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精选7篇)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二,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

三,探素正负数的读和写。

1,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并读出下列各数:

5、—

5、+500、—100等

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同桌练习,一人读。一人写。交换轮流。

。(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

四,试一试。

1,通过读题,学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从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

2,收入用正数表示的话,负数怎样表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说一说,写一写,本小组同学家庭每月收支情况。

3,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你的周围还有那些数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 电 梯的上升与下降等

五,巩固与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的对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正负数读写。

练一练第二题,通过填表格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加深了解生活中的负数。

练一练第三题,此题先让学生找到开始的位置,然后按照题意在图上描出来,回答题。

[板书设计]:

100。

正负数 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着+

5、+

6、+

12、+-

2、-

3、-

15、-123都是负数。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 (教师投影,学生欣赏) 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刘伟)

三、作业: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篇3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3分)

1.络绎不绝 ( )

A.断绝 B.走不通的 C.开办 D.住、停

2.漫不经心 ( )

A.水过满,向外流 B.到处都是 C.莫,不要 D.不受约束,随便

3.开路先锋 ( )

A.打通 B.举行 C.开办 D.开始、建立

四、选词填空。(在合适的词语下面画线)(4分)

1.骏马在(宽阔 辽阔 宽广)的草原上奔驰。

2.工程师的设计,必须经过(周密 周全 严密)的计算。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静 安静 清幽)。

4.我们要精心地(爱护 维护 保护)地球。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 )夺天工 久别重( ) 美不( )收 为所( )为

独具( )心 一反( )态 ( )耳( )聋 ( )扬( )挫

六、写出下面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公园里的树真绿啊,人真多啊,花真美啊。 ( )

2.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

3.难道老象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捕杀的战场吗?( )

4.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罗新通知俞建军。俞建军来学校参加管乐队活动。(不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

2.“蒙娜丽莎”不是全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3.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染成万道彩霞。

改为“被”字句:

4.根据给出的词语意思来造句。

清楚:①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

②了解。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 ,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选自《月光曲》)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

3.我会默写《马诗》这首诗的前两句: , 。

4.通过第七、八单元的学习,我最喜欢《 》这篇课文,因为 。

九、乱句重组。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6分)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蜂飞蝶舞。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 )一条小溪从我们的村子里流过。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头报告丰收的喜讯。

十、阅读短文,仔细答题。(16分)

小鸟和水手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 )而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项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或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 )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关丽的歌喉,唱啊唱,( )有韵,宛如春水( )。人类给它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爱不释手: 。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2分)

乖乖 姗姗 淙淙 嘤嘤

3.文中的“新大陆”指 ;小鸟与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是因为 。(2分)

4.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其中哪句话最感动?请把句子写下来,并说明感动的原因。(4分)

句子:

原因:

5.请你为“爱鸟日”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什么?请写一写。(4分)

十一、习作实践。(30分)

四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篇4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 刘莉 修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4、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精读第一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不断

悬崖

洞穴

占地

往上冒

三堆白雪

2、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分段读课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三、精讲课文,体会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能反映济南泉水的特色。①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出示句子)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真美!

②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

③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

④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

⑤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

⑥指导朗读读句子

⑦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2)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出示句子)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自由读)

①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②你从哪儿感受到泉声的大?(点红“洪大”“虎啸狮吼”并体会意思)

③引读:这声音洪大,如同—(个别读)(虎啸狮吼)

④有的声音还很小呢,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秋雨潇潇)⑤低细得如--(点红“低细”“秋雨潇潇”)(个别读)

⑥个别读,评价指导.⑦看来,聆听着来自泉城的声音,也足以令人陶醉!(齐读)(3)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泉多、泉美)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四、作业。

1、完成本课习字册。

2、完成《评价手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 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3、练习背诵课文。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2、齐声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段。

过渡:济南的泉水是这样的美丽和神奇,在这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

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谁来为我们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其余的同学仔细体会: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1)我们现在到了哪儿了?

珍珠泉在哪儿呢 ? 珍珠泉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课文中有一个字表现泉水的流动特点,是哪一个字呢? “涌”字说明什么呢?“涌”字仿佛让读者感受到珍珠泉水流势快及水的多。正是因为泉水有生命力,才体现出泉水的神奇。

(3)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珍珠泉,我们现在站在珍珠泉岸边,你想对珍珠泉说些什么呢?

4、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玩了珍珠泉,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游览另外的三大名泉,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再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样子。思考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一会儿我们请几个同学领我们到另外的三大名泉游览一番。(可以先小结学习方法即先读课文、在找泉水的位置后体会泉水的样子并找出描写水流特点的词语再读一遍)

三、学生从三至五自然段自主选择喜欢泉水段落来学习、1、五龙潭

(1)现在我们来到了五龙潭,谁来为我们导游一下五龙潭呢?其余同学对照课本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2)五龙潭在什么位置? 五龙潭是怎样形成的?(抓住一个“汇注”)(3)同学们注意了,这儿有一个词表现了泉水的流动特点

(4)为什么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珍珠泉 用的是“ 涌”而五龙潭却使用“汇注”呢?

(5)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把五龙潭的特点读出来呢?

2、黑虎泉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黑虎泉,请黑虎泉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其余同学看图体会你读懂了什么。(1)黑虎泉在哪儿?

(2)泉水是怎样流动的呢?喷吐说明什么 ?

泉水不仅急,水量大

(3)泉水不仅急,水量大,他还有什么特点呢?(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3、趵突泉

我们现在又来到趵突泉,请喜欢趵突泉的小导游领我们去游览一番好不好?其余同学对照课本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1)趵突泉的水清到什么程度呢?

(2)冒字说明了什么呢?“冒”则让人感受到泉水量大,水势强。(3)趵突泉这么美,有那位小导游能为我们再读一下,其余同学再仔细体会一下。

(4)我们将要离开趵突泉了,你有什么话想对趵突泉说呢 ?

4、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和本文的作者一样,都说出了对济南壮丽景观赞美和热爱。

最后同学们,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珍珠泉:清 神奇

泉城

五龙潭:泉多

天下闻名

黑虎泉:水声喧腾

趵突泉:大、美、清

教后记:

10、九 寨 沟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 刘莉 修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生活在那里的异兽珍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

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一、导入课题,了解九寨沟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丽,著名的景点数不胜数,让无数游人陶醉其中,令许多文人墨客提笔赞颂。今天,我们要走进的就是巴金爷爷的——《九寨沟》。

1、交流搜集资料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九寨沟的资料,刚才你同桌也和你相互交流了,现在可不可以从中选择你认为最想让我们知道的一点,来说说?

2、听着这样的介绍,相信同学们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亲眼目睹一下那里的风采。来,擦亮眼睛,九寨沟就在你眼前!(播放资料)

3、看到同学们陶醉其中的表情,听到同学们发出的惊叹,我相信你此时一定有话要说。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3)指名分小节读全文。

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三、四自然段的段意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分段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九寨沟的美

1、每一个来九寨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这里太美了!美得无与伦比,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就像巴金爷爷说的那样——(出示课件)

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童话世界”:

“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

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巴金爷爷也说——读第二句

看来他也说这里——人间仙境。人间仙境,又是个怎样的地方? 这两句在意思表达上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说这里很美)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开头和最后,分别写出了巴金爷爷一走近九寨沟的感受,和游览了九寨沟全貌后的感受。同时,也帮我们这些没去过九寨沟的读者感受到了九寨沟的整体风格。你能不能结合以前我们学过的,说说他们在全文结构中这叫什么?(首尾呼应)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要想去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在哪,怎么走,巴金爷爷出发前,了解到九寨沟的位置了吗?

2、浏览课文1、2段,看看你能知道哪些信息?齐读这两段。

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补充习题》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复习旧知。听写本课词语。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描写九寨沟景色的?

2、(课件)请大家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

你最喜欢哪处景物,体会一下句子的意思。待会,老师想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再美美的朗读,让别人听了也产生喜爱之情。

交流:

(1)雪峰

生说、读。

别人你的体会是什么?谁还有补充?

你读得多好啊!快看雪峰就在我们眼前呢!

师:这一座座雪峰又高又美,赶快读读这句吧!

过渡:你还喜欢哪处景物?为什么?

(2)湖泊

生说、读

(课件)自己读读这句,你有什么体会吗?

颗颗宝石.清澈

宝石美不美?谁能读出来!

什么是彩带般的沟谷啊?

九寨沟树种繁多,枝叶颜色多姿多彩,加上地势有高有低,光线有明有暗,就形成了这彩带般的沟谷。这就是九寨沟五绝之一的“彩林”谁知道其它“四绝”是什么?

(翠海、叠瀑、雪峰、藏情)

大大小小的湖泊在阳光下闪耀着绚丽的光彩,就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湖底石块色彩斑斓,这真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啊!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想看看吗?(课件)

有道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真是太美了,读读描写湖泊的句子,如果能背下几句就更棒了!

过渡:你还喜欢哪种景物?说说你的理由!

(3)森林

说、读,你体会出什么了?

谁再来读读。你看你都让大家看到了这美丽,茂密的原始森林。(课件)

过渡 :谁喜欢瀑布?

(4)瀑布:

说、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什么是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还会有什么样的瀑布?(宽、高)

真不错、看看吧!和你想的一样吗?(课件)

感觉怎么样啊?那就读出你的感受,试着背一背。

谁来展示。

(5)师总结:九寨沟雪峰巍峨茂密的原始森林是那么多姿多彩,湖泊宁静,绚丽,而瀑布而充满了动感,你感觉这里的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迷人)

(6)让我们去看看吧!(录像)多美的景色,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再背背你喜欢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一边欣赏九寨沟迷人的景色,一边向原始森林纵深处行进,何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我们已经进入了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会遇到哪些动物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四自然段。

2、交流: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几种动物的特点;

3、朗读、表演;

4、总结:小游客们,也许我们会看到漂亮的金丝猴。也许我们会看到正在奔跑的羚羊。也许我们又会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可爱的小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什么?

5、你还知道九寨沟里有什么珍禽异兽(牛羚、鸳鸯、红腹角雉、白闲鸟、树叶虫、红腹锦鸡、枯叶蝶)

6、老师已经找到了一些图片,请看。

也许,你会在哪看到什么样的牛羚在干什么?

也许,你会看到在哪里什么样的谁在干什么„„

下面小组合作,看着画面说几句话,看谁会观察,会想象,会描述。

7、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板书)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8、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快乐?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极处的生动见证。

四、学习5自然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九寨沟迷人的景色,看到了九寨沟快乐的小动物们,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这童话般的世界吗?

2、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

3、拿起书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延伸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吗?你们想亲自去看吗?你们想赞美它吗?我师特别想赞美她,我写了一首小诗,但需要你们的帮助。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的雪峰,这里有()的湖泊,这里有()的森林,这里有()的瀑布。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金丝猴(),羚 羊(),大熊猫(),小熊猫()。

假如来到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要()。

六、作业设计。

1、完成《评价手册》。

板书设计:

九寨沟

自然风光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异兽珍禽

教后记:

11、田园诗情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 刘莉 修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正确理解。

3、通过再现式的朗读感受牧场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4、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

5、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如地理特征,国旗,国花,国徽等。

教学重难点:

凭借文本的优美语言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景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文本内容等自学与理解生字新词。

3、感受文本的几幅画面,初步感受荷兰自然景观之美。

一、谈话引入,激发朗读。

1、在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一略,知道在那里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玩了圈,我们知道在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出国去,到欧洲的荷兰去旅游一番。

2、简介荷兰

(出示世界地图,知道荷兰的位置.)

荷兰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面积相当于江苏的一小半,人口比我们新沂市的还少一点,大部分土地是以低地为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易读错的生字词,重点朗读.2、分节检查朗读

同时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的信息解决生字词.如“镶嵌”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即可.对一些读被读破的句子,反复加以纠正,也可同时把读出情感来。

三、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1,轻轻地读,极目地望,看在你的脑中能呈现哪些画面

2,简单交流:“奶牛图-骏马图-羊猪-鸡图-挤奶图-傍晚图.”

3,由交流小结:这就是荷兰王国美妙的牧场景观.四、指导写字

1、独立观察体会.2、教师重点指导“顽”,“悍”,“烁”,让学生注意左右部分的相互配合.3、学生练写体会.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评价手册》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再现式的有感情朗读,感受牧场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2、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3、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一、激发引入,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欧洲西部的荷兰,观赏了那里的田园风光,现在还能不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的田园风光呢

(让学生简要地说一说,并简要板书)

二、精读课文。

1、(指板书)去过荷兰的人都说这些田园风光很富有诗情画意,那这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地,美美地欣赏品味荷兰的田园风光.2、现在大家就轻轻地走进这里(边说边示意学生打开到本课),走进这些风光之中,再细细地品味一下它的诗情画意.强调:要边读边看,让这些风光时刻浮现在自己的脑中.3、走进牧场,细细欣赏。

(一)奶牛图

1、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我们极目远眺,看到了--(让生说)

“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指引学生读好感受好:让学生充分想象如果躺在这上面仰望着蓝天白云,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很舒服,很有诗意)

2、在这如丝绒般的绿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这些奶牛是什么样子 在做些什么 你们现在走近这些奶牛,去细细地观赏一下.(示意学生再读第2节)

3、指名读,指导读

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奶牛,它们正在做什么(让生读)

4、你们感觉哪种奶牛最有意思,再去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生再读,针对具体情况再交流.)

A、可以试着挖一下:“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你说它会思考着什么呢

(学生说说即可)

B、针对学生说出的有意思部分,可以通过齐读,让学生在脑中真真实实地反刍一下.5、在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我们还能看到--“郁金香”

(你们知道荷兰的国花是什么(适当延伸)那我们国家的国花是什么 作为国花,那它一定是很美,很香,很有意义的花,假如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牡丹,都是郁金香,那简直会是仙境.)

把这句反复地多读几遍.6、完整朗读这节,再整体地感受,其他同学可以看图听.7、总结: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站在“丝绒毯”的那一头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我们知道这些奶牛也好像是些诗人,也在用一种无声的诗正在赞美着美丽的大草原.(二)骏马图

1、这些碧绿色的低地是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中.你们能明白“镶嵌”的意思吗(再次形象地理解这个词,指着班级前面的匾框,让学生再次通过形象地读,深入感知这情景.)

这时,站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老师做出适当手势语)—“成群的骏马”

2、这些骏马是什么样子 又在做些什么呢

你们再走近骏马,仔细地看一下.(生读第三节)

3、指名读

这些骏马如何,指生读.可以重点去读“成群的骏马骠悍„„”(解读:这里有清新的空气与肥嫩的绿草,还有清清的运河之水,呼吸着„„这马儿怎能不骠悍呢 通过不同的提示,让学生反复读骏马的样子.)

4、总结:这里的马几乎都可以一日千里,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他们完全可以征服,也就归他们所有了.(三)羊猪鸡图

同学们,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我们还能看到了那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那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

那成千上万的小鸡与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这一段师生用对话的形式,一带而过.)

(四)夜景图

1、时间过得真快,现在天已经是傍晚了,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小声地读第5节.总结:是的,在这里在这个时候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

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他们也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详和,收获与喜悦.2、过渡:在这一天中,动物们尽情地享受这草原无限的美感,也从嫩草中汲取了无限的营养,这里他们也该休息了,而在运河之中,在马路之上又是一番繁忙与收获.默默读第六节,看看这时的田园风光又是如何.指名配乐轻声朗读这节,看看入夜的荷兰田园风光.――这才是真正的荷兰王国.(五)总结

现在让我们反思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吧,我们知道,说荷兰是水之国,是因为--(碧绿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说荷兰是花之国,是因为--

说荷兰是牧场之国是因为那里有---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说真正的荷兰应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个美丽的国度中畅游了一两天,天亮了我们就要回家了,想带点什么留作纪念呢

(突出这里的特产的独有的特点.)

附简短资料: 1,荷兰又称为荷兰王国,在欧洲西部,面临大海以低地为主.面积相当于江苏的一小半,人口相当于江苏的百分之一.2,国旗是自上至下分区是红白蓝.3,荷兰的国花是郁金香。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草 花 河„

田园 诗情

牛 马 羊„

12、桂花雨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 刘莉 修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语言文字,体味桂花雨的“香”和作者童年的“摇花乐”。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篇5

1.学会本文8个生宇和12个生词。会认10个生字。

2.熟练掌握拍手儿歌。

3.体会儿歌所讲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文8个生字和12个生词。会认10个生字。

2.体会儿歌含义。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识记生字词语。

2.学习前5节儿歌,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你们有过保护动物的经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拍手儿歌,了解动物,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找出生字并作记号。,2.自学生字。

3.指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4.同桌相互讨论识记方法。

5.师领读词语。

6.学生朗读词语,发音准确。

三、学习拍手儿歌。

1.指名读前5节。

2.思考;儿歌主要讲的是什么?

3.指名回答。

4.教师订正,讲解。

5.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翱翔”等词语。

四、朗读背诵儿歌,表演儿歌。

1.教师领读。

2.熟读,背诵。

3.同桌边读边拍手。

五、完成“我会写”的部分字。

1.引导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3.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写字。

2.学习拍手儿歌。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拍手儿歌后部分。

二、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1.指名读生字和生词。

2.学生读儿歌,边读边拍手。

三、学习新课。

四、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指名读词语,看清字形。

2.重点指导:

3.同桌相互讨论洲己方法。

4.师范读,领读。

5.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词语。

五、学习拍手儿歌。

1.指名读后5节。

2.你明白儿歌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3.指名回答。,4.教师讲解。

5.帮助理解“不休”。6.齐读儿歌。

六、熟读、背诵,表演。

1.教师领读。

2.同桌互读。

3.试背。

4.脱书,边背边拍手。

5.背诵整首儿歌。

七、完成“我会写”的剩余部分。

1.引导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八、总结。

26.“红领巾”真好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要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宇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难点是知道我们为什么爱鸟。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CAI课件。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红领巾”指什么?提问:是谁赞扬红领巾真好?它们为什么要赞扬呢?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先读准生字的音,再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试读课文,读后评议。并说说读后知道什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

2.识记字形,可运用课讲学生字。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指导书写。

4.重点指导:

晨:下部笔顺为:一厂广厅厅辰辰。

5.练习写生字,完成“我会写”。

四、巩固练习。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2.给生字口头扩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要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卡片抽读本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二、采用“读—画一想—读—背”的方法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问答式导读:

清晨,林中谁最快乐?(生:是可爱的小鸟。)

从哪里看出小鸟最快乐?(生:叽叽喳喳,„„羽毛。)

(2)画出写小鸟最快乐的词,想一想这些词的意思。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一边„„一边)

(3)想象一下小鸟快乐生活的情景,它们在歌中会唱些什么?

(4)指导朗读。

“最”、“可爱”读重音,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出小鸟的自由自在。

(5)试背诵。

2.学习第2.3节。

用同样的方法读懂读好第2节、第3节。

(1)读时“最”、“机灵”读重音,速度稍快,体现出小鸟忙碌地捉虫。

(2)读第 3节时,“不许打鸟!”读出坚决的语气;“‘红领巾真好’!读出赞扬的语气。

(3)提出不懂的问题。

3.欣赏课文朗读,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听默想。出示课件:朗读并配上一段清新愉快的乐曲,伴随小鸟的叫声较热烈的乐曲,伴随小鸟的叫声。

4.齐诵全文。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懂得了什么。

三、指导完成“我会填”。”’

1.自由读一读。

2.自问自答:什么样的小鸟?机灵的小鸟。

3.自由练习。

27.清澈的湖水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受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清澈”。

2.猜一猜,这篇课文可能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初读清况。

1.分段读。

2、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3.认读生字及词语。

4.指导识记与书写8个学会字。重点指导:

眼、睛、扔

5.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四、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受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生字及词语。

二、指导学习课文。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估计学生能读懂:

(l)各自然段写了什么。

(2)找出写湖水美的句子。(结合学生答问,指导读,读出景色的美。然后指导学生用“像„„像„„好像„„”说一句话。)

(3)认为小男孩扔香蕉皮不对。

(4)认识到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估计不能读懂的地方:

(1)“他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一句不理解。

(2)“攥”的意思。

(3)“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皱纹”指什么?

(4)“企盼”是什么意思?

(5)从表现小洁神态变化的词句中体会她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2.讨论读不懂的地方。

(l)水面映出了蓝天、白云,小洁坐在船上,船从水中的蓝天、白云的倒影上游过,所以像在天上飞。

(2)“攥”用手握着。是说小洁怕把面包纸掉进了湖里。

(3)“皱纹”是指香蕉皮打在水面荡起了波纹。

(4)“企盼”,就是盼望的意思。

(5)要求用曲线画出文中表现小洁神态变化的词句,再读,从中体会这一变化反映了小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心理。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发散思维。

1.说说小洁跨上岸,四处张望什么?她接着是怎么做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夸奖她?

2.假如你是小洁,会对乱扔香蕉皮的小孩说些什么。

3.你家周围的环境怎样?如何劝说你的家人和邻居自觉保护环境?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7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要用实际行动保护受伤的小动物。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

2.懂得用实际行动保护受伤的小动物。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会7个生字。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在乎吗?你会怎么做呢?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去看看《浅水洼里的小鱼》会有怎样的命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生词。

2.教师范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再自由读。说说“我”在海边看到了什么情景?

三、指导学生字新词。

l.认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

蒸:后鼻音。死、乎。

3.指导认识生字的形。”

(1)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来记这些字的。

(2)重点指导:

甚、蒸、继、4.指导写字。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各部位占的比例。

(2)教师范写。

(3)学生写练及完成课后“我会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保护受伤的小动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生词卡。

2.这篇课文写了“我”在海边看到了什么情景?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第1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鱼被困在了水洼里)

(3)等待小鱼的会是什么呢?

(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说一说“我”看见了什么?

(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把水洼里的小鱼扔回大海。)

(3)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4)指名谈谈。

3.学习第3~6自然段。

(l)小组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2)“我”看到小男孩的行为,有什么反应?

(我对小男孩说鱼是捡不完的。)

(3)小男孩对于“我”的话语有什么反应?

(不抬头,继续捡起鱼扔向大海。)

(4)如果是你,听到这样的话,还会继续捡吗?为什么?

(5)讨论。(6)“这条小鱼在乎”这句话表明了小男孩的什么感情?

(把小鱼当作朋友,愿意尽力去帮助它们,保护它们。)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l)从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

(2)小男孩的行为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吗?说一说,为什么?

父亲和鸟

教学要来: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7个生字。

2.朗读课文,受到爱鸟教育。

3.能用“快活”写一句话。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课前准备:

放大教学挂图。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识记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鸟吗?听过鸟唱歌吗?你觉得父亲和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

2.听录音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分别标上序号。

3.学生再自由读课文,并说说:我为什么高兴?

三、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蒙、瞬、黎

3.指导识记生字形。

(l)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重点指导。

“蒙”上下结构,别忘了中间一小横,写成“蒙”。

“瞬”左右结构,右边不要写成“舞”。

“黎”上下结构,下面是“小”不是“水”。

4.指导写字。

(l)学生注意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写练及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

2.朗读课文。

3.受到爱鸟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卡片。

2.文中的我为什么高兴、快乐?

二、引导学习。1.整体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思考:①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发鞋的事?②父亲为什么能够知道树林里有鸟?③读完课文后你能够知道哆少关于鸟的知识呢? 2.深入理解每段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的是什么?

(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2)读课文第2自然段后,完成上面的思考第1个问题。

(讲的是童年时一天清晨。)

(3)认真读第3~12自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父亲是怎么知道树林里有身的?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为什么能够知道?

(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因为父亲爱鸟。)

②父亲对我说话时,为什么语音很轻?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对鸟儿的一种什么感情?

(生怕惊动了鸟儿,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喜欢鸟儿。)

③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是什么时刻?

(清晨鸟唱歌的时刻。)

④为什么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候呢?

(因为父亲喜欢鸟儿,把鸟儿当朋友,当亲人,小鸟快活,所以父亲也快活。)

⑤用“快活”说句子。

(4)学习课文13~15自然段。

从这几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清晨鸟儿最快活的时刻,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因为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5)学习最后一句话。

①为什么父亲不是“猎人”,我却很高兴?

②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园地七

教学要求:

1.学会汉字的拼合、拆分。

2.训练句式变化,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化。

3.积累词语、儿歌。

4.结合本单元内容训练口语能力。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化。

2.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课前准备:

扩大教学挂图、词语卡片。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汉字的拼合、拆分。

2体会汉字的有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老师能变出什么来?

二、指导学习。

1.出示生字卡片“日”“十”。

(l)分别指名读。

(2)如果老师把这两张卡片叠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3)指名谈。

(4)师讲解。

2.出示另一组生字卡片“土”和“也”。

(l)指名读。”

(2)指名说说这两个字拼合在一起会变成一个什么字。

(变成一个“地”字。)

(师:对“土”和“也”合作在一起就变成“地”了。这个游戏好玩吗?大家想不想试试。)

3.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成正确的汉字,教师指导。

四、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

1. 师谈话,引入。

2.指名认一认。

3.师指导。

4.指名说说这个图片可以看出几个字。

(看得越多越好。)

5.齐读看出的字。

三、老师小结。

汉字是由许许多多的我们认识的字组成的,我们平时学习时就要注意发现它们,这样我们学习起来就快多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积累词句,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次的游戏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日积月累”。

二、指导学习。

1.出示教具,生词卡片:

(父亲一亲人——人生)

2.分别读这几个词,找一找他们有什么规律?

(后一个词的前一个字是前一个字的后一个字。)

3.指出名称:词语接龙。

4.指引学生往下组词,教师给予一定鼓励。

5.小组竞赛,完成“看见——”。

三、“读读说说”。

1.板书句子:

(l)太阳会把浅水连里的水蒸干。

(2)浅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2.指名读句子。

3.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点。

(1)这两句话的意思变了吗?(没有)

(2)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词语位置变了,第1句里有“把”字,第2句里有“被”字。)

4.教师总结。

词语位置不同,意思一样,第1个句子叫把字句,第2个句子叫被字句。

5.学生训练,反馈。

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

四、学习“读读背背”。

1.学生自己读儿歌,找出不认识的宇。

2.教师范读。讲解生字词。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歌,弄懂儿歌大意。

4.教师相机提问。

(l)刚才读的儿歌中,小松鼠、小山羊、小白兔,大家喜欢吗?

(2)喜欢它们,我们就应该怎样呢?

5.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五、课外延伸。

你还能说出一些有趣的小动物来吗?这些小动物有哪些本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增强保护有益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有益动物?这些动物怎么有益?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二、明确口语交际要求。

1.指名读读这一“口语交际”。

2.想想这次口语交际有哪些要求。

3.指名说说。

三、指导说话。

1.哪些动物对人类有益?怎么有益?

(积极参与讨论中)

(l)小组讨论。

(2)指名说。

(大胆陈述见解)

(3)班上交流。

(如:蛇吃田鼠,保护了庄稼;蜻蜓吃蚊子,为人类消灭害人的东西„„)

2.怎样保护有益动物?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3)班上交流。

(可把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有关保护有益动物的做法和大家交流。)

(4)说话时,声音要响亮,态度大方。

(5)条理要清楚,语句要通顺、连贯。

四、“展示台”。

1.展示自己课余编的拍手歌,并说给大家听。

(1)互相讨论,谁编的拍手歌有意义,读起来朗朗上口。

(2)指名比较好的上台读。

2.展示自己写的顺口溜。

(l)指名展示顺口溜。

(2)互相讨论。

(3)选出比较好的,大家一起说说。

3.展示自己为小动物做的小制作。

(l)摆出小制作。

(2)大家观赏。

(3)评比。谁做的好?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6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追求执著的精神。

2、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

1、以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认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从倍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到年轻的伽利略。他们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物介绍中,不要扬此抑彼,各有各的杰出之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互相映证。

2、教师稍作补充当时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1、伽利略的生平图像。

2、伽利略的故事。

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电影片断。

4、生字词练习卡片。

5、记者所用的道具如摄影马甲,玩具摄像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伽利略的图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

二、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学收集有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会争先恐后,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

三、激发完兴趣后,学生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⑴ 自己小声读课文。

⑵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画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组合作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做个好的倾听者。

3、小组自主合作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分别巡视指导。

4、自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使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处大胆,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四、全班读书交流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或与同桌互相读。

2、会开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学找其读得好的地方。

3、小组自由合作,推举一位读的好的同学,为大家范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听写本课的新词。

2、同桌互相检查正误并互相修改。

二、角色扮演(导演选演员)

1、每小组挑选一位同学来扮演比萨斜塔下的记者。

2、记者分两派:

左派记者,支持伽利略;右派记者,支持亚里士多德。

3、左派记者寻找支持伽利略的围观群众;右派记者寻找支持亚里士多德的围观群众。

三、为演员设计台词

记者和围观群众设计本队的台词,必须每人一句,主要记者,主要群众台词各有三句。

1、如: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记者和群众台词: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思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2、如:支持伽利略的记者和群众为自己设计的台词:

⑴ 伽利略发明了“液体静力天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当时年仅25岁。

⑵ 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

⑶ 月球表面是不规则的凹凸起伏并非光滑。

⑷ 出版《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

⑸ 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监外执行。他又完成一部巨著《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

⑹ 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同意断。触怒了地萨大学中的一些人,他被赶出了比萨大学。

⑺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伽利略通过严密的思考发现了疑点,说明他善于思考。

五、教师主持召开记者招待会,让两方记者对辩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信奉”二字双方记者总结发言:

左派记者: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他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的。

右派记者: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老师适时提问,请双方记者回答。

10+1>10

自相矛盾

10+1<10

六、全班总结全文,谈体会,议写法

1、学了本文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⑴ 我们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盲从。

⑵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⑶ 盲目迷信,崇拜任何人都是不科学和行为。

2、刚才记者会上,同学们的语言表情动作都演的很好,同学们互相评一评谁的动作语言表演的最符合人物身份。并体会一下对方记者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同桌互议,小组共同讨论,找一个代表上来发言。

七、作业

1、课外阅读《艾得旺普斯的故事》。

2、设想试验结束后第二天的报纸会如何报道这件事,写一则新闻。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左派记者

右派记者

↓支持

↓支持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支持

↑支持

围观群众 围观群众

【教学后记】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先分好组,让支持伽利略的记者多收集有伽利略的资料,并专一准备充足对付另一派记者的台词;让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记者多收集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资料。为自己所支持的队多找材料。不要当堂再来分派别,准备不充分,临时上演有些慌张。而且还浪费了时间。教学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板书设计

26* 全神贯注

罗 丹

叽里咕噜

把你忘了

(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

(动作)

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

世界消失

(神态)【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1、CAI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插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我心里”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己读书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加法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突破重难点措施:

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师生共同读课题。启发激趣:鱼在什么地方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

1、学法提示:

(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

(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

学生质疑。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学生读、想、说、写,教师重点辅导后劲生。

三、知一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

2、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三、四段)

1、学法提示:

(1)联系第二段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这从中可看出青年的什么品质?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

因为那位青年式笔细描,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的捭细致;有时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金鱼仿佛活的一样,游动起来。这说明青年画的金鲑十分生动形象。所以小姑娘说“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2、学生述说:

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

(1)从他的动作、神态。

(2)对大家的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

(3)讲看鱼、画鱼十分投入。

师点拔:我们要学习青年这种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为出色。

3、从“他不说一句话”和“胸前的厂徽上”看出他是个聋哑青年。

4、“鱼游到心里”是指对金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先反复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学生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总结。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习题三、四、五,教师巡视辅导。

1、学生谈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过位青年的逐步认识为线索,表现了这位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听、问的方式进行观察,有了见闻的感受及时记下来,这是我们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结

1、学生自说学习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提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板书:

鱼游在水里→鱼游到心里→鱼游到纸上

自由自在呆呆地站

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静静地看

挥笔速写

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

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篇7

一、单元共性的体现及落实要略

一个单元中的若干篇课文, 肯定有一两个共性。如何找准单元共性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文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内容或文体上。一是它的主题内容:人与动物的感情。这个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在单元提示中已经写明:“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读来令人难以忘怀。”二是它的文体特征:这一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是故事类文章, 有较为生动的情节。对这两个共性, 教学时必须明确和突出, 可以这样落实。

第一个共性是价值观方面的。文以载道, 语文教学同样要载道。教学时, 除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情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 说说或写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从课文走向生活, 由书本认识走向生活体验, 既是拓展又是升华。

第二个共性是智能方面的实践。可引导学生大胆地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先要求讲清, 即讲清楚基本情节;再要求讲顺, 能较顺畅地讲下来;最后要求讲生动, 力求绘声绘色。

二、比较和梳理单元中的文本个性

文本个性是每一个文本的魅力所在。一般说来, 文本的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而文本个性的发现则要困难得多。可以从这样几个视点来寻找文本的个性, 仍然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1.从主题思想上。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 但表现的角度、形式或者程度却各不相同。《老人与海鸥》写的是动物的人性, 即情感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跑进家来的松鼠》 写的是动物的天性难以改变。前一篇中的海鸥具有了人性, 后一篇中的松鼠却还是松鼠, 两篇课文互相辉映, 相得益彰。《最后一头战象》 写的是动物的士性。题目中的一个“战”字, 就是主题所在。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嘎羧像一个曾经浴血奋战的老兵, 耿耿于怀的就是战场、战友、战斗。《金色的脚印》写的是双重感情, 一是狐狸之间的动物亲情;二是狐狸与人之间的情感。同样是写动物与人的感情, 四篇课文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扛起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2.从谋篇布局上。认识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 从学科的角度讲, 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也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使命。《老人与海鸥》是对称性结构, 主要由两大块构成, 正如题目所示:一块写老人, 一块写海鸥。提纲挈领, 结构明白。《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线性结构, 文章按照松鼠在“我家”的表现一路写下来, 几桩事情就像一根藤上的几个葫芦。《最后一头战象》的结构是跳跃式的, 它先交代了嘎羧的历史, 然后二十六年一跃而过, 接着集中写它临终前的几个情景:披戴象鞍、告别乡民、重访战场、挖坑自埋, 文章的后半部分与《跑进家来的松鼠》相同, 也是并列式的。《金色的脚印》的构思相对要复杂得多, 它是双线并进式的, 一条是老狐狸与小狐狸之间的线, 一条是正太郎与狐狸之间的线。文章围绕一个“救”字, 写了“在救—想救—不救—被救”的复杂过程。在救, 指老狐狸想方设法在营救;想救, 指正太郎想帮助老狐狸救小狐狸;不救, 指正太郎觉得让老狐狸自己救出小狐狸更亲;被救, 指当正太郎遇难时老狐狸救了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材的编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文章谋篇布局上, 这单元四篇课文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呈梯度式递进。

3 .从表达方法上。 认识、理解和学习运用表达手法也是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之一。因而, 在教学中也应当尽量发现其个性。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故事, 都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体的, 但细细比较, 还是可以看出差异。《老人与海鸥》的表达手法大体为:先叙述再描写, 老人关心海鸥这部分因为时间长事情多, 作者采用了叙述, 而海鸥送别老人这部分则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跑进家来的松鼠》采用叙述加议论的表达手法, 先一一叙述奇怪的事情, 最后议论点题:“唉, 它是从森林里来的, 住在我们家里, 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 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 是没有用的。”结尾处的这一段议论, 既是小结又是升华, 十分需要。《最后一头战象》采用先叙述后描写。叙述嘎羧的历史, 描写嘎羧临终前的四个具体情景。《金色的脚印》则是叙述与描写交替推进, 重要的地方用描写, 次要的地方用叙述。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不是随意的, 而应由具体的内容和主题来决定。假如《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没有最后的议论, 文章的主题就会让人觉得非常模糊, 假如《最后一头战象》全部都像开头部分概括叙述, 那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4 .从语言运用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课文中学习语言的什么呢?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词汇, 每篇课文一般都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 通过认识、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 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二是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饰品, 能陡然增添魅力, 经典作品往往特别讲究;三是句子形式, 用长句还是短句, 用整句还是散句, 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等, 都是有艺术性的;再是语言的气与势, 优秀的作品, 其语言通常内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气势……这四个方面都是需要关注的。就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而言, 在语言方面也各有特色:《老人与海鸥》,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口吻来写, 语言亲切自然;《跑进家来的松鼠》, 作者采用儿童的视角, 用拟人化的手法, 语言风趣活泼;《最后一头战象》情节感人, 场面宏大, 因而语汇丰富, 用笔凝重, 有一种浩然正气;《金色的脚印》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语言清新晓畅。

每一个单元中的课文肯定都存在着个性, 这是毋庸置疑的。实施教学之前, 教师首先就得整体把握, 对单元共性和各篇课文的个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 对文本个性的准确认识, 不是翻翻参考资料和看看别人的课堂实录就能达到的,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具有一定的文章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理论。从目前广大语文教师的现状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缺少把握文本的能力, 有的只知道每个文本都存在着区别, 而无法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说清究竟区别在哪里。

三、发现个性的意义及教学要略

有的放矢, 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准则, 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文本个性是我们的“的”, 具体的教学就是“放矢”。寻找和发现个性的目的, 就在于有针对性、集中精力进行教学, 达到高效、省时之目的。概括地说,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把控文本个性。如何把控, 这里提出若干建议。

(一) 备课———要有单元教学的战略眼光

以单元为框架的教材结构, 就应当牢牢树立单元意识, 从单元的视角来观照。备课时, 首先要仔细研究单元提示, 明确单元共性, 并通读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 研究每一个文本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个性, 然后整体勾画这个单元的教学思路, 厘清哪些要素是单元中重复出现的, 哪些要素只有在某篇课文中出现。据此作出判断:对重复出现的, 放在哪里讲, 对唯一出现的, 讲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 才能既高效又省时。如果孤立地进行备课、教学, 没有瞻前顾后, 难免该教的不教, 不该教的重复教。

(二) 比较———要善于选择和运用多维度

比较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共性是从比较中来的, 个性也是通过比较发现的。当明确了单元共性之后, 就要有选择地进行具体比较, 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文与文的比较是多维度的, 可以比较主题思想和感情色彩, 可以比较文章结构和表达手法, 可以比较语言特色, 等等。

(三) 教法———要灵活选用与文本相称的

思想感情方面的共性存在,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始终有一根主线贯穿;每个文本鲜明个性的闪耀, 这又要求教学时必须灵活选择与个性相对称的方法。就是说,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文本最鲜明的个性。《老人与海鸥》最突出的个性是对称结构, 前半部分写老人热爱海鸥, 后半部分写海鸥送别老人, 教学时, 就可以采用板块式结构。《最后一头战象》的个性是作者紧抓一个“战”字, 用“佩戴象鞍”等情景来表现, 这四个情景非常生动感人, 不妨采用细细品味式的教学方法。《金色的脚印》的个性是情节双线并进, 不妨采用分头复述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医生的高明在于能对症下药, 教师的高明就在于对准文本个性采用相应方法实施教学。

(四) 训练———要集中兵力采用专项强化

有些文本个性, 用不着多讲, 可以集中兵力直接通过训练来完成。比如《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许多教师都感觉难教, 因为它时间跨度长, 内容高度政治化, 对如今的小学生而言, 要理解其思想内容确实不容易。但如果抓住“演讲词”这一个性特点, 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也许能有所感悟。先讲清作者当时的身份, 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所发生的具体事件, 再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听众?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情?用怎样的语调语速?前面和后面应该有什么变化?然后要学生一段一段地用演讲的口吻试着读读。在反复训练中, 学生肯定能有所感悟和理解, 肯定比引经据典地讲解要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舍不得离开的心情语录下一篇:A-13-1机械伤害及触电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