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考核评价主要是采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审计作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拨款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水平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工作,来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篇1: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稳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我国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发展的新导向。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制度,它在推进我国党风建设、廉政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涵和特点,分析了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并提出了提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监督作用;审计质量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其实施程度也由浅入深,需要审计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了解。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从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涵和特点出发,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与范围以及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提出了如下的分析与探讨。

1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涵及特点

1.1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涵

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从实际上来说是一种受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从具体上而言,所谓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部门或组织受国家的监督管理机构的委托授权,根据我国所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行政法规,做好对党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的领导干部所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财务收支情况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等内容进行详细规范的审计工作,从而进一步监督、管理以及评价这些党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领导者所做的经济行为的相关活动。

1.2 对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分析

1.2.1 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性较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所应面对的对象是各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规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是对各个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执行以及政策监督等能力和各领导干部的经济收入与资金流动等方面进行专门的审计与评价。这一内容的制定,对审计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性较强。

1.2.2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受委托性。经济责任审计与被动的审计活动相比较而言,最特别的一点是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审计行为是要得到国家干部管理机构的委托和授权才能够实施运行的,这就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受委托性的特点。

1.2.3 经济责任审计的跨时期限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并不是固定且简短的。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期间,其通常贯穿在领导干部的整个工作任职期间的始终,大约为3~5年,甚至更长。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期限的增长也使得审计工作的难度及风险性相应的提高。

1.2.4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性很高。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性除了由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跨度长以外,经济责任审计还要面对各个领导干部的廉政情况和个人收支状况等,这些工作必须要拥有真凭实据作为依据,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与支持。若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随意的假设、估计或凭空判断,那么审计工作人员将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2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及范围

2.1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2.1.1 审查事业单位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确认是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第一,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要做到把资产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放在审计工作的优先位置。具体来说,首先,在审计过程中,要将被审计的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做到全面彻底的盘点查清,并核实它的真实价值。其次,要重点将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完整落实到位,并查清有无流失的情况以及损失浪费的情况。最后,要查清流动资产的表面数值与实际数值是否真实相符,并深入了解事业单位在发展中有无潜亏因素或领导干部隐瞒企业资产的现象。第二,要做好对投入资本的保值及增值情况的审查工作。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规定,法定的资本金额是不能够随意地抽取使用的,它的数额是应该相当稳定的。若事业单位发生亏损时,企业将不存在盈余公积金及未分配利润,这时就会导致亏损的数额冲抵资本金额从而不能做到保值。若事业单位的情况是严重亏损,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这时只能宣告破产。因此,对加强投入资本的保值及增值情况的审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2.1.2 审核经营成果的真实性,确认任期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一,在经济责任审计时,要重点抓好对经营成果真实性的审计。审核时,要做好对事业单位资产、负债以及资产所有者的权益、收入、成本、利润及生产经营成果等方面的确认工作,要调整好数据差异,以保证经营成果真实可靠。除此之外,要做好对数据的突出比较分析,并作出详细说明,这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第二,要做好对经济责任指标完成情况的核实工作。具体而言,可通过对上级领导干部所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进行核实验证,并对完成经济责任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鉴定。即对所审查的事业单位是否完成了上级所下达的经济指标,事业单位的发展、经济效益及管理水平是否已达到了计划的要求,在事业单位的人才开发、员工福利等方面是否又做到了下达的计划任务的要求等每一项做好审查、验证、分析、评价四部曲。

2.1.3 测试事业单位内控有效性,评价责任人的经营管理水平。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运营中,领导人的素质及能力通常决定着事业单位的兴衰成败。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重点考核负责领导人的决策能力与管理水平,从而审查到领导人是否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机制,并且根据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发展原则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另外,审查领导人是否建立了自我约束机制以及自我激励机制,是否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在重大投资以及对外合作上能否做出科学的分析、正确的决策,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2.1.4 核实遵纪守法情况,确认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在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认真遵守好国家的财经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做好对事业单位经营活动是否遵守着国家的法规制度的检查工作。并在审计时对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及合同、决策等进行审核,以确保事业单位的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是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违背。同时,要做好对企业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的确认工作,以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无误。若在这些信息中出现了虚假、隐瞒的情况,将会导致国家的财务信息以及社会经济的监控、管理出现混乱。

2.2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与一般的审计监督活动不相同,它是通过审计被审计单位中,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真实、可靠以及合法做出评价的同时,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从上可知,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是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这一范围的制定是按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所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机构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等进行审计,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

3 提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措施

3.1 加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若要有效地加强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就需要给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利。在审计中,审计机构应当只接受事业单位管理层的指挥,同时,管理层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人员工作的开展,以保证审计机构不会受到除管理层之外的人员工作的干扰,防止其影响到事业单位经济审计工作的效率,进而保证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加强。除此之外,在审计机构的工作中,要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所做的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使得事业单位中的各部门配合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3.2 明确好审计范围与审计目标

在事业单位开展审计工作时,这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事业单位自身实际财务情况来展开,这是对事业单位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发展的经济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要具有前瞻性,要明确好自身的审计范围与审计目标,要做好市场以及经济建设项目的预测判断工作,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

3.3 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单位内部要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并且招收专业的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人员。同时,在审计人员的工作中,要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不断促进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做到更好地完成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4 结语

总之,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特点以及内容与范围的了解,能使得审计机构更加公正、公平、实事求是地评价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从而充分地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不断强化审计监督的重要职能,进而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许向东.浅析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8).

[2] 黄家慧.如何做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7).

作者简介:刘登英(1986-),女,贵州人,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研究方向:事业单位财务与内控。

(责任编辑:王 波)

作者:刘登英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篇2: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改进方法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考核评价主要是采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审计作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拨款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水平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工作,来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概述,对实际审计工作采取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

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简述

与传统的审计活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审计结果来判断单位领导在任职期间需要承担的相关经济责任,以此来提升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是以本单位的财政收支作为审计的基础,核实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通过充分的检查与复核,对单位领导在工作期间的财务收支目标完成程度,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应该负担的相关经济责任作出准确评价。

(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特点

1.政策性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在职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事项都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对其作出的经济决策以及对政策的下达能力进行具体评价。除了政策上的一些评价,还对单位干部的业务水平及政策觉悟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2.审计时间较长

对于需要审计的事项来说,审计的时间通常是不固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也经常是从单位领导任职以后才开始计算的,时间的跨度较长,每一期大概是需要五年甚至是更长的任期,因此对审计工作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在长时间的审计过程中不仅加大了审计的难度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审计工作具有风险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意义

通过上文所述可以了解到,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相关领导在任职期间所做出的成绩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加强领导干部及员工的监管督促作用。定期的审计工作可以营造出良好有序的工作环境,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执政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整体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事业单位发展。同时,领导干部在管理工作中要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正确领导,对资金的运用要合理分配,不能出现挪用或者贪污的不良行为。为了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事项中出现严重的失误所采取的经济责任的审计,可以从根本上揭露经济犯罪的问题,治理贪污腐败的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一)审计范围不合理

审计范围不合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最常见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审计范围不仅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深度,还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完成质量,同时还会对审计抽样的范围及重点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就目前审计的状态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仅限于单位内部,并且还根据领导干部的任期时间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时间的跨度很大,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审计的实际过程中,大部分人认为只要有经济业务的往来,就会产生相应的经济责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在无形中被放大了,从而模糊了审计的主体,导致实际的审计结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审计执行不到位

当前,很多事业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所呈现的现象和产生的问题,也就是俗话说的“马后炮”,对于审计结果的应用价值并不十分理想。虽然说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加以规范,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行的时间较短,在某些方面经验不足,还是会出现一些负面性的问题,比如“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执行力不足。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大部分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都是在相关的领导干部工作产生变动后才开始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因此使得审计工作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使得一些问题本可以进行澄清和规避,但由于领导的离职,给审计工作造成了障碍,从而使得审计人员的艰辛工作成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导致“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越发严重。甚至有些人认为“先审计,后离任”原则只是个流程,审计的结果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无法起到相应的预警作用,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在对人员进行调动时无法参考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来进行评价,为之后的经济责任风险埋下了隐患,从而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对于审计结果的效果也无法得到很好地体现。

(三)审计的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主要是依靠查账的方式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查在经济活动中领导干部责任的具体履行情况。但是,某些领导如果存在违法违纪的问题,在账面上一般是很难看出来的,而且会计信息对这些问题都体现不出来,需要动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才能够查清楚。比如说收受贿赂的问题,一般账面上是很难通过审计的手段检查出来的,如果审计工作只重视对财务工作的审查,对于经济方面的一些责任很难察觉到,审计时容易忽略,不能够从决策的质量、社会的责任、财务收支效益、管理的效率效果等多方面来考虑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在上任期间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来工作,从而影响到了社会职能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进行有效地发挥。

(四)管理认知偏差

在审计工作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在開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一些行政单位的领导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财政部门已经对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进行了两条线的管理,并且已经编制了部门预算,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在采购方面也实施了相应的政府采购,很多领导在完成这几方面的工作后就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不需要再进行了,甚至有些领导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都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内审是纪检监察,由于对政策的误解,导致了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环境,明确审计范围

对于财务信息要做到尽可能的公开化、透明化,要不断运用新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为之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可靠的信息,为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提供数据支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完善,最主要的就是在单位内进行内部控制,这是对内部环境进行完善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在单位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提供更好的帮助,加大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力度。对于经济责任的范围、重点要进行准确地判断,不能以偏概全,要使得全体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白自身的所要承担的责任,要对自身行为会对单位产生何种影响要了然于胸,避免由于自身的不足给审计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强化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

对于参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要加强这部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通常会对审计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水平,确保审计工作的稳定运行。领导干部通常要从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操守几个方面对审计员工进行培养训练,可以通过培训、教育等方法来对审计人员进行素质教育训练,对审计人员的绩效考评可以通过建立内部诚信档案等方法得以实现,同时,在工作之余,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此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使审计工作更加的规范化,使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同时保证审计工作的顺执行。

(三)健全审计结果的应用机制,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结果反馈方式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示,另一种是通过审计结果报送。针对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应对其进行及时地反馈交流,各部门之间做到相互配合,相互沟通,以此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对于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尤其加强注重后期的审计工作和审计结果,对于结果所产生的审计意见或者方案要及时跟踪,避免审计过后懈怠,同时对审计的结果执行力度要给予保证。除此之外,各单位部门之间应针对审计结果进行及时总结,面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改进措施,以此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效率,推动整体单位的发展。

(四)提高管理层认知

要从不同的方面运用综合的手段,提高单位内部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监督手段,应该不断地加强审计与监督的联系,不断的提高认识,更好发挥出内部经济审计在本单位的作用。不断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

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方法

(一)根据财政收支审核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

首先,是对要对经费的支出进行审计。对于经费的使用要符合规定,不能将救济、科研、农业、教育等专项资金用到其他工作当中;对于债权债务来说,要对业务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保证没有对国家收入截留或者是将本单位资金借出以牟取利益的问题;对于预算外收入的审查,要保证无乱收费、乱罚款、收入不入账或者私设外账等问题;对于预算外支出的审查,要保证在规定的范围内花销,避免在业务招待等方面出现浪费的现象。其次是对固定资产的审计。要审查固定资产的入账建卡问题,保证每一项固定资产都入账并且安全完整;对于增减手续要完整,由于不当管理造成流失的现象;是否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批准就擅自处置,或者通过降低价格变卖固定资产,对于固定资产处置后产生的收入要及时入账,做到专款专用。再有就是对于对外投资的审计,主要是看其是否遵循财务制度对对外投资的要求,对于占用本单位房屋、设备、有形资产或者其他专利技术的要进行有效的评估计价,不能收取占用费用以保证国有资产在创办经济实体时资产的流失情况。最后是关于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保证相关政策在单位内部的部门规章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确定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

在被审查单位的领导在离任时要与接任者进行交接,审计人员要向上下两任领导汇报单位内部的资产情况和财务状况,以此来区分两位领导的责任,这对两位领导都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内容,资产和财务状况的情况如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单位领导政绩,还可以帮助下一任领导更好的掌握单位内部的资产情况,方便下一领导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岗位,也能更好地帮助领导提高自身决策水平,为审计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对于审计方法的选择,通常是以对金融部门的审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对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来进行审核的方法。对于报表上列明的资金的金额类型、账面的存货、债权债务的明细以及实际的货币金额都要进行说明,这些在审计报告中都是重要的内容。在对往来账款进行确认时,要对大额、长期的账款进行核对,对于账面中不再收取的款项或者坏账要进行特别说明。

(三)研究关键的经济问题,确定决策过程中的责任

可以通过对重要经济问题研究来分析领导干部在关键问题上所需承担的责任,例如在资金的建设或者招商引资等方面,对经济过程决策的分析可以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或者是决策的过程、决策的结果等方面来进行审查,通过研究材料、翻阅会议纪要等文件来掌握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确定每个工作环节都有具体的实施和结论。

结 语

行政事業单位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之间要明确各自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去深化改革体制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适应的过程。要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明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审计工作的合理性,要对相关的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业务能力的建设,把各项结果都能落实到工作当中。

[作者单位:广东中天粤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作者:杨亚男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篇3:

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的一种独有形式,更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与党政干部直接相关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查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中还尚有不足,有待加以改进。文章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出发,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2.148

20世纪80年代,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产生以来,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现如今已成为我国审计的一种特有形式、内控的重要一环,成为评判干部政绩的一项基本制度,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履行职责的一种有效监督体制。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根据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等,对经济责任直接相关的党政干部在其任期内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其目的在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考核领导干部的绩效。

1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至今主要经过了确立、发展、规范提高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1998年1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仪明确提出县(市)直属部门和事业单位,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要实行离任审计制度,未经离任审计的不得离任。这一规定的实施,正式拉开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序幕。同年2月,中央五部委印发《关于转发〈关于荷泽地区实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的调查报告〉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也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第二,随着《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的颁布,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从管辖范围、实施时间、程序、内容、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进一步规范了审计责任。

第三,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2014年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将审计对象进一步扩展,对绩效评价提出新要求,提升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层次。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目标。这对作为国家法制体系建设重要一环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发挥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正式的审查机构,审计人员缺乏全面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以内部审计为主,然而却仍有较大一部分单位并未单独设立审查部门,或虽设立了审查部门,却未真正实现部门职责,成为“挂名”部门。这样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变成一项额外增加的“任务型”工作,今天接到一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明天开始进行审计,再接着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本着赶紧完成这一项额外工作的思想,马虎完成。临时抽调的审查人员在配置上也不能达到最优,例如财务人员以财务的眼光审查资料,纪检人员以纪律监督检查的眼光审查资料,造成审计过于片面,致使审计结果缺乏全面性,出现偏差。

2.2 审计跨度时间长,审计事项繁多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以离任审计为主,审计时间的跨度长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贯穿党政领导干部整个任职期间,有的甚至更长。由于时间跨度大,不可避免地有政策性文件的改革更新,财会人员变换,重要事项的口径遗忘等,造成审计目标多,范围广,重点不聚焦,难度大,责任界定困难。

2.3 审计缺乏计划性,审计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完整的、可行的计划,审计程序比较主观。对于被审计对象的相关经济活动了解不清晰,收集的相关信息较为狭窄、片面,并未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细化指标。对同一个审计对象、缺乏统一的审计标准,而对于不同审计对象,采用“格式化”审计模式,严重缺乏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不同的审计人员根据自身主观意见提出不同的见解等。

综上所述,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不完备,审计时间跨度长,缺乏计划,审计指标不健全这些问题都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造成不利影响,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其评价绩效、有效监督的作用。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3.1 完备机构设立,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立审计机构或者选派相关专业人员组成长期的、稳定的审计小组以便更好地开展审计业务。审计机构或审计小组应全面了解本单位及各行各业的各类政策法规,财务管理规定,内部控住管理规定并对单位纪检、财务、主要经济业务活动有充分了解;对于审计人员,单位应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开展各类知识拓展活动,提升审计人员知识的全面性;积极组织与外单位审计人员交叉学习的活动,积极借鉴学习同行人员的有效做法,认清自身欠缺;适当进行“换岗”,让审计人员到办公室、纪检、财务等部门进行学习实践,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3.2 适当缩短审计时间跨度,建立审计工作台账辅助管理

针对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为主的现状,可以由审计部门负责建立审计工作台账,自领导干部任免上岗开始建立台账。将任期内与经济业务有关的重要事项进行记录备案,对于任期内开展的其他业务检查,审计等也可进行记录备案,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有效依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时间跨度过大,造成审计风险,同时对于被审计对象任期内重大事项有充分了解,保障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3 完善审计计划,健全审计指标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形式审计,不能按一般的审计的标准、程序开展审计。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前应该对被审计对象及其职责有充分了解,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表。审计指标应该以定量、定性指标相结合为主。对于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收支结余等可用数据量化分析的指标选用定量指标进行审计评判;对于经济事项是否真实是否做到有法可依、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无法用数据准确衡量的指标则需要采用定性指标进行评判,避免随意性;对于领导干部的绩效审定评判,则需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形式,避免主观性。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前应该对被审计对象及其职责有了解,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规划,以经济责任审计需求为基础,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细化各项审计指标。

4 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担负着重要使命,为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驾护航,为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提供助力。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强有力的手段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揭露和惩治腐败,规范干部行为,都将成为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薇.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J].经贸实践,2017(17):218.

[2]李勋.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历程研究[J].雞西大学学报,2012,12(2):59-60.

[3]蔡丽.经济责任审计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8(30):128-129.

作者:张尧榛 吴妙娟 洪钥莹

上一篇:企业绩效考核方案(3篇)下一篇:转正申请书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