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个案工作缓解儿科护士职业压力问题研究 ——以铁岭市Z医院M护士为例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2015年10月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上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同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0-14岁的儿童数量庞大,约为2.42亿人。而截至2017年,数据显示医院的诊疗人次数是34.39亿,每万人拥有的注册护士数仅为27人,在2018年的年底,数据显示我国所拥有的医疗卫生机构是997433个,其中医院的数量是33009个,妇幼保健院为3080个,拥有注册护士即具有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护士,数量为409.86万人,但是中国是人口大国,数亿人民群众需要医疗作为保障,医疗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因此,护士正在成为一个急需群体,同时庞大的儿童基数也在表明我国对于儿科护士的巨大医疗需求。儿科,有人把它称为“哑科”,因为就一家医院而言,儿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儿科护士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特殊的,是多半无法讲清甚至是不能开口述说自己的病情的儿童,同时还要面对患者的父母,因为儿童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让孩子平安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最大的心愿!同时儿童又是祖国的花朵,代表着民族的未来,对于儿童的护理工作,更是重点关注,儿科护理所需的时间要比成人多,因此,儿科护士的工作量更加巨大。据资料显示,医务工作者是职业压力过大的人群之一,儿科护士更是排在前列。因为儿科护理具有内容广泛,风险性高的特点,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无误的临床护理操作,同时又要处理好与患者及家属的关系,还要协调好与管理者、医生及其他护理人员的关系,并且在事业上要面临专业技术资格的晋升,在家庭中要照顾好父母和子女,甚至还要满足社会环境的要求,达到社会对护士的期望值。如此高度的职业压力会影响儿科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精神紧张,促使其出现失眠,情感焦虑,工作热情减退,身体机能下降等问题,甚至影响整个儿科护士团队的建设及正常运转。因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工作的视角,选取铁岭市Z医院的儿科护士即在儿科从事护理工作半年以上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发现服务对象目前存在的职业压力巨大,已经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生活。针对案主的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探寻缓解儿科护士职业压力问题的解决路径,通过个人、组织、社会等层次提供缓解儿科护士职业压力问题的对策,缓解儿科护士的职业压力、促进儿科护士队伍高质量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儿科护士;职业压力;个案社会工作

学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

0.3 研究意义

0.3.1 理论意义

0.3.2 现实意义

0.4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0.4.1 创新点

0.4.2 局限性

1 文献回顾

1.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国内研究综述

1.1.2 国外研究综述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向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个案社会工作

2.1.2 儿科护士

2.1.3 职业压力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2.3 分析框架

3 研究方法与服务对象选取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问卷调查法

3.1.3 访谈法

3.1.4 量表法

3.1.5 个案研究法

3.2 服务对象的选取

3.2.1 选取范围

3.2.2 选取对象

4 铁岭市Z医院儿科护士职业压力表现及成因

4.1 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4.1.1 儿科护士的工作情况

4.1.2 儿科护士的薪资待遇情况

4.1.3 儿科护士的生活情况

4.2 铁岭市Z医院儿科护士职业压力的表现

4.2.1 失眠、头痛,身体机能下降

4.2.2 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

4.2.3 人际交往能力弱,家庭矛盾增加

4.2.4 工作成就感降低,工作热情减退

4.2.5 消极应对压力,存在调科离职想法

4.3 铁岭市Z医院儿科护士职业压力成因

4.3.1 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4.3.2 心理压力大,缺乏疏导机制

4.3.3 人际网络狭窄,缺少社会支持

4.3.4 工作强度大、内容繁琐

4.3.5 人员安排和职位晋升机制

4.3.6 社会期望值过高,医患关系影响

4.3.7 工作量与薪资待遇、社会地位不匹配

5 个案工作缓解儿科护士职业压力的实务过程

5.1 接案

5.1.1 案主的基本情况

5.1.2 接案基本途径

5.1.3 初步建立专业关系

5.2 预估

5.2.1 案主的需求评估

5.2.2 问题界定与分析

5.3 计划

5.3.1 个案目标

5.3.2 服务计划

5.4 介入

5.4.1 第一阶段:了解基本资料,建立专业关系

5.4.2 第二阶段:确定主要问题,改变应对方式

5.4.3 第三阶段:释放多余压力,恢复人际交往圈

5.4.4 第四阶段:积极沟通参与,重构支持网络

5.4.5 第五阶段:适当角色互换,合理规划未来

5.4.6 第六阶段:巩固个案成果,评估服务效果

5.5 评估

5.5.1 个案工作介入的过程评估

5.5.2 个案工作介入的结果评估

5.6 结案

5.6.1 案主改变的情况

5.6.2 结案后的跟进

6 研究结论与对策

6.1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1 研究结论

6.1.2 反思

6.2 对策建议

6.2.1 个人层次

6.2.2 组织层次

6.2.3 社会层次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地方立法主体划分论文提纲下一篇:工业机器人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