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通过初读课文,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2、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却与一个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
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
裹:形声字,“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编儿歌记生字:衣字张开口,“果”字滚进来。
3、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第一次:第1—3段;第二次:第4、5段;第三次:第6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训练
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不注重个人仪表,不拘生活小节)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四、总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些资料。板书设计:
第一次相遇
撞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第二次相遇
遇
第三次相遇
等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外貌了解人物品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1、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可是无巧不成书,第二天,她又见到了爱因斯坦。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
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不拘生活小节
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逊,诚恳,有一颗爱心、童心。小姑娘天真、直率)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2、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乱
3、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4、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互教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
用“只好”说句话
三、通读课文
1、自读课文,质疑
2、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四、总结 作业设计: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的人
天真、率直
请教
教
22、宋庆龄故乡的樟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表现的可贵之处。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根据内容为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配套光盘朗读课文。
2、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利用各种符号标示出自己的读书收获或不懂之处。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学习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尤其是“繁、瞻、搬、稠”,采用各种方法记字。
2、讲解、范写生字
搬:中间的“舟”要写的窄小,中间一横不能穿出去。
3、学生描红,书写习字册。作业设计: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乡的樟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
2、默写。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我们教学楼前有棵大法桐树,它给我们同学带来了很多快乐,你能根据樟树外形的写法,把它介绍一下吗?
学生练习说话,注意指导学生说话时按照顺序。用上“无论„„总是„„” ⑥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区分樟树与其它树的不同。其它树容易生虫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木质只要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内在美 用“只要„„„就„„”说话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2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以树喻人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23、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多音字。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视频画面: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教师叙述,用上文中描写的词语)
3、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主动解惑)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认读 理解词意
3、分解读课文。
过渡:生字都认识了,那么课文读得怎么样,这次我们换个方法,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
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
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示图片。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板书:黄河 羊皮筏子 乘客)
6、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
三、小结课文
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教师逐节朗读课文)
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词语
筏子 艄公 竹篙 沉着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激流 险恶 赞颂 尝试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浊浪排空
(1)指名读
(2)领读(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4)多音字组词
系xi()ji()漂piāo()piào()(5)记忆生字,书写生字
2、完成课后的练习2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板书设计:
23、黄河的主人
艄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指名回答,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
1、作者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看,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此时,你会用——(形容黄河)
2、那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
4、过渡,正当我们被这汹涌的黄河所震慑的时候,你看,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此时,你又会想说些什么
(1)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
(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黄河的凶险。
从下列词语中可以让人着重体会到黄河的汹涌险恶?(鼓浪;汹涌的激流、整个儿吞没;那东西的渺小无助:小、轻、浮、小小;作者为那东西的强烈担忧:突然、强磁力、吸引)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作者远望时,看到的仅仅是一样东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经为这样东西而担心害怕,那么,当他定睛细看时,发现这东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这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感情:那小东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个人,黄河的水那么湍急,人就像贴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为他们担惊受怕。
(3)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胆,……浏览窗外的景色。)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学生可能会问:
①在如此危险(危急四伏)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衬托艄公机智勇敢、沉着、大胆)
②用小心和大胆来同时形容艄公的行为,是否矛盾?
(3)可乘客却“谈笑风生”,你有什么想法? ①乘客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②乘客们都非常的勇敢,他们不惧怕黄河的险恶。
③他们知道艄公很有驾筏经验,不会出任何危险。
④因为艄公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他一定会战胜惊涛骇浪。……
(3)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4、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画面)
(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②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③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____________,面对着__________,身系着______________,手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
板书: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黄河上惊涛骇浪,可我们的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四、小结全文,深化主旨
1、同学们,学到这儿,王老师想起了一句格言(板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在跟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从黄河的艄公身上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口头交流一下。
2、师小节: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集体读)。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儿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作业设计:
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
1、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常多样和不断涌现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板书设计:
23、黄河的主人
艄公
羊皮筏子
黄 河
惊涛骇浪
乘客
主 人
如履平地
习作7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能有详有略地写出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思考,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进行一次小小调查。调查家里或其他人,请他们谈谈在自己周围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发现。教学准备:事前观察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习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读例文的要求,对此次习作有一个大致了解。
2、你对“体验”是怎么理解的?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体验。
二、学习例文:
1、自己读读例文,边读边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
2、例文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作者“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
3、小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描写的护蛋经过是扣住了文中哪一句话来写的?
5、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这叫做“首尾呼应”。
6、小作者在“护蛋”的经过中,还写了什么呢?
7、从这篇例文中,你还学到了什么?(语言生动)
三、讨论体验活动的具体内容,完成习作
1、课前,老师也布置了你们去选择一项内容来体验,你们选择了亲身经历的哪一件事?
2、你是怎么体验的呢?有什么感受?
3、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交流。
4、指名说,师生评议。
5、明确写作要求: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写具体。
(2)要写出自己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如何,自己有哪些感受和收获。注意表述清楚
6、完成习作草稿。板书设计 护蛋行动 起因 经过 结果
首尾呼应
语言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习作。教学过程
一、评议交流,修改习作
1、小组交换阅读,取长补短
2、谁愿意把你的文章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文稿。
3、师生共同评议。
4、同桌互改。
5、自读自改,再度提高。(培养学生习作品评能力,是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长期地反复地欣赏和评改训练,学生的语感一定会不断增强,习作能力会逐步提高。)
二、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护蛋行动
确定观察对象 记一次体验活动
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练习7 教学目标:
将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会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并弄懂意思,积累语言。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学会善于排解心中的烦恼。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处处留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渡:我们很多男同学喜欢下象棋,谁来说说象棋有什么组成的?怎么玩? 出示象棋图片
想起不光有自己的地盘,还有自己的进攻规则。古人更是根据其中的一些事,发明了一些成语。
二、教学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2、小组讨论“马后炮”、“过河卒子”、“棋逢对手”、“举棋不定”、“输棋一着”的意思,可以借助工具书。
3、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
4、你可以选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三、教学第二部分
1、你们想学象棋吗?这儿有一首歌诀,告诉我们了一些下棋规则。
2、自己读读,读后在自己做的棋盘中试一试。
3、同桌一边背诵一边演练歌诀所提示的下棋规则。
四、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就是著名的象棋大师,看看下面这段话是怎样写他的?
2、自读,指名读。
3、这段话后面的问题,你们会回答吗?可以联系上下文想想。
4、小组内互相讨论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看看你们想得对吗?
5、指名说词义 作业设计:
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处处留心:观察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自读成语,把字读准。
2、指名读,师生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3、这些成语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第一组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国家的;第二组是表达睦邻友好相处的;第三组关于举荐和使用人才;第四组关于科教兴国。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今贤文》
1、自读、指名读、齐读。
2、你对哪句的意思不明白?互帮互助明白本次所讲都是有关合作的。
3、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认读。“犯、饱、它”相同点:最后一笔都是竖弯钩。
2、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怎样才能写美观?仔细读帖。
3、指名说,相互交流。下钩要包住上钩
4、师范写。
5、学生练 作业设计:
背诵成语。板书设计: 练习7 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教学过程:
一、审题
过渡: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学习上有没有什么烦恼呢?(学生回答自身烦恼)烦恼不解决会影响人的情绪,影响学习,你的烦恼是怎样解决的呢?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小烦恼热线。板书课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2)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小烦恼——某位同学?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1)“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2)“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3)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作业设计:
薄雾:淡薄的雾气,多用于写海景,林景时的雾的描写。笼罩:泛指什么东西被包围,护卫。沸腾:比喻喧嚣嘈杂
奔腾:跳跃着奔跑。用于马,还可以比喻水以及幻想、情思、精神等抽象事物。依旧:依然像从前一样。依:依然。旧:原来。恢复:使变成原来的样子。
灿烂:形容光芒照得非常耀眼,夺目;也可以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好。竹竿: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缝隙:裂开的空处。
照耀:表示强烈的光线照射。树梢:树的顶端。
静寂:寂静,安静。形容安静到了极点。白茫茫:形容一望无际的白。
若隐若现:好像隐蔽着,又好像显现出来,形容事物隐隐约约。昂首东望:仰着头向东望。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 空间景象。
横贯江面: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漫天卷地:遍布天地之间,铺天盖地。比喻来势汹汹,规模庞大,无法抵挡。颤动:急促而频繁地振动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反差:指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对比的差异程度。花卉:花草。卉是百草的总称
涨潮:海洋水面因受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而定时上升,在潮汐循环中,自低潮至其后一个高潮的潮位变化过程 镇静:心情安定、平静。金灿灿:金光耀眼。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神秘莫测:不可理解的。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到过。形容荒凉偏僻。迹:足迹。罕:稀少。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涓涓细流:形容液体涓涓:缓缓流动涓涓细流:细水缓缓流动的样子。帘帘飞瀑:像窗帘一样的瀑布。形容瀑布源源不断。滔滔江水:江水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江水滚滚。郁郁苍苍: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词语知识汇总
【云南的歌会】蹲踞dūn ù:蹲,即两膝如坐,臀部不着地;踞,有蹲或坐之义。
酬和chóu he :以诗文相酬答。
熹微xī wēi:光线淡弱的样子。多指晨光。
譬喻pì ù :比喻。
淳朴chún pǔ :厚道,朴实。
即物起兴í wù qǐ xìnɡ:指先言他物起兴抒情。
引经据典ǐn īnɡ ùdiǎn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悠游自在ōu óu zì zài:形容悠闲而舒适。
龙吟凤哕lóng ín fènghuì :龙在吟啸,凤在鸣叫。比喻声音很优美。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当行出色:dāng háng chū sè 当行:内行。出色:格外好。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端午的鸭蛋】
腌 ān :用盐渍食物。例句:我们常用盐腌和熏制来保存猪肉。
门楣én éi:门框上的横木。
苋菜xiàn cài :一年生草本植物。
籍贯í ɡuàn: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庙chénɡ huánɡià
肃然起敬sù rán qǐ ìnɡ: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
囊萤映雪nánɡ ínɡ ìnɡxuě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吆喝】
囿u :拘泥;局限。
钹bó :打击乐器。
招徕zhā lái :招引;招揽。
铁铉tiě xuàn
饽饽bō b :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
秫秸秆shú iē ɡǎn
:指去掉穗的高粱杆。
随机应变suí ī ìnɡbiàn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合辙押韵hé zhé ā ùn :形容非常押韵。
油嘴滑舌óu zuǐ huáshé :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馄饨:hún tún 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馅儿,通常为煮熟后带汤食用。源于中国北方。
【春酒】
家醅iā pēi :自家酿的酒。
一马当先ì ǎ dānɡxiān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
顾名思义
ɡù ínɡ sī ì :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炮制:pá zhì 照着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出来,原来指中医,现广泛引用.
【俗世奇人】
蔫niān :比喻精神萎靡。
怵chù :恐惧,害怕。
抠ōu :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或吝啬。
逢场作戏 féngchǎng zu xì :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八面玲珑 bā iànlíng lóng : 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看风使舵 àn fēng shǐdu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左右逢源 zuǒ uféng uán :比喻办事圆滑。
孤陋寡闻 gū luguǎ wén :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依旧——依然 顿时——立刻 茂盛——茂密
霎时——顿时 犹如——如同 凶猛——凶恶
宽阔——辽阔 壮丽——壮美 映衬——衬托
奇异——奇特 呈现——显现 预料——预测
巨大——庞大 关注——关切 围绕——环绕
留恋——眷恋 照耀——照射 陆续——连续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若隐若现——时隐时现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不容置疑——不容怀疑 镇静——冷静
恍恍惚惚——模模糊糊 漫天卷地——铺天盖地 渐渐——逐渐
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笑盈盈——笑呵呵
反义词
宽阔——狭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人声鼎沸——万籁俱寂
凶猛——温顺 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一模一样——千差万别
静寂——喧闹 茂盛——枯萎 迹罕至——人来人往
模糊——清晰 镇静——慌张 不可计数——寥寥无几
奇异——寻常 强烈——微弱 寒冷——炎热 沸腾——冷却
一、多音字
缝fènɡ(缝隙)fénɡ(缝补)少shào(少女)shǎo(多少)恶è(凶恶)ě(恶心)wù(可恶)
隆lōnɡ(轰隆隆)lónɡ(隆重)扎zhá(挣扎)zā(扎辫子)zhā(扎针)
二、近义词
混沌~浑浊 巍峨~巍然 精疲力竭~筋疲力尽 照耀~照射
辽阔~宽阔 茂盛~茂密 悲惨~惨烈 喷射~喷发 拿取~取得
驱赶~驱使 气急败坏~暴跳如雷 严厉~严酷
吩咐~嘱咐 立即~立刻 敬佩~佩服
饶恕~宽恕 违抗~违背 遭受~遭遇
凶恶~凶狠 著名~出名 创造~制造
零零星星~零零散散
(3)反义词
混沌→清晰 缓缓→飞快 浊→轻
巍峨→低矮 合拢→张开 巨大→微小
辽阔→狭窄 茂盛→稀疏 少→老 东→西
安全→危险 气急败坏→心平气和 惩罚→奖励
敬佩→憎恨 坚定→动摇 承认→否认
错误→正确 痛苦→快乐 愤愤不平→心悦诚服
快乐→悲伤 燃烧→熄灭 难过→开心
零零星星→密密麻麻
四、词语归类
1.AABC式词语:熊熊大火 愤愤不平
彬彬有礼 蒸蒸日上 井井有条
2.AABB式词语:零零星星
舒舒服服 蹦蹦跳跳 高高兴兴
3.ABAB式词语:很久很久
很长很长 研究研究 整理整理
4.与神话故事有关的词语: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开天辟地
五、佳句积累
1.比喻句
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把混沌的状态比作大鸡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混沌世界的特点。
2.排比句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排比句使得文章行文气势极足,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盘古的伟大贡献。
六、阅读
推荐篇目 《封神演义》
推荐理由 《封神演义》是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这部书的内容是以商灭周兴为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间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小英雄哪吒、百变杨戬、神机妙算姜子牙、地行千里土行孙
班级:四(5)姓名: 家长签字:
一、要会默写的词语:
能见度 诚实 故障 破碎 车辆 超出 厘米 毕竟 责任 购货单据 地址 陌生 表示歉意 环顾四周 联系 无人知晓 支付费用 职业 后悔 一卷 猜测 拨开 境界 柜顶 横冲直撞 淘气 扭动 伏案写作 信赖 愈发 陪伴 生怕 神气十足 奴仆 不由自主 发誓 皇榜 发财 浩浩荡荡 见利忘义 波涛汹涌 突发奇想 泄露
灵魂 残害 斥责 背信弃义 知恩图报 刀枪箭斧 千恩万谢 恩将仇报 郑重起誓 肝胆相照 开诚相见 同舟共济 心照不宣 志同道合 亲密无间 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
二、要会背诵、默写的语段
《珍珠鸟》第4-7自然段
三、近、反义词:(要求读熟)
近义词
完全(彻底)红火(兴隆)懊悔(悔恨)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反义词
熟悉(陌生)说谎(诚实)尖细(粗大)伤害(保护)相信(怀疑)缩短(延长)机灵(笨拙)家喻户晓(无人知晓)
四、词语搭配:(要求读熟)
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善良机智的九色鹿
悄悄地进发 一卷干草 哗哗(淙淙)的流水声
神气十足的珍珠鸟
拼命地挣扎 一轮圆月 琅琅的读书声
深明大义的国王
一弯新月 隆隆的机器声
温暖舒适的巢穴 一声呼唤 沙沙的下雨声 无人知晓的情形
五、词语归类:(要求背熟,抽默)
⒈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言而有信
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⒉形容气愤的成语:怒发冲冠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大发雷霆 勃然大怒
3、我知道的民间故事有:《九色鹿》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猎人海力布》
4、含“手”的成语:
手舞足蹈(形容高兴)
妙手回春(医术高明)
情同手足(形容亲密)心灵手巧(形容聪明)
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得心应手(形容熟练)
5、表示看的词:
仰望:从低处向上看。
俯视:从高处向下看。
窥视:偷偷摸摸地看。眺望:从高处向远处看。
瞻仰:恭恭敬敬地看。
端详:仔仔细细地看。环顾:前后左右地看。
打量:上上下下地看。
6、表示人与人之间信任互助亲密合作: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同舟共济、心照不宣、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荣辱与共、唇亡齿寒。
六、课文内容填空:(要求背熟)
1、《诚实与信任》告诉我们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2、《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美好的境界”指的是相互信任,友好共处的境界。
3、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不少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依次有(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然后)、(再)、(后来)等,这些词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珍珠鸟和“我”亲近是一个(逐步信赖)的过程。
4、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人类爱护、保护鸟类,鸟类会给人们带来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请趣;鸟类不再感到危险,与人类亲密相处。这样就能创造出人鸟和睦相处、无比亲密的美好境界。
5、《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文中的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沉着机智,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卑鄙小人,国王是一个知错能改、伸张正义的人,王妃是个爱慕虚荣的人。
6、关于诚信的短语、名言。短语:
①人无信不立 ②言必信,行必果 ③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④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⑤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词语知识点】推荐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09-16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09-26
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单元知识点12-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试卷10-26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11-14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11-19
四年级语文上册写词语07-1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11-2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试卷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