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儿科护理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在临床上,对重症监护患儿研究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案实施护理后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患儿,例数合计总数200例,选取时间范围在2017.06.03日到2018.05.20日,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儿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儿科护理论文 篇1:

儿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分析

摘 要: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2014年9月~10月本科室收治的患儿 68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4 例。观察组在采取普通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采取普通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及患儿配合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88.24%)、患儿配合率(94.12%);普通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67.65%)、患儿配合率(52.94%),可以看出观察组满意度和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病房加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家长满意度、患儿配合率,能使患儿身心健康早日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儿科护理;人性化;护理分析

1一般临床资料

孩子很容易生病,因此在各个医院的儿科都有很多的患儿在父母的带领下前来就诊。我们从这些患儿中,经过其父母或家属的同意后,随机挑选100例患儿作为的研究对象。这些患儿男女大约各占一半,年龄在2岁到14之间。这些患儿中大多数是一些发烧、胃肠道消化不良、呼吸道感染等一些疾病,有些较严重的是心血管、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他们的住院时间有长有短,有几天的,也有几十天的。我们将选中的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了两组,每组50人,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则为实验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上的具体方法及应用体会

对照组我们采取的是医院常常实施的一般护理防护方法,包括对患儿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等。实验组我们采取的是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方法,将从医院服务和对患儿的具体护理方法两方面出发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2.1医院服务。患儿在家长及亲属的陪同下从一入院开始,医院就应该对其实施全面、优质的服务。首先是挂号,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清楚医院的结构和操作流程,因此医院应该在门诊大厅入口处就设立资讯平台供患者及家属进行询问,这是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一个体现,在服务患者的同时也方便了医院的管理。在患儿家长挂好号到达医生就诊室时,医生要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详细、具体的了解,在家长对孩子的病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医生要跟家长详细介绍医院的住院的环境,要跟他们一起探讨患儿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用药方面也要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用药情况,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纠纷。当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方案有疑虑甚至反对时,医生要跟家长协商,调整治疗护理方案,制定一个让家长和医生都觉得合理、满意的方案,真正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管理和人性化护理。在医疗费用上,护理人员要将患儿每天的用药情况、各项检查以及其它服务费用明确告诉家长,让他们清楚医院的收费情况,对有疑虑的要耐心解释。

2.2对患儿的具体人性化服务措施。在患儿进入病房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天性给他们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病房环境。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患儿特殊的心理因素,相对于一般病房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整理、改进,在安排病人同住病房时也要考虑到患儿群体的特点,合理安排,让患儿在病房,能够住的安心,减少他们对医院的恐惧和害怕的心理,这样他们也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让他们能够尽快的消除对医院治疗护理的抵触,早日恢复身体健康,从新回到学校和家庭。

在人性化服务实施的过程中,一个素质良好的护理队伍是前提,当然沟通也是不可忽略的。医院要培养一批专业护理知识过硬,品行端正,有爱心,有耐心,亲切和蔼的护理队伍,医院可以对护理人员实施集体的专业培训学习以及礼仪方面的指导,让他们心存责任心和爱心,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小孩子对于扎针和输液等是很抵触的,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打针输液时,要安抚好他们的情绪,有些甚至要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护理人员更是要跟他们进行好沟通,让他们不那么害怕,在他们感觉疼痛时可以跟他们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对家长要进行好解释,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协助,真正将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展开来。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因为孩子都会有好奇心,且心智还不是很健全,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儿进行沟通的时候要耐心,要针对不同病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甚至有些要进行互动或游戏,要积极的引导他们,在人性化服务中,医院要为护理队伍提供适合的、安全的、益智的工具和书籍,同时在基本护理工作上也不能松懈,要尽可能的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护理失误的发生。当我们将护理工作做得周到时,患儿康复的速度也快,家长对医院的态度和印象也会好,这样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还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人性化护理是儿科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医院良好护理工作的要求。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最早由美国人 Watson首先提出,它要求医院及护理人员要不断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环境;细致护理措施。其主旨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需求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并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也逐渐引入到临床护理之中,并将成为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4]。本研究表明:两组患儿经过治疗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88.24%)、患儿配合率(94.12%);普通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67.65%)、患儿配合率(52.94%),可以看出观察组满意度和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得到了广大患儿及家长的认同。开展人性化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把患儿看作是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患儿及家属在住院过程中,才能有很高的配合率,才能更加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总之,加强人性化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在促进患儿身心健康方面也起了巨大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麗华,赵婷婷,詹珊珊.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8.

[2] 郝冰,修雪莲,程倩.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44-2045.

作者:罗丹

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儿科护理论文 篇2: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在临床上,对重症监护患儿研究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案实施护理后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患儿,例数合计总数200例,选取时间范围在2017.06.03日到2018.05.20日,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基础护理为主护理(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设定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住院时间、家长满意程度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指标。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患儿在护理后,患儿的住院时间平均值是(15.95±2.42)d、家长满意程度平均值是(88.62±4.92)分,其前者结果低于对照组数据,后者结果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2组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当中,观察组重症监护患儿的概率是6.00%,对照组高达18.00%,说明前者安全系数相比更高,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案护理于重症监护患儿当中,患儿的住院时间、家长满意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改善。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干预;重症监护;住院时间;家长满意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

前言

人性化护理是一项以有效、整体、个性化、考虑患者内心和生理感受等为宗旨展开的干预工作[1],而重症监护病房当中的儿科患儿由于年幼,故而需要受到更加悉心的照料,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的儿科病房当中,是近年来根据患儿心理变化总结出来的一种护理理念,其在实施后获取了较为可观的效果[2-3]。在本文当中,为了验证人性化护理在重症监护患儿住院时间、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等方面的作用,对本院2017.06.03日到2018.05.20日收治的重症监护患儿进行护理方面的研究,在下文展示。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取重症监护患儿200例,地址是:本院,时间区间是:2017.06.03日--2018.05.20日。实施“计算机随机”方式对重症监护患儿200例分组,分为100例观察组重症监护患儿、100例对照组。

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平均值(5.72±0.57)岁。

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平均值(5.54±0.86)岁。

2组重症监护患儿对比结果差别较小,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基础护理。本组重症监护患儿仅按照临床重症病房的基础护理实施干预。

【观察组】:基础护理+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本组重症监护患儿同时进行对照组的基础护理,另再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

第一方面,人性化沟通。在重症监护患儿入院后,采取温和的态度安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在院内的安全感和亲切感,并保持耐心和细心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状况和性格等,使得能够更好的护理患儿。

第二方面,人性化心理干预。在陌生的重症病房当中,患儿容易产生不安、焦躁、紧张等情绪,加之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感,导致患儿的配合能力降低,抵触情绪上升,故而此时护理人员需要良好的给予患儿安抚,保持和蔼的态度减少患儿的心理负担,使得治疗和护理能够顺利继续下去。

第三方面,人性化行为干预,每日陪伴患儿进行相应的运动锻炼和进食护理,确保食物补充营养到位,每日饮水量充足,以此提高患儿的身体机能。

1.3 观察指标

(1)记录2组重症监护患儿的住院时间、家长满意程度指标。

(2)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对2组重症监护患儿指标用SPSS 22.0统计学测算,“均数±标准差”表达2组重症监护患儿的住院时间、家长满意程度数值,T检验;“%”表达2组重症监护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卡方值检验。P<0.05时,为2组的住院时间、家长满意程度观察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有意义。

2 結果

2.1 对比2组重症监护患儿住院时间、家长满意程度指标

观察组重症监护患儿的住院时间(15.95±2.42)d、家长满意程度数据为(88.62±4.92)分,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如表1:

2.2 比较2组重症监护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指标

观察组重症监护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是(6.00%),低于对照组(18.00%),P值<0.05。如表2:

3 讨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当中,年幼患儿容易产生紧张、陌生等感受,最终会影响治疗和护理的进程,而人性化护理恰巧是针对于人性心理和生理展开的干预方式,其能够良好调节患儿情绪,提高配合力度。本文当中,旨在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验证临床上护理重症监护患儿的效果,其中基础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后,重症监护患儿的各情况改善更为优异。

在“2.1”:观察组重症监护患儿(人性化护理干预+基础护理方案)住院时间较短(15.95±2.42)d、家长满意程度分数较高(88.62±4.92)分,与对照组重症监护患儿(使用基础护理方案)结果(23.62±2.71)d、(74.62±5.04)分相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值<0.05。

在“2.2”:观察组当中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指标的数据结果是(6.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指标结果是(18.00%),由此得知,前者方案(增加了人性化护理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较少。

总而言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于重症监护患儿当中,患儿的住院时间、家长满意程度指标改善佳,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指标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宋先耕.小儿危重评分配置护理资源在PICU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2):242-244.

[2] 罗欢,赵香枝.护理质量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5285-5287.

[3] 朱明.关怀式护理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6):1969-1970.

作者:刘建春

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儿科护理论文 篇3: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2020年5月~2021年4月9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以随机发分为观察组(47例,人性化护理)与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分析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新生儿肺炎;肺功能

研究表明,新生儿群体呼吸系统尚处于发育期,其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而对肺炎等疾病的抵抗力极低,若未能及时为患者进行治疗,可诱发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临床研究指出,在给予患者治疗过程中,患儿家属通常情绪较为激动,从而导致对患儿顺利治疗造成影响,不利于对患儿治疗效果,甚至会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传统的护理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对患儿的护理需求[1]。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中常见护理模式,该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生理屏气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患者精神与心理舒适度,从整体上为患者提供程序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20年5月~2021年4月9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以随机发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女24:23,平均日龄(15.27±3.35)d;对照组男女26:21,平均日龄(15.76±3.62)d。两组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X线等措施诊断,确诊为新生儿肺炎。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疾病患儿;②患儿家属不愿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检测生命体征、遵医用药、对症治疗等。

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知识与相关治疗措施,同时耐心为家属解答相关提问,增强家属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与重视。加强对家属消极心理情绪的观察,并根据影响患儿家属心理情绪的相关因素,给予家属针对性的心理干预。②体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注重对患者体位的调整,保障患儿呼吸道畅通。实施体位调整前,需要采用手对患者背部进行轻叩3~5min,帮助患儿痰液排出。③喂养护理: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按需喂奶,喂奶不宜过饱,完成喂养后,需要采用手背对患儿背部进行轻叩,避免出现呛咳吐奶等现象,随后需要及时对患儿口腔进行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④抚触护理:对患儿喂养前2h或喂养后1h,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背部与臀部进行抚触按摩15~20min,并通过语言、延伸与患儿之间进行交流,并控制抚触力度。⑤环境干预:护理人员需要控制病房室内温度约22~24摄氏度之间,并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消毒。

1.3观察指标

1)症状缓解时间对比。包括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等。

2)肺功能指标对比。包括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峰流速(PEF)以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3)不良反应对比。包括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败血症等。

1.4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肺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一旦患儿出现肺炎症状,则需要对患儿及时进行准确的诊断,并给予患儿对症治疗,可有效避免患儿病情复发,对患儿健康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2]。

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中常用护理模式,该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思想理念,除了对患儿生理变化进行关注外,还需要加强对患儿家属心理变化的关注,加强家属对治疗依从性,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从患儿角度出发,对患儿病房环境、饮食结构等进行干预,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保障了患儿在治疗中的舒适度,对提高患儿家属对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提高了对患儿治疗安全性,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人性化护理在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护理价值。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阎靓.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3):93-95.

[2]王娅宁,张静.观察人性化护理在43例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效果[J].临床检验杂志,2019,8(3):P.149-150.

作者简介:陈海英,1986年5月13日,女,汉族,四川达州,本科,主管护师,达州市中心医院,635000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作者:陈海英

上一篇:四强专题教育发言稿下一篇:庆“七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