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课程教学的高职教育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职业教育是工匠级人力资源储备和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高技能人才等重要职责。然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存在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学专业单一化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出现无处就业的情况,同时工厂又出现紧缺专业技工的问题,导致近来企业出现先招工再委托培训的现象。教育资源严重浪费,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电工学课程教学的高职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工学课程教学的高职教育论文 篇1:

面向高职教育《电工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本文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出发,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介绍了《电工学》课程在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关键词:电工学 创新型 实践动手

0 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电类、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辅助课程,以理论为基础,重视实践,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基础,并掌握基本的电工技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非电类专业与电工电子技术交叉融合越来越多。高职类学生理论知识薄弱,根据《电工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践能力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大胆创新改革,加强实践动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 根据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电子、电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目前市面上的教材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专业群的需要编写了校本《电工学》教材,包括直流电基础、正弦交流电路、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烙铁焊接技术、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电路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在课程的体系和内容上进行了整体优化。对于通信技术专业,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适当强化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结合综合布线和楼宇智能化,可适当强化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上反映电工电子技术在本专业的具体应用,在基础理论上,拓宽了教材内容,突出了专业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电工学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1 课程的教学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以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手工烙铁焊接、家庭用电器的使用和安装、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项目作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学。项目必须紧扣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结果要求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电工仪器仪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导向理论学习,完成项目实训后再通过实训结果学习理论知识。

2.2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地点统一安排在电工电子实训室,每次课程必须将讲授、练习和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烙铁焊接技术、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知识。

2.3 授课教师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要多走动,多巡查,多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在练习结束后进行总结,有必要时,还应选择个别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

2.4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图片、视频、Flash动画、PPT教学课件、实物展台、仿真软件、电工实验开发板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强调实践能力

传统的电工学课程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强调理论知识讲解,实训教学主要是教师验证理论知识项目,因此,必须对实训内容、实训手段以及实训方法进行改革,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1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结合专业群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面向行业的发展建设为对象,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到课程的教学实施、顶岗见习、实习,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企业项目开发+顶岗见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项目案例、企业文化、职业能力素质、专业新技术等引进教学中。

3.2 实训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实时性、创新性,实训项目应由验证型实验向设计型、创新型实验转换,实施与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实训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鼓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设计电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3.3 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法和手段,电工学课程教学看起来枯燥,只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问题的情境,同样会变枯燥为趣味。如欧姆定律知识,老师画出电路图,通过电工实验板搭建电路,让学生测量电压、电流等参数并记录,然后让学生比较计算,对比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掌握理论性很强的欧姆定律,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

3.4 学生单人单组实训,独立完成每个实训项目,避免偷懒和抄袭,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开放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既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学习课程教学以外的专业电工技能;既为参加技能竞赛做好了人才储备,又能让兴趣小组的成员在班级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3.6 职业资格认证,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在原有的职业资格鉴定站的基础上,优化基地培训能力,依照电工中、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认证要求以及考试的实际需求完善实训基地的各类建设,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接轨,进一步优化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3.7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业技术、先进设备、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的优势,在各类电工电子项目的开发和社会服务中,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水平、项目组织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提升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五年来,有将近师生300人次参与到各类项目的开发和社会服务中。

4 创新课程考核

4.1 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加现场操作。

4.2 成绩评定,如表1所示。

说明:①学生考试前撰写出作品的设计报告和设计日志,采用全班公开的形式对作品的设计报告进行答疑,通过答疑的学生向任教师课提交现场操作考试的作品中所需的素材,以备现场操作考试使用。②任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周内组织学生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根据作品设计报告书中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制作步骤独立完成期末作品制作考核。

笔试加现场操作的考核方法打破了传统只有笔试的考核方式,现场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 通过课程的改革,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实施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相互提高的过程。建立一支技能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实训教师队伍,使创新教育渗透于实训教学中。事实证明,教学质量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投入的精力是成正比的。交流越多,投入的精力越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鼓励教师多形式、多渠道参加培训学习,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师的实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6 总结

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作为研究基地,结合专业需求,引进的校外实训基地项目,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为出发点,对《电工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进行深入的实践与研究,使其更加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宜春.电工学(校本教材)[M].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4

年8月.

[2]王思民,朱慧.《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报,2010(20).

[3]吴韬.《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科技,2012(16).

作者简介:罗宜春(1984-),男,广西桂林人,专职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电子通信技术。

作者:罗宜春

电工学课程教学的高职教育论文 篇2:

大数据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职业教育是工匠级人力资源储备和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高技能人才等重要职责。然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存在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学专业单一化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出现无处就业的情况,同时工厂又出现紧缺专业技工的问题,导致近来企业出现先招工再委托培训的现象。教育资源严重浪费,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基于此,文章结合大数据特点,探讨大数据在职业教育中应用,以适应当下人才培养战略。

关键词:大数据;职业教育;人才储备

大数据,不能仅仅理解成数据量的大,更应看到数据量的广,掌握大数据中量大而广的特点,就能在各行各业中给人们工作做出强而准确的指导。针对现阶段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落后呈现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企业用工荒”问题,文章结合大数据分析,探讨如何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进行精准设计,解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企业用工荒”难题。

1 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较为片面

在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各個大学不断扩招,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大学生,毕业后能就业并跻身“干部”行列,而多数家长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没什么出息,即使就业也只是个工人,官本位的思想在一些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这也导致职业教育生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1.2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我们国家当前正式提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也已经认识到技工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在宣传专业的技工人才时,却忽视了技工院校的宣传引导工作。电视节目中经常看到大国工匠的成才之路,但很少看到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技工院校的宣传,相反电视中经常看到一些民办技工培训学校的广告,让学生及家长都觉得技工学校就是培养挖掘机司机的地方,没有认识到精密技工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靠专业的技工院校来实现的。

1.3 接受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小、待遇低

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多数只能在一线当工人,即使学到了过硬的技术,有突出的工作表现,由于学习的专业限制,也只能担任技工,最高也就能评个技师,不像其他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适应的岗位相对较多,从事工作选择性自然多,发展空间就大,同时,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多在实体经济领域,当下资本避实就虚的大环境下,实体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待遇也就无法优厚了。

1.4 教育课程设置单一

教育课程多不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呈现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企业用工荒”的现实矛盾。当前的职业教育参与主体还不健全,学校与企业脱节,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学校只管教,而不考虑教出来的学生应该送到哪里去,哪里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从而也导致技工院校多年来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甚至出现老师一本教案用一生,上课从来不备课,都能对讲授的内容倒背如流,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学到的技术不是当下企业急需的,学生毕业后企业不需要,同时,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却只能由企业自己先招工后培养,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 大数据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指导作用可行性分析

2.1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具有IBM提出的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大数据的本质特征不仅仅是数据量的多,还包括数据量的广度也超出我们个人能处理的一个范畴,大量的数据集合,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经过新的处理模式,借助计算机超强的计算能力,就可以分析出重要的有用信息。

2.2 大数据在职业教育领域应用可能性

大数据,我们不能仅仅理解成数据量的大,更应看到大数据数据量的广,正是大数据中数据量的大和广,掌握分析大数据,就能在各行各业中给人们工作做出强而准确的指导。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企业的用工信息,全国各地企业的招聘信息等等,都可以作为数据源,在庞大的数据支撑下,分析企业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用工特点及专业是可能的,准确度也是可信的。在这样的数据背景指导下,技工院校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修改专业实习方法,培养出一毕业就能针对特定企业急需的岗位上岗作业的熟练技工。

3 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建立方法的探究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快我国制造业升级。“制造大国”要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制造强国”,说到底还是要靠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国工匠》中讲述了8个工匠用“8双劳动的手”缔造的神话,正说明高级技工人才培养在制造业的重要性。但是,人们所急需的技工人才大数据在培养高级技工人才培养方向上应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3.1 教育观念应与时俱进,依托大数据建立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培养体系

信息高度透明的互联网时代,转变教育观念,既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存在一本教材用10年以上,一个专业设置10年不变,不夸张地讲,有的老师一本教材讲一生,学生所学也是届届一个样,很多内容已经跟不上现代工业发展的脚步了,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综合信息平台,按照不同的层级(政策/决策层、教育教学层、综合评价层)实施职业教育的动态管理,形成有效的馈送机制和共享机制,实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企业在工业现代化条件下的用工模式。

3.2 依据大数据提供准确可用的用工资源,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支撑着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且已经成为应用级成熟技术。我们不难从全国各地用工招聘信息中发现和总结出当前可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企业所急需的人才,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分析结果,适时调整教学专业设置,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即解决了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大大节省了教育资源,为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人员储备,特别是对我国要建成制造业强国的目标而言,提供紧跟时代需求的人才十分有必要。

3.3 大数据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精准帮扶

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学进程中,需要好的专业设置,好的教师,但也离不开好的学生。目前职业教育存在学生龄普遍偏小的现象,特别是中技班更是如此。学生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同时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比如甲同学可能对电工学照明电路接受很快,一学就会,可乙同学则对照明电路难以接受,但对电机原理接受很快,这就要求在入学时对学生建立数据庫,分析每一次考试及平时作业,找出每一个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制定一套针对其本人的精准帮扶办法,使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到岗就能使用的人才。

3.4 以大数据为依托,对院校毕业生进行全面跟踪回访,指导教学实践

依托计算机技术,建立院校毕业生跟踪回访数据库,对毕业生就业及在企业工作情况全程跟踪,及时了解毕业生和企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提高就业工作水平和就业质量。同时,对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这个过程可以和其他院校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增大数据源的广泛性,从而分析总结出更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而能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人才培养模式等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

4 结语

新技术的产生,带来很多新的特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更多的不同专业技工人才来支撑行业发展。职业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把新技术应用到职业教育中来,才能真正培养制造业急需的高级技工人才,发挥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数据在职业教育领域应当有所作为,也应引起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1-5.

[2]黄孝华,刘红霞,杨超,等.大数据时代如何促进教育改革[J].考试周刊,2017(81):41.

[3]党红恩.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高校建设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6):30-31.

[4]李强,黄伟.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建设[J].科技资讯,2018(2):20-22.

[5]李高杰.大数据环境下智慧课堂平台建设的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1):17-20.

[6]张俊强.大数据背景下教与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8(2):30-32.

[7]袁景丽.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析[J].才智,2017(15):100-102.

[8]戴婷婷.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学的微传播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12):12-15.

作者:张飞燕 徐荞芬

电工学课程教学的高职教育论文 篇3:

基于工作过程的《低压电气线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育现状提出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低压电气线路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并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分析总结。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技能、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低压电气线路;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學院在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这里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对《低压电气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是改变以往学科体系的教学方式,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专业所有的相关知识都汇聚起来,以一个问题或目标为主线,把整个专业的教学演变成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2]。近年来,我们通过《低压电气线路》课程的改革,在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教学效果显著。

一、高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呼唤着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教育在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紧迫[3]。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工学结合,强调实践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当前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创新精神、缺少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现状,当前的高职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要面临着帮助学生打基础、提兴趣、教学习方法及培养能力的多重任务[4]。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真正地把课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的真实教学环境与高职教育课堂有机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对接。

二、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当前,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主流思维为:构建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对具体职业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拓展,实现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把工作任务融合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以不同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设计[5]。低压电气线路课程开发的思路:首先,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合,确定教学内容;其次,鉴于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适当降低理论起点;第三,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6]。

三、低压电气线路课程改革的实施

1.解构重组教学内容。低压电气线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选取的标准是能够满足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它是高职机电、电气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是由原来的《电工学》、《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取舍后形成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的内容是按照维修电工和电气设备安装工职业或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级技能岗位需要的能力和要求来设计课程,对原来的学科体系进行解构,打破原有的学科型理论体系,把电工技术、电机学、低压电器和电气设备控制技术等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培养维修电工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资格证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创建七个典型的教学情境,分别是直流电路的分析、交流电路分析、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变压器的结构应用分析、电动机的拆装、常用低压电气设备、电动机常见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修。每个教学情境根据教学要求设计若干个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

2.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低压电气线路课程对实践要求很高,要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只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附加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其弊病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课时远远不够,改革后的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以实训室为主课堂实施教学,使讲课、演示、仿真模拟、实训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1)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高职院校能否向企业输送真正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是瓶颈。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学生,如学生进入实训室就如同进入工作现场,首先安全第一,遵守规章制度,节约耗材,增强主人翁意识,加强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并将职业素养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2)创新教学方法。模块化课程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分组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进行搭配。教学过程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总结、评价六步教学法。在讲授新内容前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提前做好搜集资料和小组讨论的准备工作,形成明确的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完成任务,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3)有效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这里说的团队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所有讲授《低压电气线路》模块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设有一个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该模块的教学活动。教学团队实行周例会制度,根据教学进展情况总结本周效果,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共同制定、调整教学任务的难度和授课学时,安排下周教学工作,统一教学要求,做好集体备课。第二层含义是指教学过程采用团队授课,上课时至少有两名教师,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实现互补。团队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管理学生的出勤,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团队教师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4)组织技能大赛。学生在课程结课前,平行班之间要组织技能大赛,通过大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检验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推动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3.改革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方式,变期末考核为全程考核。传统的理论课考核方式是:平时30%+期末70%,基本上是以期末一张考卷决定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缺乏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检查、监督,个别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考试之前搞突击,由于是临时记忆,根本没有掌握知识的实质,学习质量无法保证。针对此情况我们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有任务考核和阶段考核),变期末考试为全程考核,课程总成绩=平时分(上限50分)+期末考试(上限50分)+创新分(上限10分)。以上的教改措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实践技能考核,把实训考核变成质量环节的全面考核。以往的实践考核成绩只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出,因此,学生只重视报告的撰写,不重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的训练。针对此情况,我们提出了质量环节的全面考核,考核指标包括职业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实践任务的设计、安装、调试能力,故障排查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四、改革成效

《低压电气线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改方案经过几届学生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规范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专业教师对这门课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尽相同,对重点与非重点的把握也不一样,所以,专业教学的实施过程会有一定的差别,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方面难以统一。而实施教改后,采用团队授课的方式,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都是经过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过程有团队负责人管理,教学质量还可以通过技能大赛来进行检验。

2.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难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的获取率较低,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面貌都有很大变化,真正的实现了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双证书获取率显著提高,同时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3.加快了“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改革后的教学方式采用团队授课、一体化教学,教学团队常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组合,这样就推动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五、结束语

《低压电气线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必须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就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参,王超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主要过程探讨[J].内江科技,2012,11(178).

[2]吴恒玉,唐民丽,何玲,等.PLC基础及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4).

[3]靳丽君,孟永辉,张刚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6(52).

[4]帅捷.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教育论坛,2011,(8).

[5]张培寅.冲破学历教育束缚 回归职业教育本原[J].成人教育,2011,4(43).

[6]王荣华.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学生就业[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

[7]罗静,江金强,刘晓亚.中新两国大学化学教育比较中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低压电气线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1-3。

作者简介:刘艳春(1971—),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講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卢尚工(1971—),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

作者:刘艳春,卢尚工

上一篇:文化创意发展下的艺术设计论文下一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煤矿机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