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外经贸发展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SMEIF:请您谈谈广东外经贸的基本情况。梁耀文:外经贸分三部分:外贸,外资,外经。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外贸,从1978年进出口15.9亿美元,到2011年已达到9134.8亿美元,增长571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深圳市外经贸发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深圳市外经贸发展论文 篇1:

《中国经贸》百分百

1996年9月,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吴仪为《中国经贸画报》(《中国经贸》的前身)创刊题词:“办好《中国经贸画报》”。本着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加强中外经贸信息双向交流,推动中国企业和产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的初衷,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精心筹备的《中国经贸画报》创刊号于1996年12月呱呱坠地。

应时而生

创刊号刊登了《李岚清副总理对外经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发表了题为《’96岁末访吴仪》的封面文章,其中,吴仪部长回顾了中国1996年的外经贸发展情况,展望了1997年中国外经贸发展形势,并对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国加入WTO谈判、“大经贸”的发展、外贸代理制问題进行了解答。

时任俄罗斯联邦驻华商务代表卡恰诺夫和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叶莺分别在创刊号表示了他们对《中国经贸画报》诞生的祝贺,并希望通过《中国经贸画报》搭建起中俄和中美经贸合作的桥梁。此外,创刊号还对世界经济形势和1997年中国经济发展做出预测;对香港回归后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做出了阐述,并且介绍了上海、苏州等地的发展。

中煤、一汽、健立宝、海尔、联想、绅士、GE、雀巢、IBM、麦道、吉百利、中信实业银行等行业翘楚也在《中国经贸画报》创刊号上集体亮相。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矿业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瑞士雷达表、联想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法国法拉利新型汽车、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华夏银行、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共22家企业在创刊号上发布了自己的形象广告或产品广告。

自创刊伊始,《中国经贸画报》就致力于联通政府和企业、中国和世界的经贸交流。

1997年2月12日,李岚清副总理为《中国经贸画报》题写的“提供中外经贸信息 促进对外合作交流”,刊登在《中国经贸画报》第2期上。

曲折前行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中国经贸画报》同样也是在曲折中前行:

1997年6月号,总第4期《中国经贸画报》推出香港回归特辑。从宏观、微观等层面阐述了香港回归后的经贸发展趋势,分析了内地和香港可以合作的各个行业的广阔前景,如服务行业、证券市场、旅游市场等。

1997年8月号,总第6期,本刊记者采访了摩托罗拉首席执行官,推出了封面文章《MOTOROLA:立志成为一家“中国公司”》。目前,摩托罗拉在中国大陆有1家独资企业,1家控股公司,8家合资企业和24家分公司,员工10,000多人,并计划在2006年底在中国总投资达到百亿美元,做名副其实的“中国公司”。

1997年9月号,总第7期,《中国经贸画报》关注的焦点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全面恢复和中国市场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始终在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全行业销售收入2.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2%。

1997年10月号,总第8期,本刊刊发了《波音—中国:飞越时空 共创辉煌》,在1997年8月,波音与麦道公司合并时,在华运营的波音飞机为280架左右,约占中国拥有西方制造飞机总数的70%。波音预测, 到2023年,中国航空公司将需要约2300架新飞机,总值约1830亿美元。中国将在未来20年间,成为美国以外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

1998年3月号,总第13期,以大量篇幅透视了亚洲金融风暴,并邀请专家进行了精辟分析。当时亚洲金融风暴尚未平息,人们普遍认为它将对中国出口产生严重影响,通过业内人士解析,使国内企业振作精神,灵活应对。

1998年4月号,总第14期,本刊记者采访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主席乐孟能先生。英国联合利华创建于1930年,目前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日用消费品制造集团之一。乐孟能先生对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作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中国的投资环境,评价中国日用品市场,明确指出联合利华的发展目标就是使其产品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

1998年5月号,总第15期,本刊记者采访海尔总裁张瑞敏。他把海尔进军世界500强的梦想不仅看作是海尔的世界梦,而且把它当作中华民族的世界梦。200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预计突破1000亿元,是创业初期的29000多倍,成为中国第一个千亿级规模的自主品牌。

1998年6月号,总第16期,本刊记者对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进行专访。石广生就任新一届外经贸部部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面临严峻挑战;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的外贸出口,责任重大。石部长高瞻远瞩,指出发展外经贸事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全局,企业一定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每一个外经贸人,都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齐心协力,用“大经贸”观念完成“大经贸”的艰巨任务。

1998年7月号,总第17期,本刊记者采访德国拜耳公司董事贝赫博士。知道“拜耳”的人并不是很多,但知道“阿司匹林”的却不少。而“阿司匹林”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正是由德国拜耳公司首先合成的。拜耳作为世界最大的化学及医药集团公司之一,其历史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近年来,拜耳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公司注重中国的高科技、高效益产业。

1998年8月号,总第18期,封面文章刊登“世界风云人物汪海”,文章介绍了双星集团的总裁—汪海敢为天下先,创造“股份机制,国有民营”的新模式,开创了国有企业同行第一家实现产品100%自营自销的先河。目前双星已形成五大支柱产业(鞋业、服装、轮胎、机械、热电)八大行业(鞋业、服装、轮胎、机械、热电、印刷、绣品、三产)并驾齐驱, 共同构筑强双星、强名牌的新格局。

1998年11月号,总第21期,封面刊登《通用电气公司(GE)欲在中国成“最佳” 》。迄今为止,GE的所有工业产品集团已在中国开展业务, GE已建立了40个经营实体,总投资达15亿美元以上。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的逐步开放,GE的金融业务也正积极寻求在中国发展的机会。2003年GE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达26亿美元。

1999年2月号,总第24期,报道了柯达投资12亿美元参与中国的国企改革,与中国部分感光行业达成全面合作,为中国感光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2002年,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还被《财富》杂志中文版评为中国最受赞赏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最受中国人力资源经理青睐的公司之一。

1999年5月号,总第27期,重点报道中国冲刺WTO,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倒计时。特别报道和分析了中国“加入WTO”一波三折的中美谈判,以及加入WTO后金融、电信、高科技、汽车、旅游、保险等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999年9月号,总第31期,封面文章介绍了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创业,走自主开发的技术攻关之路,有力推动中国民族通信产业群体突破。中兴成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典范。

1999年10月号,总第32期,封面报道了中粮集团1999年上半年实施重组、改制、上市的发展道路。中粮集团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公司内部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

2000年1月号,总第34期,千禧年来临之际,组织专题千禧寄语,回顾过去,展望新世纪,创造新辉煌。本期还特别报道澳门回归。综合分析澳门经济发展的成因和动力,详细介绍澳门经济发展概况。

2000年2月号,总第35期,本刊记者采访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理查德·瓦格纳。瓦格纳先生介绍了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特别是在上海的发展战略,预测了中国加入WTO对通用汽车产生的影响及未来10年或20年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2000年4月号,总第37期,刊登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文章《再论经济全球化》。世纪之交,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加快,经济全球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士、广大从事外经贸工作的同行的关注,龙永图对经济全球化问题有许多新的理解、新的资料和新的探索成果。

2000年6月号,总第39期,《中国经贸画报》刊登了外經贸部部长石广生关于科技兴贸的讲话。石部长指出科技兴贸是科教兴国战略在外贸领域的具体体现,科技兴贸依赖于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兴贸适应经济、科技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潮流,是加快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任重道远。

2000年7月号,总第40期,《中国经贸画报》正式更名为《中国经贸》。

2000年9月号,总第42期,本刊记者采访靠小小蜡烛创造出市场奇迹的青岛金王集团。2002年金王入选全国最具有成长性的企业,综合指标排名全国21家“未来之星”企业榜首。同时,金王被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等世界500强评为年度全球最佳信誉公司、名列前茅的商务、质量企业。

2000年12月号,总第45期,专题报道中国物流。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政策上关联许多部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推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1年2月号,总第47期,封面人物为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羊子林。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中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及各类境外投资的政策性融资机构、外国政府贷款的主要转贷行和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的承贷行,为促进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1年4月号,总第49期,封面报道《上海兰生再创辉煌》。世纪之交,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主要领导的交接。该公司是全国外经贸系统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集团拥有总资产近30亿元,净资产10多亿元。原外经贸部领导称赞兰生公司是“上海乃至全国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

2001年5月号,总第50期,开辟货主园地,建立为货主服务的工作网络。原外经贸部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原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为外经贸货主服务的职能,代表外经贸企业与货运、航运以及与外贸运输环节相关的部门进行协调,降低货运成本,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维护货主的合法权益。

2001年7月号,总第52期,时代的标志——中国金茂大厦成为本期封面。作为金茂大厦的独家发展商,中国金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扎根于浦东这片热土,已初步形成以金茂大厦为载体,强化和延伸高档楼宇经营及设施管理、高级酒店经营和高端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为核心的三大功能,有机联系,协同发展,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2002年1月号和 2002年2月号都是关注中国加入WTO的话题,《中国经贸》一直以来都关注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去”,融入世界大舞台,2005年,中国已经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中国企业并没有被“狼来了”吓垮,而是积极地“与狼共舞”在国际市场!

2002年3月号和2002年5月号,《中国经贸》都将视角定位在和货主企业息息相关的THC问题上,直到2004年7月,《中国经贸》全新改版设立《中国货主》版块,更加深入地报道蒸蒸日上的物流行业。

勇攀新高

《中国经贸》2004年下半年进入全新改版。7月,《封面故事》对欧盟扩大进行了重点报道,题为《更大的欧盟,更大的商机》,深入分析欧盟扩大对中欧经贸的影响。《专利火山》对中国企业的专利危机与对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因素—国际海运热中之热》,本刊记者采访了中远集团副总裁王富田,介绍了首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加入WTO后,中国融加入世界经济圈已是大势所趋。

2004年8月,《中国经贸》以《淘金东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站—东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跨国企业报道了《汇丰布局中国金融版图》,面对金融业2006年的全面开放,汇丰以入股中国金融企业的方式拿下市场制高点。《中国货主》对国际采购的五大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为货主企业进入国际采购指出方向。

2004年9月《中国经贸》将眼光转向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上海,《活力上海》主要从服务业的发展入手分析了上海的无限商机;2004年10月伴随着“广交会”的隆重开幕,《中国经贸》聚焦国际采购发布了《外商采购手册·2004年秋季卷》;2004年11月,《中国经贸》热烈祝贺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隆重开幕,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入会刊物,聚焦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布封面故事——《新的历史 新的辉煌》。

一直以来,《中国经贸》都没有停止国对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关注。在2004年12月号,总第95期,本刊就配额时代的终结发表了《纺织品配额风暴》一组专题文章,而本期,即2005年4月号,记者又专访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请他就现阶段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进入2005年,《中国经贸》迎来了新的起点。2005年,《中国经贸》创刊十年,《中国经贸》在经过2004年下半年的尝试后,2005年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攀上了一个崭新台阶,所推出的对巴西驻华大使、伊拉克驻华大使的访谈,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经贸》还以专题的形式对创业投资、医药保健、外资在中国等进行了深入扎实的报道。

今天,《中国经贸》迎来了创刊100期,恰逢第97界“广交会”即将隆重开幕。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经贸画报》第一任理事长陈新华副部长在《发刊词》中所说的“中国的产品怎样更加适应日益变化的消费潮流?中国的企业怎样应付国内外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如何使国际商界更加清楚的认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如何使外商更方便的了解到中国的投资环境和选择合作对象?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权威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传播。创办《中国经贸画报》,就是在新形势下力图适应这种需要的一种尝试。”

一路走来,《中国经贸》历经百期,一直都是本着这个宗旨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我们相信,今后的日子里,在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和各位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经贸》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本刊编辑部

深圳市外经贸发展论文 篇2:

现在是开拓多元化市场的最好机会

SMEIF:请您谈谈广东外经贸的基本情况。

梁耀文:外经贸分三部分:外贸,外资,外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外贸,从1978年进出口15.9亿美元,到2011年已达到9134.8亿美元,增长571倍。2004年广东进出口贸易突破了3000亿美元,2010年突破了7000亿美元,2011年广东的进出口贸易达到了9134.8美元。2011年,广东全年整体情况良好,发展平稳,转型加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

按照海关统计,2011年广东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16.4%,占全中国36420亿美元的25.1%。出口5369.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占全国出口18986亿美元的28%,广东的出口对全国的影响很大。广东进口38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占全中国进口17434亿美元的21.9%,占得比例要少一些。

2011年,广东的外贸顺差达到1504亿美元,占全中国顺差1551.4亿美元的96.96%。广东的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重大,加工贸易本身就是顺差的贸易。出口第二位是江苏省5397亿美元,第三位上海4310亿,接着北京3810亿,浙江3097亿,山东2300亿。

2011年广东的进出口贸易和加拿大接近,2011年加拿大的进出口贸易是9145亿, 排全球贸易的13位。香港是9668亿美元,印度是7474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引入了161600家外资企业,目前还在经营的73300家。我们引进了合同外资4289亿美元,实质外资2752亿美元。现在我们看到的高速公路、五星级酒店、通讯、发电都是引进外资的。既可以引进资金,也可以引进技术和人才,这个对整个广东的带动很大。根据统计,2011年广东引进外资7035个项目,增长24%,合同外资346.9亿美元,同比增长41%。2011年的实质外资是217.9亿美元,同比增长7.59%,外资的发展加速了我们工业发展的进程。第二是解决了人员的就业,广东就加工贸易就解决了1600万人的就业,推动了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推动了整个广东的经济发展。

到2011年底,广东对外合作的项目累计达到3457个项目,投资了138.8亿美元。我们不仅引进国外的资金,也在国外投资。2011年我们对外投资的项目一共有566个,我们中方投资的金额达到了28.99亿美元。不管是非洲、中东、拉美,都见到我们广东的企业在那里有工程承包,我们的承包工程达到139亿美元,增长了30%,完成的营业额118亿,增长34%。

SMEIF:广东外经贸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梁耀文: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占很大的比例。2011年广东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是5077亿美元,占全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55.6%,其中出口有3151亿美元,占全省的58%。占全中国的38.9%。广东2012年的进出口贸易是3208亿美元,占了全省的35%,其中出口占了全省的34%。

广东在进出口贸易中美国和欧盟占的比重很大。2011年我们对美国的出口是1044亿美元,占全省比例的11.4%,对欧盟的出口是1019亿美元,占全省的11.15%,对香港的进出口是1933亿美元,占全省的21%,其中出口占全省的35%。按我们的统计,香港的35%大部分也是去美国和欧洲。

广东出口的产品中以纪念产品为主。2011年我们出口的纪念产品是3597亿美元,占全省的67.1%,高新科技产品占了37.1%。2011年广东的四大类产品,包括服装,家具,鞋类,玩具等传统的产品,出口是680亿美元,占得12.8%,比重不大。

外商投资中,香港地区占了较大的份额。广东省2011年引进外资是217亿美元,其中香港是140亿美元,占了广东省引进外资的64.5%。

全省的进出口和吸收外资中,珠三角占的比例是最重的。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珠三角占了95.2%,其他的12个市才占了4.8%。2011年,深圳、东莞、广州这三个市,进出口贸易占了我们广东省的72.8%,其他的市才占了27.2%。就深圳市就占了我们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45%。还有富士康,仅他们就占了深圳进出口贸易的18%至19%,700多个亿的美金,发展是不平衡的。

SMEIF:广东在推进外经贸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梁耀文:一是抓结构调整,主要提高外贸综合竞争力。

二是抓平台创新,全力提升、吸收外资的主要特点,通过提高我们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来推动我们整个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三是抓政策创新,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我们做了很多措施,包括设立示范试点,抓住试点推动全省的加工贸易的升级。

四是推动加工贸易的内销,2011年我们的加工贸易达到了13900万人民币的内销。

五是推动企业抓紧步伐走出去。境内走出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推动企业走出去。

六是抓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贸合作,其中重点推动香港、澳门、台湾的经贸合作,还有与其他国家,包括东盟的工作。

SMEIF:广东外经贸当前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面临哪些挑战?

梁耀文:市场疲弱,现在美国和欧洲两大市场,经济不景气,我们的商品很难出去。2012年一到四月,广东的进出口贸易增长5.5%,其中出口增长3.3%,进口增长0.3%,增长率低。成本上升,其中有外汇成本,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是不利的。自从2005年七月以来,人民币累积升值40%。另外,很多各种各样的原材料都上升。落差增多,广东省是贸易落差的重灾区。2010年,广东的遭受的贸易落差是41宗。2011年是48宗,占全中国的三分之一。资源制约,土地资源缺乏,引进外资很多时候没有土地,因为土地是不能再生的。

SMEIF:未来广东省外经贸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科学地推动发展?

梁耀文:首先,要加快产品优化外贸架构,重点推动广东的外贸结构:

优化商品结构。提升传统的优势产品出口,我们的优势产品2011年有681亿出口,占全省的12%,包括服装、纺织品,但质量不够好,需要加快升级。再者是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增加新兴技术产品的出口,环保的,新材料的,新能源的。

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我们的对外出口,美国和欧盟间接贸易两家加起来占了70至80%,这个结构要调整。我们要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生时市场,培育周边市场。所以近几年我们都在开拓东盟市场,也有很好的成效,现在东盟占了我们进出口贸易的10%,发展多元化市场非常的重要。现在是我们开拓多元化市场的最好的机会,因为欧洲和美国的经济不景气,而传统产品,服装等刚性商品他们非要不可,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

优化经营主体结构。经营主体包括我们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我们要扶持中小企业,做大民营企业。广东2011年的出口是5000多个亿,广东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有13万家,但是我们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前100家就占了出口的34%,不重多而重于精。

优化贸易方式结构。做强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服务贸易,2011年广东省的服务贸易884亿美元,占了全省出口的9.6%。

第二,要努力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引进大项目到广东投资。2011年广东引进了7035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才491万美元,项目不大。

吸引发达国家到广东投资,美国2011年对广东的投资才2.6亿,占的比重太小,日本也不多。要吸引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总部、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要吸引服务业到我们广东。

要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广东的加工贸易有33000家,其中东莞有11000家;来料加工企业有7459家,进料加工企业有25541家,来料加工企业占22.6%,进料加工企业占77.4%。来料加工企业不是法人机构,没有品牌,完全是贴牌生产,要推动它的转型升级。具体要:1)推动企业组织形态转型:原来非法人资格,转为有法人资格的企业。2)推动企业技术形态升级:技术创新,创品牌。3)推动企业地理形态转向:原来很多企业都在珠三角,要向东西两区、山区转移。4)推动企业营销方式转变:以前的企业商品只能外销不能内销,现在我们要推动它的内销。2011年有13900亿人民币内销,我们的企业受到很大的利益。

第三,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很困难,但我们还是要想办法组织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完善走出去的政策和组织体系。接着,简化审批手续,使我们的人、资金、物质出去比较便利。最后,创新走出去的服务组织体系,要增强东盟、非洲、南美、中东、东欧这些目标市场的国家的投资机构的建立合作。(摄影/SMEIF通讯员苏雁影)

作者:钮海津 吴忠华 苏雁影

深圳市外经贸发展论文 篇3:

广东外经贸厅厅长公选台前幕后:晒成绩、晒能力、晒家产

“公推比选”通过个别面谈、能力测试和实地调研等突出能力考察的环节,提高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并通过“晒能力、晒成绩、晒家产”等环节扩大了选人用人中民主评价的分量,提高了公信力。这种选拔干部的方式,对于选拔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虽然已不是第一次参加公选,但是站在“公推比选”的演讲台上,面对台下140名评委的“大场面”,抽中“二号签”的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蔡允革还是有点手心冒汗。

台上的他并不知道,这些评委是用人單位广东省外经贸厅机关的全体干部和直属单位的班子成员,他们认真地倾听、打分,寻找着心目中最优秀的厅长。

3月6日,广东省“公推比选”省外经贸厅厅长进入关键性的“6进3”环节,成功入选的3人将成为组织考察对象。按照比选规则,每人要登台演讲15分钟,闯过三道关:英语自我介绍,谈如何做好外经贸厅厅长,根据自己的调研报告回答考官的灵活提问。

凭借留学英国和曾在外资银行工作的经历,蔡允革用一口标准的英语完成了自我介绍,闯过第一关。他认为,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外经贸情况,具有国际视野是自己做好外经贸厅厅长最大的优势。

对另一名候选人广州市南沙区常务副区长孙雷来说,演讲台上的PK,是继东莞调研后的第二场“硬仗”。孙雷说,他写的调研报告《稳定存量创新增量——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堪比博士论文,7小时写出1万多字,反复修改删到3200多字,但台上短短几分钟,要展现报告中丰富的内容并不容易。

比选紧张有序地进行。演讲中,不时有监督员举起“还有十分钟、五分钟”的牌子,提醒候选人把握时间。由广东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的5名工作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坐在会议室一侧,全程监督比选过程。“6进3”结束后,蔡允革、孙雷、郭元强被确定为考察对象。

今年2月起,广东省委组织部向全省发出通知,决定采用“公推比选”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省外经贸厅厅长人选。这是广东首次拿出省政府组成部门正职进行公开选拔,也是首次采用“公推比选”方式选拔干部。

3月底,经过近一个月的层层比选,原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书记郭元强脱颖而出,并在4月初接任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

考察对象变成“透明人”

广东省委组织部介绍,为把干部考察准、考察实,广东在“公推比选”中通过制度设计扩大民主范围,强化民主评议,深化民主监督,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度和公信力。除了撰写调研报告和演讲台上公开PK的“晒能力”环节之外,参加“公推比选”的候选人还要公开其在原单位的工作成绩和详细家产。“晒成绩、晒能力、晒家产”的“三晒”环节,更让每个考察对象都成为“透明人”。

进入组织考察比选后,考察对象要在原工作单位“晒成绩”,交出近3年工作的成绩单。孙雷告诉记者,考察对象采取“一事一条”的方式,书面列举近3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将成绩单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并召开干部大会评议其工作绩效,“自己的工作成绩写出来给身边的同事看,不敢吹牛皮、注水分”。

考察之中还要“晒家产”,考察对象须如实填写廉政报告表。记者在报告表上看到,填写内容包括本人、配偶、共同生活子女的全年收入、储蓄存款、拥有房产等家庭财产情况,配偶及子女的投资经商情况及干部本人的廉洁自律情况。考察组在个别谈话时向谈话对象公开相关内容,听取对所填写内容的意见,对反映所填内容不真实的,要重点进行核实。

蔡允革说,“晒家产”就是让自己成了“透明人”,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我们必须如实填写,否则同事要反映不实情况。”郭元强说,填写廉政报告的内容细化到持有的股票,有没有接受过别人的礼金券等,这些都要向考察谈话对象公开,谁也不敢不如实填写。

郑轲说,“公推比选”通过三“晒”,一方面确保了程序公开、公正,另一方面提高了民主的质量,让干部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具体化,能力是否胜任、情况是否真实,都由一定范围内的干部予以评价,防止民主“走过场”。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克昌教授认为,在考察中增加“晒成绩”、“晒家产”的环节,表明组织部门由过去单纯注重在干部选任中发展民主,向民主和科学并重转变;由单纯注重知识考试,向德识、才学考察并重转变,使干部选任真正实现“人适其位、位得其人”。

“标杆效应”待深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参加此次“公推比选”的干部中,有不少人已是数次登上公选PK台。最后胜出的郭元强正是其中一员。他向记者坦言:“从技术型干部到管理型干部,我的成长伴随着广东省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广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受益者。”

早在2003年,时任深圳市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助理的郭元强,就在广东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的竞选中,成为了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2008年,广东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00名优秀年轻厅、处级干部,入选的郭元强又走上地方领导岗位,担任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记者在广东省委组织部和广东省外经贸厅采访了解到,郭元强接任外经贸厅厅长以来,其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受到了干部的普遍认可,其他考察对象也对“公推比选”的结果表示认同。

郭元强等人通过公选逐渐走上领导岗位的经历,也反映出多年来广东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2008年,广东省委树立“围绕科学发展观选人用人”、“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等用人导向,组织实施“双百”领导干部人才计划,通过公推比选、联合公选等方式,分别在本省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了100余名,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100名厅、处级干部。

受访专家认为,一次次公选,不仅选拔出一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在干部队伍中也形成了明显的“标杆效应”。广东省物价局副科级干部宛丹说:“通过公选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对普通公务员来说是一种激励,在基层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从“双百工程”到“公推比选”,历次公选的宝贵经验使选人用人机制逐渐完善。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妹说,“公推比选”的核心是更重视选人制度的内涵改革,提高选拔干部任用的民主质量,既强调过程规范严谨、公平公正,又注重优质高效、社会公认,做到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更好结合,目的是拓宽选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吴克昌认为,“公推比选”通过个别面谈、能力测试和实地调研等突出能力考察的环节,提高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并通过“晒能力、晒成绩、晒家产”等环节扩大了选人用人中民主评价的分量,提高了公信力。这种选拔干部的方式,对于选拔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作者:孔博 毛一竹

上一篇:政府计划及总结下一篇:党组织选举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