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建设离岸市场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剖析人民币国际化与离岸市场的关系,总结我国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离岸市场加速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对策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论文 篇1: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浅谈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摘 要: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牙买加体系逐步建立起来。随着国际经济力量多元化的发展,地区货币格局受到巨大影响,对于牙买加体系也形成威胁。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元指数持续走低,美元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动摇,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讨论甚嚣尘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处进程中,其程度低于当前主要国际货币。本文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着手,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的建立,分析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立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循序渐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成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色定位,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关键词: 布雷顿森林体系、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际货币体系虽然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但美元主导的格局仍未改变,在该体系中亚洲货币体系出现新的特征,汇率制度趋于灵活,“货币锚”发生变化,美元在亚洲的地位逐渐下降,亚洲国家(地区)选择一种更加多样化的外汇储备和贸易结算货币结构。中国作为外围国的重要一员,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而中国运用金融外交在全球、区域、双边三个层次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积极推动了区域金融秩序和全球经济体系的改革。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从成立到崩溃仅20多年时间, 却为国际金融体系建设留下太多未完成的使命。这不仅因为国际金融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主题,还因为贯穿于国际金融体系演迸之中的是一系列重要理论发展和政策变化。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德、意、日是战败国,国民经济破坏殆尽; 英、法虽然胜利,但工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只有美国远离战场,非但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大发战争财,政治和经济地位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1944 年 7 月 1 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由美、英、法、中等44国代表参加的世界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了通常所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可以用美元代替黄金,在市面上流通,同时该体系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一旦人们不再相信美国有能力维持黄金的美元官价,便会丧失对美元的信心,从而诱发黄金的兑换浪潮, 这一缺陷为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埋下了伏笔。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的影响——美元霸权的确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促进这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双挂钩机制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依靠它美国才有能力在全球部署美国军队,在亚洲进行了两场局部战争,与位于“心脏地带”的前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来维持全球的霸权地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美国霸权是建立在美元霸权基础这上的。正如罗伯特·吉尔平所述“美国霸权的基础,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和它的核威慑力量扩大到包括了各个盟国”[1]美元的霸权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及其带来的国际铸币税权。国际铸币税指的是当货币流通超越国界后,一国发行的货币为他国所持有而得到的净收益。在金属货币及金本位体系时期,由于黄金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在国际贸易中需要支付黄金或与黄金等值的纸币,所以国际铸币税并不存在。而在金汇兑本位下,信用货币的流通便使得国际铸币税成为可能,处于货币体系的国家可以用本国纸币来换取他国的商品或资本的控制权,而在境外的本国货币就可以为本国带来铸币税的收益。当然,对于美元仍与黄金挂钩,这时的铸币税仍受到本国黄金储備量的制约[2]。

另一方面,美元成为普遍使用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美元的这种世界价值尺度和流通工具的功能,使得美国轻松应对国际收支失衡。对于其他国家而,一旦发生国际收支的逆差,必须通过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加以纠正,而这必然会引起国内的物价上涨,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产生矛盾。而由于美元是美国的本币,美国可以通过简单的增发货币的手段来弥补其对外贸易的赤字,而不必对国内经济进行调整。这一优势在漫长的冷战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冷战中双方为了全球霸权的争夺,耗费巨资进行军备竞赛,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在直接进行局部战争的同时对盟国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进行代理人战争,双方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存在,美国虽然承受了极大的国际收支赤字。但美国通过增发美元,将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进行转嫁的同时,美元向西欧国家的流动也改善了其盟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加快了盟国经济重建的速度,增强了西方世界的整体实力。[3]而苏联及东欧集团面对同样沉重的经济支出负担,却不具备美国的这种调整能力,面对大炮或者黄油的选择,只能通过国内经济政策调整,被迫以降低国内生活水平的代价来平衡其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结果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为苏东集团的最后解体埋下了伏笔。[4]

(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

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弱点,即“特里芬难题”: 第一, “双挂钩”制度实质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国经济实力挂钩,是当时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拥有绝对经济优势,尤其是拥有巨额黄 金储备的前提下建立并运转的,如果这一前提条件消失,该体系便会陷入困境;[5]第二,缺乏广泛的参与性,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的调节范围仅限于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仅代表了西方大国的利益。

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得到该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便爆发了危机,西方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到1973年,运行了近30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宣告瓦解。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幣的国际化实质上是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基础上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自由使用货币”的标准推进,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逐步扩大其使用的数量和范围,在主要外汇市场上逐步扩大其交易。众所周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现在己广泛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和支付货币。人民币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能自由兑换,在某些国家如越南、缅甸甚至全境通用。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己今非昔比,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及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人民币正在成为被其他国家货币钉住的新的“锚”。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亦成为我国走向崛起的重大课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现状 。

近几年人民币在其他国家(地区)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人民币-韩元直接交易市场将于2016年6月底前在上海推出。第二种,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第三种,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形式 。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引擎。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突破提供了新的契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阶段而言,遵循两个“三步走”策略[6]: 功能上,“计价货币———投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区域上, “周边化货币———区域化货币———全球化货币”,确为明智之举,在这样的路径安排下,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有了很大提升, 2013年末起人民币持续位居全球十大支付货币之列,并超越欧元成为 传统贸易金融领域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

由于“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潜力巨大,对于 “一带一路” 的沿线国家来说,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后,沿线国家的贸易互通可以更加便捷,贸易的公平性和收益性也可以得到保障。

第二,“亚投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 是一个政府间的亚洲区域 多边开发构,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7]

亚投行是继提出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之后,中国试图入主国际金融体系的又一举措,并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保障。同时,人民币要走出去,还需要更多未来能够服务于人民币全球性运转的金融机构,“亚投行”目前主要是以美元基础来“募资”,但长远来看中国作为主要出资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选择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将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三)循序渐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以及美元受到危机冲击,加之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条件的逐步成熟,更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周边一些国家开始使用人民币,甚至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道路,在现实障碍困难的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只能走循序渐进的推进之路。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中的循序渐进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在贸易结算货币方面,试点城市的推广不能盲目,要等待时机成熟以后,逐步扩展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其次金融市场的丰富和金融监管的完善也需要时间和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要充分考虑到各个金融市场的内在关联,以保持进度一致性;再次,资本市场的开放需要过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需要过程和时间;最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需要循序渐进推进。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三步走之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角色定位制定相应时间表,这个时间表要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8]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仍将长期存在,美国必然会对挑战美元霸权地位的新的国际性货币进行打压,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必将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的考验。而我国自身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也必须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一样,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激而就。

作者:杨睿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论文 篇2:

离岸市场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摘要】建设离岸市场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剖析人民币国际化与离岸市场的关系,总结我国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离岸市场加速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对策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离岸市场 人民币 国际化

我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数量巨大的外汇储备,人民币也开始了国际化道路,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受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及金融政策的双重影响,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缓慢,在此背景下,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离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能够跨越国界行使货币功能。即,一国的主权货币逐步变为区域货币、世界货币的过程,它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并自由流通,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投资和对外贸易,能够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被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以及金融交易货币。离岸金融市场主要是为非居民投资者以及借贷者服务的,它提供国际性的投资借贷、贸易结算、资本流动、证劵交易等金融服务,而且这一过程并不受交易货币发行国金融政策的影响。从国际经验来看,离岸金融市场成为货币国际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同样能够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世界范围内多数国家都是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推动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同理,我国也可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一是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服务刺激人民币的国际需求。为非居民人民币使用者提供便利完善的服务,使之不受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满足其支付结算、贸易金融、货币兑换等需求,这就需要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服务。二是离岸市场暂缓人民币兑换障碍。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以及巨大的贸易总额,使得非居民更加愿意持有人民币,这同时也带来了人民币管理需求,只有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持有人民币的非居民。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完善对资本账户开放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不可能完全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这就需要通过离岸金融市场来起到补充作用。三是离岸市场建设推动我国金融改革。离岸市场的汇率利率计算是由市场决定的,不受国内政府管制,更能反映人民币的市场状况,不过离岸汇率与国内汇率之差也给投机者带来套利的可能,这给国内货币市场形成压力,能够推动国内金融体制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助益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与存在的不足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进展。2009年我国出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细则》之后,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诸多显著成就。

在跨境贸易方面,人民币结算获得快速发展。2013年以来,我国的跨境贸易结算已推广至全国,这极大方便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和流通使用。此外,我国央行还与30多个国家的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不仅有利于人民币在协议国发挥投资、贸易结算、储备货币等职能,而且还拓宽了人民币的流通渠道。此外,我国还逐渐开放资本项目,对外直接进行人民币输出。

人民币国际化的平台越来越丰富。首先,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我国已经在香港、新加坡、台湾、伦敦设立了人民币离岸中心,并开展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在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支持下,很多投资者都将人民币债券当作收益资产,这是人民币具有国际储备货币潜力的一个表现。其次,上海自贸区的成立畅通了人民币回流通道。2013年正式成立的上海自贸区成为在岸人民币市场与离岸人民币市场连接的桥梁,在上海自贸区内,不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交易中不用设立外汇账户,而全部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这为离岸人民币回流内地市场提供了渠道。最后,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首先,人民币可兑换项目不足。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有利于促使更多投资者选择使用人民币,但目前我国资本项目不完全可兑换阻碍了人民币回流,这让很多投资者放弃选择人民币。而且资本项目的不完全开放使得我国金融市场不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这都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其次,贸易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流动。从其他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依靠国际贸易逆差来实现主权货币输出,而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国际贸易顺差的态势,加之我国内需不足,很难通过贸易逆差来实现人民币的对外输出。同时,由于我国资本账户的不完全可兑换,也限制了人民币的输出渠道,导致我国人民币的国际流动性较差。

此外,资本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币值稳定且可兑换是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的流动规模不断增大,央行却难以把握人民币市场的供需状况,这也意味着其很难依据市场来作出正确的调控决策,降低了货币政策的市场有效性。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加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我国应该完善人民币金融市场服务,丰富离岸市场的金融产品种类,增加人民币的债券发行量。另一方面人民币离岸市场要具备全球眼光,进行全球化布局。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应着眼于关键地区的关键国家。在这其中新加坡和伦敦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在这两个国家进行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而且还能在这一活动中增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互动,进一步增进互信。

推动人民币回流机制建设。目前人民币回流渠道单一,主要是通过存款的方式,这降低了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需求,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为此,我国需要丰富人民币的回流渠道。首先,可简化外商直接投资流程,使得外商在项目投资时能够及时汇入人民币资金,加快人民币回流的效率。其次,要扩大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回流途径,可以通过拓宽人民币离岸市场交易范围的方式,增加人民币的回流范围。离岸市场还可与在岸市场共建回流机制,当资金池充足时,可以由在岸市场回流人民币资金,当资金池不足时,则可引入金融投资衍生品,这样形成一个循环的资金流动机制,保证人民币回流的稳定性。最后,可以通过上海自贸区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上海自贸区计划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这其中涉及诸多离岸业务,所以加强上海自贸区与境外的贸易联系,也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回流效率。

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风险控制机制。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避免在岸市场遭受离岸经济问题冲击的手段,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境外。但要想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保证离岸市场交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非居民对人民币的信赖,为此我国需要加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我国要充分利用清算银行在人民币流出流入中的协调平衡作用,避免出现套利现象,疏通人民币流入、流出渠道。我国需要对货币调控体系进行改革,缩小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差距,提升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一旦离岸市场突发经济问题,央行能够及时应对,降低风险损失。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信息公开,可在人民币离岸市场成立信息部门,由其负责发布政府政策、货币汇率、利率、交易等信息,这一方面能够树立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外部监督,增强离岸市场的风险控制。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博士研究生)

责编/张蕾 苏娜(见习) 美编/杨玲玲

作者:张奇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论文 篇3:

美国国债困局及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摘 要】美国国债的问题,并不是中短期国债支付能力的问题,而是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长远期的财政平衡,解决办法在于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利用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关键词】美国国债;财政平衡;国际储备货币;实体经济;人民币;国际化

2014年底,美国国债突破18万亿美元,而美国2014年GDP为17.69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国债与GDP比例继2013年再次突破100%,达到了102%。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美国国债上限分别为10.61万亿美元,12.10万亿美元和14.29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0%、84.1%、92.1%。2013年底美国国债首次突破17万亿美元,2013年的GDP是16.8万亿美元。如果按照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划定的60%的安全线来看,美国国债早就处于危险境地,只不过长期以来依靠其头号经济大国和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国债一直得以维持其AAA级信用。即使按照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认定美国国债AAA级的前提条件,国债占GDP比重不超过110%,美国国债也已接近红线。

目前,美国社保基金和美联储是美国国债的两大持有人,二者合计持有30%以上的美国国债,其次是中国和日本,这是美国国债最大的两个海外债权人,合计持有比例约为14%,至2015年7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24万亿美元,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其余是欧佩克组织、英国、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家,以主权基金为主的债权人结构注定了美国国债不会在短期之内出现太大的波动。

美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二者占美国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80%,美国财政收入的第三大来源是公司营业税,占比约为10%。

相对于财政收入艰难增长,财政支出却无上限增长。美国财政支出主要分为强制性支出、可自由支配支出和利息支出。强制性支出主要是社保、医保和社会救济与福利,三者合计占比约为55%,可自由支配支出主要是国防支出,占比约20%,是最大的单项支出,利息支出占比约7%。另外,还包括雇员工资等政府运行成本。从这些主要财政支出看,几乎每一项都属于刚性支出,可供调整的空间很小。做为最大的单项支出,国防开支似乎最有调整的余地;为解决2011年美债危机,出台的债务上限法案在提高2.1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同时,将在未来10年内削减2.1万亿美元赤字,其中要求削减国防开支3500亿美元,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不会对美国债务困境有实质性改变,国债水平继续攀升,仍末进入可持续通道。

美债危机,促使人们把美国国债放在历史舞台的大背景下,一遍遍地反复梳理;美国自建国以来就有国债。但今日国债之困局始于美元和黄金脱钩。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全球其他国家依然将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失去了黄金之锚的制约,美元进入了可以随意滥发的时代。

美国国债真正恶化始于本世纪初,在上世纪末,美国国债总额从1990年的3.2万亿美元上升至2000年的5.6万亿美元,10年间涨幅75%,而经过新世纪的头十年之后,美国国债已上升至14.29万亿美元,涨幅高达155%。

上世纪末,美国的国防开支大概为3000亿美元,10年后虽然迅速膨胀至7000亿美元左右,但如果和当时高达14.29万亿美元的国债相比,国防开支显然不是国债上涨的主要动力。

美国国债今天的困境,主要还是美国滥用其货币发行权造成的恶果。对于拥有全球印钞权的美国而言,自身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社保和国防等高额开支,刚好又有中国和日本对美债强大的外部需求,滥发国债的冲动也就难以遏制。除了拥有货币发行权这样的诱惑之外,美国国债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当自身经济增长不足以满足民众福利和国防军事的需求,举债是唯一的出路。美国经济自70年代后期失去国际竞争力,并且一直找不到真正有力的经济增长点,除了德国、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先后的经济崛起,成为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更主要的内因还是美国失去了从事实体经济生产的兴趣或动力,主动成为一个产业空心化的国家。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发行国债能带来不少好处,既可以通过发新债还旧债来维持运转,又可以通过开动印钞机来稀释债务;这种局面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但是最终是不可持续的。持续的时间越长,最终给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带来的破坏越大。

美国国债问题的实质,并不是中短期国债支付能力的问题,而是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长远期的财政平衡,解决办法在于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美国的决策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面临的真正经济挑战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美国政府和议会迫切需要就中长期财政平衡的路线图在政治上达成一致,并通过控制医疗卫生成本、加强社会保障融资、改善税收结构并增加财政收入等综合性措施,确保国债水平步入下行通道,以实现财政可持续性的目标。

美债问题对于中国至少存在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外汇储备缩水,二是量化宽松带来的前期和后期影响,三是出口萎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相对于外汇储备的缩水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美债问题对中国更大的影响在于实体经济。过去几十年来,美国通过举债消费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影响下,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和欧洲复苏之路缓慢,中国出口市场面临萎缩。出口萎缩带来的阵痛在所难免,但在客观上有助于加速中国经济转型,减少对外部市场需求的依赖度。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1年的美国国债危机,中国通过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已经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实现。

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相比,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显然落后太多。2014年,美国GDP总量为17.69万亿美元,中国GDP总量约为10万亿美元。有专家预言,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尽管無人怀疑中国经济总量将在不久的未来接近甚至超过美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并不等于成为第一超级强国。对人民币而言,2030年取代美元成为全球主要货币显然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原因在于,即使美国经济衰落,中国经济崛起,世界很难再出现英国、美国这样的单一经济霸主,真正的格局是全球经济的多极化。这样的背景下,单一国家的货币难以独自承担起全球储备货币的重担。形势所迫,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刻不容缓,并增加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到2015年,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并已开通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从建立以中国为主要出资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寻求人民币加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中,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虽然漫长,但稳步向前,小步快跑,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人民币必将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一。

备注:文中提到的美国国债数据采用政府债务总额(Gross Debt)

作者:赵庆

上一篇:生产班组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年终总结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