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使用精准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者简介:周柯兵(1988.07-),女,汉,湖南永州祁阳,农大在职研究生在读,湖南永州祁阳电视台,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户使用精准农业技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户使用精准农业技术论文 篇1:

安徽省粮食种植户农业技术需求研究

摘 要:通过对安徽省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户的入户调研,从需求意愿、需求农业技术类型等方面深入分析农户的农业技术需求情况。结果表明:农户对先进农业技术需求前5位的分别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新品种、简化栽培技术、播种技术和施肥技术。在分析农户粮食生产具体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安徽省粮食生产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出建议。

关键词:种粮农户;农业新技术;需求

Study 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ands of Grain Household

Zhang Yaolan et 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Hefei 230031,China)

Key words:Grain household;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Demand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粮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6个粮食持续输出的省份之一,在保障全国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目前我省粮食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农户的粮食生产水平,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农户作为作为技术需求最重要的主体之一,直接决定一项技术创新成果能否最终被采用。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既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的终端需求主体,其技术选择行为是一个包含技术认知、技术潜在需求、技术采用在内的多阶段、连续性决策过程[1]。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更应该面向农户需求。技术创新也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驱动力。在当前农业投入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有效把握农户实际科技需求,对于优化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有重大意义[2-4]。

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在安徽省粮食主产区18个粮食生产示范县的粮食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每个示范县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选择15至20户农户,共获得有效调研问卷238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种植户粮食生产情况、粮食生产技术采用的情况、及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情况和农户获取农业新技术的来源等。

2 农户农业技术采用现状

2.1 良种采用率较高 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物产量和品质,近而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益。调研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占54.08%)的农户选择了高产、优质、抗倒的品种,其次有23.98%的农户选择高产的品种。表明,在实际的粮食生产过程中表现出高产、稳产等综合性能好的品种,较易获得农户的认可。

2.2 农户农业机械化比重明显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解放劳动力,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农业集约经营等重要作用,进而可以解决谁来种地难题。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都有了一定提高。农机化作业普及程度的提高对提高粮食单产、减少自然风险、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发挥了关键作用。由调研结果显示可知,所有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均采用了农业机械化服务,其中,小麦、水稻的耕作机械化率分别为97.7%和99.6%;播种、插秧的机械化率分别为89.0%和31.9%;收获机械化率分别为97.7%和93.7%。

2.3 农业技术信息来源多元化趋势 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及相关技术服务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主要包括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农业企业、村委会、农资销售部门、农民协会、农民合作社、亲戚朋友邻居及网络等。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调研结果表明,仍是传统的方式跟周围农民看样学习和自己摸索农业技术的的农户分别占被调查农户的14.99%和6.31%,来自县乡农技人员田间指导的农户所占比重为38.07%,看电视、书刊、报纸获取农业技术信息的农户比重为22.68%,手机获取农业技术信息的农户占7.50%。可以看出,农户获取农业技术信息的渠道日渐的多元化,其中外部渠道起了主导作用。

2.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程度逐步提高 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直接露天焚烧、全量还田、出售、生产沼气、用作青饲料、用作燃料等,目前各地大多以秸秆直接燃烧为主,利用效率低,且环境污染严重。今年安徽省农委发布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包括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利用、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等渠道,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实施意见。省财政厅向我省生物质电厂下达农作物秸秆发电财政奖补资金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促进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目前,安徽省农作物秸秆利用具有明显的环境友好型特点,主要是将作物秸秆还田、燃料用、饲料用等。

3 农户技术需求分析

3.1 农户对未来粮食生产中最希望使用的先进农业技术分析 农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对未来粮食生产中最希望使用的先进农业技术进行排序,排序情况如图1所示。排序在第一位的农业技术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技术需求的农户比例达78.2%,其次是新品种和简化栽培技术,技术需求的农户比例分别为54.62%和50.84%,再次是播种技术和施肥技术,技术需求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6.64%和45.38%,对灌溉技术、新农机农具新肥料和新农药的需求也有较大比例。由此可见,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栽培技术,其中农户对产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新品种、简化栽培技术、播种技术和施肥技术需求较为迫切,对灌溉技术、新农机农具新肥料和新农药技术也有比较大的需求。通过对粮食生产过程中最希望采用的农业技术类型分析看,高产技术需求比例最大,占32.18%,其次是省工技术占技术需求比例的26.47%,优质技术和节水技术分别占技术需求比重的19.20%和13.49%,环保技术也有一定需求,占需求比重的8.13%。

<\Pc10工作盘 (E)姜秀红杂志安徽农学通报杂志2015-19农学通报内文w821-1.eps>

图1 农户对粮食生产先进技术需求总体状况

3.2 农户对粮食生产具体技术措施的需求分析 农户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调查结果显示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是农户技术需求比例最高的农业技术。说明在粮食生产中,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较重。对安徽省粮食主产区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的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中,由病害、虫害和草害引起损失的比例分别约为53.79%、40.69%和5.52%;小麦的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中,由病害、虫害和草害引起损失的比例分别约为79.78%、11.80%和8.43;玉米的小麦的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中,由病害、虫害和草害引起损失的比例分别约为35.62%、60.27%和4.11%。可见,在粮食生产中由病害和虫害造成粮食损失较为严重(图2)。

<\Pc10工作盘 (E)姜秀红杂志安徽农学通报杂志2015-19农学通报内文w821-2.eps>

图2 农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采用农作物新品种可以节省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投入,也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农户调查显示,新品种是农户需求仅次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农业技术。农作物的品种性状包括产量、品质和抗性。农户选择高产、优质、高抗的品种比例达到54.08%,说明农户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作为首选。其次是产量高的品种占比23.98%,高产、优质的品种占17.35%,优质的品种仅占4.59%,可见目前仅品质好的品种仍然不能获得农户的认可。农户把高产、稳产的品种作为首先的因素。伴随着安徽省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农业劳动力的快速转移,种粮兼业化现象普遍发生,在目前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形式下,农户对简化栽培技术需求较为迫切,农户的技术需求比例达到50.84%,提高机械化装备水平可以提高(下转39页)(上接2页)劳动生产率。小麦和玉米的播种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9.0%和84.5%,播种机械化水平较高,水稻的插秧机械化率达到31.9%,机械化水皮较低,主要是以人工插秧为主,当前迫切需要提高插秧的机械水平。肥料在粮食增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当前氮肥使用过量,化肥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生态环境和土壤已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农户迫切需求改进测土配方施肥和施肥方法。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安徽省粮食主产区农户的调研,结果显示有75.88%的农户认为近几年的粮食产量比以前略有增产,而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用了新品种、新农药防治病虫害、掌握了新的施肥方法及气候好,风调雨顺。调研农户对粮食生产先进技术的需求显示农户对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新品种、简化栽培技术、播种技术和施肥技术需求较大,其中有78.15%的农户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排在了技术需求的首位。表明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调查显示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超过1/2以上的农户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何时打药及打多少药。建议农技部门提供病虫草害的精准预报技术、加强合作社的植保服务工作和建立完善植保社会化服务。新品种是仅次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求的一项需求较强的技术。在农户对新品种的性状调查中,高产、高抗的品种是农户选择作物品种的首要考虑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气象因素仍然是限制粮食稳产的重要因素,农户选择受高温、旱灾影响的农户比例分别达50.98%和24.18%,农户选土壤肥力差和土壤质地差的比例分别为59.46和29.13%。可见,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仍然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农业气象部门做好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高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及选育高产、稳产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以满足粮食生产的迫切需求,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安徽省粮食生产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都有了较快发展。截至到2015年1月底,我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 365万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6%,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装备支撑。在总量增加的同时,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我省水稻机插、油菜及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32.9%、29.3%和67%以上,同比提高5.8个、4.1个和10.5个百分点[5]。调研表明,农户对农机具需求比较多的是插秧机、植保机和秸秆回收机械,分别所占比重为26.1%、21.6%和16.6%。建议农机部门继续加大对插秧机、植保机和秸秆回收机的研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静,霍学喜.技术创新环境对苹果种植户技术认知影响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2014(1):31-41.

[2]朱萌,齐振宏,邬兰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南部395户种稻大户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5,121(1)1:31-38.

[3]余国新,李孟华,杨毅.新疆番茄农户技术需求优先序及决策行为分析——以新疆巴州农户调查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16):218-222.

[4]庄丽娟,贺梅英,张杰.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3:70-78.

[5]史力.我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近七成[N].安徽日报,2015-02-02. (责编:张长青)

作者:张耀兰 王光宇 朱丽君等

农户使用精准农业技术论文 篇2:

关于湖南省祁阳县新型农业的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周柯兵(1988.07-),女,汉,湖南永州祁阳,农大在职研究生在读,湖南永州祁阳电视台,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化农业体制改革、打造现代化新型农业体系,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湖南省祁阳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祁阳县新型农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新型农业的对策思考等问题,旨在加快祁阳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湖南省;祁阳县;新型农业;发展问题

一、当前湖南省祁阳县新型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新型农业概述

新型农业,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科技和手段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包括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无土农业、知识农业、旅游农业、彩色农业、外向型农业等等。

新型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传统农业的深入发展。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是,新型农业的科技化水平较高,从种子的播种,到农作物的管理经营,到农作物的收获及销售等,都蕴含着较高的现代科技。如今,新型农业的发展也开始走向专业化和精准化,生产地域的划分、生产作物的品种、劳动者的分工等越来越细化,新型农业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当前湖南省祁阳县新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祁阳县是湖南省内著名的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近年来,在湖南省政府关于推广新型农业理念的倡导下,祁阳县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做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祁阳县利用当地独特的红色资源,发展了潘市镇龙溪村、白水镇竹山村为代表的2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建成了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甚至建造了观音淮八尺休闲度假村,祁阳县休闲农业发展迅速。

然而,祁阳县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刚刚开始,离现代新型农业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祁阳县还要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新思路,以在稳固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祁阳县农业的合理转型。

二、湖南省祁阳县新型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农民固守陈旧的农业思想

在湖南省祁阳县的新型农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农民甚至领导干部受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认为农民就该老老实实种粮食,不能搞花样,而种粮食也是依靠传统的农业经验而非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在这种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农户并不关注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提升问题,对于村委以及镇政府组织的农户培训也不积极参加,个别农村、农民还存在着“等、靠、要”的错误思想,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发展新型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

从目前祁阳县新型农业发展的需求来看,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政府财政支出不足。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也相应的加大了农业资金支持力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祁阳县在内的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农业的资金支持却还远远不够,满足不了新型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是农业信贷资金不足。当前,祁阳县缺乏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专门针对农民的信贷金融服务不多,部分想要发展新型农业的农户本身寻找信贷资金就很困难,再加上金融机构借贷手续繁琐、把关严格,导致部分农户直接放弃。

三是部分农户缺乏资金投入。很多农民属于保守派,农民资金不可能完全投入到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中去,限制了新型农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水平偏低,缺乏科技支撑

在科技人才方面,祁阳县比较缺乏技术推广人员和懂农业技术的专业知识人才。一方面,祁阳县、镇两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多,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并没有完全深入到各个农村地区,指导当地新型农业的发展。

在配套科技设施方面,祁阳县新型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简单的、科技含量较低的新型农业类型上,在农作物的深加工、精加工方面比较欠缺,整体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祁阳县缺乏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農民对于农作物的生产和销售还停留在传统的买卖层面,没有形成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的产业链条。

三、湖南省祁阳县发展新型农业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以工业化思想引领农业发展

农业的落后的根结往往在于人们的思想方面。要想推动祁阳县新型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概念,以工业化思想引领农业的发展进步。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农民思想的引导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当地的领导干部进行走访交流,或者在村宣传栏张贴宣传单,引导村民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新农业的思想意识;二是依靠当地激进村民的成功案例带动村民的新尝试。比如,祁阳县政府制定了休闲农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红、古、绿”特色农业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然而,在看到几名尝试发展休闲农业的村民有了较好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户将自己的房屋和土地改造成了休闲山庄和农家乐,甚至还创造出了一批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五星级农家乐,大大推动了祁阳县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新型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发展现代新型农业,资金的投入与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为此,祁阳县要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农民三方面着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新型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政府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祁阳县政府要根据当地新型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建造一些具有公共效益的、不适于农民自身建设的公益性服务设施,促进新型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要搭好金融机构与农民的桥梁,在鼓励和支持各类信贷金融机构落后农村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一些适合祁阳县农户使用的信贷类型,为农户发展新型农业筹集资金提供路径。当然,农户也要尽可能地出资,为新型农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合理调控农业布局,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队伍建设,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投身农业,扎根农村。同时,深入开展科技下乡工作,鼓励具有农业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深入到乡下和田间,手把手地教会农民基本的农业知识。

另一方面,合理调控农业布局,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祁阳县各个农村根据自己的农业优势,趋利避害,合理调控农业发展布局,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提高祁阳县农业科技贡献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之下,湖南省祁阳县新型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偏差、资金不足、科技水平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祁阳县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因此,祁阳县应积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调控农业布局,加快当地新型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田伟利.我国新型业态农业概念及发展路径的探讨[J],农业经济,2015(01)

[2]张沭宁.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以河联动外延式开发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3]刘克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09)

作者:周柯兵

农户使用精准农业技术论文 篇3:

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应用新品种的意愿分析

摘 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本文利用安徽省不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241份农户样本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农户应用新品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获得培训次数更多的农户应用新品种的意愿得到有效提升;经营规模、家庭年收入以及获得更多收益等因素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新品种应用意愿,相反地,年龄、投入更多资金等因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农技协应该加大农业培训的力度,同时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政策的宣传。

关键词:农技协;技术培训;应用新品种

Key words:Rural Special Technology Association; technical training; apply new varieties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农民由于自身需求,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的非营利、非政府的民间组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成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技术推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1-2]。2012—2016年以来连续五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技协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农技协通过提供农业技术培训等形式,实现技术供需对接和有效服务供给,将农民、技术专家、科研人员等主体连接起来,为农民之间提供生产、技术经验的双向交流平台,能够及时传递相关技术与产品销售信息,成为连接广大农民和技术专家、科研人员的桥梁。农技协从农户实际需求出发,为协会中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而农技协提供的农业技术培训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农户应用新品种的意愿的定量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对农技协中的农户的调研数据,研究技术培训对农户应用新品种意愿的影响,对推动农技协的技术推广工作,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业技术效率贡献率[3]。农技协植根于农村,贴近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农户的科技需求,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户传播科学技术[4]。农技协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销售等技术培训,向农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同时参与技术培训的频率对农户的农业技术应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农户的农业技术采纳有效推动了农业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和农业科技的进步[6]。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能够营造浓厚的讲科学、讲文明、学技术的良好氛围[7],有效提高农户对农业技术的认知能力[8],以及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农户对农业技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态度转变,快速掌握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生产经营能力[9]。

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决定是否采纳新品种是基于预期效益最大化的决策过程。农户在做出是否应用新品种的决策时,常常面临着“风险”与“不确定”,农户可能会获得直观的经济收益、个人技能的提升等隐形收益,但同时,有可能会面临经济亏损、时间成本等风险。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人”,农户会在衡量之后,做出更利于自己获得收益的行为决策,只有当风险小于收益时,农户才更愿意尝试应用新品种。农户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自我认知的影响,农户个人的年龄以及文化程度会影响农户的技术认知能力,同时家庭的经营规模、家庭年总收入会影响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农户对应用新品种的生产风险和经营风险更为敏感[10]。因此,本文在考虑农户应用新品种的影响因素时,应考虑加入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技术偏好特征。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简称PSM,是使用观测数据进行干预效应分析的一类统计方法。理论框架是“反事实推断模型”,即假定任何因果分析的研究对象都存在可以观测到的和未被观测到的两种结果。该方法通过倾向得分为参与项目的参与组个体在未参与项目的控制组中寻找合适可比对象进行配对分析,从而消除选择偏差和混杂偏差[20]。将处理组(培训次数多)与对照组(培训次数少)进行匹配。在控制外部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探讨农户获得培训次数的多少对农户应用新品种的影响。研究步骤为:

(1)运用Probit模型来估计农户获得培训次数多少的概率,估计倾向得分值,如式(1)所示:

P(x)=F(Di=1|X)=■(1)

(2)运用近邻匹配、半径匹配、核匹配方法获得处理组和控制组,从而消除自选择问题。

(3)根据上述获得的匹配样本,比较处理组和控制组农户应用新品种意愿的平均差异,即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on the treated,ATT)。

ATT=E[(Y1-Y0)|D=1]=E{E[(Y1-Y0)|D=1],P(X)}

(2)

式中,D为0-1的二分变量,即D=1表示处理组,D=0为控制组;P(x)为倾向得分值;Y1和Y0分别为获得培训次数多的农户和获得培训次数少的农户的估计结果。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样本数据来源于笔者于2018—2020年对安徽省宿州市橋区甜叶菊协会、灵璧县畜牧行业协会、合肥市肥西县花木协会、肥东县长临河镇苗木协会等多地农技协241份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共计发放2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1份,问卷有效率为92.7%。问卷主要包括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技术偏好特征等内容,具体变量选取如下:

1.2.1 目标变量 将农户选择应用新品种的意愿作为目标变量,若农户愿意应用新品种则为1,不愿意应用新品种则为0。

1.2.2 处理变量 选取农户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每年获得培训的次数作为处理变量,其中,以总样本均值为临界点,其中超过总样本均值的,即为获得培训次数多=1,低于总样本均值的,即为获得培训次数少则=0。经常参加农技协技术培训的农户会获得更多信息,个人农业技能的提升也会比其他农户更快,对于新品种的掌握和了解会更全面、及时,因此,获得培训次数多的农户使用新品种的意愿会更强[11]。

1.2.3 匹配变量 选取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技术偏好特征作为匹配变量。

个人特征包含年龄、教育程度、与村民交流的频率等。随着农户年龄的增长,农业经验会更丰富,但对新品种的接受能力会有所下降,导致使用新品种的意愿就会大大降低。年龄越大的农户劳动能力降低,更倾向于沿用往年的种植经验等;相反地,年龄越小的农户,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采用新品种的倾向会更高[12-13]。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越高,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多,对于使用新品种也更感兴趣。现有研究表明,户主受教育年限对农户采纳农业技术有正向影响[14]。与村民交流的频率,农户在与其他农户的交流过程中,会产生信息交换,从而双方都会获得更多新信息,有利于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

家庭特征的主要变量有劳动力人数、种植规模、家庭年总收入、家庭中是否有村干部等。担任过村干部的人有更大的可能成为早期技术的采纳者[15]。村干部对于农业政策、农业技术的理解能力更强,因此家中有村干部的农户,会受到村干部的积极影响,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技术,使用新品种的概率也更大。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实现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效率的意愿越强,使用新品种的意愿会更强烈。农户的耕地面积越大,越有利于降低应用新品种的投入成本,从而提高了农户采纳新品种的意愿[16-17]。而劳动力人数越多,越是依赖农业生产活动的收入支撑家庭的日常生活,从而更愿意尝试新品种带来更多的利润。对于家庭年总收入这一变量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周力等[18]和李学荣等[19]的研究中家庭总收入这一变量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胡晨等[20]发现家庭年总收入对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家庭年总收入是否会对农户应用新品种的产生影响,仍有待考证。

技术偏好特征的主要变量有关注能否获得更多收入、是否更关注要投入更多资金、是否更关注减少下地时间。研究表明,农业技术的盈利性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行为具有积极影响[21]。农户采用新品种的目的在于增加产量,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如果新品种的投入成本过高,会直接影响农户的应用意愿[22]。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投入资金、劳动、土地等要素以期望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农户在进行技术选择时,会根据自己的技术偏好来选择是否应用新品种。在应用新品种的选择上,是否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是否可以减少下地的时间,亦或是否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具体变量名称及定义见表1。

本研究选用Stata15.0软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参与培训次数多和培训次数少的各指标均值差异。表2可以看出,参与培训次数的多少对农户应用新品种的意愿影响显著。但是由于农户决定是否应用新品种是一种自选择行为,统计指标的差异可能不是培训次数多寡的必然结果,而是由户主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等因素导致。因此,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样本自选择问题,进而探究培训次数多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核心目的是分析农技协中的农户获得培训次数的多少对农户应用新品种意愿的影响。考虑到农户异质性,基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及农户技术偏好特征来分析培训次数多少对农户应用新品种意愿的影响,并运用PSM解决农户获得培训次数多少之间的差异。通过样本调整和模型调整对上述结果进行平衡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农户应用新品种的影响因素。

首先,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农户应用新品种的概率,以农户是否应用新品种为结果变量,对所引入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处理变量培训次数的多少系数显著为正,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获得培训次数多的农户更愿意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新品种,而获得培训次数少的农户应用新品种的意愿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接受农技协的技术培训次数多的农户能够更全面的掌握新品种的应用,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广泛,所以应用新品种的意愿也更强烈。

个人特征中,只有年龄在1%的统计水平上,且系数为负,这说明农户的年龄越高,其使用新品种的意愿越低。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变弱,认知能力降低,自我承担风险能力弱,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降低,对于新生事物,农户不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了解和尝试。

家庭特征中,种植规模系数显著为正,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种植规模越大,农户则更愿意使用新品种。这可能是因为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经济实力也较强,对于应用新品种可能产生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更强。冯燕等[23]在研究中发现种植大户对亩均细微成本的节省及产量的提升更加敏感,也更重视新品种的应用。家庭年总收入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其系数为负,这说明家庭年总收入越高的农户,应用新品种的意愿越低。可能是因为随着我国农民兼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比更大,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越大[24],导致农户在做出决策时持观望态度。

技术偏好特征中,仅有关注是否可以获得更多收入系数显著为正,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新品种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大,农户应用的意愿会越高,符合“理性小农”这一理論依据,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关注是否要投入更多资金系数为负,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新品种的投入成本越高,农户的应用意愿越消极。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农户多为小规模经营,风险承受能力弱,相比于新品种,若投入成本过高,农户便不再考虑。

共同支撑域检验。从本文PSM密度函数折线图(图1)可以看出匹配前两条曲线的拟合性一般,重合度不高,而在匹配后的两条曲线重合部分增大,重合度提高,拟合性也有所提高,而且可以直观地看出,在曲线开端处和结尾处的匹配程度变得更好,说明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消除了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的部分差异。

平衡性检验。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处理组和控制组样本存在的系统性差异,在样本匹配完成后,还需进行平衡性检验,即检验匹配后各变量在两组间是否变得平衡,具体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匹配前,处理组与控制组在年龄、文化程度、与村民交流频率、农业劳动力人数、种植规模、家庭年总收入、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关注是否获得更多收入、关注是否投入更多资金、关注是否减少下地时间上据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经过匹配后,处理组与控制组之间各变量的均值差、标准偏误都有所降低,两组之间的差异是不显著的,而且大部分变量偏误减少程度在60%以上,这说明模型通过了平衡性检验。

在匹配方法上,本研究选用邻近匹配、半径匹配、核匹配方法。匹配完成后,表5可以看出,3种匹配方式的t值分别为3.3,3.95,3.94,故其平均处理效应均在1%水平显著。

3 结论及讨论

本研究运用笔者于2018—2020年对安徽省宿州市桥区甜叶菊协会、灵璧县畜牧行业协会、合肥市肥西县花木协会、肥东县长临河镇苗木协会等多地农技协241份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基于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农户获得培训次数的多少对其应用新品种医院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获得培训次数更多的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新品种的意愿更为强烈;(2)在个人特征中,年龄对应用新品种意愿的影响显著,年龄大的农户应用新品种的应用越低;(3)在家庭特征中,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更愿意接受新品种;而家庭年总收入越高的农户应用新品种的意愿越消极;(4)在技术偏好特征中,农户更关注新品种是否能够带来更多收益,说明能够带来越多收益的新品种,农户会更愿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对于要花费更多资金的新品种,农户的应用意愿不高。

根据结论,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加大培训力度。农技协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户参与农业技术的培训与指导。调研数据显示,有62%的农户获得培训次数少于样本均值,这表明多数农户没有获得足够的农业技术培训。因此,农技协要发挥技术推广、科学普及的基本功能,了解当时农户的实际技术需求,开展符合农户需求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技协的吸引力,激发农户参与技术培训的热情。根据农户的不同特征,有条件的开展个性化服务,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突破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使农业技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25]。

(2)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农技协在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技协培训队伍培训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升。鼓励培训人员深造,加强自身技术水平,同时促进培训人员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同时,在农户中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和生产专业技术能手,通过少数带动多数,不断提高农户自身素质,增强农技协自身的服务能力。

(3)推动适度种植规模。种植规模的扩大能够有效促进农户采纳新技术,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实际效果[26]。目前我国农户普遍是小规模种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的采纳。研究结果显示,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更重视应用新品种来减少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经济收益。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加强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鼓励农户适当扩大种植规模,将分散的土地进行整合并流转,使农业生产形成规模化经营,在促进生产效益的过程中形成规模效应,能够有效改善农户农业技术的采纳行为,提高农业成果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 国鲁来. 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农民专业协会在农业公共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 中国农村观察, 2003(5): 24-31, 45.

[2] 国鲁来. 合作社的经营规模与组织效率[J]. 农村经营管理, 2005(9): 11-13.

[3] 谢文宝, 刘国勇. 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甜瓜生产效率贡献研究[J]. 北方园艺, 2018(13): 189-197.

[4] 卢晖临, 宋鑫淼, 赵晓萌, 等. 农技协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机制——兼谈基层科协的改革[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1(5): 31-36.

[5] 徐翔, 陶雯, 袁新华. 农户青虾新品种采纳行为分析——基于江苏省青虾主产区466户农户的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 2013(5): 86-94.

[6] 陈印军, 杨瑞珍, 尹昌斌, 等. 论西部地区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体系建设[J]. 中国软科学, 2003(4): 13-18.

[7] 吴娟, 卢勇, 袁灿生. 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22): 358-361.

[8] 刘洪彬, 吕杰. 大城市郊区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认知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SER分析框架的实证检验[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6): 71-81.

[9] 曹铁毅, 王雪琪, 邹伟. 经营规模, 农业技术培训与家庭农场收入——基于江苏省的调查[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 41(2): 237-244.

[10] 陈超, 杨海霞. 市场导向, 生产经营风险与果农种植品种决策——基于江苏省桃种植户的实证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0(1): 35-41.

[11] 陈治国, 李红, 刘向晖,等. 农户采用农业先进技术对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分析[J]. 产经评论, 2015, 6(3): 140-150.

[12] 葛继红, 周曙东, 朱红根, 等. 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行为研究——以配方施肥技术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0(9): 57-63.

[13] 田云, 张俊飚, 何可, 等. 农户农业低碳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化肥施用和农药使用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15(4): 61-70.

[14] 唐博文, 罗小锋, 秦军. 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9省(区)2110户农户的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6): 49-57.

[15] 高辉灵, 梁昭坚, 陈秀兰, 等.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福建省农户的问卷调查[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4(1): 52-56.

[16] 孔祥智, 方松海, 庞晓鹏, 等. 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 经济研究, 2004, 39(12): 85-95, 122.

[17] 韩洪云, 杨增旭. 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研究——基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农户调研数据[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3): 4962-4970.

[18] 周力, 冯建铭, 曹光乔. 绿色农业技术农户采纳行为研究——以湖南、江西和江苏的农户调查为例[J]. 农村经济, 2020(3): 93-101.

[19] 李学荣, 张利国. 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 40(2): 299-307.

[20] 胡晨, 黄华霖, 熊航, 等. 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9年典型实证研究的元分析[J]. 世界农业, 2020(12): 48-59.

[21] 苟露峰, 高强. 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的行为选择与 决定因素实证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 65-72.

[22] 张成玉.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农户行为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 2010, 29(8): 76-81.

[23] 冯燕, 吴金芳. 合作社组织、种植规模与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基于太湖、巢湖流域水稻种植户的调查[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6): 28-37.

[24] 李谷成, 郭伦, 周晓时. 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作物新品种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油菜新品种技术为例[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8, 17(6): 641-649.

[25] 黄季焜, 胡瑞法, 孙振玉. 让科学技术進入农村的千家万户——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J]. 农业经济问题, 2000, 21(4): 17-25.

[26] 吕杰, 马新阳, 韩晓燕. 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地力提升关键技术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辽宁省不同玉米主产区的调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3): 154-160.

作者:朱亚文 王欣 宋燕平

上一篇:石台县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睢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