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节能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民用建筑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续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和适用性,因此,设计出最优的民用建筑结构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总平面缺项、建筑节能、防火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则对民用建筑施工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业建筑节能技术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商业建筑节能技术管理论文 篇1:

刘燕生:建筑节能的践行者

建筑节能市场夏至已至,躬耕于建筑节能领域十余年的刘燕生终于等来了这阵东风。

酝酿4年之久的阶梯电价,将于7月1日起试行。政府终于迈开从“能源高消费”向“依据市场进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步伐。

其实节能政策不仅倾向于电价的管制。近期住建部还颁布了一个数据,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镇节能建筑仅占既有建筑总面积的23%。“十二五”期间,将继续降低新建建筑能耗,并对全国4.5亿平方米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

建筑节能市场夏至已至。

借此东风,北京恒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燕生带领恒业世纪联合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以及智能建筑行业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共同发起建立“建筑能效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向智能建筑能效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进发。

逆境

建筑节能往往是从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始的。

在上世纪80年代,楼宇自控技术引入中国。面对中国这片广阔的商业蓝海,西门子、霍尼韦尔、Johnson Controls、Dalta等世界知名企业抱团涌入中国市场。它们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世界前端的智能化技术,一方面也牵动了中国楼宇自控技术的动脉,打开了中国楼宇自控市场的大门。

机遇就这样来了。刘燕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攻关后,毅然决定进入楼宇自控市场。他并没有抱试试看的态度,而是拿出了相当一部分家当,“豁出去了”!

但是,幸福并没有来得那么快。

中国的楼宇自控市场发展远不如想象中的乐观,尽管我们的建筑投资和数量有着惊人的增长,但是建筑本身的实际内容存在着诸多问题。

就在刘燕生要全身心投入楼宇自控市场之时,建设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999年-2001年间,以深圳为例,每年房地产开发面积在600-700平方米,其中楼盘具备智能化的就占96%,而这些早期的社区住宅楼宇自控系统,为了达到卖点的效应,信息化系统配套设施并不齐全。在建成后,难以启用。有的地方,楼宇自控系统运行正常,但能够起到正常作用的只占20%,尚可使用的系统占45%,有35%的系统不能使用,或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最终因无人修复而废弃。

导致这一系列情况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工程建设水平不高,工厂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楼宇自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不仅如此,在准确把握智能化楼宇的设计定位、高质量的工程实施与系统有效运行管理方面,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少相应的规范,楼宇智能化设计方面也存在缺乏全面性和长远性的情况,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造成一些应用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建筑缺少各系统整体运作,结果事倍功半,造成投资的浪费。

即便在今天,我国十个楼宇建筑中仍然有八至九个楼宇耗能高于发达国家。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我们的专家、教授积累了大量统计数据,更有诸多论文、书籍详细介绍了建筑物的耗能状况,并推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设备改造方案,但我们的建筑仍在耗能。特别是我国已经推出了合同能源管理这个发达国家已经验证过的成熟商务方案,并得到相关政策的倾力支持,但节能不节效制约了很多节能改造方案的实行,因为缺乏经济发展的动力,光靠政策挤奶终究不能可持续发展。此外,建筑节能市场也未能走出困境,技改项目的多样性及零散性,使得节能与收益之差并不明显,加之即有的管理体制的制约,建筑节能行业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十年里,刘燕生并没有在楼宇自控市场上得到太大的收益,但他坚持一条道走到黑,终于等来了这阵东风。

初见曙光

曙光终究是要来的。

最近几年,尤其是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世界性的节能、低碳的大潮流大趋势的发展,中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逐渐成为重点和热点。在未来建筑产业的发展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建筑节能是其发展的主攻方向。

刘燕生说,经过多年的一线经验总结,许多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通过对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运营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这为建筑节能市场增加了可运作的活力,设备改造加上运营,其节能效益将明显高于投资。这将是中国建筑节能落地最好的契机。

在2012年5月23日举办的中关村创新论坛上,刘燕生与大家分享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建筑能效运营管理体系(BEEM)。在此之前,我国大部分工程部都在围绕运维而工作,实际工作中更多的应该是维护大于运营。而建筑能效运营管理体系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工程部的运维模式,使新的机电设备的运维模式向节能运营发展。节能运营包含着多项技术管理属性,很多节能策案都是根据负荷变化、气候变化、本地季节工况来调整运营的,这是一种创新的动态的运营。法国专家提出的“会呼吸的房子”就是动态运行建筑的很好实例。

但是,当前中国现有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建筑能效运营的要求。困难与阻力有时也许是件好事,刘燕生在困境中突然萌发出了成立创新联盟的意念。联盟将绕建筑行业重大节能需求和突出问题,集合各方优势,协同攻关,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营销模式创新这三个方面共同推动建筑节能方案落地。

基于多能互补,建筑物节能及综合控制技术是一项跨学科、多种技术结合、综合利用水、电、气加上气候能源的全新技术体系。业内的一些专家已经得出结论:我国大部分楼宇比发达国家高出20-30%的能耗,而现有的某一项技术通过设备改造仅能达到大于建筑能耗5%的节能任务。这意味着单一的设备改造只能完成节能任务的一部分,这需要我们进行多项技术改造才能完成一定量的节能量。多能互补这个技术是未来能源相互利用的进一步出路,例如,利用直燃机余热去预加热生活用水;再例如,利用夜间扫风技术完成对白天室内空气的预制冷。一些专家们已经找出了多种能源相互互补的节能策案。这就是在技术上的创新。

在管理创新上,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物是通过物业工程部对大厦机电设备进行运维管理的,它们的管理模式是维护大于运营,基本上没有给予它们节能运营这个任务。即便要求了,其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也没有达到与之相应的要求,管理人员绩效也缺乏与节能效益挂钩。以节能为重点的运营管理模式将是建筑物运营节能的突破,以专家团队接受的技术运营更是建筑节能的关键。

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比,营销模式创新的难度最大。刘燕生说,营销模式的创新需要打破中国现有的模式,通过托管,将建筑交给专业技术队伍运营是建筑能效运营的保证,这需要甲方及社会对创新模式的认可,以及双方合约的接受。我国已经接受了保安、保洁托管模式,机电设备运营托管也势在必行。

虽然建筑耗能的枷锁有很多条,但是成熟的节能方案解决了技术节能的枷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或许也开启了投资与节效的利益归属枷锁,建筑能效运营也是尚待且必须打开的枷锁。远大节能公司已成功托管了几十个建筑物并取得了效益,均豪物业公司也以物业管理角度率先进入了这个行业。

2012年5月23日,建筑能效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启航了,但刘燕生心中的重石仍未完全落地,他心里清楚,创新模式的成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特别是业主的认可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一直奔跑在创新的路上

创业二十余年,刘燕生与中关村这片沃土上的众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家一样,始终奔跑在创新的路上。

技术人员出身的刘燕生,创办公司的第一桶金就是给别人做产品。

在中国几乎还没有民营企业概念的1989年至1992年,刘燕生就通过挂靠的方式研发出了自己的产品。在进入专用通信和电话系统产品这两个领域之后,刘燕生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个消防应急广播和电话系统产品,解决了外国产品与国内标准不一致,产品不匹配的难题。1997年,刘燕生又通过技术攻关打开了铁路市场,自主研发出了铁路运输语音记录仪,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第一个数据黑匣子,谱写了中国铁路运输语音记录仪的行业标准。

技术创新给刘燕生带来的最直接利益,就是在刘燕生创业初期的不到十年时间里,使其公司(指恒业世纪前身“恒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1992年注册时的35万元资金骤然蹿升至上千万元资产。

回顾这段心路历程,刘燕生感触颇深:“在我最初创业的年代,自然市场环境非常好,市场竞争不强,尤其是细分市场行业,只要能瞄准行业、瞄准产品就能成功。”但在此后的几年里,中国科技几乎在一夜间腾飞,科技大军愈发庞大,加之市场体制的变革,创业和创新之路慢慢变得艰难起来。

经过初期创业积攒了一些资金后,2000年,刘燕生投入大量资金用来研发一套真正的智能家居系统,但最终失败了。刘燕生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垮掉,在创新路上摸爬滚打后,他似乎变得更有韧性。

2002年,刚有点儿家底的刘燕生玩儿了一次大冒险,他拿出当年利润的50%投入到楼宇自控市场,并且一干就是十年。当然,刘燕生有他决策的理由:“因为中国建筑能效节能管理体系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就要求出现一个助推器来加速它的突破与发展。所以,恒业世纪成立了建筑能效管理体系技术产业平台,其中就包含楼宇自控,又叫多能互补综合控制,它能将建筑物里复杂的、跨学科的、多行业的技术产品融合在一个互联网里,也可以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达到对建筑物的一个综合控制的目的,使其达到综合节能。”

十余年过去了,刘燕生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他经历过成功,亦经历过失败,他的创业之旅喜忧参半。喜的是在楼宇自控和综合技术上,恒业世纪有坚实的落地的核心技能,并且这项创新的节能模式已经有上百个项目在应用。2011年,在拿到运营管理节能资质之后,恒业世纪又对诸如京东方等巨大的耗能建筑体进行了诊断、分析,并作出改革方案和运营方案,让建筑能效运营管理技术扎实地落地。而忧的是恒业世纪还没能打开更多的市场,这也是整个中国建筑节能市场的瓶颈所在——创新的营销方式还未能发挥效力,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助推及广大业主的认可。

其实刘燕生正是中关村这片创新高地上形形色色创业者、创新者的代表,在他们身上你会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所感动——无论在哪条技术跑道上,他们不会因为有不能逾越的障碍就轻易放弃或者调头,而是执着地冲向终点。他们用数十年的时间,甚至穷尽其一生来专注于一件事,世界正在因他们的存在而悄悄改变。

作者:张越

商业建筑节能技术管理论文 篇2:

探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摘 要】民用建筑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续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和适用性,因此,设计出最优的民用建筑结构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总平面缺项、建筑节能、防火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则对民用建筑施工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影响因素

前言:

自古至今,人们都会自身的居住环境非常重视,现代房地产业日益繁荣昌盛,房价不断飞涨,人们都在为拥有自己的房子而不断奋斗,这也成为了促进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民用建筑的设计质量,不仅对民用建筑的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造成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用建筑的经济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民用建筑的设计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民用建筑设计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民用建筑设计的关键性和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民用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得民用建筑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民用建筑设计的参考依据

一般来说,进行民用设计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要对以下四项基本因素进行充分地参考:人体尺度、气象条件、家具设备的尺寸、地质条件。

1、民用建筑要根据活动空间进行

民用建设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方便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民用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体尺寸和人的活动空间。如我一三年所做的临汾一住宅小区配套的电影院,因建设集团与当地规划局沟通不够,原设计电影院一层商业及二层风味餐厅的层高有原来的5.6米改为5米,三层放映厅的层高也不得不压缩七十公分,这严重影响了该综合影厅的使用效果,一二层装修后的净空高度对一个大空间的建筑来说显得压抑,放映厅的入口净空甚至不能满足两米二,改动后的设计完全失去了功能空间设计得合理性,所以,民用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对工程的每个部位进行详细地设计,要与人的活动空间相结合,从而进行考虑与设计。

2、民用建筑要根据家具的尺寸进行设计

家具设备的尺寸也是影响民用建筑设计的因素之一,在对民用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家具设备的尺寸,要为家具设备预留一定的空间,这样才能使房屋的空间得到合理有效的規划和布局,不仅如此,设计时考虑家具设备的尺寸,例如小户型住宅设计中常有卧室的设计尺寸只有两米八*一米九左右,考虑到单人床的尺寸2000*1200寸,衣柜进深500,再加上床头柜,这样的尺寸根本无法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合理性的要求。

3、民用建筑要根据气象条件对房屋的影响来进行设计

这里所说的气象条件主要是指:日照、空气、风速、天气、风向等等会对民用建筑造成影响的多种自然因素。图1为建筑物的日照间距,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L=H/tanα;式中:L———房屋水平间距;H———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垂直高度;α———当房屋正南向时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因为气象条件会对建筑的采光、供暖、朝向和保温等多项具体内容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地域非常辽阔,东南西北所跨的经纬度区域非常广,这就决定了我国在进行民用建筑设计时要对气象因素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民用建筑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其后条件之后,应该充分运用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此举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功能起到节能和环保的作用,促进了我国民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我国经济、社会、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

4、民用建筑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进行设计

是否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进行了充分的勘察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也决定了施工现场适合制造何种类型的房屋。有很多工程项目在施工前并未对地质环境进行充分地勘察,进而影响了工期,造成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甚至会严重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为此,建筑设计师在对民用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对其进行仔细认真地勘察,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民用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根本质量。

二、民用建筑施工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1、总平面图缺项的问题

总平面图是民用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图纸审查过程中,据了解,总平面图存在的问题占很大比例,其主要体现在中小型设计单位上,如总平面图的设计深度不够、总平面缺项等问题,甚至一些设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产来进行规范设计,导致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有建筑单体的布置,却没有对建筑间距、停车场、道路布置、交又点等进行设计,这就造成民用建筑设计存在不规范的特点。

2、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注重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建筑节能设计的问题,建筑节能设计在审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占75%,由于设计人员对建筑节能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不熟悉,也没有对建筑节能设计引起高度重视,导致设计出的窗墙、屋顶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符合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墙体有不同的热工要求,但大多数设计人员都没有进行热工计算就直接进行设计,并且节能材料也选择不当.这就造成建筑节能设计方案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3、在建筑防火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建筑防火设计主要包括地下室及半地下室与上层共同楼梯的设计,但在设计过程中大多数设计人员都没有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来合理规划。在车库设计上,由于车库邻靠其他建筑或其他设备用房,这就要求需要采用防火墙将车库与邻靠的建筑隔开,但设计人员没有按照《修车库、停车场设计规范》的规定来设计,在审查过程中,可以发现没有采用防火墙隔开的项目较多,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虽然变形缝都留的比较宽,在变形缝内可以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竖井,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强的拔火作用,但是,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忽略高层建筑变形缝这一特点,通常采用易燃材料木板条来进行高层建筑变形缝的盖缝,这就造成建筑防火设计上存在问题。

4、在安全疏散设计上的问题

对于多层建筑来说,设计多个安全出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建筑面积大于70m2的多层建筑,设计人员往往仅设一个安全出口,在室外疏散楼梯周围3m内,往往在建筑墙面上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等现场时常出现,甚至一些设计人员通过将多层建筑的地下室层高降到3.50m。来有效控制建筑面积,导致地下室楼梯梯段的净高不足2.20m.这严重违反了《民用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三、针对民用建筑施工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

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施工质量,因此,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工程企业来说,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提高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成就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设计观念,将设计质量与市场经营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设计质量抓好了,自然而然市场经营的渠道就扩宽了。另外,企业经营者在抓好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设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的提高,定期开展技术人员培训活动,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应注重设计人员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进取心,让设计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规范要求,以保证设计人员的设计质量。由于民用建筑设计方案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做好对建筑方案设计的评审工作,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先进性。

2、加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的勘察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勘察设计质量过程中,应引进先进的技术来开展勘察工作,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注重勘察工作的优化调整,以保证勘察工作有序的进行。通过建立激励奖惩措施来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为设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设计人员将创造性地设计出最优的建筑结构方案,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和法律法规来完善施工图纸,确保施工图纸设计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用建筑结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系统,所以在对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很多方法會出现问题,要想对该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们时刻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设计经验以及专业能力,并且在投入设计时应该做到全身心的不存在任何杂念的工作,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

[2]姚伟.民用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探析[J].江西建材,2014,10.

[3]李志坚,罗艺晴.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4,07.

[4]聂明.民用建筑施工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4,09.

作者:苏姣

商业建筑节能技术管理论文 篇3:

预制装配式技术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建筑节能以及住宅产业化的重视,装配式建筑因其施工方式绿色环保、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化、设计标准化、工程管理信息化及装修一体化等特点,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支持与推广。本文针对某项目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首先对预制装配式技术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应用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技术;节能建筑;应用

为了实现建筑的节能,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率是最佳方法之一,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讨论成为了当下我国建筑行业的热点话题。伴随着我国推行建筑工业化的节奏加强,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了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得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充分反映了我国非常重视装配式建筑的推行与发展。装配式建筑不单具备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等优点,最主要的是它还可以实现在建造过程中的节水、节地、节材、节能,非常有益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预制装配式建筑理论概述

1.1 装配式建筑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由部品部件在工厂加工,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常见的装配式建筑有三种,分别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

1..2 装配式建筑特点

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管理信息化与集成化、节水、节地、节材、节时等优点。此外,由于现场施工作业以大量的机械吊装为主可大大减少现浇作业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施工环境。虽然装配式建筑具有许多当下现浇施工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预制构件造价较高;室内布局不灵活;现场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施工团队进行施工;墙体接缝及其防水处理难度高等。尽管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不完善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尚未解决,但是仍然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建筑形式。

1.3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国外很早便开始了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发展至今已近百年,相关的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各項规范标准也比较完备。1840年,法国人孟尼尔首先取得了预制工法专利。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装配式建筑才逐渐兴起。此后,国外学者陆续开展了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构件和部品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为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并加快了其实践应用进程。二战之后,由于战争的损耗加之人口的激增等使得装配式建筑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香港地区很早便对装配式建筑进行了研究,经验相对丰富,加上其自身施工条件的限制使得香港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应用相当普遍。

对于大陆地区而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国家提倡建筑节能以及自身建设需要,装配式建筑的探索开始起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预制构件的精度与工业化生产都没有达到比较高的程度;但仍然使得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繁荣一时。随后由于自身研发水平的限制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自身的局限性及不足,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了现浇建筑。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近些年由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装配式建筑才又逐渐兴起。

2 工程简介

某项目建筑类型为综合办公楼、员工住宅小区,主要功能为办公、住宅,另外包括部分商业用。该项目运用装配式建筑新技术建造,总建筑面积约为26000平方米。

3 节能技术管理策划及创新

3.1 柱、梁、墙、板全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将工厂预制的梁、柱通过现场焊接和冷压相接接合(运用连接器的坚固焊接构造),再用膨胀混凝土在节头处进行二次浇灌,应用等效现浇方式,后浇为整体,使整体框架达到了强柱、弱梁、强节点的要求,增加了抗震、抗剪性能。据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的试验证明:验算结果表明,本试验的梁、柱、节点核心区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静载承载及重力荷载与7度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承载能力均满足计算要求,本试验未观察到锚筋的滑动和拔出现象,表明梁柱筋在节点中的锚固是良好的。

3.2 工厂预制构件的优质品率高,现场吊装施工快,比传统的施工方式可节省时间50%以上,现场基本没有湿作业,改善了劳动条件,减轻了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

3.3 保温节能效果好。轻型水泥复合装饰墙体经山东省建科院检测,120mm厚的外墙体传热系数达到0.522,比黏土砖和空心砌块砌筑的墙体建筑物节约能耗50%以上。

3.4 内隔墙采用粉煤灰高强石膏板,不仅隔音、吸潮性能好,而且体轻,占用空间小,施工方便,可锯可刨可钉,水、电线路安装灵活。同时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等,起到了综合治理环境的作用。

3.5 使用大跨度叠式预应力楼板,户内不需要再设陌生柱、梁、墙,用轻型复合墙板可任意分割,布局灵活,适用性好。与砖混结构相比,可增加约15%的使用面积,与现浇框架空心砌块结构相比,可增加约10%的使用面积。

3.6 工厂化施工楼房新技术,综合成本低,比现浇框架结构的造价低20%左右,与砖混结构的成本基本相同。现场施工无脚手架,仅节点用少量的专用模板,内外墙不用二次抹灰,可节省材料20%~30%,同时节省大量人工。

4 管理措施

4.1 总体思路。建筑工业新技术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概括起来讲就是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该技术体系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4.2 技术方案。项目完成单位实施的该技术体系创造性地实现了建筑工业化和三板框轻结构,建筑用梁、柱、板等构件均在工厂内流水线作业,符合建筑工业化要求。其中,外墙使用水泥轻质保温防水墙板,内墙使用内墙隔板,楼板使用叠合板用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梁、柱、板实行现场装配,柱梁连接使用工厂化施工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框架的梁、柱连接器。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建筑用梁、柱、板、墙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基本无湿作业面完成整幢房屋的建筑专利新技术,不但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符合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方向,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建筑技术体系。

5 结语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目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期的主流趋势,在大力发展该建筑体系的同时也要开发与之相匹配的建筑节能技术、外墙防水技术、细部构造节点的热桥处理技术、墙体连接缝的防水保温处理技术,等等。否则装配式建筑在后续的使用中将会出现各种节能问题甚至是安全隐患。对于预制构件的生产要高标准、严要求、专业化;从原材料抓起,把控整个生产过程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同时在构件运输与进场过程也要进行严格质量把关。对于装配式建筑外墙板要向结构保温一体化或者保温装饰一体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加辉,孙滢雪.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研究[J].居业,2018(07):76+79.

作者:韩冰

上一篇:医院信息工程系统设计论文下一篇:街道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