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原则要体现和服务于中专学校的教育核心,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需要,教学方式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劳动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1:

研究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将更加普遍。在这一背景下,中专教师有必要认清当前的形势,积极解决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希望为中专计算机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问题;处理对策

一、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专计算机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问题

中专计算机教学一般都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需要而开设的。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计算机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中专学生无法将所学运用于社会实践和工作岗位之中,削弱了中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尤其现在正处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地不断增多。然而很多教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对中专计算机教学的新要求。此外,不少中专学校过于重视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機会,不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

(二)中专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

不少中专学校较为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岗位竞争力。因此,很多中专学校缺乏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不仅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有所匮乏,对中专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也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都对中专学生的日常计算机教学形成了负面影响[1]。部分中专学校虽然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往往只将其作为选修课或者考察课,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对计算机教学不以为意,造成了计算机“教”与“学”的质量都不高。而且,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只重理论讲解,不重实践操作,很多高校的计算机设备不足或上机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影响了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计算机教学效率。

(三)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落后

很多中专计算机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往往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计算机教学。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和逆反情绪,影响计算机教学的可持续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是机械地灌输计算机理论知识,因为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极大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造成了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2]。此外,由于中专学校缺乏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评价机制,其对计算机教学的考核往往还集中于笔试部分,这样的评级考核机制,也使得教师和学生更加忽视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造成了计算机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上机操作要求,使得中专计算机教学“无用武之地”。

(四)中专学校计算机教材编制不合理

教材是中专学校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中专生的计算机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的中专计算机教材编制存在很多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目前,大多数的中专计算机教材并未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相应的编排,也没有与专业进行结合教学。这样容易让学生认为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无关,不仅让学生放松了中专阶段的计算机学习,同时还加大了其就业后计算机技能的压力。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多数中专计算机教材却更新缓慢,教材中不仅知识内容陈旧,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这不仅让学生无法学习到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也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与社会需求出现严重的脱节。

(五)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

一方面,中专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缺乏相应的重视;另一方面,很多中专学校缺乏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日常的计算机学习中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了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较低。中专很多计算机课程无法付诸实践,这使得很多教学目标无法完成,不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形成[3]。例如,在进行办公软件Office的讲解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加深印象,并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动手操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设备的缺乏和课程安排的问题,学生往往无法进行良好的上机实操学习,比如Office理论学习,无法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因此无法达到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效果。

二、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处理对策分析

(一)转变观念,强化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频繁。在这一趋势下,中专学校必须积极转变观念,重视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中专计算机教学健康有序地开展。

首先,学校层面,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并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将计算机纳入到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中。学校还要加大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投入,确保软硬件的配置符合学生的计算机学习需求。

其次,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计算机教学与学生专业课程的结合,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认识,培养其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其今后更好地适宜岗位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再次,学校和教师还要注重改革计算机教学评价机制,除了理论知识的考核之外,还要积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和上机能力进行考核,促使学生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培养其计算机能力。

(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促进中专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日常的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促进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先进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例如,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上机实践,并通过实践来丰富小组讨论内容,从而让学生结合自主实践和小组讨论来进行更加自主的学习,并在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4]。

(三)做好社会调研,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中专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专学校还要积极强化与各实习单位的合作共赢,并积极进行社会调研,促进中专计算机教学改革,使得中专计算机教材与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中专教师还要积极深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明确其日常工作所需的计算机技能要求,并根据这些调研内容,积极促进中专计算机教材的更新换代,使得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更趋一致,使学生针对性地学习与岗位相匹配的计算机技能。此外,在中专计算机教学改革中,还要注重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将此作为重点,帮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获得与社会接轨的计算机技能。

(四)积极进行教师培训工作,强化中专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为了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学水平,就要积极强化中专师资力量建设,培养更加专业的计算机教师队伍。中专学校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学人才,并建立良好的内部培训制度,提高计算机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通过引进人才和强化内部培训,使得中专教师整体计算机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严格规范的计算机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化的建设,促进学校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5]。此外,学校还应强化计算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培养教师的爱岗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其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地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

(五)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计算机学习的主体,而要发挥这种主体作用,就要运用一系列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规律,通过积极引导和灵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有趣、有用的教学体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运用理论指导计算机实践,通过计算机实践理解理论,从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其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计算机教学,改革传统教学弊端,加强软硬件建设、师资建设等,多措并举,才能让中专计算机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尹桂花.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展望,2016,25(12):341.

[2]楊邦委.关于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04):81.

[3]弥婷.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创新[J].信息系统工程,2016(02):154.

[4]曲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提高实践能力[J].求知导刊,2015(07):117.

[5]朱琳,马蓉,周钧.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2013(15):242-243.

作者:高洁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2:

对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原则要体现和服务于中专学校的教育核心,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需要,教学方式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劳动者。

【关键词】中专学校 计算机 教学研究

中等专业学校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系列,它的培训对象是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学生,培养目标是掌握中等专业技术知识的劳动者。计算机教学,是中专学校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性教育。在五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自己对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原则,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有一些思考。

一、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要体现和服务于中专学校的教育核心

中专学校区别于普通中学的根本在于它是学生就业前的“职前教育”。作为职前教育,其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校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展开的。办学宗旨,教育目标,办学理念都是依据这个核心。课程设置,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和服从、服务于这个核心。在这个核心下,中专学校的办学宗旨应该是“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教育目标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合格率,高就业率的实用型人才”。办学理念应该是帮助学生完成“成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这个身份转变。计算机技能作为现代社会各个行业的普遍需要,已经成了中专学生毕业求职就业的必备技能条件。因此,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要体现这个核心。

二、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需要

在现实中,由于在中专学校的专业定位不明确,加上受师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中专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开设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过分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养,开设了一些看似有用,学生也有兴趣的课程,但是现实的问题是这类课程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在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设置课程,使计算机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

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就业状况还是很乐观的。对应的热门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图形图象,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所以中专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去考虑选择:

(一)办公自动化。培养大量的办公室自动管理人才和技术操作人才,提高工作效益,利于维护办公室工作氛围。

(二)网页制作。大力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为更多的网页制作企业提高优秀的网页设计人才。

(三)计算机网络。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同时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更好的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对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起到有效防护作用。

(四)多媒体技术。根据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要求培养更多的多媒体技术人才。主要从事计算机文字编译,图形图象的处理、声音与动画结合、电影电视视频的剪辑等。

(五)平面图象处理。随着广告行业的成熟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平面设计人才,为完成计算机图形图象的美观处理、广告设计的大胆创新等。

总的来说,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需要从传统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素的课程结构。要求满足社会化、行业化发展。根据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关专业性课程。在一年级的课程没有进行详细的专业划分,主要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掌握,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进行培训,完成操作能力的系统化和扎实性。

在二、三年级的时候再给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这个时候比较注重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完成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正确配置,对dos、windows操作系统熟悉掌握使用。掌握处理文字和表格的软件使用。能完成中英文档的翻译,能制作表格完成报表数据的的输入和统计,至少会一种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语言的编写。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序,并能进行移植应用。

能使用互联网完成信息检索、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传真发送。可完成常用工具软件的下载,对一般计算机系统的简单维护,会对计算机病毒作出判断和防治。完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流行软件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能对计算机常见的硬件和软件的故障作出判断、检测、排查。对数据库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有能力开发数据,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如windows nt/2000等操作系统。采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完成设计、制作和应用。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能进行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即掌握局域网技术,掌握interet基本技术,具有信息获取和发布的能力。

三、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21世纪以来计算机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现在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大领域,得到各企业单位的广泛应用和认可。根据社会就业对人才的需要,中专学校把计算机拟作教学的专门课程。要求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满足社会的需求,

结合现阶段中专学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近些年,由于取消了学生入学资格考试的环节,中专学校学生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入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弱,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不强,学生的观念、意识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要提高中专学校毕业生的质量,除了要有正确的教学原则,科学的课程设置,还要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培养他们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兴趣活动,象成立兴趣小组,组织项目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时间,把整个计算机教学时间的70%用于上机操作,30%用于理论讲课。在上机操作课中做到学与玩的结合,让学生从玩中找到学的乐趣,从学中体会玩的意思。上机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理解、思考、观察和验证一体化的最佳方式。

从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精神。创新精神的体现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从实践中获取一种新观念和新方法,使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要求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到教学的首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对每一个概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述,善于对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作出精心设计和解答,尽可能的把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解决好更多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建立创新意识。

要提倡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沿用以前那种满灌的课堂教学法肯定不行,理论课肯定要讲,但不一定要讲满,面面俱到,因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图文并茂,学生大都能读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只讲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对易懂的书上写得很清楚的一律不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摸索创造,养成自觉学习和主动处理问题的好习惯,不用教师从头到尾的去安排学习、监督学习。

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科技的技术手段,体现计算机科技的优势。建立 起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课堂,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彻底颠覆旧有的“教室十黑板十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计算机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投入更新,要求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也要与时俱进。但是目前,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完全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习到的东西在将来就业时完全没有用,到工作中正真用到的技术一概不知。虽然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也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但工作岗位更注重技术能力的应用。学生在走出社会后,面临的是更多形形色色的工作软件,甚至有些软件可能在学校里都没见过的,更谈不上操作。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教师的耐心讲解和指导操作。面对现实的措手不及更是百感交集。

因此特别强调要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从社会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学生离开学校正真走上工作岗位时,面对陌生的工作软件能应变自如,主动学习并能很快掌握运用。所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学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教师要灵活作出解答,更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更要求教师有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很强启发力和控制力,既营造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不使学习陷入死气沉沉或无序状态。

总之,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正确的教学原则,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沈军飞 教学与管理《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53-54

[2]姚小岗 取教研究《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解与对策探讨》

[3]唐海波 思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08《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就业 成功之路》

作者简介:

田力,男,1982年出生,苗族,籍贯贵州松桃,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就职为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田力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3:

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中专计算机教学策略

摘要:具备创新能力是优质人才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是中专学校的优势专业。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各用人单位对中专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更高要求,这在对中专计算机教学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指出了新的转型方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人才,已经成为中专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计算机教师应从实际学情出发,全面审视当前一线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努力提高中专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关键词,具备创新能力则是衡量优质人才的重要标准。“计算机是中专学校较为重要的优势课程之一,是具有一定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长期的办学经历中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技术型计算机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專计算机教学应该成为一种以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为目标的面向未来的教育。简言之,中专计算机教学绝不应只给学生讲授一些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它必须全面关注学生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线计算机教师应积极正视这一现实挑战,遵循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为学生最终能够成长为符合企业需求、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人才提供切实有效保障。

1 中专计算机教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能力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中能够摆脱传统的或固有模式的限制,不断提供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重要创造力。创新能力是优质人才至关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当今时代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对于计算机人才来说,迎接未来的计算机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具备创新能力。尤其是处在当前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信息技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以科技为动力、引发了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巨大变革,中专计算机教育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优质人才,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但从中专计算机教学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虽然计算机专业课程已经有了明显的改革,增加了符合当今时代的课程,如网页制作、flash、PS、3d等,但多数仍沿用相对固化的教学思维、教学流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中专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步伐。为了有效推动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突破和优化,一线计算机教师必须要全面审视当前中专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结合所在学校计算机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科技优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手段,通过有效手段来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流程、重选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型的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开创中专计算机教育的新局面做出积极努力。

2 当前中专计算机教学中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些不足

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结合当前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对当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评估,从而发现其中的不足与问题,为切实将中专计算机教学优化落到实处提供更多有效参考。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障碍:

2.1 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中专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一种较高的素质,要以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文化底蕴为基础。但从当前的招生情况来看,中专学校招生门槛相对较低,学生的个人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而进入学校之后,很多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比较盲目,非常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并不高,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专业学习之中。对此,中专学校及教师应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计算机教学改革。

2.2 部分教师消极应对

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态度并不积极。教师是新形势下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参与程度基本能够决定教学改革的成败。除计算机技术、教学能力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必要条件之外,做好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优质人才,对广大教师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教师应充分正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清醒看到当前所面临的种种困局,但更应具备一种舍我其谁的大无畏勇气,勇于跨越教学改革道路上的各种坎坷艰险,乐于为中专学校的长期发展进行开拓式的探索,如此,方能创建优质的计算机课堂,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2.3 教学环境有待完善

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尤其是针对计算机这一更新速度极快的专业,原有的教学环境必须进一步完善。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环境包括软硬件两方面:一是,硬件方面。具体包括计算机机房、媒体教学控制平台、计算机设备等,在完备的计算机教学硬件环境中开展创新式教学更为便利;二是,软件方面。具体包括一些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技术,等等。计算机技术隶属于信息技术体系,其更新速度飞快,但中专计算机院校的建设是受限的,如何在基本完备的教学条件下实现优质的计算机教学,也是考验中专学校和广大教师的一道难题。

3 中专计算机教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以锐不可当之势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中专计算机教育的内外部环境,为了更好地顺应当前的新形势,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计算机人才,中专学校及一线计算机教师,应充分正视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立足于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实际状况,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和完善。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并获得了一些有效经验,与广大同行进行分享,希望能够产生一定启发:

3.1 构建和谐民主课堂

构建和谐民主的计算机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从心理发展和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看,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释放天性、活跃思维、发挥想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2]。一方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舵手,应当努力调整自身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构建高效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游戏、竞争、合作、互评等在内的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的内驱力,大幅度提高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学生是中专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第一受益主体,教师应当帮助他们认识到具备创新能力对于他们个体的重要价值,努力使他们主动投身计算机教学改革进程之中,自觉夯实自身文化、知识基础,主动锻炼个体实践和操作技能,努力成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3.2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支撑。合作同样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毕竟还是有所限制的,但学生群体之间的合作互助却是相对灵活的,有利于在班级集体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互相激发、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建议教师遵循“同质异构”的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以优生为引领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组内成员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计算机学习任务,互相评论得失优劣;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活动,互争短长、互相激励、共同成长,使各个学习小组实现整体提升。

3.3 关注创新能力评价

增加创新能力评价权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评价是教师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和教学流程的综合性评估和反思,是教学的终点,更是下一轮教学的起点。教师要以更加全面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权重,对创新能力进行剖析与分解,如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策略、复盘技巧,等等,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3.4 锻造优秀教师队伍

锻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人力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学改革中的头等大事,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队伍整体素质较好,但为了更好地适应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必须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是,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信息技術,处在信息时代,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师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吸收和接纳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二是,教师应始终注重对自身创新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身正为范”,只有教师具备了足够强烈的创新教学意识,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服务,才能将学生引入到创新发展的道路上。

中专教育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教育类型,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学科在中专教育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面对新时期严峻的发展挑战,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明确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改革方向,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构建起一个高效课堂,切实助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积极进行深入全面的教学探索,为中专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有益的借鉴,实现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稳步、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芮勤.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强化中专计算机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6(34):50.

[2] 韩芳.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科学创新与实践[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6):190-190,194.

【通联编辑:闻翔军】

作者:李英

上一篇:计算机总结三篇下一篇:语义模糊的保险合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