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信息化发展(共8篇)
从公安信息化的发展看,经过多年建设,公安信息化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公安信息化使公安工作机制与模式发生变化。公安信息化使传统工作机制受到了极大挑战。信息应用成为各项工作中必需的过程或环节,信息系统成为各项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平台,信息协作平台成为跨地区、跨警种协作的重要纽带。公安信息化对公安机关的工作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侦查破案方面尤为明显,公安机关都实践、总结了不少信息化条件下的技战法,这些技战法的核心是信息应用,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战法。二是公安信息化促进了公安工作的精细化。对信息质量的高要求、全警对信息化效益的认同促进了公安工作的精细化。三是公安信息化使公安工作的触角伸向社会各角落。公安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各级公安机关有能力加工、分析、利用各类信息,这使得由警务活动内涵、外延扩大后对信息的旺盛需求得到了技术支撑。公安机关把触角伸向社会各角落,信息是主要媒介。一方面获取大量社会信息为公安机关所用,另一方面利用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为社会服务。四是公安信息化对警务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推行的“主动警务”、“社区警务”、“从人到案”等警务理念的贯彻得益于公安信息化。正是大量基础信息的采集、分析,尤其是对流动人口信息、高危人群的“吃、住、行、销、乐”信息的采集与应用,使“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得以实现。五是公安信息化提升了全警的科技意识和技能。公安信息化不仅培养了一批信息化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一个相当大的应用群体,在发达地区,这个群体实际上就是全警。全警应用使公安信息化规模效益非常明显,全警的科技素质得到提高,信息化意识深入警心。这是其他科技建设所做不到的。公安信息化对全警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信息化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大大推动了公安工作的变革。
公安信息化在取得上述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应用管理、运行管理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滞后于在技术层面取得的进展,二是应用效益相对于建设投入而言仍显不足,三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四是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待进一步发掘,五是网络与信息安全及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等依然存在不少隐患,需要下大力解决这些问题。
在公安信息化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解决存在问题,提升信息应用效能,促进公安工作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发展。
首先,科学的公安信息化发展观要以高效益发展为前提。高效益发展就是要克服片面追求技术、速度和数量的倾向,将技术与效益、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走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之路。在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发展速度,忽视应用效益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效益评价,加强对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管理,以应用效益促公安信息化发展。
其次,科学的公安信息化发展观要坚持协调发展。在顺利完成“金盾工程”一期建设后,公安信息化处于一个新的起点,必须统筹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条件下公安体制与机制的变革、地区与业务信息化的平衡发展等,促进公安信息化在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的公安信息化发展观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在公安信息化发展中,必须关注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建设等,必须坚持以建设促应用、以应用促建设,以信息化效益带动信息化发展。
第四,科学的公安信息化发展观要提升全警素质为目标。公安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警务模式,民警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通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升全警的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在信息化条件下,具有现代意识的、应用善战的队伍。
一、公安科技管理与公安科技信息化的相关概况
公安科技管理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所有的公安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这一系统的活动被称为公安科技管理。公安科技管理能够保证各种科学技术和科技研究成果正确的运用于公安管理的活动过程中, 实现公安管理工作科技信息化。
公安科技管理的职能主要有:
执行科技管理的任务, 提高科学管理的力度。目前我们国家各地的公安部门的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 人们对社会稳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因此公安部门不能够仅仅的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 还应当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完成信息管理的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规模扩大的要求。当前, 公安部门正在积极建设信息化, 不仅是技术的信息化还要追求管理的信息化, 还要保证管理手段信息化。主要措施有:提高公安科技管理部门人员的组织能力、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加强管理力度、规范相关的公安科技信息化的信息与指导标准。[2]
根据公安工作的特性安排业务, 为人民和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技术。在公安部门管理中, 主要是运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般而言, 居民身份认证和统计系统都是由科学技术作支撑, 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3]信息系统能够使各地的公安管理系统相连接, 实现资源之间的共享和信息交流。
二、公安科技管理和公安科技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国家公安部门相关工作的发展和公安管理工作改革的推进, 陈旧的公安管理工作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促进公安科技信息化。由于各项条件的不成熟, 导致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许多地区的公安部门对科技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促进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公安工作人员不愿意改变以往的传统工作方式, 习惯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工作, 这就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不仅如此, 公安部门的管理人员为了应付国家的要求和号召, 在形式上进行科技管理, 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其落到实处, 忽视了科技管理在公安科技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公安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能力还处于比较薄弱的初级阶段, 阻碍了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目前, 一些违反法律的犯罪人员通常都是采用高科技犯案, 这样就使得公安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加深, 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 目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远远的低于现实情况的需要。[4]
3) 公安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和全面的公安科技管理体制, 并且在公安管理部门内部职员的责任不分明, 不利于整体的管理。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清, 导致内部关系不够和谐, 阻碍了公安科技信息化的进程。
三、提高公安科学管理质量和解决公安科技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措施
由于在建设公安科技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分析其阻碍因素, 探析对应的措施, 以此来提高公安科技管理的质量, 促进公安科技信息化。其主要措施包括:
1) 积极宣传公安科技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公安工作人员对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 积极运用新型的科技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不仅如此, 公安部门还应当深入与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方针, 将科技管理政策落到实处。[5]
2) 建立和健全公安科技管理机制, 保证机制运行的可靠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明确公安管理部门中人员的责任。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人员有明确的标准来规范自己行为, 而且还有利于实现科技管理的目的。明确职责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为促进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6]
四、结论
加强公安科技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全面推进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 有利于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这种思想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冲开, 王云武, 杨婷.对当前追逃工作的思考——以富源县公安局“清网行动”为视角[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
[2]牛惊雷.公安科技创新体系组织结构及机制变革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
[3]李媛.强化监察人员保密意识对提升廉政监察水平的特殊意义[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1.
[4]高勇.整体规划, 突出重点继续推进安徽技防工作迈上新台阶——访安徽省公安厅科技处处长范厚本[J].中国安防, 2010.
[5]丁兆威.平安湖北:用科技保平安, 以平安促发展——访湖北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处处长黄开兴[J].中国公共安全 (综合版) , 2010.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应对日趋严重的治安形势的需要。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人员大流动的环境下,社会不稳定因素多样化、复杂化,治安情况日趋严重。其中,各类刑事犯罪不仅案件总量大,恶性案件多,而且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的犯罪分子占有一定比例,智能化、职业化、组织化特征明显,公安机关工作的压力和任务加重,必须通过工作手段的改进来增强刑事斗争能力。二是适应日益提高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日益富裕并已初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广大群众也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公安机关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增强社会公共安全服务的技术含量。三是缓解当前警力不足的需要。尽管公安机关经过“三基”工程建设,公安民警的基本素质、警务技能和专业素养都比过去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与当前越来越复杂严重的工作任务相比较,警力不足的矛盾不仅仍然存在而且日益凸出,基层实战单位警力明显不足,一线民警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不仅与网络系统设备、公安信息资源建设有关,而且与公安信息资源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断提升民警运用信息系统的实战能力,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从目前来看,一是信息化应用能力低。有的民警只能简单地浏览和查询信息,不会打字。有的民警打字不熟练,录入信息慢,工作效率低。二是信息利用率低。民警使用电脑打字、在网上浏览信息的多,进行网上办案、网上研判的人少,信息化在警务实战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三是信息应用层次低。信息化应用处于传递文件、查看信息、简单比对的低层次阶段,缺乏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信息的预测预警和服务决策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利用。四是信息保密及安全意识不强。
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是引领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是一场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警务革命,是具有公安工作战略性的重要举措位置。
第一,强化公安信息化的应用。要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真正确立“信息就是基础,信息就是警力,信息就是战斗力”的思想,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化应用知识的普及。必须立足于狠抓信息化应用这个关键,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把信息化应用理念深深扎根于每名民警心里,每名民警应掌握信息化应用技能。不断拓展信息应用途径,不断提高在打击犯罪、重点控制、治安防范、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应用率,掀起信息化应用高潮。
第二,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化应用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把公安信息化应用列为各级党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
“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领导组,加强对信息化应用的组织、指导、督促和考评。
第三,開展公安信息化技战培训。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取决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一方面针对信息通
信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更新快的特点,建立长效的信息通信技术培训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培训,使广大民警掌握信息比对、网上作战、信息研判等信息化应用的本领和技能,解决当前民警在运用网络和信息时的盲目性和单一性,把对信息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做好工作的驱动力。积极开展信息化应用大比武活动,推进公安信息化应用进位次、上台阶、出特色。
第四,建立公安信息化应用长效机制。要健全组织领导、教育培训、检查考核、奖惩激励、工作保障等整套工作机制,以系统、科学的工作机制,来推进公安信息化应用工作的科学发展。要把典型示范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大力开展科技带头人、信息采集能手、情报信息研判能手、网上追逃等信息化应用标兵和先进典型单位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一批信息化应用不同层面的典型。通过各个信息化应用领域的能手、标兵的“传、帮、带”以及典型示范作用,激励民警在信息化应用中建功立业,形成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规模效应,推动公安信息化工作理念的大转变、机制的大变革、能力的大提升。
第五,严格考核奖惩。要在全警营造“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丧失岗位权”的浓厚氛围。考核范围要涵盖从信息的采集、整理、研判、应用、反馈等全部流程;考核对象要覆盖全警,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网上查询、网上作战;考核措施要采取“三个挂钩、一个否决”,即:信息化应用与警种单位年度工作挂钩、与民警的工作绩效挂钩、与民警的提拔任用挂钩,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最大限度地激发队伍信息化应用的激情和活力。
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公安民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确保信息化建设应用取得明显实效,山阴县公安局按照苦练基本功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将公安信息化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作为苦练基本功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在深入了解和掌握一线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于8月25日开始,每月月底在本局5楼会议室对全局民警分批进行培训,实现信息化从单纯建设到强化应用的转型目标,促进民警队伍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公安工作在新的基础条件下上台阶、上水平。
一、坚持全面培训,分解落实责任。8月23日,我局党委组织召开了2011全局民警信息化应用工作专题会议,将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工作责任,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再根据本警种业务系统应用由各科室组织后续培训。为了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我局还成立了由政委任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在全局掀起了民警学习信息化应用知识,提高信息化应用技能的热潮。同时政治部主任王国民代表局党委就举办培训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广大民警要把加强公安信息化应用培训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不断提升警务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使公安信息化更好地为实战服务,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他要求参训学员要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安下心来,扑下身子,虚心听讲,扎实培训。要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熟练掌握学习内容,结合各自实际,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努力提高做好公安工作的针对性。
二、抓领导带头,大力提升全局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局党委始终坚持“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将会失去指挥权”的观念,不断强化党委班子及中层干部的信息化培训工作。在即将进行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中,局党委就把班子成员作为培训的第一批成员,要求必须全程参加培训。同时,在这次培训方案中特别强调中层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的行动,带头学习信息化应用知识,快速提高中层领导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促使在全局迅速掀起学习信息化应用的热潮。
三、强化“核心点”,全力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全局90%的警力工作在基层一线,只有抓好这些部门民警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才能真正推动全局信息化建设发展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此,我局制定详细可行的培训方案,采用集中强化、集体授课,现场指导、个别帮助、集中考试、人人会用等形式,以执法办案系统、警务综合应用平台系统、警务协同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大情报”系统、八大资源库应用和全国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等为主要内容,全方位进行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应用技能。
四、抓住薄弱环节,努力促进民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在整个教育培训工作中,我局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特别注重在职45岁以上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分层次,按年龄,采取分批培训,按岗位培训,抓骨干培训,重点帮扶培训等措施,切实做到急用先学,热岗先学,边用边学。二是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因地制宜,结合本警种业务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领导干部和基层所队民警为重点,以汉字录入、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信息比对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培训。三是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培训的关系,既要扎实搞好日常工作,又要确保参训民警数量和培训质量;既要参加全局组织的培训,也要适时自行组织培训。四是强化监督,建立激励机制。对各部门、派出所民警,特别是老民警进行适时抽查,促使其完全养成“上班必开机、办公必上网、上网必查询”的工作氛围。
五、强化督促监督,确保培训效果。这次培训从抓培训纪律入手,规定培训中不得阅读与教学无关的书报或其它材料,培训期间一般不予请假,确有特殊情况者写出书面假条,说明请假事由及时间,经培训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方可请假;参训民警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由政工监督室不定期进行督察点名。出现迟到、早退、旷课者,每人每次扣所在部门年终目标绩效考核相应分值。
六、抓培训考试,将信息化应用水平与目标绩效考核挂钩,全面提升民警应用信息系统的实战能力。根据局机关各部门、派出所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制定初步、近期、中期、远期培训计划,适时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严格培训考试,进行实际学习应用考核,培训考试不合格者,将在年终目标绩效考核中扣除相应分值,以提高全警信息化应用意识。
2011年8月24日
县级公安机关及基层科所队(以下称为基层)位于公安工作的前沿,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直接面向实战的特点,使其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推进这一层面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整个公安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基层公安信息化加以特别关注。
一、充分发挥基层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公安信息化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公安信息化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从建设层面讲,需要有清晰的需求、强劲的投入和广泛、深入的应用。我们讲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是“灵魂”,不仅仅因为“应用”是目的性的,而且,应用的成效刺激了新的需求,带动了新的投入。基层正是公安信息化的应用主体。他们最贴近实战,对各类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们是公安业务的具体承办者,对信息化业务需求有较清醒的了解;他们是各类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对信息系统的效能拥有权威的发言权。因此,公安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上层,也来自基层。如何发挥基层,特别是一线民警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其他科技建设。当信息系统从数据采集系统向工作系统发展时,它事实上已成为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的载体,信息化应用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所处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及使用者所在部门(单位)的工作模式。因此,在公安信息化的整体框架中为基层留下施展空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不少基层单位之所以能在信息化中获益,与他们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主地决定信息应用模式不无关系。由于信息化是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的技术实现,而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将因地因时而变,因此,信息化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各级公安机关去消化。基层处在实战一线,对于信息化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他们具有比上级公安机关更强的适应和消化能力。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解决以信息化促进业务规范、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形成大地域范围的信息化作战机制等关键性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大一统建设带来的系统在特定的地域范围或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水土不服、适应性差、灵活应用的空间小等问题。
现在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是数据库越建越高(指行政层次),系统越建越大。在这样的格局下,如何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成为各级公安机关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自上而下部署和推进的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影响信息化效益发挥的问题,包括:信息系统主要考虑核心业务的统一,满足不了基层处理业务细节的需求;基层难以把握信息系统主要的技术要素,维护困难,而上级有关部门由于地域宽、工作忙等因素响应比较滞后;信息系统承载的管理理念总是要滞后于基层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适用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上级公安机关对基层需求变动的响应较慢,影响基层工作模式的调整;基层根据本地特点先期投入建设的信息系统,容易被上级推广的信息系统所取代,交学费的情况比较普遍,影响了信息化应用走在前面的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业务规范不统一,各地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百花齐放,单一信息系统难以适应。而在业务规范难以完全统一的现实下,信息系统的建设没有实现足够的开放性,业务难以在已有平台上重组,各地无法结合实际进行本地化改造。其次,各级公安机关对业务信息化的需求差距较大。上级公安机关的需求较粗,而下级公安机关的需求较细;上级偏重于通过信息化获取宏观信息,下级更偏重于信息化服务实战。需求不同,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第三,上级希望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贯彻统一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下级却不愿意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本地工作模式。第四,上级开发的系统在需求征集时深度和广度不够,系统开发时各级公安业务专家和基层民警参与不够。第五,系统推广时宣传、培训不到位,运行维护工作机制建设没有跟上。上述问题归结起来,是如何解决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统”与“分”的问题。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做到“统”而不死,“分”而不乱,既注重信息化的规模效益,又释放基层的创造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总体来看,上级公安机关应当尊重下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需求和探索,在统一于必须统一的标准、核心应用的同时,给基层留下实实在在的可扩展、可发展的空间。要特别鼓励基层,尤其是县级公安机关,在上级建设的公安信息化框架下,建设资金投入少、开发周期短、实用性强的项目,满足一线实战需要。
除了项目建设外,上级推广的信息系统如何做到可用、够用、好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一个信息系统是否“可用、够用、好用”,一要看是否有助于解决公安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基础性问题,二要看是否有助于提高基层的工作效率,三要看是否能产生明显的工作成效。归结起来,就是要看是否能让基层从信息化中获益。这既是信息系统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也是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在相关的工作机制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信息系统做到“可用、够用、好用”,让基层真正从公安信息化中获益,可以大大提高基层应用的积极性,也刺激基层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的欲望,形成良性循环。这应是公安信息化建设中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将信息化融入公安工作是基层公安信息化得以发展的突破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面对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妥善应对问题,实现与时俱进,公安工作需要有新的突破,而公安信息化是实现公安工作新的突破的重要方向,两者紧密结合,甚至互为因果。公安工作为信息化提供了需求,提供了推动力,而信息化成为推进公安工作的强大引擎。
公安信息化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万马奔腾”、“百花齐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的主角是地市以下公安机关,在不少地方,主角甚至是县级公安机关,基层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可以说,没有这样一个阶段,公安信息化发展不到今天的地步。然而,公安信息化建设向上集中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公安工作对信息共享的需求,对作战一体化的需求,对业务工作规范化的需求所要求的。总的来看,随着网络覆盖面、带宽等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存储成本的大幅下降,信息化需求的深化,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是愈来愈向上集中,由上级公安机关主导。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发现基层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然而,造成基层被动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信息化建设由上级主导。在不少基层单位,信息系统主要被看成工具或手段。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工具”是公安信息化的物质化表现;“手段”则体现了公安工作借助于信息化在方式、方法上的进步。但是,信息系统作为公安工作理念、方法、机制的载体,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造成被动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建设涉及业务需求的整理与分析、应用系统的开发、业务应用的组织、应用系
统的运行保障、信息应用的质量与成效管理、信息共享的组织与实施等,明显地不同于其他科技建设。大多数业务信息系统都在向管理系统或实战系统发展,信息化愈来愈多地承载了管理理念、工作机制等,或者说,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是理念、方法、机制的技术实现。因此,对基层来讲,信息化并不仅仅是简单应用上级下发的信息系统,存在一个如何将上级主导的信息化建设与本级公安工作融合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基层信息化建设就得到了突破。
信息化要解决公安工作的什么问题?至少有这么几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解决信息的数字化。以往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被形象地称为“口袋信息”、“纸袋信息”和“脑袋信息”,事实上,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我们以往掌握的大多数“信息”只能称为“消息”,“信息”是需要通过对“消息”的加工来获取的。传统的信息承载方式使得“信息”不准确,难以加工,难以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才使我们有可能流畅地、精确地、整体地组织公安工作。二是解决公安工作的精确、高效化。无论是打防控工作,还是服务人民群众,都需要精确、高效,而这必须在信息化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三是解决公安工作的一体化。当我们掌握的信息是准确的、可共享的、可深加工的,公安工作一体化才真正成为可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公安工作一体化,是公安体制与机制的问题。但信息化无疑是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载体。当然,公安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不只上述三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安信息化需要承载公安工作的理念。因此,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在于公安工作本身的进步。基层公安机关需要从研究公安工作本身着手,去解决公安信息化的应用对象、服务目标的定位问题。公安信息化要实现突破,公安工作本身首先需要突破。当然,站在公安工作的全局看信息化,这不仅是基层要注意的,也是各级公安机关都要注意的。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信息化应用理念,找准了切入点,才能走活信息化应用的整盘棋,提高打击的精确性、防范的强度和服务的效率。
三、强化应用意识是提高基层公安信息化成效的关键
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通过应用出成效作为首要目标,由于基层是主要的用户,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公安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地方,应用理念、工作机制与强烈的应用意识相辅相成,为信息化效益的产出提供保证,是一条重要经验。什么叫应用意识?就是要围绕公安工作,主动找应用手段、找信息。应用意识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应用意识的目的性,即要清楚为什么要用信息化。应用目的可大可小,大到局长关心的全局工作,小到具体的一项业务。二是应用意识的可实现性。想用信息化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可行,有没有现成的系统,如果没有,是否有能力建设?
应用意识的形成需要遵循科学技术自身的规律,遵循信息化的规律。要强化应用意识,一是需要对应用群体的引导和培训。需要告知应用群体,如何结合工作收集信息?网上有什么信息可用?怎么用?能产生什么效益?二是需要工作机制的约束。信息化不是简单的工具应用,管理理念、工作模式等以信息化为载体发挥作用,配套的工作机制是保证这种作用正常发挥必不可少的。三是需要实效来促进。要让应用产生成效,很关键的一点是让应用者获得实效,无论是采集、查询还是事务处理,必须让应用者确实感觉到信息化提高了他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他的工作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应用者有应用的积极性、主动性。
应用意识的树立不是简单地想用信息化,而是要清楚地知道怎么用信息化。纵观那些在信息化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基层单位,很重要的经验在于选准切口,灵活应用。好的理念并不能解决信息化应用的具体问题,如何针对基层贴近实战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模式是充分发挥信息化效益的关键。在一些公安信息化做得比较好的基层,普遍选择
了以自动比对为应用核心,以信息研判为应用手段,以信息化为工作先导,以广泛收集与比对社会信息为应用切口的应用模式,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用足、用好。从信息化角度看,他们选择的切口虽然不大,然而却真正抓住了基层信息化应用的灵魂,发挥了信息“牵引”的效能。
四、为实战服务是基层公安信息化应用的生命所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信息共享需求、业务规范化、应用体系等因素使上级公安机关愈来愈关注信息化具体建设,在“金盾工程”中,公安部对全国公安信息化建设有极为具体的部署,而省、市两级也愈来愈重视具体建设,愈向下,自主建设的空间就愈小。公安业务随着信息系统的推广被规范起来,基层在信息化建设上能做的事似乎很少。但事实并非如此。上级推广的信息系统满足了大的业务需求,固化了稳定的、全局性的业务应用模式,但满足不了带有地方特色的、经常变动的、细小的业务需求,而这些需求往往是基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因此,基层在信息化建设中仍然有主动的空间。
派出所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了公安工作的前景和未来。我个人认为公安机关只有从基层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抓起,以信息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的根基,才能突破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全面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下面,就结合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实际,就如何加强派出所警务信息化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大、做强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信息主导警务意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公安机关无论是打击、预防犯罪,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情报信息的掌控、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上,否则就无法在治安局势和社会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此,派出所必须主动适应现代警务机制变革的要求,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掀起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高潮是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基层派出所摆脱警力不足、财力不够等闲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打、防、管、控”能力的必要措施,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锤炼“数字警察”,打造“倍息公安”,促进信息技术在各项警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二、培养信息化应用意识。应用是公安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和动力,只有通过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才能产生实际成效,才能转化为现实战斗力。要让“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观念深入警心,让广大基层民警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践,切身感受信息警务带来的便利,尝到信息化应用带来的甜头,为全警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打牢思想基础,由“要我用”自觉转变为“我要用”,使基层民警能在日常工作中养成采集、录入、查询、对比、积累、应用信息的习惯,把信息化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做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内驱力。
三、树立“倍息共享”意识。要摆脱“闭关自守、各自为政”,把信息资源当作部门私有财产的局面,拆除信息“围墙”,从基层起树立“一次采录、全警共享”的“大信息”意识,以信息共享平台带动和促进“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施,建立“信息主导警务”的工作模式。
四、夯实基础,强化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基层派出所是公安业务的主要倍信息源,是公安信息系统最大的用户群,将信息的获取建立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上,并把通过基层基础工作掌握的情况及时转化为辅助警务决策、指导警务工作开展的情报信息,更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全方位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信息源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决定了信息的质量和效能。夯实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方位地拓展信息釆集渠道,扩大公安信息来源,除了要及时、准确采集人口、犯罪、治安、出入境、突发事件等常规的警务信息外,还要将信息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各类信息,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顺利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和工作基础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制度规范。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必须以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为保障,以有效的制度对信息的采集、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将这项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建立健全信息全警信息釆集、应用、维护制度。要从信息化工作的源头抓起,制定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维护、更新的规范,规定信息采集、应用、维护的内容、要素、范围、要求等,明确流转环节的工作时效与范围,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解决目前基层所队存在的信息迟报、漏报、误报、瞒报,以及重复釆集、多头录入等问题使信息化在其源头和各个关键的流通环节都有可靠的保证。
六、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制度。情报信息的价值在于为服务实战和辅助决策,基层公安机关釆集的信息,必须通过专门的机构、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整合、关联、分析、预测之后,也就是经过“研判”之后,其价值才得以有效提升,正确引导警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要在公安机关的辅助决策、综合协调部门,设立专门的情报信息综合管理部门,专司情报信息的统筹规划、综合指导、督办协调等工作。要把情报信息积累、跟踪、分析、研究工作制度化。同时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结果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相互促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七、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要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作基层警务工作的必经环节和必要手段,将信息化应用考核纳入考核范围,与评先创优、等级评定挂钩,作为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在信息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民警,要视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使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走上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同时,要建立信息化应用反馈制度,广泛听取和征集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基层民警摸索和积累的“金点子、好作法、新思路”,将其推广应用,有效改变基层单位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办案手法,以促进基层民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强化培训,普及全警信息化应用。公安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安队伍整体的科技素质和信息化意识,取决于信息化技术在公安机关的普及程度,取决于全体民警应用信息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将民警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引导、激励、督促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练”,进一步引导他们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应用技能。
开展信息化应用全员培训。要结合全旗基层信息化应用现状,以推广“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应用技能培训。培训的范围要面向广大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和全体民警。培训要有针对性,要坚持“千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战训结合、以练促战”,确保真正有利和实战能力
“以考促训”,确保培训取得实际成效。加强考核,“以考促训”,是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培训要与考核相结合,在开展“会打字、会上网、会查询、会本业务系统操作”的信息化应用“四会”培训的同时,要严格考试考核制度,考试考核合格的,发给“信倍息化应用合格证书”,作为干部选拔晋升的必备参考条件。通过“以考促训”,使民警切身感受到“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内在动力和迫切需要,从而调动广大民警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积极性,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需要,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在广大民警中营造“爱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在民警中营造“爱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择地在各部门和基层民警中培养和锻炼一批应用标兵,通过他们“传、帮、带”,进一步扩大应用群体,推动全警的信息化应用。
九、加大投入,提高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必备装备。“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开展基层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相应的建设经费和必要信息化装备为基础。
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必需建立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要在投入上对公安信息化建设有所倾斜,将信息化建设经费与侦查破案、行政管理等维持公安机关正常作的基本经费同等看待,按时足额落实。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把公安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建立起以政府投资拨款为主,上级补助、社会赞助为辅的方式,多渠道地保障和落实公安信息化建设经费。
(一) 公安档案管理仍以传统方式为主, 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在公安机关中, 关于信息系统的建设, 主要强调信息的快速传输, 而忽视了对信息内容的全方位管理及综合利用, 网络仅作为档案管理中的一种辅助工具, 档案管理方式并未发生实质上的改变。另外,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档案工作始终处于接收信息、提供利用的单一被动工作状态, 公安档案管理的作用, 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 公安机关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 档案信息无法形成共享
在当前公安档案管理中, 刑侦、消防、治安、户政等各部门都建立了独立的信息系统, 但没有实现各部门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 档案信息资源无法进行共享, 致使各部门投资建立的信息系统, 难以发挥出最大功效。
(三) 公安机关各部门关于“金盾工程”建设的标准差异较大
各地公安机关在金盾工程中, 通常会结合所在地的财力状况, 进行工程建设。由于各地发展程度及财力状况的不同, 所制定的信息化标注也存在较大差异。当前, 在不同地区的公安机关数据库中, 普遍存在着信息标准不一、操作方式不同、系统兼容性不强等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档案资源的共享。
二、提高公安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 加强公安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 公安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各警务部门对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 要构建符合公安机关公需求的档案管理信息体系, 必须依靠高水平的公安档案管理人才。为此, 公安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采取多种方法,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最大限度培养出具备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而作为新时期的公安档案管理人才, 既要对当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有清楚认知, 能规范、高效地完成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 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 在熟练必要的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 不断学习新的软件操作技术、网络管理技能, 以更好地胜任公安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二) 合理选择开发平台, 实现各部门数据库的有效连接
在公安档案信息化管理中, 实现各级警务部门档案管理数据库有效连接, 实现资源共享, 是实施网络化管理的最主要目标。在进行开发平台的选择时, 通常选择分布式管理系统, 在各部门内建立相关的数据库, 并相互联通, 通过系统直接进行信息资源的存取, 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 应结合公安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设计, 转变以往的分段式管理方法, 确保对电子档案的存取、利用、更新的全过程管理。
在当前信息环境下, 如何将各部门孤立的数据库有效联系起来, 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 是公安机关进行信息中心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公安机关在信息工程建设中, 应将具有共享价值的信息纳入到中心系统中, 并设置相应的查询服务、检索标识功能, 为各部门的工作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同时, 加强对输入信息的审核与检测, 确保系统中信息资源的真实、可靠。在公安机关的信息系统设计中, 融入档案管理要求, 能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避免重复劳动现象的出现。
(三) 加强对电子文件的鉴别, 妥善处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的归档问题
公安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不可避免信息内容的快速更新与数量的急剧增涨。在这种情况下, 信息资源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容易出现一些无用或垃圾信息。因此, 相关人员在进行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中, 要注重对信息的鉴别, 确保归档存储信息具备较高的价值, 而作为电子信息中价值最高的电子文件, 需重点对其进行价值的鉴定, 充分利用电子文件资源, 完善档案内容。在档案整理中, 对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的综合使用, 有助于管理人员更好地联系其背景, 全方位地进行文件内容的分析, 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有效, 能从多角度满足服务对象复杂的检测需求。在文件鉴别中, 签署与印章是判定其是否具备实际效应的主要标志, 因而对于一些极为重要的文件, 在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 采取纸质文件的形式进行保存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电子文件在目前技术水平中仍存在的载体不稳定、数据易被修改等问题, 信息管理人员可将其转化为硬拷贝存入档案中, 以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准确。因此, 在信息化档案管理中, 对于资质文件及电子文件的归档, 需进行同备份, 确保档案内容的安全、完整。并且, 在纸质档案的备注表内, 应注明其包含的电子文件地址与编码, 以便于查找。
(四) 准确划分档案信息的保密等级, 加固保密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护
保密问题作为公安档案信息化管理中,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 关系到公安机关各项警务行动的是否能顺利开展。因而, 在公安档案信息化管理中, 必须确保传至网络的档案信息不会泄漏警务机密, 并能为警务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在这个过程中, 公安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学会区分档案信息, 准确评定档案信息中可公开部分与必须保密部分。在保密部分档案信息的处理上, 公安档案管理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 将其存入内部网络系统中, 以数据库形式为内部相关人员提供资源利用途径, 并划分不同的保密等级, 合理限制不同使用者的查看权限。档案管理部门与档案资源使用者, 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档案信息的传输与接收, 在其中设置用户识别、数据加密、终端识别等信息加密技术, 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另外, 通过设置权限, 有利于公安档案管理人员对使用者的管理, 结合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等级的档案资源服务, 以确保资源的规范化使用。
(五) 建立健全公安机关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
在信息环境下, 公安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可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实体管理的基础上, 实施“后保管模式”, 即将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变为对档案信息的管理, 实现对档案的宏观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公安档案文件越来越偏向于采用电子文件形式, 单一的实体管理难以有效满足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转变管理模式, 由对档案实体的管理逐渐转变为对档案文件形成过程的管理, 以此为途径, 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缪金祥.公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兰台世界, 2014.
[2]刘丽萍.谈公安档案信息化建设[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 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71—02
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情报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已成为维系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命脉所在和各种较量、角逐活动的争夺焦点。谁能在对抗中赢得信息优势,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军事战争如此,商业活动如此,公安工作也是如此。在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犯罪与反犯罪的较量更多,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情报信鼠的掌握、运用上,只要赢得了信息控制的优势,就掌握了同犯罪作斗争的主动权。实施情报信息主导公安战略就是适应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实现动态管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打击犯罪的需要,是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高度动态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与警力严重不足的双重压力,公安工作必须坚持以情报信息为主导,坚持走提高公安效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实施情报信息主导公安战略,才能突出重围、走出困境。尽管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在公安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公安信息总体应用水平还不够高,离公安信息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信息掌控不够及时,基础基层源头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警种部门配合不协调,情报信息分散零碎,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应用的效能不强,研判能力弱等方面,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信息为现实斗争服务功能的发挥,制约了公安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成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为适应社会高度动态化、信息化环境的需要,增强公安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必须实施公安信息主导公安战略,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工作,提高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情报信息本身具有的群众性、保密性、时效性等特殊属性,决定了情报信息工作又是一件讲究高度协作的公安工作,从这个角度上讲,认识就是效率,管理就是效率。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高公安工作效益和水平的必然趋势,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全体民警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公安信息化充分和正确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公安信息化的进程和成败。
各级公安机关应抓住这一契机,各级领导必须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和大力提高队伍整体科技素质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科技强警的原则,倡导学科技、用科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真正将年富力强、懂技术的人才充实到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第一线,确保基层警力与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量相适应,真正做到人、财、物向公安信息化倾斜,为公安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经费保障,保证公安信息化战略的健康实施,达到“科技强警”的目标。同时,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科技培训和岗位科技练兵活动,尤其是全警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并将其作为警衔与职务晋升的必训必考内容,纳入教育训练体系。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分警种、分层次进行,基层单位民警应加强分析研判技能的培训,派出所等一线民警加强个案应用技能的培训,以实际应用的成效促信息质量的提高,让民警真正从应用中尝到甜头,进而不断扩大应用群体,形成信息化作战的规模效益。
信息化的主体是广大公安民警,信息化的成效取决于掌握了信息化作战方式的民警队伍。没有民警的信息化素质,情报信息主导公安就失去了人力支持。广大公安民警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公安信息工作,提高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立足本职岗位,结合业务工作实际,苦练基本功,强化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民警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成为本部门、本岗位的“行家里手”,所以,广大公安民警应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措施上高度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把公安信息化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位置。要把信息收集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本职工作,围绕社会安定,深入细致地开展信息情报收集工作,严密掌握社会动态。公安机关要把信息收集工作纳入民警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之中,凡因重要信息收集不及时或漏报、瞒报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从实际出发,本着客观实际、高效运行的原则。大力构建公安工作信息平台
建立和完善公安情报信息体系,对于深入分析研究犯罪规律特点、实施科学决策,提高公安机关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缓解警力紧张局面,降低公安工作成本;对于推动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是从实际出发,本着客观实际、高效运行的原则,建立完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公安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首先,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法规文件,做到信息化整体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估和验收工作,使各系统建设在标准上、技术上、功能上达到建设目标,避免公安成本浪费,使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确保工程质量。第三,建立合理的公安内部各部门、各警种协调配合机制和高效的业务流程,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模式,避免工作效率低下、运行质量不高等现象发生,从根本上解决局部各自为政问题。第四,加强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保障各种网络中心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公安信鼠化建设朝着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稳步推进,使新时期公安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树立情报信息主导公安的理念,大力实施公安信息化战略,不断推进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一要构建情报信息综合平台,实现信息的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二要抓好情报信息采集工作,提高信息质量。把基层基础工作与情报信息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完善的基层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机制,通过做深、做细、做实基层基础工作,扩大情报信,鼠的来源,畅通信息渠道。要严把信息质量关,避免信息量少、质差、不规范等问题。三要强化信息的分析研判和实战功能,通过各类信息的实时关联比对,为一线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把情报信息转化为战斗力,实现“大情报、大信息”支持下的“小行动”,进而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走上现代化、信息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三是认真开展经常性社会调查活动。调查工作要针对我省的具体情况找准切入点,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的稳定是我省稳定的基础,因此,情报信息人员必须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同时,要针对我省企业普遍效益欠佳,职工生活困难的问题,深入企业,围绕影响企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查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的调查,了解、掌握和发现企业内部群体性事件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公安机关应主动扩大视野,伸长“触角”,有针对性地到有关部门作调查。对境内外敌对分子对我国进行渗透、勾联、策反活动的情报信息,公安机关除发挥自身的职能去获取外,还应通过信访、宗教、统战、台办、侨办、民政等有关部门去获得。还要密切与经委、体改委、劳动、财政、工会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定期上门走访,建立信息交流、例会制度,了解掌握经济发展情况,重大改革措施实施进展情况以及职工思想动态。
三、以应用求效益、以效益促应用。不断拓展公安信息的应用领域
应用是公安信息化的核心,效益是公安信息化的生命力。以情报信息为公安活动的引擎推进公安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是公安理念、公安方式、公安机制的技术实现,只有解决了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公安活动的融合问题,通过实战应用促进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结合,并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将信息作战平台延伸到基层一线,促进情报信息支持决策、预测预警和引导打防控等功能,使公安机关真正做到“目有所视,剑有所指”,情报信息主导公安才能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工作中,要抓住信息导侦、信息预警、信息促控等几个主要环节:一是在信息导侦方面,坚持以案、人、物、证、线、场所等信息为起点,运用网上排摸、网上串并、网上查证、网上缉捕等主动进攻型作战方式,实现由“从案到人”为主向“从人到案”为主的侦查破案模式转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作战方式转变,提高打击的精确度和效能。二是在信息预警方面,积极依托网上信息资源,加强对本地及毗邻地区违法犯罪变化规律特点、发展态势的动态分析,并通过对系列案、个案的分析研判,揭示出犯罪主体、高发案区域、时段等要素的轨迹和规律,及时预警预测,并通过领导决策影响基层勤务安排,将警力投向犯罪的高发时段、路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与违法犯罪人员的碰撞几率。在犯罪预防方面,高度重视对刑事案件被害人有关信息的分析研究,揭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犯罪主体选择侵害目标的特点规律,及时向公众发布防范建议,提醒群众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三是在信息促控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的广延性和信息的区域共享优势,把网上控嫌控赃作为侦查破案的重要增长点来抓,通过相关数据库与暂住人口、旅馆业、出租私房、网吧、车辆维修、典当寄售、废旧物品收购、二手手机市场等行业信息及其他社会相关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实现自动比对、自动报警。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冯冠筹;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公安管理向现代警务转变[J];公安教育;2005年07期;16-19
[2]孙文德;公安信息化应用管理体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公安工作机制探讨[J];公安研究;2005年04期;27-31
[3]沈昌祥;信息安全国家发展战略思考与对策[J];中国公共安全;2005年01期
【公安信息化发展】推荐阅读: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07-13
公安局信息通信网方案09-27
技术发展公安工作06-09
市公安局妇女儿童发展两个规划07-01
公安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总结10-26
公安局公安宣传工作总结10-15
信息化侦查发展趋势05-27
信息化发展规划06-08
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07-24
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09-09