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发展的价值探讨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关切,使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前沿问题之一。中国正在进行并将继续进行快速的城镇化过程,同时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然而,中国城市与相当一些亚太国家及地区的城市均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压力和自身发展带来的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色建筑发展的价值探讨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色建筑发展的价值探讨论文 篇1:

房地产绿色建筑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房地产在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作用正在不断的凸显,但是,房地产建筑污染、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也正在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在当前的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过程当中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未来的房地产绿色建筑优化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绿色建筑;优化策略

从整个行业发展的态势来看,追求行业发展的绿色化、无污染化应该成为行业发展的普遍性共识。我国围绕房地产绿色建筑技术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文件,其主要的出发点是将绿色建筑发展以可持续发展有机的对接在一起,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无论是在规模方面,还是在具体的生态环保效应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聚焦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优化策略,一方面,有利于房地产绿色建筑相关理论研究的完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我国整体房地产绿色建筑,在规模、效应、价值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房地产绿色建筑的内涵

从学术层面来看,关于房地产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还没有达成较为广泛的共识根据。我国在2005年颁布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可以看出,所谓的房地产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进行房地产建筑过程当中,在全寿命的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对相关的资源进行节约,其中包括能源的节约、土地的节约、水、材料的节约等等。房地产绿色建筑的主要出发点是有效的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改善居民的居住空间与环境,达到与当地生态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绿色建筑在很大层面上体现在房地產施工的过程、房地产施工的整个阶段等。但是,由于这一概念在一定层面上存在着模糊性,在具体的实践以及实操中难以进行有效地执行,导致房地产绿色建筑在具体的落实方面还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

2.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文献研究的方式获得相关材料。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在具体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房地产绿色建筑制度体系不健全。众所周知,在进行房地产绿色建筑施工以及相关的监管过程当中,必要的制度体系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以制度为基础,优化房地产绿色建筑相关的管理模式,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制度所具有的指导作用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国围绕房地产绿色建筑的制度体系建设,无论是在顶层设计方面,还是在制度的执行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一点有必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的进行提升。

其次,房地产绿色建筑人才不足。在当前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向前推进的过程当中,其所面临的一个较为现实性的问题是现有的人才储备,无论是在人才的数量方面,还是在人才的质量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导致了相关的房地产绿色建筑的技术以及绿色建筑的施工要领及要求,无法得到具体的落实,直接影响了房地产绿色建筑实施的效果。所以,在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优化和发展中,还应该在必要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的人才储备方面进行必要的跟进与提升。

再次,房地产绿色建筑环境有待优化。绿色建筑在一定层面上体现在建筑行业与整个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践行,对于房地产绿色建筑的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关于房地产绿色建筑的硬件环境以及房地产绿色建筑的软件环境等诸多层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就导致了绿色建筑在当地不能够有效地进行铺开,影响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实施。

最后,房地产绿色建筑保障体系不完善。在进行绿色建筑发展过程当中,无论是在制度层面的保障,还是在必要的激励体系方面的保障都对于推动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综合层面来看,在我国一些地方围绕房地产绿色建筑保障体系的构建、常态化保障体系作用的发挥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房地产绿色建筑综合层面的发展,有必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升。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当前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向前发展的过程当中,围绕绿色建筑发展所需要的制度体系、人才建设、环境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影响了我国整体房地产绿色建筑的发展,也为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优化指明了提升方向。

3.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上文中,简要地探讨了当前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主观方面的原因。在进行房地产绿色建筑向前推动过程当中,无论是房地产绿色建筑理念的践行,还是房地产绿色建筑所需要的制度以及人才体系建设都需要在必要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进行积极地靠拢。只有在思想层面充分地认识到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对房地产长远未来发展所具有的战略价值与意义,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动力,但是,从综合层面来看,我国一些地方在主观层面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绿色建筑与房地产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将相关的新技术、新能源应用到房地产绿色建筑的施工中。所以,在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优化发展过程当中,有必要对现有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地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而有效地助推房地产绿色建筑优化发展。

另一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在进行房地产绿色建筑问题分析中,其所存在的另一个现实性的问题是客观因素。这一客观因素,一方面表现在绿色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基本的起步阶段。围绕房地产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以及必要的激励体系,尚不能够有效地匹配新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在进行绿色建筑向前发展过程当中,围绕绿色建筑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新材料,无论是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是在科研攻关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一点也是影响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无论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还是客观方面的原因都有必要在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中高度重视。

4.房地产绿色建筑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立足于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今后的优化发展建议。

首先,完善房地产绿色建筑制度。在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优化发展中,制度先行应该是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监管部门应该从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基本国情等方面出发,将环境建设、绿色建筑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住宅的綠色建设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围绕能源的节约、水电的节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攻关。通过在必要的激励体系、激励制度以及强制规范等方面进行改进,来有效地满足新时期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制度性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房地产绿色建筑制度体系的完善中,相关部门还应该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在思想层面充分地认识到房地产建筑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当地环境,破坏当地生态为代价,应该在房地产建筑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发展方面进行平衡。只有以制度体系为基础,相关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才能够在现有基础上的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其次,加快人才建设。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于相关的房地产人才的规格、房地产人才的数量等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比较而言,我国围绕房地产绿色建筑的人才数量在综合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更好地弥补这一短板,在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综合优化发展中,不仅需要加大必要的人才培养力度,还应该在实践中积极地做好相关的岗位培训。以岗位培训作为重要的基础,调动更多的、具有实际经验的人才加入到房地产绿色建筑的行列中来。通过以人才为基础,在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中,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智力支持。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房地产绿色建筑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过程当中,还应该将留住更多人才、激励更多人才作为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再次,优化房地产绿色建筑环境。相比较而言,我国在房地产绿色建筑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无论是在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软件建设方面都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提升。为了满足新时期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应该在理念层面将绿色理念作为房地产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性理念。围绕绿色理念的宣传,绿色理念的应用等方面加大力度。通过这样,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同时,还应该积极地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来对以往的建筑施工方式方法进行整合。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新时期房地产绿色建筑对于相关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要求。只有以环境为载体,积极地优化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其今后的价值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改进。

最后,优化房地产绿色建筑保障体系。在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中,还应该将绿色建筑保障体系作为重中之重进行提升。在具体的实现过程当中,一方面,应该将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其所面临的技术壁垒进行积极攻关。通过调动广大的科研院所以及建筑施工单位的积极性来共同的应对在绿色建筑具体开展中其所面临的技术难点和痛点。通过这种方式来保障房地产绿色建筑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应该围绕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所需要的人员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推动。以此为基础来为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动力。当然,房地产绿色建筑的保障应该是一种常态化的过程。相关部门应该将房地产绿色建筑保障作为未来地方职能进行积极的践行。

总之,为了更好地助推房地产绿色建筑,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地优化和提升。在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全面改进中,还应该在必要的制度、人才、环境保障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

5.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展望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逐渐平稳,围绕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将成为新的趋势。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首先,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的规模化。随着我国居民以及相关部门对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投入热情的不断提高,房地产绿色建筑的规模也将会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何将规模效应和市场效应进行有效对接,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房地产绿色建筑更加创新。在进行绿色建筑优化发展过程当中,积极创新已经成为了助推该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围绕房地产绿色建筑所需要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段,相关部门将会积极地进行创新式发展,创新将会成为未来绿色建筑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最后,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的合作化。在进行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过程当中,由于房地产建筑涉及诸多行业,材料供应、施工手段以及相关监管等方面都需要在绿色发展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中,相关部门的合作,无论是在合作的维度方面,还是在合作的广度等方面都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对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大,在今后的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中,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6.结论

目前,我国正积极探讨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围绕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的制度、人、环境保障等方面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促进我国房地产绿色建筑等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尹辉,张婷,康丽,等.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探析[J].四川水泥,2020,(003):136.

[2]唐冰洁.绿色建筑背景下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品牌研究,2020,(003):.52-53.

[3]吴玲玲,付光辉.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8):4-7.

[4]薛军.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0-10.

作者:孙伟 孙蒙

绿色建筑发展的价值探讨论文 篇2: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应对构想

【摘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关切,使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前沿问题之一。中国正在进行并将继续进行快速的城镇化过程,同时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然而,中国城市与相当一些亚太国家及地区的城市均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压力和自身发展带来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利用一种相对综合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方案,有助于协调城市各个方面和各利益相关群体,同时积极调动市民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参与者,从而提升中国和亚太国家及地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质量。

【关键词】气候变化 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体规划 包容发展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04.008

背景

面对气候变化,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代表的对人类未来的展望,使得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城市化过程的适应能力联系在一起。作为承载人类文化与科技发展成果的最重要平台,城市已经成为解决可持续问题的前沿[1]。根据世界银行(WB)的统计,城市贡献的财富总量占全球65%以上,但同时也消耗了全球65%以上的能源,并制造了约占全球总量70%的温室气体[2]。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早在1993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89年建立的區域性经济论坛,就表达了对未来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和能源关系的关切,并指出这对该地区未来稳定、安全和发展的积极意义[3]。2015年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中更指出,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环境、创新、协调发展等,对于亚太地区国家稳定发展和增长的影响[4]。因此,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可持续发展都是未来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

快速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规划设计和评价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40余年快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率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由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8年的59.58%[5],并呈现继续上升态势。中国的制造业和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也导致了资源环境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碳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尽管中国已在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紧凑城市、智慧城市、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层面进行大量探索,并且取得相应成绩。但仍应看到,这些对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探索更多局限、强调或评价某一个领域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缺乏全局性的引导和评价。

城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城市城市可持续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常常反复出现的三个词,虽然容易造成混淆,但它们对如何更好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6][7],首先,可持续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存在,即人类对未来发展设定的愿景。然而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城市的概念仍然显得模糊,全球的学者都尚未给出十分明确的具体定义[8],但大致可理解为能够兼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这种相对模糊、动态、可变的概念,给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创造了从不同角度诠释可持续城市的机会,并依照各个城市自身的发展来确定发展目标;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从基于现实情况发展的原点走向可持续城市的过程;城市可持续性表示城市在某一个阶段的现实状态,用于评价可持续发展水平。因此,对于包括规划和评价在内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工作都是围绕提升城市可持续性展开的,通过设定某个时间点城市可持续性目标值,实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定和评价,来审视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发达经济体,这一领域的早期探索都在欧美地区完成。经历30余年探索之后,虽然城市可持续的概念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但其可能涉及的维度却存在相当一致的基础观念——包含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基本部分,且产生三种相对最具影响力的方法论,即三支柱方法、生态学方法和资本方法[9]。除资本方法外,前两种方法都将生活的现实世界抽象为由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组成的模型,不同之处在于对三个组成包含关系的理解和设定(如图1)。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多被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在上述方法论指导下,发展规划应转变为更加综合的形式,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物质空间概念,应更加重视软性因素和居民行为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与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是引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问题,而目前全球的行动主要通过减少碳排放来削弱气候变化的态势。[10]中国政府对全球的承诺是到2030年左右实现中国碳排放达峰。尽管根据相关学者预测,在相对乐观的条件下,中国可以完成这一目标,但仍然存在风险[11]。虽然中国并没有承诺205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0%,但这一指标仍然可以作为重要参考。英国《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 2008)预测,为完成2050年全球范围内的碳减排目标,需要实现年人均2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12]。这一目标并非无稽之谈,而是考虑到2050年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后的结果。这意味着,按照目前中国城市的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城市可能需要减少80%甚至更多的人均排放量,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发展压力,面对全球城市发展竞争的同时,留给中国的时间大约只有20年。对比部分中国城市碳排放达峰所需的时间(见表1),低碳试点城市尚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达峰,非试点城市(如唐山),甚至尚未在十二五时期制定达峰方案。因此,可能对于大多数中国城市,在实现发展的同时达成碳排放达峰目标和全球碳减排的目标颇具压力。

虽然《斯特恩报告》提供的是一个平均数,但依然具有相当参考意义。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即经济发展是否依赖高耗能与高排放的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与排放,将对我国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水平,乃至国家经济竞争力和国家战略安全起到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的强大以及与世界交往不断深入,中国肩负起更多国际责任,实现这些目标对于中国国际形象与自身利益大有裨益。由于城市在能源和资源消耗、碳排放问题上举足轻重,因此中国城市的相关表现值得关注。传统上,关注集中于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的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和交通领域。但即使是在开始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今天,中国城市也需要制定专项规划来实现城市发展对工业、建筑和交通的要求。而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契合程度有时不尽如人意。城市居民作为一种相对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其生活行为对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十分重要,有时甚至会构成不利影响。例如,《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显示,济南将着力发展东部、西部两个新城区,而到2020年,中心城区的面积将扩大几乎一倍;而青岛的城市形态正在逐渐由半岛型发展为环湾型的城市。[13]表2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济南-青岛新建城区的变化导致私人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这一结果虽不是城市规划单一因素导致,但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今天,追求城市扩张的规划方案可能在未来对济南和青岛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道路上制造更多困难。

面对这样的压力,中国在城市尺度上采取了一些行动。自2008年开始,部分城市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英国战略方案基金(SPF)、能源基金会(Energy Foundation)、中国住建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帮助下开展相关探索工作[14],并分别于2010年、2013年和2017年开展了三批低碳试点城市项目。作为相对直接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项目,中国城市在城市形态、公共交通、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多个领域开展工作。但由于项目开始于“十二五”期间,这些领域的工作只处于由零散行动转为系统工作的转变过程中,而“十三五”期间加入试点的城市仍然需要时间进行相关筹备,可见中国城市仍将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通过文献研究中的统计资料和国内外学者的代表性观点[15]以及专家访谈等方式,本文总结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可能遇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不可持续的城市化模式。1990年至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增长了八倍,而建成区面积仅仅增长了近四倍[16]。人口密度过高导致对城市资源的消耗超过了城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承载力。这种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城市蔓延等。

缺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根据对第一批和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节能减排目标的统计(如图2),即使是试点城市也更倾向于设定一个与国家目标相近的目标,而不是真正能够体现示范性和先进性的目标,这一方面由于相关准备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更重视短期经济发展利益导致。经济呈现下行压力加大时,为了维持城市发展速度,对城市长远规划发展的态度变得不那么积极,从而影响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

缺乏国家标准和评估工具。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将为相关从业者和政府机构提供必要指导。国家标准也可帮助居民判断是否生活在可持续城市中,使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进而影响居民行为。目前中国只有《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尚没有针对整个城市范围的国家标准,如日本的城市环境效率综合评价体系(CASBEE for Cities,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t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17]。这对引导中国城市决策者,制定发展符合中國城市现实情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造成障碍。但是不能对外国标准照搬照抄,外国标准较难适应中国城市现状,比如日本CASBEE城市和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城市与社区(LEED Cities & Communities, 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等诸多评价工具都没有太多应用案例可供判断,或其自身也还处于试用阶段尚待完善。

利益相关群体的协调困难。城市规划和发展涉及各种利益相关群体,如政府、居民、发展商、工业企业等,其诉求则各不相同,例如地方政府可能倾向于追求经济增长或综合效益,发展商通常追求更高的商业利润,工厂希望减少环保投入等。不同诉求使利益相关群体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协调好各方利益构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确定全部利益相关群体及其诉求往往比较困难,因此一些利益相关群体及需求可能会被忽视。某种程度上,市场机制对协调各利益相关群体有益,各利益相关方可试图通过市场力量取得平衡,然而需要认识到,目前尚不存在一种公认的机制能够将所有潜在利益相关群体纳入其中进行协调。

对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重视不足。将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适当的文化在城市内进行宣传,被认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作用重大。适当的城市文化可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并帮助居民建立共同价值观。但在中国很多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宣传通常被忽视或流于形式。发展这样的城市文化需要长远的计划并投入大量资源。况且将这种文化根植于城市发展中,带来的好处又通常是无形的,无法得到准确的衡量或评价。因此,政府、城市规划者和发展商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

应用可持续技术存在困难。适当应用可持续技术,如太阳能集热器、光伏建筑一体化、用热计量等被认为是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但中国在应用这些可持续技术上面临挑战。首先,产生的成本增加会阻碍这些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其次,一些可持续技术设备对城市建筑的立面和室内空间造成影响,城市管理者和使用者对应用技术便很难持有积极态度。

既有建筑改造的困難。鉴于中国已经历一段时间的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城市的发展应为既有建筑的利用和改造作出贡献。然而,由于土地产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造成只有控制土地产权的政府才能履行对建成区的再利用和改造责任。然而许多情况下,政府缺乏足够能力和资源使既有建筑或社区采用可持续技术或进行相应改造。虽然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中国地方政府取得良好成绩,但这建立在该项目拥有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基础上,否则政府将很难协调各利益相关群体,并使之采取一致行动。相关行为还要面对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风险。

示范项目缺乏。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为政府、相关从业群体和居民等各方处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提供有效信息和决策经验。此外,示范项目可以提高利益相关群体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更容易达成广泛共识,使利益协调变得相对容易。但是,我国面向既有城区的城市发展案例缺乏,而以全新的城市或社区为结果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案例的说服力有时又显得不足。

应对构想

面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如何构筑和制定更为合理的应对方案?结合前文提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借助既有可持续城市、城区,甚至社区的评价工具,构筑能够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案。通过借鉴评价工具中的机制,探索相对综合的方法,用以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将更多利益相关群体的诉求考虑在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有助于城市发展相关机构作出决策。

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APE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欧盟在可持续发展中开展的工作,面向中国甚至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或评价方法,应主要从城市安全与弹性、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包容发展和智慧与创新这些方面考虑,关键应有更为具体的指标用以分解大类发展目标。随之构筑能够兼顾城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及城市社群环境综合考虑的可持续城市。此实施方案包含的预计目标、实施措施、不同阶段成果,都将影响城市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的制定。通过对城市案例和相关技术的收集整理,形成发展经验、知识储备、可行技术的综合体。实施过程中应将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分解为若干步骤。

第一步,根据相关信息的调查和收集,了解城市当前现状与政策环境,明晰或调整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与相关专家探讨各级政策法规,确立目标特征和相关产业。期间可整理出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并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案例研究,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第二步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第一步的结果,对城市特点进行分析,预测或选择可能的结果,同时确立量化指标。注意确定整体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目标及各种专项内容的联系,指出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具体目标数值。找出案例研究中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内容,帮助确定具体指标和阶段性目标。第三步是技术策略的制定。结合政策工具和案例内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探索形成产品或技术清单、规范或指导手册。通过以上步骤,将可持续发展方案作为城市发展的最原始出发点,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交通、产业、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形成合力来助力城市可持续性的实现,减少由于缺乏总体发展理念和目标而难以形成系统的发展战略。

通过这种方式,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更加明晰,且在调查城市发展的基础时,通过调查听证广泛听取各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和诉求,借此提升市民、企业和政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尽可能达成广泛共识,达到推进目的。将城市发展的主角——市民接纳入这一过程,有利于市民意识的改变与提高。因为在采取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等相对宏观的和直接的行政强制政策工具后,居民生活方式及对能源和资源消费的影响或将变得突出。提高市民参与度将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多调整空间,并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通过制定相对完整和协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更容易准确说明具体实施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有助于实施项目过程中获得财务支持。

通过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方案,统筹协调其他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将有力和准确引导项目的进行,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协调城市资源的调配,有效针对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制定方案或减少由于单项规划导致的对城市整体可持续性的负面影响。这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同样面临城市问题的亚太国家和地区也体现出重要借鉴价值,使中国的发展模式被世界了解和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地区和全球影响力,为中国增进与世界的关系作出贡献。

(本文系APEC基金项目"Study on the Cost-Effective Renewable Energy-Supply Solutions based on Innovative Solar Technologies to Promote Green Buildings in APEC Region"[项目编号为EWG 03 2016A]和国家能源局项目“APEC[中国]低碳城镇发展模式研究”“可持续城市低碳能源系统形式与优秀实践”的成果;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辰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1]Ramaswami, A., Jiang, D., Tong, K. and Zhao, J., "Impac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ities on Urban Scaling Factors: Implications for Urban Material and Energy Flows in China",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17, pp. 392-405.

[2]Hu, B., "On the new urbanization path with six integrated dimensions", Guangming Daily, 28 June, 2013.

[3][10]Vine, E. "Building a sustainable organizational energy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Asia Pacifi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19, pp. 379-385.

[4]亞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https://www.apec.org/Meeting-Papers/Leaders-Declarations/2015/2015_aelm.aspx,2020年1月15日引用。

[5]国家统计局:《2019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9/indexch.htm, 2020年1月15日引用。

[6]吴志强:《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7]杨东峰,毛其智,龙瀛:《迈向可持续的城:国际经验解读——从概念到范式》,《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第1期,第50页。

[8]Sharifi, A. and Murayama, A., "A critical review of seven selected neighborhood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tool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13, pp. 73-87.

[9]IS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mmunities —Inventory of Existing Guidelines and Approach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silience in Cities (PD ISO/TR 37121:2017), Switzerland: ISO, 2017.

[11]王灿、罕丹苑妮、Wang, S.等:《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1卷):改革、资源能源与气候变化》,https://xianxiao.ssap.com.cn/book/detail?id=7383,2020年2月10日引用。

[12]Stern, 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8, pp. 1-37.

[13]《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jinan.gov.cn/art/2016/8/29/art_1862_234686.html,2016年8月29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主要内容摘选,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门户网站,http://zrzygh.qingdao.gov.cn/n28356074/n32564262/n32564279/190225140808878435.html,2020年1月23日。

[14]齐晔:《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15]Shi, Q., Yu, T., Zuo, J., Lai, X., "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Sustainable Neighborhoods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pp. 972-983.

[16]国家统计局:《2011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2020年1月29日引用。

[17]Promotion Council of Low Carbon Cities (PCLCC), "CASBEE for Cities", http://www.ibec.or.jp/CASBEE/english/toolsE_city.htm,2020年2月1日引用。

责 编/郭 丹

作者:朱丽

绿色建筑发展的价值探讨论文 篇3:

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现代照明设施设计研究

摘要: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各种社会文化汇聚集中的场所。城市照明设施是城市公共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分支,也是城市人文景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城市照明设施的设计如何融合、体现城市文化是值得探寻和研究的课题。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找到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现代照明设施设计的创新性方法。

关键词:

城市文化 照明设施 特色 融合

文献标识码:A

一 城市文化特色与城市照明设施设计的关联与发展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city),一般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随着城市的不断的变化、盛产和发展,塑造城市的照明系统带着城市的历史,沉淀着城市文化的结晶,供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享用与欣赏。刘易斯·芒福德甚至明确的认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1]。

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构建城市主题化,只有构建城市主题化,才能使城市模糊的形象品牌鲜明地突显出来,尤其在我国进行城市化的进程中,文化的力量不仅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文化建设已经非常迫切。在打造世界性城市的过程中,城市文化建设是成功与否的核心之一。

每个城市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在缔造着自己的城市文化,随着岁月的沉淀与积累,这种城市文化成为了更具价值的城市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城市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城市成长的精神土壤和根基所在[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达与科技的进步,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继承和发扬城市传统文化、树立独特的城市形象将成为一个地区自信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实力的竞争[3]。

城市照明设施是城市公共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分支,也是城市人文景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城市照明设施的设计需要结合城市历史、地理、民族、环境、建筑、饮食、经济等诸多因素综合寻找出既能体现照明科技发展及绿色节能意识,又能充分有效反映城市文化、树立鲜明城市特点、体现独特城市气质的创新性设计方法。

目前,现有城市照明设施的设计基本处于结合城市历史与体现城市经济实力这样两项粗犷型特点的设计,普遍呈现的城市照明设施形态或是城市传统文化图腾的变形与演绎;或是某种不同城市都在普遍流行、形式与形态比较雷同的现代科技型照明设施,这也导致中国的很多城市普遍呈现出了相同的城市面孔。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保持本土文化的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技术可以引进,但具有文化底蕴的照明设施的形态与色彩需要每个城市自身去培育与保护。

二 不同文化特色的城市照明设施的设计研究

迅速扩张的中国城市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以有限的资源维持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可持续性的发展。在中国建筑及照明耗能的比重逐步上升的前景下,以节能为核心的绿色建筑绿色照明已经成为中国设计师都在推行的趋势。在绿色照明的前提下,如何体现城市特点,融合城市文化也是城市照明设施造型设计的一个重要主题。

城市是凝固的文化,城市建设没有文化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在城市建设中,增加文化含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承接、开掘、融合与发展[4]。合理汲取和利用历史传统文化,把其作为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城市的照明系统具体的表现载体为:城市的广场、街道、公园绿地、住宅区、旧城中传统的街区、诸多的纪念性标志建筑、繁华商业区,以及在其中发生的人类各种活动等。

作者通过对大中小城市照明系统的走访调研,分析研究出将城市文化特色成功应用于城市照明设施的几种设计方法,供设计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1)赤峰

赤峰,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中华第一龙的故乡、红山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塞外名城。赤峰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共有30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总人口452.77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19.3%,汉族人口占7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3.7%,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红山文化是赤峰地区出现的第一次文化发展高峰,是以农业为主,兼有牧、渔、猎并举的原始文化。红山文化当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玉龙。所以赤峰市的市徽设计即是以玉龙为原型,全黄色玉龙位于图案中心,体现中华民族崇尚龙型的重要特点和赤峰悠久的历史渊源及古代文明。龙头上长高扬,姿态飘逸,从绿色大地和红山腰部跃起,象征赤峰市各族人民崛起振兴,永远向上的精神。龙型恰好与赤峰市拼音字字头c吻合。

赤峰也是一座拥有独特迷人自然风光的塞外名城。广袤的赤峰大地,蕴藏着十分丰厚的旅游资源。赤峰草原辽阔秀美、碧草如海、鲜花怒放、百鸟争鸣、牛羊遍野,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内蒙古草原。美丽的大草原,是蒙古族的聚集地,有“北方文明之源,塞外生态大观”之美誉。

为体现城市文化特色,设计师在城市公共设施路灯的造型设计及色彩设计方面充分应用了其文化符号,包括对玉龙造型的演绎以及蒙古族人对色彩的独特喜好。造型上结合玉龙形象,根据照明设施的功能性需要提炼精简玉龙形象特点,做到形似神似。在色彩选择上,从当今蒙古族人传承下来的色彩喜好展开丰富多样的色彩搭配方式[5]。

白色蒙古族语称“查干”,作为蒙古族人心目中最美好、最吉祥的颜色之一,人们对它的爱好几乎无所不在。很多村落取名为“查干”,人名中也多有“查干乎”(意为吉祥娃)之称。如今很多蒙古族群众仍保留有新年穿白袍,送白色礼物以示吉祥的风俗。在蒙古族礼节方面,最上层、最崇尚的礼节是献白色的哈达。蒙古族人喜欢吃奶制品也是白色的。在居住方面,常以白色装饰蒙古包。在感受蒙古族民族风情的过程中,白色是留给客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种色彩。蒙古族人还常将白色与其他一些颜色搭配。所以在城市照明设施的色彩设计上为体现民族文化而采用白色或者白色与其他具有自然民族特色色彩的结合。

(如图1)白色与草原绿的搭配,绿色象征着蒙古草原,是大自然当中最清新可人的颜色,白绿搭配宛如百合花—样美丽、素淡、和谐、率真。

(如图2)白色与橘红色的搭配,蒙古族在其工艺品、饰品以及服饰中经常可以看到橘红色,路灯当中选择的橘红色,与前面的白色及白绿相间形成明显变化,为不同路段提供更强的识别性,造型也随之发生变化。橙色在大自然当中最能传递自然气息,即温暖又休闲的颜色。

所以,无论从造型还是从色彩的选择上都可以感受到赤峰这个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特征,更加能够感受到这个城市在追求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欣欣向荣的都市魅力…….

(2)苏州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传统本土建筑中所表现出来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内涵,是西方建筑所无法比拟的。“粉墙黛瓦”,是苏州园林的典型色彩,那白、灰两色的建筑色彩掩映在“桃红柳绿”的大自然景色之中,体现自然之趣,大多漆用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这种色彩心理感受得到了广泛认同。

苏州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一直被认为是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典范,与其园林建筑的特色相协调,城市文化符号无处不在。2007年11月初,苏州市规划局启动了苏州城市色彩规划。苏州建筑的色调主要是黑白灰,这种色调在视觉上的感受是简洁、宁静。

城市色彩规划在中国的兴起,是由于目前中国城市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城市大花脸,无统一识别系统。到达一座城市,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火车站或机场,走过主要街道和广场,就会有了一个城市的整体感受。

如图3,苏州火车站的照明设施设计

如图4,苏州博物馆周围的路灯及公共设施设计

如图5,苏州城路灯设计

苏州在做每一个建筑、每一个城市公共设施时都要考虑到苏州城的整体协调性。所以,苏州城市的照明设施设计也充分融合在城市色彩及文化的协调性当中,并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表现作用。

(3)北京(前门大街)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北京有着三干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八百五十年的建都史,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现代的北京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北京也正以它古老而时尚的城市文化面貌,每年迎接近一亿五千万的国内外游客。

北京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商业街之一,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坛公园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出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大街长1600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民众俗称前门大街。

20世纪50年代初,前门大街一带共有私营商业基本户800余家,包括有大北照相馆、庆林春茶叶店、通三益果品海昧店、力力餐厅、天成斋饽饽铺、便宜坊烤鸭店、老正兴饭庄、普兰德洗衣店、亿兆棉织百货商店等至今仍耳熟能详的老字号。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前门大栅栏集中了绸布店、药店、鞋店、餐馆等数百家店铺和戏院。到1928年前门商业区开始走下坡路之前,大栅栏一带一直是老北京的商贾繁华之地,许多著名的老字号都发源于此,比如全聚德烤鸭店、瑞蚨祥绸布店、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菜园等,直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

在这样具有特定文化历史和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照明设施的设计是否能充分体现这一文化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能配合整体建筑风格及传统街区商业经济的需求下,前门大街上的照明灯具设施无论从造型及色彩上都按照老北京传统民族风格而设计,使得整条街区的文化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图6,前门大街照明设施路灯的灯笼、鸟笼、拨浪鼓、花瓶等造型设计,充分体现了浓浓的北京民俗文化韵味。

三 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照明设施设计方法

经过上述的城市案例分析,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宝贵的设计经验,找到有效的设计方法,以应用到更多的城市文化建设和照明设施的设计当中,以体现出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特点,体现出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韵味,为每一个城市带来最具识别性的城市文化符号。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城市照明设施是近十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产业,更应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上加以研究审视,不能一味的将西方现有照明设施的设计照搬挪用,让每一个城市都变成了同样的面孔,探寻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照明设施设计方法迫在眉睫。

从已有成功案例中分析得到以下三种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照明设施设计方法:

1 追根溯源、挖掘城市文化历史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图腾形象,延伸或精炼其造型元素(切忌生搬硬套),在符合照明设施功能性需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结合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特色,以其最具鲜明表现力的色彩配合造型设计城市照明设施,直观全面的表现城市文化特色。

2 结合城市整体建筑特征,以传统的本土建筑艺术特色为依托,造型上抓取建筑的典型线条元素,色彩上以建筑典型色彩为主色调,最终完成以协调城市整体形象为目的,为城市文化特色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照明设施设计。

3 探寻城市特有的历史人物特征或区域文化气息,找到能赋予城市回忆的事物作为载体,吸纳最能体现人文特征的元素作为造型设计的来源,结合与之相对应的色彩,以丰富多样的具有历史人文特征的照明设施形态来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四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案例城市的设计分析,总结出三种比较容易理解和易于操作的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照明设施设计方法。在此研究的基础之上,还应继续探寻更深一层次的设计方法和理念,这也是中国城市需求发展所要面对的必然问题。每一个城市通过对自身文化的价值保持与恢复,即可提升城市的公共价值和社会价值,也能推动传统文化的强化与发展,保证传统文化发展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尤其对于某些缺乏市场价值的传统文化而言更是尤为关键的。城市的照明设施除提供功能性照明以外,更要注重体现城市的人文环境、城市品味、科学节能、商业价值等等,以满足现代国际环境下城市发展和壮大的迫切需求。对于未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有更多需要探讨的内容,需要更多的相关从业者付出辛勤的劳动,以上的研究即是为同行提供参考,也是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提供动力。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RW2013-55)

参考文献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3

[2]黄颖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以“新天地”为例[J]城市问题2007::7-78

[3]任致远关于城市文化发展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2(5):50-54

[4]文彤基于民众的城市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以香港为例[J]城市发展与研究2014(10):120-124

[5]李素云城市照明色彩体系规划设计方法初探[J]山西建筑2009.1

作者:韩鹏

上一篇: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必要性论文下一篇:人寿保险营销企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