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精选6篇)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篇1

一、基础训练营(38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即刻

上卿

鲫鱼 既然

B.开辟

墙壁

完璧归赵

逃避

C.宾馆

滨江

五彩缤纷

兵法

D.冠军

冠名

夺冠

三连冠

2.查字典,完成练习。(2分)

“瑟”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瑟”是古代弦乐器,像琴。叠词“瑟瑟”的意思有:①拟声词,形容轻微的声音;②形容颤抖。“秋风瑟瑟”中的“瑟瑟”取第______种意思;“瑟瑟发抖”中的“瑟瑟”取第______种意思。

4.形近字组词。(8分)

愤()喷()招()召()仪()议()却()怯()

访()妨()荆()刑()

馅()陷()迅()汛()

5.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11分)

()()不克()()气壮()()请罪

()()之宝

()心()力

()口不()

战无()()

难以()()

(1)和氏璧是________________,秦王非常想得到它。

(2)只要我们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3)他表面上一副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实际上心虚得很。

6.句子加工厂。(5分)

(1)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左右每小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词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左右为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8分)

7.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4分)

A.知错就改 B.互相谦让

C.顾全大局 D.机智勇敢、做事周密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4)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8.综合实践。(4分)

近日在网络和微信上热传着这么几句“诗词”:少壮不努力,长大玩手机;春眠不觉晓,醒来玩手机;举头望明月,低头玩手机;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玩手机;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玩手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玩手机。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写出来,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10分)

9.按课本内容填空。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________,它们联结着_____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这句话运用了借物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赞扬了搭石____________的精神和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2)《将相和》一文中“将”指________,“相”指________,“和”是________之意。课文以________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

(3)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________跑得最快。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__________。科学家认为________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4)现在很多同学都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不喜欢读书。我们可以用岳飞写的词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用毛泽东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们珍惜时间,从小好好学习。

四、阅读检阅台(14分)

(一)民间故事知多少

10、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共同化作了()。

11、孟姜女哭倒长城()里。

(二)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

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了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除了爬山游泳,就是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问题,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抓紧时间读书,()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两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他都用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等符号,标明书中的重点内容,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对书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

13.用“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1分)

14.短文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的“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可用一个成语替换,这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1分)

16.毛泽东同志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请认真阅读短文后,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在括号里打“√”。(3分)

①很早就起床()②抓紧课余时间()

③高声朗读()④读得特别认真()

⑤边读边做笔记()⑥从不浪费一分一秒()

17.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30分)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篇2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 要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学工具来确定图上的方位, 辨别生活中的方位的方法, 加强数学本体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 学生分析

1.知能水平: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并能辨别八个方向, 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用量角器量角、画角, 用刻度尺测量、画线.

2.年龄心理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思维具有一定的守恒性, 但思考问题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3.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学生对根据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 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 有一定难度.

二、以培养学生智慧为本的教学目标确定

(一)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 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会以方向和距离结合的方式测量和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2.能通过测量方向、距离来绘制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 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2.经历位置与方向的观察、测量、描述、画图等过程, 学会与人交流.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 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积淀生活数学、大众数学的价值观念.

三、以支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本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 营造问题情境, 激发认知矛盾, 积淀数形结合思想

1.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以方向和距离结合的方式测量和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解决这一重点首要方法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知“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准确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因此我选择营造学生熟悉的去动物园游玩的情境来引出学习问题.

2.教学活动设计及整合点分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模拟现实的情境生动还原:以“孔雀馆和雄狮山都在大象馆的东北部, 那么他们的位置一样吗?”这样一个认知冲突作为起点, 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要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并在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淀数形结合与坐标的思想.

(二) 方法、工具支撑、构建探究环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教学方法

在创设了“情境”之后, 就进入了学习的“意义建构”阶段.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确定参照物的基础上, 掌握确定主方向, 偏离的角度, 以及距离的方法.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测量、画图的探究环境, 在充分动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进而归纳出描述方位的一般方法.

2.教学活动设计及整合点分析

这里我为学生准备了多媒体学件:动物园平面图、量角器、刻度尺, 构建出一个学生可以虚拟操作的探究环境, 让孩子们在讨论、量、测、画、交流的过程中,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如何确定准确位置, 提升信息素养.

四、以用技术学习为本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

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设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 利用一个网页把所有资源连接在一起, 设置了“热身赛、动物园、试身手、定向赛”等几个模块, 主要作用是构建问题、探究、训练环境;如果条件不允许, 这些素材也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资源.

五、结语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篇3

( ) ( ) ( ) ( )

( )中 ( )断 ( )疑 灵( )

二、请选择合适的拼音、汉字或词语填空。(7分)

1. 削( )弱 河畔( )

2.谦 歉 燥 躁 费 废

( )意 ( )虚 ( )水 浪( ) 干( ) 急( )

3.陶冶 陶醉 增加 提高 展示 显示

(1)( )能力 ( )风采

(2)法布尔整天( )在昆虫世界中。

(3)好的文章能( )人的情操。

三、请按要求写成语或诗句。(13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安然无( ) ( )断丝连 ( )负盛名 风( )雪压

顶( )立( ) 低头( )节 能( )善( ) 守望相( )

用画“ ”的词语写一句话:

由画“ ”的词语我想到了 、 等带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6分)

(1)浮云终日行, 。 (2) ,春生江上几人还?

(3)春风又绿江南岸, 。(4) ,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杂秋雨, 。 (6)自在飞花轻似梦, 。

四、请根据提示写句子。(6分)

1.眼前的情景让我深受感动。(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2.根据“欣赏”一词不同的意思写句子。

欣赏:A.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B.认为好,喜欢。

(1)

(2)

3.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4.根据带点词的提示补充句子。

(1)如果同学们勤查字典, 。

(2)我们上课不要三心二意, 。

五、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课文《梅花魂》,其中“魂”指的是 ,“梅花魂”指的是 。

2.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没有 ;一类是 ,有 。( 选自《鲸》)

3.“夹丝网防盗玻璃”,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也可以采用。(选自《新型玻璃》)

六、阅读与感悟。(22分)

(一)仔细阅读课文片段,轻松完成练习。(8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梅花魂》节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欺凌( ) 秉性( )

2.文中连用四个“愈”,写出了梅花 的特点。(1分)

3.当读到“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时,我不由想起了 、 、 等人。(3分)

4.外祖父这段话告诉“我”要做 、 、 的人。(3分)

(二)认真阅读课外短文,轻松回答问题。(14分)

天鹅的见解

一匹骏马在湖边饮水;一条鲤鱼在湖里吹气泡;一只雄鹰在湖面上空盘旋。

雄鹰一会儿直冲云霄,一会儿滑翔,不屑一顾地对骏马和鲤鱼说:“天空广阔无比,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多么快活呀!”

骏马毫不示弱,绕着湖边转了一圈后说:“我既可以日行千里,驰骋疆场,又可以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悠闲地散步,我的生活其乐无穷。”

鲤鱼一会儿钻到水里,一会儿浮上水面,摇头摆尾地说□□我住在水晶宫里非常安全舒适□你们谁能比□□

一只天鹅飞来了。它对大家笑了笑说:“我习惯在天空中飞翔,在陆地上散步,也喜欢在水中游泳……这些地方都不错,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生活,何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呢?”

听了天鹅的话,雄鹰猛地钻进了云霄;骏马红着面孔撒蹄就跑;鲤鱼则一下子躲到水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的意思。(2分)

各执一词:

其乐无穷:

2.给短文的第四自然段方框内加上标点。(2分)

3.初读课文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读完短文,得到的答案又是什么?(2分)

问题:

答案:

4.短文中的角色有: 。你印象最深的角色是 ,它喜欢的生活方式是 。(3分)

5.找出描写雄鹰、骏马和鲤鱼神态的词,用横线画下来,并说说你从中看出了什么?(2分)

6.每个人对“快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读了短文,你对“快乐”有什么独特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3分)

七、语言表达。(5分)

考试的时候,你的同桌有一道题不会做,想叫你给他看看答案,这时你该怎样拒绝呢?

八、习作百花园。(30分)

五上第二单元教案 篇4

课题 比较图形的面积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知识,还记得吗?说一说。

2、在我们的教室里,同学们能发现哪些平面图形?

3、用手比划一下这个数学书表面的周长有多长?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积有多大?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5、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出示课本第16页主题图的课件),图上有许多平面图形,今天就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 说出图形的名称以及特征。

指名说。

动手操作。

说方法。

观察。 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再认识,以及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再认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 1.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图形面积的关系。

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同学们可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些图形面积大小的?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比较方法。

3.我们是怎样比较的? 先独立观察、思考,再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要说清比较的方法及结论。

归纳方法:数方格。1、重叠法;2、分割平移法;3、组合法;4、借助参照物。 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等形式进行比较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提升。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活动三 第1题:

(课件出示)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了这么多的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那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下列图形中哪些与图1的面积一样?为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的?

第2题:

你能画面积相等的图形吗?看谁画的图形既符合要求,又与众不同。

第3题:

应该补几号图形呢?为什么?

第4题:

我们知道用不同的图形可以拼出不同的有意思的图形来。那这两个图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先想想,再动手拼一拼进行验证。

你还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动手试一试。

作品展示,说自己拼成的什么图形?怎么想的? 独立画一画、试一试、拼一拼、想一想。主动汇报。

在书上画。

展示。

汇报思考过程。

先思考,再拼图。

汇报。 组织学生画一画、试一试、拼一拼、想一想等活动,运用平移、旋转、割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形状变化而面积不变的事实,体会把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培养图形切拼的意识和图形的转化思想,为后续运用转化思想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总结。 归纳知识要点和心得体会,突出学习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数方格

直接比较 1=3 2=5=6

分割平移 11=12=13

拼凑组合 5+6=8 1+3=4=7

9+10=11=12=13 课题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纸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2、出示主题图。 指名说。

观察。 回忆已有知识,为学生下面的探索提供方法。 活动二 1.你觉得这幅图像什么?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仔细观察,图形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蓝色部分的面积到底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算出它的面积?

4.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面积的?

怎样做才能既不重复,又不丢?

5.小结: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这些方法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 想象,各抒己见。

由许多小方格组成,是对称图形。

独立尝试画一画、算一算。

指名汇报。

1、利用方格直接数。(可以给格编号)2、分割法。3、大面积减小面积。4、分割填补法。

引导学生观察蓝色图形的特点,然后探索求蓝色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探究的习惯。

体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开拓学生的思维。 活动三 第1题 指导学生用逐一数的方法数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告诉学生不满一格的当半格数)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

第2题:

下列点子图上的面积是多少?请学生说如何分割?为什么怎样分割?

第3题:

求红色图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要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观察思考。

交流方法。

自己求面积。

交流发现。 通过多题型、多种学习方式的训练,巩固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谈收获及注意事项。 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18-5.5=12.5cm 课题 动手做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动手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做成一个长方形,找到高,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画图形。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理解他们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

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 指名回答。

倾听,观察。

从学生的学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操,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活动二 1.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2. 巡视指导。

3.展示作品。

4. 出示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5. 出示梯形

这是什么图形?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6.出示三角形

看谁能在一个三角形内画一条线段,把一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7.小结: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动手制作。

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剪?

谈想法。

组内说高的特征,再全班交流。

齐答。说出梯形有几组平行的对边,它的高是怎样得到的

独立操作。

这条线段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之间画的垂直线段。

都是垂直线段。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三 1、课本21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强调对应关系。

2、课本21页试一试第2题。

要用虚线画高。

3、课本21页练一练第1、2题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篇5

第一课时

【单元回顾总结】

一、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在这一单元,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唯一的听众》,两篇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暴雨筛》

二、这四篇课文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翻阅这三篇课文,进行思考、回忆。

(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疏导。(可从以下及点进行总结,仅供参考。)

相同之处:(内容、情感、主题、表达方法)

1.这一单元都是从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主题的。

2.这一单元在引导我们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感悟。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需要无私的奉献,人生的成功需要坚强。

3.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题目展开的。文章的题目都蕴涵着比较深刻的含义。不同之处:

可以引导学生从每篇课文的内容、主题、表达顺序、方法等不同的方面去总结。学习本单元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短文。

【独立阅读实践】

第四题;听老师读一段话,然后按要求作答。

1.2.

3. 师读一段话。根据内容,选一选,并说明理由。选完后再读一读。体会怎样在听的过程中提取符合要求的信息。(听的能力的训

练。

第五题:阅读短文,读一读,想一想

1.阅读《学习写读书笔记》

(1)默读短文《学习写读书笔记》,边读边思考: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

(3)展示:短文先写了什么?(学习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然后写了什么?(读书笔记的3种写法)

(4)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喜欢或经常使用哪种读书笔记的方法?

1.读《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

a)

b)

c)

这是哪种读书笔记的方法?(读后感)短文都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结合第一篇文章中读后感的写法比较这篇读后感,有什么感受?1

(一)语交际的题目要求:

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籍、好文章。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例如,文章所描写的事情感动了你,文章中任务的语言、行动打动了你;作者巧妙的布局谋篇、恰倒好处的谴词造句启发了你;文章唤起了你的想象与联想,或是给你带来了一些困惑„„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跟同学们进行交流。

交流时,首先说清楚书籍(或文章)的名字。

(二)口语交际课的设计过程

1.布置任务

学生提前准备:选择自己读过的印象最深的文章,针对某一方面谈自己的感受。

2.激情,引导表达:同学们你们读过许多中,你们愿意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说给大家听吗?

3.你可以参照《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那样组织语言。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组织全班交流。(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发完言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礼貌。)

5.教师小结: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针对这次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将单元的读后感表达方法融入其中)

【习作训练】

一、习作准备:让学生回顾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

二、习作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认真阅读后,写读后感。

三、习作指导。

1.读《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心脏的秘密有感这篇文章。思考是怎样写的?

2.交流课前准备,指导选材感点

认真思考:你读的那本书或文章的内容是什么?那一方面的感受最深?(事件、人物、作者巧妙的布局谋篇、恰倒好处的谴词造句启发了你;文章唤起了你的想象与联想,或是给你带来了一些困惑„„)

3,你打算怎样将感受表达得既具体又深刻?(先叙后议或加叙加议等,但是都要以议为主,以叙为辅)

(1)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拓宽选材面。

(2)教师总结,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引入不同的视角)

(3)列习作的提纲。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

1.自己看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2.在全班订正答案。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区分汉语拼音容易混淆的,汉字容易写错的,词语中的字容易写成别字)

二、根据句子内容填上用指定的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

本题的目的是字义的拓展

1. 读一读“赴”和“授”这两个字

2.想一想都可以组成哪些词语?(扩词训练)

3.读一读句子,想一想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4. 选择哪个词比较合适?为什么?

5. 填上所组成的词,看看是否符合句子的意思,是否符合平时说话的习

惯。

6.教师小结:要结合语言环境组成合适的词。

三、按要求写句子

1. 扩句

(1)读题目要求

(2)想一想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扩写?

(3)怎样扩写符合事物的特点?

(4)进行扩写

(5)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具体、生动,渗透习作中的语言

描写要这样)

2.缩句

回忆上半学习是怎样学习缩句子的?

读一读句子,缩句。

缩完后再读一读,看一看是否还能缩的词语。

继续缩。(要保证表达完整的意思)

【修改赏评习作】

1.自我修改。

(1)宏观修改:首先看看自己的习作中有没有与题目要求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删掉。

(2)微观修改:再看看自己的习作中有没有错别字、用错的词语、标点或不具体的内容进行修改。

2.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互相传看习作,互相修改习作。

3.赏评修改。

(1)欣赏几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优点和不足。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二次备课 篇6

第二单元 名人生活

董家镇中心小学 徐玉荣

一、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述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4、小练笔:续写《小摄影师》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四、课时安排: 灰雀 2课时 小摄影师 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 2课时 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

五、教学建议:

1、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灰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本组的导语页有九位中外名人的头像。最上面一位金黄色头发的是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他的左下方是瑞典化学家、工业学、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诺贝尔下方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牛顿的右下方,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鲁迅右下方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鲁迅的右上方是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达尔文的右下方,是中国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李四光。李四光右下方是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在爱因斯坦的正上方,是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她是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课外阅读过许多名人故事,对名人故事也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边读边想,从名人平凡的生活小事中,体会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初步掌握通过具体写一件事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措施: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课文讲读——收集名人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通过收集名人的故事,在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

1.出事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 2.脚饰简介列宁。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又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发散思维,想象练说。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情感和知识基础

一、初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二、学习1自然段。

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喜爱)

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师: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少了一只灰雀,哪只灰雀不见了?

灰雀不见了,列宁着不着急?

三、学习3—10自然段。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3、5、7、9自然段)

2、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

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师:那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

生2: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生读)

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

生2:很担心灰雀。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生个别读、齐读)

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3)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

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 生2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生2:因为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这个句子周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给我点掌声好吗?(师范读,生鼓掌)都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你也像我一样读读吧。

生读句子。

4、师: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生齐答: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 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2、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生交流)谁想说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因为这里“没”的后面加了省略号,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

生:吞吞吐吐。

生2:我觉得这个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出示: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生:我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4)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生:我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

(5)师:好,那刚才两位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读?

生读: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师: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 生齐答:没有。

师: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没有体会出来,无人敢试)那老师来读,你听听看,有没有变化?(师范读)

生:老师把这个“一定”和“肯定”读得很响亮。师:你是说我读下一句时突出了“一定”和“肯定”,是吗?突出了这两个词,语气变得怎样了?(坚定)那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生自读。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好,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小男孩了,老师是列宁,我来问你,你一定要如实地回答我,好吗?

师:会飞回来?生1:一定会飞回来。

师:小男孩,你为什么那么肯定?生2:因为我捉走了灰雀。师:噢,灰雀是你捉去的。小男孩,你现在在想什么呀?

生3:我现在在想列宁那么爱灰雀,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6)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师:你们觉得是这样吗?(生:是)

(7)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文的教学。要让学生把深奥的道理弄明白,教师生灌硬套是不可取的。此片段旨在使学生于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提供学生一个很好的练说机会,逐步达到教学目标.1、师:好,小朋友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板书:列宁 爱)(出示去掉旁白的对话)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同桌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

生自由练读。

2、师:老师想做列宁,请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谁来? 师生合作朗读对话。(生鼓掌)

3、师:谁想像我们这样来读一读?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读列宁和男孩的话。(生鼓掌)

4、师:刚才还有好多小朋友想读,这样吧,你们既要读列宁的话,又要读男孩的话,周老师读提示语,看看能不能读好?(出示3—10自然段)

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着急时说话的速度比较快的,再来一次。(生再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之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之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之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四、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生:是的)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

(二)列宁爱小男孩。

1、师: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12自然段。(师叙述12自然段)

2、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生: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他把灰雀放了„„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是吧?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生:爱)“爱”这个词用得真好。

师: 如果你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昨天把灰雀藏到哪儿去了,还向我撒谎,你太不应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难过)

3、师: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4、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总结。

1、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想对列宁说句什么话吗?

2、师:这个单元我们还要学了不少名人故事,每个故事总会给人许多知识,许多启发,让我们课外再读读有关列宁或者名人的故事,为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作好准备。

六、1.作业: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2.扩展一:聪明的同学们: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小男孩回家后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灰 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小摄影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重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学情分析:

关于本文的内容年代久远,学生了解很少,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因此在学习时要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高尔基的事迹,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后,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尝试来获取新知识,可以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本班学生在完整地表达一句话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说话练笔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在结尾设置一个悬念,为学生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进而能说生动、说精彩,并在说话训练中培养孩子的评价能力,欣赏能力,想象能力;通过编写故事,激励学生在书面的习作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位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 3.介绍高尔基生平。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多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光盘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设计意图)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为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打基础。

找生范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三、细读感悟第一——五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指名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读出什么来了?

3、有个小男孩非常想见到他,可是高尔基的秘书步不让他进,他用了什么办法? 比较句子: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扔到了桌子上。

4、你觉得他的这种举动怎么样?

5、高尔基看到这张纸团为什么没有生气,是什么感动了高尔基?

6、投影出示纸团内容,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

如:“亲爱的”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崇拜、敬仰高尔基;

“您、请”写出了孩子的有礼貌和态度的诚恳; “让他们放我进去”向高尔基解释自己为什么用扔纸团的方法实在是迫于无奈;

“我 照完相,立刻就走”他特别强调了 孩子迫切的心情同时不会耽误高尔基工作,等等都是高尔基感动的原因。

8、朗读指导这张纸团的内容。

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 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9、如果你是高尔基,此时此刻会怎么想? 学生畅所欲言。

10、对啊,高尔基非常想见见这位聪明有主见懂礼貌的孩子,学生自由朗读2——5自然段。

11、分角色对话。

从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

如“鞠躬”可以看出 小男孩很有礼貌。等等。

12、学生表演朗读对话。

13、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检查

认读词语(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二、细读课文。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 ?说明了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指导读好这句话,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三、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四、质疑拓展。

1、小男孩还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男孩再来吗?

2、自由读课文最后 4个自然段。

3、交流所得,重点理解高尔基说得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说说话中前一个“他”是谁?后一个“他 ”是谁?为什么列宁要这么做?

4、拓展。

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同桌互相编编故事,也可演演故事。◎

指名演故事,请同学注意语言表情神态。◎

续写故事。教师巡回指导。小摄影师

基 突 按 摆 弄 准 备 侧 胶 卷 辆 秘 杂 社

对比托衬

男孩——→高尔基(关心爱护)想进去 放进来 摆弄 微笑 坐、哭 站起来

7、奇怪的大石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为什么他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等20个词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音形义,正确认读、书写,提高识字能力。2.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内容写具体的。

学情分析:捉迷藏的游戏,对小学生来说非常熟悉,所以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中以此来导入,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学生对李四光的心理的感悟有一定难度,所以应通过反复朗读及教师适时的启发引导来达到。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李四光的资料、字词卡片、投影、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这块大石头怪在哪儿呢?生自主找答案。出示“著名”。解释,找生造句。(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调动他们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然后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震、坑、秦”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资料袋中的内容先让学生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老师再小结。

2学生谈谈自己在预习中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解释:陨石、地质学家、突兀、第四纪、冰川秦岭。3.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教师指导个别字形复杂生字的书写(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4、各自抄写。教师巡视知道。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著 藏 悄 闪 坑 卧 推 旅 考 秦 纪 遗 究 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听写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巨石”、“孤零零”理解、体会。)

(2)李四光和小伙伴是怎样围绕着大石头捉迷藏的?(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让学生仿照用“直到„„才„„”说话。并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小组交流,再请个别学生谈谈。)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发现、探索、、、、、、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大石头)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8、我不能失信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词。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从对话中分析其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诚实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宋庆龄的诚实守信。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 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朗读课文,遍,把课文读顺畅。

理解课文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容。培养诚

3、讨论疏解:

实守信的品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质。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 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设计意图谈话自然引入。

略读课文

以学生自

读自悟为主。

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在汇报中教

时间

分配

10分

10分钟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师可以给于适当的点拨。

让学生能在角色的表演中引起最大的共鸣,并且学会表演,生生互动 故事学完以后,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能更有体

四、课本剧表演。

10分钟

五、讨论深化

1宋庆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全班评价。

板书设计:

5分钟

8不能失信

宋庆龄 守信用

四、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教材分析:

本园地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成语故事”。以《讲名人故事》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就这次训练,本组教材的导语和相关课文后面的学习伙伴的提示里已经做了提示。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课文学习的延续,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其优秀品质。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在引用人物所说的话时,所说的话与陈述性成分在句子中有三种相对位置关系。“日积月累”包括“读读背背”、“我会填”两项内容。“读读背背”的内容与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所选的五个句子都属于名人名言。“我会填”提供了四组形近字和四组同音字区分的练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来强化形近字的音形义和同音字的形义区分。成语故事是本册教材新设置的栏目,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感受、积累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1.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

1.举行名人故事会,把自己所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2写熟悉人的一件事。写完后读给别人听。3.积累名人名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体会与人交流的快乐。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收集名人故事,使他们的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习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其优秀品质。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收集名人故事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

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设计意图)讲故事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大纲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的程度,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设计意图)本组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是它们的主要特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动作和语言描写,是对本单元学习的内化。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板书设计:习作•讲评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我会填

1.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我会填”,一生上台填 2.检查正误,同位互改,及时纠错。3.齐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4.怎样区别好形近字呢?生说,师总结,并出示儿歌让学生朗读:如果见到形近字,眼明心灵看仔细,形近音义不相同,细微差别要牢记。5.能写几组形近字考考同学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形近字的学习在低年级的识字学习中常常遇到,也是他们学习途中的拦路虎。因此,及时巩固,应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以提高学生快速正确的识字能力。后面儿歌的编写则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一种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最后的出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反馈能力和对旧知识的再提取能力。

四、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引用名人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形式。

上一篇:这么上作文课下一篇: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