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压疮护理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压疮护理管理论文 篇1:

探讨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对老年患者压疮的实施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老年患者压疮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92例卧床治疗老年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压疮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后SAS与SDS评分、压疮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研究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其SAS与SD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研究患者SAS与SDS评分和护理前相比降低较为明显,其中研究组患者评分和对照组相比降低显著,数据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1例压疮,对照组出现7例压疮,研究组压疮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数据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压疮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加速压疮患者疮面愈合,更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故而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实施效果

相关调查研究指出,目前有近20%~30左右卧床治疗患者存在压疮,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经久不愈的特大压疮会引发严重感染或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安全。老年患者受年龄和所患疾病等因素影响,长期因病卧床,发生压疮几率不断提升。早期合理有效预防能降低压疮发生率以及提升压疮治愈率,所以,凸显运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重要性。对此,本文选取部分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92例卧床治疗老年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研究组常规信息:男26例,女20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3.8±8.1)岁。病程13~41d,平均病程(26.9±3.3)d。对照组常规信息:男24例,女22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64.1±9.4)岁,病程14~45d,平均病程(28.2±4.1)d。纳入标准:年龄≥60岁;患者经Norton压疮风险评估得≤14分且为高风险压疮患者;家属签订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认知障碍者;两组研究对象常规信息对比无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压疮护理,其中涵盖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保持病床干净整洁,患者皮肤干燥清爽。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建立护理小组;该护理管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和4名护理人员组成。其次体位护理;定时协助患者调整卧床体位,若患者丧失自主翻身能力,那么护理人员需每隔2h协助患者翻身,若患者处于平卧时则需要将床头抬升至30°内。第三支撑物护理;护理人员运用各种动静态支撑表面或泡沫床垫等物理方式减轻局部压力。第四压疮护理:①风险评估;运用Braden压疮风险量表评估压疮风险并在患者床头粘贴结果。②护理提示标识;针对压疮管理单独设置安全提示本并准确填写患者床号、姓名、压疮风险评分等各项信息,同时在患者床头张贴预防压疮标识。③压疮预防护理;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和患者家属开展压疮护理知识培训,例如在患者大小便后需及时运用清水清洗会阴部并运用软布擦干;若患者出汗量较大,可每2d运用温毛巾擦拭全身并涂抹爽身粉,保持皮肤清爽干燥。患者衣服、病床床单需保持平整整洁,避免渣屑和褶皱。在患者小腿下方铺设棉垫,使足跟悬空,避免出现压疮。④压疮护理;在压疮部位涂抹赛肤润或康复新液,如果皮肤已出现水泡则需运用安多福消毒水进行擦拭,若表皮出现破损且形成浅表性溃疡,可在溃疡表面运用安多福消毒水,当皮肤逐渐干燥后可给予硅胶敷料进行覆盖。第五营养护理;卧床患者需多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等食物,少量多餐。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后SAS与SDS评分、压疮发生率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代表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用X2、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分析

两组研究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其SAS与SD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研究患者SAS与SDS评分和护理前相比降低较为明显,其中研究组患者评分和对照组相比降低显著,数据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分析

研究组出现1例压疮,对照组出现7例压疮,研究组压疮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数据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类型之一,即机体局部组织因长期受到压迫而出现不同程度溃烂与坏死。老年患者受年龄和疾病影响,机体抵抗力降低且伴随营养不良且由于长期卧床、强迫体位、水肿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压疮。对此,实施集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于一体的临床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压疮发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压疮发生率。本文研究實施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措施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患者,该研究结果与李友仙、孙菊【2-3】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说明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优势作用。

总之,针对老年患者压疮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加速压疮患者疮面愈合,更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故而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馨妍.程序化护理对高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11):2.

[2]李友仙.肝胆外科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的方法及疗效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14):3.

[3]孙菊,尹丰,陈豆,等.程序化护理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压疮的效果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37(1):3.

作者:潘云

压疮护理管理论文 篇2:

骨科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护理管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现将骨科病人常见压疮成因分析及对策综述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在2004.10-2007.08共收治病人2280人,接收压疮患者20例,其中Ⅰ度压疮50%,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压疮80%。压疮按部位分布,骶尾部压疮50%,足跟部压疮30%,其它部位压疮20%。

2成因分析

2.1骶尾部压疮: 骶尾部压疮位列骨科压疮首位。骨科病人多需卧硬板床休息,如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下肢牵引固定及手术后病人。骶尾部成为病员身体主要的支撑点,压疮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2.1.1骶尾部的生理结构是导致压疮发生的直接原因。骶尾部无肌肉附着,缺乏脂肪保护,紧贴床铺,长期受压或受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另一方面,骶尾部属视野不易察觉处,如果不能做到及时翻身抬臀减压,病员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不了解,骶尾部极易发生压疮,压疮极易发展下去。

2.1.2病员自身条件导致压疮的客观原因。患者高龄,瘦弱,肥胖,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术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2.1.3高温与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1]。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潮湿皮肤较干燥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出5倍。[2]我院临床资料压疮70%发生在夏季高温期也证实这一点。

2.2足跟部压疮: 足跟压疮多由牵引石膏固定所致,体质瘦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是好发人群。足跟部处肢体的远端,血运不良,肌肉脂肪附着少,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牵引固定则是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皮肤牵引时小腿上皮套因牵引锤的牵拉,使皮套下滑,牵引重力集结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压;骨牵引病员的患足会不自觉呈外旋下垂状,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压在帆布垫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则由于石膏直接卡压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足跟部压疮发生。足跟部压疮在骨科压疮中排第二位。

2.3其它部位压疮: 枕颌带持续牵引容易致下颌部压疮;骨牵引患者由于体位不正确的体位,大腿根部两侧易卡压在勃朗氏架上;皮肤牵引带膝部两侧锁扣易卡压膝部两侧;锁骨固定带的锁扣及铁环易卡压肩背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压疮,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

3护理对策

3.1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病员及陪护增强主观能动性: 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学)中压疮发生率为0的标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对夜间压疮的高发期强调责任意识,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针对病员与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的缺乏与思想的麻痹,应落实宣教,讲明利害关系,做到主动配合护理。

3.2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加强卫生护理,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保持病员皮肤清洁,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夏季,应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18~24℃,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条吸汗的棉质毛巾,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擦洗更衣,更换床单被套等,避免患者处于潮湿环境中。使用便盆时,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导病员正确抬臀,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员可指导抬臀运动,每天练习16-20次,每次持续2-3分钟;对行牵引固定患者,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调整牵引,保持体位正确有效,可协助与指导患者穿衣裤,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或在易卡压处放置海绵垫或纱布,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3.3高危人群,好发部位,重点观察,重点监督,严格交接班。 对高龄,瘦弱,营养不良,肥胖,术后使用镇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与监督,严格交接班,使用气垫床,或在病员骶尾置放海绵薄垫,棉圈体积小,可置于足跟;建立翻身卡,1-2小时巡视,重点查看骶尾部,足跟部皮肤受压情况,协助病员更换体位,或适时松解牵引,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4根据压疮分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

3.4.1度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对已发生一度压疮建议不要按摩,应持续减压使用气垫床,可局部冰敷获涂擦局部涂擦2%碘酊。2%碘酊可使局部皮肤老化,有能有效杀菌,临床使用能起到遏制压疮发展。我院临床资料20例压疮,有50%为Ⅰ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2度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局部减压:小水泡:用厚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局部悬空待干。大水泡:消毒皮肤-抽水泡内渗液—涂0.1%洗必泰或0.02%呋喃西林—无菌纱布覆盖。

3.4.3度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局部减压,清创,治疗感染,防止创面污染,促进压疮愈合。

3.4.4度压疮:坏死组织发黑,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Ⅳ度压疮需要医护人员共同严肃对待,局部减压,局部清创换药,抗生素点滴或皮瓣移植等。

4小结

了解骨科病人压疮的成因,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压疮的认识;介绍骨科压疮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

[2]张志华.压疮分期护理的方法及探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183

作者:关彩云 白少娃 陈敏 莫熙华

压疮护理管理论文 篇3:

基层医院压疮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基层医院压疮护理管理的因素,并行针对行护理干预。方法 本组对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压疮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性其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处理。结果 本组16例护理人员中,11例自行护理,占68.75%,7例未开展有效的护理管理,占43.75%,12例凭借工作经验进行评估,,占75%。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压疮的预防管理,对压疮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压疮;护理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研究表明,压疮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卧床治疗期间,若出现护理不当的现象,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压疮,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1]。为降低压疮的压疮的发生几率。笔者对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压疮护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我院16例护理人员的压疮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年龄为22岁至43岁,平均年龄为(32.60±2.77)岁,工作时间为9个月至11年,平均时间为(6.35±0.86)年。受教育程度:15例大专,6例本科。

1.2 一般方法

(1)对本组16例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对压疮的认识、高危影响因素、评估方式等进行了解;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护理人员的护理情进行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护理形式、压疮告知形式、上报时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压疮的了解情况

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本组16例患者中,10例了解压疮的影响因素,占62.5%,11例重视对压疮风险的评估,占68.75%,9例加强对压疮的预防,占56.25%,见表1。

3 讨论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状,患者卧床治疗期间,若未及时预防护理,则可能增加该疾病的发生几率。本组研究中,笔者发现,未对压疮进行正确评估、未及时上报、不了解有效的干预措施等因素是导致患者出现压疮的主要因素[2]。因此,医院必须从以下方面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护理质量,达到降低其不适感的目的。

3.1 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患者卧床治疗期间,应采用压疮评估工具对其进行评估,若评估结果显示其存在压疮的高危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每天定时辅助翻身,观察其皮肤是否存在红肿症状,并适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3]。受到原发疾病和手术治疗影响,部分患者无法进行体位变换,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的情况进行上报,同时与于病床上放置气垫床等工具,缓解局部压力。

3.2 健全管理机制

医院应组织护士长和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风险评估小组,针对患者的压疮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同时,加强对患者的预防性管理,对压疮高危影响进行会诊,了解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治疗方案。

3.3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本组研究中,10例了解压疮的影响因素,占62.5%,11例重视对压疮风险的评估,占68.75%,可见仍有部分护理人员未对压疮性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应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增加其对压疮的了解,同时指导其正确使用压疮评估方法,保证评估的准确性。现阶段,临床上压疮预防、治疗的方式非常多,医院应基于现有的医疗条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压疮护理的新理念[4]。

3.4 加强压疮上报

当患者出现压疮高危影响因素时,应及时进行上报,并行针对性护理。为保证压疮上报率,科室可通过制定奖惩措施,鼓励护理人员进行上报,保证上报数据的真实性,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压疮的几率。

综上所述,影响基层压疮护理管理的问题非常多,医院应不断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压疮高危影响因素,并在会诊小组的指导下,开展护理干预,该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压床的发生几率,还能够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龙华岸, 莫元雪. 压疮管理的新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8): 54-56.

[2] 周晓舟, 吴妙莉, 张立力, 等. 医院压疮监控系统的改良及其效果评价[J]. 现代临床护理, 2013(05): 66-69.

[3] 张吉银, 宋昌燕. 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31): 171-172.

[4] 刘亚红, 蒋琪霞, 刘云. 压疮干预指导组在医院压疮管理中的作用[J]. 护理学杂志, 2011(17):51-53.综述2014年第4期2014年第4期

作者:陈燕萍

上一篇: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交通调查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