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计划

2022-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工作中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你在拟写计划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公民道德建设计划

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探析

[摘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就必须创新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完善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加强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公民道德建设氛围,从而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制度;实践活动

[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公民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人民服务精神继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涌现了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以及最美妈妈、最美老师、最美司机等先进典型。但是,不可否认,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拷问着人们的道德良知,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损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损害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笔者认为要抓紧抓好公民道德建设这项艰巨而紧迫的系统工程。

一、创新公民道德教育体系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必须从公民成长全过程来通盘考虑,要把公民道德教育贯穿于公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1.明确公民道德教育目标。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之。”(《管子》)先哲的这些真知灼见,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且只有教育办好了,才能治理人心,协调伦理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要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就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培育“四有”新人,从而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建立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完整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

第一,家庭是一个人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这就要求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都要自觉地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道德要求,并一以贯之,让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第二,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否则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有才无德的人。因此,我们的教育机构,要把道德建设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要科学规划不同教育层次的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如在大学阶段,可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关心集体利益,并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将个人奋斗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报效人民,这样可以避免把大学办成为单纯的知识传习所,不断深化学生基础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三,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最复杂的环境。如何集聚社会的正能量,让公民道德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一是党委政府、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要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基本知识和道德规范,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举办图片展览、印发《市(村)民文明手册》、开办市(村)民道德学校、评选身边的好人好事、在当地电视台定期播放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等措施,对广大市(村)民进行广泛的道德教育,从而使广大市(村)民从教育中受到启迪,感悟道德的力量,自觉做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公民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完善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

公民道德的养成,既是一个自律的过程,也是一个他律的过程。要让公民守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让公民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1.建立惩恶扬善的道德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奖励制度。对遵守公民道德及道德模范的个人行为要及时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和鼓励,使其道德行为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认可和满足。在学校,对参与社会活动、社区服务、见义勇为的学生给予活动分、徽章奖励和其他政策支持,甚至在升学方面给予加分。如,今年江西宜春三中高三学生柳艳兵等高考前夕勇斗歹徒伤重无缘高考,教育部门提出为他们组织单独考试的政策。北京、浙江、四川等13个省份今年在高考加分项目中有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方面的加分,有的地区甚至奖励加分20分,建议这种加分政策在全国推广应用。还有,在社会上,对文明建设有突出贡献者,要在媒体上表扬,并授予奖章和奖金。只有制度扬善,才会有更多人从善。二是建立惩罚制度。对违反公民道德的个人行为予以制度上的限制和制裁,使其为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如我们看到有关货车发生交通事故时货物被哄抢的报道,如果有相关制度、法律对哄抢人的行为进行惩罚,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的事情。当别人身处困境时,不是伸去援手,而是趁灾打劫,此种失德行为,如果没有制度去惩治,则无人会弃恶,“破窗效应”还会发生。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管理等手段来约束公民行为。

2.建立健全公民道德诚信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健康的市场机制和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就迫切要求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引导人们在市场活动中遵守契约,重信守诺。古往今来,哲人先贤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嘉言警语,如,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还留下了诸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曾子守信杀猪”、“季札赠剑”等关于诚信的佳话美谈。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但是现实中却出现了不少消极现象,如有些地方的公共自行车被有的人占为己有,他们手里拿着“诚信卡”,却干着不诚信的事。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公民道德诚信机制,一是建立公民道德诚信档案。把每个公民的诚信记录在案,为以后个人的升学、就职、升迁、考核、经商、办企业等提供参考依据,逐步形成人人以“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企业诚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风尚。

3.建立健全公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养成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可能通过搞几次活动,做几堂报告,公民道德素质就会有质的提高,而必须常抓不懈。如评选身边“雷锋”、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等都要持之以恒,要真抓实干,绝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特色,找准突破口,将社会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纳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去,放在突出位置,并贯穿始终,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长期有效发展。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进一步重视发挥各级党委在道德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公民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强调道德建设常态化意识,制定科学规划,做到道德建设长期有规划,近期有目标,短期有重点,逐步健全群众参与、考核评价、表彰激励、组织保障以及动态分析、效果反馈、检查考核等工作机制。三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建议各地财政要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投入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将公民道德建设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各主体单位要积极探索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方法,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以确保公民道德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三、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实践活动是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获得认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每一位公民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维护者和行动者,使人们在实践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在城区组织开展以“远亲不如近邻”为主题的邻里互助实践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为弱势群体、烈军属、五保户、下岗困难职工送温暖、送关爱等活动,使社区居民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道德的力量,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社区还要认真组织居民开展“身边小事看荣辱”活动,通过道德评议、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板等形式,引导社区居民弘扬文明新风,鞭挞不文明行为。

2.在乡村开展以“讲道德、树新风、做新型农民” 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以及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生态村、文明信用户创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农村的道德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基层干部把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结合起来,与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生活困难等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道德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3.在学校开展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广大学生深刻理解人生的价值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观。还可通过其他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知荣明耻我们在行动”等活动来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文明新风尚,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

4.在党政机关深入开展“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活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做焦裕禄、龚全珍式好干部活动,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职业道德融入到自己的岗位中,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服务水平,做到勤政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提升政府形象,发挥示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5.在企业深入开展“讲职业道德,树文明新风”实践活动。各企业、工厂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周活动”、“保护环境,拒绝污染,共建生态文明家园”活动、“重合同、守信用”承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各企业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可以让企业强化责任,完善诚信系统,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最终让 “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成为各企业的共识,让恪守职业道德成为企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积极营造良好的公民道德建设氛围

1.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

在当今社会,媒体是人们接受外界事物最快最直接的渠道,对公民道德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除了要加强宣传党和政府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外,还要承担起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责任,可开设专题、专栏节目,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和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要注重正面宣传,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唱响社会主义道德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要规范舆论监督,加强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对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管理;要建立监督和制约媒介的机制,防止滥用权力,使媒体提供准确和正确的信息,消除不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因素,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2.发挥公益广告、标语的宣传作用。

在引领社会风尚、传递主流价值的道德培育中,公益广告的力量影响广泛。可在电视、广播、报刊、各类新兴媒体中大量宣传有关公民道德方面的公益广告;城市街道社区、乡村集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酒店宾馆、公交站台甚至公交车内、电梯内等公共场所,要在显著位置设立相关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等,让人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利用“眼球效应”引导市民遵守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着力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和秩序,提升公共场所道德水平。我们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精准选题、创新内容,继续壮大公益广告的声势,推出一大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格调高雅的作品,传递社会正能量。

3.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

道德实践活动要与宣传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结合起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坚持用先进典型鼓舞人,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感召人。要在全国掀起学习道德模范的热潮,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把先进典型的崇高思想品德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引导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形成人人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的生动局面。

责任编辑 刘云华

作者:龚齐珍 鲁远 陈方力 廖丽琴

第2篇:制度安排与公民道德建设

[提 要]公民道德建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制度安排是该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出并倡导制度安排,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依据。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依托与杠杆,制度安排可以通过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这两种途径来实现和保障公民道德建设。

[关键词]制度;制度安排;公民道德建设;系统

[作者简介]洪 冰(1980—),男,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办公室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江西南昌 330077)

当今社会,人们的交往活动日益复杂和广泛,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亟需在理论上首先得到阐释与解决。在伦理道德领域,这意味着“哲学伦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提出能够解决道德实践问题的理论框架”。[1]以解决道德实践问题为目的的公民道德建设,即是伦理学在社会实践领域中的一种积极应用。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的完满竣工,不仅有赖于其系统内部的建设,加强道德研究和道德教育,而且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其他社会系统良性运行以及各个社会系统的协调互动。本文试图讨论公民道德建设中制度安排的依据以及实现途径,从而揭示制度安排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一个可能的视角。在此,制度安排不是具有社会经济形态意义上的社会制度或体制,而是一套支配既定的活动方式和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同时也是制定规则的活动。

一、制度安排的依据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及建国以来的伦理学思想体系之中,制度或者制度安排并非一个重要范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制度安排在我国伦理道德建设中的意义日渐凸显。制度伦理遂成为近年来伦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考量制度安排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不难发现,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出并倡导制度安排,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依据。

首先,传统伦理道德的“礼”体系是制度安排的历史依据。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注重心性修养,强调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不过儒家关于道德的外在约束力的思想也十分有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殚精竭虑所要维系的礼其实就是兼具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特性的一种制度。有学者把传统儒学伦理分为心性、制度和日用儒学三个方面。[2]礼的伦理道德体系已经内在地包含了儒家的制度儒学和日用儒学。制度一词也曾在儒家的早期经典中屡次出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易经·节卦·彖传》)。“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礼记·礼运》)。“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礼记·仲尼燕居》)这里的制度涉及政治体制、法度、文化规则等多层含义,其作用是约束和激励人的行为。制度又以礼的形式出现,正是“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在“礼”这一制度体系下,儒家视国家生活为扩大的家族生活,家族生活为缩小的国家生活,家与国同质同构。于是儒家把本属于家族规范的三纲诠释为社会的根本原理。尽管它存在着种种弊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这种制度体系对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效用。

其次,道德的他律性是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强调只有出自自律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孟子把心看成“先立乎其大者”,认为“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万章下》)。康德所赞叹和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3]但从道德自身的属性而言,道德包含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道德他律尽管外在于道德主体自身,却是道德的最起码的条件。道德主体只有既认识了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又自觉地服膺这种他律性的约束,达到道德价值判断与道德价值选择的统一,才步入道德自律的殿堂。

传统伦理却忽视了这一点。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几乎未涉及他律性的道德,而建国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上虽然明确了道德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但在社会实践中却一味强调道德自律,道德他律的现实性。既有道德建设过于强调道德教育,在实践上是有其明显不足的。道德教育建立在个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并诉诸于社会舆论的影响。而人的本性是复杂的,依赖社会中本来良莠不齐的大众群体拥有道德自觉来实现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不可行而且是不可能的。道德教育能较好地发挥其劝善的作用,却不能发挥惩恶的作用。所以,美国宗教哲学家尼布尔提出,仅仅靠宗教和道德约束无法消除社会不公,为了消除社会形态中的不公正现象,仍需采用理性的强制策略。[4]任何强制策略都必需符合当下社会形态的理性和道德。使用强制策略时应受到公众的监督,避免成为个别群体或个人的谋利工具。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注重制度安排,则能弥补以往缺陷。公民道德建设是指社会在一定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基本要求、道德规范和道德生活价值目标等道德规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开展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的道德实践活动。其基本方式是教化、引导和约束。制度安排是当前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作为人们行动的依据和行为之指南的制度,一经形成,就具有独特的引导、约束和规范功能。既定的制度都具有确定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特征。这些特征使制度安排非常有利于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其一,制度的确定性有助于道德规范、道德目标的认识、把握和落实,制度能够按照行业、部门的特点把道德规范、道德目标化为工作的具体要求。其二,制度的稳定性有助于道德的养成。制度的稳定性使制度规定的内容成为许多人反复践履的行为,道德在其过程中也就养成为人的无意识存在。其三,制度的强制性使制度对恶的惩治就是对道德正气的弘扬。[5]制度规范是一种外在于人的言行和内心世界的客观存在。制度安排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虽然主要是起着道德他律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制度安排只能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扮演着限制和惩罚的角色,而是具有积极引导功能,能够保障公民的道德权利,更好地实现公民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统一。

再次,當前社会转型引发的诸多问题是制度安排的现实依据。建国以来,现代化社会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对人们的行为及心理也造成了冲击。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结构不断分化,社会角色也日趋复杂化,利益、价值目标和追求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当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力度不断加大的时候,由于人们的心理和实际生活承受能力的影响,同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各种配套措施不完善,必然出现种种不适应现象,造成人们对家庭、职业、公共等方面道德产生消极影响。

可以说,制度缺陷是某些伦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制度的缺失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去分析。就理论角度而言,社会改革期间,陈旧的制度逐渐退却,而新的制度又未完善。理论和现实的冲突造成的是思想、价值观和信仰的混乱。最终,制度在现实中失去权威性,有违与制度的情况层出不穷。人们不禁呼吁,制止道德滑坡已经刻不容缓。

社会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使得社会中的腐败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正如罗尔斯所言,造成道德失范的首要原因并不在于个人的品性修养,而首先是制度的正当性引起了社会成员的怀疑和否定。他还指出,对制度的道德评价和选择优先于对个体的道德评价和选择。[6]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制度失范问题,使得人们呼唤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安排,呼唤制度伦理,倡导重新建构道德惩戒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应该用制度的形式,建立明确的社会道德规范。一个成熟、健全的伦理制度是社会稳定、经济制度的粘合剂。如果没有较好的社会条件,那么道德的人行使道德对自身并没有好处。面对他人道德状况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道德风险,个体的承担能力以及道德理性都十分有限。所以,制度安排才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突破口,或者说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之重点。

二、制度安排的途径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因此道德问题仅仅依靠道德本身就难以解决。道德规范软约束、道德建设系统性、持久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道德本身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并通过社会生活呈现出来。社会经济生活决定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取向。同时,公民道德建设还受同属上层建筑的同一次级或不同次级的其他社会系统的影响。这些影响构成了公民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制度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方面的规范体系,其目的是制约和引导社会成员行为而保持特定社会秩序。任何制度的设立、变迁和创新都对其所规约的成员的行为和利益有一种支配作用,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其价值选择。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制度安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和保障公民道德建设。针对制度安排的两种形式,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制度安排也有两个发展路向: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

其一,制度伦理化,是从制度安排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或把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尺度和标准,对一定制度做道德评判。其对象是正式制度安排,使一些成文的法律、政府法令、公司规章、契约等伦理化,从而让正式制度安排具有合伦理性、合道德性。一种制度体系若要得到全体至少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可和支持,必须有在伦理道德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充分论据。因此,制度总是依据一定的伦理原则而制定并隐含了一定的伦理要求和伦理追求的。制度伦理化,作为克服制度性腐败的有效途径,是制度内部的调整或弥补,乃一个健全社会的应有之义。就公民道德建设的整体目标来说,在正式制度安排中,就不能仅仅从效率为根本目标,而应该考虑更多的社会伦理诉求。近年来的各种事实表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往往导致的是“只求效率,不顾公平”。由此带来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引发了不少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之一是“坚持注重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制度伦理化要求我们实行一种以公平和平等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体现社会整体伦理要求的正式制度安排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保障。

其二,伦理制度化,是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并在道德生活领域执行。这是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道德与制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规范调节领域,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无疑有助于促进实现社会调节功能。道德领域中的制度化往往使某些具有社会必要性的道德规范得到普遍的遵守。通过伦理制度化,实行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从而保证具体的不道德行为要付出代价。历史和现实中的许多事例表明,伦理制度化有助于道德风气的改善、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如前所述,中国古代的“礼”中对人们的日用人伦做出了许多制度性规定。在国际上,新加坡的公民道德建设注重利用制度保证伦理道德的发扬,在社会公德、家庭伦理和行政伦理等方面都有极为细致的规定。依据违反公德的轻重程度而“明码标价”的罚款告示牌在新加坡随处可见:过马路闯红灯,罚款20新元;路上乱丢垃圾,罚款300新元;随地吐痰,罚款1000新元等等。这些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建立起救助性制度,把救助性、关怀性伦理道德行为和道德力量制度化体系化,从而使个体的生活困境都能因此得到消解和克服。

制度安排的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存在于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制度中的伦理要求和实现伦理道德的一系列制度化安排可以达到辨证统一。其基本措施是建立健全各种社会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观全局,体现具体的行业部门要求、道德要求。

有关制度安排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是不赞成对制度安排的过分迷信。正如道德教育有其局限性一样,制度并非万能,也是有缺陷的。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的最终完成有赖于道德教育与制度安排两者并重。公民道德建设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建设,公民道德则主要是为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虽然可以规范并影响群体和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道德问题,有时还会造就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相反的双重性格。因此道德建设离不开自身修养,或者说更根本的还是道德修养。二是反对由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性而将道德泛化。我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泛化是历史事实,而且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今天提倡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制度安排,也应该注意克服道德泛化的现象。人们处于其中的社会生活具有丰富性、多元性,虽然个中环节不能游离于社会道德之外,但是作为复杂系统而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有其独立性和价值标准。我们并不能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每一环节都从道德出发,并以道德为归宿。对于硬性的正式制度安排,如何引入道德评价;对于软性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如何提升为制度,都值得思考。

总之,制度安排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杠杆。改变公民道德建设在一定时间内滞后于社会现实的紧迫要求的窘况,扭转其被动局面,制度安排将不辱使命。

[参考文件]

[1]约瑟夫·P·德马科,理查德·M·福克斯.石毓彬等译.现代世界伦理学新趋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2]彼得·科斯罗夫斯基,陈筠泉.经济秩序理论和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4](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5]龚天平.论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其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3).

[6]罗尔斯.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黄贝如]

作者:洪冰

第3篇:制度安排与公民道德建设

[提 要]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制度安排是该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出并倡导制度安排,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依据。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依托与杠杆,制度安排可以通过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这两种途径来实现和保障公民道德建设。

[关键词]制度;制度安排;公民道德建设;系统

[作者简介]洪 冰(1980—),男,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办公室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江西南昌 330077)

当今社会,人们的交往活动日益复杂和广泛,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亟需在理论上首先得到阐释与解决。在伦理道德领域,这意味着“哲学伦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提出能够解决道德实践问题的理论框架”。[1]以解决道德实践问题为目的的公民道德建设,即是伦理学在社会实践领域中的一种积极应用。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的完满竣工,不仅有赖于其系统内部的建设,加强道德研究和道德教育,而且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其他社会系统良性运行以及各个社会系统的协调互动。本文试图讨论公民道德建设中制度安排的依据以及实现途径,从而揭示制度安排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一个可能的视角。在此,制度安排不是具有社会经济形态意义上的社会制度或体制,而是一套支配既定的活动方式和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同时也是制定规则的活动。

一、制度安排的依据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及建国以来的伦理学思想体系之中,制度或者制度安排并非一个重要范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制度安排在我国伦理道德建设中的意义日渐凸显。制度伦理遂成为近年来伦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考量制度安排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不难发现,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出并倡导制度安排,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依据。

首先,传统伦理道德的“礼”体系是制度安排的历史依据。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注重心性修养,强调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不过儒家关于道德的外在约束力的思想也十分有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殚精竭虑所要维系的礼其实就是兼具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特性的一种制度。有学者把传统儒学伦理分为心性、制度和日用儒学三个方面。[2]礼的伦理道德体系已经内在地包含了儒家的制度儒学和日用儒学。制度一词也曾在儒家的早期经典中屡次出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易经·节卦·彖传》)。“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礼记·礼运》)。“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礼记·仲尼燕居》)这里的制度涉及政治体制、法度、文化规则等多层含义,其作用是约束和激励人的行为。制度又以礼的形式出现,正是“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在“礼”这一制度体系下,儒家视国家生活为扩大的家族生活,家族生活为缩小的国家生活,家与国同质同构。于是儒家把本属于家族规范的三纲诠释为社会的根本原理。尽管它存在着种种弊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这种制度体系对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效用。

其次,道德的他律性是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强调只有出自自律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孟子把心看成“先立乎其大者”,认为“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万章下》)。康德所赞叹和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3]但从道德自身的属性而言,道德包含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道德他律尽管外在于道德主体自身,却是道德的最起码的条件。道德主体只有既认识了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又自觉地服膺这种他律性的约束,达到道德价值判断与道德价值选择的统一,才步入道德自律的殿堂。

傳统伦理却忽视了这一点。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几乎未涉及他律性的道德,而建国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上虽然明确了道德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但在社会实践中却一味强调道德自律,道德他律的现实性。既有道德建设过于强调道德教育,在实践上是有其明显不足的。道德教育建立在个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并诉诸于社会舆论的影响。而人的本性是复杂的,依赖社会中本来良莠不齐的大众群体拥有道德自觉来实现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不可行而且是不可能的。道德教育能较好地发挥其劝善的作用,却不能发挥惩恶的作用。所以,美国宗教哲学家尼布尔提出,仅仅靠宗教和道德约束无法消除社会不公,为了消除社会形态中的不公正现象,仍需采用理性的强制策略。[4]任何强制策略都必需符合当下社会形态的理性和道德。使用强制策略时应受到公众的监督,避免成为个别群体或个人的谋利工具。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注重制度安排,则能弥补以往缺陷。公民道德建设是指社会在一定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基本要求、道德规范和道德生活价值目标等道德规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开展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的道德实践活动。其基本方式是教化、引导和约束。制度安排是当前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作为人们行动的依据和行为之指南的制度,一经形成,就具有独特的引导、约束和规范功能。既定的制度都具有确定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特征。这些特征使制度安排非常有利于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其一,制度的确定性有助于道德规范、道德目标的认识、把握和落实,制度能够按照行业、部门的特点把道德规范、道德目标化为工作的具体要求。其二,制度的稳定性有助于道德的养成。制度的稳定性使制度规定的内容成为许多人反复践履的行为,道德在其过程中也就养成为人的无意识存在。其三,制度的强制性使制度对恶的惩治就是对道德正气的弘扬。[5]制度规范是一种外在于人的言行和内心世界的客观存在。制度安排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虽然主要是起着道德他律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制度安排只能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扮演着限制和惩罚的角色,而是具有积极引导功能,能够保障公民的道德权利,更好地实现公民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统一。

再次,当前社会转型引发的诸多问题是制度安排的现实依据。建国以来,现代化社会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对人们的行为及心理也造成了冲击。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结构不断分化,社会角色也日趋复杂化,利益、价值目标和追求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当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力度不断加大的时候,由于人们的心理和实际生活承受能力的影响,同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各种配套措施不完善,必然出现种种不适应现象,造成人们对家庭、职业、公共等方面道德产生消极影响。

可以说,制度缺陷是某些伦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制度的缺失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去分析。就理论角度而言,社会改革期间,陈旧的制度逐渐退却,而新的制度又未完善。理论和现实的冲突造成的是思想、价值观和信仰的混乱。最终,制度在现实中失去权威性,有违与制度的情况层出不穷。人们不禁呼吁,制止道德滑坡已经刻不容缓。

社会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使得社会中的腐败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正如罗尔斯所言,造成道德失范的首要原因并不在于个人的品性修养,而首先是制度的正当性引起了社会成员的怀疑和否定。他还指出,对制度的道德评价和选择优先于对个体的道德评价和选择。[6]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制度失范问题,使得人们呼唤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安排,呼唤制度伦理,倡导重新建构道德惩戒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应该用制度的形式,建立明确的社会道德规范。一个成熟、健全的伦理制度是社会稳定、经济制度的粘合剂。如果没有较好的社会条件,那么道德的人行使道德对自身并没有好处。面对他人道德状况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道德风险,个体的承担能力以及道德理性都十分有限。所以,制度安排才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突破口,或者说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之重点。

二、制度安排的途径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因此道德问题仅仅依靠道德本身就难以解决。道德规范软约束、道德建设系统性、持久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道德本身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并通过社会生活呈现出来。社会经济生活决定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取向。同时,公民道德建设还受同属上层建筑的同一次级或不同次级的其他社会系统的影响。这些影响构成了公民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制度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方面的规范体系,其目的是制约和引导社会成员行为而保持特定社会秩序。任何制度的设立、变迁和创新都对其所规约的成员的行为和利益有一种支配作用,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其价值选择。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制度安排可以通过多种途徑来实现和保障公民道德建设。针对制度安排的两种形式,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制度安排也有两个发展路向: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

其一,制度伦理化,是从制度安排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或把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尺度和标准,对一定制度做道德评判。其对象是正式制度安排,使一些成文的法律、政府法令、公司规章、契约等伦理化,从而让正式制度安排具有合伦理性、合道德性。一种制度体系若要得到全体至少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可和支持,必须有在伦理道德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充分论据。因此,制度总是依据一定的伦理原则而制定并隐含了一定的伦理要求和伦理追求的。制度伦理化,作为克服制度性腐败的有效途径,是制度内部的调整或弥补,乃一个健全社会的应有之义。就公民道德建设的整体目标来说,在正式制度安排中,就不能仅仅从效率为根本目标,而应该考虑更多的社会伦理诉求。近年来的各种事实表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往往导致的是“只求效率,不顾公平”。由此带来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引发了不少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之一是“坚持注重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制度伦理化要求我们实行一种以公平和平等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体现社会整体伦理要求的正式制度安排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保障。

其二,伦理制度化,是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并在道德生活领域执行。这是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道德与制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规范调节领域,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无疑有助于促进实现社会调节功能。道德领域中的制度化往往使某些具有社会必要性的道德规范得到普遍的遵守。通过伦理制度化,实行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从而保证具体的不道德行为要付出代价。历史和现实中的许多事例表明,伦理制度化有助于道德风气的改善、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如前所述,中国古代的“礼”中对人们的日用人伦做出了许多制度性规定。在国际上,新加坡的公民道德建设注重利用制度保证伦理道德的发扬,在社会公德、家庭伦理和行政伦理等方面都有极为细致的规定。依据违反公德的轻重程度而“明码标价”的罚款告示牌在新加坡随处可见:过马路闯红灯,罚款20新元;路上乱丢垃圾,罚款300新元;随地吐痰,罚款1000新元等等。这些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建立起救助性制度,把救助性、关怀性伦理道德行为和道德力量制度化体系化,从而使个体的生活困境都能因此得到消解和克服。

制度安排的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存在于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制度中的伦理要求和实现伦理道德的一系列制度化安排可以达到辨证统一。其基本措施是建立健全各种社会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观全局,体现具体的行业部门要求、道德要求。

有关制度安排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是不赞成对制度安排的过分迷信。正如道德教育有其局限性一样,制度并非万能,也是有缺陷的。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的最终完成有赖于道德教育与制度安排两者并重。公民道德建设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建设,公民道德则主要是为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虽然可以规范并影响群体和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道德问题,有时还会造就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相反的双重性格。因此道德建设离不开自身修养,或者说更根本的还是道德修养。二是反对由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性而将道德泛化。我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泛化是历史事实,而且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今天提倡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制度安排,也应该注意克服道德泛化的现象。人们处于其中的社会生活具有丰富性、多元性,虽然个中环节不能游离于社会道德之外,但是作为复杂系统而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有其独立性和价值标准。我们并不能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每一环节都从道德出发,并以道德为归宿。对于硬性的正式制度安排,如何引入道德评价;对于软性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如何提升为制度,都值得思考。

总之,制度安排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杠杆。改变公民道德建设在一定时间内滞后于社会现实的紧迫要求的窘况,扭转其被动局面,制度安排将不辱使命。

[参考文件]

[1]约瑟夫·P·德马科,理查德·M·福克斯.石毓彬等译.现代世界伦理学新趋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2]彼得·科斯罗夫斯基,陈筠泉.经济秩序理论和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4](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5]龚天平.论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其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3).

[6]罗尔斯.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黄贝如]

作者:洪冰

第4篇:公民道德建设计划

永昌县第二小学 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培育文化风尚,树立文化新风,进步公民道德素质,为我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依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人参与道德建设,美德养成从我做起”为主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踊跃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开展多种方式的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进步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化水平,为加快推动文化城市、文化城区、文化单位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和文化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人人参与道德建设,美德养成从我做起”为口号,致力创建全校公民道德建设工作。

三、活动内容

依照“突出重点、深化外延、创新载体、务求实效”的要求,重点开展好以下活动:

- 12

第5篇:公民道德建设计划

伊宁市二十三小学

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今年三月是自治区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社会文明新风,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结合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配合教育办开展的相关活动,掀起我校学雷锋活动新高潮,学校德育大队部决定将3月份确定为全校“弘扬雷锋精神,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月。现就有关活动方案拟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要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突出“热爱祖国 建设美好伊宁”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各种与师生自身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的道德实践活动,掀起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的新高潮。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为建设新岳池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持。

二、活动时间

2009年3月1日至3月31日。

三、活动内容

(一)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文明礼仪的宣传。

(二)搞好舆论宣传。利用校园广播召开学雷锋动员大会,并且组建学雷锋志愿者小队,掀起“学雷锋、见行动”的热潮。

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道德实践活动

今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要坚持按照“三贴近”的原则,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道德实践活动。同时,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深入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组织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养成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主要活动安排

1、积极开展“德育十个一”活动。

2、各班以礼仪常规教育、孝敬父母教育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让学生明白哪些是他们应该做到的,哪些他们不应该去做。

3、三月五号开展《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做文明的新人。

4、利用“三.八”妇女节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给妈妈(奶奶、外婆)一封信,帮她们做一件事,送她们一份礼物,给她们打个电话,学唱会一首感恩的歌。

5、每个班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堂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办一期黑板报;办一份手抄报。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辛苦,从而尊重父母和长辈。

6、开展 “讲文明、重礼仪”活动成果展示。通过说、唱、跳、三句半、唱歌、跳舞、知识问答、快板等形式来引导学生的行为,改变他们的思想。

7、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祭扫烈士陵园等社会实践活动。

六、活动热点

热点一:开展“知雷锋学雷锋”五个一活动

☆作一次国旗下讲话,倡议全体队员向雷锋同志学习。

☆各中队开展一节学习雷锋事迹的主题班会,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

☆各中队出一期以“知雷锋学雷锋”为主题的黑板报,发扬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每位队员学会唱一首学习雷锋精神的歌曲,歌颂雷锋以服务人民为荣的无私精神。

☆学雷锋做一件好事,传承雷锋精神。

热点二:开展“寸草报春晖”三八妇女节感恩系列活动

发起阶段:由大队委员会向全体队员宣读开展感恩活动的倡议书。

1、开展活动阶段:

一、了解妈妈,为妈妈建立小档案(包括年龄、生日、爱好、优点、最大的愿望„„)了解妈妈的工作情况。二感悟母爱,以日记形式记载妈妈为我们付出的情况,体会妈妈养育我们的辛苦。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三、自我反思,利用班会、队会进行反思,反思自己为妈妈、为长辈做过些什么,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今后打算怎样做以及了解“及时行孝”的深刻含义。

四、真情交流,给妈妈写一封感恩的信,或自己创编一首亲情诗送给妈妈。让妈妈感受到寸草懂得回报春晖的欣慰之情。

2、总结、延伸阶段:各中队及时收集典型材料,通过队讯及广播进行宣传,让感恩之心化为一种责任,激励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学好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伊宁市二十三小学

德育处

2011年3月

第6篇:公民道德建设月计划

今年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我乡要紧紧抓住“公民道德建设月”这一契机,结教师工作特点和各学校教师思想实际,提高公民素质,以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重点,真正做到以月促年,在全乡掀起一个公民道德建设热潮,扎实有效的将活动开展起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现将有关活动安排如下:

一、“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紧紧联系我乡工作实际,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学习字基本道德规划,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团活动日等时间,采取举办辅导讲座、座谈讨论、知识竞赛和自学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选好载体,注重实效,以月带年,以点带面,切实起到促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各族干部群众道德素质的积极作用。

二、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全局干部进行宣传教育,在全局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以公民道德建设为龙头,切实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一)以勤政廉洁为重点,切实解决全乡教师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科室,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行业新风,提高服务水平,奉献社会大众,不断丰富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

(二)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切实解决好各学校内诚信守法和规范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当今诚信的缺失危害极大,如不及时遏制后果不堪设想。“诚信”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突破口。在继续推进字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上,今年的“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要重点突出“诚信”教育。以各种形式开展“从我做起”的教育活动,树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形象。

(三)以集体主义和科学文明为重点,切实解决广大教师集体主义观念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继续开展创建学校等活动。

(四)以遵守社会公德为重点,开展在公共秩序、公共设施、环境卫生以及人际关系等活动。

(五)以理论信念教育为重点,切实解决学校内教职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思想和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

(六)以培养家庭美德为重点,切实解决家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公民”、“好妻子”、“好丈夫”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妇女、家庭、环境”、“美在家庭”、“教育一个好孩子、建设一个好家庭、做一个好当家、当一个好儿女”等主题教育。

(七)开展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依法指教,切实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7篇:公民道德建设活动计划

福海县供销联社

第十三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计划

今年三月是我自治区第十三个“公民道德建设月”,主题是“爱国守法”。供销社按照县委宣传部的要求,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力争做到“四个注重”,确保干部素质得以提升,活动开展取得实效。

一、注重强化学习,提升素养。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以“爱国守法”为主题,开展反对非法宗教和“我的中国梦”知识竞赛答题,参加机关文明礼仪教育学习,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了大家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使讲诚信、讲服务成为供销社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更好地为服务“三农”。

二、注重义务奉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供销社面对单位干部职工人数较少的现实,挖掘人力资源,积极协调志愿者开展卫生清洁义务劳动、困难帮扶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对办公楼周围、单位卫生区进行了彻底清洁,美化了环境。

三、注重结合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围

—1—

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六项任务”,供销社选派的下基层干部在县委统一安排下,进家入户访民情、送温暖,开展“爱国守法”宣讲活动,了解群众生活之所急、之所需,尽己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突出深入推动勤俭节约活动。在单位干部职工中继续开展“文明餐桌”活动,提倡在职工餐厅摆放“不剩饭、不剩菜”等温馨提示牌,在机关开展节约一滴水、节约一滴油、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分钱活动,倡导科学、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文明消费、节俭惜福的良好社会风气。

五、突出文明传播。通过QQ群、微信、公开栏等形式,发出向雷锋学习、维护民族团结、爱护环境等倡议,传播文明风尚,传递正能量。

福海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一日

—2—

第8篇:公民道德建设月工作计划

2012年#####公民道德建设月工作计划

今年3月是自治区第十一个“公民道德建设月”,3月5日是第49个“学雷锋”暨第13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的集中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认真组织开展好今年的“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现提出以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文明校园和构建和谐校园的奋斗目标,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文明、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胡杨精神、诚实守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坚持以月带年、以月促年,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我系和谐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宣传教育,进一步巩固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各班级要紧密结合新疆发展稳定的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切实打牢新疆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各系(院)要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黑板报、宣传栏、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四个认同”和“六好”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正确认识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大力加强诚信教育,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全院各班要结合实际开展以“做讲诚信的大学生”为主题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将诚信为本、诚信立校、诚信育人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不断践行诚信规范。

(四)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师生广泛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围绕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同学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要大张旗鼓地树立和表彰行业职业道德标兵、道德模范。

三、活动要求

(一)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组织和领导,高度重视,切实把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作为今年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进行安排部署,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力求取得显著成效。努力做到认识明确、组织有力、措施到位。

(二)全院党团组织、学生干部,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月”做为中心组学习、支部活动、主题团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工作。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上做出表率,并且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带头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师生员工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和作用,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宣传力度。各系(院)要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等大众传媒的特长和优势,开设专栏、专版横幅等多种形式,普及道德规范,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针砭社会时弊、抨击不良言行,多用身边的事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道德宣传教育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努力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坚持以月带年、以月促年,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要将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道德教育的内涵,创新道德实践的方式,拓展道德建设的内容。

四、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

1、院宣传部及各团委宣传部利用各种媒体做好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横幅、板报、宣传栏等工具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有关内容。

2、团总支、学生会充分发动学生,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道德实践活动。

共青团#####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

第9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计划

为争创国家文明城市,认真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活动,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把我园的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新高,结合我局实际和特点,研究决定,特制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计划如下:

一、制定计划,落实措施

1、1—3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纲要》的重要内容,要求大家熟背《纲要》20—80字常识。积极参加市、社区的宣传活动,书写标语,设宣传站,向游人发放宣传资料,办专栏等广泛宣传,让市民道德建设深入人心。

2、4—6月,组织学习《纲要》1—5章,开展“争做文明绵阳人”读书活动,并进行知识竞赛。

3、7—9月、组织学习《纲要》6—7章,在全局职工中开展向社会弱势群体捐助活动。

4、10—12月、组织学习《纲要》第8章,进行学习贯彻《纲要》知识考核。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纲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大家积极参与,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2、为了加强领导,保证计划的落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的经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强大的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各中全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纲要》内容为指导方针,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力度,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向纵深发展。

***县自然资源局

2019年3月22日

上一篇:出纳个人工作总结大全下一篇:涉密文件保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