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和行业发展现状,准确定位林产化工特色专业发展方向;制定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教学队伍、改革教学内容手段、扩大教学资源和建立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出发,逐步实现林产化工特色专业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工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篇1:

产学研背景下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摘 要 高校化工专业本身是一项具有较高实践性要求与应用性要求的重要工科学科,各高校应当严格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战略,为社会输出应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化工专业人才。本文简要就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教学中践行产学研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具体的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以期为各高校化工专业教师提供教学措施参考,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产学研 化工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策略

随着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分别顺应市场化工人才需求设计了化工专业,以期为社会输出优秀化工人才,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而同时,社会在对化工产业人才数量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化工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产学研理论的提出,各高校逐渐意识到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以产学研为背景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教学中践行产学研的重要性

1.1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化工产业被普遍认为是环境污染型产业,同时对就业人员可能造成严重的身体危害,因此各高校报考化工专业的学习十分匮乏。大多数的高校都以降低录取分数线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报考,以至于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学生也可能对化工专业兴趣缺乏,对之后的教学工作开展造成限制。同时,就当前的化工专业教学而言,各高校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践行产学研的重要性,实际教学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困难,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也只追求学生理论方面的成绩,缺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意识,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甚至在枯燥的教学工作中丧失学习兴趣。

其二,各高校在专业教学时依旧遵循传统教学观念,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着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制定,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造成学习质量难以提升。同时,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各教师都没有建立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对应用市场的需求分析,所以在课程设计时缺乏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的科学划分意识。

其三,部分学校在化工专业教学方面的教学基础十分薄弱,未为化工专业教学的开展提供充足的建设经费。但是化工专业本身是一项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理工学科,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设备投入。以此造成实践教学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1.2 化工专业教学中践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部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一教学指导文件中明确提出,各高校在实际办学工作中应当积极建立特色化办学模式,加强创新性人才、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制定。同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此为标准,各高校在开展化工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制定教学计划,将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列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而产学研一体化在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化工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向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发展,从而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举措。而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托了以上三方关系建立后所获得的各自潜能激发,把企业生产以及化工科学研究工作中产生的全新技术、成果等都及时地带入到高校的实际化工专业教学当中,让学生摆脱教材知识的限制,及时掌握高端、前沿的生产技术,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针对高校实践设备缺乏和投入较大的问题,其也可在相应的产业中谋得实训基地,为化工专业学生的实训开展创造条件与基础,这也在极大的程度上为实现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供了条件。

2 产学研背景下实现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分析

2.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的基础,其对于学生学习情绪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注意力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为培养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其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其一,化工专业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前沿讲座的开展,并将针对点放在具有较高趣味性且和实际的化工生产研究相贴近的重要内容,例如“纳米材料研究”、“大气污染化学”等内容。同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在讲座中充分利用案例来进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其二,建立化工專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让学生明确该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例如“环境保护学科”、“材料创新学科”以及“新能源利用学科”等多项,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其三,在专业课程教学开展之前,各授课教师应当明确地将化工专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提出,让学生在相关方向中确定各自的发展目标,从而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不断奋斗。

2.2 加强课程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当转变传统过度注重理论教学的模式,加强课程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将原本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直观的知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也为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创造基础条件。例如,教师在就化工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进行教学时,就应当同时探讨该理论在实际化工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即炼铁与炼铜工作中,生产人员在设备支持下就原矿中含有的高价铁和高价铜进行氧化还原处理,使其成为低价单质铜与低价单质铁。又比如,教师在就“镀银原理”这一理论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根据航天、建筑等对于复合材料的需求进行探讨,即通过在聚丙烯塑料的表面进行镀银处理,即可将其制备成具备高强度等多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加深对所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

2.3 创造真实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师在化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创建真实问题情境与质疑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实现相关问题的解决,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SO2等酸性气体会在自然环境下出现酸沉降的问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SO2气体也会在大气中产生二次微粒子造成大气污染。所以,控制SO2的产生与排放是当前化工产业研究中的重点。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就可以该问题作为研究情境提出,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该问题在当前的研究现状,并积极利用所学的化工知识提出并制定实现该问题解决的相关措施。即使学生提出的方案在实际中难以得到应用,但是在这过程中却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积极思考的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这也是当前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2.4 提升实验教学在课程中的占比

在化工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提升实验教学在课程中的占比,这对于学生掌握基础化工理论知识,提升个人动手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要求与规范的制定,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但是,教师应当尽可能避免学生对实验教材产生过度的依赖,造成学生实验创新意识受到限制。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工实验设计时既要保证实验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应当尽可能体现最新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例如,针对当前社会上影响十分广泛的“毒大米”事件,教师可将实验设计主题确定为“大米中有毒物质检测”,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实验规范进行实验设计,并以此为检测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教师还应当在这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的教学引导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来判断该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让学生在思考、动手的过程中获得个人实践与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2.5 制定科学的综合性实训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化工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提升个人工程实践意识,积极制定科学的综合性实训课程。这是教学重点,也是产学研一体化应用所提出的要点。例如,教师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应当积极发挥学校与化工企业以及科学研究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建立相应的综合性实训课程。即首先分析该课程中涵盖知识学科包括化工热力、动力、流体力、化工生产安全等多方面的知识,并总结相关理论与经验,探讨相关知识在化工反应设备研制中的具体应用。建立多种知识之间的观念,并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化工反应设备设计与构建原理为基础记性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其次,教师可进一步列举出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器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理解与分析。但是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课程重点内容的选择与确定,选择依据应当为当前化工产业研究中的高新研究与技术。此外,教师还应当联合相关的化工企业为学生的课程实践提供支持,具体可通过带领学生记性化工企业参观,或者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化工生产当中进行实习,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个人应用能力的提升。

3 结束语

各高校在开展化工专业教学时应当全面地就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在教学工作中(下转第136页)(上接第30页)践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以培养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為根本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极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习动机,加强课程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注重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设计在课程中的占比以及制定科学的综合性实训课程等方式,来切实推进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周跃花,孙平,李学坤,石奇.地方高校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6.45(24):132-134,137.

[2] 马先果,韦德举,唐安江.产学研一体化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贵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7(7):4-6.

[3] 兰翠玲.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2.40(14):193-195.

[4] 王家荣,杨泽慧,高浩其.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3):92-94.

作者:卢翠英

化工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篇2:

林产化工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 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和行业发展现状,准确定位林产化工特色专业发展方向;制定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教学队伍、改革教学内容手段、扩大教学资源和建立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出发,逐步实现林产化工特色专业建设。

关键词:林产化工 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發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责,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人才,是衡量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标准;而实施特色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实现高水平专业的重要途径[1]。以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为例,分析探讨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

1 林产化工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1.1 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发展带动着经济增长,社会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年均增长保持8%左右,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我国林产化工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相关生产厂家上千家,生产总值达数百亿元。但由于我国林产化学工业多为传统行业,高新技术发展不足,导致某些特色林产品的发展受到互联网贸易的冲击,甚至出现产品消失[2]。要改变我国林产工业抗冲击能力差的现状,必须大力发展林产工业企业技术和生产,而相关企业最缺乏的便是人才,既能跟随社会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又具有林产化工专业特色能力的人才。因此,我国社会经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林产工业行业的发展急需对林产化工专业进行特色建设,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1.2 校专业特点的需求

北京林业大学的林产化工专业是校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专业之一,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培养的学生将胜任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的生产、科研和管理等工作。我校林产化工专业培养满足林产工业和化工实践双重需求的人才,具有林业特色和化工的应用性双重特点。课程不仅设置有林业(植物)特色的《植物资源化学》等,又包括化工专业课程《化工原理》和《化工设备课程设计》等课程,以满足双重需求。我校林产化工专业于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2 林产化工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根据我校林产化工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现状,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教学队伍、改革教学内容手段、扩大教学资源和建立特色实践教学体系5个方面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探讨。

2.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优秀的理论教学体系,安排合理的培养方案尤其重要。从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组织设置培养方案。在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上,整合专业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总学分由184.5分降至177分,而实践必修学分由33分增加到47.75分,突出工科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将选修模块由化工基础类/工艺专业类两个模块,增加生物质类第三个选修模块,增设选修课程包括《污染控制及安全生产》《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和《天然产物制药工程》等,以满足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的设置上,第七学期开课课时由原来的必修48学时/选修152学时,调整为必修32学时/选修16学时,课堂教学课程基本安排在前三学年,第四学年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

2.2 建立合理的教学团队

合理的教学团队是进行优质教学的保障,林产化工专业原仅设置一个林化教研室,后根据课程特点细化为化学、化工和工艺三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均有合理的教师梯队。并且学校和学院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师资能力的培养,搭建合理的教学团队。例如:对新进教师施行导师制培养,而对于教学评价优异的教师施行学院个人定制培养,通过同学院签署特定合约,培养教师多方面综合能力。另外,学校每两年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更是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培养的机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专业教师更是取得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2.3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林产化工专业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在教学内容、方式和考试等多方面的改革。近5年,林产化工专业教师申请到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有20项之多。具体的教学改革比如,在理论教学课程中增加讨论课程课时,将学生分组进行相关专业课实践内容讨论,把时间完全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表达、总结等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如电视创业大赛模式、产品设计展示模式等,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3]。

2.4 完善教学资源

利用互联网信息时代优势,依托学校和学科平台建设,完善林产化工专业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完善实验资源平台、优化网络资源以及课堂理论资源一体化设置。林产化工专业不断改善本科实践教学设施,目前共有专业实验室20余个,科研场地实验室2870m2,公共科研平台1100m2,仪器设备台件数200余套,实验室均为开放式实验室,供本科生科研训练使用。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对专业转化应用性较好的产品——日用品实验室学生配制出的产品进行微信推广,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各方面教学资源上,真正实现课堂-实验室-网络资源一体化,发挥林产化工的特色专业建设作用。

2.5 建立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林产化工专业具有化工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4-5],建立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实习实践体系、项目化实训体系和创业实践体系。实验实习体系分别包括化学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和认知实习、企业生产实习;项目化实训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引入实际项目和学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实训两种形式。创业实践体系采用创新创业课程、讨论课训练、实验室模拟、竞赛和成果孵化等形式完成。

3 结语

从社会和行业需求出发,结合校林产化工专业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具体的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包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教学队伍、改革教学内容、扩大教学资源和建立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即突出专业所涉及的林业特色,又强化化工的应用性特色,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增加实例和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辛炳炜,王丽梅,王爱丽.地方本科院校化工卓越人才螺旋渐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6,31(8):22-26.

[2] 宋湛谦.我国林产化工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林业产业,2004(6):17-19.

[3] 韩春蕊,朱莉伟,宋先亮,等.“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74-76.

[4] 董燕.林产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高教学刊,2015,20(10):227-228.

[5] 蒋新元,李湘洲,陈茜文,等.林产化工与化工工艺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5):15-18.

作者:韩春蕊 段久芳 杨俊 宋先亮 刘六军

化工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篇3:

立足“煤化工”特色的《化工专业基础综合设计》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根据化工专业基础设计课程特点和建立培养以“煤化工”为特色的设计型化工人才的新模式,就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的改革、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辅助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剖析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基础综合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化工专业基础设计是一门综合课程,需要四大基础化学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化工仪表自动化控制、化学反应工程等各种专业知识,其内容多,覆盖面广,实践性极强。而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工科院校,以煤的清洁转化为主要专业特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以煤化工领域为主。因此,将化工专业基础设计课程与煤化工的知识体系穿插结合,加强化工专业基础设计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能够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煤化工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校围绕化工专业基础设计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构建具有“煤化工”特色的课程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从2003年起重新研究、制定了本科生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应用化学”原培养计划中第七学期《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2周)为基础,在2004版培养计划中新设立了《化工专业基础综合设计》(5周)课程。新课程的设立,在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均有很大程度改变或提高,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利于保持专业特色并拓宽专业领域,更加适应就业市场对学生工程能力、综合能力的要求。其时国内高校专业基础综合设计课程大多处在探索阶段,尚无成熟、完善的模式可资借鉴。

通过对国内外知名高校(包括MIT、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校区等)化工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本科生教学大纲等,采用网络调研、同行交流,以及对教学研究论文的文献检索等方式,特别是对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化工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基础设计及毕业设计等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调研,收集了大量资料和信息。同时,在化工系内进行了近10次教学改革小型研讨会,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了加工分析。结合我校化工专业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研究确定了适合我校化工类专业基础设计课程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特色。新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均有很大程度改变或提高,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利于保持专业特色并拓宽专业领域,更加适应就业市场对学生工程能力、综合能力的要求。

为了突出煤化工的专业特色,2008年再次修订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在《化工工艺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煤化工工艺学》课程,为学生进行综合设计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开放思维能力

《化工专业基础综合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前期要求学生完成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我们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综合设计结合,合理为学生选取综合设计题目。为了体现煤化工的专业特色,认识实习过程安排学生参观煤炭科学研究院的煤炭的气化、液化和焦化小试装置,使学生能够将实验室的成果与工程初步结合,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定位于最基本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选择山西焦化厂和燕山石化公司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下厂实习要去参观的化工厂生产装置即是综合设计要完成的课题。下厂实习的对象完全是处于生产中的化工厂,使学生能够从中了解生产特点。学生跟班实习,对化工厂的各个阶段都有实践机会,对化工厂的整体了解和工程概念的建立会有明显的效果。

以前关于综合设计的选题,往往是教师布置一个详细规定的设计任务书,学生个人完成设计工作,因选题内容较单一,学生交上的作品常常千人一面,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为此,我们增加了综合设计的题目,分为三个大的专题“煤气站工艺初步设计”、“炼焦化产工艺初步设计”和“环氧乙烷工艺初步设计”,每个大专题下根据工段的不同又分解成一系列子课题,例如在“炼焦化产工艺初步设计”中又细分为粗苯、脱硫、工业萘等子课题,并建设了课程资料库(80册)。

与此同时,将以前由1位教师负责的课程,增加到8人共同承担,每位教师负责指导15位学生,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四五个人一个设计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设计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所受训练的范围大大扩展,他们还能大体上经历真实设计工作的主要环节,而且对培养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也有助益。教师布置的设计课题也由以前详细规定改为未作充分定义,生产的工艺路线、主要设备的选型教师亦不作规定,学生需在调查研究后自己决定。根据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后,各设计小组提出自己的初步方案。整个设计过程,从工艺流程到每个单元的设备形式和操作条件,都需要学生不断作出选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规划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他们养成开放式思维的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需要。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发展,开发各种专业辅助教学软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专业学科的发展,训练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将网络平台引入到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可改平面、单一的教学方式为立体、丰富的形式。通过课程建设,我们完成《化工专业基础综合设计》学习网站的制作,已经正式发布、运行,作为执行2004版教学大纲的首届本科生(200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两个专业班级)进行《化工专业基础综合设计》的教学工作中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加以运用。学习网站的网址是:http://scee.cumtb.edu.cn/webclass/hgzyjc/Index.html。其中,网络系统中的各教学模块功能,既可用作学生在网上观看学习,也可作为教学课件使用。采用声、像、动画、文学、图片、公式集一体的网络课件,为学生在课堂未理解或难理解的内容及知识点开辟了补学的课堂。课后,学生自己上网观看课件,可以加强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四、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化工设计的水平

计算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化工设计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化工设计中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化工设计模拟软件的开发,使化工设计的速度和准确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化工专业基础综合设计课程必须强化计算机软件的普及与提高。

鉴于涉及的单元操作比较复杂、过程参数多、已知条件有限等特点,化工计算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过去的做法是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然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校正,势必给生产带来浪费,设计周期明显变长。Excel软件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管理软件,它可以帮助用户组、分析和计算各种类型的数据。Excel不仅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因内置200多种函数,还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能够用方便形象的菜单和工具栏操作代替编程,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分析和优化,诸如多变量、非线型方程组的求解,实验或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定量预测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该软件进行化工计算,不仅简化了设计过程,也缩短了设计周期,为学生进一步的生产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化工专业基础综合设计最终的成品是设计说明书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车间布置图(平面图和剖面图)和主要设备装配图三张附图。我们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AutoCAD绘制,可使学生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为设计工作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做图的质量,使图纸清晰、整洁、美观。

为了提高设计的先进性,目前推荐学生使用流程模拟软件ChemCAD,对流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流程模拟软件对物料的质量和能量平衡的模拟计算,可预测物料的流量、组成与性质,绘制相应的流程图,大大缩短了设计的时间,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减轻了手工计算的工作量。

五、注重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化工专业基础综合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将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特别是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反应单元等)中的基本原理、成熟工艺与设备等课程内容综合运用到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化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工设计能力,加强工程素养。

教学内容以煤化工为重点,体现我校的专业特色,以煤化工工艺课程为理论基础,以教师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完成一次化工工程设计实践,结合项目设计进行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从事现代化工设计的基础,适应当前我国煤化工行业技术进步对人才的需要。

为了突出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采用了课堂讲授引导下的实践教学为主、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强度有较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个人潜力的发展。教学方法讲究少讲多练、协作学习、引入团队竞争机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采用了“设计报告评价、团队答辩”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立足于“煤化工”特色的《化工专业基础综合设计》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在对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涵、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教学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实施教学过程,探索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的方法和模式,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成果对具有行业特色化工专业的院校在本科生化工设计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示范作用,也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金龙等.浅谈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0,(5).

[2]隋国哲等.化工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0,30(1).

[3]陈蔚萍.“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化工,2009,(7)..

[4]娄爱娟.化工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3,(2).

[5]刘辉等.化工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J].高教论坛,2008,(3).

作者:张军,曹俊雅,解强

上一篇:乡镇审计工作总结下一篇:施工员个人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