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峡水利

三峡水利 篇1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从各个方面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兴建农田水利,促进农业生产。但是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发展,有悖于目前社会提倡的生态平衡理念。因此必须将农田水利建设从传统建设方式向环境水生态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2 工程案例

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东西宽38km,南北长47km,总面积984km2,其中,耕地面积6.84万亩,山地面积119.1万亩,水域面积5.5万亩;2003年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以来,先后建设了崇头镇、石塘镇、赤石乡等20个农村饮用水项目。近年来,为切实保障全县农民饮水安全,确保广大群众喝上放心水,云和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在县城自来水厂一、二期扩建工程已完成的基础上,全县还建成4座乡镇级水厂(崇头水厂、赤石水厂、石塘水厂、紧水滩水厂)和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246处,分布于全县三镇三乡四街道。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饮用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已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县20个农村饮用水工程,已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3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一般包含蓄水系统、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等,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建设形式,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我国古代伟大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见下图),自建成后几千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灌溉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江堰的建设充分地保护和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的建设特点是变水害为水利,统一“人、地、水”三个因素,很好地改善了农田水利环境和周围生态景观。都江堰的建设可谓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工程,从图中可以看出都江堰利用鱼嘴实现了正、倒四六分水,从而满足了基本的灌溉需求。可见,好的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能促进农业发展,而且对周围环境具有平衡作用,维护生态平衡发展,降低水利设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水利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但是,现在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很少会考虑这些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实施建设,而且工程建设忽略了水的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另外,工程技术人员盲目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对河流区域水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河道堵塞、淤泥等,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4.2 水利设施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必须严格遵守规程规范,否则可能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各式各样农药、化肥的研制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量,但是在农药和化肥应用过程中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将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排入水渠中,导致水体内氮、磷、钾含量过高,不利于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对生物饮用水带来一定的损害,甚至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破坏整个流域内水资源,导致生态失衡。

5 从传统水利向生态环境水利转变的措施

5.1 灌溉方式的转变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合理的农田灌溉方式,特别是在降雨量比较少的地区,必须通过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稳定粮食产量。而过度灌溉也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损害。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农田灌溉设施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勘探,从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水利建设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溉设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农田灌溉能够解决农作物缺水问题,同时促进农作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在农田灌溉过程中也会导致土壤中矿物质流失,也可能将水中的盐分带到河流中造成土壤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内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下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采用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水环境污染,达到环境保护和农业增长的双重效益。

5.2 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小规模重实效建设

a.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投入增长机制,落实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确保足额计提、定向使用;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集中项目资金、各级财政资金、民间闲散资金,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打造亮点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进步。

b.继续推进产权改革。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对一些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新建工程,要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真正达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在政策、信贷、税收、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

c.全面铺开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国家试点县工作。从2015年开始,云和县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管一体化”“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确权和移交”“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农民质量监督员工作长效机制”等六大试点工作,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实现“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5.3 实施公开招标、发展民营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建设是群众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建设,在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工程性质和收益范围正确使用“一事一议”规定,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民主决策。云和县在水利兴修时比较注重采纳群众的建议,特别注重因地制宜、科学治水。治理大沟、中沟的过程中一般在满足排涝的基础上适当加深,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灌溉用水的问题。另外在规划村塘改造的过程中,利用废旧坑塘、老河道和旧窑址等进行综合开发,最大限度地节省开发成本。云和县各个乡镇兴修水利工程过程中一般采用验收制度,在工程质量保障的情况下一般均能够通过验收。在兴修水利工程时专门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验收,保障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在工程建设方面,一般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以及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在节省建设资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质量。

5.4 优化农田水利蓄水工程

蓄水设施建设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很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解决农作物生长中的缺水问题。如果蓄水设施建设不够科学,可能会影响农作物周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计划,而且修建过程中尽量在自然湖泊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这样既能够减少投入成本,又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又能够提高水利设施的安全性。在这个过程中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

5.5 排水渠道上的改造

农田排水系统在整个环境水生态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内部生长的水生物对氮元素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从而能够很好地减轻农田废水对水环境的破坏。因此,兴建农田水利系统时,必须将药品考虑到排水系统设计中,同时选择合适的建设材料,这样能够为农田中的益虫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作物生长中农药的使用,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5.6 加强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比较滞后,而且由于过去人们对农田水利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很难实际应用,因此,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首先要优先建设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的水利设施,加强巩固已经出现病害的大型水库,预防水库出现危险,促进农田水利完善发展,减少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同时提高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效率。其次要加快推进缺水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同时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缺水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并在严重缺水地区推进缺水重点工程建设。合理开采地下水,并结合“蓄、引、提”,因地制宜地规划一批中小型水库,积极鼓励农民兴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解决乡村用水问题。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并建立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系统,构建专业的防洪抗旱服务,积极完善应急预案。

6 结语

农业是我国发展之根本,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能促进农业更好发展,而且能保障农业生产环境的提高,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重收益。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农田水利建立必须从传统水利建设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方向转变,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而且要保证在整个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最初的农田一般仅依靠自然河水和雨水进行灌溉,而后由兴修的水利工程进行灌溉,农水建设发展到今天开始重视环境水生态。传统农田水利向环境水生态转变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形式的转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用水需求,而且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本文主要分析农田水利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概述了传统农业水利向环境水生态转变的过程。

三峡水利 篇2

人类对自然界的一项积极干预

“目前,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人们关注度、敏感度最高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几乎超越了可能在局部发生的战争、民族、宗教等而成为与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甚至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讨论三峡工程之前,张宝欣首先向记者阐述的是他眼中的生态安全。生态安全伴随着人类诞生至发展的整个过程,关注和研究生态安全实际上就是关注和研究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就是关注和研究人类的未来问题。只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生态安全问题并不在意。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空间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强度越来越高,生态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以日益严峻的形势摆在了人们面前。只要人类继续生存与开发下去,生态安全问题就必然会一直存在下去,也就是说,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必然会对自然界产生干预,这种干预极有可能会带来生态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与生态安全就处于完全对立的局面,无数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正负作用是并存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正面干预有很多例子。”张宝欣接着谈道,“就我所熟悉的水利而言,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中国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自公元前256年修建至今,一直发挥着不断改善人类生活完善和保护美好生态的作用,算是人类对大自然发挥作用的最好干预。饱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国三峡水利工程,最初计划起源于孙中山先生在1917年提出的开发长江上游地区水利的建议,后孙中山先生又于1924年明确提出应当在三峡建坝发电,自此,三峡水利工程在旧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搜集、勘测和论证。在新中国,自1954年之后三峡工程又历经38年深入、广泛、持久的论证,而后经过20年的建设,到现在已经基本建成。如此一项耗时之长,耗费心力、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造福人类,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一次积极的正作用干预。”

“它的生态正效应主要体现在:防洪、发电、航运、补水这几个方面。”张宝欣向记者解释道,历史上的洪涝灾害曾多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极大危害,民不聊生,土地被淹,各种疾病常年发生,因此,三峡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功用就是防洪。据历史文献记载,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致使几十万人遇难;新中国成立以后,1954年的大水致使长江流域30多万人被淹,3万多人死于洪灾;不久后的1998年特大洪水又以2.23亿的受灾人口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提醒着人们: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实际上,不管是水量、强度还是覆盖范围、持续时间,近几年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都不比1998年的特大洪水弱,但是洪涝损失却有了明显降低,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三峡大坝的调节。每当罕见洪峰来袭,三峡水库至少能够做到拦洪削峰40%,这就有效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滔滔洪水经过有节奏的引导,平稳有序地泄入下游,对库区和坝下的大部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此为三峡工程的生态正效应之一。

2012年7月4日,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意味着,经过10多年的安装、调试,三峡工程设计安装的机组全面完工并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全面建成投产,成为世界最大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7月24日的洪峰抵达前,借助洪水带来的高水头和大流量,三峡工程32台巨型发电机组持续12天实现满负荷运行,发电量超过60亿千瓦时。通过电网调配,这些电量对缓解夏季用电紧张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绿色再生清洁能源”的三峡电力,每年可节约亿吨标准煤,少向空间排放约2.5亿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三峡工程的生态正效应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其三,三峡工程的建成极大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通航能力。随着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通航,响彻峡江的纤夫号子,已被船队悠悠的汽笛声取代。三峡水库蓄水到达175米水位后,显著地改善了宜昌至重庆间的通航条件。不仅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港,航运成本也比兴建三峡工程前降低1/3左右,交通事故发生率与蓄水前比下降了2/3。川江通航能力提高,交通不再是瓶颈,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次,航运还有保护环境的优势,其他的运输方式如火车、汽运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负担,长江“黄金水道”的魅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凸显。

在经历了几次与特大洪峰的成功博弈后,三峡人“治水”、“用水”的方法和理念日臻成熟,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也在逐步拓展。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巨量清洁能源的同时,三峡水库还发挥枯水季节对下游补水作用。2011年1月至6月上旬,干旱席卷长江中下游。三峡水库累计为下游补水150天,补水215亿立方米,抬高了河道水位,保障了沿线地区人畜饮水安全,有效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

硕果与争议并存

尽管有众多优点,但社会各界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有关三峡工程的争议,其中包括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三峡水库引发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移民搬迁未落实到位等问题,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这些异议时,张宝欣也不无忧虑。三峡工程2003年6月进入围堰发电期,2010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至设计的正常蓄水位175米。其间,长江流域发生了强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引起了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热议,有人甚至质疑这些灾害是“三峡工程惹的祸”。

“实际上罕见少雨才是造成中下游地区严重干旱的根本原因。”张宝欣书记解释道,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06年川渝出现罕见大旱,2007年重庆市遭遇特大暴雨,2011年长江中下游大旱,均属极端天气事件。三峡大坝坝高仅185米,相对于能够影响高空天气形势的5500米来说是一个微量,不至于对长江上游高空天气形势产生影响。

“对于人们所担心的三峡水库污染,这个问题其实在38年的论证过程中就被考虑到了。综合分析长江沿岸的自然条件,在三峡水库建设之前国家就提前规划了大批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在三峡水库建成的过程中,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这些对三峡的水质、三峡沿岸的环境有极大的保护作用。同时在三峡工程建成期间,国家考虑到为给中华民族保持一块净水,专门启动了‘保护母亲河计划’,即在三峡660公里沿岸,建立生态保护林,从大堤向上延伸,初期是100米,远期要到分水岭,通过植树造林,建立长江防护带。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为了使上游流入三峡的水质得到改善,减少泥沙堆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长江流域加大力度实施‘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使上游的植树造林、山林保护有了明显改观。由于有效保护了长江上游的天然林资源,在三峡工程论证阶段,发现长江流域的泥沙淤积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张宝欣如是说。

而对于外界担忧的三峡水库水位抬高会淹没三峡地区一些景点的问题,张宝欣也做了解释,“总体来说,水位抬高对三峡风光的影响是有限的。每年4、5月至10月,由于要防洪,坝前水位将降至145米,几乎不影响三峡风光。三峡的两岸山峰高程多在1000至1500米,即使水位升高30米至80米,峡谷感也不会被减弱。由于水位的升高,还产生许多极具吸引力的人工景观。高峡依旧,新增平湖,三峡景色更为壮美。”

妥善处理移民迁建

十六万多移民走出峡江,分赴十一个省市。如何确保移民过程不对三峡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何让移民尽快融入新生活?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张宝欣告诉记者,对于三峡地区的移民迁建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国家相当重视,首先规定25度以上坡地不适宜安置移民,也就减少了对自然的破坏。其次采取了外迁措施,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淹没区内的居民被迁移到土地相对宽广,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例如上海、广东等,同时还实行了严格的清库工作,就是把人类居住地,也就是后来的淹没地进行了彻底清理,并采取了必要的医疗措施予以消毒,在三峡1080平方公里水面以下,做到不存任何超过标准的污染物,而此也是建国以来首次达到的程度。

其次,为移民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也是三峡移民中至关重要的工作。移民安置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土为本,以农为主”,为了保证移民基本的生活,必须保证每人有一份土地,而且不能低于迁入地人均耕地面积。同时每户至少安排一名劳动力外出就业,从事非农产业,保证他们有稳定的现金收入。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具体的安置措施。比如照顾迁徙民众的感情,一位农民要离开他祖先留下的土地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大家都能理解,因此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照顾到每个迁徙民众的具体需求是参与三峡移民工作人员的基本准则。

三峡水利 篇3

湖北省主要水利工程设施有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电站。其中三峡水利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建筑物由栏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关键词:三峡水利枢纽,主要问题,措施及对策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概况: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它是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电站装机总容量l820万kW,年平均发电量847亿kW.h。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电站厂房、船闸和升船机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轴线全长2335m,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l75m。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及非溢流坝段。电站采用坝后式,分设左岸及右岸厂房,分别安装l4台及l2台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kW。右岸预留后期扩机的6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kW)地下厂房位置。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m×34m 5m(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t。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l20m、18m、3.5m,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t级客货轮或1500t级船队。1.主要存在问题 1.1生态问题

1.1.1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这个庞大的工程给库区乃至下游河道沿岸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长江丰富的鱼类资源受到了破坏。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会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

1.1.2对下游河道的冲刷问题

大坝建成之后,下泻泥沙大量减少,长江水变清,流速加快,对荆江河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切割,目前已比建坝前加深了六米。河水变清不但冲深河床,而且由于荆江多弯道,清水对荆江大堤一侧产生正面冲刷,将泥沙反向推至另一侧形成堆积,造成江水进一步地弯转加大冲击力;如此数年后荆江河道必然越来越紊乱,那时的冲刷模式不可预测。1.1.3引发新的自然灾害问题

大坝建成后各种地质灾难频现,尤其是崩岸明显增加,截至2007年9月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00多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1.2.泥沙淤积问题

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若此种假设成立,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将在100年内填满水库。

1.3.综合效益问题 1.3.1航运效益不高 三峡工程论证报告说,三峡工程二线五级船闸的单线通过能力是每年5千万吨,这是按照每次通过船闸的都是4艘3千吨货船和一艘顶推轮组成的万吨船队计算出来的。但是到了三峡船闸试航时,三峡船闸可以通过3艘3千吨货船和一艘顶推轮组成的万吨船队。这就比原来计划的少了1艘3千吨货船,结果是通过能力要减少1/4 1.3.2防洪能力达不到要求

三峡的防洪库容只有200亿立方米,而川江一次洪水下泄量都在几百亿至一千几百亿立方米,汛期会有很多次洪水发生。要想使用这20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保住下游,重庆等上游地区就将被淹,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这200亿立方米是根本不敢使用的。所以说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不高的。

1.3.3发电效益并不很高。

三峡大坝巨大的发电量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与其自身空前的规模和庞大的投资相比,再加上生态,战略安全等存在的问题,其本身的发电效益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1.3.4影响下游农业经济的发展。三峡在大坝建成后,虽然通过引水灌溉可以保证农作物不受干早威胁。但由于泥沙被阻于库区上游,下游灌区的土地得不到营养补允,所以土地肥力不断下降。由此可见长江下游沿河流域耕地肥力持续下降是必然趋势。2.应对措施:

2.1对水利工程做出合理的规划

在规划水利工程时,眼界要开阔,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要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长远利益负责。在任何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期,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之向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健康方向发展。

2.2严格审查水利工程建设

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审查时,一定要对其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对于影响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等的工程,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对那些严重影响和损害生态环境的项目要勒令整改,并重新评估和审查。

2.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当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以后,不代表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就停止。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部分进行治理和恢复。对于项目内的生物圈,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其尽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这对于确保该地区内生物的繁衍生息有很大的帮助。2.4 提高水利工程的排沙,防洪,航运能力

对于累积性淤积河段根据演变情况及时采取疏浚和整治工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治理。通过改善汛期水流条件,适时采取工程措施提高航道水深,完善待闸锚地,靠船墩等船闸通航设施,研究提高船舶进闸,移泊效率。

3.结语: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主要有以下三点作用 3.1.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峡库区经济落后,人均收入很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亟待开发脱贫。兴建三峡工程将有巨额资金投入库区必然给库区经济发展带来生对库区工农业生产二三产业的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振兴城镇建设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2.改善生态环境。

三峡水库能蓄洪水经水库调节后下游枯水流量提高了将近一倍这将对解决华北缺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产生积极的作用。3.3.推进科技进步。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音乐教案 篇4

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重 难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

三、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五堰小学的同学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跟琴歌唱吧!

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处理歌曲:

8、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师:同学们歌唱的太棒了,如果能再加上动作表演就更美啦!我们以歌舞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吧!:

3、老师展示:演唱自创歌曲《武当汉水情》老师我们感受到了三峡的孩子以动听的歌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王老师也创作了一首歌曲表达了对我们家乡十堰的赞美。今天我把她献给同学们,你们想听吗? 学生聆听:

老师:老师创作得怎么样?

学生:

四、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非常出色完成了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学习,同时也感受了老师的音乐作品,同学们一定也急不可待想进行自己的创作了。望同学们大胆创作,有机会我们下次交流!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愉快的合作吧!

三峡水利 篇5

《水利青年》团刊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水利工程学院第十届分团委学生会 时 间:2012年11月19日

水利学院第十届分团委学生会

2012-11-19

水利工程学院《水利青年》团刊策划方案

目录

一、创刊背景····································

二、创刊意义

三、创刊宗旨

四、刊物名称

五、团刊宗旨

六、刊物性质

七、栏目设置

八、团刊结构

九、刊物管理

···································

···································

···································

···································

···································

···································

···································

···································

水利学院第十届分团委学生会

2012-11-19

········

水利工程学院《水利青年》团刊策划方案

一、创刊背景

2012年正值“十二五”开局第二年,也是我校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年,更是促进我校迈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年。因此,我校制定了科学的发展目标,助推我校教育教学快马加鞭。今年,为响应校团委号召,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为全院师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现水利学院拟创办《水利青年》团刊,旨在以刊物形式来进一步宣传我院,打造我院特色文化体系,进一步在新的宣传平台上拉近师生距离,为广大水利学子提供成长成才的健康信息。

《水利青年》是一本由水利学院分团委自主出版发行,最具我院特色,最贴近我院学生学习生活的院属刊物。办好团刊,一则可以利用团刊的特殊地位,引导水利学子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二则于无形中提高我院学子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世界观。

二、创刊意义

校园文化和文化校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课堂,也是高校进行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而大学校园学生刊物作为校园文化主要载体之一,它的发展在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水利学院团刊的创办,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意义,它既给广大学子带来了人文启蒙、精神创新和思想解放,又促进了水利青年思想进步及乐观面对人生,不但可以在院内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在院外也会产生积极意义,并成为当前我院最流行的一种主流文化现象。

《水利青年》团刊将定位在一个全新而有个性化的高度,力争获取较大感召力,成为一本真正的团学刊物。并且希望从中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创作能力的同学,向校报或其他有影响力的团刊推荐其作品,逐步扩大《水利青年》的影响力。团刊编辑部将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保证编辑部向着健康、富有生命力的方向发展。《水利青年》将以它独特的风格凝聚起一种团结、上进的精神,使水利学院的团学生活和文化氛围成为我校的奇葩。

三、创刊宗旨

①面向全院师生,服务全院师生,繁荣团学文化,营造学院浓郁的团学氛围;

②立足团委发展,服务广大师生,体现校园生活,提高学生高雅的人文素养;

水利学院第十届分团委学生会

2012-11-19

水利工程学院《水利青年》团刊策划方案

③展现青春风采,倡导精神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健康的思想动向。

四、刊物名称

暂定为《水利青年》,具体可以由相关领导命名、题字。能彰显水利学院内涵,反应水利学院学生气质。

五、团刊宗旨

“展现水利博大情怀,弘扬团学创新精神”是我们的创刊理念,以在院大学生为创作主体,用奇特、新颖、活泼的视角观望校园,关注团学,用丰富、人性的视角打造丰富的校园生活;真实地再现水利富有创新的科技情怀;记录水利学院重大新闻;展现大学生们的人性魅力和当代大学风貌;积极宣扬健康和谐的校园生活;记录校园的精彩生活。

六、刊物性质

主管:水利学院分团委

策划主办:水利学院第十届分团委学生会

顾问:田向阳

主编:彭琼英

执行主编:(待定)

编辑:《水利青年》编辑部(可采用《水利学工》编辑部人员),主要为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

七、栏目设置

初步设想将刊物分为七个版块,分别是:

(一)刊首语

(二)团学之窗

(三)新闻集装箱

(四)科技长廊

(五)学涯攻略

(六)泛舟文海

(七)情报快递

①刊首语:

水利学院第十届分团委学生会

2012-11-19

水利工程学院《水利青年》团刊策划方案

初版刊首语由田向阳书记或彭琼英老师执笔撰写,内容可包括《水利青年》的创刊意义、宗旨,以及团委团学发展概况,对刊物的寄语等等。后期卷首语可摘录与创新、成才有关的美文等,一般不超过1000字。

②团学之窗:

该版块主要介绍我校团学新成果,团委工作计划,我院团日活动成果展,以及团委组织框架介绍等等。③新闻集装箱:

精要报道上一学期水利学院各大要闻,一手资讯,团刊为你搜罗(由信息部提供材料,团刊编辑部进行整理加工)。④科技长廊:

在该版块中我们将搜集学院科技活动信息,摘录水利学子的优秀科技作品文章,公示我院优秀学子的科技项目,宣传我院各类科技活动,鼓励创新,激发大家投身科技的热情。⑤学涯攻略:

针对各年级不同情况,本版块将提供假期社会实践的实用资讯。同时,收集有关学习、考试、就业等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前沿新闻和资讯,帮助同学们确定更加鲜明、正确的、合适的人生目标,为同学们的人生规划提供资料、信息。

⑥泛舟文海:

本版块为散文、诗歌版块。注重原创性、可读性,呈现真情世界,传达心灵体验,提倡文章素材来源于学生身边的故事,感悟。主要以征稿为主,并摘录其中的优秀作品,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⑦情报快递:

音乐氧吧:推荐优秀音乐新作; 影音之家:经典或最新影视作品鉴赏; 悦读天地:适合大学生的书刊介绍; 就业在线: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 美食每刻:健康美食大搜索。

八、团刊结构

水利学院第十届分团委学生会

2012-11-19

水利工程学院《水利青年》团刊策划方案

1)页数: 64页

2)尺寸:16开

3)实施周期:杂志为学期刊,一学期一刊

4)数量:30本

5)资金预算:待定

九、刊物管理

成立《水利青年》编辑部,院分团委直属,学院学生会各部配合。编辑部编制:

顾 问:统领团刊的方向性事宜,对团刊进行指导工作。

主 编:统筹规划团刊的发行并审核刊物内容,保证团刊正常运行。

执行主编:全面负责团刊编辑、发行等日常工作。

文字编辑:负责征稿、审稿、改稿、写稿、策划刊物专题等。

美术编辑:负责封面设计、排版、绘制插画等。

记 者:由院信息部成员担任,主要提供新闻素材。

水利学院第十届分团委学生会

三峡水利 篇6

1.1 水利工程施工

水利工程的产生有两个目的, 消除水害和利用水资源。从水资源的利用来讲, 其可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 例如, 防洪, 发电, 供水等多种服务。其建设也是多方面的, 坝、堤、进水口、渠道、溢洪道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每一项服务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2 水利工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是以消除水害为主要目的而产生的, 其主要特点有:

(1) 规模大, 工程复杂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 工程复杂, 工期较长。工作中涉及到天文地理的等自然知识的积累和实施, 从中又涉及各种水的推力, 渗透力等专业知识和各地区的人文风情和传统。水利工程的建筑时间很长, 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和筹划, 人力物力的消耗也大。例如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2) 综合性强, 影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给居民带来很多好处, 消除自然灾害。可是由于兴建会导致人与动物的迁徙, 有一定的生态破坏, 同是也要与其他各项水利有机组合, 吻合国民经济的政策。为了使损失和影响面缩小, 就需要各个专家和工作人员细心揣摩, 从全局出发, 统筹兼顾, 达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最佳组合。

(3) 效益具有随机性每年的水文状况或其他外部条件的改变会导致整体的经济效益的变化。

(4) 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水利工程大的变动, 改变了原本的社会环境, 对江河, 湖泊等自然面貌同样有影响, 甚至会改变当地的气候和动物的生存环境。这些有利也有弊。

2 资源水利的介绍

2.1 资源水利的产生

中国, 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 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 水质整体下降;水资源的污染严重, 生态遭到破坏;水的存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水利工程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的建设和发展, 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 资源型水利就是在水利工程已有的基础上, 将水和各种资源合理的分配和优化。

2.2 资源水利的特点

(1) 经济、节约资源型水利就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产生的。大体有三种途径, 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约用水和加强水的再利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淡水的供给。

(2) 采用新制度, 新体系与传统的水力资源管理不同, 新的资源水利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强调资源的管理和优化, 不再以工程措施为主了, 现在是资源优化为主要措施创建新的体制。

(3) 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21世纪环境永远是第一角色, 资源水利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赞同, 就是因为其满足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强调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重要性。

3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与联系

3.1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水利的不同。水利工程重视工程数量, 工程建设和工程措施;源水利重视工程质量, 工程管理和非工程措施。

3.2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联系

水利工程是资源水利的基础从另一种角度来说, 资源水利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发展的。最初, 人们建立水利工程是希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导致人们在经济和身心上都遭到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随着经济的一步步发展, 水资源的匮乏和污染变成了如今迫在眉睫的灾害, 所以如何在原本水利资源合理分配, 以及恰当管理中对水资源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达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资源水利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资源水利正是在工程水利的基础上强调资源的优化和管理的分配, 投入新的体制和改革, 使资源达到高效的保护, 强调了整个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位置, 从而发展和强壮起来的。资源水利的管理如果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 取决于合理科学的制度和严密的抉择, 这样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吻合。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文明的发展, 水利工程的运用已经越来越熟练,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都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国目前的国情显示, 人口的急剧增长, 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污染给水资源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所以我们不得不深思, 当前的水利工程该如何向资源性经济靠拢。

三峡水利 篇7

摘 要:在“后三峡时代”,长江三峡旅游必将转变为以长江三峡和库区为背景、以游船为主体的观光休闲和度假休闲旅游。因此,开发游船休闲旅游,完善游船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样化游船产品体系,打造游船目的地,发展游轮经济,是三峡游船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尽快实现发展思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产品创新以及保障创新。

关键词:后三峡时代;游船旅游;游船目的地;游船休闲

中图分类号:F590.7;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9)06-0031-06

Development Scheme for Three Gorges Tour ShipTourism Innovation at Post Era of Three Gorges

WANG Ni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Land Resources,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At the post era of Three Gorges, the tour of Three Gor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inevitable to become a tourism based on sightseeing and recreation on ship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Gorges and reservoir areas, thus, development of touring ship recreation tourism, perfection of touring ship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levels and variety of touring ships, building touring ship dest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ng ship economy are necessary choice for Three Gorges touring ship tourism development, which certainly requires rapid realization of development idea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business innovation, product innovation and insurance innovation.

Key words: post era of Three Gorges; touring ship tourism; touring ship destination; touring ship recreation

从1979年至今,三峡旅游几起几落,历经了自然扩张、超常发展、战略转型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长江三峡旅游是以游船顺江而下,以“旅”带“游”的方式,产品以观光产品为主。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竣工,三峡库区四期蓄水水位的完成,高峡平湖的形成,整个长江三峡旅游的资源特色、产品与旅游方式、市场需求、市场格局、交通格局、竞争态势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三峡成库后,三峡旅游以水上游船“旅行”为特征的峡谷观光旅游中的“旅”与“游”出现分离,形成“双向往复,水陆并举,两极辐射,三区联动”的方式和战略格局。同时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长江三峡旅游也随之进入了新的战略转型发展阶段。我们把长江三峡旅游面临着的这种战略新格局时期,称为“后三峡时代”。

一、“后三峡时代”三峡旅游的变化趋势及其特征

1.旅游资源的变化及其特征

随着库区的形成,三峡原有的“雄奇险峻”与“险急峡江”这一最大特点将削弱,一些景点如巫山小三峡景观的独有性也将随之消失,三峡旅游原资源品质的下降导致产品质量下滑。

但与此同时,水位上涨又将使干流拓宽、水流变缓,昔日的险急峡江将变成拥有长640多公里、面积约1 084平方公里广阔水域的高峡平湖。不仅如此,随着库区水面沿支流向三峡腹地进一步延伸,将使三峡地区的旅游空间范围扩大,形成更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为游船休闲度假、水上运动旅游提供了优势资源和理想场所。

2.旅游交通格局的变化及其特征

库区形成前,三峡旅游主要依靠游船水运交通,是重庆、宜昌两点进入的单一的交通方式。随着库区渝—涪(陵)、渝—万(州)、万(州)—开(县)、渝—忠(县)及渝—宜(昌)高速万州—奉节段多条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渝—宜(昌)高速巫山段和奉(节)—(巫)溪高速公路可望在2010年前通车,库区干线公路不断向纵深延伸。同时,达(州)—万(州)铁路的开通以及万州—宜(昌)铁路、安(康)—张(家界)—常(德)铁路的开工建设,万(州)五桥机场的通航及巫山神女机场的规划立项,长江各支流水运条件的改善,使三峡旅游的交通格局表现出“东西横连、双向往复,南北纵贯、水陆空并举,多点进入,水运交通旅游化”的特点。

3.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特征

库区形成前,由于受到交通及可进入性的制约,三峡旅游是以长江干流为主线、沿江两岸多个景点为吸引物和停靠点的串珠式旅游,其空间布局表现为沿江两岸一线多点,是单一的“点、线”结构。库区形成后,随着各支流水运条件和陆地交通的改善,库区腹地及库区周边区域可进入性提高,三峡旅游空间范围扩大,形成了“坝区+峡区+库区”、腹地延伸、周边区域联动、“点、线、面”结合的多层次结构[1]。

4.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及其特征

根据我们2004年和2006年两次对三峡旅游者的调查统计数据,三峡旅游的观光游客虽然仍占多数(2004年为71.43%,2006年为57.14%),但观光游客的比例已开始大幅度下降,两年间减少了14.29%。在此期间,休闲度假游客和商务会议游客的比例则逐年上升,2006年休闲度假游客占22.17%(2004年仅为18.3%);商务会议游客占3.94%(2004年仅为1.79%)。说明目前长江三峡观光休闲与度假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三峡旅游正在从传统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型和度假休闲型转变,由单纯的观光向休闲型、生活形态延伸[2]。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更加强调旅游的舒适性、体验性和参与性,更加注重旅游质量。

5.旅游产品与旅游方式的变化及其特征

三峡旅游从被动观光向主动选择转变,其产品正在由单一的直通式为主的观光型产品,向集观光、休闲度假、水上运动、商务会议、科考探险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转变。三峡旅游的方式也正在从传统的一线贯通串珠式旅游,即“船上住、水上看、岸上游”模式,向“一片游”、“分段游”转变;从单一的乘船游向水陆结合的模式转变。

6.旅游市场格局与区域旅游竞争态势的变化及其特征

三峡旅游市场格局的变化表现在大坝、高峡平湖旅游升温,短线精品游和分段游(宜—奉—宜、万州—宜昌)市场上升,两端(重庆—奉节、武汉—宜昌)趋于边缘化。近三年来重庆游客接待量有所下滑,而宜昌游客接待量有所上升,万州作为新的入口,游客接待量逐年上升,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区域旅游竞争变化表现出多元化、大融合、联动发展的态势。宜昌提出“两坝一峡”(葛洲坝、三峡大坝、西陵峡)联动发展战略;重庆则实施“7+4”(长江三峡沿线7个景区+库区腹地4个景区)精品战略,统一由重庆交旅集团整合经营。

7.游船功能的变化及其特征

前三峡时代,三峡游船以交通运输为其主要功能,即将客人从一个点运送到另一个点或运载客人在各目的地间往返航行的旅行功能,同时在旅行的过程中附带完成三峡观光游览活动,属于典型的以“旅”带“游”的交通观光模式。随着三峡旅游的变化,游船的交通运输功能逐步弱化,游船已不再仅仅是长江三峡旅游的交通手段,而变成了长江三峡库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或旅游项目,其目的地功能凸显,“旅”与“游”分离。

二.“后三峡时代”的三峡游船旅游

1.三峡游船旅游与三峡旅游的关系及其战略地位

“三峡旅游作为一个总体产品,旅行社、游船、岸上设施、库区景点四位一体,共同形成这个产品。库区景点是依托,岸上设施是基础,旅行社是龙头,而游船是主体”[3]。由于三峡库区地域环境和地质地貌的特殊性,游船成为三峡旅游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旅游载体,游船旅游方式是三峡旅游的主体方式,游船实际上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的标志。游船旅游产品既是独具特色的一个单项产品,又是长江三峡总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峡游船旅游的变化趋势

从需求变化看,长江三峡游船旅游显示出三大发展变化趋势:一是海外旅游者中收入较高、时间充裕的中老年旅游者对三峡游船旅游中以舒适、休闲与度假为特征的大型高档游船的旅游需求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二是国内发达地区正在形成的有充裕时间和中高收入水平的城市中老年旅游者,他们对三峡游船旅游中以舒适、休闲与度假为特征的大型中、高档游船的旅游需求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三是国内目前正在形成的以快速、简便、观光、探险、改变枯燥工作环境和追求体验为特征的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的中青年旅游者,对三峡游船旅游中的水上快速游艇及陆上高速交通的需求呈快速上升趋势。未来三峡游船旅游必将朝着“一大、一小”,即大型豪华游船和小型豪华游艇两个方向发展。此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私家车保有量增加以及库区腹地公路网络的形成,自驾游客必将大量增加,滚装游船也将在库区出现。

从游船经营市场看,三峡库区游船旅游市场的变化趋势表现为:

(1)投资主体多元化。游船的投资主体既有国有资本,也有民营资本和外资。现在国有资本投入比重有所下降,民营和外资比重加速上升。以三峡地区游船业10家主要游船公司为例,根据笔者的统计,2005年,国有资本所占比例约为57%,民营资本和外资占43%;目前,国有资本所占比例下降到42%,而民营资本和外资比例上升到了58%。尤其近几年下水的新型豪华型游轮,除“长江系列”外,其他如“世纪系列”、“凯字系列”游轮都是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建造的。

(2)经营机制民营化。三峡库区游船旅游已是过度竞争的行业,国有企业固有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完成改制的游船公司基本都实行民营化经营。部分国有企业除自主经营外,也采用租赁经营或“船+(旅行)社结合”的联合经营模式[4],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显现。

(3)市场竞争国际化。长江三峡库区游船涉外旅游市场争夺的重点在境外一级市场,随着国外资本的不断进入,有外资背景的企业依托外方的海外营销网络在境外市场占有一定优势。但随着境外游客的持续下滑,这些有外资背景的企业也纷纷转入国内市场的争夺,导致长江三峡库区游船市场出现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态势[5]。

(4)市场经营效益出现分化。目前,有外资背景的豪华涉外游轮经营效益良好,市场前景乐观,充分说明乘船旅游三峡这一特色产品对于国际旅游市场中以自然观光和休闲度假为目标的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这也可以成为开拓国内高端旅游市场的借鉴。但针对国内游客市场的普通游船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说明这部分游船在旅游市场转型的背景下,面临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压力,必须调整目标旅游市场和重新设计产品。

从游船功能变化看,游船原有的交通运输功能弱化,而作为实现旅游的载体和目的地功能进一步凸显。同时,游船水运交通旅游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三峡游船旅游产品将成为远洋型邮轮的一种替代性产品。但由于内河游船旅游与海洋邮轮豪华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未来三峡游船旅游不应是海洋邮轮的直接“克隆”和照搬,而应是地域文化、自然造化、高峡平湖特征的情景交融和体验式黄色文明、健康型绿色生态和享受型蓝色文明的有机嫁接。

在“后三峡时代”,长江三峡旅游必将转变为以长江三峡和库区为旅游吸引物、以游船为主体的观光休闲和度假休闲旅游。游船本身将成为一个目的地,并将成为整个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的一部分。当然,“后三峡时代”并不是对前三峡时代的否定,而是创新,是方式上的一种改变和增加,是游船业发展的延伸,是三峡旅游的一种新型业态,是对三峡旅游的促进。“后三峡时代”的长江三峡旅游是在原三峡旅游基础上的传承,而非颠覆性简单替代和整体变脸式的置换。

三、三峡游船旅游创新发展构想

1.发展思路创新

从库区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寻求三峡旅游创新发展突破点,应优先发展游船,打造游船目的地,打造三峡库区“游轮经济”。

(1)树立“游轮经济”意识

长江三峡旅游的特点是以船为主体,长江三峡旅游经济就是游轮经济。应首先树立“游轮经济”意识,即围绕游船旅游,以游船旅游休闲消费活动为主体,带动造船、港口、码头、运输、维修、保养、燃料加注、水上娱乐、滨水地产、物流及餐饮配送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形成长江三峡游轮经济,促进库区经济发展。因此,应将打造游船目的地、构建游船体系放在长江三峡游船旅游发展的首位。

(2)打造游船目的地

“后三峡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三峡旅游的主体产品是以游船为主导的观光与观光休闲产品。游船旅游必须注重其产品的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和休闲性,才能增强游船的吸引力,满足市场的需求。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就必须打造游船目的地,强调游船在三峡旅游中的主导作用。游船的功能定位必须目标化,在硬件上按目的地要求和游船星级标准设置,包括游船的外部装修、内部布局设计和与之相匹配的设施配置,使之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更具现代水准,符合休闲旅游要求。在软件方面,应严格按照星级游轮的服务和管理标准,加强游船服务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严格管理、规范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活动项目和内容上,要按旅游六大要素和游客需求进行设计。

(3)完善游船体系

着力构建游船体系,其应由游船、特种游船和游艇三大类组成,最终形成由豪华游船、舒适型游船、标准型游船、快速游船、城市观光游船、滚装游船、私家豪华游艇、公共型游艇、运动型游艇等构成的三峡游船体系,满足不同旅游者需求。但三峡游船的发展必须进行总量控制、宏观调控,避免因一哄而上造成对资源的破坏、同构恶性竞争和供大于求的闲置浪费。应重点发展适应未来休闲度假需求的大型豪华游船;稳步发展舒适型游船;控制发展普通游船;淘汰2星级以下的游船;适当发展城市观光游船;利用现有汽车滚装船进行技术改造,谨慎发展滚装游船;积极快速发展游艇。

2.管理创新

(1)建立长江三峡游船业协调平衡机制

由于三峡旅游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应从行业主管部门着手,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范围,避免政出多门。交通和旅游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进行综合管理、共同执法。可以设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和骨干企业参与的有实质性权威的长江三峡游船业促进发展管理部门,负责游船业的宏观调控、市场行为和行业自律及监督约束。

(2)地方立法、规范市场

渝、鄂两地政府应当联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共同制订《三峡游船旅游管理条例》,规范三峡游船旅游市场。并通过国家旅游局颁发统一的涉外游船、国内游船二大类别游船档次标准,对现有各类游轮进行规范评星,将不适合旅游接待的低档游船淘汰出局。同时提高新建游船的门槛,实行市场准入制,对游船增量进行宏观调控,推出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的长江三峡游船总量调控手段。

(3)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如游船协会等在三峡游船旅游中的协调功能,发挥其行业自律、质量标准与业务规范制定,甚至在员工从业资格认定员工培训计划制定,以及帮助并参与进行行业规范的服务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的作用。

3.经营创新

(1)分阶段逐步进行整合经营

要解决三峡游船旅游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问题,必须进行整合经营、统一营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互相抵消力量,才能形成合力。但是,由于参与三峡旅游的各游船公司其主管部门和其所有制类型各不相同,因而应分阶段、逐步进行。第一步,可以进行经营行为和利益的整合,即把游船公司及其所属旅行社组建成一个集销售、组团、接待、旅游客运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契约式“长江三峡游船旅游联合体”,在长江三峡游船业促进发展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下,在行业协会统一协调下,进行一体化经营,统一对外宣传促销、统一价格销售、统一游船调度、统一收入,并按各自成本及作用按比例合理分配利益。从而形成利益共同、经营行为协调一致的良好局面。第二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资产整合,组建三峡游船旅游(控股)集团公司。但不能实行简单的市场化运作,应以利益为纽带、以资本为形式,创新投资体制,整合各方资源。

(2)适时调整经营战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游船业应当跳出游船的圈圈,不要只局限于三峡库区的游览营运,应积极主动介入库区景区景点的开发,使库区尤其是库区腹地的旅游资源与游船产品对接。目前库区一些新的景区景点的开发、旅游服务配套项目的建设正是游船发展的契机。比如可以考虑将停封的游船机动地停靠在一些可停靠游船的景区,充当别具一格的水上酒店,或者出租作为某些特殊事项的专门载体,这对于游船公司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本的节省。这既解决了闲置资产的问题,也解决了库区新开发景点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不足的困难,也可借机进入景区景点开发这一领域。

4.产品创新

构建以游船观光休闲为主的多层次的三峡游船旅游产品体系。首先,应确立以游船观光休闲为主导的三峡游船旅游的主体产品。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上向纵深发展,除原有的全程游线路产品外,还应突破传统,开发设计如分段游、短线游、库区某地一日或数日游、库区周末度假游、库区游船自助游、库区自驾车游等突出旅游时间的可间断性的线路产品。并深度挖掘产品内涵,加强三峡游船旅游全过程(序曲、发展、高潮、尾声)体验经历和情景故事设计;挖掘三峡文化内涵,将这些非物质类资源载体化,并渗透到自然山水、融入游船旅游中去,给游客留下想象空间,形成游船旅游的特色,这是三峡游船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最终形成以游船观光休闲为主,集游船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文化交流、运动探险、水上娱乐于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三峡游船旅游产品体系。

5.保障创新

(1)基础设施保障

三峡游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必须突破传统三峡水运交通范围,以区域大旅游的观念来整合旅游资源,构建游船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游船母港、枢纽港、游船旅游专用码头、景点码头等两大类、四个层次港口和码头构成的库区游船旅游交通骨架,有效地支撑游船旅游和游轮经济发展。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库区游船旅游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即将游船旅游重要节点或重要通道与重点景区相联系的交通设施;二是景区内部游船旅游码头和泊位设施的布置,实现各重点景区的良好通达性和良好的内部游船交通环境。

(2)人才保障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由于体制的制约、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用人机制缺乏激励等问题,企业的凝聚力不够,造成了游船业人才的流失。游船业下一步的发展,应提高对人才的认识高度,把人才作为资源来看待。一是应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合理的分配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增强凝聚力;二是应促进游船业内部企业的联合,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三是积极主动与地方旅游院系合作培养所需人才。如此,才能实现游船业的持续发展。オ

参考文献:

[1] 阚如良.论三峡工程对三峡旅游的时空影响[M]//徐红罡.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 王宁.长江三峡游船旅游行为及市场特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166-170.[3] 魏小安.产业发展新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219-220.

[4] 王任祥.三峡旅游船社结合新型业态模式研究[J].水运管理,2002(11):23-25.

[5] 重庆市工商联旅游商会.长江三峡旅游业调研报告[R].2007:5.

上一篇:预防结核病方案下一篇:(一)知识更新培训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