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作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因此,农村水利工作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理清思路,转变理念,扩展服务范畴,健全法律法规,促进经营管理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维护农村水利全面健康地发展,充分发挥水利支撑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水利工作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村水利工作论文 篇1:

我国新农村建设要求与农村水利工作方向探析

[提 要] 农村水利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论述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的要求及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水利的工作方向,有利于推进新农村水利建设。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工作方向

[作者简介]周善利(1966—),男,江西省玉山县水利局工程师。(江西玉山 33470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村水利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各级水利部门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观念,狠抓落实,加强管理,扎实工作,切实做好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水利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的要求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从而对农村水利提出了具体要求。

1.“生产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指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水分布不均,水害频繁,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必须走灌溉农业、节水农业的发展道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综合发展能力能否提高,抗灾能力能否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水平。只有大力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农民增产增收。

2.“生活宽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生活宽裕”。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水利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发挥排灌工程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另一方面,生活富裕离不开饮水安全,通过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供水设施,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解决困扰广大农村群众饮水难题。因此,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不仅为农民的安居乐业和“生活宽裕”创造条件,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3.“乡风文明”: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村组之间、邻里之间建立一种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新型关系,是乡风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水利直接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对农村新风尚的倡导具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工作在一线上的乡镇水管站人员,要充分认识自身在推进新农村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热忱主动、秉公执法,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实现“乡风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4.“村容整洁”: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村容整洁的重要条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刚性指标。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村容整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必须在一个流域、一个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的防治措施。农村水利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而以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以电代柴等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就能达到这一目的。可以说,“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牧区水利、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5.“管理民主”:农村水利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其组织与管理方式的民主化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对其他方面实现管理民主也有重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农村水利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政府要放手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也要与农民协商,征得他们的同意,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实现农村水利建设主要由原来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向政府扶持和引导、农民自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二、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水利工作主要方向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对农村水利既是新的要求和任务,也是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作为水利部门,应抓住机遇,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心,认真谋划、创新发展,求真务实,全力做好有关工作。

1.编制农村水利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农村水利建设是保障农民增收、生活宽裕、生产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指标来指导。规划是龙头,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有序开展工作。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由水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统一编制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做到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相互配套,优化调度,把统一规划作为农村水利建设和安排投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通过规划,不仅要达到摸清情况、统一认识,指导和规范工作的目的,还要起到协调有关部门、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规划编制完成后,按照一定的程序报批。经过批准的农村水利建设规划,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变更或中止。

2.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保障饮水安全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体现,是维护人的生命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首先,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和调整农村供水设施,推行区域供水,形成规模供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其次是要大力宣传和严格执行水环境保护法规,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这是水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教育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严禁将杂物抛入水体,减少污染源;采取生物、生态等环保措施,改善水体水质,防止水体水质恶化。同时完善水源地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做到农村饮水水质达标,水量够用,取用方便,保障有力,长效不衰。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农村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普遍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以致大多数不能满足正常运行要求。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下一步,水利部门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排灌设施续建配套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抓紧对老化失修水利设施的整修配套和除险加固,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防洪抗旱安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积极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民间水利建设的发展。

4.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力度。农村水利建设关键是投入,对农村水利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使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没有资金的投入,其它一切都将落不到实处。健全政府投入机制、争取扩大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中央和省级投资规模,引导和带动受益农户增加投入;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水利投入新机制。对保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事关群众根本利益、影响范围广、综合效益特别是社会效益大的水利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增加水利投入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5.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大乡镇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力度,将承担公益性事业的水管人员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正常经费开支,以稳定农村水利这支队伍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的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探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充分依靠广大农民力量,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联户合作等经营管理方式,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效益的发挥。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根据农村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公益性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广大受益农户的积极性,推动小型水利工程和谐自主建管体系建设,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挥长效作用。

三、结束语

农村水利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利部门应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把促进农村水利发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扎扎实实做好有关工作,推进新农村水利建设,力争为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欧阳小芹]

作者:周善利

农村水利工作论文 篇2:

对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考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他有关水利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涉及到闸、站、堤、河流、沟渠及水利配套设施。农村水利设施分为蓄水设施、引水设施、输水配水设施、提水设施、田间灌溉设施、防洪除涝降渍等抗御水灾害设施和生活供水设施。

一、农村水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农村乡镇的城镇化,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和生产污染严重,农村水利科技含量仍然较低,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目标,这些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原来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以种植玉米、水稻、大豆、高梁等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增加,对灌溉、降渍和抗旱的要求更高,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

二是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费的收缴。

三是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组织向村民自主转变,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意见转变,由尽可能以资代劳向尽可能出工转变。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环境与投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进行。要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不断完善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以及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

一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

二要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要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四要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有的小城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五要提高农村供水能力。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村工业用水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出现了农村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要提高农村特别是小城镇的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管网敷设,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在布局上应综合考虑,加强村镇科学规划工作,修建集镇截污处理厂,解决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环境风貌。

六要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规费征收政策,对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二是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

七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证明,一家一户的方式很难办好这项工作,应该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来进行。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灵活掌握,可以由水利所直接管理,也可以通过产权转让私人经营,可以采用经营管理权承包、租赁或聘用“能人”等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以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制订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要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镇村应该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的利益。在保护经营者合法收益的同时,应严格要求经营者按照规定缴纳规费。

三、主要措施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

第二,建立税费改革后新的投入机制。过去,农村水利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关键的一条是有比较可靠的资金来源和劳力投入,形成了“完成土方靠劳力,筹措资金搞配套”的运行机制。但是,随着乡镇企业转制,农民增收速度缓慢,财政投入不足,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实行“一事一议”,这对农村水利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使农村水利发展机制特别是投入机制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各地要积极探索,尽快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一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将当年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实现财政转移支付;二是坚持分级负责、划分事权的原则,明确投入主体;三是要继续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组织受防洪工程保护的所在地区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修建防洪基础设施;四是要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投资兴办农田水利工程,使农民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体。

第三,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水利所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新技术推广等工作。要实行事企分开。乡镇水利所的职能要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吉林省前郭县水利局农村水管中心站)

(责任编辑:祖大勇)

作者:柳 静

农村水利工作论文 篇3:

浅谈农村水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它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本文针对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对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加以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农村水利;管理;形势;对策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等等。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在现阶段,农村经济和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开始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在农村,水利工程灌溉系利用系数较低,居民饮用水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产生产和生活污染严重,水利科技含量比较低,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目标。这一系列问题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農村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农村建设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开始由政府组织向村民自主转变,由尽可能以资代劳开始向出工转变。由指令性的计划开始向指导性意见转变,政府组织号召转变为“一事一议”。

2.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过去主要追求粮食产量,所配套水利工程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调整为输出瓜果、花卉和苗木对抗旱和灌溉的标准比原有的设施标准要高。在这个过程中,调整是市场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的调整建设和规划,使得农村的配套设施出现了一些困难。

3.需要正确理解水利产业的政策。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根据其作用和功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兼有一定社会效益以经济效益为主的项目,指水面养殖供水以及水利综合经营等;另一类是公益性较强以社会效益为主的项目,指水资源工程、农田灌溉骨干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防涝除涝工程等。按照这一划分,农村水利建设中许多工程都属于公益性较强的工程。农民按照这一划分,把防涝除涝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农田灌溉工程作为政府投入的主体,实际上,流域性防涝除涝工程是公益性的,但是圩区治理涉及到的防涝除涝工程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而农田灌溉工程师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因为其受益者和受益范围,也不应该把政府作为投入的主体,而应该把农村作为主体。

4.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水质不达标,必须导致很多人多不健康,因此也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为水质不能保证必将引发一场矛盾,影响到水利工程水费和水资源费的收缴。

二、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4.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暴雨受到的灾害影响来看,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时暴雨的排涝要求,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5.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第一是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其养护工作可以通过市场化、企业化机制操作,减轻单位的财政困难。第二是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可以通过出租承包等方式获取收益,还可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或者用足已出台的有关规费征收政策。

三、对农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1.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2.要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

水保站是区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水保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圩区建设和国营机电排灌站的运行管理,新技术推广等等。乡镇水利水保站要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

作者:裴文玉

上一篇:大学生旅游市场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