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网络教育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辅导员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高校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主力军。辅导员的网络教育方法也越来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是对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的研究,研究目的旨在新形势下辅导员怎样展开网络教育。本文首先对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前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公安网络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安网络教育论文 篇1:

将提高生产力引入到公安高校网络教育中

【摘要】2010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里提到美国将要在2020年实现将现在不到40%的大学毕业率提高到60%,应对这种挑战需要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我们应该清楚我们期望从教育投入中得到什么样的学习产出。我们也必须权衡技术对于计划,管理,控制花费的作用,通过不断改进措施提高教育系统的生产力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提高教育生产力就是运用技术去改变网络教育的基本结构和重新设计教育过程来提高教育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关键词】生产力;网络教育;教育技术

一、教育生产力的概念界定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力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系统的生产力理论,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1]。然而我们这里所谈论的生产力并不同于前者,它是如今越发引起我们关注的教育生产力。在我国,何克抗老师一直强调“三效”即效果、效益、效率。效果的体现,是各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效益的体现,是要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更大的产出(对教育来说,“更大的产出”就是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效率的体现,是要用较少的时间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教育生产力就是注重提高教育的效率、效果和效益[2]。提高教育生产力就是运用技术去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和重新设计教育过程来提高教育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二、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制定的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策略与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这再一次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提高教育生产力势在必行。想提高教育生产力切实需要改进的具体方面表现为:

(一)领导力

在美国,为提高生产力而重新设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挑战,它要求所有的学校、联合政府的教育负责人行动起寻找解决办法,包括鼓励各州和当地教育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改变政策和规章,做到运用技术去提高教育生产力,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很有必要拥有懂得技术作用的领导者。

(二)评价改进

我们在开始探索学习产出时应清楚定义和衡量生产力进而知道我们想从学习中获得什么产出,并合理控制花费使其与我们教育系统的组成、个人资源和活动相符合,使我们时刻能掌握收益和成本的比值。

1.注意经费的管理

美国在K-12教育中平均花在每位学生身上的资金大约是1万美金,但是对于很多的教育领导者来说,具体应用于教育中分发给学生的费用是计算不清的。我们应该做好准确的预算和妥善管理教育花费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产出和提高教育生产力。

2.基于数据的决策

如今许多区域已经将财政数据系统、个人数据系统、特殊教育的学生信息系统、学校午餐数据系统和注册数据系统分离。大多数区域已经开始使用电子数据如学生人数统计、出席数据和测验分数等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联系和差别,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决策。

3.使用形成性评估

当我们获得不断提高的学习产出时,我们有必要考虑教育过程的复杂程度和对不同情况下的教育实践进行评估。

(三)教学改革

当我们将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时,这有助于我们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延长学习时间无疑是一个可实施的策略被应用于重新组织教学和学习。美国学生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少很多,尤其在低收入地区的学校里增加了300个或更多的教学课时,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生产力。

(四)减少辍学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有效的策略能阻止学生辍学,个人问题及学术问题等一系列复杂因素阻碍了学生顺利毕业,但有一种做法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尽早确定学生的困难所在,并在需要帮助的地方提供额外的支持;其次,当学生退出学校一段时间后,我们必须試着让他们与教育系统重新重建立联系,使他们获得再次学习并完成学业的机会。

三、提高教育生产力策略对公安高校网络教育启示

目前在我国,对于“教育生产力”的理解和认识却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如何运用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策略去提高我国公安高校网络教育更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我国每年都在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资金,期望在教育“三效”上获得显著提高和改善,期望以目前的投入获得更丰厚的学习产出,期望有效地使用时间,金钱和人员,运用技术去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和重新设计教育过程。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一)我们需要制定规范统一的教育生产力和教育产出的定义,在完善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下合理的管理教育成本。

只有当我们明确知道教育生产力的定义时,我们才能合理管理它,我们才有可能改善学习产出,提高“三效”[3]。

(二)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阻碍利用技术去提高学习产出的地方。

我们必须消除阻碍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发现。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适宜,媒体运用的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时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准确,学生活动是否有效开展。

(三)制定教育技术在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标准。

目前我们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只包括采购计算机、互联网连接操作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很少有关于如何切实使用技术去支持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信息。我们要知道的应该是如何以及何时在网络教学中使用技术促进学习。

(四)设计、实施和评估有技术支持的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方案和措施,通过教育部门去执行以确保学生获得持续的进步进而提高我们的教育生产力。

个人及学术的一系列复杂因素成为学生辍学的原因,我们应设计、实施和评估有技术支持的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方案和措施,并切实落实于实践,只有将有技术支持的教育与我们现行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产出,提高网络教育生产力。

参考文献

[1]许崇正.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2]李治堂.信息技术投资“生产率悖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9):2-7.

[3]Brynjolfsson,E,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0,14(4):23-48.

作者:安雪梅

公安网络教育论文 篇2:

高校辅导员网络危机事件管理方法的探讨

摘 要:辅导员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高校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主力军。辅导员的网络教育方法也越来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是对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的研究,研究目的旨在新形势下辅导员怎样展开网络教育。本文首先对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前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掌握了目前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更加客观的资料,并研究了目前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这个基础上,本文理性地探讨了辅导员网络教育的方法,为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媒介;教育方法

在网络高度普及、网民众多的今天,网络逐渐成为民众表达诉求 、宣泄情绪的重要平台。相伴而生的网络危机事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对网络的关注和应用更是高于一般社会大众,因此,高校成为网络危机发生的高发地带。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日常教育者和管理者,是网络危机事件管理的重要力量。然而,高校辅导员在网络危机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提升的方面。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务性的学科 ,其许多工作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借鉴用来进行网络危机应对,帮助辅导员提升网络危机管理水平。

一、辅导员网络教育的内涵

(一)基本内涵

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与科学的方法为指导,通过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运用各种网络技术以及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向大学生提供一种网络的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教育内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方法是指辅导员运用各种网络手段,通过网络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方法。此方法涉及到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日常行为管理工作以及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

(二)辅导员网络教育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网络运用到辅导员教育工作上,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捷径。

1.传播速度快

传播速度快意味着辅导员的意图、要求和建议能够以最短的时间传递给学生。同时传播速度快还意味着传播的信息不容易失真,使得辅导员的教育工作的效果能够达到最大化,更容易发挥应有的效果。网络教育方法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资源。

2.互动性强

由于网络教育方法的传播速度快,因此,在学生与辅导员双方的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互动性会比较强。比如使用电子邮件,它不受时间地点和寄出方式的限制,发送和答复双方能够及时反映,做出相应的回复。

3.成本较低

随着校园网络的健全和完善,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只需要坐在电脑前,轻轻敲打,轻点鼠标,彼此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沟通。比如使用各种聊天工具,OICQ,MSN,飞信电脑端,E—mail,BBS等,这些方式降低了许多我们依靠其他方式所产生的费用。这给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了许多障碍。

4.资源丰富

网络上的很多资源都是传统媒体上所没有的,它提供了包括视频、Flash、语音、图像、文字等各种信息,这些都可以帮助教育由原来的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使教育内容传播的形式从单向传授,变成了人机之间的交互。辅导员可以通过网上图书馆资料、网上的搜索引擎,快速地掌握到教育教学的资源;通过网络寻找到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数据、图表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甚至还可以通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表现。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危机事件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应对网络危机事件的能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不论是在思想观念、应对手段还是工作理念上,辅导员队伍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网络危机意识存在不足

校园网络危机事件作为一种新的危机形式,不同于传统辅导员所熟知的危机形式,就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对网络危机事件认识和预警意识方面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对危机的成因、表现形式、发展阶段、严重影响等重要的因素缺乏科学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表现 :

1、忽视了网络对现实的反映和影响,只关注现实,不关注网络,不注重网络上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表达;

2、对网络危机缺乏科学认识,不知网络危机为何物,即使关注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却对近在眼前的网络危机视而不见;

3、对网络危机事件的后果估计不足,认为学生在网络上的诉求表达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不会有什么实际影响,从而对其不闻不问。这些错误的认识都导致在网络危机的酝酿和萌芽阶段,辅导员无法及时发现,进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缺乏科学的网络危机应对手段

网络危机事件作为独特的危机形式,其发生、发展既有危机事件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独特的规律。对网络危机的应对,应根据其特有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手段,以取得最好的效果,最大程度上减少危机带来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重要的网络危机管理者,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网络危机应对手段上还是较为匮乏的,手段的应用上也存在问题 。在面临网络危机事件时,有的不知所措,不能进行有效干预,从而失去了遏制危机的有效时机;有的对引导重点把握不准,引导内容和网民的关注点不契合,起不到作用;有的不注重网上、网下的配合,说了不做或者做了不说,没有形成合力;有的采取了不恰当的应对手段 ,不但起不到引领网络舆论、缓解紧张情绪的目的,反而激发事情向坏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因为辅导员没有对网络危机管理手段进行充分的认知,没有对网络危机应对所涉及到的专业,如管理学、教育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进行系统的学习。

(三)存在错误网络危机应对理念

正确的行为是在正确 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要对网络危机进行有效管理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应对理念。高校辅导员在进行网络危机的管理时也经常体现出很多错误的理念。如善 于单打独斗,不能有效利用相关资源。在面对网络危机时,辅导员通常是一个人冲锋陷阵 ,忙于各种应对事务,忘记了自己协调者、组织者的角色;忽略了人的感受,忽略了以人为本。高校辅导员在危机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往往精力高度集 中于危机事件的解决,对涉及事件的学生采取较多的刚性管理,忽略思想上的教育,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不用联系的方式看问题。网络危机源于高校现实中的问题,是现实问题 的反映和延伸,因此,解决现实问题才是应对 网络危机的根本。而辅导员在应对网络危机时,常常过度关注事件本事,而忘记了现实根源的探寻和解决。这些错误 的理念,带来 的必然是错误的、无效的行动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对校园网络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辅导员应对网络危机事件的方法

(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批评什么,都要有明确的态度,网上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网络既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 然而在某些方面又充斥着信息垃圾。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给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干扰。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络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各种鱼龙混杂的使得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难以筛选、辨别和拒斥。不仅如此,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使得学生的活动更加自由,思想动态更加地隐蔽。这要求辅导员在进行网络教育要排除各种网络信息的干扰, 保证自身理念传输的主导地位,主动出击,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和各种信息,营造浓烈的正面宣传氛围, 造成强有力的正确舆论态势。

(二)要确保网络教育的互动性

辅导员在进行网络教育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增强网络教育的互动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以教育者为中心,学生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被动地接受教育,这样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到其中,效果不良。然而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隐匿性的身份,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在网络上,辅导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教育;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方式,比如论坛,信箱,QQ 等与辅导员网络的平等自由地交流。这样这辅导员可以更加地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使网络教育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减少教育的盲目性, 这样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辅导员要本着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友爱的关系,对于学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辅导员要及时给予回答与解决,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动向与思想,要以积极的态度坦诚面对、循循善诱,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的创新性研究不宜过早地批判。这样不但沟通了师生间的感情,还能更加贴近学生,使辅导员工作更容易开展,使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高高在上、坐而论道的刻板形象,与此同时使学生可以通过体验、思考、自励、自省等自我教育的方式,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成长。

(三)要牢牢把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

辅导员要主动介入网络媒介,防止被动防范。互联网的自由性与开放性注定了网名可以对某一问题的判断性更加主观化,一些言论会有所偏离真相,同时,网络的高速传播也会将一些本来细微的留言传播开来,使事情变得原味不清。当时,那些正确的有益的信息也会很快地被倡导开来。作为辅导员必须要对网络信息动态主动关注与洞察,要随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他们的最新发展趋势,要做好随时采取主动的有效的疏导办法,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防患于未然。

(四)加强网络法制宣传

2009 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七部委联手开展了“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对在网上传播色情、淫秽、低俗信息的不法分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对违法网站进行曝光和处罚,直至关闭。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网民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对引导大学生增强网络道德意识,争做文明网民起着重要作用。然尔,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其特有的隐蔽性,发布诱惑信息,使大学生难以辨别真,放松警惕,最后误入歧途。再加之网络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大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宽纪律约束,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造成犯罪。因此,辅导员要运用网络方法教育广大学生,认真守法,增强网上法制观念,帮助他们以法律为武器,阻止网上的各种损人利己行为,使用国家强制力,威慑、打击网上犯罪分子和各种非法的网上行为,做执行网上法律的模范,保证网络世界的各种活动有序向上健康地发展。

(五)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创建主题网站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必须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推进网络文明教育。创建主题网站,推进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站在功能上要力争成为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大学生网上学习、交流和活动等方面的平台,在形式上力求增添一些新颖的模式,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力争做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方面面都有积极的引导。促进先进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六)辅导员要注重对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教育和引导。

互联网的开放性、实时性会导致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状态发生改变。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快捷方便以及资源共享的优势下,同时也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学生如果不能够理性地运用网络,就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网络依赖、人际受阻、网络成瘾、网恋、甚至导致网络犯罪。这需要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的创新性研究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产生网络心理障碍的深层原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端正上网动机,同时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业余活动。辅导员可以通过一系列讲座、影片等进行教育,对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宣传过度沉溺网络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意识上使他们树立合理的网络观,减少不健康的上网行为。

(七)建立网上博客、建立微博

博客和微博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时髦的沟通平台,它反映了时代的鲜明特征,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的需要,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网络应用功能的不断升级完善,博客已经实现了图文、音像、视频、聊天和文件存取等网络信息管理的功能。与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相比,辅导员采用博客的形式进行学生教育管理能融合多媒体特性于一身,它是由辅导员自己主导的个人空间,是展现个人魅力的窗口,同时还是辅导员进行网络教育的一种独特的网络方式。

参考文献

【1】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瓮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5】焦翔.网络场域中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探析.传承.2008(5):82-83

【6】范惠莹.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探析.集美大学学报.2010(4):79-83

【7】李雪梅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综述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26-29

【8】兰洁.卢兴.谭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科学实践研究.2010(9):275-277

【9】宋毅东.论建设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6-88

【10】杨玉峰.浅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途径.教育学论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的创新性研究坛.2008(2):93

作者:华夏

公安网络教育论文 篇3:

网络文化安全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 针对信息化背景下的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分析,借助于对网络文化安全技术的实践研究,提出一个拥有网络文化安全技术支持的信息时代教育系统图,旨在为新教改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网络文化安全;教育系统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Network Culture Security in Education System//Wang Shuhui, Wei Shumin

Key words informationization; network culture security; education system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China 421002

1 引言

信息化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将网络文化泛化为一个与互联网平行的通用概念,更多的数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以文化快餐的形式用更快的速度为更多的网络漫游者提供海量的信息,极大地丰富和更新了可用的教育资源库,使得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实践越来越贴近现实要求。但在这些参差不齐的海量信息中,也同时掺杂或渗入更多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据Internet Filter Review提供的数据,全球色情网站占总网站数量的12%,情色网页达到4.2亿个,日平均色情邮件占邮件总数的8%,月平均色情内容下载占总下载量的35%,色情网站平均访问量达7 200万次[1-2],通过网络载体的泛滥传播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传统教育中的道德培养形成很大冲击。因此,控制不良文化传播,净化教育系统的文化氛围,成为教育应用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 信息化中的教育系统

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教育系统作为知识和文化发扬传承的主阵地,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上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地发展。信息化针对传统教育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上的不足,在提出的新的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实践途径。

2.1 传统教育的不足

信息化革新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对教育系统提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主体创造性[3]。实际上这一要求在教育界已经延续多年,但是长期以规模化和应试为主旋律的传统教育一直没有找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而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革新目标使得这一要求找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曙光[4]。

2.2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弥补作用

互联网极速的信息传递加速传统教育中教育资源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革新,为教育系统及时注入更大量更新鲜的循环血液。在学习的内容、策略和方式上相对于传统课堂式教育,网络教育具有绝对自由性,为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提供了有力的途径上的保障,然而这同时是网络教育的低约束性的表现。现代网络教育创造一种以“四大分离”(时间分离、空间分离、师生分离、教管分离[5])为主要特征的全新教学模式,决定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在监督性和道德引导性上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网络教育不仅要求学习者具有很好的学习控制能力以保证能与有监督的传统课堂教学同质完成,更重要的是,由于网络本身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网络教育必须在网络安全上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持和加强传统教育在青少年道德和文化传统方面的优势成果。

3 网络文化安全技术的应用

网络教育尽管具有信息化教育的显著时代特点,但仍然不能取代传统教育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网络教育和网络学习本身在网络安全上存在的隐患对于教育系统的影响必须通过完善成熟的安全技术支持来保障,目前关于此方面的设置和部属尚在深入研究和实验之中。网络文化的传播比其他方式在速度上和影响范围上具有显著的优势,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功能将会让青少年学习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逐渐颠覆由多年传统教育所形成的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因此有必要在教育系统中通过组合传统教育以“教”为主的教堂教学模式和网络教育以“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来形成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结合目前的网络文化安全技术的发展为此模式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文化教育环境。

3.1 网络文化安全技术发展

网络文化安全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对Internet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截取然后进行分析,如结果包含不良信息则进行过滤和阻断并进行不良信息预警等操作。目前针对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检测过滤技术主要有3类。第一类是基于IP地址和URL的静态检测和过滤技术。这种方法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预设为仅能对黑名单以外的安全网站进行合法访问,另一种则是对已知的与新出现的色情网站定期检查不断手工封锁的方法。第二类是基于文本信息中关键词的检测和过滤,该技术主要是检测网页文字中有没有出现特定的关键字,有则过滤,也属于静态技术范畴。第三类则是基于内容的动态检测过滤技术,可通过实时对网络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组成特征向量来得到理解和检测结果,进而进行过滤和阻断。第三类动态检测技术克服静态方法一方面需要人工设置过滤规则、另一方面难以与网络更新速度同步的问题,是目前应用和研究中的技术热点问题[2]。在教育系统的实践应用中采取的是第三种动态技术。

3.2 网络文化安全技术支持的信息化教育系统应用图

实现信息化教育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即教育的信息化过程[6]。 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按照混合式学习对学习的优化支持的教学思想,本文设计一个应用网络文化安全技术支持的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系统应用图,具体如图1所示。

图1中,中间圆部分代表传统课堂教育的基本模式,当没有网络条件时将仍然可以按照传统教育模式运行。在信息化背景的强大网络条件支持下,学校系统可以与网络间进行实时的交流和沟通,网络教育系统和传统教育系统在互动中进行整合和发展,最终将教育推向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新的系统平衡中。

互联网提供的无限网络资源通过宽带进入校园时首先经过网络教育安全监管系统的检测和过滤,网络教育安全监管系统中集成网络文化安全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所有经过此系统的网络信息进行分析,过滤掉潜在的不良文化信息,被过滤和净化后的信息才能被校园用户所获取和使用。传统教育系统的要素可以明确清晰进行界定,但是网络资源在进入校园空间后将会根据资源所扮演的角色断定是哪种要素。或者可以说网络资源可以转化为任意的教育元素,可以是教育媒体也可能是教育信息,同时也可作为教育者或者是学习者出现。网络资源可以被传统教育系统中的个人以主体的身份自由使用,也可以被该内部系统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进行组织和改造后服务于整体教学实践活动。

圆形区域内本身的局域网也一样存在网络文化安全的隐患,因此网络教育安全监管系统需要同时监管两个方向的文化信息安全。但是就圆形结构本身的情况来讲,当没有互联网的实时作用时,其本身在局域网也一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此结构的外围加入另一个监督管理的功能,这一部分既需要借助于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发挥传统教育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教育方面的强项作用。

该模式通过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和多媒体性丰富了传统教育系统中的各元素的表现,使传统教育在教育思想上走向更开放、更多样化。教育的开放性并不仅局限在向虚拟的网络空间的开放上,这一混合模式实质上也引导传统教育向现实社会的开放性,学习者通过网络资源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增加对社会和现实的了解和把握。这一途径也将更进一步促进学习者向社会的实践性探索,因而传统教育在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和把握上也需要进行必要的组织和监督。

3.3 网络文化安全内容过滤

网络资源可能潜带某些不良文化进入校园进而影响到青少年学习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即使学习者本身在传统教育环境下也可能会遭遇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文化信息。同时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在带给学习者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将使不良信息的传播机会大为增加。而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大教育系统的相互作用下,这些潜在的不良信息如果不及时加以阻断和过滤,一旦随着网络的爆炸式传播扩散出去,将对教育甚至是整个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性影响。

网络教育安全监管系统是基于内容分析的过滤系统,通过对资源信息的内容进行解压还原分析,对信息按照图像、视频、声音、文字等类别分别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信息类型进行不良信息内容的界定,一旦发现可疑的信息,将按照不良信息检测程序设定的方法给出一个不良信息的不良结果指数,通过对该指数在阈值上的设定,给出该信息的不良等级。该等级将决定信息的过滤与否,以及是否要对该信息的来源进行跟踪排查。

针对不良信息的分级和界定,国内外已经推出一些相关的标准介绍,但是目前仍没有形成权威统一的应用标准。现在有不少学者在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文献[7]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得出一个网络文化安全指标体系,参考美国ICRA的分级标准和我国公安部制定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等,把文化信息按照推荐信息和不良信息两大类分别细化为包含5大类的推荐信息评价指标体系和由8个一级分类指标和21个二级分类指标构成的不良信息评价指标体系。网络信息在进入过滤系统后可以按照网络文化指标体系的设定得到信息的分类和评价指数,网络安全系统再根据该结果进行过滤或阻断操作。

4 结论

信息化的时代环境为社会的教育文化事业创造了一个加速向现代化发展的平台,信息化革新教育的实践将教育系统引向更高效快捷、更全面发展的大教育系统环境,而网络文化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是为该过程提供开放安全的现代化通道的保证。但是目前的网络文化安全技术在教育文化系统中的应用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校园实践没有达到普及和推广的程度,而网络文化安全技术本身也需要在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Ropelato J. Internet Pornography Statistics[EB/OL].http://internet-filter-review.toptenreviews.com/ internet-pornography-statistics.html

[2]丁列云,赵刚.网络文化安全及其监管关键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07(10):28-30

[3]南国农.解读信息化教育及其五大支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2):20-22

[4]秦如祥.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特征和目的[J].理论探索,2004(3):63-64

[5]周扬,徐为人.论网络教育的利弊与完善[J].中国远程教育,2001(8):16-19

[6]杨为民,杨改学.从信息化教育的定义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现代教育技术,2006(03):17-20

[7]谷志远,张屹,杨文阳.构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2):39-46

作者:王淑慧 魏书敏

上一篇:审计工作要点(精选2篇)下一篇:任职情况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